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開頭范文

時間:2023-04-07 23:44:2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優秀作文開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優秀作文開頭

篇1

1.在全體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在公司領導的全面支持、關心下,本著一切為客戶服務的宗旨,圍繞優化服務、拓展xxx和xxx的宣傳和信息的功能,從客戶的利益角度服務、業務管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利益最大化,通過扎扎實實的努力,圓滿地完成了***年的工作。

2.回顧這半年的工作,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主要反映于xx及xxx的風格、定型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尤其是網上的公司產品庫充分體現我們xxxxx和我們這個平臺能為客戶提供良好的商機和快捷方便的信息、導航的功能發揮。展望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努力,力爭各項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3.光陰如梭,一年的工作轉瞬又將成為歷史,***年即將過去,***年即將來臨。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起點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決心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一定努力打開一個工作新局面。在***年,更好地完成工作,揚長避短,現總結

自***年工作以來,我認真完成工作,努力學習,積極思考,個人能力逐步提高。伴隨著公司的發展,我所工作的xx作為公司的一個設計部門尤為重要。所以,我在實際工作中,時時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謹小慎微。

篇2

一、標題新

不論閱讀什么樣的作文,我們的眼睛只會在感興趣的地方停留,仔細閱讀,從而留下深刻印象。標題新穎就是個很重要的因素。什么樣的標題才算新穎呢?可以用下面兩個標準來衡量:一是能否煽動閱讀者的情感;二是能否給閱讀者想象的空間。如《收購老鼠尾巴》《假如給我兩千個億》《天空那一抹輕云》等都能調動閱讀者的興趣。

二、開頭奇

所謂奇,就是要給閱讀者以奇妙的感受,大致可以歸納為三種。一是巧設懸念,吸引讀者。巧妙地設置懸念,能吸引讀者迫不及待地往下讀,急于了解謎底。如滕剛的《新微型小說》就以“這篇微型小說的結尾是:農歷正月十六凌晨,莊家發現孫女小紅死在后院的茅坑”開頭,這一開頭很奇異,先告訴你結局,吊足胃口,讓你迫不及待地去尋找原因,然后再引出一個相對離奇的故事。所以說,巧設懸念的開頭獨具吸引力,是吸引眼球的好方法。二是借用修辭增加亮點。用修辭句開頭,便于抒寫作者心中的感悟,激起讀者往下讀的興趣。三是鋪陳景物,渲染氣氛。恰當的景物描寫能烘托人物思想感情,襯托人物性格特征,推動情節發展,使文章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從而打動讀者。如《他們》這樣開頭:“夕陽西下,落日的余暉把半邊的天空映得通紅,如血色般籠著,這個城市即將步入它璀璨而豐富的夜生活。”這段描寫襯托出農民工把城市建設美了卻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現狀。

三、題材小

由于中學生接觸面相對較窄,素材的來源不夠豐富,作文宜選擇自己熟悉的小題材。寫人可以從熟悉的師生、朋友、家人、鄰居人手;記事可以從趣事、難事、心事、郁悶事人手;狀景可以從郊游、聽雨、賞藝、看風景人手。這些人、事、景、物融入了他們的喜怒哀樂,是他們的生活,有真摯的感情,這樣的題材容易把握。但如選陌生的題材,就會難以駕馭,不易寫好。

四、立意高

立意高就是不要人云亦云,大家不知道的事要寫出自己的見解來,大家了解的事要寫出新的主題來,大家都熟知的事要寫出新的高度來。要善于從平凡的小事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思想,這就是大家所說的“立意高遠”。有個中學生從家里所用的電腦、出門電梯中的提示、書店書目種類以及小孩子日常口語中大量涌現英語的現象出發,看到了母語被侵蝕的現狀,發出了救救母語的呼吁,主題就很新,立意就很高。

五、結構巧

清代袁枚說“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鋪直敘的作文沒人愿讀,作文的結構是有講究的,可以娓娓道來,涓涓如流;可以曲徑通幽,一波三折;還可以層層設疑,勾人心魄。全在于作者匠心獨運,精心籌劃。《大自然三章》就是以片段結構的形式,將自然中的“鳥的心事”、“藍天的擔憂”、“魚兒的規勸”這三部分組合成文,表達了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期望。構思巧妙,情節曲折,具有新意。

篇3

我們認為,當作學的前沿理論同樣適用于我們的中小學教學實踐。猶如基因圖譜存在于人體一樣,賦形思維同樣存在于中小學作文寫作之中。高考作文其實就是通過重復和對比,展開文章主題, 強化文章思想,從而增強閱卷教師對文章中心的鮮明印象,使文章更感人,更服人,更打動人。

本文結合高考優秀作文,試從開頭落筆、結構安排兩個方面分析賦形思維的操作路徑,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開頭落筆的重復與對比

高考優秀作文整篇層次的結構運動規律(開頭――中間――結尾)宏觀層次分為漸進層次和并列層次。無論哪種層次,具體來說都是通過重復與對比的賦形對立意進行渲染或反襯。通過因果聯系法、概括聯系法、類似聯系法、問答聯系法、接近聯系法、對比聯系法等就能夠把文章的開頭――中間――結尾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氣貫通的文章之樹。從賦形思維角度來看,前五種為重復渲染,后一種為對比反襯。運用賦形思維開頭行文,關聯開頭的主題基調,或與標題的情調重復、渲染,或與標題的情調進行對比、反襯,就具有了較強的可操作性。

(一)通過因果聯系法進行賦形

文章的“開頭”“結尾”與“中間”部分是一種結果與原因的關系。議論文的緒論、本論、結論就是這種因果邏輯關系。一般來說,文章的開頭是“果”,中間部分是“因”。通過原因分析、功能分析、措施分析、背景分析等因果思維把“果”進行確證。如《致質疑者們的一封信》(2015江西)的開頭:

小陳舉報父親的事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也引發了一些質疑。質疑的內容無非是老陳是小陳的父親,小陳是否應該舉報父親。我以為小陳是勇于揭發錯誤的人,從各角度來說,這種舉動都是正確的。

文章開頭先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后下文從“理”“情”“法”三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有力地支撐了中心論點。

有時記敘文、抒情散文也運用“倒敘”手法,實現內容上的因果聯系。如《走進香山之中》(2015廣東)開頭:“北京的香山就是一個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么的美,如同一處火的海洋。走進其中,就如同走進自然。”運用因果聯系法,形象地寫出了香山的美,渲染了對香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文章主體部分從幾個角度點明香山美的原因,從而有機地聯系了全文。

(二)通過概括聯系法進行賦形

概括聯系法就是在文章開頭對文章要表現的主要內容(中間)進行概括總結或綜述,或指出一個事件,或評價一個人物,或表達某種感情,或指出具體措施等。如《帶您去看花海》(2015廣東)的開頭:“昨日之時,你教長鶯飛,細雨朦朧。今日之時,我教你細數花名,測天看云。”通過富有詩意的凝練語言濃縮概括了下文,下文又是對這兩句話的細節化、充實化,從而使全文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又如《三管齊下,不可偏廢》(2016吉林)的開頭,化籠統為具體,提煉觀點,概括有力:

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時代要求人們有較高的專業知識以謀求發展,同時也要求具有較高的語文素養以提升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那么,對于我們中學生而言,如何提升語文素養呢?我認為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并且要三管齊下,不可偏廢。

(三)通過類似聯系法進行賦形

在文章的開頭選擇與中間部分的事物有某種類似的特征、性質的事物進行描述,從而形成整篇文章的內在聯系。可描寫一個比喻體,與文章的主題、立意形成一種相似關系。如《噴泉精神,泉水人生》(2015湖北)的開頭:

泉水默默流淌,匯成小溪,聚集江河,終奔流在廣闊大海,噴泉驕傲噴涌,每滴水珠在空中折射燦爛陽光,構成一道絢麗的彩虹。人生路途,或有人像泉水默默前行,或如噴泉閃耀自我。

開頭對噴泉精神與泉水人生進行議論,找到了噴泉、泉水與人生的相似點,思考有深度。文章中間部分表達了自己的思考。

《成績如葉,勿一葉障目》(2016江西)亦 如此:

漫畫中,第一個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個吻的獎賞,后因考98分得到一個耳光的責罰;第二個孩子先因考55分被賜一個掌印,后因考61分被賞一個吻。看罷漫畫,不禁深思,僅因一時分數升降便或獎或罰,實在失之偏頗。其實,孩子就像正在成長的樹,他取得的成績就像一片片的葉子,實在不必因孩子之樹上長出一片好看的葉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長出一片不太好看的葉子而全盤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葉而障目。

(四)通過問答聯系法進行賦形

可以在文章的開頭和中間部分采用設問和解答的流動語言形式,使文章一氣呵成。因為問與答是人與人的直接交流,思路一致,時空一致,從而使文章成為一個有機體。如《共享一杯香茗》(2016四川)的開頭:

如若是你,費盡心血,苦心研制,才得以推出花茶新工藝,自己還沒有從成功的喜悅中回過神來,市場上的假冒偽劣便潑了你一盆冷水,你會怎么辦?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利,將他們一網打盡,獨占市場?

作者緊扣材料,以問句開篇,引發讀者的閱讀期待,與下文渾然一體。

再如《遠近結合,感受自然》(2015廣東)的開頭,通過一個問句,引發思考,與下文有機聯系起來:

看春光云影,能y陰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過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無觀云之趣。觀草木于林間,未必能道出花鳥之名;輕點鼠標,可通知生物之屬,卻丟失花果之清香、叢林之氣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遠。

何不將遠近之利相結合而感知自然呢?

(五)通過接近聯系法進行賦形

接近聯系法即開頭與中間部分在時間、空間上比較近的事物形成聯系。記敘文開頭寫人物活動的環境、器物,從而引出人物的出場。如《王大爺的早餐店》(2015江蘇):

我住在一個有些年頭的小區里。住在老小區的好處就是――你知道哪個店鋪里的東西好。

我知道王大爺賣的早飯最好吃!

以描寫環境開頭,描述文章寫作對象的存在空間(背景式空間)。如《朽木的梔子花》(2014江蘇)開頭:

小城深處有條老巷。明晃晃黃曛曛的光蔓延一路,點亮了一個城市的古老溫情。

相熟的板車,起伏的吆喝,一路的[蒜,噼噼啪啪的煎油聲,勾著所有途經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

(六)通過對比聯系法進行賦形

開頭和中間部分進行對比,使文章產生內在的聯系,還可以將今與昔、動與靜、愛與憎等進行對比。通過對比,使文章形成反差,更具張力感。如《“量小”非君子,“無讀”不丈夫》(2016吉林):

一個人語文素養的形成與提升,僅憑語文課堂上的接受、社會實踐中的習得是遠遠不夠的。這兩種途徑固然有助于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升,但比起課外閱讀的作用還是星光較之月輝,不能相提并論。課堂學習重在知識積累,生活實踐重在言語交際,只有課外閱讀才更能提升語文素養,而且是“量小”非君子,“無讀”不丈夫。

二、結構安排的重復與對比

當代非構思寫作學認為,重復與對比是結構思維的第一原理,篇章結構的生成原理,是生篇的寫作思維操作模型,也是段句行文的第一規律。如果說標題是主題立意的濃縮化,那么,結構則是主題立意分形的外形化體現。高考作文能得優秀者,在結構安排上很多也是運用了“重復”與“對比”(“渲染”與“反襯”)的賦形(足文)思維操作模型的。

作為賦形思維模型的“重復”與“對比”,在寫作中制約著材料的生成和凝聚、結構的安排,與話語(語段)的生成。(馬正平《高等基礎寫作訓練教程》)如何運用重復與對比(渲染與反襯)的賦形(足文)思維操作模型進行結構安排呢?這些高考優秀作文給了我們些許操作路徑實例。

(一)議論文結構思維路徑

從高考優秀范文中的深層結構分析,議論文作文結構安排大同小異,其實都是對賦形思維分析最優模型的“起、承、轉、合”的變模,對“重復”與“對比”的思維操作的靈活組合。它們的開頭――中間――結尾宏觀結構上都是運用重復與對比(渲染與反襯)的賦形(足文)思維操作模型的典范,只不過進行重復或對比時所采用的思維路徑有所不同。

文章在開頭部分為“引”,或引述材料提出論點,或開門見山引出中心論點,對文章題目立意進行重復渲染,這是“起”。中間部分為“議”,分析材料拓寬思路,通過“因果分析”與“相似綜合”的邏輯思維與抽象思維進行分層次分析,層層深入。其中分論點的展開過程,就是對主題立意進行重復說理、渲染的過程,這是“承”,從理論方面進行重復渲染。后面為“聯”,聯系實際,展開分析論證,這是運用相似思維,從現實層面對前面理論部分的重復渲染,這還是“承”。結尾部分“結”,總結升華,對前面理論和現實內容的重復渲染,這是“合”。

中間部分的“議”,是通過哪些路徑思維方式實現重復與對比的賦形呢?因果思維操作模型能夠有效解決議論文寫作的深刻性問題。通過這種思維模型,針對作文立意,圍繞構成分析“是什么”、原因分析“為什么”、措施分析“怎么樣”、功能分析“會怎樣”四個問題進行思考,或從某一方面,或從某幾方面展開,或由果溯因,或由因求果。從這幾個角度,依次挖掘、提煉,渲染成文,充分論證。

1.從構成分析“是什么”的角度生成結構。

對話題或現象的構成、過程、要素進行多維描述,采用構成分析――類型分析、結構分析、層次分析將文章結構化、秩序化,進行說明性展開。如《閱讀的三重境界》(2016天津)作者運用構成分析,將閱讀分為消遣型閱讀、充電式閱讀、精神性閱讀三重境界,并指出其主要特征分別為打發時間、現躉現賣、修養身心,生成文章主體部分。《我有我的陽光范》(2015天津)文章主體部分運用構成分析,認為活出自己的陽光范兒就是“懷有一顆樂觀向上的自信心、堅強心”“承擔生命的重量,重視自我價值”“勇敢追求夢想,不拋棄不放棄”,從“自信心”“承擔精神”和“追求夢想”三個層次重復渲染,表達了對“陽光范”的認識。

