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理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2:56:0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音樂理論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音樂理論論文

篇1

論文關鍵詞:高師音樂理論;多媒體課件;MIDI教室

多媒體課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所表現出的優勢是眾所周知的。隨著各高校硬件設備的逐步完善及校園網絡的建設,多種媒體的使用、計算機課件的開發已成為現代教育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可喜地看到,許多老師都已感受到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和便捷,開始有意識地使用多媒體和制作計算機課件用于教學。但在實際運用中,我們發現,有些問題還是值得探討的。

一、力戒貪多求全,課件制作軟件的選擇以適用為原則。在制作計算機課件時,有的老師只是一味簡單地把學科內容原封不動地搬到課件中,畫面呆板,文字太多太密,課件僅僅起到了代替黑板板書的作用。有的老師在制作課件時,不是從教學內容實際出發,也不是從教學方法的需要出發,而是一味追求媒體形式的“大”而“全”,好像不加入幾段音頻或視頻,不用3Dmax做幾個動畫,便不是真正的多媒體課件。有的老師把功夫下在課件表面制作技術上,在界面、色彩、配音、按鈕等方面制作得很精關,具有很好的觀賞價值,結果教學雖然很熱鬧、很生動,但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實際效果并不好。筆者以為,媒體的選擇要力戒貪多求全,重在需要,貴在精。

計算機多媒體課件是教學經驗的積累、教學資料及多媒體制作手段完美結合的產物。在制作課件之前,一要多渠道收集和整理好素材。課件制作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文本、聲音、圖像等多種素材一一特別是音樂多媒體課件,有很多的音響、中外古今音樂家畫像以及樂器的圖片資料等等。在開始制作前應首先收集整理好素材,如果是邊做邊找,就會導致制作過程混亂無序、費時費力,有時還會造成大量返工和修改,事倍功半,影響課件質量。二要認真備課,并對課件制作的目的、擬達到的效果進行思考。教師對自己本學科各章節的重點、難點要十分清楚,在資料準備充分的前提下,經過仔細篩選、深思熟慮、精心設計,反復推敲課件中的各個環節;既要最大限度地體現計算機課件的優勢,又不至于喧賓奪主,忽略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教師變成了解說員。經過這樣的準備、制作過程做出的課件才可能是精品??傊n堂上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效果夕州可,最終還是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必須根據教師講課的思路用得恰到好處,才能顯現出這種教學手段的效果。再者,對于大多數音樂教師而言,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尤其是各種軟件的使用,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此,在課件制作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效果與效率的關系,爭取用盡可能少的投入收到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正確認識、使用多媒體課件要從教學實際內容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當用則用,不當用時堅決不用,切不可追求表面形式。以《外國音樂欣賞》為例,如果我們手頭的音響資料大部分是磁帶、錄像帶或VCD,DVD,教室里又有現成的播放設備,播放起來也不麻煩,那么,我們就沒有必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把這些影像資料轉錄、制作到課件中,況且Authorw等軟件播放較長、較大的視頻時,質量往往不好。當然,若是到外面比賽,為了攜帶的方便,則另當別論。如某些章節或問題用語言、文字、圖形等形式能表現得十分清楚時,就沒必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收集、整理、截取。在課件制作軟件選擇方面,也應捌昌適用即可的原則,Powerpoint操作簡單、容易掌握。對僅需蛋對雷入一些圖片和音響資料的音樂史論課,就很實用。所以,能用Powerpoint制作的,就沒必要非用Authonvare,Director等軟件來制作。

二、充分發揮MIDI教室的作用,提高音樂理論課教學質量。計算機課件不是萬能的,有些課程鍘門完全可以采取多種媒體并用,如利用MIDI教室進行教學。其實,很多理論課都可以在MIDI教室進行,像和聲、復調、作曲、配器、視唱練耳等。以《和聲》課為例,教學中有大量的譜例,想把它做成計算機課件會有相當大的難度。在MIDI教室中上課,就可以發揮作曲軟件的多種功能,實現計算機課件無法達到的效果。如Sibelius有著非常直觀的樂譜顯示功能,利用這一特點,可在和聲教學的課堂講授中將和聲譜例與實際音響同步展現在學生面前,并可迅速重新演示。對和弦連接,教師可在講授其基本寫作規律的同時,通過MIDI鍵盤彈奏出它的各種表現形態,包括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不同的音域音區等因素的變化。學生在聽到和聲音響的同時,也看到了它們的樂譜顯示,并可根據自已的聽覺與視覺感知,對教師所彈的各種連接形態作出自己的音響判斷。以這種方式進行和聲教學的課堂講授,學生看得見、聽得著,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因此,在高師的許多音樂理論課中,用MIDI系統進行教學,不僅更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學內容,而且使抽象的理論教學變得真實可感、活潑生動,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活躍了學生的音樂思維,更加激發起他們學習理論課的積極性,較大幅度地提高了音樂理論課學習的效率。

