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理論和經濟管理范文
時間:2023-04-14 08:20: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經濟理論和經濟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經濟管理的概念分析。經濟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管理學科,是因為它能實現企業管理的現代化。一個社會的發展由許多方面來體現,其中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主要體現社會的總體狀況。社會經濟要靠經濟管理來實現,經濟管理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很重要,沒有扎實的經濟管理體系就不可能談上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
2、經濟管理現代化的概念。何為現代化?經濟管理的現代化是指什么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經濟管理在其模式、思維和方法等方面都向現代化發展。當今社會的經濟管理體系在不斷地發展并改善,這樣下去就產生現代化的經濟管理,就能夠更好地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
3、經濟管理與現代化。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快地發展經濟管理出現了民主化的、網絡化的、人性化的、扁平化的現代化的發展趨勢。經濟管理現代化已經成為我國人們都在關注并重視的問題,是因為經濟管理現代化的發展速度快,實現科學有效的經濟管理現代化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有現代化的驅動經濟管理才能夠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需求,因此,經濟管理與現代化不能分開,現代化的經濟管理體系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必要因素。
二、經濟管理發展的新趨勢
1、以人性化的管理思維優化管理制度。經濟管理模式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尤其是科學、有效的經濟管理模式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必要因素。我國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強調速度,只著重企業的效益,沒有重視作為生產本質的工作人員。經濟管理發展的新趨勢已經形成以人為本的管理思維,要求在工作中分析員工的生理、心理、日常生活情況等各方面的因素。采取這樣的經濟管理思維,能夠激勵員工的工作態度,自然而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經濟管理發展的這種新趨勢能夠彌補傳統管理模式的不足之處,為達到最終工作目標做鋪墊,使員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從而提高企業和組織的利潤效益。
2、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傳統的經濟管理體系很少見到民主化的痕跡,幾乎談不上民主化的管理方式,現在企業與組織的經濟發展要求民主化的經濟管理方式。將民主化深入到現在的經濟管理模式,能夠實現領導和下屬之間關系的透明,避免發生貪污受賄等不良后果的發生。企業和組織針對一名人員任命上的正確與否必須要進行民主化的判斷,需要花幾天的時間來做出民主化的決策。如果不花時間去判斷基層人員的任命情況,可能要對企業的未來產生不良影響,使企業的利潤效益受到很大的損失。因此,為了使企業獲取最大的利益,關鍵在于花時間來判斷基層人員是否勝任其現在的工作,這樣就能夠實現企業的核心價值。
3、以客戶為導向的新趨勢。傳統的經濟管理主要追求高科技,以技術為企業的導向,這樣的經濟管理體系必然會導致賣方市場的格局惡化。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今市場經濟要求客戶為導向,使賣方市場主導的企業格局轉變成以消費者為主導的買方市場。買方市場來主導企業與企業,組織與組織之間的競爭是現代經濟管理發展的必然結果,買方市場變成企業與組織實現其最終目的的把柄。每一個企業都在使用高科技,高技術的當今社會上企業和組織向創造價值只能由買方市場來決定,因此,必須要以客戶為導向,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把握買方市場的情況,針對買方市場的狀況來采取行動。這樣才能為企業和組織創造最大利潤,使企業與組織達到最終目標。
4、網絡式的溝通方式。21世紀是信息時代,人們都在使用便捷的溝通方式,網絡是社會溝通方式的最便捷的途徑之一?,F代化的經濟管理需要更快更好的進行企業與基層人員的內部聯系,需要更迅速地完成任務,從而達到企業與組織的最終目的。網絡式的溝通與交流方式更滿足企業和組織的需求,更容易解決在內部產生的每一個問題。網絡式交流不僅有利于企業內部聯系,也有利于企業的每一個人能夠獲取更多的信息,使信息更廣泛的進行傳播。網絡式的溝通方式是經濟管理的現代化表現,使企業的和組織的內部工作進行的更加順利并有效。
5、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及發展。經濟管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還體現在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上,強烈的團隊協作精神是現代化經濟管理體系的重要特色。對于一家企業團隊協作精神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核心,團隊協作精神的重要性在經濟管理體系中什么都無法替代,因此團隊協作精神是企業與組織發展的重要部分。企業與組織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和實現自身價值必須要重視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只要團隊協作企業與組織才能創造更大的價值,達到企業與組織的最終目標。
三、結語
篇2
核心競爭力,又稱核心能力,由美國戰略管理學家普拉哈拉德與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針對企業之間的競爭最先提出。他們在合寫的《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Corporation》中,認為核心競爭力就是使公司給客戶帶來特別利益的一類獨有的技能和技術,尤其是企業所擁有的能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派的知識。核心競爭力理論強調企業的內部因素比企業的外部條件更有決定性的作用,企業內部能力、資源和知識的積累,是企業獲得超額收益和保持持續性競爭優勢的源泉。
核心競爭力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價值性。核心競爭力能實現用戶所看重的核心價值,除此之外,還包括企業對用戶價值的維護和增值,還包括價值保障、價值提升、價值創新。2.獨特性。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獨有的不易為競爭對手模仿的,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3.延展性。核心競爭力能為企業帶來多方面的競爭優勢,生產出一系列具有競爭優勢的產品,企業通過核心競爭力形成核心技術后,將核心技術滲透到核心產品中,而核心產品又衍生出某個或多個最終產品,具有打開多種產品潛在市場、拓展新的行業領域的作用。4.相互關聯性。核心競爭力是一組技能和技術的集合體,而非單個分散的技能或技術。5.積累性。核心競爭力是通過學習積累得到的,不能通過相應要素市場的買賣獲得。6.時間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雖然在一段時間內具有可持續性,但這一持續性是相對的、不是固定不變的。
核心競爭力的基本特征決定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來源和基礎,是企業運行發展的原動力。因此,企業只有不斷地培育和創新核心競爭力,才能獲得長久的競爭優勢。
