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經驗交流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5: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課堂教學經驗交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課堂教學經驗交流

篇1

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笨梢姡钤诮虒W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激勵的形式,或是語言,或是情感,或是榜樣,亦或是物質等等,把它們有機的運用在教學過程中,會增強孩子的自信,激發孩子的興趣,開發孩子的潛能,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漢字是人類不離不棄的摯友,是人類精神的精粹。”“人生聰明識字始?!币虼?,打好堅實的識字基礎對孩子們來說是一件終身受益的事。而低年級是識字的最佳時期,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引導孩子們認識更多的漢字。識字方法有很多,關鍵是找到漢字的規律和特點。例如,用基本字帶字的方法識記形聲字。識記“柳”時,孩子們知道它是一棵樹,我相機板書“木”,用這一基本字認識木字旁,并帶字識字:木-柳。孩子們學會了“柳”后,我進一步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知道的樹木名稱,繼而識字“槐”、“楊”、“梧桐”等等,引導孩子們了解帶有木字旁的字與樹木有關,并初步感知形聲字的特點,幫助這些幼稚的童心打開識字的大門。

寫字是一種枯燥的學習,筆畫的寫法、字的間架結構、書寫規律等對于剛入學不久的一年級孩子而言更是抽象枯燥的,書寫過程就會出現眾多問題。比如:孩子的寫字姿勢不端正,我自己或找一個坐姿較好的孩子做示范,讓孩子們跟著學;握筆方法不正確的孩子,我會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他們改正,并鼓勵說:“如果把筆拿好的話,寫出的字會更漂亮的?!遍g架結構把握不準的孩子,我會拿著他的手耐心地帶寫,然后撫摸著他的頭說:“相信自己,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來的?!痹偃?,檢查孩子們對生字的掌握情況時,我采用適當的物質激勵。我發現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卡通人物貼畫,因此,每當看到書寫工整而且正確無誤的孩子的作業卡時,我就會投其所好給他貼上一張貼畫,以資激勵,孩子們的心很容易滿足,視這種榮譽為珍寶而收藏起來,以后孩子們你追我趕,為爭取更多的榮譽而熱衷于寫字。因此,孩子們掌握生字的情況特別理想,并且養成了一個良好的寫字習慣。

抓好字詞句段是教學時閱讀教學的根本。因此,低年級字詞句段的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字音讀不準,用詞說話不通順,句子段讀,感情體會不出來等。面對種種困難,我總是耐心地指導,激勵孩子勇敢地去克服。

篇2

關鍵詞:基因突變;研究性教學;遺傳學;經驗交流

Experience Exchange of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Classroom Experience in Animal Genetics ——Teaching Methods and Design about Genetic Mutations

Abstract: Surrounding the gene mutation,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how to lead and inspire students to study in the light of research, grasp knowledge and cultivate scientific interest in the concrete teaching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gene mutations. It also involves that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correct attitude and motivate their love to life by learning the cause of gene mutation, as well as understanding the normal teaching materials between parent and offspring, child and the child through genetic recombin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students’ mastery of the basic concept of genetic mutation, to deepe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es and then cherish their life.

Key words: Gene mutation; Research-oriented teaching; Genetics; Experience exchange

1 引言

大學生開展一定的科研活動,有利于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了解學科前沿,激發科研興趣,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養成職業所要求的信念、意志、性格、氣質、情感等重要品質,進而提升就業能力。自1969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推出面向全體本科生的UROP項目以來,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年開始,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廣東工業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也實行了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實踐表明,它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簡稱 SRT)是專為在校大學生設計的一種項目資助計劃,旨在鼓勵和支持本科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科學研究項目。大學生科研訓練對促進我國素質教育開展,豐富素質教育內涵(楊堯忠,2005;陳愛萍,王玉祥,2013),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李楊帆,朱曉東,2011;李香花,趙于前,2012)。隨著大學生科研訓練的不斷推廣,如何有效促進大學生科研訓練的開展,提高科研訓練效果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并對我國大學生科研訓練的現在進行了大量相關研究(段徐,章燕棋等,2007;岳長濤,王英國等,2009;喬思輝,2011)。在借鑒國外相關經驗的基礎上,對比國內外大學生科研訓練,探討國內外科研訓練效果差距產生的內部與外部原因(楊慧,俞安平等,2003),基于當前我國教育體系現在與大學生科研訓練實施手段,識別大學生參與科研訓練影響因素,如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訓練也達到了深入研究(李俊龍,夏德峰,2009;董大勇,史本山,2012)

本研究在借鑒以上研究成果與經驗的基礎上,考慮到學科差別對科研訓練的影響,從不同學科學生對科研訓練認識出發,針對大學生科研訓練不同環節對學生能力與專業學習影響角度出發,基于實地數據調研,分析大學生科研訓練及不同參與環節對專業學習的影響。

2 數據來源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不同學科、專業的在校大學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有效問卷107份,有效回收率89.17%。調研對象幾乎涵蓋了所有學科,文史類29.91%,理工類23.36%,農醫類13.08%和經管類33.64%。同時,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我們對部分學生進行了進一步的訪談。

3 分析結果

在107人中約有37人參加過大學生科研訓練,70人并未參加過相關訓練,但這并不影響本次調研結果,在對參加過的學生進行分析的同時,對未參加過的70人進行進一步詢問。

(1)對科研訓練的認知與參與動機

統計顯示,66.67%的學生認為大學生科研訓練應該與自己所學專業密切相關,僅有25.64%的學生期望能夠學習、了解專業之外的相關知識,并認為科研訓練是否與專業相關并不重要,甚至7.69%的學生認為應該不相關。通過對學科類別與學生對大學生科研訓練認識進行交叉分析,結果顯示:

從被調研者整體角度來看,約有68.22%的學生認為大學生科研訓練應該與所學專業密切相結合,56.07%的學生認為應該是學生自主選題,然后是配合老師完成課題,約占被調研者的31.78%,僅有少數學生認為科研訓練會占用自己的學習時間,該類學生約占被調研者的17.76%。

從不同學科角度分析,經濟管理類學生更期望大學生科研訓練與所學專業密切相結合,其次是理工類的學生,分別占學科被調研者的72.2%和72.0%,比較之下,農醫類的學生更期望科研訓練是自主選題,約占該學科調研學生的78.6%;其次是經管類學生,約占該學科被調研學生的63.9%;另外,很大一部分學生參加科研訓練是配合老師完成課題,在所調研的文史、理工、農醫以及經管四個學科中,該類學生分別占21.9%、44.0%、14.3%和38.4%。

對于有過科研經歷的37個被調研者,僅有約三分之一的學生是自愿參加科研訓練的,該比例為35.90%,多數學生是在專業老師的鼓勵甚至強制下參加,約為38.46%,還有是部分是迫于壓力和硬性規定,分別占比為10.26%和15.38%。結合參與目的,完全自愿與老師鼓勵下的學生更多是源自自身的科研興趣和提升專業素質需要,而在壓力迫使和硬性規定要求下,學生對科研訓練則是隨大流的態度,僅有少數學生參加科研訓練的目的是獲取報酬。

(2)參與類型、環節及收獲

通過對學生參與環節與科研訓練收獲交叉分析,發現無論學生參與哪些環節,其團隊意識、創新思維、專業能力等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超過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參與資料搜集與數據處理環節更能提高各方面能力,其次是參與問卷設計環節和課題設計與組織等環節,相比較而言,報告撰寫環節與報告答辯環節對各方面能力提高相對較低,如表3所示:

同時,通過對不同類型科研訓練與科研訓練收獲交叉分析,結果顯示: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認為社會科學類調查報告或學術論文的設計與撰寫更能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其中所有學生認為有利于提高科研能力,分別有85.7%、77.8%、73.1%和72.2%學生認為通過參與社科類調研報告和學術論文設計與撰寫,其學術論文撰寫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團隊意識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另有71.4%的學生認為該訓練拓展了其專業知識領域,其次是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撰寫,主要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能力、拓展了專業知識學習領域和增強團隊意識,分別占具有科研訓練經歷學生的41.2%、28.6%和26.9%;比較而言,科技發明類對各方面能力的鍛煉和提高最弱,但其對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專業能力仍有很大幫助。

(3)科研訓練對專業學習的影響

結合大學生科研訓練與專業學習,對于有過科研訓練經歷的學生,有部分學生認為科研訓練占用了其專業學習時間,但對于科研訓練對專業學習的促進作用得到了普遍認可。在所調研的大學生科研訓練五個環節中,學生認為問卷設計與調查、資料搜集與數據處理對專業學習促進作用最大,學生通過參與兩種環節,81.8%的學生更加明確了專業方向,分別有78.9%和73.7%的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知識面得以拓展,另有72.7%和63.6%的學生加深了對本專業的認識;盡管66.7%的學生認為在課題設計與組織環節占用了大量的專業學習時間,但通過此環節的訓練,分別有59.1%、50.0%、47.4%和45.5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認識、創新能力、拓展專業知識面以及專業方向認識得以提高,比較之下,報告撰寫和答辯環節對專業學習影響較小,但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學生認可其對專業學習的促進作用。

進一步設置參與環節對專業學習影響的分值,對于促進作用的為正,負面作用的為負,通過學生打分,所有學生均認為科研訓練對專業學習具有促進作用,并未阻礙或者產生負面影響,其中認為課題設計與組織環節促進作用很大的學生占比達到45.5%,有較大促進作用的占比為47.8%,認為問卷設計與調查環節促進作用很大和較大分別占63.6%和65.2%,而資料收集與數據處理環節分別占比為63.6%和60.9%,報告撰寫環節分別占比為63.6%和30.4%。較大比例的學生(66.7%)認為報告答辯環節對專業知識學習沒有什么影響。

4 對策與建議

基于以上調研數據和分析結果,本科生參與科學研究,其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隨著教育部“質量工程”項目的實施,國內高等學校都將會為在校大學生提供科研訓練計劃項目。但調研同時顯示,大學生科研訓練還并未真正深入到每一名學生具體學習當中,在參加科研訓練的學生當中,約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課題來源與老師的項目或者課題,真正自主選題與自主設計的不足50%,為充分發揮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高校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加大科研訓練宣傳,增強科研訓練意識

調研發現,約有66.6%的學生對大學生科研訓練知之甚少,甚至根本沒有聽說過,僅有1.39%的學生認真了解過大學生科研訓練。正因為學生了解甚少,才致使科研訓練參與不足,科研訓練意識不強,對于未參加過的或者具有科研訓練經歷的學生,29.03%的學生期望學校能夠舉辦專門的咨詢會,以詳細了解大學生科研訓練的相關內容。因此,為強化大學生科研訓練意識,應加大科研訓練宣傳,過發放相關資料、現場咨詢、舉辦經驗交流會等形式,讓學生對大學生科研訓練有一個全面了解,充分理解學校組織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目的,讓學生從自我發展的角度結合自己學習實際,決定是否參與、如何參與、參與環節等,增強學生參與的自覺性。