MIDI教室的數里和規??梢越Y合學校學生的情況配皿。如一個20人的音樂理論教室,需要配備教師用電腦1臺,學生用電腦20臺;教師用電腦需要配備一套品質較高的電腦音樂設備,包括MIDI鍵盤或合成器1臺、通用標準格式曝好是XG格式)的音源1臺、4進4出的MIDI接口一個、有源監聽音箱一對。如需要更好效果或是加強音樂制作功能可再多配音源、采樣器等。學生用電腦每臺各配一低檔合成器,也可用類似YAMAHAMU10的教學用音源加一小型MIDI鍵盤代替。規模較大的學校可按不同課程分別設t教室,規模較小的可以用一個教室上所有的音樂理論課,采取專業教室專業使用的方法,讓不同班級、不同專業的學生輪流在一個教室上課。只需要把上課時間調度好了就行,以增強使用效率。教室內所有的電腦都配備相應的教學與作曲軟件(這一類的軟件較多,如MusicatorWin3.0}Sibelius}Encore等,很多都可以從網上下載,操作也不很復雜),還可以通過局域網連接起來,這樣,教師在自己的電腦上給學生作演示時,學生在自己電腦的屏幕上都可以看到,就像看自己的電腦一樣,教師能監視到任準1一個學生的操作,并從自己電腦上操作學生的電腦,實現遠距離手把手的教學,學生在有問題時也可隨時呼叫老師。為了方便作業或教學資料的傳遞,在技術力最比較成熟的學校,還可以將這個局域網做成一個小Internet的形式,學生可以用電子郵件向老師文作業。這就不僅可以用真正現代化的手段實現了音樂教學,并且可以使這些學生具備適應當今這個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能力。當然這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是值得的,因為時代在發展,很快我們人人都要面臨這些問題。

篇2

    論文摘要:音樂是人類精神世界的外化表現,是表現社會現象、人文環境與人物情感的媒介。理論文獻是音樂創作、音樂學研究、音樂表演等音樂領域必不可少的參考依據,是史料分析與研究、音樂作品表現的載體。對音樂理論文獻的關注,不論是在實踐環節還是在理論研究方面,無疑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樂音所形成的藝術形象,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理論是將構成其諸要素的各種認識加以論證組織導出的原理。文獻一詞,在藝術類學科中指的是一切能記載知識和信息的物體。在《文獻著求總則》中對“文獻”作了嚴格的定義,即:“文獻是記求有知識的一切載體?!薄耙魳肺墨I”則是指記錄有音樂知識信息的一切載體,包括金石、圖書、報紙、錄音帶、光盤等都可稱為文獻,它是各類資源的歸納、整合與再利用的物化體。所謂音樂理論文獻,是一切記錄有音樂知識信息的載體,它是音樂藝術歷史、音樂理論研究成果和各種音樂作品轉換成相應的信息符號后,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記錄在紙張、塑料等載體材料上的各種物化知識的集合;以某一音樂事件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音樂文獻的整合,旨在揭示這一音樂事項形態變化、社會流傳和整理利用的特殊規律,并為開展音樂文獻工作提供理論依據,這也是目前音樂文獻學建設的目標和宗旨。它在普通文獻研究方法的基礎之上,結合音樂文獻的特點而有所側重和發展。關注音樂理論文獻的目的,除了豐富文獻整合的內容外,最關鍵的在于為音樂藝術教育、學術研究、作品創作和演唱演奏實踐提供完整、切題、及時的文獻信息服務。一般來說,音樂理論文獻的研究,會給從事音樂創作、音樂學研究、演奏演唱專業等多方面人員提供更直接的幫助,其意義亦可彰顯在這幾個方面。

    一、音樂理論文獻對音樂創作的重要意義

    音樂作品原本就是作曲、理論、表演等各專業的重要研究對象和再創造的依據。對于搞作曲和作曲技術理論研究的人來講,完善的理論資料是從事創作工作的基礎。古往今來,眾多音樂大師的寫作技巧,很多就來源于對文獻的學習,早到巴赫、海頓、莫扎特,近至科普蘭、欣德米特,無不如此。

