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利與弊范文
時間:2023-03-23 18:39: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技的利與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人類文明的進程中,科技發明使人類置身于一個更為安全、舒適、便利的世界中。然而,任何一項科技成果的應用,往往隱含利與弊的雙重性。我們在享受著科技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感受到它的負面影響。
150多年以前,人們開山挖礦、修建公路和鐵路,大都是手工勞動,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為解決這些問題,瑞典化學家諾貝爾一生都置身于炸藥的研究。經過不斷的努力,他終于研制出一系列安全可靠和威力巨大的炸藥。從此我們獲得了一個造福人類、建設世界的的利器。他也被世人譽為“炸藥大王?!?/p>
然而,炸藥很快被運用于戰爭,并且不斷改進,殺傷力越來越大,成為人類互相殘殺的工具,大大加劇了戰爭的災難。
對此,諾貝爾感到很痛心。他把發明炸藥獲得的巨大財富全部捐獻出來,設立諾貝爾獎,獎勵那些“給人類造福最大的個人和機構,”希望科技永遠只造福人類。
同樣的遺憾也發生在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身上。當他知道根據自己的理論制成的核彈,成為危害人類的“惡魔”時,他說:“我真痛心。”
篇2
隨著科技與經濟的迅猛發展 越來越多高科技產物走進人們的生活為之帶來方便———手機便是其中之一,然而手機也走進了我們息息相關的校園.現在高中生使用手機已經成為學校“靚麗”的一道風景線,為了讓高中生了解使用手機的利與弊,便制定了相關課題《關于高中生帶手機的利與弊》。
隨著手機價格的下降,短信服務的開通和各種功能的完善,手機已經成為人手必備的通訊工具.高中生手持手機必然是一把雙刃劍,走入我們的生
生活固然方便,可對于高中生并不一定全是利我想均衡而已必然有必。
二、課題目的
高中生使用手機的利與弊已經高中生如何正確使用手機
三、課題的調查方法
可以通過網絡查詢翻閱文獻資料詢問家長老師等相關人員
四、課題研究調查過程
問卷調查:
1. 你覺得我們帶手機是為了什么?
A:方便聯系(62%) B:聽音樂(22%) C:打游戲(16%)
2.你認為高中生學生帶手機會不會帶來經濟上的負擔?
A.會(64%) B.不會(12%) C.不知道(24%)
3.你認為手機對我們重要嗎?
A.重要(54%) B.不重要(21%) C.一般(25%)
4.父母是否同意將手機帶到學校里來?
A.同意(18%) B.不同意(47%) C.在勸說下同意(35%)
5.你認為手機對我們來說是有利還是有弊?
A.有利(16%) B.有弊(17%) C.有利也有弊(67%)
6.你認為高中生應該帶手機嗎?
A.應該(66%) B.不應該(9%) C.不知道(25%)
總結和分析問卷調查:
1.大部分高中生會認為手機有經濟上的負擔
2.高中生帶手機有利也有弊
3.大部分高中生認為帶手機會影響學習
高中生使用手機現狀:
高中生使用手機無非就是在學校里,當然,還有些同學把手機帶入課堂,將手機調到振動狀態,在桌子下面偷偷的玩。有的在宿舍熄燈后用手機發短信。
高中生手機的三大用途∶收發短信、玩游戲、上網。有超過70%的中學生已經不把手機當成與人通訊的工具,有的學生認為,它能方便聯絡,方便使用,非常輕便,無論擁有或使用手機的高中生,就算用手機來打電話的學生也以閑聊為主,用來問功課,與家長聯系的很少。
由于手機進入課堂,也不免會帶來一些弊端,很多同學都對短信息上癮,把各式各樣的短信發來發去,甚至交頭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自己沒有認真學習,也嚴重地影響到周圍的同學,把手機帶入課堂會影響到正常的課堂秩序,有些同學甚至把手機帶進考場,利用手機短信息作弊,利用手機作弊,讓人防不勝防。嚴重地破壞了考場的紀律。有的住宿生在宿舍熄燈后,有手機來玩游戲、上網、聽音樂、發短信息至深夜,造成睡眠不足,導致第二天精神不濟,學習效率也大打折扣,不僅自己受帶影響,也干擾了別人的休息。
綜合學生使用手機現狀,我們得出了以下幾點利與弊
利的方面:
1.手機作為高科技的產物,確實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學生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與家長聯系,也可以向老師匯報學習等。
2.與以前的同學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誼。
3.一些手機的拍攝功能,可以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
4.手機里面的鬧鐘裝置,可以隨時使用。
5.手機的本身小巧玲瓏,占很小的面積,可以隨身攜帶。
6.當學生外出游玩或在其它地方遇到危險時,可以及時向家長、老師或警察求助。
弊的方面∶
1. 短信聊天,影響休息,耽誤學業。
2.不良信息,玷污心靈。
3. 助長學生攀比成風。
4.額外增加父母的負擔,據調查結果顯
示,學生購買手機的資金全部隨接或同接來自于父母,且每月的話費也是父母掏腰包,對于家境并不寬裕的家庭來說給孩子買手機等于給家庭增添新的負擔。
5. 手機為考試作弊提供了條件,養成不良風氣。
6 中學生使用手機會妨礙學校的教學秩序,上課時有的同學手機未關機,突然來電話影響全體同學聽課,會給整個教室帶來不愉快的情緒
7 手機對人有輻射,許多廣告只說手機有多少先進功能,卻從未提對人體的傷害。通過對高中生使用手機利與弊的研究使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高中生使用手機的利與弊,并且使我們認識到我們高中生應該正確使用手機。
五、課題研究結果
中學生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思想活躍,好奇心強,擁有手機表明他們具有超前的消費意識,但對時尚的追求往往伴隨著虛榮心,驅使他們互相攀比,不可避免地加重了家庭負擔。還有一部分學生上課發短信、下課聊天,更有甚者課堂上的手機鈴聲引起秩序混亂。不難看出,中學生使用手機弊大于利。
如何杜絕中學生使用手機現象呢?我想應從以下幾方面來努力∶
篇3
【關鍵詞】科技之利 科技之弊 道德
“科學”一詞在梵語中指“特殊的智慧”,其含義隨著實際運用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深化,科技這一概念是現代科學和現代技術相結合的產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卻像一把雙刃劍,既為造福于人類開辟了廣闊的前景,也帶來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類社會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深刻地反映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科學與價值的矛盾,從根本上說,是人類自身的問題,因為科技本身并無善惡之分。因此必須充分發揮道德的約束與導向作用使科技向善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更好的遏制科技之弊,從而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一、科技之利