(2)建立參與激勵機制,提高參與的積極性

學校實施大學生參加科研訓練計劃的目的是在提高和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和能力。本次調研發現,達學校鼓勵、老師引導下,仍有20%左右的學生參與大學生科研訓練的態度是隨大流,甚至是為獲取一定報酬,因此,在大力宣傳的基礎上,應當建立起相應的激勵機制,對高質量完成項目的學生應適當給予學分獎勵或者物質獎勵,并在綜合測評方面給予適當鼓勵,在保研、考研方面應優先予以考慮,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創造條件,滿足大學生科研訓練的實際需求

從研究結果來看,對于未參加過的或者具有科研訓練經歷的學生,37.90%認為學校應該向參與大學生科研訓練的學生推薦優秀的導師,29.03%的學生期望能夠設置有關大學生科研訓練的相關課程,并期望能將專業訓練與興趣相結合,進行自主選題。因此,在實施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中,合適的選題、充足的經費、高水平的指導教師是不可缺少的三個要素,離開了這些條件,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將無法開展。因此,學校應加大經費投入,采取有效措施調動教師積極性,尤其是鼓勵擁有科研項目的教師積極承擔大學生的科研訓練任務,以滿足學生參加科研訓練的實際需要。

參考文獻

[1] 楊堯忠. 大學生科研訓練與成功素質教育[J].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06): 122-123.

[2] 陳愛萍,王玉祥. 探討大學生參與科研訓練的意義[J]. 教育教學論壇. 2013(10): 171-172.

[3] 李楊帆,朱曉東. 科研訓練計劃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 中國大學教學. 2011(04): 24-25.

[4] 李香花,趙于前. 基于科研訓練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3): 222-223.

[5] 段徐,章燕棋,應美丹,等. 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現狀調查研究[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07(03): 58-59.

[6] 岳長濤,王英國,謝君. 中國石油大學大學生科研訓練活動現狀調查與研究[J]. 中國電力教育. 2009(23): 195-197.

[7] 喬思輝. 我國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現狀評析[J]. 中國電子教育. 2011(01): 6-11.

[8] 楊慧,俞安平,恢光平,等. 國內外本科生科研訓練比較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3(05): 65-68.

[9] 李俊龍,夏德峰,吉東風,等. 大學生參加科研訓練意愿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南京農業大學的實證分析[J]. 中國農業教育. 2009(03): 16-18.

[10] 董大勇,史本山. 影響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實施效果的因素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2012(01): 65-68.

作者簡介

申強,男,(1979-),河南輝縣人,管理學博士,北京農學院 城鄉發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管理系統優化與物流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先后在《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中國管理科學》、《農業技術經濟》、《科技管理研究》等國內外重要期刊與國際會議上14篇。

篇3

一、立足本質,熱心服務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沒有科學發展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我們小灶食堂是為全市正處級以上領導提供就餐服務的場所,也是機關局一個重要的服務窗口。從我們小灶食堂來說,最主要的就是處理好與就餐領導的關系,在周到服務上下功夫。因此,我們把服務當作天職,經求領導對就餐的意見,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了解他們的身心狀況,了解他們的工作特點,力求做到服務好、態度好、質量好。為了開好每一餐,每天早晨,我們五點鐘就進入灶間,煮粥做菜,晚上延長開飯時間,一般都到七點多鐘,不管領導什么時間來,什么時候都能有飯有菜。大年三十,有領導值班,我們也不休息,給領導包餃子做飯菜,讓領導在節日當中也能吃的好,集中精力去干工作。平日里,有的領導開會或外出回來的晚,為了能讓晚來的領導吃上熱飯熱菜,我們就給重新熱一下。有時領導去外地為了趕飛機需要提前吃飯,我們就提前準備好。夏天天氣非常熱的時候,我們就準備一些冷飲放在冰箱里。到了冬季飯菜容易涼,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在裝菜的餐車上設計一個水槽,派專人值班,保持餐車的水槽中總是熱水,以保持飯菜的熱度。還隨時準備幾種炒菜,以備不時之需。我們還盡力美飾美化環境,養些花草,為就餐領導提供舒心的就餐環境,讓就餐領導滿意。我們深知,我們每天所面對的服務對象都是領導,他們責任重大,所以在就餐服務工作中格外認真。

二科學合理配餐,講究營養價值

發展觀既是人們對發展問題的總的看法,又是解決發展問題的總的方法,是關于發展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具體體現。長期以來,我們以食堂為家,十幾年如一日地辛勤工作,最大的目的就是讓領導吃飽,很少想到吃好的問題?,F在社會生活水平提高了,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吃飽就不是主要問題了,主要應該讓就餐領導吃出營養、吃出健康。所以我們把科學配餐作為追求的方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先學營養知識,購買了一些膳食營養的書籍,如:《家庭營養師》,《中國保健營養》等,書中凡有值得借鑒之處,我們都把它運用到實際配餐工作之中。首先在烹飪原料的選擇上,多選營養豐富的原料,并根據領導工作特點及營養需求的特點,多挑選一些芝麻,大棗,芹菜等可以調節人的睡眠,還有消除疲勞的飲食原材料。其次在烹調方法上,不墨守老一套,盡量采用電視、報刊推行的新的科學烹調方法,如掌握好火候、油溫,避免營養素的損失。還有在配菜上,也注意不同食物的相宜相克,注意食物的特性,過去習慣做的青柿子炒土豆片等,現在不做了,因為二者在一起炒容易產生不利于健康的元素?,F在我們把十多種不能混在一起炒的原料,都貼在了我們小灶走廊的墻上。我們經???,經常記,就餐的人員有時也看,增強了大家的科學就餐常識。

