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教案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3: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職業生涯規劃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職業生涯規劃教案

篇1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教育;技校生

【中圖分類號】G710

一、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能掌握職業生涯設計的內容和意義。

(二)能力目標:培養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分析案例,獨立完成"思考與訓練"。

(三)覺悟目標:增強自我修養的自覺性,培養責任意識、創業意識。做一個有高度職業素養的人。

二、學材及分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設計職業生涯,為以后順利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重、難點及其化解方法

(一)重點:職業生涯設計的內容。

(二)難點:關注職業生涯設計的動態,適當調整職業發展方向。

化解方法:

(一)例舉鐘南山院士成功的案例(永不放棄、團隊合作),并結合運用美國職業全景圖進行邊講邊畫講解,向學生講述其成功的歷程稱之為"職業發展軌跡"。

(二)利用五個"What"歸零思考模式,讓學生審視自己。

(三)自我管理。

四、教學流程

(一)問題導入(7分鐘)

1.同學們想有一份好的工作嗎?

2.可是怎樣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可不是一帆風順的,那么怎樣設計你們的職業生涯呢?這不僅提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同時也為學生提出問題,使其帶著問題學習,提高了學習的動力。

(二)案例分析(13分鐘)

我們熟悉的鐘南山院士,在醫學界的成就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板書:鐘南山例子(永不放棄、團隊合作)-是這個團隊發現了這個病毒,市民的福音,他先提出,造就了他的成功,我們可看到鐘南山從一名普通的醫生到現在的學術權威,我們稱之為"職業發展軌跡"。--結合職業全景圖(全球經濟產業模式下的產物)進行講解(邊講邊畫)。

(三)演繹學習(20分鐘)

提出職業生涯設計的意義,引出職業生涯設計的內容和職業生涯準備等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把學生分成四組,組內討論,組間搶答。讓學生在書中找出有關道理,我再結合多媒體課件給予講解,共同探討。這樣學生掌握了原理,培養了團隊精神。

(四)師生互動(20分鐘)

所謂"凡事預則立",對于剛進校的新生同學來說,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應該規劃好自己的未來目標,樹立起明確的理想信念,進而在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做到有的放矢,到達勝利的彼岸。那么,我們應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呢?現在我跟同學們來玩個游戲。(授課重點)-請學生回答

五個"What"歸零思考模式。我們可以采用許多職業咨詢機構和心理學專家進行職業咨詢和職業規劃時常常采用的一種方法,就是有關五個"What"的歸零思考的模式,在入學之初,讓新生用這種方式來審視一下自己。即:

1.what are you?

2.What you want?

3.What can you do?

4.What can support you?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首先,我們是要識別自己,認清"我是誰?",應該讓新生對自己進行一次深刻地反思,將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一一列出來,從而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清醒的認識。

第二個問題"我想干什么?"是對自己職業發展的一個心理趨向的檢查每個人在不同階段的興趣和目標并不完全一致,有時甚至是完全對立的,但隨著年齡和經歷的增長會逐漸固定,并最終鎖定自己的終生理想。第三個問題"我能干什么?"則是對自己能力與潛力的全面總結,一個人職業的定位最根本的還要歸結于他的能力,而他職業發展空間的大小則取決于自己的潛力、對于一個人潛力的了解應該從幾個方面著手去認識,如對事的興趣,做事的毅力,臨事的判斷力以及知識結構是否全面等。第四個問題"環境支持或允許什么?"也就是我的支持點是什么?這種環境支持在客觀方面包括家庭經濟狀況、院校環境,自我實踐機會等;主觀方面包括同學關系、導師態度、親情關系等,兩方面的因素應該綜合起來看。

觸動:建議:擇己所愛、擇己所長、擇世所需、擇己所利。

(五)角色表演(18分鐘)

我校優秀畢業生趙廣軍到我校看望同學們,讓一位同學到講臺扮演趙廣軍,其他同學就以下問題向趙廣軍提問。可叫一兩位同學輪流扮演趙廣軍。

1.您在母校上學時是怎樣設計您的職業生涯的?

2.結合您自己的創業經歷談一下您是怎樣根據主客觀條件的變化適時調整您的職業理想的?

這一活動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還活躍了課堂氣氛。

過渡:我們常聽到"自我管理",那么什么是"自我管理",怎樣才能做到"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一個名人的目標達成,pdca的管理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處理)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質量管理,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序。)

過渡:我們大多數的同學都處在16歲左右的階段,心理變化大,易受外界的影響,所以我們更要進行自我規劃,結合個人的能力,人生的規劃,必須考慮工作、生活、環境的溶入匹配問題,可持續發展問題。

(六)布置作業(3分鐘)

以"我的職業理想"為題,寫一份演講稿,主要寫你打算怎樣實現你的職業理想,在小組里演講,選出代表到全班演講。可到圖書館、閱覽室查閱資料,也可在網上查找。

(七)板書設計

黑板的正上方為本節課的標題,下方左面是本節課的結構框架圖,下方中間是我讓學生討論和回答的問題,下方右面是本節課的知識點,使學生對本課的內容一目了然。

五、考評方法與考評材料

1、考評方法:檢查法

2、考評材料:學生完成作業情況

六、學習環境及資源準備

(一)學習環境:活躍

(二)準備資源:教材、教案、多媒體、黑板、粉筆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職業生涯設計為話題,以幫助學生培養高尚的職業素質為紅線,通過分組探討、演繹講解,緊抓師生互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主學習的技能,進行有效合作,信息處理,逐步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篇2

【關鍵詞】基于案例教學;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職

【中圖分類號】G420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在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基于案例教學的應用愈加凸顯其科學性和實用性。基于案例教學緊緊圍繞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職業觀念和理想的科學定位,立足于學生自身特點和社會需要,樹立正確觀念,學會規劃方法,培養學生規劃職業生涯的能力,案例教學以其生動、形象的優勢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觀念的感悟,便于學生及時有效地實現理論聯系實際,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基于案例教學可以通過教學情境的再現,通過對案例的觀察、分析、討論和總結實現開放式教學,實現了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方式的開展,同時也指導了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方式方法,實現了“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科學教學。

一、案例的選擇立足于職業發展方向

在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過程中,基于案例教學在案例選擇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教材、學生、生活、社會等多方面的因素,要將教材中的案例與教師收集整理的案例有機結合在一起進行教育教學。在教師收集案例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立足于職業發展方向,要針對學生的生活和學生的興趣進行案例方向的界定和選擇,而且案例自身要精練、典型,一語中的。例如,在對于園藝師專業的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過程中,在案例的選擇上可以針對園藝師專業自身職業發展的方向舉例。學生小李,出身在普通農村家庭,喜歡繪畫和造型藝術,不想循規蹈矩地生活,尤其對于園藝情有獨鐘,不是單純覺得好玩,而是真正喜歡欣賞自己修建出來的植物造型,各種創意的發揮讓他特別有成就感。小李的職業規劃就是通過階段規劃的陸續實現,最終成為一名優秀的園藝師并開一間自己的園藝創意室。為了實現這個職業規劃,他將每個階段的目標進行了詳細的分解,在校期間打好專業基礎、利用3年的打工時間累積社會經驗、利用2年時間針對性學習園林技藝并成為園藝師,利用5年時間開自己的工作室,利用5年的時間,將工作室發展成為具有專業化、國際化水準的領軍品牌、利用5年的時間成為具有國際水平的專業園藝師。這個教學案例沒有將規劃定位在升學和簡單的就業上,而是針對自身的興趣愛好和專業特色進行了科學規劃,明確了自身職業生涯發展的臺階,既有著一定的激勵作用,又能通過努力可以實現階段性目標。