科學這特殊的智慧自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以來,充分顯示了它的魔力,使人類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實惠。科技進步帶來的各種發現和發明使人類逐漸強大起來,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科技使得人類社會異彩紛呈,就像有人所說的那樣,望遠鏡和顯微鏡是眼睛的延伸,使人類能夠探測到更廣闊的和更微小的世界;從古代的以步步遠到現在的上天入海(飛機、航天飛機、火箭、宇宙飛船、潛艇等),人類已經可以馳騁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各種交通工具是腳的功能的延伸,大大拓展了人類的活動范圍,甚至月球上也留下了人類深深的足跡;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網絡的完善是嘴巴和耳朵的延伸,使遠在千里之外的人們能相互溝通與交流,大大縮短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距離,地球已經開始變成一個地球村……科技對人類文明所產生的物質影響和非物質影響是無可估量的,人們可以清楚地感覺到歷史前進的步伐,領略到科技發展給人類帶來的無窮魅力。
隨著現代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必將繼續引起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等許多方面的重大而深刻的變革,而所有這些變革都將為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開辟廣闊的前景。今天,科學技術對我們人類而言已經像空氣和水一樣重要,它已經滲透到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傊?,科學技術是人類智慧與勞動的結晶,是人類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絢麗的花果。它為人類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也必將為人類開創美好的未來。
二、科技之弊
科技的發展讓我們對未來充滿希冀,但當人類為科技高奏凱歌的同時,我們也應當意識到科技也有損害人類的負效應一面,對其使用不當也會給人類、給地球帶來滅頂之災,最典型的莫過于目前面臨的全球溫室效應、核武器威脅等,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科技的發展趨勢具有毀滅人類的潛在威力。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其不確定性因素也在隨之增長,加上利益因素的驅使,使處于加速創新中的科技更是伴隨著越來越難以預測的風險,可能會造成現行社會秩序和道德規范的失效與顛倒,甚至摧毀整個人類和地球。科技的毀滅性威力,集中表現在人類的兩個科技新寵,互聯網和基因技術?;ヂ摼W已成為信息社會的基本工具,成為影響巨大、最具潛力的大眾媒體,成為各種信息的集散地。但是,在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黃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虛幻的網絡世界里不能自拔?;ヂ摼W的勇士們早就宣布,要將網絡變成一種生活,可是,當虛擬替代了真實,作為社會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
生物技術的日益進步,使得科技這把雙刃劍更加鋒利。生命科技能夠治療疾病,經過基因改良可以產生更多新物種,另一方面由于它干預自然,使人類可以對生物生命進行“任意修改”,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新的污染,即所謂的遺傳基因污染,這種新的污染源很難消除?;蚋脑斓耐耆司烤故侨祟愡€是高科技產品呢?人類基因組計劃與以往科學計劃有很大的不同點,基因技術對人類內在自然的改變更直接沖擊人類精神家園的最后一道防線——倫理道德,它將產生復雜的人類倫理、法律、社會問題。科技對人類社會的全方位扭曲,正毀滅著我們的社會基礎和精神世界。
另外人類在享受科技進步營造的舒適生活環境時,并沒有及時意識到所付出的生態代價。很多人沒有形成根本的環保意識,從而肆意揮霍和破壞生態環境為我們所提供的一切,造成天空不再蔚藍,空氣不再清新,河流不再清澈,結果是人類被迫面對日趨枯竭的資源、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這不僅影響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還嚴重危害著人類的健康,這是威脅人類現在和未來的最嚴重的問題。
三、科技需要道德
我們提出科技之弊,并不是呼吁世人去阻止現代科技的發展,而是讓世人及時看到科技的雙重性,從而采取積極的步驟,趨利避害,消除或降低科技對人類的負面影響??萍嫉呢撔肪科渖顚哟蔚膬仍谠蛟谟谌祟愖陨?,科技的主體是人,它的負效應和人類的貪婪、非理性以及人類社會制度的種種缺陷有關,因此可以說:科技本身并無善惡之分,關鍵是人的問題,科技在善的手中,便為善,惡的手中便為惡!因此消除科技之弊,除了依靠科技本身,人類還需要通過倫理道德與法律規范等措施來創建一個科學的防范體系,使一個個單項的技術發明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整個體系中得到制約。而這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努力:
首先,要加強對科學倫理道德的研究,通過道德的導向和約束作用促使人類反思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擺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茖W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都必須要有一種嚴格的道德制約。
第二,加強科技倫理的教育,要讓科技人員重視倫理問題,自覺地用倫理價值規范及其精神制約其研究活動,并在科技—倫理實踐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遵循客觀公正性和公眾利益優先性的基本倫理原則,在科技與社會倫理價值體系之間建立有效的緩沖機制。
第三,加強科技倫理常識在全民中的普及。相關科技工作者、管理決策者和新聞媒體,應盡可能保障公眾對科技的知情權,這樣公眾才能對科技所涉及的倫理價值問題進行廣泛、深入、具體的討論,通過磋商,對當代科技在倫理上可接受的條件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識。
第四,在宣傳倫理知識的同時,建立配套的規章制度。只有建立完善的調節科學工作者行為的評審體制、社會法規和政策制度,并通過這些運行機制獲得強制性時,才能有效地嚇阻違規行為,同時使遵守規則者獲得心態的平衡。
總之,科技不能完全獨立地發展,人類的智慧必須時刻關注這把“雙刃劍”,才能開辟一條通往人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何國正.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j].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2]莊嘉.人類要關注科技進步這把“雙刃劍”[j].長白學刊,2001,(2).
[3]黎安.科技是一把雙刃劍[j].河南科技,2001,(9).
篇4
[關鍵詞] 過程教育;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教學方法;教學分析
引言
過程教育旨在滿足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需要,關注數學結果形成、應用的過程和獲得數學結果(或解決問題)之后反思過程的育人活動. 基于過程教育的浙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八年級(下)“6.2 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第2課時)”的教學怎樣操作?筆者在多次螺旋式教學探索與反思的基礎上,將形成的教學經驗在象山縣全員教研活動中進行了再實踐,課后獲得了觀課教師的廣泛好評,現把它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教學實錄
環節1:經歷提出問題的過程――明確研究的問題
師:我們已經知道反比例函數y=(k≠0)圖象的特征與性質,請大家合作填寫表1中的空格.