三強化節約意識,降低經濟成本

篇4

堅持教育三個面向方針,大力開展以校為本的校本培訓與教學研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在教育實踐中運用所學的新課程理論,并及時發現,解決課改中的問題,以教研促教改。校本培訓和教研要面向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特別是要關注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需要。

二、學校校本培訓與教研領導小組

組長:丁鹽生

副組長:湯昌珍(語文組)刁以東(數學組)

成員:丁江華丁明芳丁榮康招君湯新萍黃瑞萍丁莉丁法龍丁荷平丁桂華鐘有娣等

三、工作的整體思路

學校是校本培訓的主陣地,是教學教研的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師即研究者,因此,要搞好校本培訓及科研,就必須立足本校,依靠全體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在充分學習課改理論的基礎上,加強課堂教學的自我反思,要切實研究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組織群眾討論,共同研究解決辦法,逐步形成專題研究。

四、校本培訓與教研的主要內容

校本培訓內容:

基礎教育科研改革綱要;新課程標準;新教材體系研究;評價體系研究;綜合課教師的培訓;經驗交流;對策研究。

校本教研

1、要重視研究課堂教學,校本課程開發中實際問題,加強教學反思,對教學中的問題及時交流討論,共同探討解決辦法。

2、開展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如,公開課,觀摩課,示范課,研究課。

3、教研組要切實加強集體備課的組織,重實效,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效率作為主要標準。

4、加強對課題研究的指導,把課題研究落實到實際教學中

5、重視校本教研,綜合實踐等薄弱課程的開發研究,力爭使校本課程,綜合實踐課程成為我校課改的新亮點。

6、加強學科評價研究。

五、主要措施

1、各教研組要根據本組學科教學的特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出本組校本培訓和教研計劃,計劃要突出實際研究。

2、教師本人要突出本學期個人校本培訓及教研計劃,分析自己教學中的不足,確定自己本學期教研的主要活動。

3、集體備課以教研組為主組織管理,本學期語文教研組開始試行多人備課。多人備課是多人智慧的結晶,在使用過程中,授課教師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做必要充實完善,反對不切實際,不加修改的懶漢作風,教師對多人備課的再創新,以此為教師教學質量評定的主要依據之一。

4、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研究和比賽活動。骨干教師每學期要上1-2次示范課。每個教研組每月組織集中業務學習一次。學校組織開展教學比賽活動。

5、大力開展十個一活動,每位教師在一堂課后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6、開展全方位的學科過程性,發展性評價內容評價方法及評價形式的研究,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7、加強對課堂教學的分類指導。

六、工作歷

三月份

1、隨堂聽課。

2、教研組長會議,教研組分組制定活動計劃。

3、開展教研活動。

4、改革備課方法,試行多人備課制度。

5、推薦教師參加鄉中心小學組織的課堂教學大賽。

四月份

1、組織教師進行業務學習,提升教師業務素質。

2、推薦教師參加教案設計大賽。

3、開展學生興趣學習小組活動。

4、認真實施“十個一”教育教學活動。

5、師生共同開展評教評學活動。

6、教學經驗交流會

五月份

1、參加鄉中心小學舉行的業務理論考試。

2、認真做好培優輔差工作。

3、第一屆課堂評優決賽。

4、教學常規的落實情況。

六月份版權所有

1、收集學科論文

2、對課題實施情況、校本課程開設情況進行評價

篇5

一、指導思想:為了貫徹執行教育部頒布的課程計劃以及省教育廳、市教育局關于課程計劃的調整意見,落實《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有關要求,結合我鎮實際,確保信息技術學科教研及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研活動的開展,通過教學研究活動,提高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全鎮信息技術課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信息技術教師的個人發展。

二、工作要點:

1、對全鎮信息技術課程教研活動進行統籌安排。由于各校信息技術教師人數不多,難以真正地開展校本教研,因此,需要將全鎮信息技術教師組織起來,開展教研活動。結合我鎮實際,本學期小學教研活動將采取片、區結合的形式開展。組建片級信息技術學科教研組,定期開展分片教研活動,在片級教研活動的基礎上,組織開展鎮級信息技術教研活動。全鎮按區域分為四大片:西河、滑石、鵝塘、大石,相關區域學校的信息技術課教師參加相關片的教研活動,時間定于每周五上午。全鎮教研活動間周一次,主要內容是進行了信息技術學科教材教法培訓、教學經驗交流及先進教學理論的學習。初中信息技術老師以全鎮教研活動為主,每兩周一次,周五上午進行,主要內容是初中信息技術教材教法培訓及主題教學研究活動。由于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較少,因此,小學教師的教研活動與初中教師結合在一起開展。

2、堅持深入基層下校調研活動,到信息技術教學現場進行調研,了解信息技術教學的實際情況,以便掌握信息技術教學的第一手資料,使信息技術教學研究更有針對性。本學期下校調研范圍將由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擴大到全鎮各級各類學校,以求全面了解全鎮信息技術教育的狀況,并對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進行相應的指導,制定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常規規范。

3、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的研究。與教科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員攜手,開展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研究,在鎮小學語文中心教研組的基礎上組建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教學研究中心組(成員為原語文中心組成員),每月開展一次教學研究活動,進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探索,并對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資源進行收集和整理,逐步將學科整合研究范圍推廣到其他學科。

4、積極開展網上教研工作。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網上教研是一種非常有效教學研究新途徑。本學期,我們將建成全新的信息技術學科網站,該網站將成為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信息、教學理論、教學經驗交流、教學成果展示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全鎮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進行了教學資源共享和網上教學經驗交流。

5、組織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及相關學科教師參加省、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競賽;組織信息技術創新與初中活動。