    首先,對技術理論的學習已不再僅停留在單一的教條模式和機械式的理解水準上,而是將這些技術手法放在整個作曲技術理論發展的長河中,用變化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它,從單純的模仿到融合改編到再創造。這種全方位的學習,對實際創作必定大有好處。其次,對某些作曲家技術手法的研究,能從更廣闊的背景中去尋其源,能將作曲家某一時期的作品風格放在其時代風格發展變化的進程中去研究,這無疑加強了對這一時期作曲技術手法研究的深度,有助于較完整地了解該作曲家的音樂風格,對音樂創作益處良多。

    二、音樂理論文獻對音樂學研究的重要意義

    音樂學研究是一項嚴肅的學術工作,音樂理論文獻所包含的豐富內容實際上已形成了音樂學研究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學術資源”。重視學術性是音樂學家的責任,體現學術性則是音樂學研究的“追求”。為了不斷提高我們的音樂學研究水平,在強調學術規范的同時,重視資料工作,關注音樂文獻的“學術意涵”是必不可少的過程。

    任何學術研究都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它是對已有學術成果的闡釋、補充、完善或修正。即使是富于“獨創性”的研究,也離不開已有學術成果這一展開研究的“上下文”。在這一方面,音樂學研究沒有任何例外。作為音樂學術研究過程中必須經過的階段,了解、梳理和運用音樂文獻對音樂學研究的進行及最終學術成果的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當確定了某一音樂學研究的專題之后,需要馬上開始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收集、整理相關的研究資料,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正是接觸音樂理論文獻并梳理、整合從中得到的知識與信息。

    在廣泛閱讀與研究專題相關的各類音樂文獻基礎上,對具有較高“學術含量”的音樂文獻給予特別的關注。一般來講,“學術含量”較高的文獻所討論的問題都具有一定的學術深度,其內容無論是史料的系統梳理或考證、作品的詳盡分析或風格的歷史探究,還是藝術觀念的闡釋或理論體系的構建,體現的都是某種思想的陳述、知識的展示或意義的設釋。廣泛了解各類文獻也是積累資料和開展音樂學研究的基礎,重點關注文獻中的“學術意涵”是利用資料提升研究層次的關鍵。因此可以說,如何理解各類文獻的特征、作用與把握文獻的學術價值決定了以后研究工作的水平。從這個做學問的角度講,音樂學研究與其他人文學科的研究并無二致,亦需要大量的文獻作為參考依據。同時,通過對大量理論文獻的收集、整理、閱讀,可以對所要研究內容的發展歷史、研究角度和近期狀況有個更全面的了解。從他人的研究成果中,亦能夠發現其研究脈絡和研究思想,指引該專題方向的深人,對音樂學學科研究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幫助和意義。

三、音樂理論文獻對演奏、演唱等表演的重要意義

    音樂作為一種聲音的藝術,以極其特殊的藝術形式存在,它需要通過再次演繹使其呈現出來。作為記錄音樂藝術形象的樂譜和音響資料可謂獨具特色,被喻為特色音樂文獻。

    樂譜是記錄和保存音樂作品的基本文獻形式,是將音樂形象用記譜法記錄下來形成的一類音樂文獻。由于樂譜上的音樂符號是對作曲家音樂能量的“脫水保存”,能否生動而準確地挖掘出作品中所蘊藏的音樂內涵,就成為表演藝術家與平庸的“藝術匠人”之間的試金石。作品音樂內涵的體驗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之事。然而,通過理論文獻研究能夠為演奏者進行音樂內涵的體驗指出一條正確的途徑,由此展開的研究作曲家創作思想、分析作品風格、診釋音樂作品方面的劃時代性貢獻等圍繞樂譜文獻的一系列工作均需受到重視。例如我國古代的樂曲(如古琴、古箏曲等),由于歷代口傳心授和文字譜(如工尺譜)記譜法的局限性,在流傳中產生了不同演奏家不同的釋譜;同一樂曲經不同釋譜,作品的風格很可能迥然不同,從而形成不同流派的不同版本。同樣,樂譜作為音樂的主要流傳方式,不同時期的樂譜版本,反映了音樂的流變歷程。僅從內容上看,音樂家將音樂史上現有的各種樂譜版本分為“學術版本”、“評論版本”、“實用版本”和“演奏版本”四大類。而中外的樂譜文獻,由于記譜法的不同,開本大小、記錄方式的區別,以及出版地區、出版時間、版次、紙墨等的不同,形成了樂譜文獻的不同版本形式。版本的選擇利用對于音樂教學、研究、演奏等領域非常重要。例如,研究、教學或演奏肖邦音樂,不能不涉及不同版本的肖邦作品,而與其他作曲家相比,肖邦作品的版本是最多的。

