農貿市場考察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3 00:45: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貿市場考察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開放式教學,強調教學的多元化,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課本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強調知識體系間的橫向聯系,這無疑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獨立精神,培養學生個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有著積極的作用。
在教學實踐中,我首先從鄉土地理的教學開始。這是因為:1、學生對家鄉有特殊的感情,對家鄉的地理事物有渴望了解的心理,利于調動積極性。2、學生對家鄉有著不同的感受,不同程度的了解,利于多渠道、多角度的教學、多元化。3、學生對家鄉的變化耳聞目睹,彌補了教材內容(特別是人文地理知識)的滯后。4、本人參與了南京鄉土地理教材的編寫,教材熟悉,指導思想明確,能夠把握教材。5、先從小范圍內實踐,以便積累經驗,以后逐漸擴大,形成體系。
一、開放式教學(鄉土地理)主要做法
1、安排12課時的鄉土地理教學(含野外觀察、考察4課時),將教材分為6個考題,課堂上教師提綱摯領地講清教學要點或學生根據課堂教學目標討論、自學外,由學生針對本專題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由教師或學生回答。學生也可以談談與這個專題有關的知識,見聞。
2、多渠道、多方面地了解南京的經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哪些成就。
要求每個學生都參與。由于大規模,按班級組織學生集體參觀有種種困難,我設計了調查表,請學生按調查表格內容向家長,親戚或鄰居調查。這洋,來自各個不同方面的材料,從各個不同角度反映了南京的經濟狀況及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根據這些材料,有選擇地在按專題進行的課堂教學中進行交流。
3、按班級進行野外考察。先后考察了九華山、長江、珍珠河、三臺洞、燕子磯等地。為了防止野外考察走馬觀花,流于形式。我事先設計野外考察表,學生邊考察邊填寫??疾鞎r,除注意地理知識的學習、鞏固、注意書本知識與實際的結合外,還注意與歷史、生物等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系。
4、重視書本知識與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講到氣候部分時,要求測算一天日均溫、測一次降水量。講到農業時,要求學生去一次農貿市場,看看南京有哪些主要農副產品,看看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哪些提高,講到交通時,站在馬路邊數一數一分種過往的車輛。感受一下南京交通的實際狀況,講到河流時,測一河流的水量,流速……。為了講究實效,我仍設計表格,學生按表格內容逐一填寫。
5、設計、制作了一套南京鄉土地理135幻燈。研制了一套南京鄉土地理教學投影片。使教學形象直觀。
6、配合教學,利用學校櫥窗進行一次圖文并茂的鄉土地理展覽。
7、鄉土地理教學的最后一節課,召開“愛我家鄉、愛我南京”的主題班會。
同學們自己收集資料,從南京的工農業發展到古都新貌,從科技文化到風味小吃。
小區建設,從家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在各條戰線取得的偉大成就到將來更好地建設家鄉而努力學習……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歌頌我們的家鄉,使熱愛祖國之情在鄉土地理教學中得到升華。
二、開放式教學有利于德育教育
1、愛國主義教育
熱愛家鄉,是熱愛祖國最基本、最形象的體現,家鄉奔騰東流的揚子江、潺流不息的秦淮河、巍峨蒼翠的紫盆山、湖光瀲滟的玄武湖、氣勢雄偉的古城墻,枝繁葉茂的林蔭大道……。這些內容既要在課堂上講,也要走出課堂,盡可能讓學生親眼看一看,讓學生在對家鄉山川景色的贊嘆中,陶冶愛家鄉,愛祖國之情。
很多學生邊考察邊向老師訴說家鄉的可愛。很多同學在考察報告中寫道:“通過考察,對可愛的家鄉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的家鄉是多么可愛啊!”“我看到了家鄉的可愛,我更加熱愛我的家鄉?!薄伴L大后,我一定要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