二、飯店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界定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飯店業先后引進設備、引進管理、引進人才并引進世界一流飯店的先進管理經驗,經過選擇、吸收,眾多的飯店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風格,飯店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隨著中國加入WTO和經濟全球化格局的形成,越來越多的國際酒店管理集團向我國飯店業大力擴張和滲透,加上我國飯店業內部競爭也在不斷加劇,中國飯店業面臨日趨劇烈的生存環境,只有通過打造自己唯一的、難以模仿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獲得長久的競爭優勢。
飯店核心競爭力是指飯店在參與國際、國內競爭中獲取可持續生存和發展優勢的核心性能力,語文教學論文其主要構成要素包括管理機制、飯店文化、人力資源、服務質量管理、品牌建設、營銷網絡、集團化的市場競爭策略等。飯店核心競爭力是一種能力的合成,即飯店的產品、管理、營銷、決策、信息、文化等能力的合成,是根植于飯店內部組織運營中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的結合體,是飯店內部組織學習的能力以及由此帶來的整個飯店業整合資源的能力和為顧客創造價值,提高顧客忠誠度的能力,是飯店通過長期的積累、深化、升華而相對穩定和系統化的有機整體。
三、基于飯店核心競爭力理論的飯店經營管理模式的構建
(一)飯店經營管理模式的含義
飯店作為以有形的空間、設備和產品服務于消費領域的獨立的經濟實體,其效益來自于科學的管理和靈活的經營。飯店的經營管理模式是以管理哲學、經營風格、服務特色、運轉機制為核心的運作體系,它是在一定管理哲學或觀念支配下,在飯店運轉實踐中,體現其經營風格與服務特色的定制化、系統化的管理規程與操作方式。
(二)飯店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機理
構建飯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助于企業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在飯店企業的運營中,核心競爭力是飯店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基礎;在企業運行中,顧客所關注的核心價值物化為飯店核心產品為驅動力,創新形成的終端產品為載體,通過飯店營銷環節的價值傳遞作用,使顧客獲得價值吻合的心理感受,從而形成實際的選擇,并表現為顧客忠誠度,最終形成飯店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同時,飯店企業通過主動獲取顧客信息和戰略審視,不斷更新、強化核心競爭力從而形成一個動態的作用過程。 (三)飯店經營管理模式構建
中國飯店業從無到有,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著,積累了非常豐富和寶貴的管理經驗。一方面,吸收和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另一方面,結合富有中國特色的實際飯店管理工作,基于飯店核心競爭力的建立,摸索和創造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中國特色的現代飯店經營管理模式。
1.制度型經營管理模式
制度模式主要“以工作為中心”或“以崗位為中心”,通過各種規范、規章制度、標準等對飯店進行有效的管理。我國飯店采取四級垂直管理體制, 即傳統的金字塔式的四級管理模式:總經理——部門經理——主管——領班。上級對下屬的領導做到命令統一,各部門員工合作的關系遵循直線——職能制,避免多頭領導。飯店以其經營任務的需要設置若干部門,各部門機構的設置以專業分工原則為依據。這種金字塔式的管理組織形式,它提高了管理者的權威,有利于制度、法規的制定、執行和任務的完成,有利于管理者制定工作方針、計劃、經營目標。
2.人本型經營管理模式
人本型模式是以“人”為中心,通過員工自主管理、民主決策,確立團隊精神、協作精神、主人翁意識等觀念,充分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和潛能,管理者主要起宏觀調控和監督作用的一種經營管理模式。飯店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員工的素質反映出飯店的品位、檔次。要有一批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員工隊伍,要最大程度地調動員工積極性和熱情,采用先進的科學的
人事管理方法,增強凝聚力。這一模式要求飯店的組織機構更加精簡,更有效能,對現代信息的傳遞與利用的要求越來越高。 3.以公眾為紐帶的經營管理模式
就管理而言,有各行各業的管理,如中央行政管理、地方行政管理、城市行政管理、農村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等等,而飯店現代化管理,則涉及到各方面,它是與各式各樣的人直接打交道的綜合性管理。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類文明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飯店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重視,這就不得不促使飯店業的進一步健康發展、服務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這就必須樹立飯店管理新理念、新標準、新要求。
4.以服務質量為紐帶的經營管理模式
該模式強調要明確飯店服務的特點,明確高質量服務的內涵及重要性,從而保證服務質量的提高。現階段,標準化是普遍提高我國飯店業服務水平的良方。從發展的角度看,中國的飯店業要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服務質量標準化,無論是引進西方先進的管理模式,或創立自己的模式,必須通過標準化的管理,實現從情緒化服務階段盡快進入標準化服務階段的過程,把中國飯店管理的質量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檔次。標準化之外,一流的飯店管理模式還要有特色,可以學習借鑒一些西方飯店集團經營管理經驗來構建符合我國特色的經營管理模式。
5.以現代營銷為核心的經營管理模式
應用現代營銷學的理論與實踐去開發飯店客源,真正做到時時處處方便客人,處處時時為客人提供優質服務。必須了解市場、細分市場、選擇目標市場,及時調整飯店產品與服務的組合,向公眾不斷溝通飯店的服務特色、價格,以及做好及時的跟蹤服務和各種信息反饋等等,起到良性循環的經營效果。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社會的到來,現代營銷學引進網絡信息技術提高了飯店管理的科學性和效率,并帶來了新的飯店競爭方式,給飯店帶來新的戰略性機遇,這就要求飯店加強信息管理,即建立在飯店業信息化、網絡化基礎之上的以信息為中心的管理模式。
6.以集團化經營為核心的經營管理模式
飯店集團是在飯店業高度發展基礎上形成的一種以飯店企業母公司為主體,通過資本關系和經營協作關系等方式,由眾多飯店共同組成的經濟聯合體。集團化經營在占有市場、企業形象及規模經營等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優勢,已成為90年代飯店經營中的主導現象,且這種趨勢正在進一步加強。集團化經營的前提條件在于集團飯店自身市場的成熟而要求拓展市場空間,擴大經濟規模并成為市場先導。
對于中國飯店業而言,一方面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另一方面要采取不同的發展戰略。中國眾多的飯店企業目前尚處于發展的初期,片面要求其遵循國際成熟飯店集團的做法并不現實,對于他們來說,本科論文盡快擴展規模、積累資本和經驗是當務之急。
篇3