二、案例的實施具有社會敏感度

在案例的實施過程中要具有社會敏感度,要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中職生。在案例實施中,要杜絕照本宣科、咬文嚼字地說些空洞的不切實際的話,不能指定遙不可及或者海市蜃樓般的職業規劃,在案例實施中,要注意運用行為導向模式將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在潛移默化中融入到實際生活中。案例的實施不能停留在案例自身的內容,應該是結合社會進行分析和探究。例如,中職學生戴某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將職業規劃發展的方向定位于企業專業翻譯等方面的工作,并針對實際情況制定了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在短期目標中是找到一份相應的工作,在長期目標中是五年內達到部門主管的位置。在案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當前商務英語專業的就業形勢,尤其是中職專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然后結合社會發展方向進行案例的實施。教師要充分肯定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性和階段性,同時也指出案例在發展過程中的社會性,要在職業生涯設計方向正確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就行集中有效地分析。

三、案例的分析彰顯實踐指導價值

在基于案例教學過程中的案例分析要注意實踐指導作用,在分析過程中一般按照知己、知彼、決策、行動四個步驟進行,例如在對王某的職業生涯規劃案例的分析過程中就彰顯了實踐指導作用。王某根據霍蘭德職業測評類型詞表的測量顯示其職業興趣屬于管理型、社會型(人的職業興趣有六大類型: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管理型和常規型),其職業生涯根據階段性劃分將目標定位成兩個基本層次:探索期(依據對職業的認知和對自我職業興趣的評估,將職業生涯規劃拓展為管理人員和設備銷售人員,而不是拘泥于所學,模具專業),建立期(在建立職業生涯規劃之后,不是僅僅在職業發展方向打拼奮斗,要及時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完善通用核心職業能力,提高自身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四、案例的總結注重知識性與可行性的有機整合

在案例總結階段不能只是單純針對某一案例進行分析總結,而應注重知識性和可行性的有機整合,注意職業生涯規劃的延展性。例如在對汽修專業學生張某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案例總結中,張某的職業生涯規劃只是希望以后成為一個汽車修理師,而在規劃目標的界定中將學習、畢業證書、汽車修理的職業資格證書、開設自己的汽車修理廠簡單的羅列出來,為此,在對此案例進行總結過程中首先要結合中職職業生涯規劃的要求,在知識性方面要進一步完善,使其具備步驟齊全、表述清楚、圖文并茂、分析到位、目標明確、階梯分明、措施具體的基本要求,然后分析其自身也有著一定的真實性,職業生涯規劃中張某認識到每一個階段規劃目標的實現使下一階段目標的基礎,需要腳踏實地地認真完成,而且每一個階段目標具有求真務實的特點,可行性較強。在指導學生進行中職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其自身的知識性和可行性的有機整合,使每一份中職職業生涯規劃都能具有科學性和現實指導作用。

結束語

總之,基于案例教學在中職職業生涯規劃教學中的應用,彰顯出鮮明的實踐性,是體驗式教學的基礎環節。通過基于案例教學,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案例分析和探究,通過營造積極互動的氛圍,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交流溝通,能夠在探究中分析問題、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出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理念,并將德育教學無形地融入其中,引導學生做一個真實的、對社會有用的人,通過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確定明確的發展和奮斗目標,彰顯更好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 職業生涯規劃 實踐教育模式

[作者簡介]郭海俠(1980- ),女,河南虞城人,成都體育學院體育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四川 成都 61004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四川省教育廳資助項目“體育院系大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2SB019)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12-0087-03

1908年,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弗蘭克?帕森斯為了幫助失業人口有效就業,在波士頓市政府附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職業指導機構――波士頓地方就業局,從事職業咨詢工作,從此職業指導在全世界范圍發展起來。1909年,帕森斯在其所著的《選擇一個職業》一書中,明確提出了后來被人們公認為職業選擇與職業指導的經典理論之一的“職業―人”匹配理論。1951年羅杰斯的《來訪者中心療法》一書出版,羅杰斯的來訪者中心療法強調了人們普遍具有自我發現的潛能、自我抉擇的能力。后來,美國管理學家埃德加?施恩提出職業錨理論,認為職業生涯的輔導應擴展到人一生的發展。時至今日,國外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研究的范圍涉及職業選擇、職業發展階段、家庭職業的平衡、職業生涯管理模型、職業能力、職業興趣、職業人格特征方面,這為我國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與實施提供了有益的經驗與啟示。

雖然近年來我國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日益重視,但由于我國進行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起步較晚,沒有系統的理論指導和相關的實踐經驗借鑒,體育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實施現狀并不十分理想。隨著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和終生教育理念的廣泛認可,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比重將會越來越大,分化程度也將進一步擴大。因此,建立貼近學生實際、密切聯系市場需求的系統性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體系,將成為我國各大體育院校的重要職責。

一、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的內容

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可以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增強學生的自我規劃意識,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增強其自我規劃能力和規劃的執行能力。針對學生綜合技能的提高,筆者將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的內容分為三大類:一是針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所進行的教育。對于應屆大學生而言,專業技能是他們的強項,各大高校也將所有的物力、財力、人力投入到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培養上,這是一名大學生所應具有的一項重要技能。二是可遷移技能,也叫通用技能,是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獲得和不斷得到改善的技能,并能夠遷移應用于不同的工作領域中,如組織、管理、調整能力等。可遷移技能是個人最能持續運用和最能依靠的技能。三是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常被看作個性品質,它涉及個體在不同的環境下如何管理自己,是勇于創新還是循規蹈矩,是認真負責還是敷衍了事,是否對工作有熱情,是否自信等。自我管理技能被用來描述或說明人具有的某些特征,它們是成功所需要的品質,是個人最有價值的資產。

二、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體系

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僅靠課堂教學是無法完成的。因此,要加強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實踐教育,關鍵是要構建一個“階段化的專業知識技能提升體系;全程滲透化的自我管理技能提升體系;多樣化的可遷移技能提升體系”三位一體的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系統(如圖所示)。教育的方式與途徑要針對體育教育專業不同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和思想實際,設計相應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標、重點和實踐途徑,分別指導幫助學生自主進行職業技能訓練和成功就業。

三、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全程化的實踐模式

根據以上所提出的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的內容和途徑,以及不同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習任務等的不同,筆者將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適應期。在大學一年級的第一學期,由于學生剛剛入校,對大學生活和所學的體育教育專業只是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學生掌握的知識也不甚全面,尤其是對職業生涯規劃知識接觸很少。因此,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了解所學專業、掌握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具體任務如下:第一,學生入校開始,學校應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和專業教育,引導學生盡快熟悉和適應大學生活,了解自己所學的體育教育專業,制定明確的職業目標。第二,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啟蒙教育,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知識與概念。讓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與在大學進行職業規劃的必要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引導其正確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標,用目標指引行動。第三,進行初步的職業素質訓練。體育教育專業未來的職業方向是體育教師,“三字一話”技能是作為一名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大一階段開始,就應重視學生說的能力和寫的能力的培養,例如開展鋼筆字訓練、語言表達能力基本訓練、征文比賽等。此外,由于此階段學生剛入校,對大學生活和環境只是有了初步的了解,對自我的分析和環境的探索還不夠。因此,從學生步入校園的第一天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就應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特別是和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相關的一些活動。