2、熱愛家鄉人民的教育
家鄉的山水是美麗的,家鄉的人民更加可愛。解放后在黨的領導下,在家鄉人民辛勤勞動下,家鄉面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站在九華山上,看看鎖金村小區鱗次櫛比的樓房,講講過去的模樣。站在燕子磯頭,數一數一分鐘經過磯頭的船只,想一想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課堂教學,不斷進行新舊中國對比。經濟地理調查,了解一下該單位改革開放十年來的成就。這樣,在各項活動中,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進行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家鄉人民的思想教育。
3、增強責任感,激發為建設家鄉,建設祖國努力學習的決心。
家鄉是可愛的,但也存在問題。當學生站在燕子磯頭,眺望長江,沉浸在對美的熏陶中時,我叫學生回過頭來,數一數東南方向有多少個煙囪在冒煙,想一想滾滾濃煙將會給環境造成什么后果。當學生在長江邊看泥沙堆積作用,驚嘆大自然的能工巧匠時,我也叫學生裝一瓶江水,沉淀后看看含沙量。當向學生介紹名勝古跡,學生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感到自豪時,我也指一指亂刻亂畫,破壞文物的不良現象。經濟地理調查中,我也讓學生調查一下該單位還存在哪些問題……。承認不足是為了能加強環境意識,增強主人翁責任感。指出不足,可以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同學在考察,調查中,從對這些問題的嚴肅表情上,可以窺視出內心世界有了很大震動,絕大多數同學在考察報告中,對破壞文物、亂寫亂畫表示深惡痛絕。很多同學對考察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很多同學表示: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今后將家鄉建設得更加美麗。
三、開放式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培養個性。
由于開放式教學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因此它能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培養個性。課堂上,有學生主動問,教師被動答的時間,課堂上,學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經濟地理考察,學生要針對被調查單位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野外考察學生要寫出自己的看法與建議。這樣,學生已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學生的個性在鄉土地理教學中不斷得到培養。
學生都是有個性的,只要善于引導。張紹杰同學在經濟地理調查時,嫌只調查一個單位不過癮。他連續調查了三個單位,針對各單位不同的問題,提出了不同的改進措施。丁震杰同學盡管會因作業未按時完成而受到老師批評,但對能表現自己的地理活動不但自己積極參加,還督促其他同學參加。在學生寫的考察報告、調查報告中,可以看出他們對很多問題的看法、見解及自己設計的改進措施不夠全面,有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這是他們自己的觀點,是他們經過調查、分析、思考后自己的見解。徐曉菁、王靜二同學在“愛我家鄉、愛我南京”主題班會的發言中,分別讀了她們準備寄給市長伯伯的信,這種敢于將自己的見解向市長建議的精神,是多么難能可貴!何靖同學在發言中更是直接了當:假如我當南京市市長,我要……??纯磳W生們自以為是的辦法與措施,聽聽他們的侃侃之談。這在“升學率至上”、“地理是副科”的今天,是令人欣慰的。
四、開放式教學有利于知識間的橫向聯系,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地理學科研究的范圍之大,面之廣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鄉土地理教學,特別是鄉土地理社會調查、野外考察都需要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系。燕子磯、觀音閣等都有動人的歷史,考察植被必然與生物學科密切聯系,因此,每到一處,我都盡可能將有關歷史知識向學生介紹,把主要植被名稱,特點盡可能地對學生講解,讓學生學有所得。