6、逐步組建各校學生信息技術興趣活動小組。學生信息技術興趣活動小組,是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發展學生信息技術特長的重要陣地,各校要建立本校的學生信息技術興趣活動小組,利用每天課外活動時間,開展信息技術興趣活動小組課外活動,組織有信息技術特長的學生進行培訓,使這些學生的特長得到進一步發展,為信息技術競賽培養人才,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

1、組織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進行教材教法培訓。

2、組織初中教師參加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競賽。

3、組織小學教師參加市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學競賽。

4、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融合研究中心組成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講座。

5、下校調研(中小學各4所)

該文章由(第一§范┆文網)整理;

十月:

1、組織中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進行教材教法研討。

2、組織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師進行教材教法研討。

3、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指導活動。

4、籌備組織中小學生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

篇6

(馬龍縣王家莊小學云南馬龍655100)

【摘要】觀課議課是現行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活動,在職學習和提高的主要手段。通過觀課議課活動,能夠更好的促進教師更新教學觀念、加強合作、增進情感交流、促進教師間的互助協作精神。在觀課議課活動中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從中獲得教學技能和經驗,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關鍵詞 觀課議課;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有效途徑

The view lesson argument lesson is to promote teacher profession development of valid path

Peng Cun lian

【Abstract】The view lesson argument lesson is the main means that the current teacher carry on the activity, incumbency study and exaltation of the teaching research.Pass the view lesson argument lesson activity, can be better to promote a teacher the renewal teaching idea, strengthen a cooperation, promote emotion exchanges and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spirit of the mutual aid between teachers.In the view lesson argument lesson the activity the teacher is mutually study, mutually exchanges, acquire teaching technical ability and experience from it, be advantageous to an exaltation education teaching quality, promot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view lesson argument lesson;Promote;Teacher profession development;Valid path

觀課議課是授課教師和觀課教師充分收集和感受課堂信息,彼此圍繞相關信息進行對話和反思,以改進課堂教學、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研修活動,是教師在互動中獲取經驗、自我提高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經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動,是教師促進教學觀念更新、教學經驗交流、教學方法探討、教學藝術展示、研究成果匯報、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和主要手段。因此,觀課議課是教師研究課堂教學,促進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觀課議課是教師的專業學習與合作性研究

首先,觀課議課是教師的在職專業學習。由于教師專業發展的未完成性、終身性,教師需要在職進行持續的專業學習,觀課議課就是教師的一種在職學習,一種重要的專業發展途徑。教師通過參與觀課議課,可以加深對教育專業的理解和對學生學習的充分了解和研究,從而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其次,觀課議課也是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一種有效合作研究方式。因為觀課議課本身就是一種由分工組成的合作體,它為教師的專業合作提供了有效的機會和平臺,教師借助于觀課議課共同體,開展自我反思和專業對話,探究具體的課程、教學、學習、管理上的問題,促使該合作體的每一位成員都得到應有的發展。

二、同事間的互助觀課議課有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

觀課議課實際上就是對教師的教學案例進行課后討論,實質上就是案例分析,整個活動過程具有案例教學的作用。同事間的互助觀課議課就是要通過觀課議課活動在教師之間形成互助指導,使教師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得到切磋,使教師關注的問題得以進行案例分析,從而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同事之間的互助觀課議課活動,雙方都是抱著一種相互學習、相互促進、解決共同教學難題的心理來進行觀課議課活動的不存在考核和評價問題。授課者重視發展與學習,而不是表現,在課堂上能夠真正表現自我,展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從而使課堂能夠保持自然性。觀課議課者不是以評價者和考核者的身份進行觀課議課,而是以學習者、研究者和指導者的多重身份進行觀課議課,他會有針對性地進行觀課議課,更多地指向提高課堂教學和其他課堂行為的有效性上;授課者也會勇于嘗試困難的課題和具有挑戰性的活動,并且樂意向觀課議課者請教怎樣解決自己正在面對的困難,雙方都以誠相待,能夠針對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從而共同受益,共同提高。

同事之間的互助觀課議課活動,教師要做前期的準備工作,授課教師要與觀課議課教師相互溝通、相互協商確定觀課主題,共同合作設計教學,提出觀課議課的焦點問題。觀課議課教師要熟悉教材,了解這節課編者的意圖,弄清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熟知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明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等。授課教師面對變化不定的課堂教學情境,在適當調整計劃好的教學策略的情況下,演繹教學過程。觀課議課教師身臨其境,準備充分,對授課教師的教學和課堂上學生的反應表現,仔細觀察,并與計劃的教學進行對比、反思,能看到平時看不到的問題。授課教師通過課后自省,與觀課議課教師共同討論分析,尋求問題的答案。討論的結果或達成的共識對改進教學和管理具有即時性和情境性,對于指導授課教師當前的教學富有時效性,對于觀課議課教師具有教學借鑒作用,這無形中就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同事之間的互助觀課議課活動,能夠激勵教師重新審視、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教師已有經驗是建構新能力的固著點,教師總是用已有的經驗來同化或順應新的理論,如果不對自己原有的經驗進行分析和反省,新的理論和方法就不會被內化和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三、觀課議課能夠促進教師間的互助協作精神

由于教師的工作特點,決定了教師的主要工作場所是教室,工作的對象是學生,每個教師的工作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教師間往往缺乏溝通、了解和合作,時間一長就會形成各自為陣,孤芳自賞的境地,不利于教師專業的發展,更不利于教師間的團結互助。觀課議課活動是人際間的群體性活動,它有著協調角色、溝通意見、融洽感情的功能。廣泛的開展觀課議課活動,能夠有效縮短教師間的距離,通過觀課議課活動教師間彼此真誠交流、平等對話、相互碰撞思想的火花、增強情感的交流、促進教師間的互助協作精神。同時,通過觀課議課活動教師分享了集體的智慧,學到了好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實現了優勢互補,使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為得到不斷更新、重構和遷移,達到了相互學習、彼此支持、增進友誼、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觀課議課能夠促使教師進行教學反思