(待學生完成任務)
師:像研究一次函數的性質一樣,怎樣用反比例函數圖象上點的坐標來刻畫反比例函數圖象的特征與性質?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揭示課題)
環節2:探索反比例函數的性質――用點的坐標來刻畫圖象的特征與性質
.
生4:關于直線y=x或y=-x對稱的兩個點的坐標也可能有一定的關系.
師:你的猜想完全正確,但這個關系比較復雜,待高中階段再來探討. 誰來說說④的內容?
生5:自變量x可取不等于零的任意實數.
師:不錯. 誰來說說⑤的內容?
生6:函數值y可取不等于零的任意實數.
師:不錯. 誰來說說⑥的內容?
師(追問):你是怎樣判斷的?
生12:我也是借助圖象并結合已知條件來判斷的.
師:好的. “性質法”與“圖象法”是比較函數值大小關系的常用方法.
師: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是怎樣得到的?
生13:將反比例函數圖象的特征與性質翻譯成點坐標的變化規律.
師:好的. 這個“形”到“數”的思想以后會經常用到.
環節3:參與嘗試性質應用的活動――合作解答有代表性的問題
師:現在我們一起用獲得的知識來解答下題.
從杭州到余姚的火車行駛里程為120 km,假設火車勻速行駛,記火車行駛的時間為t h,速度為v km/h,且速度限定為不超過160 km/h.
(1)求v關于t的函數表達式和自變量t的取值范圍.
(2)畫出所求函數的圖象.
(3)從杭州開出一列火車,在40 min內(包括40 min)到達余姚可能嗎?50 min內(包括50 min)呢?如有可能,此時對火車的行駛速度有什么要求?
師:這個問題涉及哪些量?哪些量是常量?哪些量是變量?
生14:……
師:好的,v關于t的函數表達式是什么?
師(追問):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20:我用反比例函數性質的方法,因為圖象法雖直觀,但作圖得到的數據可能不準確.
師:有道理. 能利用圖1求v的取值范圍嗎?
生21:用圖象法也能求函數值的取值范圍,但要確保作圖的準確性.
師:好的. “性質法”和“圖象法”是求變量取值范圍的常用方法,但兩種方法有各自的優缺點,我們在解題時要結合具體問題靈活運用這兩種方法.
(接下來,要求學生完成課本中的練習題,并在學生完成任務后進行交互反饋與評價)
環節4:參與回顧與思考的活動――合作進行反思與總結
首先,教師出示下列“問題清單”,并要求學生圍繞“問題清單”進行回顧與思考.
(1)本節課研究了哪些內容?我們是怎樣研究的?
(2)反比例函數有哪些性質?
(3)比較反比例函數值的大小有哪些方法?
(4)怎樣確定具有實際情境的反比例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其次,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同時教師邊傾聽、邊評價.
第三,在此基礎上,教師總結本節課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并給出圖2所示的框圖.
篇5
一、比較對象的選擇
教學模式是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為實現規定的教學目標,對構成教學的諸多要素所設計的比較穩定的簡化組合方式及其活動程序[1]。根據教學活動特征我國主要的教學模式分類為:自學指導式、目標導控式、傳遞接受式和問題探究式。
二、比較項目的選擇
(一)學生參與程度。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中的學生積極參與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教師寬容程度。教學三維目標中要求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等都需要教師給予學生較大自由,給予學生適當的寬容才能實現以上教學目標。
(三)實現條件。不同教學模式需要的實現條件不同,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協作能力、自學能力,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及學校提供的硬件設施學習資料都會限制教學模式的選擇。
(四)教學效果?;诓煌瑮l件及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教學模式,所達到的教學效果不同。
三、教學模式的比較
(一)學生參與程度。在自學指導式教學模式中,學生帶著教師提示的問題閱讀地理教材,自行完成知識梳理部分,建構知識框架。同學之間有相互交流,并且通過交流對知識框架作必要的修改及優化。根據教學提供的資料,老師與學生一起討論、分析、交流,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目標導控式下學生根據導學目標,獨立完成由簡單到復雜的學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經驗去解決,自覺讀書收集信息,歸納知識,與小組同學合作交流討論[4]。
傳遞接受式中,學生則主要通過耳恭、眼看、手記完成知識技能的學習,達到學習目的。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被關注[5]。
問題探究式是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參與自主學習、主動質疑,經歷知識形成和應用的全過程[3]。
(二)教師寬容程度。在自學指導式中,教師出示課題和自學提示,自學提示最好是包括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知識梳理、知識構建、問題探究和能力提升等環節[2]。教師僅提供必要的自學指導,給予不同自學能力的學生極大的寬容,允許自學結果的差異。
目標導控式中,教師負責構建學科教學目標體系,提出循序漸進的學習目標后,要大膽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傳遞接受式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媒體;幫助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有意義的聯系;選擇和設計適當的自主學習策略和協作學習策略以促進學生對知識意義的自主建構、理解和應用遷移。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知識的傳授者,要自始至終引導監控整個過程。
問題探究式中教師提供具體的教學事例和程序,由學生自己發現、尋找答案的探究,教師起引導作用。
(三)實現條件。在自學指導式中,教師要做到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難度適當的學習目標,給予適當的學習指導,放開對學生的約束,加大對學生的寬容。學生要具有一定的自學基礎,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性。自學需要的學習時間比較長,需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時間思考、吸收。
目標導控式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提出合適的導學目標,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問題設計要由易到難,兼顧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做到循序漸進。
傳遞接受式強調教學中師生相互作用,學習中學生新、舊知識相互作用,以獲得有意義的新知識。