我校是個初級中學,辦學條件較差,生源也不盡人意,因此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任務較為艱巨,但我盡可能地安排學生動手的活動。通過測氣溫、測降水量、測河流流速、水深、野外考察還要動手測量樹的胸徑,計算直徑、要步測距離。
要計算相對高度……。在觀察、測量、分析的基礎上,要填寫考察報告,要畫出考察路線圖,要鑒別不同類型的巖石等等。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使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很多同學在野外考察報告中寫道: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篇2
月日,我隨“**農業考察團”赴臺灣考察了臺灣現代農業。此次考察有三個特點:一是身份轉換??疾靾F是以**蔬菜協會身份,應臺灣苗栗縣農會邀請赴臺考察的。全團12個人,分別擔任會長、副會長、理事、監事,純粹一個民間學術對接團體。二是熱情接待。臺灣苗栗縣農會對我們這次考察認真對待,專門約請了苗栗縣一名議員負責陪同。所到之處有專人接洽、專人講解、專人服務。三是考察深入。臺灣苗栗縣農會為我們設計了完美的考察路線,避開了旅游熱線,而選擇了臺灣優質農區。既有宏觀的面上農業,又有微觀的點上農業。既考察了農產品精深加工,又考察了農產品專業市場。
這次考察總的說來收獲很大,讓我們全面了解了臺灣農業、農村和農民。聯想到我縣農業現狀,覺得臺灣發展“精致農業”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一、臺灣農業概況
臺灣位于亞熱帶地區,幅員面積3.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00余萬?,F有耕地面積1290萬畝,農戶78萬戶,農業人口400多萬。島內 2/3 以上是高山和丘陵, 耕地主要集中于平原,農耕面積約占土地面積的1/4,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數低于20%,農業生產總值約為國民生產總值的3%。
臺灣農業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與林業四大部門,種植業以糧油作物和經濟作物為主,糧油作物以稻米的生產和加工為主,水稻一年兩到三熟。經濟作物主要以水果、蔬菜為主,。島內特產檳榔和蓮霧。
臺灣農業是從上世紀80年代之后開始發展起來的,特點是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大力發展現代農業。90年代初又提出發展“精致農業”,突出地區特色,形成區域品牌。近年來又提出發展“休閑農業”,引導農業向更高、更深層次發展。臺灣現代農業的發展經歷了由低到高的三個階段,即由原來的數量增長,到質量提高階段,再到產業經營和效益農業階段,目前已進入現代農業發展的中期階段。
二、臺灣農業的特點
通過對苗栗縣農會、臺北農產運銷公司、臺一生態教育農場、大湖草莓樂園、漢光果菜產銷班、農友種苗公司的實地考察,我覺得臺灣現代農業大致可以勾畫出五個特點:
1、區域品牌、特色明顯的“精致農業”
臺灣農業區域特色明顯,各個農會都有自己的特色農產品,目前已經形成了相對集中、優勢明顯的區域化生產格局。南部的屏東縣以熱帶水果為主,盛產木瓜、蓮霧;中部云林、彰化等縣市發展現代蔬菜種植園,形成全臺最大的有機蔬菜生產、交易集散地;阿里山地區以茶葉生產為主,還有峨嵋鄉的東方美人茶,集集鎮的香蕉集中種植區,信義鄉的青梅生產基地等等,每個縣、鄉都有具有獨特優勢、知名品牌的農產品。
由于臺灣土地是私有的,特色農產品生產規模較小,他們就把發展“精致農業”作為重點。各個農產品園區建設都很規范,農業基礎設施功能完善,現代科技手段運用到位,農產品全部按標準化進行生產、加工、銷售,既保證了農產品的優質,又保證了農業的生產效益。我們到了苗栗縣的農村和私人農場,但見農房依山勢走向按規劃而建,房屋的設計突出了現代特色。農村和城市達到了一體化,城鄉環境清潔優美,農民和市民沒有區別。農場面積不大,但場內設施完善,生產各具特色,農場主素質都很高,參觀者可到生產區域任意摘食品嘗水果類農產品。
2、功能強大、運行規范的農會組織