篇7

一、指導思想:

依據xx區教育局頒布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方案》,從我校教師隊伍素質現狀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出發,切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深化改革,優化組合,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致力于培養和構建一支“師德高尚、愛校敬業、真誠奉獻、嚴謹治學、業務精湛、教風優良、團結協作、廉潔從教”的師資隊伍,為創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學校,實現辦學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師資保障。

二、工作目標:

通過培訓力爭使我校教師具有以下素質: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使之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使之具有綜合教育的能力和銳意創新的能力;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使之具有鮮明的教育、教學個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和特色;進一步拓寬文化視野,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理論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為學科骨干,為教師的成長和成功鋪設方便之路。培訓以抓師德、抓教改、抓科研為主要途徑,樹立典型,引導中青年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同時逐步構建校本培訓模式,形成校本培訓體系,建立校本培訓機制,使校本培訓逐步科學化、規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點:

1、抓師德教育,樹立師表形象。 “教育生活化”創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著重要的師德建設理論,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實踐師德理論的“萬世師表”。學校將組織教師學習學校將組織教師閱讀《教師的師德修養》《陶行知生活教育叢書》、《陶行知論著百篇》等,使全體教師深刻了解“師愛”的真諦和生活教育理論的精神實質。同時開展以“愛的奉獻”為主題的學術沙龍、征文撰寫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動來發揚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來實踐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師德風范,自覺轉變教育觀念,不斷促進我校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師德修養的提高。

2、內部挖潛,擇本校之能人,訓本校之教師。即充分發揮我校那些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的各級骨干教師的帶頭示范作用,通過講座和示范課向其他教師傳授課堂教學經驗、展示教學基本功與教學技能,促進全體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

3、繼續進行“一人學習,眾人受益”式培訓。學校要求外出學習、考察培訓的骨干教師,必須寫出學習匯報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訓時間對全員教師進行培訓,傳達學習精神。培訓可采用作專題講座、經驗交流、講匯報課等多種形式,產生一人學習,多人受益的效應。

4、做好“請進來”工作。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出現的疑難和困惑,盡可能地邀請學科教研員、校外專家、學者來校開展專題講座,進行“臨床會診,現場診斷”,找出問題及原因,制訂對策措施,幫助教師解答疑難。

5、圍繞不同主題深入開展“同研一節課”活動。9月份,青年教師匯報課--尋找教育的遺憾,10月份骨干教師示范課--抓住教育的契機,11月份全員參與提高課--享受教育的幸福。著重進行案例研究,使教師從中獲得啟迪,開拓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方式。

6、以學科為單位開展“交流日”活動,通過案例交流、經驗交流、論文交流、教育教學日記交流等,既注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概括、提升,總結經驗、探索規律,逐漸形成我校民主、開放、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格局。

7、組織任課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業務技能大賽,如教學設計競賽、課堂教學大賽、優秀論文或優秀案例評比、課后反思交流、課件大賽等活動,著力打造名師,促進教研活動的開展和教師業務技能與水平的提高。

8、立足年級組教研活動,大力開展校本教研。除“同研一節課”之外,各教研組在每周的教研活動中要圍繞課題,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結合課堂實踐,把實踐中的疑問、困惑進行歸納、篩選,確定一個討論專題,組織交流討論,使教師沿著計劃——行動——觀察——反思這一互聯互動的螺旋式的漸進過程,求得問題的解決。真正“開展自己的教學研究”、“解決自己的教學問題”、“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積累經驗,提高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9、繼續開展“讀書工程”,采取必讀與選讀相結合的形式開展讀書沙龍,撰寫隨筆、暢談感悟,注重培養教師自我反思、自我剖析的能力。

篇8

【關鍵詞】有效教學理論;中學地理;教學

積極建構有效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同時也能促進科任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新時期以人為本的思想的再現。筆者將從教師教學理念轉變、堂教學方法的運用、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認同點三個方面對基于有效課堂的中學地理課教學構建進行探討。

一、基本點:地理教師轉變學生觀與教學理念

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要真正實現從無效走向有效,首先就是任課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轉變,沒有地理任課教師觀念的轉變作為支撐,有效的地理課堂教學也只能是曇花一現,不具有長久性,這種有效是“假的”有效,影響中學地理教師如何教,教的效果怎么樣的因素歸結起來有內因和外因兩點。

1.用好“外力”促進中學地理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外力也即外因,是促使中學地理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影響因素。外因的范圍很廣,但是能夠產生重要影響的外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各級教育主管在部門的相關政策是否有利于促使中學地理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實事求是的制定符合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的教育政策來促使中學地理教師轉變教學觀念,例如不斷調整新課程標準,使其動的“新”;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使教學觀念先進的教師可以獲得優先的晉升機會等。

中學地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獨特的素質教育價值,教師只有在適當的教學環境之下才能轉化教學觀念,是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實現有效,發揮地理課的獨特價值。例如,學校應定期開展校內各科任教師之間教育教學經驗座談會,使地理任課教師不僅僅可以同學科內的教師相互學習,更可以從其它課的教學中借鑒有效的教學經驗;除了校內的教學經驗交流,還可以將范圍擴展至同一區縣、市、省的學校之間;而且這種交流應該成為一種長期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效果。