根據各個有關行業在會計上的核算指標的建立上來看,不但遵守了行業所具有的特點,能夠更全面以及更加準確的反映出資金活動以及財務在收支上的動態的相關信息,并且能夠從宏觀的角度上要盡可能的去滿足在考察我國的國民經濟在規劃中的實施狀況的主要要求。他在處理一些一般的會計事務當中,所需要開展的會計上的核算、進行會計上的監督和管理,同時也是為了保證其更加的真實、更加的精確,并能夠快速的進行處理,提供會計相關的信息資料的整個過程。我們可以推斷出會計和信息兩者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同時信息又為會計的管理上提供重要的服務。會計充滿著信息。這是根據會計的概念所決定的。會計的概念:是以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以根據相關的價值量的變動科學和準確的反映出在一定的時間內經濟活動的狀況。而信息的主要來源又是根據相關的《會計法》的法規制度的對所有的單位,處理有關會計的手續、進行單位會計上的準確核算、完成會計上的監督和管理的全部過程。這個在處理有關的會計手續、進行會計的準確的核算、實施監督和管理的目的又是提高經濟的管理力度、保證相關財產的安全、提升經濟在管理上的目的也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說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信息,會計信息與經濟管理存在著必然的內在聯系。
2會計信息在經濟管理中重要作用
2.1從微觀的角度進行分析
從一個企業的角度來看,作為能夠準確的反映出來和控制著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活動的會計信息,不僅能夠為企業自身在經營和生產的管理當中提供最有力的保障,并且能夠為科學性的經濟預測以及合理有效的經營和企業生產上的管理提供最完善、最完善的依據,同時能夠發揮出自身具有的作用在企業這個大的系統當中。由于在企業自身的大系統當中可以分為制定規劃,企業的生產、商品的供應、產品的銷售、財務會計管理等許多個分支系統,其中財務會計管理這個分支系統能夠與其他的分支系統相互間的配合與協調,同時要更好的運用會計信息的職能上的作用,才能夠促使企業這個大的系統更加充分的發揮出總體功能上的作用,在組織所有可利用資源的過程當中,要選擇最佳的方式,以此能夠確保企業這個大的系統實現最合理有效、最完善和健全的長久目標。根據上述的闡述,我們能夠更清楚的了解到一個企業的財會部門對于整個企業是至關重要的。
2.2從宏觀的角度進行分析
會計信息無論是在企業的系統當中,還是在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當中對于從宏觀的角度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是能夠依靠的比較重要的信息資料,將會發揮出來一定程度上的作用。以預算會計為例,他的針對性的目標是實施國家經濟上的預算,從一個相關單位的核算能夠反映出來國家在預算這個部份當中的執行情況,但通過逐個級別的綜合以后則能夠全面的反映出來各個地方以及國家預算的執行情況和相關的信息。國家能夠參考這方面相關的信息,能夠更加準確的判斷出有關財政的收支平衡對全社會的經濟上所產生的反作用,以此作為研究的對象同時及時的制定出有效的宏觀經濟對其管理的方式,能夠保證國民經濟在綜合上的平衡。我們能夠推斷出,會計信息在國家的宏觀經濟調控以及有效的管理上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提高會計信息管理以促進經濟增長的途徑
3.1以完善好會計相關的準則來提升會計信息質量的水平
當前,在我國會計準則還不能夠充分的發揮出其作用,受到會計環境的影響,我們更不能只是依賴著會計準則的本身健全和完善會計的信息質量,因此繼續建設和改進有關準則的配套法律法規是相當重要的。一是要提高會計法規的在制定上的健全和完善。與其相關的配套法律法規不僅能夠保證會計準則具備更高水平公平正義,更能夠為市場環境的改善和市場秩序的穩定提供有力的保障。二要持續性的增強與各個監督管理機構的相互配合,加強之間的協調配合和交流。三是要在今后的會計準則的施行過程當中,要始終保持著與有關專家進行交流和溝通,達成有效的處理意見和建議,及時的進行公布。同時要健全和完善有關的財政部門和企業的兩者之間良好的溝通和交流體系,能夠及時的反饋出一些問題,并合理有效的處理出現的問題。目前我們國家有關會的計準則正處在持續的發展和完善當中,逐步的與國際上的會計準則接軌。每個上市或者準備上市的企業都應該及時的關注相關的動態和將要開展的活動在會計準則中,能夠及時的跟隨著其有關會計信息情況的步伐,同時能夠運用更新的會計準則來更好的處理各個有關事項。
3.2增大政府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提升會計信息的質量
監管機構對企業進行外部的有效監督是一個企業非常重要的部分之一,是能夠有效的參與監督管理整個的市場。監管機構進行監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投資者以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為了確保整個市場上的公平公正,建設一個在經濟上能夠不間斷和良好發展的社會。我國的監管系統中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相互的配合協調,更好的遵守監管的體系當中的聯動機制和高速的發展,為了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及時的進行監督管理。在普通的事件后,我們要進行監管的監督過程中,不只是監管的結果。監管力度的大小直接能夠影響到相關的企業提高企業內部會計在信息質量上的水平,具體的措施:一要更新監督管理的觀念,持續的進行有效監管,增大進行監管后的監管水平和效率。二是要完善監督管理的方法,在總體上提升監督的力度,為了能夠及時的找出違規的現象,更好的實現行政部門之間的交流和相互協調配合。作為公司管理層的人員,在開展對公司相關的會計監督的時候,如果發現本公司以及相關的會計師事務所操控利潤,利用一些比較專業的關系進行一些虛構的交易,導致市場的秩序混亂等等,必須對有關的專業人員和相關機構嚴懲不待,進一步的提高監督管理能力,同時必須提高懲罰的程度。
4總結
篇4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競爭激烈的二十一世紀,人才是競爭的核心,人才是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決定因素。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講,人力資源的管理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兩者的關系明確,即人力資源的充沛與否會影響經濟發展的速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會促進人才的可持續再生。不管何時,經濟的主體是人,事業單位要科學安排人力資源與經濟可持續發展,防止人力資源溢出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負面作用。根據單位自身,考慮其發展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保證人力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保證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因此,做好自己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一、人力資源的基本內涵與職能
事業單位作為為人民服務的職能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日趨科學合理,越來越深刻影響到事業單位的服務質量。人力資源也是資源的一種,也是有限的,而因為其有限性,必須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規劃,實現分配的效益最大化。協調組織人、事、物,促進人與人之間團結合作,進而發揮團隊的作用,使得集體組織可以提升綜合實力,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如此一來,組織成員能夠獲得的成長機會將會更多,集體會激發自身的最大潛力與能量。目前,人力資源管理涉及的主要內容有:人力資源管理規劃、職工管理、其他管理、職位的分析評價。本質上的人力資源管理以自身發展為最終目的,引進吸收優質人才注入新鮮的血液。同時要想盡辦法留住人才,保證職工結構的穩定性,實現各項活動的平穩運行。
二、人力資源與服務的關系