問題探究式的靈魂在于開放性和靈活性[3]。師生間保持心靈的溝通與交流,營造和諧、民主、寬松的課堂氣氛,課堂教學才會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還要加強引導,延伸課堂,讓學生不斷挖掘問題,進一步探索、解決。
(四)教學效果。自學指導式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熱情,端正學習地理的科學態度,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目標導控式中教師引導學生形成學習的主體意識、主體能力和主體人格,有利于培養學生堅忍不拔、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領會地理學科的博大精深,也能充分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
在傳遞接受式中,教學順序與學生的認知過程容易匹配,學生的認知結構從一般到個別,不斷分化,同時知識間有橫向聯系,使之融會貫通。由于此課堂教學環境下學生難以獲取各自所需的大量信息,而教師通過精心組織、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容易提高教學效率。
問題探究式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究,把科學的知識和方法相結合,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形成實事求是、精益求精、謙虛謹慎的科學精神[6]。
四、結語
通過以上教學模式的比較,各個教學模式展現出各自的優缺點。
篇6
【關鍵詞】班主任 人性化 教育 班級 管理
作為班主任老師,除了要完成自身學科的教學任務之外,還需要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為了使得班級的管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會課的時間,在班級里相互討論,制定一系列班規。有了班規作為獎懲的約束,學生們可以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通過班規來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從而幫助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級。
一、堅持以生為本,平等開展德育教育
雖然班主任老師在班級里對于一系列大小事項都有著一定的裁決力和領導力,但是說到底這不能作為專制學生的權力。學生在學校里,作為教師們德育的對象,應當一切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作為班主任,不應當與學生們產生分明的上下級關系,而是應當減少分歧和隔閡,平等友愛地進行交流和互動學習,這是作為班主任不可缺少的親和力。要取得“教學相長”的效果,班主任就該尊重學生,不要一概否定,不搞專制,擺資格。當學生們犯了錯誤,教師需要用溫和友善的方式去幫助他們發現錯誤,加以改正。同樣,教師自然也會犯錯,當教師發現自己有錯時,也需要及時自省,在學生們面前敢于承認錯誤,不能因為顧及面子,倚老賣老,這樣會激發師生之間的矛盾。因為師生之間的關系本來就是平等的,作為教師,面對課堂上各式各樣的同學,也需要做到一視同仁,不能夠僅憑借自己的喜好來劃分學生。對家里條件好的學生,就笑臉相迎,對條件寒酸的學生就指指點點,態度惡劣,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要真正做到不護短、不歧視,敢于批評“好生”,同時還要關愛“差生”。
二、加強師生溝通,利用信息技術交流
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還稚氣未脫,又加上步入了青春期,因此在心理方面會有一種叛逆,渴望獨立的心理,這也是極其正常的。作為初中班主任,一定要多抽出時間找學生們溝通交流,最好能找出共同語言,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有的學生,因為家庭或是各自性格的原因,可能會過多地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顧及他人的感受。例如,在放假前的周五中午,因為臨近周末個別學生的內心自然會變大躁動不安,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班里有一個平日里特別調皮的學生――小濤,在中午其他同學午休的時候,一個人獨自在后面搗鼓起了壞掉的桌椅,弄得聲音比較大,使得其他學生感到不滿,便聯系了班主任老師。作為班主任老師,首先會覺得這個小濤很不懂事,做午休無關的事情影響到了班級里的同學,應當向大家道歉。但是,在經過了詢問當事人之后,小濤的本意是想自己動手修好班級里壞掉的課桌椅,出發點是好的,就是在不適當地時機做了不合適的事情。如此一來,教師既要肯定表揚小濤的出發點,但是也要指出他這樣做的不合適之處,如此一來學生也會感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了。
三、充分尊重學生,維護修繕個性發展
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當中,需要考慮到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開始意識到自尊心了。因此,教師不能夠用一些過分地語言去羞辱學生,這樣不僅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嚴重的可能會產生心理問題。一個學校,一個班級,不好學與不守紀的學生還不在少數,因此作為班主任老師就需要更加花功夫去留心這些同學的心理。對于不聽話學生們的不良行為習慣,教師也只能慢慢引導、教育。而不能與之對立沖突,否則只會起反作用。就像之前說的,班級里的小濤同學雖然平時里經常不聽老師的教導,調皮搗蛋,影響班級的紀律,但是他為人熱心善良,特別樂意為班集體做出自己的貢獻,這就是小濤的優點所在,實際上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孩子。對于這樣的孩子,教師不能一味的盯著他們的缺點一直不放,這樣久而久之可能會打擊到學生的自尊心,相反可以安排小濤這樣的同學擔任班級的衛生委員,用干部的職位來管理約束自己,學生一旦有了責任感,自然會不斷提升和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
四、把握熱點話題,進行針對性德育教育
初中階段是一個學生學習生涯當中至關重要的轉折點,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作為班主任,需要不斷地引導學生,去形成這樣的意識。就以第一節班會課而言,由于剛剛入校,基本上同學之間都是一個陌生的狀態,此時此刻教師就可以利用班會課時間,要求大家來談談自己,互相交流,以培養學生之間的感情。當然,作為班級一份子的班主任,自然也要參與進去,要把自己當成班級同學的一員,以增加親和力。在春秋游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這快樂的時光,帶領學生們一起唱唱歌,聊聊學習之外的事情。比如,利用勞動節放假,教師可以組織班級里的學生去慰問環衛工人,自發地體驗環衛工人的工作,從而理解環衛工人工作的艱辛和不易,更加堅定了保護環境的信念。
總之,在教育大環境的不斷發展之下,人性化管理是班主任老師的必修課。作為班主任老師,需要不斷重視學生們的德育工作,加強德育工作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們在課堂上學好知識的同時,在生活中也能做一名合格的初中生。
【參考文獻】
[1] 李秀娟. 培養集體榮譽感構建和諧班集體[J]. 21世紀中學生作文,2015(06).
[2] 蔣華. 培養集體榮譽感,加強班集體建設[J]. 文教資料,2016(15).