2.教師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新課程時代的內在蛻變

有效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的建構,應該是教師以積極負責的態度引導,學生熱情高漲的參與。

教師的教學觀念要從陳舊的“一言堂”教學模式轉變為“師生共同參與”,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例如在講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我們生活的大洲》第一節自然環境時采用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方式,課前先給學生印發導學案,將教學知識點給學生進行梳理,并讓學生結合實際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學生分組進行交流之后將自己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匯報例如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范圍,舉例說明亞洲的一些著名山川,然后教師進行總結得出河流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系。

除此之外,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建構不僅僅限于課堂,其有效性還與于平時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有關系。地理學科的課時少,與學生接觸也少所以要學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將自己對學生的愛體現在語言、動作、行為甚至眼神之中,例如中學地理教師通過組織開展地理知識競賽、地理知識交流會、地理學習興趣小組這些都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適合地理學科的教改是教師成長的立足點

1.遵循教學內容整體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問時應該注意教學內容的整體性連貫性,不能將本身為整體的教學內容分割開來。提問不能只是表層的問題,否則教學將顯得十分淺顯,例如;提的問題均是教材中的前半句,讓學生答后半句,學生隨著教材一串就答對了這樣的提問毫無意義例如講授例如在講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我們生活的大洲》第一節自然環境時,有的教師就會以“我們生活在……”導入,這樣的提問缺乏新意。

2.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師生互動

互動是必不可少的,在互動過程中切忌對話的繁瑣無聊。教師可適當運用游戲法進行教學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世界的海陸分布》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對號入座的大洲大洋游戲。將班級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每個組一個代表上臺分別演示多媒體展示的大洲和大洋名字,如果答對了,就會出現一個卡通人物彈吉他的圖片和音樂;如果答錯了,就會出現一個小青蛙吐舌頭的圖片和音樂。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同時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地理課堂教學有效化。

3.把握學生學習地理課的認同點

地理教學內容本身源于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建構也將是有效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可利用創造性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師教授自然地理時,在對宇宙空間探索等知識講解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移民太空后如何解決的能源、食品、水源等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并分享其討論成果。這樣一來,學生即可以運用源于生活和學習的知識經驗解答問題,既提高了只是內化的效率,同時也是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了繼續學習的興趣。

總之,建構有效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要深刻領會“有效”一詞。把握有效的范圍既包含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職業滿足感,同時也包含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發展,兩者應該是高度統一的有機體,不能被分割開來,只有這樣才能夠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建構有效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林憲生《地理教學基本理論問題》吉林人民山版社2002年

[2]徐宇田《利用地理圈像引導學生創造性學習》《地理教育》2004.2

篇9

1.集中培訓階段的培訓模式

1.1 學習-講座-研討。據當前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和發展現狀、學員的實際需要,有的放矢地安排了講座。學員們結合講座內容,與主講者進行互動、研討,以促進學員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專家講座與研討交流、學員沙龍和案例分析、實踐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普遍性與區域性生物多樣性特色教學、體驗反思與訓后提高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分享教學經驗與智慧,著眼于提供專家與培訓者互動的平臺。

1.2 優質基地中學跟崗研修。到有特色的優質中學進行跟崗指導為特征,以參與式培訓為主打形式,通過專家專題發言、學員參與式討論、觀摩課堂教學和以學科為載體的校本培訓等形式實施,力求在參與互動中建構骨干教師的專業素養。研修中既注重方法引領、理念內化,又注重實踐指導。

1.3 通過送教下鄉活動,展示成果。針對兵團農牧團場中學生物教師對各類培訓的需求,做到按需培訓、送教下鄉,努力解決農牧團場生物學科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學員獻課、學員教學反思、學員專題講座、學員組織參與式討論、專家組評課及評估考核等形式開展送教下鄉活動,以展示培訓研修的成果。

1.4 經驗共享。通過“結業考核與學員經驗交流有機融合”的形式,使學員之間交流分享經驗。從培訓內容的板塊設計來看,各學科的培訓形式基本上都包括以下三大板塊:(1)學員交流。學員先分組交流自己近5個月來的培訓成果、個人體會、教育故事和教學案例,再把小組交流中表現優秀的學員推薦到全班交流。(2)論文答辯。由高校學科教育專家和省、市、區教科所教研員以及中小學一線優秀教師組成的論文答辯小組主持論文答辯。(3)提交豐厚的結業成果。學員需提交農村骨干教師培訓期間的個人發展規劃、培訓總結、個人教育教學中的敘事小故事、優秀公開課教案、校本研修方案、公開發表的教育教學優秀論文、優秀課堂教學實錄(或視頻案例)等內容。每個學員都將自己提交的培訓成果裝訂成冊,相關電子文本刻錄成盤,并放在班上展覽,以達到經驗交流、智慧共享的目的。

2.分散培訓階段的培訓模式

分散培訓階段,對返回工作崗位的學習、研究,我們注重發揮這些骨干教師在當地的輻射、引領作用。為了保證分散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采用的培訓模式為:

2.1 個人課表學習。通過培訓中心引導教師結合課程改革,設計教學生涯發展規劃,指導學習者自主制定學習與培訓的時間表,為學習者提供讀書、講授與實踐活動的“菜單”供他們自主選擇,設立開放的培訓和信息資料中心,創造豐富的信息環境。在校本教研的過程中養成專業自我發展的意識與能力。鼓勵兵團農牧團場中學生物教師與本師(市)城鎮內市級骨干教師結對子,進行相互聽評,個別指導和相互交流,并將結對子情況作為城鎮骨干教師考核的一項重要依據。促進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和生物教師專業發展策略、構建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等,建立良好的可持續跟蹤交流發展態勢。