考察臺灣農業,最引人興趣的是農會。這個在大陸似曾相識的組織,在引領臺灣現代農業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據實地考察,農會是臺灣分布最廣、影響最大、最為完善、功能最為齊全、運行十分規范的農民組織。臺灣專門設立了農會法,按農會法規定,農會分為鎮(市)農會、縣(市)農會、省農會三級,分別接受同級相應農政部門的指導。各級農會既是獨立的法人,可以獨立地開展各項工作業務,又與上級及其他農會之間相互配合,下級農會接受上級農會的指導,各級農會共同組成一個系統的組織網絡。臺灣農會擔負三個主要功能:一是組織農技推廣。這是農會具有的行政功能,具體包括協助政府執行農業政策,推廣優質品種、生產資料和先進適用技術,組織開展農民教育培訓等。農會有專門的技術團隊,服務于農會的技術人員基本上有農業方面碩士以上學位,科研能力和推廣能力都很強。二是組織供銷經營。這是農會很強的經濟功能,也是農會得以發展壯大的主要原因。農會組織辦理本服務區農產品運銷及批發市場業務,辦理農業生產資料及生活用品經營,政府委托的業務經營,設立農產品加工企業,主要利用農會的功能優勢,投資興辦會員和農民個人力所不及的設施設備和生產項目,包括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倉儲設施、包裝物流、實用農機具等。三是組織金融服務。這是農會的融資功能。各個農會都通過會員入股的方式籌集資金,興辦農業金融業務。農會會員可以辦理農業存貸款業務,農業發展的資金很有保障。同時,還提供農業和農民保險業務等。
從我們直觀的感受,各個農會經濟實力 都很強,組織能力和協調功能都發揮得很好。特別是各個農會都設立了購銷服務點,商店里賣的基本上是本農會組織農民自己生產和加工的特產農產品。粗略估計一般特色產品在100個左右。臺灣正在向旅游農業發展,因此,各個農會都能接待游客。所以,特色農產品非常好銷。這也增加了農會的收入,壯大了農會的實力,增強了農會的聚合力。
3、扎根底層、不斷創新的農業科研
臺灣農業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離不開實用型、創新型的農業科研。我們考察中發現,臺灣農業科研已經根植于產業內部。每一個農會、每一個園區、每一個品牌都有強大的科研團體。這些科研團體,常年專門負責對所生產的品種進行技術改進、品種改良、結構調整。我們所考察的“農友種苗”生產企業,自己獨自研究的世界領先新品種系列達300余個。政府組織也十分注重農業科技的創新研究和實際應用,對農業的支持政策,重點是支持品種的研發。在農作物品種改良方面,臺灣從世界范圍內廣泛收集作物品種和種源資源,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及其分所,均有相當規模的種質庫;在高新技術方面,臺灣積極發展自動化技術、生物技術等。臺灣農委會采用航空遙測技術,迅速有效收集第一手資料,為農業生產提供有效而準確的信息。用在農業生產上的自動化技術還有農作物受災預測及遙測、地理資訊系統、衛星定位技術等;在生物技術方面,以基因工程為基礎培育出抗蟲白菜、甘蔗、花椰菜、抗病木瓜,以組培方式培育出果樹、花卉的種苗。
4、制度健全、管理嚴格的農產品質量
追求農產品的多樣化、高品質、**全是臺灣現代農業的精髓,而**全是臺灣農產品的生命。臺灣發展“精致農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能夠有效控制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從生產到餐桌,從土壤到農資,基本上是全過程監控。他們對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尤為重視。一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和農產品安全標準。目前針對臺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相關法規有:《食品衛生管理法》、《農藥使用管理辦法》、《農藥殘留檢測要點》、《蔬菜安全管理辦法》等等。根據農業生產、流通和檢驗工作的需要,針對20種不同作物、289種農藥,制定了1149項農產品中農藥殘留限量標準。二是農產品管理部門職責明確,檢測體系健全。臺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分別由農業委員會、衛生署、標準檢驗局三個部門負責,分別承擔農產品進入市場前的檢驗、市場銷售農產品的檢驗、進口農產品的檢驗。同時健全了藥物殘留監測體系,嚴格把好農產品的生產和入場質量安全關,臺灣各市縣設有18個農藥檢測中心、14個農藥檢測站。各鎮市農會、合作農場、農產品貿易市場均有農藥殘留生化檢驗站。三是推行農產品質量論證。在果蔬方面推行gap(吉園圃)、cas(優質農產品)認證和有機蔬菜的認證。四是嚴格農產品市場準入。臺灣的所有蔬果批發市場均設有農藥殘留超標快速檢驗室,對進場交易的果菜進行抽樣快速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市場,若經確認檢出農藥殘留超標者,供應人要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和相關的法律責任,重者可被判刑。進入市場的產品均依據標準進行分級包裝,注明農產品名稱、產地、生產者(編號)、產品等級、供應市場,這樣在產品檢測發現有質量問題后,就很容易追溯到產品的生產者。五是農業從業人員素質較高,質量意識較強。通過考察發現,現在臺灣的農業生產者及其經營者的質量意識普遍較強,他們都知道不注重產品質量就會失去市場,就會承擔經濟和法律責任,因而大多能自覺主動地按照標準化的要求和規程從事農業生產經營。