2.從原因分析“為什么”的角度生成結構。

對話題或現象的原因、前提、條件進行分析,運用因果分析弄清事件產生的背景及原因,進行多維分析、多層次分析,充分展開思維,生成文章結構。如《數碼時代更能喚起珍貴的記憶》(2014廣東)主體部分就是如此。從“數碼技術的發展,能夠滿足人們多樣的照相需求,記錄下生活中的每一個點點滴滴”及“它與網絡的雙向性,它能隨時將照片上傳至網絡與人分享,在這一過程中收獲情感的充盈,獲得愉悅的享受”兩個方面,分析數碼時代更能喚起珍貴的記憶的重要原因。

3.從功能分析“會怎樣”的角度生成結構。

對話題或現象的結果、功能、影響進行分析,對現象進行前瞻性的預見。如《分數背后的隱憂》(2016河南)立意精準,認識到家長將分數作為評價孩子優劣的唯一標準的錯誤,由此引發對問題的深層次思考。主體部分從“加重孩子心理壓力”“影響孩子個性發展”“損害孩子道德修養”三個角度分析“分數背后的隱憂”,揭示出過度重視分數的不良影響和危害,思想深刻。又如《盡賞自然,盡得清歡》(2015廣東),中間部分是運用功能分析――親身感知自然的途徑所獲得的結果、意義行文:一方面能獲得心靈的洗禮與靈魂的豐盈,另一方面,用心感知、觸摸自然,更是一種積極的生命姿態,一種高致的精神美學。文章層層深入,重復渲染。《科技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2015廣東)中間部分則運用構成思維把科技的作用分為“科技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和“科技總能把我們帶入另一個‘時空’”兩個方面,運用因果思維中的功能分析層層深入地展開論述,進行重復渲染。

4.從措施分析“怎么辦”的角度生成結構。

對話題或現象原因、功能分析的價值判斷或應對措施,給出“怎么辦”的獨到對策來解決問題。如《莫拿分數論成敗》(2016河南)認為“以分數論成敗式的教育方法,急需改弦易轍,回歸正途”,主體部分從三個角度闡述解決問題的辦法――“用智慧澆灌個性花朵”“用理性培育飛翔的翅膀”“用責任培養擔當情懷”。

5.從相似思維“像什么”的角度生成結構。

通過聯想挖掘出兩個獨立的事物、人物之間的相似性質和特征,如運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從整體上貫穿全文。如《成績如葉,勿一葉障目》(2016江西)中心論點“成績如葉,勿一葉障目”,讓人眼前一亮,比喻貼切生動,說理形象而透徹。《起伏的波浪才更具有力量》(2016廣東)善用比喻,通過比喻論證使說理更加形象生動。由漫畫內容到漫畫寓意,通過分析兩個孩子前后兩次成績及所處境況,提出“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的觀點。

6.從“類”“因”“法”“果”綜合的角度生成 結構。

所謂“類”即構成分析,“因”指因果分析,“法”指措施分析,“果”指功能分析,即從上述方面綜合運用,生成結構。如《張開雙臂,擁抱自然》(2015廣東)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運用了因果思維中的原因分析:“人類是大自然的兒女”“古人為我們做了表率”。第4自然段運用了因果思維中的功能分析:“擁抱自然,為的是收獲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點明感知自然的目的,感知自然的效果。第5自然段還是運用因果思維中的功能分析“感知自然的好處 ―― 悅目舒心”,對前面內容從功能分析角度進行渲染重復。

對于證明性議論文,則是通過空間化的重復與對比,在相似思維操作模型下進行放射性吸附凝聚,從而生成事實論據、事理論據。如《素養,源于實踐》(2016甘肅)作者在論證中心論點時,采用古今中外的事例,逐層深入,展示了廣闊的視野。事例的論證如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寺里的小和尚、知青、畢淑敏、巴金、實等,使內容豐富,文章飽滿。而這些素材所運用的就是重復性的賦形思維,通過具體事例進行吸附凝聚,有力地印證了文中觀點。

在議論文中,文章的結構、行文過程主要是運用路徑思維,但是文章內容的展開,所選的論據以及對所選的論據的安排又要運用賦型思維來進行。在“引”“議”“聯”“結”方面的結構思維方式基本是大同小異的,有所不同的是中間部分“議”的思維路徑,或原因分析,或措施分析,或功能分析,或構成分析。有的作文側重于“是什么”(“有什么”)的解剖,有的作文偏重于“為什么”(原因、本質)的思考,有的文章偏重于給出“怎么辦”(措施、辦法、建議)的獨到對策,有的文章偏重于“會怎樣”(意義、影響)的預見,從而實現了作文的多姿多彩。因此,在高考作文中,思辨式議論文可以通過邏輯化的重復與對比――因果思維中的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影響分析展開,或進行剝筍式分析,或多角度多側面分析。不同的優秀作文,對觀點展開的方式格局不同,其實是對上面各種分析項目的取舍,以及對每個項目的量的多少的處理不同而已。

(二)記敘文結構思維路徑

記敘文的結構思維同樣可以運用重復與對比的賦形思維,只不過具體操作方面有所差異。在高考優秀例文中,作者安排結構運用“渲染”“重復”的寫作思維模型來渲染文章中心,可以通過以下幾種路徑:

1.通過重復與對比生成記人記敘文的結構。

即通過具有內在相似性或異質性的材料、形象、情節的復制、聚合,從而渲染或反襯主題。如《帶您去看花海》(2015廣東)作文總體結構是重復的結構模式,而在內容方面又運用了對比,全文結構渾然一體。開頭部分第1、2自然段快速入題,分別寫“昨日之時感受自然”“今日之時感受自然”,重復渲染對自然的感受。正文部分的結構仍是重復性結構。第3、4自然段詳寫“我”幼時被外婆帶去“感受自然”,第5自然段寫“我”長大了帶外婆“感受自然”,是對文章主題立意的重復性展開。第6自然段用議論、抒情總結前文,渲染重復文章主題立意。結尾部分,即第7自然段扣題點題作結,再次重復文章主題立意。在內容方面,“我”與外婆年齡的對比,對自然感知多與少的對比,離荷塘遠與近的對比,都拓展了作文的張力空間,提升了作文的價值。

2.通過邏輯化重復與對比生成記事記敘文的 結構。

記事記敘文事件的形成是由若干事件的因果關系鏈條連接起來的。正如馬正平老師所說,記敘是不盡的因果思維推想描述。記敘文的結構思維其實是對事件進行的全過程的因果分析――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如《王大爺的早餐店》(2015江蘇)為了寫出老大爺的生活智慧,通過原因分析,整體介紹了早餐店熱鬧非凡的原因――王大爺懂得滿足,希望顧客陪伴說說話,通過背景分析點出了老伴去世,通過功能分析點明了老大爺早餐店不提價的影響,人滿為患,溫馨和諧。文章主題含蓄蘊藉,令人回味。