2.探索定向期。大學的第二、三學期,學生已經完全適應了大學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所學知識日益全面化,對體育教育專業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自我的認知和社會環境的認知水平進一步提高。本階段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定位自己的職業目標,科學地指導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書,訓練學生的職業素質。因此,此階段應采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指導與課外、校外的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一,大學的第二學期開始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進行職業測評,指導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性格、職業能力和職業價值觀,引導他們在了解環境和社會探索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制定詳細的大學職業生涯規劃書,并付諸實施。第二,大學的第三學期開始結合學生的專業方向,進行職業素質訓練。在此階段,應根據第二、三學期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所開設的課程及所學體育項目,依托第二課堂,設計系列課外活動,讓學生在運用所學知識的同時達到培養學生組織競賽能力、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的目的,主要開展多媒體制作與演示比賽、體育游戲組織與設計比賽、教案編寫與設計比賽等。第三,進行職業規劃能力訓練。通過舉辦職業生涯規劃節,舉行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訓練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并繼續鼓勵學生參加就業能力宣講會、校企英才論壇,進一步增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3.拼搏期。大學的第四學期,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進入專項的定向期,第五、六學期進入專項學習階段。在此階段學生對體育教師的就業目標已做好了前期的準備,因此,這一階段對學生的培養應更深入、更具針對性,培養的重點是學生的職業素質訓練,通過職業素質訓練增強學生的教學能力、組織競賽能力、指導訓練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為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中小學體育教師打下良好的基礎。具體措施如下:第一,在大學的第四學期開設“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課程,結合“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開展大學生就業素質訓練。訓練內容主要包括隊列隊形、口令、廣播體操等,還要通過啦啦操比賽、教學比賽、實習前培訓等形式全面提升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教學能力。第二,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和實習機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發現不足,指導學生制訂職業競爭力提升計劃,不斷修正和調整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及各階段目標,讓學生重新構建更加切合社會現實的職業理念及自我認知,不斷提高學生的規劃能力與執行力。第三,在大學的第六學期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結合“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開展模擬就業市場、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自薦材料制作大賽等活動。

4.沖刺期。該階段主要針對體育教育專業大四學生。此階段的任務應初步完成從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增強學生的職業發展意識。第一,這時可指導學生對前三年的準備進行總結,有針對性地進行就業政策指導、就業信息獲取指導、就業心理輔導等,綜合各方面的分析,合理客觀地對職業做出選擇。對即將踏入的職業生活要有一定的心理預期,包括所從事工作涉及的內容,與同事以及上下級關系的處理等,以便迅速成為一個成功的職業者。第二,學生進入大四首先需要進行教育實習,因此可通過為期8周的教學實習將以上三個階段培養的各項能力運用于實踐。第三,對學生面試前的準備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與訓練。首先,對學生進行簡歷制作輔導,使學生明確簡歷的作用、類型和主要內容,教給學生簡歷制作的技巧,讓畢業生制作出完善出色的個人簡歷。其次,對學生進行筆試和面試技巧的輔導,尤其是面試的基本內容、面試時的禮儀、面試中可能遇到問題的應對策略,以及如何做好面試后的追蹤訪問工作等,從而增加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面試成功的機會。同時,此階段應繼續鼓勵大四年級學生參加模擬就業市場、自薦材料制作大賽、就業能力宣講、校企英才論壇等活動,進一步地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第四,學校要經常舉辦就業雙選會,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提供雙向選擇的機會。

四、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模式的保障機制

1.健全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組織機構。體育院校應建立由校級專家團隊、院系輔導團隊和大學生志愿者團隊組成的三級職業生涯教育團隊,采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自助輔導平臺、團體輔導、個體咨詢相結合的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方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主要包括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大學生目標動力構建以及各院系根據學生就業需求,開發、設計的選修課程等;個體咨詢主要以研究性為主,輔導教師通過對大學生不同類型典型問題的研究,將解決這些典型問題的方法做成手冊供學生參考;而自助輔導平臺針對就業準備四大重點、職業或專業信息庫、職業測評等內容為大學生提供自助服務。

2.拓展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途徑和方法。要想讓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很重要。如在職業生涯規劃課教學中,系統講授知識的同時,必須要結合聲、光、電等現代化的手段,采取示范展示、小組討論、實習演練、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式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校應注重多種教育方式和第二課堂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針對不同年級、不同課程以及專業學習的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較具代表性的實踐活動,以達到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在人才培養上的緊密結合。

3.加強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指導隊伍專業化建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的專業化是當今高等院校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要高度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的培養,多為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提供專業學習與培訓的機會。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也應加強自身學習與鍛煉,經常學習國內外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指導方面的知識,不斷進行自我更新,促使自己更加專業化。

4.增加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教育經費。學校應承擔起為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輔助條件的職責,在經費、場地、必要的硬件設備與軟件支持上,提供基本設施保障。否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將難以實現,更不會對學校的發展有任何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常海亮,孟琪.新疆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及對策探究[J].職業時空,2012(1).

篇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03-010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3-053

[本刊網址]http://hbxh.net

多媒體時代下,對計算機的運用已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的一項技能,計算機課程也是高職教學中最基本的課題,培養學生高強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是高職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高職計算機教學對學生掌握知識、培養靈活的思維方式、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等方面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但是,由于高職計算機教學內容特有的枯燥性,所以,傳統教學課堂的局面不太容易掌控,導致了學生實踐能力低下,出彩點又少,這給計算機教學帶來了不少困惑。因此,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就要對計算機教學加以特別的關注,著眼于學生對于計算機知識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體系構建三大要點

(一)導師教學設計。課前老師對于教學的設計主要是圍繞學生后期實際操作技能展開,重點是針對學生實踐技能和認知技能進行培養,在多媒體教案的設計中,結合大部分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講解,綜合時代最新訊息,架構學生實踐與理論橋梁,加快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和進入狀態的時間,逐步培養以一種統籌資源的能力。比如在PS高職教學中,網絡講師須結合學生群體先前的知識結構基礎進行基礎講解。

(二)課堂教學資源分配。課堂教學中的資源分配主要是指學生如何控制降低內在負荷,提升相關認知負荷的能力展開。這項教學工序需要師生進行圖示結構的講解,明確學生群體的理解能力,形成清晰的圖示結構方便理解。而相關負荷的教學主要是多媒體講師圍繞創意性作業進行展開,激發學生的創新和實際運用能力,形成對網絡課堂知識的不同遷移。外在負荷的教學主要是對知識結構不同深度和方向的拓展,便于在線群體學生的及時消化。

(三)課堂后期輔助。課后對學生的網絡輔助教學也是鞏固學生知識,重新組合學生記憶點的方法。多媒體講師主要是通過固定時間的公開課或另外的及時通訊工具,類似QQ、微博微信等進行疑問解答,分享最新的預習或溫習教學文件,對在線教學中遺忘的知識點進行補充。也可結合相關招聘崗位的工作要求進行針對性培養,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奮斗方向和目標。

二、多媒體技術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應用中的作用

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還是板書加講解的教學模式,可如今,計算機中的大部分軟件都是以圖表和鼠標操控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種操控方式方便快捷,符合人性的需要。但在黑板上卻是永遠無法形象的講解透徹的,也就是說現代計算機教學必須結合多媒體技術的授課方式,利用好先進的工具,直觀的在大屏幕上進行操作和教學。教師通過對多媒體課時的精心設計,以實踐操作引導學生養成膽大心細的優良品質。新課程標準要求在計算教學中,要努力結合相關聯的內容去教學,通過引導,幫助學生對一些比較抽象的操作問題進行簡單的概括,推理和揣摩,逐步養成有條不紊的思維模式,使學生能夠熟練準確的去操作計算機。