5、功能齊全、運行高效運銷體系
我們專門考察了臺北農產品批發市場的運營情況,早上6點我們實地到了臺北果蔬批發市場,市場中心主任陪我們見證和經歷了臺灣農產品現場交易。從開市、競價、成交、分裝等全過程,我們都是現場情景感受。
據我們詳細了解,臺灣注重農產品的營銷,主要形式有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直銷店、產銷班。批發市場是最主要的形式,花卉、蔬果、肉品、魚貨等鮮活農產品主要通過批發市場來交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各農會下設有各具特色的農產品產銷班,專職負責農產品的收購、分級、包裝、運銷等各類產后業務,他們都是以區域內的骨干農戶牽頭,以合伙或股份制形式組建而成,使區域內的農業生產經營完全實現產業化運作,支撐和推動了區域農業的發展。臺灣政府對農產品的運銷組織體系十分支持,在健全相關法規制度的同時,從規劃、建設、運行、資金、稅費等各方面都予以大力鼓勵和扶持。臺灣的農產品運銷組織體系具有明顯的公用事業的特征,但其資本都以民資為主,其運行都為民營性質。因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有效監管之下,臺灣的農產品運銷組織運行較為規范、高效,完全實現了貨暢其流的目標,農業生產者無任何的市場方面的后顧之憂。
三、臺灣農業的啟示和建議
臺灣農業在目前世界上處于比較領先的地位,特別是農業科研和農業裝備等方面尤為前沿。臺灣的農業自然狀況,以及人文特質與大陸丘陵地區很相近。特別是臺南的情況與我們**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人多地少、山多壩少、土多田少等。而臺南主要是以發展農業為主,所以他們的做法對我們啟迪很深,對我們縣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可借鑒之處。
1、大力發展“精致農業”。臺灣針對土地面積小,土地屬于私有,難以組織較大規模的產業的實際,以農會為紐帶,把有相同意愿的農民組織起來,發展適度規模的優勢產業。產業從設計、規劃開始就按高規格、高標準要求,搞精細化。政府在基礎設施和農業政策方面給予支持,農會從技術提供、資金提供、產品營銷上給予支持。因此,農業園區面積雖小,但都是些高標準、高技術、高品質、高效益的農業園區或農場。農業的比較效益低,在臺灣也不例外。但在如何提高農業效益上,臺灣農業給了我們以昭示。農業產業不要盲目地講規模,首先是要因地制宜選擇好產業,然后按現代農業的標準來規范建設,把適宜發展的產業做精做細,逐漸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品牌,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同時拓展農業的功能,把旅游與之相結合,全方位地提高農業效益。
我們縣多是丘陵,搞較大規模的農業產業也不現實,而且市場不健全,規避風險的能力小。因此,我們可以借鑒臺灣農業,大力發展適度規模的“精致農業”,建設高標準的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區,生產獨具地方特色的優勢產品,形成區域優質品牌,最終把發展旅游農業和休閑農業作為目標,進一步拓展農業的功能。全縣有30個鄉鎮,這30個鄉鎮幾乎都有可申報地理標志的地方特色產品,我們可以通過引進業主,或者組織大戶,著力構建現代精致農業園區,政府在園區規劃、基礎設施和農業科技方面給予支持,通過5年的努力,力爭建成30個“精致農業”園區,創出30個地方知名農業品牌。如香山大蒜、復興海椒、太宗榨菜、**清見、萬林檸檬、**連翹、廣興麥冬、柳樹白芷等等地方特色農產品。
2、大力發展專合組織。臺灣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會的作用功不可沒。臺灣的農會都有60年的歷史了,農會承擔了政治、經濟和社會功能,農業、農村和農民已經離不開了。這說明臺灣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已經相當高了,農民把農會當成了自己的組織??梢哉f,沒有農會,就沒有產業,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銷路,沒有效益。