3.通過空間分析的重復與對比生成以描寫為主的記敘文的結構。

當作者對文章的情思來源于景物時,主要\用構成分析對景物進行描寫,實現賦形。《走進香山之中》(2015廣東),作者行文時從宏觀“篇章”(開頭――中間――結尾)的角度,運用了“渲染”“重復”的寫作思維模型來渲染文章中心、主題、立意。本文始終貫穿的是作者對香山、對自然的熱愛之情,這是賦形展開的基礎。作者不斷地攝取香山的事物,反復渲染的是以香山為代表的大自然的美。本文有一個清晰的時間進程,整篇文章實際上是運用了過程分析的路徑思維。各種景物以場景形式呈現,是以構成分析展開,并進行重復性賦形思維。從段落關系看,開頭、中間部分都是運用了“渲染”“重復”的寫作思維模型,結尾則運用對比的寫作思維模式來反襯文章的立意。

上面的記敘文運用了賦形思維,結構至簡,渾然一體,在文章結構章法上對主題、立意、情調進行不斷重復、渲染。通過空間化、邏輯化的重復與對比,輻射性吸附凝聚材料,進行結構、 行文。

總之,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寫作的啟示。高考優秀作文,無論議論文還是記敘文,都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在“重復”與“對比”(“渲染”與“反襯”)中生成文章之“樹”。在結構安排方面,可以運用“重復”與“對比”(“渲染”與“反襯”)的賦形(足文)思維操作模型,對作文結構進行重復渲染,形成主題化的結構或結構化的主題。重復與對比――高考優秀作文寫作思維之道。我們可以用當代最先進的作文教學理論非構思寫作學指導我們的中小學作文實踐,從而使作文教學往前再邁進一步!

篇4

紀念是內心情感的涌動,但又不是感情的無節制揮霍;紀念需要行動來升華,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導。真正的紀念是心靈的回響,是歷史的回音;它審視過去,啟迪未來……

此文開門見山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紀念需要行動來升華,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導”,簡潔明了。

2.逆――先論他端,陡然一轉,亮出正論。如2005年高考湖南卷滿分作文《掬水留香》之開頭:

有時候我們會像小孩癡迷一件玩具一樣,朝著自己的夢想奔跑,看著美麗的光球,不停地加速,到眼前才發現那原是海市蜃樓。于是,后悔了,后悔在跑的過程中錯過了欣賞風景的機會,想要折身返回,卻發現風景已逝,無可挽回。其實,人在跑的時候,不要只顧著深邃的藍天,我們的腳下還有廣袤的大地。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起點,也會有一個終點。快樂的人在奔跑的過程中會享受沿途的風景。

為了說明“快樂的人在奔跑的過程中會享受沿途的風景”這一論點,此文先論“有時候我們為了所謂的目標,錯過了沿途的風景”,起到了引人深思的效果。

3.引――引名言名句打頭。如2005年高考福建卷高分作文《張揚與內斂》之開頭:

布萊爾曾說過:“一個人年輕時若是保守黨,就太沒有心肝,但一個人年老時若是自由黨,就太欠成熟。”或許,張揚屬于年輕人,內斂屬于老年人。蘇軾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李清照低吟:“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或許,張揚屬于男子,內斂屬于女子。

此文開頭引用布萊爾、蘇軾、李清照的話,引出張揚與內斂的辯證關系,使文章極富雅韻。

4.喻――用比喻開頭。如2005年高考全國卷作文《揀出記憶里的沙子》之開頭:

人生若是采摘,那么記憶就是陳釀。采摘幸福,陳釀甜蜜;采摘痛苦,陳釀苦澀。如果你在記憶中嘗到了苦澀,那么請你忘記;如果你在記憶中嘗到了甜蜜,那么請你銘記。

此文開篇用比喻的方式確立了文章的主旨――如果你在記憶中嘗到了苦澀,那么請你忘記;如果你在記憶中嘗到了甜蜜,那么請你銘記。形象生動而極富吸引力。

5.釋――闡釋題目含義破題,引出正論。如2005年高考湖北卷優秀作文《出乎其外入乎其內》之開頭:

篇5

龍鳳小

五年級

張焰

今天,我帶著高興的心情來到輔導班。

剛坐到教室,教室里亂糟糟的,叫人看了就心煩。過了一會兒,賀老師笑容滿面地走進教室:“檢查作業。”有的同學很驚訝,有的同學卻若無其事.。

當老師檢查到第六個同學時就說要拿給大家一起欣賞,讀到一半時同學們議論紛紛,因為他們感覺那位同學寫的非常“好”。這時信心十足的我,有些害怕了。話音剛落,教室里出現了一股笑聲,那是會心的笑、佩服的笑。輪到我了,老師拿起我的作文讀了一遍,教室里并沒有笑聲,此刻我提著的心終于落地了。

這是剛開始了,好笑的是有一位同學寫給“母親洗腳”,它開頭寫的是:我先倒了一盆水,然后把媽媽的腳放進去,用毛巾擦了擦。讀到這里老師說:“把一塊干毛巾都擦臟了。”話音剛落教室里就哄堂大笑。更可笑的是,一位同學開頭寫的是“買爪子”讀到后來才知道是“買瓜子。”同學們有的笑彎了腰;有的敲著桌子;還有的笑的前俯后仰。還有一位同學把“炒雞蛋”寫成了“抄雞蛋”教室里頓時像炸開鍋一樣,捧腹大笑。

最后檢查完作業,老師問同學們為什么笑。

有的說:“錯別子太多了。”

有的說:“句子寫的不通順。”

最 后 老師說:“錯別字太多了,選材沒有真情實感,不符合實際。”

是啊!寫作文最重要地是要真情實感,我一定要好好寫作文,就像夏雨同學一樣得到同學們得贊揚。

賀老師點評:文章線索明朗,主題突出,緊緊圍繞檢查作業進行,取材真實,選材恰當,很有新意,段落分明,過渡自然,可讀性強.。

輔導老師:賀艷芳(呂梁市離石區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優秀作文

輔導講師)

本文作者:呂梁市離石區  龍鳳小學 五年級

篇6

一、開門見山開頭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通覽以上三篇文章的開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共同的特點:干脆利落,直接入題。即我們常說的開門見山。《白楊禮贊》,大作家茅盾借用“白楊樹是不平凡的”,出語即點出白楊樹的不同凡響,讓人覺得贊美它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的事。《海燕》這篇散文詩開頭首先交代了海燕勇敢高飛的戰斗環境,接著從“色”“形”“神”三個方面,顯現了海燕迅猛高飛的戰斗英姿。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開篇點題,為下文寫寄寓深摯父愛的“背影”設伏。運用這種方法,能給人以直截了當、爽快暢達之感。

二、懸念開頭

設置懸念是故意留下疑團,以激起讀者心理期待的一種開頭方法。開頭設置懸念,能一下子抓住讀者的心,激發人們去思考,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如:

“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為他帶幾顆生棗核。東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卻很蹊蹺。”(蕭乾《棗核》)

“聲樂家蘇林教授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參加考試的200多名考生中,有一個20歲的女生陳伊玲,初試成績十分優異,聲樂、視唱、練耳和樂理都列入優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麗。而復試時卻使人大失所望。蘇林教授一生桃李滿天下,但這樣年輕而又有才華的考生卻還是第一個,這樣的事情也還是第一次碰到。”(何為《第二次考試》)