另外,在實際的教授過程中,老師應該根據每節課時不同的教學內容特點,精心備課,著眼于學生的動手能力,注重實際操作。通過對高職計算能力的不斷實踐操作,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牢固,培養學生的開放思維和創新意識。通過授課方式的改革,逐步培養出學生自學計算機知識的能力。自學能力是國家教育成果的延續,是作為一個學生最終要達到的境界。也就是說,對于一些特殊的知識,老師完全沒有必要全部灌輸進學生的大腦,而是點到部分的原理就可以了,然后布置作業,讓學生帶著好奇和問題去自學到一些知識和能力。這樣一來,學生們在自己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應用通過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在動手中思考,提高和拓展了實踐操作能力和思維方式。比如說在講完有關C語言的一維數據后,可以讓學生回想剛剛講過的原理,然后分析出二維和一維有什么區別?二維和三維又有什么不同?為學生更加方便的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創造條件。所以,多媒體技術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應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大大提高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實效性。

三、多媒體技術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細則

筆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計算機基礎》第二單元任務三“文件管理”為例,對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細則做如下具體分析與講解:

(一)明確教學目標。基于該課多媒體的教學內容,結合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和學習心理,確定學習目標。知識目標:能說出文件名的組成,明確擴展名的含義;能熟練地對文件和文件夾進行移動、復制、刪除、重命名等操作;會使用資源管理器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地分類、歸納和整理。能力目標:具有識別常見文件類型及擴展名的能力,具有有序組織和管理信息資源的能力。素質目標:鍛煉學生懂得規劃,懂得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懂得歸類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二)分清教學重難點和認真做好課前準備。根據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情況,確定重點為:熟練掌握文件、文件夾的基本操作;確定難點為:信息資源的分類、有序整理。同時,老師必須認真準備好多媒體課堂教學大綱與所需資料,引導課程教學大方向;學生準備好職業生涯規劃,為更好的理解課堂內容做鋪墊,輔助老師教學順利進行。

(三)創設情境,設置任務。教師通過自身或某位知名人士的職業規劃幽默開場,期間也可適當對活潑性格的學生發問“如何對職業規劃的理解”,緩解課堂氛圍。接著率先進行全過程的電腦操作快速演示,讓學生能夠總攬全局,做到心中有數。隨后讓學生收看準備好的采訪視頻,引導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觀看優秀的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明白:成功的開始源自于對學習的規劃,對時間的規劃,對已有資源的整理和拓展。從而引出文件管理的核心內容:對資源的有效整理和分類。

(四)分析任務,自主探究。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引導學生體會文件夾樹狀結構的特點,在介紹環節中展現文件命名清晰明了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總結文件、文件夾的命名規則及常見文件類型。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指導學生進入“找碴”游戲、“連線”游戲,體會文件命名規則及文件命名的重要性,知道不同擴展名文件類型是不同的,可進行適當移動和刪除,以最終完成對知識點的學習。最后,通過學習整理他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讓學生體會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體會每個時期,每個階段的規劃與文件夾文件的規劃緊密相連。并通過學生自我推薦或小組代表進行公開操作展示,加深課堂印象。與此同時,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要完成對文件夾建立,移動,命名等相關操作,突出重點。職業生涯規劃的完成幫助學生學習信息資源的有效歸檔,分類突破教學難點,游戲環節的設置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會文件搜索,理解文件命名的重要性,為后面的實戰演練做好準備工作。

(五)完成任務,強化技能。按照不同的方式,如時間,志向,成長過程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體會不同階段,不同時期資源整理、歸類的特點,體會文件夾文件建立,命名與職業生涯是密不可分的,特別要注意文件命名與實際內容的匹配。并通過發問,讓學生回答總結建立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與意義。并根據職業生涯設計,將圖片、文檔、音樂等相關資料加入到職業生涯文件夾中,歸類資源。進一步熟悉對文件夾移動、刪除、重命名等的基本操作,培養嚴謹的層次意識。在對自己做了全面的思考審視后,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閃光點,逐漸形成科學的規劃意識與方向。通過各個小組之間的討論和發言,培養團隊合作意識。

(六)展示評價,總結提升,續寫作業,任務拓展。師生依據實操階段評價標準,對本堂課任務完成情況,課堂表現等進行綜合評價,填寫評價表。并推薦優秀案例,進行在線示范展示,最后學生評選出本節課的技能之星。本環節對操作過程評價和填寫考核標準,利于學生自我反思,鞏固提升操作技能。同時,在D盤建立個人共享文檔,將視頻、音頻等文件移動至該文件中,并共享該文件夾。拓展任務的完成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篇5

校友、校友資源的概念有不同的表述。校友是指在同一所學校接受過教育的各種類別和各種層次的學生、擔任過教職員工以及被學校聘請或授予各種榮譽頭銜的人士。所謂校友資源是校友自身作為人才資源的價值,以及校友所擁有的財力、物力、信息、文化和社會影響力等資源的總和。校友資源作為高校發展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具有豐富性、潛在性、可持續性、多元性等特征。充分發揮校友資源的積極作用,必然會對高校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產生推進作用。

2高校校友資源在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1校友的道德引領作用,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現如今人們對物質盲目的追求,從而導致精神的相對匱乏,“毀三觀”問題接踵而來,這些腐朽的道德觀念對大學生產生著不良影響。校友作為大學生的學長,他們的行為規范對在校大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響力,使大學生產生親近感。校友的成才之路、奮斗精神、百折不撓的品質,具有很強的思想教育意義。通過校友資源中的成功案例、先進事跡來感召大學生,有利于傳播社會主義道德觀念,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我校邀請奧運會跆拳道冠軍吳靜鈺等知名校友進校開展講座,分享奮斗歷程,產生了強烈反響。2.2校友的品牌示范作用,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校友的品牌示范作用主要表現在:大學生在擇業過程中,用人單位一般會根據各高校畢業生在單位中的實際表現作為是否繼續錄用該校畢業生的參考依據。校友的社會聲譽在大學生就業工作中能產生無形的、重要的示范作用。校友的就業方向反映著高校的整體培養水平及方向,也反映出社會對該校的需求及認可程度,杰出校友可以影響著某一行業對該校畢業生的看法。畢業生往往會以杰出校友為學習的榜樣,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提升自己。該校在組織企業進校宣講招聘過程中,會邀請該企業中的優秀校友一同參與,現場給畢業生打氣助威。

2.3校友的心理調適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大學生群體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社會群體。由于受到年齡和社會經驗等方面的限制,適應和承受復雜問題的能力相對薄弱,因而會不斷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在擇業過程中,因為信息的不對稱從而導致大學生容易出現“隨大流”的從眾心理、攀比心理、自暴自棄心理等不正常的現象。校友人生之路的選擇、奮斗的歷程等都是鮮活的教材,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成功校友的擇業經驗和社會經驗能夠幫助大學生認清形勢,擺正位置,使自己的擇業需求和社會需求相吻合,尋找最適合自身發展的崗位,幫助自己擺脫錯誤的擇業觀。

2.4校友的激勵作用,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校友的激勵作用主要是成功校友能夠激發和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宣傳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以人為本,結合實際,增強大學生對就業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調動大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對于大學生而言,通過成功校友的教育,讓他們了解目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和“逆水行舟”的道理,喚起大學生的憂患意識,使他們保持勤奮刻苦、積極上進的優良品質,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冷靜分析處理能力、科研能力、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健康的身心以及健全的人格等。為自己更好、更全面地發展繼續不懈努力。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下,不斷增強就業的能力和實力,才能在就業中尋求自身的位置。