50年代我們縣的農會也是功能性很強的,現在不可能去恢復農會。但是,我們可以將臺灣農會的功能交付給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來完成。思考近些年我縣農業發展,根本的問題是農民的組織化不高的問題。農民本身對發展現代農業認識不足,而且也沒有資金、技術來發展。全縣引進了幾家企業和業主來建設農業園區,農民只是得到了基本的租地費。農業產業園區發展得再好、效益再高,與農民無關、無益。這樣的農業發展解決不了農民增收問題。借鑒臺灣“精致農業”的做法,必須大力發展和扶持農村專合組織。在農民當中去找能人、帶頭人,以土地入股的方式把農民組織起來,選準優勢產業,適度規模發展。這樣把本地農民發展成產業發展的主體,使產業發展與自身利益相連接,產業的發展才有長效性,農民收入增加才會有可靠保障。
3、大力建設推廣隊伍。臺灣農會都有農技推廣部門和農業科研部門,負責先進實用農業新技術的推廣,科研部門專門研究本地特色品種資源的收集、品種改良和更新。對已建農場種植的作物,進行技術跟蹤,并提供技術和信息服務,幫助解決技術難題。同時,承擔培訓農民的任務。
臺灣農會農業技術服務部門擔當的功能,與我們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所從事的業務工作有相似的地方。只是我們的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的行政功能要強一些,農業技術推廣職能弱化。有的鄉鎮人員配置不足,工作任務不專一??h和鄉鎮農業技術服務,沒有科研職能,就更談不上地方品種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借鑒臺灣的做法,我們要大力加強鄉鎮農業推廣服務體系建設,首先要配齊人員,其次是完善服務功能,最后是將鄉鎮農業服務中心收歸縣上直管,以此強化農業服務中心的服務功能,形成縣、鄉、村三級農業推廣網絡,全方位地服務“三農”。
要大力學習引進臺灣農業的高科技術,進一步提高我縣農產品科技含量。一要加大科技自主創新力度。要安排專門資金,專項用于農業科技創新。積極鼓勵和支持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科研機構和農技人員參與農技創新,建立“科研機構+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地”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模式,加強適用技術和技術模式研發攻關,力求種子種苗、質量安全、資源綜合利用和生態開發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二是建立農業技術創新團隊。要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以產業為主線,以農產品為單位,以高層次的領軍人物為核心,組建農業技術創新團隊,著力破解防災減災、社會化服務、農作制度創新等領域關鍵性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三是培育新型農民。針對專業農民組織開展綠色證書培訓,針對核心農民組織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針對一般農民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著力培養一批有文化、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
4、大力構建營銷體系。臺灣重視發展以農產品為原料的食品工業,不斷完善集產地、批發、零售為一條龍的農產品三級運銷系統,實現產、加、銷一元化。同時,加強農產品營銷。綜合運用多種營銷策略,加強農產品市場宏觀指導,努力實現農產品產需基本平衡。尤其是加強產地農產品市場建設,大力建設農產品配送、營銷中心,保證農產品能順利銷售。借鑒臺灣的做法,我們要大力加強農產品市場建設,在縣城和中心集鎮,以主導產業為中心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按照臺灣的營銷方式,進行農產品批發,逐漸形成規模優勢,并與全國的農產品大型批發市場聯通,確保貨暢其流,物值其價,應有盡有,應銷盡銷。
5、大力擴大招商引資。臺灣民間資金活躍,每個農會都有較強的融資功能,這種民間聚合資金的形式,很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同時,臺灣的眾多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急需要尋求合作,他們在島外逐漸在建立基地,拓展市場。比如農友種苗公司,就在新加坡、泰國、印度、大陸廈門等地設立了分公司。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標志臺灣農業將走出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