這兩個開頭是初中課文中懸念開頭的典型例子。這種開頭常用在有著激烈矛盾沖突或意外結局的記敘文中,它只客觀描述事實,把問號栽種到讀者心里,先在讀者心中打個結,再慢慢將結解開,以造成極有吸引力的敘事效果。《棗核》一文,開篇就設個懸念,“再三托付”,用途卻很“蹊蹺”,究竟有何奇怪呢?讀者的心一下子就被俘虜了。再說《第二次考試》,文章伊始說就“事情奇怪”:陳伊玲初試成績“十分優異”,復試時使人“大失所望”,提出奇怪,不講原委,設置懸念,抓住讀者。這種寫法,值得學習與借鑒,訓練時多提醒學生學習利用。

三、抒情開頭

以抒情性的語言開頭,或詠物抒情,或融情入敘,最突出的特點是感人。在文章的開始便以強烈的情感緊緊抓住讀者的心,為下文的進一步展開做了必要的情緒鋪墊。我們以朱自清的《春》為例說明: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這篇優美的寫景抒情散文,描繪了大地春回,生機勃發的動人景象,贊美了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文章一開頭,作者便用抒情性的筆調宣告春天到來,充滿喜悅,從宏觀上勾勒春天,畫出春的輪廓,表達出自己對春天的美好感受。

抒情開頭在一些優秀作文中也經常出現。我在進行作文教學時,不忘對學生進行補充教學,引入優秀的抒情開頭例子,如“結束了一天繁忙的學習,倚著窗兒,望那深藍的天空,疏星點點。月的清輝引出我多少遐思。老師,我似乎又看到了您!”讓學生覺得耳目一新,通過經常性的訓練,使學生受益匪淺。

四、寫景烘托式開頭

這種開頭方法有利于為人物的刻畫和事情的敘述設置入情的意境和氛圍。作為一種實用易解的行文技法,在中學《語文》課文中有許多可資典范的例子。如: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彭荊風《驛路梨花》)

本篇課文開頭以對山的描寫為情節的展開作鋪墊。如此大山,暮色又迫臨,對行進在路途中的人,夜間的住宿確乎是一個必須而又難以解決的問題。他們的心情該是多么焦急啊!由此可見,對小茅屋主人的猜度與贊美等一系列的情節展開鋪墊,是為“寫景烘托”式開頭 。

“時間是晚上八點。太陽雖然早已下落,但暑氣并沒有收斂。沒有風,公園里那些屹立著的古樹是靜靜的,樹葉也是靜靜的。露天的勞動劇場也是靜靜的。”(葉君健《看戲》)

篇7

她有著水靈粉潤的臉龐,恬淡明凈的眼眸。她的目光像輕暖的風,柔和的水。

這個溫和明媚的女孩叫廖丁瑤,是浙江省樂成寄宿學校高三文科班學生,多次榮獲溫州市級優秀學生、樂清市級優秀學生等榮譽。

溫潤如玉:

在明亮和溫暖中成長

廖丁瑤有個好聽的小名,叫淺淺。愛笑的她來自一個開明、溫暖的家庭,從事文化工作的父母一直遵循自己特有的教育理念:給孩子自由的心靈空間,引導孩子正確的人生理念,鼓勵孩子體驗豐富的生活經歷。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廖丁瑤,有著很多與一般獨生子女不同的地方。她大氣開朗,溫柔淡定,平和謙讓。廖丁瑤的媽媽曾這樣介紹自己女兒:“無論住在哪個寢室,每天早上,她總是第一個起床,再把其他同學叫醒去上課。無論遇到什么事情,她總是禮讓別人。偶有同學心情不好,把氣撒在她身上,她也不惱怒,而是溫和地笑笑。她從來不說別人壞話。回家后,她搶著洗碗、晾衣服,幫家務。從小到大,她很少哭鬧,每天笑聲不斷,口頭語是‘都可以’‘沒關系’‘好的’。”高二寒假的一天,廖丁瑤去商場給爸爸買生日禮物時,拾到一部價值5000元左右的全新蘋果手機,她馬上送到服務臺,通過廣播通知失主,并在原地等待失主半個多小時,將手機交到失主手中。失主忙不疊地感謝,并感慨說:“現在很少見到這么善良溫和的孩子了!”

在父母心里,廖丁瑤的好心態是他們最引以為豪的,就像廖丁瑤的爸爸說的那樣:“成績好只是人生一個階段的一個方面好,品德好性格好心態好才是永遠好。”廖丁瑤的媽媽則在博客中向其他家長“傳授”教育心得:“好孩子是愛出來的!教會孩子愛,就是為孩子的人生涂上溫暖明亮的底色!”

活潑如水:

在游歷和愛好中豐富

同學眼中的廖丁瑤是個“生活家”,她熱愛旅行、美食,喜歡戲劇、電影,擅長舞蹈、唱歌,玩轉各項體育運動。從幼年開始,廖丁瑤每年都和家人出去游歷兩三次,足跡幾乎踏遍全國各地。游歷增加了她的見識,也豐富了她的眼界。

高一暑假,廖丁瑤和家人又外出游歷了一大圈。在第一站山西,他們游歷了歷史滄桑而厚重的太原和平遙古城。讓廖丁瑤感到特別震撼的是體現太原獨特氣質和景觀的喬家大院,還有三步一長拜到五臺山的老僧。喜歡美食的她在山西大飽口福,還寫了篇《晉文化與美食》的調查報告。第二站是杭州,第三站則來到中國最大的都市上海。在那里,廖丁瑤報名參加了新東方英語夏令營。報到當天早上,她因肚子疼不得不趕去醫院,被診斷為急性腸炎,第二天一大早,廖丁瑤仍堅持到夏令營參加活動。雖然媽媽很不放心,但她了解并相信廖丁瑤的獨立能力,就讓她獨自呆在上海了。

雖然平時學習很繁忙,可廖丁瑤總是見縫插針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觀戲劇、看電影、游泳、漂流……她的習慣做法是:學習時全心全意投入,休息時毫不含糊放松。

廖丁瑤聰明能干,能很好地把自己的愛好與生活結合,利用平時積累的見聞做到真正地豐富自己。她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主持演講賽、到敬老院送溫暖……無論什么事,她都做得有條有理,而且頗具創意。高一時,她參加學生會主席團成員的競選,報名40多人,經過筆試錄取了15人。接下來經過演講要評選出6個人,每個人都充滿熱情地做著以下準備:制做海報、寫演講稿、做幻燈片等。演講當晚,廖丁瑤的媽媽去學校看她,廖丁瑤則帶她去看貼在走廊上的競選海報。廖媽媽一看,還真是與眾不同。別的競選者都是弄一張風光圖片,放上自己的個人照,然后寫兩句格言。廖丁瑤的海報則是一張大獎狀形式,內容為三行字:“經多年工作認證,表明廖丁瑤適合進入學生會工作,請廣大有才之士給予大力支持。非常感謝!”簡潔而醒目。演講后經過投票,廖丁瑤競選上了主席團成員兼宣傳部長和廣播站站長。

才情如月:

在文字和抒寫中美麗

既不多愁善感,也不鋒芒畢露,廖丁瑤卻寫得一手好文章。對于這一特長,她低調以待。

其實從小學開始,廖丁瑤就已經開始在雜志上發表過文章了。到了中學,廖丁瑤更是多次獲得樂清市中小學生征文比賽一等獎,曾連續三年獲得溫州市中小學生作文現場大賽二等獎,在《溫州日報》《樂清日報》《優秀作文選評(高中版)》等報刊上發表作文20多篇,多次被華考、開心作文網等轉載,入選《中學生優秀作文》《中國青少年作家優秀作品選》等。

幾年前《中國少年文摘》上有一個二百字的故事開頭,讓讀者接龍。廖丁瑤由這個開頭,通過周記寫接龍,一次次地接下去,硬是接了十多篇。每次周記本發下來時,她的同學都搶著讀。媽媽仔細一看,驚奇不已,這孩子分明是在寫長篇科幻小說啊,那奇特的想象力,有趣的故事,生動的語言,并且還頗富有哲理。雖然她也看過廖丁瑤以前不少文章,但總覺得思想還顯得稚氣,情感不夠細膩。但這個作品,讓她對廖丁瑤刮目相看,贊嘆不已。廖丁瑤笑著說:“其實我是寫周記的時候沒有東西可寫,才隨便往下編的。”媽媽說:“我都沒注意過,你什么時候培養出來這么好的想象力了?”她說:“巨蟹座的人本來就是想象力最豐富的。”

大量的閱讀,多彩的旅行,廣泛的興趣,這些都是廖丁瑤創作的基礎。到了高中,由于課業繁忙,她寫文章不如以前多了,但一出手就是佳作。一次,她在《樂清日報》發表了一首詩,不久后編輯打來電話說:很多讀者紛紛來電話稱贊這首詩呢!

文章寫得好的廖丁瑤,學習成績也十分優秀,多次獲得學校獎學金,并獲得學習之星、期末質量檢測獎等榮譽。如此全面發展的女孩,三次被評為溫州市級優秀學生,也就不足為奇了。

節選自廖丁瑤散文《墻》

我聽說在我家附近有一道柏林墻,每天都有好多人想越過,但都沒成功,甚至還會有人被打死。

……

我朝柏林墻走去,很是堅定。漸漸地,我已經聽不到周圍人的議論聲,他們都在看著我,神情復雜。那兩個士兵也發現我了。他們沖我喊了一大堆我根本聽不懂的話,緊接著,槍聲響起。一排子彈朝我射來,我呆在了原地。馬上,我聽到一陣撕心裂肺的尖叫,一個女人發瘋似地扒開人群,飛快地沖向我,一把抱起我,緊緊摟住。然后再向家里沖去。

從此,我便得到了足不出戶的照顧。

我只記得那天媽媽一直在哭,爸爸一直在嘆氣。過了一會兒,爸爸摸了摸我的頭,說了句:以后不要再出去了。

后來,我聽說柏林墻前每天還是會有好多人聚集。

后來,我聽說每天還是有人越過墻時被打死。

……

后來,我聽說柏林墻倒了。倒的那會,這邊的人沖到那邊,那邊的人沖到這邊,還有人站在墻的廢墟上相擁、相泣。

我顧不得沒穿鞋子,撒腳直往那邊跑。一路上看到一張張幸福的臉,想到待會兒能見到小表妹了,我真是開心啊!

……

篇8

關鍵詞高考 議論性散文 寫作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1 句式靈活方能新意迭出

筆者結合高考一線的語文作文教學經驗和反思,發現絕大多數的高中同學的作文句式單一、枯燥、缺少變化,基本上是一些常式句。這樣,即使再好的立意也難免讓人產生“審美疲勞”,讓人感覺形神剝離。句式的合理轉換,將極大地增加作文的文采。

(1)常式句與變式句的轉換。所謂常式句是指字詞完全符合語法規定,主語加謂語家賓語或者補語的形式。這種句式的好處在于主謂分明,結構嚴謹,能夠讓人一眼分辨出句子的主干,因而也更明了句子表達的意思,不足是句式太單調,太呆板,缺少活力。而變式句的好處在于,能夠將要重點強調突出的部分提前,或者推后,使整個句式從表面上看并不完全符合語法規定,屬于典型的散文筆法,靈活、自由,充滿動感和活力。

常式句:“理智和情感是人類生活中的兩只腳印,人類在認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長都和他們的理智和情感有關。”(江蘇考生《天平和七弦琴》2003年全國卷)將理智和情感比作是人類生活中的兩只腳印,首句即入題,形象地點出了情感與理智的內在關系――情感與理智對認知具有重要的影響。這樣的開頭,入題迅速,閃爍著思辨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變式句:“常常是一位親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隕落,我們才悲哀于死神的無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與疾病殊死斗爭,我們才詛咒病魔的猖獗橫行;常常是我們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們才正視社會上的毒瘤……”(江蘇考生《放下感情的葉片》2003年全國卷)這樣的語言是不是很容易喚起你的共鳴?這樣的開頭,既飽含著深厚的情感,又折射出理性的色彩。如此入情入理的文字,引導我們觸摸到了這樣的本質――感情的葉片時常遮擋住我們理智的目光。

這幾段富有詩意的文字可以說是哲思與想象的完美結合,而小作者正是在掌握靈活多變的句式下,既使用常式句,又使用變式句,在“審智”和審美目光的觀照下,感情、理智、智慧都已經不是單純的概念了,而是哲理的思考與審美的想像達到了完美的結合。感情和理智猶如水與火,智慧就是在情和理的交鋒和融合中產生的。這樣的感悟、這樣充盈著哲理和詩的韻味的文字,令人讀之感悟良深、遐思無窮。

(2)整句與散句交錯,駢句雜句共生。整句(駢句)的表達特點是鋪陳渲染,氣勢逼人如排山倒海,在作文當中適時地使用,將使文章氣勢恢弘。而散句的特點是句子簡單,結構明了,在整句中夾雜著些許散句,就像萬紅叢中一點綠,讓讀者在獲得閱讀的時又能得到片刻的休娛和放松。

整句:“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為花給予她生命的甘露;花的眼中,蜂是摯友,因為蜂給予她生命的延續。然而在蝶眼中,蜂不過是埋頭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過是游戲花間的浪子。”(湖北考生《學會歷史的旁觀》)

文章開頭賦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連物都會帶著情感的眼光來評價、認知事物,更何況是情感豐富的人?通過生動貼切的擬人手法和整齊劃一的整句(排比句),將話題的內在含義巧妙點出,不僅喚起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相關聯想,更體現出了作者的睿智。

散句:滾滾紅塵,不盡愛恨情愁,蕓蕓眾生,誰能乘云歸去?與其在俗世間滾爬,不如暢游山巔,共紅日之沉浮。(此前為整句,筆者注)南山下的雛菊,映著一張滄桑而同樣有花般笑容的臉,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污濁的塵世,無盡的誘惑,金錢,地位,聲名,然而,這些海市蜃樓般的期盼,誰又能真正看得清呢?有時,回頭不顧,在青山外眺望著似云似霧的一切,也是一種勇氣。(散句,筆者注)(2006年山東高考優秀作文)