篇7
關鍵詞:可利用材;閉路循環;過程軋廢
前言
目前,隨著萊鋼集團每年生產1000萬噸,從1000萬噸鋼到1000萬噸材,中間都要產生過程軋廢,過程軋廢就是我們需要的可利用材,可利用材深加工產品化是有效利用資源、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產品價值增值的有效途徑,對此,泰東公司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市場開發,依托萊鋼鋼鐵主業形成了較強的可利用材加工處理能力。按照萊鋼集團非鋼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泰東公司可利用材深加工到“十一二五”末要達到15萬噸的加工能力。泰東公司將進一步開發新產品,延伸可利用材加工產業鏈,不斷提升廢次材的利用價值,加工生產流程大體是:將煉鋼、軋鋼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次坯(材)、過程軋廢、切頭(尾、邊)、成品廢等,進行全處理,提取能夠實現增值的部分進行產品化加工,將不能利用的余料加工成合格入爐廢鋼料,返回煉鋼生產。在產品開發上,重點發展法蘭、托盤、機械加工制作等屬于鋼材延伸加工類產品,形成系列化產品。
1.可利用材閉路循環處理系統簡介
萊鋼熱線生產在坯到材的軋制生產過程中產生軋廢和邊角料,一般情況是將過程廢料和余材坯經過切割后,轉運到爐前二次、三次煉鋼,除了增加切割損耗和燃氣費用外,還需要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我單位經過研究開發的加工工藝,很大程度提高了過程廢料的利用率,產品增值明顯,降低了二次廢鋼的產生,節省了費用。
2.可利用材分類
目前我們主要使用了軋材生產線產生的過程軋廢,主要是煉鋼軋鋼產生的拉前拉后坯、落地坯;型鋼扎線產生的初扎坯、中間軋廢、定尺廢;寬厚板生產線產生的板頭、板邊、廢次板;特鋼廠產生的圓鋼切頭;棒材廠產生的短尺才、切頭。
3.可利用材加工工藝
3.1. 廢次坯、軋廢、圓鋼切頭加工工藝:將廢次坯、軋廢、圓鋼切
頭按照法蘭毛坯重量利用帶鋸床進行可利用材坯料分解,中間產生鋸末;將分解的料塊用煤氣加熱爐加熱到1000℃,用560kg空氣錘模鍛或自由鍛出法蘭毛坯,利用數控機床對法蘭毛坯進行機械加工至成品法蘭,中間產生鐵屑。
3.2.寬厚板產生的板頭、板邊、廢次板加工工藝:厚度8~18mm
范圍內的板頭、板邊用 QY40-2500閘式剪板機剪切出礦用錨桿固定托盤平板,然后用160噸壓力機沖壓出托盤成品;20~30mm范圍內的板頭、板邊、廢次板用數控等離子切割機床,電腦合理排版后,切割出法蘭毛坯盲板,然后用1000噸四柱油壓機沖壓出法蘭毛坯,在160噸壓力機的平整后,進入進入數控機床加工至成品法蘭,中間產生邊角廢鋼和鐵屑、切割渣;30mm以上的板頭板邊有數控火焰切割機床加工成各種異性結構件,中間產生切割渣。
3.3.型鋼定尺廢、棒材定尺廢加工工藝:按照鋼結構制作廠家所要
求尺寸用帶鋸床加工到要求物料尺寸,中間產生鋸末。
4.加工余料到合格廢鋼的加工工藝
加工余料主要是部分合格的煉鋼入爐廢鋼,部分長尺廢鋼經過Q43系列液壓金屬剪切機加工成合格入爐料;可利用材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切割渣、鋸末、鐵屑的加工,采用Y81F-125F液壓金屬打包機對機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長鐵屑擠壓成長方形包塊,尺寸300*300*300mm,密度在2.6噸/m3, 符合入爐條件;對于產生的鋸末、切割渣用Y83系列金屬屑壓塊機壓成直徑110mm,長度70~100mm左右圓柱體,密度在6.0噸/m3 ,成為較理想的入爐廢鋼。
5.應用效果
通過經兩年的實施,每年可為主線生產減少費用500余萬元,產
品銷售后可為我單位增值300余萬元,降低了二次廢鋼的產生,確保了入爐廢鋼的質量和品質,做到了可利用材的閉路循環。
6.結語
篇8
關鍵詞:會計信息;可比性;盈余管理
一、引言
會計信息質量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一直是學術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國內外財務會計學者投入大量精力研究兩者的相關性,積累了豐富的文獻資料,但是這些相關研究多注重在會計質量屬性個別方面的研究,如應計質量、會計信息的可預測性和穩健性以及會計信息的平滑度等方面,很少從會計信息可比性方向著手研究。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亦是會計質量屬性的一方面,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財務會計學者把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作為會計信息質量屬性特征進行研究,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曾多次闡明會計信息可比性的重要性,提出會計信息可比性必須作為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指標之一;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在《會計信息的質量屬性》一書中明確把會計信息可比性作為會計信息質量屬性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知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是會計信息的重要質量屬性之一,能在區別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項目差異性識別以及資源的優化配置導向等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財務會計事業也國際的接軌,中國會計界也開始認識到會計信息可比性的重要性,逐漸致力于會計信息可比性的提高,但是目前為止,會計信息可比性的研究具有明顯的滯后性,所以近年來一直有一些專家學者提倡強化對會計信息可比性問題的研究。
我國的資本市場的運作已日益優化,但仍不夠完善,如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的矛盾較為嚴重,而我國的法律對中小股東的保護明顯存在不利的一面,盈余管理常成為管理層損害外部投資者的手段,導致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現象非常普遍,直接影響會計的盈余質量,致使投資者不能有效的識別真實的經營狀況,從而誤導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本文主要探討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盈余管理依據不同的管理方式可分為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應計盈余管理主要依據非常規應計項目進行盈余管理,真實盈余管理主要通過實際交易活動的控制進行盈余管理,如經營、生產成本和計量費用支出的操縱。目前真實盈余管理是最為普遍的管理方式,本文即從這一方面闡明會計信息可比性對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
二、盈余管理的目的及影響因素
(一) 盈余管理的目的
實證會計的創始人Vanz 和 Zimmermann 提出管理層進行盈余管理的原因可以歸結為:獲取獎勵原因;識別負債契約原因;管理成本原因。通過盈余管理原因的分析可總結出盈余管理的四大動機:籌集資金;減輕稅負;避免債務契約限制;減輕政治處罰。
盈余管理的最重要目的就是籌集資金,籌集資金是開展各項工作的前提,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必須三年連續盈利,許多企業通過盈余管理的方式控制財務利潤從而達到上市籌集資金的目的,另外盈余管理能夠抬高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