1.人力資源管理是提供良好服務的基礎??沙掷m發展的概念源于環境學的概念,社會對于人力資源的開發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程度,縱觀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史,在初級階段的建設過程中,一個經濟發展個體對于物質和人才的需求是處于極度擴張的規模。不得不說,事業單位要想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必須大力開發和重視的就是人力資源。2.人力資源管理是優質服務的催化劑。人力資源開發是一把雙刃劍,要重視一個“度”。有效的科學的資源開發可以增服務質量,相反,放任盲目的開發會阻礙服務質量的提升。有資料顯示,經濟發達國家的對于人力資源的開發比例高出經濟發展緩慢的國家接近兩倍??梢?,人力資源可以被稱作服務發展的催化劑。信息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造成了人力資源代替自然資源成為探尋服務效果的關鍵性因素,科技的進步可以更加合理地分配優化資源開發。3.優質服務的核心是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的內在驅動作用不僅能夠帶動自身的發展,還可以帶動社會各種組織關系協調有序發展,猶如車輛的兩個輪子,人力資源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如若配合得當,便會取得良好的動力作用,兩者相輔相成。因此會遇到各種問題,首先要找到核心———人,在此基礎上培養和重視人才的引進和穩定。
三、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嚴峻問題
目前,各種問題存在于我國人力資源管理中,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們的事業單位普遍存在著人力資源管理薄弱的基本問題,就是管理階層的意識比較薄弱,其實,割舍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源管理是不可行的,也是阻礙經濟供給側改革的重大問題。另一個問題,容易被忽視的是職工的基本技能培訓,使得人力資源得不到最大的利用,受限制于職工基本素質的不完善。另外,人力資源的流失是普遍的問題,單位需要花費人財物力培養新的職工,但是,人力資源市場的不完善使得人才的供需呈現不平衡的狀態,人力資源的流動性沒有得到正確的規范。
四、人力資源管理應對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要如何應對
1.頂層設計實現資源的宏觀調控,合理優化配置。政府應該重視有效的宏觀調控,制定宏觀的計劃,健全人力資源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運用經濟手段和輿論環境來調節引導控制資源開發利用,進一步實現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平衡維持。相關的部門具有管理的條件和權力,才能保證人力資源穩定性的社會保障,合理調配人財物協調整合,社會保障的布局規劃。2.規范人力資源市場,健全管理體制。地緣優勢常常帶來人才的流動定向,優質人才往往會處于生活條件和物質酬勞的角度往經濟基礎牢靠的地區流動,經濟發展帶動了人才就業,反作用于經濟發展。但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人才匱乏,就業困難。區域發展不平衡造成惡性循環,要解決人才和地理位置之間的差異問題,尤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要完善人才管理機制,具備更加誘惑性的優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3.優化產業結構,提高人才管理效率。根據經濟學的基本規律,進階的產業結構模式是事業單位服務升級的必由之路,產業結構的改變造成的人力資源的結構重組,對管理層的人才分配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考驗著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工作效果。對于人力的部門整合、管理、審核、再分配是作為單位管理的首要任務,要走好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路,就必須將優化產業結構,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單位文化的建立方面,要重視培養職工的認同感、歸屬感,重視文化空間的構建和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用優質的文化傳播保持和單位職工的精神交流,實現信息無縫對接,及時反饋意見,在提升人員素養內涵的基礎之上提升單位的“軟實力”,比如經典的名著讀書會,不定期的學者名人講座,宣傳優秀的傳統文化,提升人員的歸屬感幸福感。
綜上可知,人力資源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條件,人力資源的管理水準制約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程度。隨著產業的優化升級、經濟的持續性發展,人力資源的管理水平也會呈現科學化。在經濟發展的新時期,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資源優化配置具有重要意義。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力資源管理做出相應的調整,這是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人才合理配置也將帶來管理層的結構優化,兩者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循環效應。
作者:朱香莉 單位:河南焦作市水資源管理辦公
參考文獻:
[1]萊因哈德•克勞斯,李玉靜,程宇.通過勞動力市場導向的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和企業人力資源開發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10,12:78-80.
[2]尤鳳翔,李文鋒.探討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機制[J].民營科技,2011,02:108-109.
篇5
關鍵詞: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企業競爭力
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要獲得生存發展,關鍵是保持自己持續的競爭能力。為此越來越多的企業相繼投資信息技術。而同樣的信息技術卻給企業帶來不一樣的投資效果,倍受重視的信息技術是否是企業競爭力資源,對之該抱以怎樣的態度等討論顯得十分必要。
一、企業競爭力
競爭強調資源的有限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普遍存在。企業依靠市場資源和市場需求存在。為在多變的環境中求得競爭制勝企業必須獲得和保持持續性競爭力。
1.企業競爭力理論學派。按形成機理不同分為三個理論派別:(1)市場結構理論學派,認為產業吸引力是企業贏利的主要因素,市場進入障礙決定企業是否具有持久競爭優勢,該重點依據產業結構而非企業內部因素來選擇進入市場的戰略。(2)資源基礎理論學派,側重從企業資源及其差異性出發來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認為只有具有價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和非替代性的資源才能作為企業競爭力資源。(3)企業能力理論學派,側重于企業的內部因素研究,認為單獨的資源不具有意義,資源間的動態聯系、強調資源整合才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
2.企業競爭力資源的特征。筆者認為企業競爭力資源該具備以下特征(1)經濟性。預計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若付出成本高于預期收入,甚至從可行性上看成本無限大則是不經濟。(2)獨特性,具有區別與其他資源的特點,且具有進入壁壘不易被取代。(3)積累性,要求企業競爭力資源具有時間、知識、能力積累性。(4)動態性,強調確認不是一蹴而就,影響確認因素很多,要有與環境相動態適應的特制。(5)整和協調性,與其他資源相聯系的,而非孤島,它應該在與其他的資源的協調整和中發揮作用。
二、信息技術及其應用
信息技術是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信息搜集技術是后續活動的前提,它使信息搜集更簡潔、人性、低成本,結果更全、準,信息格式更多樣化。信息傳輸技術縮短了信息的空間距離,滿足了移動通訊、大寬帶等需求。信息存儲技術是指與信息存儲相關的一系列技術,它縮短了信息的時間距離。質、量和速是其追求的技術目標。信息處理技術基于上述技術,是信息技術的核心,在準確、高效、智能等方面有要求。有最靈活的實踐應用。
一定量信息的存在是信息技術各方面存在的前提。否則信息技術的存在也是無米之炊、形同虛設。
三、企業競爭力和信息技術的關系