2.5校友的橋梁中介作用,幫助大學生順利就業首先,提供就業信息,開拓就業市場。伴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高校畢業生人數連年增長,就業形勢嚴峻,就業競爭日趨激烈,就業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高校之間競爭的焦點,誰掌握更多更好的信息資源,誰就能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因此,高校要千方百計地搜索各方面的就業信息,拓寬就業渠道。通過邀請成功校友走進來的戰略,加強與校友的有效溝通和交流,建立校友所在企業與學校之間的人才供需關系和長期合作機制。該校每年舉辦大型校友專場招聘會,校友企業提供大量優質崗位供畢業生選擇,校友專場招聘會供需兩旺,品牌效應顯著。其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實現就業指導功能。首先,校友的職業生涯背景是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典型案例。帕森斯的“特質一因素”論主要強調生涯選擇的3個步驟:一是對自身的興趣、技能、目標、背景價值觀和資源進行仔細的自我評估;二是針對培訓、就業機會和職業性質等相關問題,搜集一定數量信息;三是根據所發掘的信息,認真判斷,并推斷出最佳選擇。概括來講,該理論主要強調的是人職匹配的問題。大多數校友在選擇職業時都會根據“特質一因素”論進行綜合考慮,部分校友在經過多次職業變換后,會對職業定位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感觸。因此,可以對部分成功校友的職業選擇以及職業轉換的經驗和特點進行歸納總結,將其作為職業規劃教育的典型案例,并編輯成冊,以便發揮校友資源的特殊作用。其次,校友職業生涯教育是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有效補充形式。目前,我校專門成立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中心,掛靠招生就業處,負責職業生涯課程及相關輔導工作。大學生具有個性存在的客觀差異性,應該強調心理因素在擇業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高校必須重視對心理測量技術的運用和對心理問題的及時發現、診斷。校友資源本身具有獨特性,可以在建設高校職業生涯教育導師隊伍時,將善于表達的、有社會責任感、職業背景深厚的杰出校友納入進來,同時邀請他們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教材和教案完善工作,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應做好職業生涯人物訪談活動,讓大學生進一步了解如何由校園到職場轉變。學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中心布置職業生涯人物訪談作業,由學生采訪導師、校友等,并獨立完成。學校還定期舉辦校友就創業論壇和座談會,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彌補目前高校職業生涯教育所存在的缺陷,讓高校職業生涯教育起到更佳的效果。

3結語

篇6

初任教師,告別了昔日的學生時代,開始了既漫長又短暫的教師生涯。從此,角色換位,斗轉星移,從事著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走入了新的人生之路。然而,我們所選擇的這條人生之路,充滿苦惱也充滿歡樂,充滿艱辛也充滿幸福,充滿困惑也充滿希望,充滿付出也充滿收獲。

初任教師要想迅速成長起來,以期在教師生涯中有所作為,甚至創造輝煌,就必須把握教育人生,實現自我超越。這種對教育人生的把握和對自我超越的實現,首先取決于教師在從教初期對教育工作的適應,即取決于對教育規律的認識和掌握、對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有效結合。教師在從教初期對教育工作的適應期越短,教師的專業成長就越快。

一、制訂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社會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來的行之有效的安排。

教師按自己所處的職業階段,依據自身對工作環境的分析,結合自己所教學科規劃未來,到五年在專業技術水平、教學業績、教學研究能力、自我發展方向等方面的目標,制訂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份職業生涯規劃是動態的,教師應依據專業發展的實際狀況進行自我評價,并針對自己的不足提出下一步的改進措施。職業生涯規劃帶給初任教師的是在工作中奮斗的目標和方向。

二、建構學習平臺

學習是一個人尤其是教師永恒的主題。對于初任教師來說,一要建構與專家交流的學習平臺。通過與教育專家面對面的學習和交流,可以將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困惑、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結合等方面得到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二是建構與同事交流的學習平臺。在對比與研討中將單純的模仿學習轉變為針對自身實際的批判借鑒,實現“你一種思想,我一種思想,交換以后就是兩種思想”。三是建構與書刊交流的學習平臺。可以開拓視野、取長補短,并對其精華和自身感受要有所記敘,要堅持與書刊為伴,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四是建構與網絡交流的學習平臺。學習那些先進的、前沿的教育教學的理念、思想、方法和技術,增強文化素養、專業素養和教育素養。五是建構與學生交流的學習平臺。與學生交流才能了解學生、理解學生、把握學情、促進師生和諧,同時從學生那里還能學到很多東西。

建構學習平臺,就是為了向他人學習,既要虛心地學習,又要批判性地學習,是交換思想而不是交換“蘋果”的學習。交換思想后是兩種思想,同時擁有別人和自己的思想;而交換蘋果后只有一個蘋果,留下了別人的蘋果而失去了自己的蘋果。建構學習平臺帶給初任教師的是知識的底蘊和教育的資源。

三、堅持教學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思納在1989年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中指出,“成長=經驗+反思”。我國學者林崇德曾經提出,“優秀教師=教育過程+反思”。葉瀾教授也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可見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性。事實上,反思性教學就是“教學的反思”和“反思的教學”的有機統一。它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個平臺;既是一種手段,更是一個過程。

初任教師尤其要重視并堅持自己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最主要的是課后反思。課后反思是教師在教學預設的基礎上,經歷了課堂教學的實踐,去自我評價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行為,是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的反思,也是一種以校為本、以己為本的教學研究。堅持教學反思,能夠促進教師有所感悟、有所生成、有所改進、有所批判、有所創新。堅持教學反思帶給初任教師的是成長的階梯和進步的保障。

四、體驗職業幸福感

教師職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教師的工作對象不是機器、產品,而是人,是有思想、有個性、有鮮活生命的新一代的祖國建設者。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即傳授知識、傳播文化和傳承文明,教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和學會做人。人人都要接受教育,人人都在尊敬教師,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人,所以人們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因此,教師應該體驗到一種職業幸福感和使命感。

作為初任教師,首先要科學合理地自我評價和定位,要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其次,要提升自我境界,塑造自身人格,打造自己形象。再次,要做熱愛事業之人,有愛才有情,有情才有意,有意才有為,有作為才有碩果,才能真正體驗到職業幸福感。而且,自己的學生越是得到發展和越有成就,教師就越有職業幸福感,越能體現人生價值。體驗職業幸福感帶給初任教師的是永不衰竭的工作動力。

五、注重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是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所必須的工作。在過去,很多中小學教師對教育科研都有一種神秘感,認為教育科研是專家、學者們的事,自己無從也無力從事教育科研。因此,這些辛勤工作了一輩子的教師,敬業有余而成效不足,從而導致其發展有限,終究不能成為名師、大師。其實,建構學習平臺,堅持教學反思,都是在進行教育研究,關鍵是看教師是否能夠將自己的認識與見解整理出來,并加以適當的理論提升。這不僅僅是個能力問題,能力是訓練出來的,更主要的是一個精神的問題。

初任教師要迅速成長起來,就應該在從教初期注重教育研究,邊實踐邊積累邊研究,樹立從事教育研究的信心,增強科研意識,盡快成為研究型教師。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使自己的教育人生充滿詩情畫意、放射人生光彩而無怨無悔,待到山花爛漫時,你在叢中笑。注重教育研究帶給初任教師的是教師特有的成就感。