稅法是不可違反的,企業只能通過合法的方式來避稅,會計政策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是合理避稅的充分條件,企業管理層可以通過盈余管理,調整內部的計稅依據來減輕稅收,從而達到合理避稅的效果。
債權人為了保護自身權利,降低資金運行的風險,往往在投資的初期與企業簽訂契約,防止債務人侵犯自身的權利;債務契約會對發放的股票利息提出要求并預留償還債務的準備金。企業出于自身安全的考慮必須保證盈利,從而滿足還款的相關要求,所以在這種前提下,企業往往只有通過盈余管理來避免債務契約的限制。
(二)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
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大致分為以下幾種:公司特征的影響、監管與控制的影響以及審計人員的影響。
公司特征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公司規模的大小、公司發展前景、經營運作狀況等方面,具體表現為:第一,經營狀況,經營狀況不良的企業常通過盈余管理來提高公司業績,關于這一點國內外大多數專家學者都提出相應的實例和證據,如美國學者Toyn發現績效狀況不好的公司更傾向于通過盈余管理的方法來改善經營狀況,但是一些學者也提出相反的觀點,如Francis認為在企業績效狀況不良的情況下從國盈余管理反而起到相反的結果。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盈余管理是企業改善運營狀況的有效方式是毋庸置疑的。第二,公司發展前景,公司發展前景與盈余管理之間亦存在著相關性,不同專家對兩者關系的闡述不盡相同,甚至出現相背離的情況,但是公司的發展前景作為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還是很有合理性的。第三,公司規模,顯而易見,公司規模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制約因素,公司規模的大小與盈余管理的多少呈正相關。
監管與控制,企業內部的監管和控制能有效的抑制盈余管理,監管和控制制度愈完善,相應的盈余管理就愈少。另外審計人員的素質也是影響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審計水平愈高,審計規模越大,盈余管理活動愈少。
三、盈余管理與會計信息可比性的關系
盈余管理與會計信息可比性相互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盈余管理會降低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兩一方面,高的會計信息可比性能促使管理層采用真實活動的盈余管理。
(一)會計信息可比性對盈余管理的作用
Sohn曾利用前人創建的公司層面的會計信息可比性模型選取若干上市企業,來研究會計信息可比性與盈余管理的關系,研究表明:當會計信息可比性增強時,真實盈余管理相應增加,而應計盈余管理則逐漸減少(如圖1)。
應計盈余管理活動的監控,導致投資方對以及盈余管理的關注,而公司管理層為了減少和投資方的沖突常采用規避的方法選擇真實盈余管理,因為真實盈余管理能真實反映公司真實的運營狀況,從而減少監管者以及投資方的察覺。所以,在資金運移過程中,常通過減少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提高會計信息的可比程度,利于投資方的投資決策。
(二)盈余管理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作用
大量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分析研究表明,會計信息可比性增強時,從機會主義角度的考慮,企業管理層往往會減少應計盈余管理的使用而選擇增加真實盈余管理,尤其是SOX法案付諸實施后,更加劇了這種行為的發生。但是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會計信息可比性對盈余管理的影響,而往往忽略了盈余管理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作用。事實上,企業應計盈余管理的增加,往往會限制公司財務報告的可比性,具體的說,會造成會計信息可比性的下降,從而制約了投資方對公司真實財務狀況的了解。企業選擇采用真實盈余管理時,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真實盈余管理難以被會計準則規范和鑒別),最終會影響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使公司的運營軌道出現偏離,影響公司的投資決策,從而進一步降低了公司過去會計報告盈余與將來會計報告盈余的可比性,甚至影響公司與同類公司會計報告的可比性??偠灾喙芾恚o論是應計盈余管理還是真實盈余管理)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會計信息的可比性。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會計信息可比性與盈余管理(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的相互關系研究,認識到兩者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會計信息可比性顯著影響盈余管理,當會計信息可比性增強時,真實盈余管理相應增加,而應計盈余管理則逐漸減少;在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公司采用的應計盈余管理活動和真實盈余管理活動降低了公司過去會計報告盈余與將來會計報告盈余的可比性,甚至影響公司與同類公司會計報告的可比性,從而對會計信息可比性產生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胥朝陽,劉睿智.提高會計信息可比性能抑制盈余管理嗎[J].會計研究,2014(07).
[2]裘莉莉.會計信息可比性對盈佘管理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4.
篇9
弊病之一:有口無心
【現象掃描】在一節內容為Christmas Day的課上,老師讓同學們說說自己對Christmas Day的了解。孩子們準備充分,有的從網上下載了好幾大張的資料,有的帶來了介紹Christmas Day的書,甚至還有的帶來了圣誕老人及圣誕樹,但教師的評價卻如出一轍:“Good!”“Very Good!”
【反思】如今,“Good!”“Great!”這些評價語已成為不少教師的口頭禪,只要不經意就會下意識地脫口而出。對甲學生的回答來句“Good Job!”,對乙學生的回答來個“Well Done!”,完全是例行公事,沒有一點真情的流露。學生對這樣有口無心、不痛不癢的口頭禪式的評價也習以為常,以麻木待之,這樣的評價自然不會有多大的激勵作用。因此,要讓評價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激勵功能,其首要原則在于教師的真誠。教師應將激情注入到評價中,注意有聲語與體態語的相互配合,讓學生從你的熱情的聲音、會心的微笑、由衷的頜首等細節中感受到你的評價真誠的,是發自內心的,從而感受到鼓舞,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弊病之二:言過其實
【現象掃描】在一節主題為School Subjects的課上,呈現完成新單詞favorite后,教師開始讓學生個別操練。每當一個同學讀完單詞,老師都熱情洋溢地給予表揚:“You’re smart!”“Clever Boy/Girl!”即使有學生讀成/feiberit/,老師也仍一臉笑意的說:Wonderful!”