1.信息技術的積極效應。大量信息減少了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問題,同時也對信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企業獲取有用信息的成本;企業內外各種信息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對信息系統性的整和、協調能力要求也日漸提高。企業急需拓展信息能力而信息技術可極大的提高企業的信息能力。國際數據中心2004年研究報告顯示,世界財富500強企業信息技術投資超過生產設備投資的企業達65%~70%,投資的回報率則高達到10到15倍以上。福特利用網絡技術,使票據審核從2周縮短到2小時,相關人員縮減到30%。管理咨詢中也興起了IT咨詢,把信息技術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應用方面,認為信息技術可提高企業競爭力。
2.信息技術不是企業競爭力資源。隨著對信息技術期望值和投資效益差距的呈現及經濟學家發現信息技術和企業競爭力之間無相關性或者負相關性,實踐和理論者對此進行了廣泛的討論。美國學術界提出了生產率悖論(ProductivityParadoxofInformationTechnology),該概念描述了信息技術投資提升勞動生產率的預期與實際作用之間不一致的現象。
由此可見,信息技術的特點注定了它不能成為企業競爭力資源:它廣泛滲入到各行各業,其飛速跨越式發展的特點不具有積累性;其獲得成本越來越低,應用很容易被效仿,故難具獨特性;其投入具有高風險,不能100%保證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其也不具有確定經濟性。
3.正視信息技術。信息技術雖不可被神化,但其積極作用有目共睹、不可磨滅。對其進行正確的定位既可以避免高風險的盲目的IT投資,也可以避免IT投資是成本轉移效應、隨機效應等錯誤判斷。所以,首先該認識到信息技術不可視為企業競爭力資源;其次,是廣義的信息資源而不是信息技術才促成企業競爭力。信息技術只是方法和手段,它依附于信息資源存在。
綜上,企業可參考從以下幾點來定位信息技術,正確定位和應用信息技術來輔助企業創造持續競爭優勢。
1.明確企業競爭力的概念和特征,正確判斷企業競爭力資源。信息技術只是針對信息的一個方法、手段,它以存在需要處理的一定量信息為存在前提。信息資源而不是信息技術是企業的競爭力資源,不可盲目技術制勝論。
2.注重企業信息能力的培養。同樣的信息技術卻給不同的企業帶來不同的投資結果,差異在于企業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不同。
3.IT外包。既然信息技術不是企業競爭力資源,則不存在獨特性的問題。可對于企業信息系統的開發、流程再造等非企業核心能力的業務進行外包。
4.加強信息整和協調的觀念。企業引入信息技術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明確引入某資源的目的,引入信息技術所追求的是它能達到的信息效果、價值。
5.管理制度。若將信息技術看做硬件環境,那么還需要管理制度這一軟件的配合。若僅依靠員工主動性難以收到滿意效果。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 高速公路 經濟管理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U412.36+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前言
當前我國高速公路管理中出現的種種矛盾或不合理現象,從根本上說是對高速公路管理的特殊性、高速公路管理體制構成與運作的有機協調性、評價比較的科學性等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認識不一致造成的。因此,對高速公路管理體制的理論研究甚為重要,只有對其進行全面和充分的研究,掌握其基本規律,才能更好地用理論指導實踐,使高速公路管理走向規范化、科學化。
一、高速公路經濟管理體制的必要性分析
在目前市場經濟體制下,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如何適應市場的需求,建立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運輸市場,使交通運輸管理部門真正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并逐步走向系統化、規范化、法律化的軌道,這是當前及今后一項較為突出的任務,那么市場化改革是其最重要的一條出路。
1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
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生產社會化程度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的必然產物,只要是社會化大生產基礎上的商品經濟,無論其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還是私有制,都必然要求實行市場經濟體制,而交通運輸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一部分。因此,交通運輸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現代生產力高度社會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
2保障公眾出行利益的需要
在高速公路管理中需要政府扮演公眾出行利益的捍衛者角色,這是由高速公路自身所具備的公益性、外部性、網絡性等屬性決定的。按照公共經濟學的解釋,社會物品總體可分為純公共產品、純私人產品、公共資源、準公共產品四種類型,其類別的判定是由消費上的競爭性和供給上的排他性共同決定的。純公共產品既具有非競爭性又具有非排他性,純私人產品既具有競爭性又具有排他性,公共資源是具有非排他性與競爭性的產品,準公共產品是具有排他性與非競爭性的產品。
3保證國有資產安全的需要
我國公路資產的國有在法理上講來自兩方面:一是國家自己投資建設公路,按照物權法取得所有權;二是在引進非國有的國內外投資時,在投資建設合同中明確保留公路資產的所有權,依據債權法則取得所有權。根據以上分析,目前我國的公路,不管投資主體是誰,也不管屬于哪種管理形態、經營管理主體是誰,公路資產所有權均屬國家所有,高速公路當然也不例外。基于此,依法對高速公路國有資產實施有效的管理,維護高速公路設施安全完整,使其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是政府作為資產所有者角色擁有權利與應盡的義務。
二、我國高速公路管理體制的現狀
1事業型。該類模式又可細分為“一省兩局”、“一省一局”兩種類型。所謂“一省一局”就是高速公路與普通公路統一歸由省公路局管理的模式,具體路段由不同的法人實體負責經營管理?!耙皇删帧保褪菍iT設立與省公路局并列的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負責全省范圍內的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模式。在事業型模式下,高速公路的國有資產管理與行業管理均由交通主管部門來承擔。
2 企業型。當前企業型管理模式一般采取高速公路集團公司形式。這種公司一般是對事業型的高速公路管理局進行集團化改制重組后所形成的國有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而且原有各路段收費經營公路公司一般轉變為這類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的子公司。母子公司之間以資產為紐帶,形成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控股關系,對子公司以股東、監事、董事身份實行股權管理,按股比享受所有者權益,從而以股權關系為鏈條形成層級結構較為復雜的集團公司架構。
三、我國高速公路管理體制存在的問題分析
1 政企不分、事企不分。高速公路管理具有明顯的企業性質,本應按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辦成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但目前絕大部分省的高速公路管理局或公司都具有行政職能,在經營管理上還是事業性質,沒有競爭機制,缺乏活力,在養護管理上,又專設一套人馬,職工隊伍龐大,設備利用率極低,造成閑置和浪費,影響了高速公路效益的發揮。2 機構重疊、職能交叉。當前,就全國來講,高速公路管理機構重復設置的問題比較突出,在一個行政區域內出現了幾個公路管理機構,形成政出多門,多頭管理,職能交叉,不僅相互間的關系難以協調.