六、提升教師境界

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境界,教師的境界應該有別于一般人,因為教師是為人師者,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一類人群,是知識與文明的傳承者,所以教師更多的是看重一種精神追求,一種追求成功人生、有著生命質量的價值取向。

篇7

自20世紀50年代西方國家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后,西方國家高校教師的發展開始受到社會的重視,學者們開始關注和研究高校教師的發展。60年代起西方國家高校開始建立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在學術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教師發展體系和制度。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社會對高校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西方國家對高校教師發展進行了大量理論和實踐研究,這些國家的高校教師發展制度也日趨成熟和完善。

我國計劃經濟時代高校實施的是精英教育,對高校教師的發展很少關注,局限于對高校教師進行一些簡單的培訓和開展學歷學位進修學習。自進入市場經濟階段,特別是高校擴招向大眾教育發展以來,高校教師的發展才逐漸受到關注。1998年教育部實施“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開啟了我國高校教師發展實踐的序幕,但是我國的教師發展的理論研究稍顯滯后,2003年開始才出現了一些高校教師發展的研究論文,2006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廈門大學高教所舉辦的以大學教師發展為主題的第四次高等教育質量國際學術研討會促進了與大學教師發展相關主題的研究,對高校教師發展的研究也使各高校越來越重視高校教師的發展,從教師培訓轉向教師發展的趨勢不可阻擋,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二、我國高校教師發展的實踐

1991年美國教育聯合會(NEA)發表《大學教師發展:國力的提升》報告書。其中對教師發展提出全面、系統的界定,認為教師發展基本圍繞四個目標:個人發展、專業發展、組織發展和教學發展。個人發展包括提高教師人際交往能力、維護健康、進行職業規劃等等。專業發展指獲得或提高與專業工作相關的知識、技能與意識。組織發展則集中于創造有效的組織氛圍,便于教師采用新的教學實踐。教學發展包括學習材料的準備、教學模式與課程更新。作者根據上述四個教師發展的目標,結合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對我國高校教師發展的實踐進行總結。

1.個人發展

(1)職業生涯規劃。我國從2005年后才對高校教師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研究。2006年3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成立了教師促進中心,這是我國最早開展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與教師職業促進的教師互助組織。2008年青海大學開展了教師個人三年規劃工作。2011年北京聯合大學邀請專家為教職員工進行了主題為“高校教師職業生涯規劃”講座。雖然大多數高校和教師都認識到了制訂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真正做了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卻不多。根據龐海芍等對北京理工大學教師的調查結果顯示,74.89%的教師都認識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是對自己近5-10年的職業生涯“認真規劃,目標明確”者僅占29.64%;55.88%的人只是“簡單考慮過,目標不太明確”。

(2)維護健康。高校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有來自教學、科研工作的壓力,也有來自家庭、住房和生活的壓力,這些壓力對青年教師尤其大。巨大的壓力,導致教師健康狀況令人堪憂。2010年于薇隨機抽取長春市8所高校508位教師健康狀況的調查,發現有66.89%的大學教師處于亞健康狀態。關注和維護教師的健康日益重要,現在大多數高校對教師進行了每年一次或幾年一次的體檢,但是有些高校體檢項目有限,作用不明顯,而對亞健康狀態的教師,學校則沒有采取辦法來防治。

(3)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對于每一個社會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幫助人們逾越很多障礙。研究發現,有86.1%的青年教師認為人際交往十分重要,然而對青年教師,最大的心理困擾也就是人際交往,有近41.6%的青年教師認為自己的人際關系一般,9.8%的青年教師認為自己的人際關系不好。但是,青年教師的人際交往能力沒有得到高校的重視,通常認為這是教師自己的事情,因此普遍沒有開展人際交往能力的有效訓練。

2.專業發展

(1)課程學習和學歷、學位提高。青年教師在學校教育時期所學的知識并不能完全滿足教學和科研的要求,很多教學、科研內容涉及到更深的專業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這就要求青年教師根據其教學科研需要參加相關課程的學習或者參加學歷、學位進修學習。浙江大學對青年教師參加課程學習提出了要求,為了鼓勵青年教師進行學科交叉,出創新性的成果,要求剛入校的青年教師必須隨本科教學課堂學習3門以上非本專業的課程。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大力推進“博士化工程”,青年教師中95%已獲得博士學位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2)出國研修。青年教師出國研修,能拓寬青年教師的國際視野,學習國外的先進知識和理念,提高學術水平,建立與國外高等學校和學術機構交流合作的渠道。我國教育部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每年資助4000-7000名專業技術人才出國訪問學習或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進行博士后研究等。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實現師資的國際化,每年通過留學基金委員會出國留學面上項目、1:1配套青年骨干教師出國留學項目或自籌經費等形式選派50名左右的教師出國研修。

(3)國內訪問交流。選派教學科研骨干赴國內重點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做國內訪問學者,是依靠國內現有條件和力量培養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的重要形式。教育部實施青年骨干教師國內訪問學者計劃,每年選派1000人到“211工程”重點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進修學習。南開大學每年選派1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師到國內重點高等學校的重點科研基地、優勢學科專業做訪問學者,這一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青年人才。

(4)進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工作站)為剛畢業的博士生提供了一個繼續專心從事科學研究的平臺。高等學校選派已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進相關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博士后工作站)進行兩年的研究工作是一項造就優秀專業人才的制度。有些高校則采取了師資博士后的辦法,要想來校從事教師工作,必須先進本校博士后流動站從事2年的博士后研究。山東大學鼓勵優秀青年博士教師到名校、名牌專業、跟名師從事博士后研究。武漢大學等高校則實施了師資博士后的政策。

(5)參加學術會議或學術沙龍。參加學術會議,特別是國際學術會議,青年教師能獲取本學科最前沿的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了解同行的研究思想和理念,促進與著名同行專家進行交流與合作。大連理工大學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國際會議,所有費用由學校支付,用于此項活動的費用逐年在增加。學術沙龍正在我國興起,一些學校由院士、學術帶頭人發起組織定期學術沙龍,為青年教師的學術成長給予幫助,也激發青年教師進行思想創新,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

(6)設立青年教師培養基金或獎勵基金。青年教師剛從學校畢業,工資微薄,又沒有積蓄,而開展各項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活動都要一定的經費支持,否則舉步維艱。為了使青年教師能盡快成長為教學、科研一線的主力軍,很多高等學校采取了支持措施。南京農業大學設立青年科研基金,為青年科研人員的科研工作提供啟動經費。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支持青年教師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教師獎勵3萬元(其中匹配研究經費2.5萬元,獎金0.5萬元)。

(7)實施杰出人才培養計劃。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以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等部門為主開展了長江學者計劃獎勵計劃、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百千萬人才工程、跨世紀(新世紀)優秀人才等高層次優秀青年人才資助計劃,給優秀的青年教師,提供科研經費,發放獎金和津貼,保證優秀青年教師能專心開展科學研究,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各省市也實施了省級學科帶頭人、優秀青年骨干教師等資助計劃。很多高等學校也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來培養優秀青年教師。例如,南開大學出臺青年杰出人才重點資助計劃,設立特聘教授崗位,對獲資助者每年給予6-10萬元的特別津貼。