【反思】無論何種評價都應以事實為依據,激勵性評價也不例外。教師應以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準繩,恰如其分地評價學生,不能夸大其辭,不加辨析地給予盲目鼓勵。
弊病之三:泛濫成災
【現象掃描】在一節主題為Colors的公開課上,從課始到課尾贊揚聲不絕于耳:不是教師的“Wonderful!”“Excellent!”,就是全班同學富有節奏的鼓勵:“Good,good,you’re good!”掌聲齊鳴,熱鬧非凡。粗粗統計了一下,短短一節課,學生們竟拍手20多次。
【反思】現在不少英語課堂中,學生動得最多的不是大腦,而是――鼓掌。孩子們整節課都忙于在教師德調動下為其他同學喝彩,而教師也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精彩,也不深究其余學生是否也認為他的答案出色,就送出大禮:“Congratulate her/him!”暫且不說這樣高頻率的集體鼓掌占據多少課堂時間,是否會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僅就受表揚的個體而言,過多的表揚最終會使他形成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的態度。
弊病之四:物質獎勵
【現象掃描】這是一節主題為What are they doing 的公開課,授課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可真是煞費苦心:衣服的下擺粘好了可隨時獎給學生的笑臉貼紙;口袋里裝著籃球、足球、乒乓球等小掛飾,準備獎給在自編對話中表現出色的同學;講臺上還有一小疊作業本,那是為在小組競賽中勝出的冠軍們準備的。
【反思】如今,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物質獎勵越來越得到老師們的青睞,尤其在公開課、借班上課時。表面上看學生個個高舉小手,似乎熱情十足,但仔細想想,孩子們真的是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嗎?應該是對獎品感興趣了吧!這種功利性的評價會讓學生的認知產生偏差,盲目得追求物質獎勵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有違激勵性評價的宗旨。其次,獎品的發送會影響學生的后續學習。
弊病之五:標新立異
【現象掃描】筆者旁聽過一節主題為The Season的公開課,執教老師是一個教齡三年的年輕女教師,活潑、富有朝氣,在她的課堂上,有幾種評價方式特別引人注目。
鏡頭一:老師一聲“OK?”,學生立馬伸出右手成OK狀,力度十足,整齊劃一。
鏡頭二:學生回答問題后,她都會組織其余同學對其集體評議。如果正確,則同學們伸出手成V字形,同時齊呼“Right, right, it is right”;如果錯誤,則伸出手成X字形,齊說“Sorry, sorry, it is wrong”。
鏡頭三:教學中,這位教師還采取了獨特的肢體語鼓勵。在最后的Describe your favorite season中,每當一個同學說完,她都要走上前,先于學生擁抱,再與其擊掌,最后師生共同伸出手齊聲喊Yeah!再看那些學生,有的茫然狀,有的害羞狀,有的無所謂,倒是每一聲“Yeah!”使我們這些聽課的老師渾身感到不自在。
【反思】激勵只是調動學生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的一種手段,它應服務于教學目標,應以簡單、有效為原則。伸出一個大拇指是一種激勵,一個微笑是一種激勵,一個信任的眼神是一種激勵,一陣掌聲也是一種激勵。總之。激勵性評價不是單純的說一些好聽的話,或進行一些簡單、表面的物質刺激就行了,它來自教師準確得體、生動有效的評價,需要教師以有愛的情感、真誠的語音、親切的表情、高超的藝術手段去調控評價過程,從而讓學生從心靈深處產生滿足感、成就感,真正發揮其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團隊;團隊激勵;個人激勵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3-0099-02
一、個人激勵與團隊激勵理論對比研究
(一)個人激勵
傳統的激勵理論主要是針對個人,以個人為研究對象。管理學和經濟學分別從不同的視角對個人激勵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其中較權威觀點如下:
管理學中的激勵主要是從各種激勵理論出發來研究的。按照研究視角的不同,激勵理論可以分為內容型激勵理論、過程型激勵理論和綜合型激勵理論。(1)內容型激勵理論(需要理論),旨在找出促使員工努力工作的具體因素,主要包括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赫茨伯格的保健―激勵雙因素理論,麥克萊蘭的成就需求理論;(2)過程型激勵理論關注的是動機的產生以及從動機產生到采取具體行為的心理過程,主要包括納金斯的強化理論,弗魯姆的期望理論,亞當斯的公平理論;(3)綜合型激勵理論主要是將上述幾種激勵理論綜合起來,把內外激勵因素都考慮進去的激勵理論。
經濟學中的激勵主要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根據人是“經濟人”的假設,設計出一系列旨在以維護出資人利益的組織制度,來消除人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機會主義行為,使人的效用函數與委托人一致。主要包括科斯的交易費用理論和產權理論(1937),貝利和米恩斯的委托理論(1932)和萊賓斯坦(1966)的X―效率理論。
可見,管理學角度的激勵主要是在組織制度的指導下,根據對象的不同需要而運用不同的激勵方法,來滿足人們各自的需要,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實現組織的目標。經濟學角度的激勵主要是在特定的環境中,根據人是“經濟人”的假設,設計出一系列旨在以維護出資人利益的組織制度。
(二)團隊激勵
團隊激勵方式最早出現是在 1938 年,由約瑟夫?F.斯坎倫針對團體激勵提出薪酬計劃。斯坎倫計劃的特點是不對提出建議的個人付給報酬,整個計劃的首要原則是以團體為目標,強調協作與合作而不是競爭。任何一個人的建議都能使大家得到好處。從斯坎倫計劃的思想可以看出,團隊激勵是以團體整體作為對象來進行激勵的一種激勵方式,目的是通過合作來實現組織的目標。這也是團隊激勵與傳統的個人激勵的最大區別。