此段文字是典型的整散句交錯并生的句子,讀來讓人眼前一亮。用整句來起題,而用散句來論述,真可謂用心良苦,獨具匠心。

2 長短段結合才能交相輝映

所謂長段是指字數較多,句子較多的文段,這種段落的好處在于容量大,信息全,一般多用于鋪陳敘事,當然議論文性散文中也經常用此段落來舉例和集中表現觀點。而短段落在很長時間內被我們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因為一提到短段落,我們似乎就會想起小時候的作文,小學的,初中的,然后在心里私自認為,高中作文肯定不能這么寫,要努力擺脫那種模式。殊不料,在高中散文性作文中,適時地使用一些短段落,將能使感情表達更集中,更尖銳。

長短段落結合:

只要有愛,就可以雕琢出心中的天使。

你或許常常抱怨天公不作美,事事令你不如意。你或許責怪天使都忙著照顧別人去了,沒有聽從過你的呼喚,沒有助過你美夢成真。

因為,你已經對著流星許過數百次愿了。

但是,請你別焦急,請你別等待。請你行動起來,用善良和愛,雕琢出你心中的天使。心中這樽“愛”的天使,會助你為善,會引你走向幸福。

只要有愛。

君不見照亮了苗鄉的那位月亮般的姑娘,即使她沒有翅膀,她依然是天使。為什么?就因為她用全心的愛,燃燒自己的青春點亮苗鄉的路啊!用愛,她肩負起十鄉八里的健康。

為了鄉親們的健康,她常常免費為付不起藥費的病人治病。丈夫勸她離鄉進城打工去,可她舍不得離開需要她治病救命的鄉親。鄉親們感激她。李春燕用愛雕琢出心中的天使,她是苗鄉的“天使”,也是感動全中國的“天使”。

是的,只要有愛。(2006年廣東高考優秀作文《用愛雕琢心中的天使》)

這幾段文字,沒有過多的技巧,選用的材料也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都是2005年感動中國十大杰出人物的故事,但卻判為高考佳作,究其原因,主要是采用了較為合理的段落布局,使整個文章顯得張弛有度,松緊適宜。并且,短段落也能引發讀者較多的思考空間。

3 標點符號也能表情達意

作為書面語言有機組成部分的標點符號,彌補了書面語言的不足,使有形的、散碎的、有限的語言,能最大限度地表現無形的、渾然的、無限的情感。因此,我們可以借助特定語言環境下的標點符號,揣摩它所負載的情感信息,玩索言語主體的心理軌跡。如:

“我……我……我丟了佛來恩節夫人的項鏈了。”

(莫泊桑:《項鏈》)

這是瑪蒂爾德從夜總會到家后,發現項鏈不在時說的一句話。作者沒有對人物的神態、情緒及心理反應作任何描寫,但我們從兩個表示語音斷續的省略號中,不難得知瑪蒂爾德慌張的神色、懊喪的表情、驟變的情緒、驚懼的心態。

由上述分析,我們不妨得出這樣一結論: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中情感信息的載體,它的表達作用是我們在語文寫作中不可忽視的。

標點符號不僅能展示作品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同時也能表現作者情感的起伏、情緒的跌宕、態度的不同。我們可以借助某些標點符號去領悟作者或深沉或熱烈的思想感情。

人們常用“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來形容渾然無跡的感情世界。書面語言中標點符號在此時就充分發揮了“意會”的作用,因此我們在閱讀文學時,借助標點符號這個情感信息的載體,就能探求言語主體的內心世界這個“黑匣子”。

高考語文中,標點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每位學生必需的能力,在前五道選擇題和后面的語言運用中經常作為考點出現,但是,聰明的考生卻將其化入了自己的文章中,讓標點符號替代文字開口說話,顯示出超強的語言駕馭感悟能力。而我們的作文,很多時候,通篇只有逗號,句號,或者干脆一逗到底,文章呆板,缺少表現力。請看下面的高考優秀作文。例:

我拒絕空白。我拒絕莊子。拒絕他“終身不仕”,愿化歸于自然。

我拒絕空白。我拒絕陶潛。拒絕“守拙歸園田”,“復得反自然”。

人生于社會,怎能逃避社會?

篇9

關鍵詞:新課標 作文 教學 初探

新課標下作文教學就是一個衡量學生語文學得好不好的標準。筆者認為,以作文教學為突破口,才能實實在在地推進素質教育。作文寫得好不好對學生以后的寫作、工作、生活交際等至關重要。在此,筆者就小學作文教學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一、積累語言素材,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多數學生視學習為任務,為負擔,但是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是他們的負擔和任務,而是促使他們不斷探索、不斷追求、不斷努力的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充分說明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中饒有興趣的學習,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是作文教學的第一步,也是其走向成功的向導。那么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欲望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首先,讓學生聯系自己熟悉的內容和現象進行寫作,這樣做能以“趣”激趣。其次,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寫作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再次,通過讓學生體驗寫作的成功來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教學語言以及創設情境等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總之,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引導學生寫好作文的第一步。

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在課文品析鑒賞中積累語言,要求學生不能停留在表面,應在好詞佳句的鑒賞中深化認識,融會貫通,把握實質,將課文中的語句化為己有,以便在自己作文中使用。

二、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文章思想從學生平日及考場作文來看,作文中學生缺少對生活的描述和思考,很多學生更沒有自己對生活真真切切的感覺體驗。作文中的文字很多是湊出來的,很多作文常常是用口號堆起來的。作文,本來就是對所處生活的真實的反映。寫出真實的、獨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才是優秀的作文。生活中有許多值得觀察的物,有許多有意義的事,怎樣使學生留心這些?筆者認為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教師要多提醒。比如要寫周圍熟悉的人,首先要選定目標,注意觀察。這個人外貌有什么特征?在行為習慣上有什么特征?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類似的問題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這樣才能避免一模一樣的老師、媽媽、爸爸。作文的材料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學生經常留意身邊的所見所聞,充分體悟生活,才會有所思有所感,才能寫出好作文。也只有當學生的生活素材細致了、豐富了,有可寫的東西了,才不會怕作文,才會對作文產生興趣。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充滿童趣的事屢見不鮮,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去觀察、感受生活,只有這樣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提高。

三、結合具體主題,加強基本方法指導

在以前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立題”、“立意”是最常規的指導,而現在好多老師為了保護學生的個性把這個教學指導步驟省略的沒有了,學生拿到作文題目,便跟著感覺寫,想到什么就寫什么,文章純粹是意識流。因此,在學生寫作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理解作文要求。首先是審題,就是分析研究作文題目,讓學生弄清題目的正確意思、要求和范圍,由此決定作文的選材范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等。這樣寫出的作文才不至于跑題。為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啟發,指導學生思考問題,展開思路,流暢寫作。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感覺作文難,實際難就難在不會開頭,不知如何下筆。筆者認為好的作文開頭應做到簡、新、美。結尾時應以文章的性質而定,一般要做到首尾呼應,點明中心。結合教學實踐,筆者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將常見的作文開頭歸納為“六式”:開門見山點題式,即開頭第一句就開宗明義;從事情的結果寫起倒敘式;開頭總領全文總起式;開頭引用名言警句引用式;開頭就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交待式;開頭提出問題,造成懸念設問式等。當然這些開篇方式并不是完全獨立的,而且可以交互使用的。