3.組織發展

(1)構建教師創新團隊。高校教師創新團隊是以學術問題為紐帶,圍繞國家重大應用基礎研究和預先研究、重大工程項目以及重點學科、專業、課程而組建的一種緊密型的教師基層學術組織。它的目標就是重點培養各類拔尖人才,力爭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實現高等學校和國家科技創新的跨越式發展。以中國地質大學殼幔交換動力學創新團隊建設為例,該團隊200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資助。該團隊具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主攻研究內容,聘請數名院士進行指導,團隊成員之間團結協作,共攀高峰。2003年以來,完成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63”和“973”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和省部級一等獎多項,團隊成員被SCI檢索100多篇。團隊中有6人入選省部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新增1人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資助。

(2)建立人才特區。人才特區近幾年在國內少數高校參照國外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的學術機構,其“特區政策”包括資金投入和運行機制兩方面,一方面給予充裕的資金支持,并提供優厚的生活待遇;另一方面給人才特區完全獨立的人事權和經費使用權,享有較高學術自由,人員可以較自由地進出國門,以盡量使他們擁有與在國外相似的科研軟環境。南京大學的“學科特區”是一種比較成功的模式。南京大學著眼國際前沿領域,創建了模式動物研究所等6個學科特區,這些研究所先后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科技攻關重點項目、“863”項目等數十項科研任務,取得了大量的創新性成果,培養了一大批杰出青年教師,以模式動物研究所為例,成長起來了一批杰出青年人才,其中“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

4.教學發展

(1)高等教育理論知識培訓。目前,很多高等學校的新教師都是非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很多還是理工科的畢業生,他們在教育理論方面知識非常缺少,必須在上崗前系統地接受高等教育理論知識的培訓。我國高校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已把高等教育理論知識學習作為必須課程,只有通過相關課程考試后才能拿到高校教師資格證書。

(2)組織系列教學方法的專題講座。高校聘請老專家、優秀教師向青年教師傳授教學方法,包括如何書寫教案、如何備課、如何講課、如何板書、如何制作多媒體課件、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何應對學生的問題、如何應對課堂突發事故等,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課堂控制能力。襄樊學院每年邀請三位教學標兵給青年教師開展專題講座,介紹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積累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不僅為青年教師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還讓他們感受到了教育教學的藝術,幫助新教師盡快進入教師崗位角色。

(3)組織教學觀摩。組織觀摩教學活動可以通過具體的實際課堂教學來教育新教師如何開展課堂教學。教學觀摩可以采取集中觀摩研討與分散聽課相結合的方式。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把教學觀摩作為崗前培訓的三個重要環節之一。學校特聘請在各專業上頗有學術成就的教學名師為新教師講授教學示范課,專業涉及英語、數學、地質學、工程力學、法律等方面的內容。

(4)開展青年教師講課比賽。通過講課比賽可以大大激發青年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增進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積極性。華中科技大學從1994年起就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這一活動激勵了青年教師上好課,過好教學關,同時積極參與開展教學研究,通過十幾年的沉淀,全校的教學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設立教學研究或教學改革項目。很多高校設立教學研究或教學改革項目,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這些項目有以教學方法手段創新為目的,也有以課程體系改革研究為目的,還有一些是支持教師出版教材的,這些項目的設立促進了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三、我國高校教師發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教師發展的實踐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

1.理論研究對實踐的指導有限

查找CNKI中國知網數據庫,有大量關于高校教師發展的論文,但是細看論文后,發現絕大部分論文是由高等教育研究人員或者社會學、管理科學的老師所寫,而由人事處管理人員所寫的很少,導致很多研究停留在理論上或者是紙面上,沒能有效地與我國高校實際工作相結合,真正對人事工作有指導的論文不多。而各高校對教師發展的認識主要來自對國外高校實踐的了解和摸索。

2.管理人員對教師發展的認識不夠

大部分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對教師發展的認識仍停留在教師培訓上,很多管理人員甚至不了解教師發展這個概念,工作也僅局限于教師培訓。目前真正建立了教師發展中心的高校非常少,主要工作由人事處教師科、人事科(或人才引進辦公室)等科室負責,工作系統性和全局性不夠。

3.教師的主動性和個性化沒有得到較好體現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認為教師發展離不開某種形式的教育、培訓,但更重視教師的自主性,強調個性化的發展,強調自主學習和自我提高。但是,我們目前的教師發展是由上而下的組織行為,教師的自主性沒有得到發揮,基本是按照學校固定的框架進行發展,學校也沒有針對不同的教師制訂不同的發展策略,教師的發展趨同性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天才和大師的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受到限制。

4.教師發展制度不健全

教師發展制度是系統性的制度,但是我國高校缺乏強制性的教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制度,學術休假制度基本沒有建立,教師評價制度頗受爭議,約束激勵制度不健全,教師援助制度不完善,重科研而輕教學,等等。

5.有利于教師發展的組織文化有待進一步加強

有些高校校園文化不清晰,沒有明確的定義和內涵。行政管理部門的官僚作風尚存,服務意識還要進一步加強。團隊協作文化不強,單干的教師非常多,一些人生怕他人超過自己。一些人物質利益優先,一些人急功近利,真正埋頭搞基礎研究和創新的人較少。平等地位和學術自由沒有得到較好的保障,在職稱晉升、項目申請等事情中時有不平等現象發生,學霸也存在于很多高校,等等。

四、對高校教師發展實踐的建議

1.鼓勵廣大人事管理人員參加教師發展研究

高校應設立專項教師發展研究課題,鼓勵人事管理人員和有關教師發展的研究人員開展調查研究。高校人事管理人員應主動承擔起教師發展的歷史使命,參與到教師發展的研究中來,將教師發展的理論與學校實際相結合,制訂相應的政策和制度,推進高校教師又好又快發展。

2.革新觀念,充分重視教師發展工作

高等學校管理者必須革新傳統的人才觀念,將工作重心由教師培訓轉移到系統的教師發展上來。高校應成立教師發展中心,由校領導、人事管理人員、有關教師發展的研究人員、專家學者等組成教師發展指導咨詢委員會,組織、指導全校教師發展工作。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尊重和關心教師,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為教師排憂解難,給教師發展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關注青年教師的身心健康,保證青年教師的可持續發展。

3.教師應從被動發展轉向主動發展

被動型的教師發展總是讓教師感覺有壓力或認為存在某些不適,教師按照學校的條條框框來做,個性和才能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要對自己長處和短處有清醒的認識,從“給我什么”轉到“我要什么”,主動尋求管理人員和專家的幫助,走到真正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上來。管理人員也要注意引導教師從被動發展到主動發展上來,對教師發展中的合理要求盡量給予幫助和支持。

4.建立系統的教師發展制度

學校應遵循教學、科研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系統構建教師發展制度。強制和幫助制訂青年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培訓、進修機會,提供多種發展路徑,同時應做好人員的繼任規劃和晉升規劃,讓青年教師看到發展的希望。出臺系統的高層次及后備人才培養項目,支持優秀人才開展學術研究,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實施帶薪學術休假制度,鼓勵教師進行學術交流。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制度,獎優罰劣,同時避免在教師中激起學風浮躁、急功近利的氛圍。對教師進行評價,要重視教學質量評價,分學科建立學術評價標準,對天才、怪才也要有包容性的評價方法。建立教師援助制度,幫助教師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使教師能夠專心進行教學科研工作,順利向前發展。