3機構龐大,人浮于事,擠占了大量的養護經費。而且職工有工不出或出工不出力的現象比較普遍,生產效率低下。
四、經濟管理的措施
1 法律手段:立法與執法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高速公路立法是高速公路健康發展的保證,是建立科學合理的高速公路管理體制的需要。當前要在遵循和充分運用現有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同時,積極制定和修訂有關的法律法規,使高速公路建設、管理盡早實現法制化、科學化,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高速公路的執法問題是管理體制改革的一個重點。應實行綜合執法,統一調度高速公路的各種力量和管理資源, 形成快速反應能力,避免政出多門、多頭處罰。為了提高路政執法效率,維護高速公路安全,減少交通事故,還必須有先進的管理設施和配套的管理信息系統。
2 經濟與行政手段
高速公路自然壟斷的條件和所面臨的需求特征共同決定了由少數企業壟斷經營較為有效。通常而言,在這種條件下引入競爭從經濟角度看并不具有合理性。這時就應該由政府出面對市場進入進行干預,讓一家企業獨家壟斷,賦予特定企業的壟斷經營權。但這樣有可能造成不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損害消費者利益的現象。所以高速公路的自然壟斷性常常使政府陷入一種社會福利與企業利益取舍的兩難困境。面對這種兩難選擇,可行的方式就是允許企業壟斷經營某條高速公路,但同時要對其進行治理,治理方式就是以特許經營為特征的微觀規制。
3 加強成本管理與控制,施工項目增效節支的效果取決于施工過程中的成本管理和控制
(1)公路施工項目成本費用的預測與計劃。公路施工項目開工前必須作科學的分析論證,預測出完整公路工程項目所需要的總成本額,以此作為進行計劃成本控制與目標考核的依據。項目部人員應做好項目開工前的準備工作,選定先進的施工方案,選好合理的材料供應商,制定好該項目的成本計劃。公路工程項目費用計劃應分為項目管理費用計劃和工程成本計劃兩種。在施工中嚴格審批,從而達到控制支出的目的。
(2)公路工程成本費用的控制與核算。項目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成本計劃進行控制和核算,包括對生產資料費用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現場管理費用等內容。如材料費的控制做到:
a合理確定材料數量;
b合理確定材料價格;
c規范工地材料領用的基礎工作;
d對于非常緊缺的材料,應按照隨用隨進、略有庫存的原則供應,以免占用資金,間接地擴大成本。
(3)公路施工成本費用的分析與考核。進行事后分析是成本控制工作的繼續。在堅持每個施工項目都實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及時檢查、分析、修正、補充,以達到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益的目標。
結束語
隨著市場經濟不斷的完善和發展,運輸市場將不斷深入發展,運輸企業在經營中面臨著嚴峻挑戰,公路部門作為社會經濟運行中的一個重要部門,應使自身的體制建設不斷完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也只要這樣,才能保障與公路管理相關的各方面的利益,保證公路建設和運營的高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梁慧娜.論我國經濟管理的發展趨勢[J]. 經營管理者. 2010(14)
[2] 王建輝,邢勇仕.對高速公路成本與效益關系的分析[J]. 交通財會. 2000(12)
篇7
社員沒有凝聚力社員大部分是農民,單純樸實,他們的眼光往往都著重于眼前的利益,缺少長遠的計劃和宏觀的觀察力度,并且對于風險的承受力也很低,往往很容易就被眼前的利益驅動。另一方面,在這樣的一個合作組織中,缺乏高素質的管理者,合作社就沒有統一的觀念,沒有統一的價值理念,大家都各自為自己的利益奮斗,人人各有其利,自然無法團結到一起,一旦有利益沖突,很容易就翻臉了,很難能夠冷靜長遠地思考,和諧解決。專業化程度低按照合作社的分類,我國的合作社多為基層的生產型合作社,但是這些合作社的專業化程度低,往往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生產,像國外的科技園或者農場區,專門生產一種產品,集約化規模生產,形成一種特色,形成一種文化。沒有特色的生產就會混亂,各自生產自己的,也和以前的生產沒有什么兩樣,時間和勞動以及運輸成本都沒法降低,如何取得更好的收益?產業鏈不完善一個完善的產業鏈對于一個合作社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從供應到生產到銷售,整個過程的產業鏈如果配備不完善,原料的供應商分散,銷售市場不穩定不集中,這樣必定會增加運輸成本,生產不集中,生產的成本就會各自增加,成本減不下去,利益也寥寥無幾。
設立標準的合作組織,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一個完整的合作社的組織機構,包括理事會和監事會,理事會設立理事長,由理事長協同理事會和監事會對合作社進行管理,相應的管理人員由整個社會人員民主投票,進行選舉。所以,在合作社中首先就要建立這樣的一個完善的合作組織機構,由這樣的機構來進行管理,有相應的管理人和負責人,才會有統一的標準和程序,才能真正實現自治。其次,要通過這樣的機構,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要明確規定機構管理人員是怎么選舉出來的,其代表的是誰的利益,最終是為誰服務的,其相應的權利有哪些,義務有哪些,享受什么樣的待遇;對于相應的理事會和監事會,就要明確規定,兩會享有的權力和義務,以及它們與理事長之前的權利義務關系;相應的決策要以何種形式進行決策,決策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誰,誰又有監督的權力和義務;此外,也要規定社員每個人員的責任和義務以及享有的權利和應該受到的獎懲規則。按照標準擴大規模,引進來走出去,進行規模生產由組織機構通過全員決議,確定統一的標準,明確什么樣的個人或者群里可以加入到合作組織中,加入的具體條件有什么,逐步擴大規模進行生產。首先,要引進來,按照標準引進來。但是,這需要一定的宣傳的,一個新興的合作社,沒有誰會知道你,也沒有誰會了解你,所以,你需要盡可能地加大宣傳力度,可以通過網絡,也可以通過戶外廣告,或者多參加一些展會活動。其次,走出去。走出去是要盡可能地與更多更加先進的合作社有聯系,多學習多借鑒;也可以按照產業鏈進行擴展,盡可能地與產業上游的供應商和產業下游的銷售商保持著良好的長久的合作關系。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采用先進的管理手段合作社可以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建立內部交流平臺,有問題可以及時交流及時分享及時解決,大家共同來解決,也可以通過互聯網與外部進行交流。對于自己的產品也可以通過這樣的平臺來進行管理,設定一個自動管理系統,能夠從這個系統上方便快捷地知道產品的產量以及使用或者銷售情況。也可以借用現在的互聯網平臺,將產品面向全世界進行銷售。對于生產型的合作社,可以引進先進的生產方式,從作物播種的環境控制以及作物生長過程中的施肥以及防蟲防災,到作物成熟如何快速收割和保存,這些都可以引進最新最先進的生產管理方式,減少經濟損失。通過培訓教育,提高社員的綜合素質統一對社員進行培訓,包括作物生產,包裝,宣傳,銷售以及計算機和互聯網的使用和利用都進行一些列的培訓,對于相關行業的行情也要讓大家都了解知曉渠道,教授大家如何去看市場,如何針對市場進行分析比較,也要大家了解新的產品品種,新的技術手段。