四、熟能生巧,加強進行片段練習

作文訓練是由說話,寫話,寫片段,再向成篇過渡的。片段訓練是低年級作文的一個重要部分,這個訓練對于高年級作文水平的提高至關重要。進行片段訓練首先是要讓學生能夠細致如實地描寫生活中所見所聞,要學會寫一個人物、一個場面、一個環境等,內容較為簡單,但必須有條理地把內容寫清楚,要做到言之有序。所以教師要教育學生在動筆行文時思考怎樣表達,怎樣敘述才能做到重點明確,中心突出,使人一看很清楚。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五、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在作文教學中,如果學生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就會喜歡寫作,就會主動地進行習作練習。因此,我們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使他們樹立自信,激發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做法有以下幾點:(1)開展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交流活動能拓寬學生作文的思路,使學生明白細心觀察,生活中處處有作文的素材;(2)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向各種報紙和雜志投稿,讓他們享受文章發表后的成就感;(3)打印成冊,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秀作文變成了鉛字,漂亮、工整地從打印機打出,再配上美麗的、富有聯想的插圖,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即使有些學生寫得不夠精彩,教師也不要責備求全,而是要多鼓勵他們,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總之,作文教學仍然是擺在廣大語文教師面前的難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根據學生的情況,從實際出發,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多閱讀,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吐真言,重視作文評改,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相信只要我們多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他們一定會樂學作文、愿寫作文,提高寫作水平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談學生作文教學》

篇10

一、標題好

標題即文題,俗話說“題好一半文”,因為是網上閱卷,閱卷老師首先看到的是文題,好的文題能一下子吸引閱卷老師眼球,給閱卷老師留下好的印象,以達到獲取高分的第一印象。取題是有技巧的,一般常用以下幾種方法:

1.巧用修辭法

巧妙使用修辭方法,讓文題或生動形象,或含蓄有趣,或別致新穎,顯得富有文采、精煉緊湊,例如《“誠信”喊冤》。

2.引用、化用法

將一些俗語、成語蛻變后可做標題;歌名、廣告等大眾娛樂傳媒中的詞匯凡是有思想性的、有哲理性的都可以借用而妙筆生花;引用詩詞文賦,使文題儒雅莊重,例如《尋找自己的桃花源》。

3.反彈琵琶法

“反彈琵琶”,是作文創新的一個重要方法,運用它,可以使文章產生出奇制勝的藝術魅力,收到耳目一新的藝術效果。反其道而行之,求異思維,使文題煥然一新,例如《感謝你――我的敵人》。

二、開頭好

開頭好能使文章增色,也能引起閱卷老師的興趣。考場作文的開頭要干凈利索,不羅嗦,切入正題迅速。即使為了取得某種表達效果,在略加修飾后,必須迅速入題。開頭常用這樣幾種方法:

1.直入法

直入法即開門見山,直入主題,這是一種最常見也最適用的方法,此方法干凈利落,簡潔明快,易為閱卷老師接受。

例如,《不要輕易說“不”》的開頭:人是脆弱的,經歷太多的風浪,總有一天會慢慢枯萎,但千萬不要輕易對生命說“不”,因為我們內心里潛藏著的,還有一種精神的力量,它支撐著我們在荒野中踽踽前行。

2.設疑法

文章一開始就設置疑問,能吸引閱卷老師注意,引起閱卷老師興趣,想往下看,能找出答案或為考生此法叫好。

3.引用法

開篇引用一二句切合題意的名言警句,這對高三學生來說是小菜一碟,背了那么多名言警句,從記憶中提取一二句放在文章的開頭,一方面可以突出主題,另一方面也能為文章增加文采。例如: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壽”。馮友蘭先生曾經說過,屬于海洋性文明的希臘文明,亦即西方文明,如同靈動的水,如同靈動的智者,追求變革,而屬于大陸性文明的中國文明,卻是一位長壽的“仁者”,是一座沉穩的大山,尊重傳統,對“變”有天生的審慎。(《永遠的蔥郁永遠的中國》)

三、構思好

高考作文時間緊、要求高,每位考生都希望能考出最高水平。要做到這一點,下筆前的構思與作文的成功關系很大。那么,在考場作文中應該如何巧妙構思、出奇制勝、贏得高分呢?我在作文訓練中教給學生三種方法:

1.角度巧妙

考場作文構思的精巧,常常表現在表現角度的巧妙。“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告訴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就會有不同的視覺效果。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無窮,用何永康教授的話來說――“虧他想得出來”,所以作文時,可選擇的角度很多,然而從常人不易想到的側面甚至反面落筆,切入生活、表現生活,常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讓學生借鑒莫泊桑《麥琪的禮物》的構思。

2.思路獨特

我將《荔枝蜜》這篇散文印發給學生,讓他們整理出文章思路:開篇說不喜歡蜜蜂,之后又蕩開一筆,寫荔枝樹、荔枝蜜,由香甜的荔枝蜜引出釀造它的蜜蜂,對蜜蜂的感情也因此發生變化――喜歡蜜蜂。學生明白獨特的行文思路往往體現在故事情節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設計上以及人物的描繪等方面。

3.情節起伏

“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想作文波瀾起伏,除了、結局可寫得起伏跌宕,其它部分情節也應該組織起一些波瀾,一波三折,從而增添作文的意趣,升華作文的主題。我經常播放優秀小品視頻,讓學生在笑聲中學習波瀾起伏的方法。

四、結尾好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精彩的結尾,能為文章增光添彩,從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元人喬夢符認為,好的結尾應像“豹尾”,短小精悍,剛勁有力。我從歷年高考優秀作文中總結歸納出以下幾種方法,供學生借鑒:

1.點睛式結尾

這種結尾用凝練簡潔的語句歸納總結,畫龍點睛,揭示中心,點明文章主旨,起到卒章顯志的作用。例如:

生命中的一瞬間的愛,竟賺取了我們活一生,對龐大的悲哀甘之如飴。是苦是甜,能品嘗這一世,終無悔!

天空中不知什么時候飛起了風箏,寂寞的鳥兒圍著它盤旋,我伸出手遮擋夕陽刺人眼睛的光線,仿若明暗相間的幻象,想起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淚灼熱地流淌下來。仰頭喝下最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齒間。

伍爾芙微笑著說,讓我們記住共同走過的歲月,記住愛,記住時光。(《我于咖啡中看見》)

2.引用式結尾

用名言、俗語、警句、歌詞、詩文結尾,收束有力,余音繞梁,使文章活潑而有文采。

3.抒情式結尾

結尾抒情,表達作者的情感,表明觀點、態度,拓寬意境,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4.排比式結尾

即用排比的句式表達情感,照應文題,揭示主旨,突出中心,其優點是結構嚴密且語勢強烈。例如:

如果你曾讀過魯迅,讀過他是怎樣在黑暗中確定自己獨特的坐標;如果你曾讀過張愛玲,讀她是怎樣用自己詭譎的筆調為人指點一段迷津;如果你曾讀過陳小邛,讀過她是怎樣在螞蟥遍身的叢林中尋找門巴人;如果你曾讀過青藏線上修筑鐵路的漢子們,那么你可能會幡然醒悟:自己的天地最美,執著的追求最美,自己的金秋最美!(《自己的天地里收獲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