篇8

素質教育視域下高校人才培養觀念的轉變

1.高校教學理念的創新眾所周知,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是教學,教學的發展與任何事物的發展一樣總是在傳統和改革中進行。首先,高校必須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理念。高校教育必須要實現從單一的專業教育向綜合素質教育的轉變,實現從以智育為中心的“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向建立以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為基礎的“素質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高校應該樹立新的教育質量觀和人才觀,廣泛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觀念和教育內容、教育思想以及教學方法方面大膽創新,強化素質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確立素質教育的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素質教育計劃,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第三,高校應該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是素質教育對高校提出的新目標和新任務。最后,高校在教學活動中要切實改變教師占據主動地位,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的“填鴨式”的教育模式。高校教學活動只有培養學生可持續學習的能力,才能適應未來復雜多變的環境。2.高校學生工作觀念的創新高校教學是人才培養的核心,高校把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手段固然毋庸置疑,除此之外,高校學生工作在人才培養方面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培養大學生的社會性和人格教育中發揮著獨特的優勢,同時學生工作也為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安全保障。可以說,學生工作在高校工作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如何在素質教育的視域范圍內定位高校學生工作在人才培養中的角色和功能,目前在高校的素質教育實施中尚未形成共識。由于高校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尚未明確,因而缺乏科學的素質教育計劃。高校所開展的素質教育活動,有的是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而開展,有的是學校職能部門和學生自發組織,帶有盲目性,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教育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高校工作的主體包括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和學生工作。長期以來,高校在以“教學”和“科研”為中心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了以服務“教學”和“科研”為中心的學生工作格局。傳統的教育觀念更多強調學生工作的管理和服務職能,認為把學生“管住”不出事,能夠配合教學管理維持正常教學秩序的運行就可以了,在人才培養上主要發揮教書育人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生工作在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和實踐育人的重要功能。事實上,學生工作在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越來越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教學和科研所不能替代的。素質教育提倡的是高校全員育人教育理念,任何厚此薄彼的作法,都會導致事倍功半的效果。高校學生工作概括起來包括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科技學術與創新項目等六個方面。學生工作是影響教與學的重要變量,是高校開展素質拓展訓練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高校學生工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必須加強學校各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以素質教育觀念對學生工作進行科學設計,統一工作標準和評價機制,樹立“培訓管理”的工作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才培養為目標、思想引領為主線、職業規劃為導向、團學第二課堂為載體、素質拓展訓練為手段、創新工作機制為動力、黨團學組織為抓手”的工作宗旨,本著“鞏固基礎、強化職能、突出重點、著力拓展”工作方針,積極探索學生工作的新領域和途徑,充分發揮和挖掘學生工作在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創業就業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的重要功能。

以素質教育理念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

篇9

一、思想師德方面

一年來,始終堅持熱愛黨,熱愛人民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師的光榮源自高尚的師德。師德是教師職業的靈魂和精髓,也是做好教書育人工作的總開關。按照學校“處處德育場、人人德行師”的號召,我把教師職業理解為“示范”和“關懷”四個字,并在工作中實踐著。 

二、班主任工作 

教好書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之一,在教學工作方面,我爭取多聽課,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我都做好充分的準備,我的信念是決不打無準備的仗。在教學中,認真備課,認真閱讀科目參考書,認真編寫好教案制定好教學計劃,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向其他教師取得的經驗,不斷地加以改善。在傳授學生知識時,不厭其煩,耐心教導學生,還耐心地輔導學生復習遺漏知識;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并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教育優生幫助學困生。

三、班主任工作

 本年度我擔任了16護3班的班主任工作,我做到認真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重視班風、學風的培養,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思想動態。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深刻認識到要帶好一個班,必須把握一個“嚴”字,灌輸一個“愛”字,突出一個“情”字。也就是這樣,我所帶的班級全年無違紀、學風良好,并在“慶五一、迎五四”歌詠比賽中獲得優秀獎。

四、遵守紀律方面 

篇10

關鍵詞 地方高校 青年教師 成長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各地方高校不斷引進青年教師。地方高校青年老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同時還要兼顧科研。如何在工作崗位上快速成長,成為骨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本文結合筆者在武漢生物工程學院任職近6年的經歷來談一下促進地方高校青年教師成長的措施。

1老教師的傳幫帶

地方高校新入職的青年教師大部分都是非師范專業畢業,雖然學歷層次較高,掌握知識較多,學習能力強,但是沒有系統地接受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專業培訓,加上剛從學生轉變為老師,一時還不能完全適應,因此在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時常會感到無助和迷茫。這時如果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對其工作進行指導,將幫助其順利度過磨合階段。我入職的第一學期,教授的是《動物學》這門課程,好在有一位老師已經帶這門課好幾年,已經有完備的教學大綱、教案、課件等教學文件可以供我參考,而且我在每次上課之前可以去他的課堂聽課學習,不太明白的知識點可以跟他討論,這些都為我工作第一學期站移民講臺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2多聽課,學習他人的長處

在我校有聽課制度,要求專任教師每學期至少要聽10次課。在聽課過程中,發現不同老師有自己的風格,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可能是管理課堂紀律的方法,可能是調動課堂氛圍的技巧,也可能是幽默風趣的語言,可能是在課堂上引用的文學經典......通過聽課,我學到很多小技巧,如一堂課的內容講完了,但還不到下課時間,可以將課堂內容作一點引申,引發學生思考;有些知識點特別抽象,可以用視頻或圖片的方式直觀地呈現出來......

3優化自身知識結構

現今從課程理念到課程目標的制定,從教材內容的選取到知識的呈現方式,從課程結構到課程評價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表現出與時俱進的特點,要求青年教師具備層次清晰、內容完整、結構合理的知識體系,并能運用基本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有關知R,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對此深有體會,剛開始講動物學這門課時雖然能夠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學內容有所側重,但是并不理解為什么,不能像老教師一樣做到游刃有余,等到對教學內容完全吃透,并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將要學習的課程有了充分了解時,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就上了一個層次了。所以青年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根據自己的教學和科研等情況不斷完善和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

4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

在地方高校,學生與學生間的差異是很大的,有的是學霸型,有的是實踐型;有的學生基礎好,有的學生基礎差;有的學生為學習而來,有的學生為文憑而來,在教學過程中是需要區別對待的。筆者在課堂上遇到過一個學生,上課的時候就玩手游,絕不聽講。通過聊天,了解到他只是為了獲得一個本科的文憑,他對現在的課程一點興趣都沒有。我對他提出的要求是不能掛科,這是拿到文憑的基本要求,另外上課時不能玩手游,得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如果老師講的內容聽不進去,可以看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或者自學其他感興趣的課程。經過溝通,他在課堂上不再玩手游,會看一些文學作品,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

5加入其他老師的科研團隊

在地方高校,青年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學,同時還要兼顧科研,這不僅是學校考核的要求,也是青年教師自身發展所必需的。在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壓力下,開展科研需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如果學校已經有一些教師有相關的科研課題,加入到他們的團隊中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我校,自2011年起就有青年教師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課題,他們大多是延續博士期間的工作進行的深入研究。但是有些青年教師在申請課題時得結合學校本身的特點重新開辟新的研究方向,這樣就需要一些前期的積累。相比一個人單打獨斗,加入相關的科研團隊,不僅能營造好的科研氛圍,還能利用現有的實驗平臺,為科研的起步打下基礎。筆者就屬于后面這種情況,自2014年開始加入到本校一個楚天學者的科研團隊,每周進行學術匯報,在完成現有基金項目研究任務的同時積累一些成果,為自己申報課題打下基礎。

6開展應用型研究

地方高校不同于“211”“985”等高校,更注重科研的應用價值,因此,結合學校本身的校情以及地方特色開展應用型研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我校一些教師開展的"蘿卜白菜""番茄土豆"等稼接植物的種植、利用一些植物的種子等器官進行的功能型芽苗菜的種植等,投入不大,但是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都是非常不錯的應用型研究。

7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