通過制定相應的計劃,促使組織形成統一的文化要協調社員的關系,將大家團結統一起來,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大家有共同的目標,所以,作為管理者,要給合作社制定相應的計劃目標,不管是短期、中期和長期的,都要一一制定,并要在社員內部廣泛宣傳,讓大家都知曉。此外,也要為合作社統一價值理念,樹立組織文化,讓大家都得到認同,把合作社當成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節日的時候大家一起過,在有人生日的時候大家也和他一起慶祝,多安排一些集體活動,讓大家在活動中能夠感覺到溫馨,享受到家的氛圍和快樂。加大專業化程度,建立特色化合作社將同種類的生產者或者服務者集中在一起,像生產蘋果的都集中于一處,餐廳都集中在一起,這樣的話,可以形成對應的蘋果產業園,餐廳一條街。這樣就可以迅速加大知名度。這樣進行專業化的生產,并盡可能按照標準擴大。但是,專業化還不夠,還要有自己的特色,在同行業中有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有自己的文化,才能深入人心。集約化生產,完善產業鏈從原料供應商到生產商到銷售商,集約化布局,比如生產蘋果的基地,可以布置一些專門培養蘋果幼苗的科研機構,或者化肥原料的生產廠家,又或者防蟲藥劑的生產或者銷售商等等,也可以布置一些蘋果罐頭加工廠和蘋果運輸商和蘋果收購商等等,通過這樣的集約化生產,帶動了多種合作社的發展,也節約了自身合作社的成本,提高了收入。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不管是何種方式,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合作社生產需要集中的土地,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給予優惠;產品生產過程中,需要先進的科技人才,這就需要政府能夠多注入資金,引進人才;購買原料的過程中需要納稅,這就需要政府給予稅收優惠政策;銷售過程中,需要一定的市場,這就需要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穩定市場環境。總之,政府的支持對于合作社的存在和發展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集約化生產,還需要政府給予土地這些方面的優惠,吸引相應的廠商來此布局。合作社是一個盈利機構,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其組成人員具有不同的背景,有著不同的性格,在一起往往有沖突,所以,一個合作社是否能夠長期發展,往往都取決于其上面的管理者。所以,管理人員一定要統籌全局,調動大家以及整個社會的積極性,爭取政府的支持,為合作社盡心盡力,為社會的發展全力以赴。
篇8
[關鍵詞]經濟管理;現代化;發展;新趨勢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094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22-0-01
1 經濟管理現代化的表現形式
1.1 企業經濟管理思想和組織的現代化
在企業的經濟發展現代化進程中,企業的經濟管理思想和組織必須要跟上發展進程?,F代化的企業發展要求經濟管理思想從原本陳舊的,不顧周圍生態壞境或單一生產模式轉變為現代的企業生產方式,并注重多方面發展。企業經營的理念和企業發展的進程息息相關,在發展企業經營管理的理念時要注意符合現代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相關的經濟管理發展原則,完成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現代化進程。
1.2 經濟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現代化
企業的經濟管理手段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企業的經濟目標。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化的經濟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也逐漸進入了企業經濟管理層面當中。在現代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和開發之下,多種新奇有效的經濟管理軟件使得企業各項經濟管理效率有了質的飛躍。在現代企業經濟管理中吸納了計算機技術、采用了自動化儀器設備、先進的通信設備等,大大提高了企業經濟管理的宏觀調控和及時性。由此可見,經濟管理手段和管理工具的現代化對企業經濟管理也有著相應的促進作用,兩者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相連。
1.3 經濟管理方式的民主化和專業化
在現代化的經濟建設當中,無論是總的經濟建設發展還是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提升,都離不開相應的底層員工的不斷努力。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受到多方面影響,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企業管理層所制定的相關經濟管理手段能有效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我國經濟發展的不斷進步,離不開現階段實行的民主化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政策。企業實現經濟管理現代化還體現在是否達到了員工管理的民主化,只有創設一個積極進取和民主自由的企業工作環境,才能使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得到提升,為企業創造更多經濟效益。
企業經濟管理是否實現現代化還有一個重要指標,即是否完成了管理員工的專業化。只有管理素質達到一定的專業層面的管理人員,才能切實將經濟管理手段和管理決策下達給相關的企業部門。以此來達到相應的經濟管理目的,促進企業經濟發展。
2 現階段經濟管理現代化的發展趨勢
2.1 經濟管理組織結構扁平化
傳統的企業經濟管理組織結構是從上往下式的梯形結構。每當管理層需要下達管理決策時就向下方的基層人員傳達。這種管理組織已嚴重脫離現代化企業的發展方向,不僅限制了企業員工個人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還使得大部分企業員工不能參與到企業經濟管理當中來。犧牲了企業員工的人才資源,也就限制了經濟管理現代化發展的腳步。
為了最大限度的讓每一位員工都參與到經濟管理當中來,需要建立起一個結構組織分散但又被現代信息技術串聯起來的企業經濟管理層,這種松散的自我管理組織能更加有效的收集到各個層面不同的經濟管理建議,成為了現代經濟管理發展的新趨勢。
2.2 經濟管理方式民主化
注重企業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能有效促進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扁平化的管理組織模式使得企業經濟管理權力下放,在日趨激烈的企業競爭中,這種經濟管理方式可以在企業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更容易讓員工發揮團隊工作的效益。集思廣益、出謀劃策,為企業解決困難,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明確的方向。維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發展有著良好的保護和促進作用。
2.3 經濟管理方式趨向團隊化
現階段的經濟管理模式已經逐步向集團化和團隊化靠攏,團隊協作成為了現代經濟管理的新的發展方向。根據企業的任務的不同需求,團隊式的經濟管理模式能更快速的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保證了企業經濟管理的及時性。并且使所有團隊人員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和進步。
3 結 語
企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能有效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創造更加有效的企業經濟管理手段,提升企業創造的經濟效益。不但有利于企業員工自身素質的進步和發展,還對企業本身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有著促進改善的影響。想要發展企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不斷加深企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進程,需要不斷引進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和相應的高素質企業人才,改變企業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各種陋習。采用先進的企業生產技術、借鑒國內外優秀的經濟管理經驗,將企業經濟管理推向人本化、團隊化。將多方面企業經濟管理的因素最終轉化為推動企業經濟發展的源動力,提高企業經濟發展的效率,促進企業經濟的現代化的建設和發展。
在我國實現經濟管理的現代化需要從實際出發,根據社會現狀和企業情況進行分析,改掉企業生產中的陳規陋習,引進新興技術和高質量的企業人才,努力提高工作水準和工作質量。從各類型的現代化企業中吸取適合本國經濟管理現代化發展的經驗,建立相關經濟管理發展的制度,充分發揮相關部門的促進職能,推進企業經濟管理現代化的工作。
主要參考文獻
篇9