1.經濟學角度。對于團隊激勵理論的研究,從經濟學角度進行的研究得出了較多的成果,主要包括:(1)阿爾欽和德姆塞茨是沿著科斯開辟的交易成本和合約分析的框架對組織理論展開研究,提出了團隊生產中的成員的激勵問題。他們認為組織中每一個成員的真實貢獻是不能被精確度量的,從而不能根據每一個成員的貢獻去支付其真實努力的報酬,這就給偷懶者提供了機會。為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監督者進行監督,并相應對監督者進行激勵。該理論強調了剩余索取權在激勵監督者中的重要性。(2)以霍姆斯特姆為代表的一些學者提出監督者的作用不是監督團隊成員,而是確保激勵機制的執行,打破預算平衡,使得激勵機制能夠充分地發揮作用。霍姆斯特姆設計一個具有“團體懲罰”性質的分配規則:如果團隊總產出大于帕累托最優,所有成員都將得到一個事先確定的分配;而一旦團隊達不到帕累托最優產出,則每個成員都一無所獲,產出歸監督者所有。(3)伊騰研究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委托人應該通過激勵機制誘使人互相幫助;克瑞普斯等人提出的聲譽模型,解釋了靜態博弈中難以解釋的“囚徒困境”問題。這些理論對于團體激勵理論的發展都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2.管理學角度。管理學中的團隊激勵理論與經濟學存在著很大的不同。管理學對于團隊研究的核心內容主要是針對如何建立和運作高績效的團隊,而關于團隊激勵方面,管理學所研究大多是以增加成員的參與度、提高成員工作滿意度為主要內容的的非物質的激勵方式。斯蒂芬?羅賓斯認為,作為一支高效的團隊應當具有以下八個基本特征:一是明確的目標;二是適當的績效評估和獎酬體系;三是相互間的信任;四是責任心的培養;五是良好的溝通;六是團隊的規模;七是合適的領導;八是相關的技能。其中,對于適當的績效評估與獎酬體系,羅賓斯認為,個人績效、固定的小時工資、個人激勵等等與高績效團隊的開發是不一致的,因此,除了根據個體的貢獻進行評估和獎勵外,還應該考慮以群體為基礎進行績效評估、利潤分享、小群體激勵及其他方面的改革。
(三)個人激勵與團體激勵的比較研究
1.個人激勵的適用范圍。激勵的權變理論表明,每個人的需求層次是不同的和變化,需要針對每個人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激勵措施,并且激勵方案要根據環境的變化和員工的需求發展來制定。
個人激勵體現的是激勵對象的個體差異性,但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人們對生理、安全、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不同的……因為年齡、個性、性別、職位、經歷、教育程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員工對不同方面的需要都會有差別。同一個人,由于時間和位置的變化,各方面的需要也在變化?!?[3]同一種獎勵或懲罰措施,對不同的人,可能產生不同的激勵效果。
但實踐中往往很難了解到每個人的不同需求,也無法為每個人設計一套激勵方案。只能將他們按一定方式進行分類,針對不同類別的個體進行區分。研究中,人們通常按照工作性質來劃分,根據不同的工作性質來實施具體的激勵措施。從組織中成員的工作性質看,個人激勵適用于這樣一類個體:他們的工作自主性高,獨立性和創造性強,工作的可替代性低,決策程度要求高。
2.團隊激勵的適用范圍。團隊激勵有助于在需要協調一致的行動時,團隊成員的相互協作能創造出一種“運作上的默契”。團隊激勵還有利于消除官僚體制對人性發展的制約,從而釋放員工的潛在能量。利用團隊的力量可以給團隊中工作績效低的員工、抵制變革的員工施加壓力,促使他們服從團隊目標與行動要求。
從勞動性質考慮,團隊激勵適用這樣一類人群:他們的工作高度分工而必須緊密合作,需要通過彼此之間的配合來完成某項工作,每個人的工作只是整個工作流程的一部分,但最終工作結果反映的是所有人的勞動。
3.研究總結。個人激勵有利于競爭,有利于個體創造性的發揮;團隊激勵有利于合作,當需要解決復雜的問題時,能從團隊的共同努力中萃取出高于個人智力的團隊智力。特別是當信息分散于個人和組織成員之中時,這時團隊激勵能激發個體之間由于合作而帶來的知識的交流和共享,這是團隊創新的源泉。
二、選擇個人激勵和團隊激勵的影響因素
1.任務關聯度。在團隊工作中每個成員不僅作為工作者的身份進入團隊,另外還負擔有團隊成員的角色。任務關聯度依據團隊任務而不同,團隊任務所需的合作越多,團隊成員工作之間的關聯度也越高。也就是說,“任務的關聯度和團隊激勵強度之間存在一種正相關的關系,即成員工作之間的關聯程度越高,團隊激勵方式所帶來的強度也越大;關聯度越低,團隊激勵效果越差?!?/p>
2.團隊工作績效的可分性。團隊工作的績效既包括個體績效又包括團隊整體績效。工作任務的關聯度常常決定了團隊工作績效的關聯度。如上文所提到的生產或服務團隊,該類團隊的任務是制造、市場銷售、設計以及質量保證等。團隊中每個成員都有明確的任務,個體很難對工作最終結果直接負責任,所以績效評價的依據主要是員工的個人特點和行為方式,在這種團隊中應以個人激勵為主。
3.團隊文化――個體主義或集體主義。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以集體著稱的國家,強調個體對群體的依賴和從屬。在這個群體中,個體的人不具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個人利益和行為不能獨立于群體的利益和行為。體現在管理中最突出的就是重視人際協調、集體高于個體。這種思想在原有計劃經濟體制下造成了平均主義,吃大鍋飯的現象,也是現代中國腐敗現象的根源。
在引入了市場經濟體制后,盡管對個人能力的追求日益強烈,但隨著團隊管理思想的盛行,人們開始逐漸恢復對集體主義的重視。不同的組織建立團隊的文化基礎不同,采取的激勵方式也會不同。霍夫斯坦特的研究表明,集體主義文化中的團隊和組織承諾比個人主義文化要強。在國有組織中,人們長期以來已習慣于歸屬一定的組織,并在組織中工作。根據美國組織的團隊建設經驗,他們的最大困難是讓人們愿意在組織中工作,愿意承諾組織的目標。在此方面,國企具有建設團隊的有利條件。
總的來說,企業文化中的個體主義思想和集體主義思想對選擇個人激勵和團隊激勵存在較大的影響。以個體主義為主導思想的組織在激勵方式上也是以個人激勵為主;以集體主義為主導思想的組織在激勵方式上以團隊激勵為主。
4.勞動者的素質和能力。勞動素質的差別決定了需求層次的差別。對素質較低、能力較弱的勞動者而言,他們最為迫切的需要不是成就需要和社會需要,而是生存需要等較低層次的需要,因而對該類勞動者給予團隊激勵效用不大;而對于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勞動者,他們最為需要的是成就感、認同感,因而采用團隊激勵的效果更加明顯,能提高團隊的凝聚力,激發團隊成員的工作動力。
從整個社會來考慮,勞動者的素質和能力水平與收入水平存在正相關的關系,而收入水平的高低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的需求層次,因而針對不同素質和能力水平的勞動者使用不同的激勵方式是必要的。素質和能力水平較低的勞動者較為重視生存需要,這并不是意味著他們不需要成就需要和社會需要。正如上文提及,中國的文化傳統決定了我們對團體歸屬感的需要,也就是這種需要可以被看做是先天的。所以,對于素質和能力較低的勞動者,應更注重個人激勵,但不能忽略團隊激勵。
5.企業發展階段。伊查克?愛迪思把企業的生命周期科學地劃分為成長階段、再生與成熟階段和老化階段。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所采用的激勵方式也應有所不同。在成長階段,企業剛剛創立,實力較弱且面臨著生存的威脅。這時,所有創業者凝聚成一個創業團隊,每個人都為團隊的目標而奮斗,大家齊心協力,共同面對各種困難,不計個人得失。在這種情況下采取團隊激勵方式有助于增強團隊成員的凝聚力和責任感。
老化階段的企業最為缺乏的是活力。該階段的企業往往具有相對較高的市場占有率,現金收入較大;企業的業務已經程序化,員工只需按照已形成的模式運作即可;眾多的會議及層層的決策拖慢了企業的反應速度,市場敏銳度下降;企業大多數成員都滿足于現狀,創新欲望低。這時候最迫切的任務是提高企業的活力,途徑有兩種,一種是改革,另一種是發揮團隊的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