2.2 遠程網絡學習。培訓中心利用E-mail、QQ、博客等網絡通信開展的教研活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建立起兵團農牧團場教師以自主學習為主、以教研活動為支撐、以信息資源為支持的交流網絡,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關注教學熱點、難點問題,貼近中學教學實際,貼近教師專業需求,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與實效性,讓凝聚在基層教師身上的實戰經驗與各位專家教授的高度理論指導相碰撞、熔合。

2.3 課題研究形式。以課題研究為中心的培訓方式。指導教師選擇適當的教育科研課題,并擔任申報人,然后分設若干個子課題,組織學員分工承擔研究或實驗任務。其目的是使課題研究或實驗的全過程成為培訓學習的過程,從中培養學員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針對兵團農牧團場骨干教師基礎較薄弱的情況,選擇了貼近學員實際的小課題(具有近、小、真、準、高、深的特點)。

2.4 教學實踐反思。這種做法是指學員運用所學理論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并對自己的實踐行為進行梳理,重新審視,作出理性思考。要求學員分散培訓時采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培訓模式。具體流程為:(1)實踐:組內備課、上課,完成課堂實錄;(2)反思:與所在學校教師一道對課堂教學細節共同進行研討,結合案例研討方式,賞析課堂的愉悅與困惑。借鑒他人創意,突顯自我風格,完成新的實施方案;(3)再實踐:組內教師對同年段不同班級學生,進行二度實踐,完成第二輪課堂實錄;(4)再反思,再調整,完成第二次修改方案。

2.5 特色式校本在研引領。通過與受訓學員及單位的“手拉手”長效性培訓機制,探索結對申報、資源共享、合作論壇、互訪交流、對口支援、“捆綁式”評價、彼此促進的均衡發展模式,為學員急需解決的實際問題提供方向性與策略性的引領。推出一批新時期優秀初中生物教師的典型及初中生物教師工作的示范區。

篇10

為期兩天的校本研修培訓活動結束了。幾天培訓下來,感覺很緊張,也很興奮,同時更有收獲。說實在話,搞了幾年的校本研修,到底什么叫校本研修,如何有效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心里一直犯嘀咕。通過參加西安市教科所舉辦的“西安市教育局2013年校本研修培訓者培訓”,聽了幾位專家的講座以后,深感校本研修,是我們所有教師面臨的新課題,新挑戰。明白了“校本研修”就是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與培訓。它的宗旨是為了學校,基于學校,在學校中。它將教學研究和培訓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 程中老師所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它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它必須經歷校本培訓、校本教研到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的核心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校本研修不是簡單的組織教研活動,它是以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解決策略研究為主線,通過以教師為主體的研究活動,共同探索和解決教學實際問題。通過學校開展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有利于教師總結和提升教學經驗,達到改善教學活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現教師專業發展,促進教師和學校共同發展。也是當前學校改革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的現實要求和緊迫任務。

那么如何去組織和管理校本研修?很好地發揮它的作用?

關景雙專家的講座《主題式課例研修》,以課例為載體的校本研修的專題講座,使我對課例研究的目的有了進一步的明確,課例研究是為了改進教學,發展自我,為自己而研究,也是研究自己。它是老師在職學習的一種方式,將教師們的研究進修和日常教學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它研究的形式主要是以課為載體,研究過程中強化合作交流,研究的關鍵是要有主題、有基點、有方法、有改進。 我們可以怎么做呢?關景雙專家給我們作了具體說明:第一,主題生成、 解讀與示例。第二,行動教育、學習與操作。第三,課例研修、選擇與持續。第四,用筆說話、表達與寫作。第五,主題研修、價值傳播。讓我深知:校本研修要從事務布置到有主題的研討,用教師的經驗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要把理念做出行為方法,把自我做出個性風格,用學習積累為師底蘊,用研修求證教學效益。最后他在給大家的建議中再次強調:學了就有思路,做了就有方法,寫了就有底蘊。

吳積軍校長的講座《教研員如何組織校本研修活動》,講了教研員在校本研修中的作用,給我們指明了道路,讓我們明白了自己肩負的重任,明確了校本研修的重要性。他指出:教研員在指導校本研修工作中要心中有規則,手中有技術,腦中有智慧。要講步驟,講技巧。一定要圍繞教學,聚焦課堂,讓老師時時刻刻能夠感受研修給課堂教學帶來的變化和進步。

經過關景雙、吳積軍等專家的專題講座和培訓,使我更深一層的了解到校本研修不是簡單的備課、聽課、評課,而是要促使每位教師上好每一堂課,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作為教研員如何通過學科專業方面的有效引領促使教師的專業發展,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我覺得自己應做到學習者、組織者、培訓者、研究者多重角色的轉換。

首先,加強理論學習,豐富自己,提升自己,做到心中有規則,腦中有智慧,為有效指導作奠基。理論指導、專業引領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支撐,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教研人員是引領一線教師把教育理念轉化成教育實踐的帶頭人。隨著新課程試驗的全面開展,教研員與廣大一線教師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對新課程理念的解讀、對學科教學新理念的了解,及由此引起的課堂教學方式、學習評價方式等一系列的變化等都需要學習。因此自己要能夠在學科教學上有的放矢地引領教師將新的課程理念化為自己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行為,就必須領先于基層教師一步認認真真地學習課程理論,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知識。學習是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進行有效專業指導的前提。只有自己通過學習具有了比較深厚的理論,才能為一線教師提供對課程理論、校本研修理論,以及研究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專業引領,使其開闊視野,更新觀念,提升其教育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