1.企業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經濟合同的重要性企業的管理者是企業管理活動的決策者,其對經濟合同重要性的認識會對整個企業產生影響,所以企業管理者應該充分的認清當前的社會經濟形勢,認識到經濟合同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項核心內容。企業的管理活動應該以經濟合同管理為重點才能規避經濟合同風險,提高企業運行中的安全性。在具體的企業管理活動中企業領導不僅要重視經濟合同的重要性,還要具備相應的經濟合同管理知識,在經濟合同的管理活動中處理好市場與經濟合同、經濟合同與經濟合同管理、合同與合同法這三對關系。企業的主要領導要從根本上提高對經濟合同管理的認識,就要熟悉經濟合同有關的法律知識。所以當前企業主體的主要領導要有計劃、分期、分批進行合同法培訓[3]。
2.建立健全經濟合同管理體系現代化的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要想強化企業的管理質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嚴格的企業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經濟合同作為企業社會經濟活動的重要憑證,可以說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企業的管理水平提高很大程度上表現為經濟合同的管理水平,只有建立健全企業的經濟合同管理體系,才能保證經濟合同的積極作用正常發揮,幫助企業規避社會經濟活動中的風險。企業經濟合同管理體系的建立健全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合同管理的組織網絡,一部分是合同管理的制度網絡,企業經濟合同管理的組織網絡是指企業在內部形成的固定的長效的經濟合同管理主體。對企業主體金額達到一定數量的交易行為進行合同管理,對合同的簽訂、內容、形式和法律效力進行跟蹤式的維護服務[4]。制度網絡是對經濟合同的制度性管理,包括對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的經濟合同簽約權的明確,因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企業的法人代表不可能參與企業的所有合同簽訂活動,所以企業要制定明確的授權委托制度。代表企業簽訂經濟合同的個人應該具備合法的資格,并對簽訂的經濟合同負有合同期內的直接責任。
3.把好經濟合同的簽訂關和審查關經濟合同作為企業主體社會經濟活動的準則協議,其規定的內容與企業的經濟利益直接掛鉤,所以在企業主體的社會經濟活動中經濟合同的審查和簽訂至關重要,有能力的企業要設置專門的法律顧問對經濟合同的內容進行系統、科學的審查,確保合同的內容對企業主體有利。同時要對合同內容的法律效力進行審查保證經濟合同對合作的雙方都有約束力,并在合同中約定責任條款,對合同有效期內的單方面毀約行為設置懲罰條款,保證經濟合同對企業主體經濟利益的有效保護[5]。
二、結論
篇10
1.創新成本核算思想和思路
成本核算的初級形態是通過承接更多的工作任務來其減少設計、行政管理以及人工營銷成本等等,工作任務的不斷增加能夠顯著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但是在經濟不斷發展背景下,同行企業數量不斷上升,工作任務的數量和種類日益豐富,同質化、同類化發展,進一步增強了企業市場競爭強度,如果依舊是采用的傳統成本核算方式也就不能夠對當前市場需求滿足。目前不但社會消費水平具有一定提高,同時大眾審美品格也有顯著提升,消費者從之前的價格關注已經改變為質量關注,如果只是盲目的壓縮成本以及提高產量,不但會對產品質量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嚴格降低用戶體驗舒適度。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應創新成本管理的思想和思路,提高成本支出效率。例如,我們可加大工作任務項目設計成本投入,為社會提供更多賞心悅目、質量過硬的產品,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然后根據市場行情適當地提高價格,這同樣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設置清晰、合理的核算科目
我國很多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存在科目混亂的現象,一般會計制造成本只設置生產成本和制造成本兩個科目,對其企業內部其他形式的成本費用均分散到其他的費用管理中,這種管理方式比較混亂,導致會計人員在進行質量成本核算時沒有一個統一的計算標準,很難準確的計算質量成本。為了使質量成本核算能夠清晰的反映產品管理中的各種問題,企業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質量成本核算體系,清晰的劃分質量成本明細科目,為核算人員提供核算依據。對于一些不屬于產品成本的質量成本費用,按照車間、部門進行歸集,然后轉入質量成本中進行核算;降價、折價的損失劃分到銷售損失中。
3.改進質量成本核算方法
在業務規劃下質量成本核算方法可以采用三層二級映像結構,此結構形式由用戶層、規劃層以及過程邏輯層和一個數據庫系統組成。其中數據庫系統主要負責數據的管理,用戶層、過程邏輯層主要負責用戶視圖的存在,兩者之間進行合理的規劃,可以把用戶層的情況抽象到業務規劃,然后利用抽像的結果,一能過對邏輯層流程實施有效控制。在企業質量成本核算中,用戶層能夠對其實際情況進行描述,從而完成企業對質量成本的有效核算。范圍都在用戶層體現,能夠清晰的反映企業實際運行狀況。業務流程則是將出入成功的轉化成輸出,明確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過程邏輯層抽象性實施質量成本核算,并將其作為實施成本核算的具體參考標準,確保質量核算的穩定性。業務規劃對質量成本核算的實現,對于企業的業務主要嚴格依照其相關規范實施合理分析即可,針對其質量成本核算中存在的問題也需要依照相應規范實施處理。也就是說業務規范就是統一模式,通過對業務規劃進行評價來解決質量成本核算的盲目性問題。
4.注重選擇成本核算最佳方案
傳統的成本核算是在充分考量研發成本支出、生產成本支出的基礎上,根據項目制定成本管理計劃,之后嚴格依照其具體計劃實施研發和生產成本控制。但是在現代成本核算理念的發展,企業開始注重管理成本支出、運輸成本支出以及營銷成本管理,并和當前的市場發展模式相結合,著重增強一項或者多項成本,并能夠對企業成本效益提高。成本支出的盲目性降低,不再出現之前的無盡投入,將其管理重點放在企業的整體成本效益之上。例如,精簡行政機構,減少行政費用成本的支出,加強運輸成本控制,避免超出目標成本。
5.合理估計機會損失
企業的機會損失一般是當期至來年管理引起的,但是機會損失的發生不在當期,它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不同的企業或者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都可能發生不同額度的機會損失,很難確定一個準確的統一標準,所以在經營過程中機會成本損失一般都是估計根據相關的數據出來的。比如可以按照機會損失所占產值的比例來大致的估計機會損失額度,或通過產品的結構形式以及其他的產品信息,分析產品質量對企業的影響性進行估計。機會損失的估計可以借鑒會計核算中壞賬準備的提取估計法,從而合理估計產品質量的機會損失。
6.真實、有效的進行質量成本核算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對于質量成本核算要謹慎認真,做好質量成本分析、比較,在此基礎上為質量成本的改進提供依據,最終實現最佳質量成本決策的目的。在進行質量成本核算時要根據自身企業的發展現狀、生產特點、生產規模等方面合理設置核算科目,設置好合適的質量成本核算科目以后,建立企業質量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與規范,使企業質量成本核算更加科學、規范,從而更好的開展質量成本管理工作,為企業的各項經營事務提供科學的依據,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費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7.有效地節約和規避企業成本
在企業成本管理中,不但要加強設計和生產等常規成本管理,同時也必須要強化關于節約管理成本、返工成本以及維修成本的管理,這均屬于是企業經營管理成本投入控制管理策略。企業在對產品質量保證的前提下,必須最大化的減少成本支出,實施零缺陷管理控制。企業成本管理中節約和規避投入成本是其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必須要最大化的控制問題滿意,以免對企業的投入成本支出進一步擴大。
二、結語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