篇3

關鍵詞:音樂藝術音樂文化文化文化相對主義

在當下有關中國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文化是否具有可比性,中國音樂文化是否可走現代化發展道路等問題的爭論中,“音樂文化”是一個被大家頻繁使用的名詞,但同時也是一個被誤解,誤用最多的概念。最為常見的誤解之一就是將它的內涵等同于“音樂藝術”。在某些學者的言論中,“音樂藝術”與“音樂文化”常常被混為一談,不加任何區分。于是便出現類似“音樂的現代化”,音樂價值的相對性等等一些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表述。

一、“音樂藝術”與“音樂文化”概念的提出

嚴格的講,“音樂藝術”所指代的是一種特定的藝術形式,即由有組織的音樂所構成的聽覺審美對象。對這種藝術形式的價值判斷,尤其是審美價值的判斷,無論是在不同的民族之間,還是在不同時代,不同流派之間,都難以形成一個劃分高低優劣的統一標準,只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因此,在“音樂藝術”這個概念所限定的層面上,我們可以說:“音樂的價值是相對的”。

然而,“音樂文化”這一概念的內涵,已遠遠超出了“音樂藝術”所限定的范圍。音樂文化包含音樂藝術,但卻并非指音樂藝術?!耙魳肺幕嵌喾N性質不同、形式不同、作用不同的音樂現象的綜合物”,他所指代是一些特定的文化現象,這些現象與音樂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它們也有著自身的特征、性質和作用??傊耙魳肺幕笔且粋€大的概念,而“音樂藝術”是一個較小的概念,我們不能用小的概念來涵蓋大的概念,我們必須懂得,我們探討的是“音樂文化”這個概念屬下的諸多文化現象,而不是某種藝術形式的審美屬性和藝術品位。

文化,按照廣義,通俗的理解,就是指人類的創造,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音樂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具體形態,它必然也是物質、制度、觀念的綜合體。從歷史的,文化人類學的全部觀點來看,審美價值是音樂文化多種價值中的一種,而不是其全部價值或唯一價值。因此,我們不能夠僅僅從意識的,藝術的,審美的層面去看待一個國家的音樂文化,更要結合著物質的,制度的,觀念的層面去看待一個國家的音樂文化。

二、中國音樂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中國的音樂文化發展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到了二十世紀初期,音樂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應用于課堂。但是,中國的音樂教育課程設置從近現代到如今近百年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已經不能適應當今世界音樂文化發展。這也就是說,中國音樂文化與當今世界上發達國家音樂文化之間存在著水平上的差距。

中國的音樂文化無論在物質的,制度的層面,還是在觀念的,意識的層面,都沒有能夠適應當今世界音樂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沒有能夠充分的滿足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以音樂教育為例:就物質層面而言,教育設施的匱乏,辦學經費的短缺,師資力量的不足,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中國的音樂教育事業;就制度層面而言,中國的教育體制亟待改革,大量音樂人才的分布與流動極不平衡,一些專業音樂院系人滿為患,而大量的音樂普及教育崗位則無人問津;就觀念層面而言,音樂教育觀念陳舊、閉塞、學術視野短淺、狹隘。以上三個層面是阻礙音樂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新音樂文化與傳統音樂文化之間的摩擦

中國的音樂文化,需要在物質的、制度的、觀念的各個層面上,全面地吸收和借鑒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優秀成果,從而盡快跟上當今世界文明發展的步伐?,F代化的音樂文化是開放的,其信息傳播的快捷性,交流范圍的廣泛性,足以使任何一種傳統文化中的人們帶來各種新意的、富有個性的藝術形式。中國近百年來音樂文化的發展變遷事業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如果不向世界敞開國門,如果徹底拒絕現代化的進程,或許我們的音樂文化會保持更純正的中國口味,會贏得那些喜歡異國情調的老外們更多地贊嘆。但是這樣以來,我們中國人就必須放棄發展的機會和選擇的權利,我們就只能為別人去做傳統的守護神,而不能為自己去做新文化的創造者。

當然,新文化的產生并不意味著必須將傳統文化一概“淘汰”。舉個例子來說,一對年輕人結婚,如用傳統的拜天地,坐花轎的方式來舉行他們的婚禮,這一舉動顯然有著傳統的中國味道,從而得到旁人的贊美和羨慕。但是,假如一位家長不顧“婚姻自主”的原則,硬要按照中國傳統的老規矩為自己的兒女包辦婚姻,這就有理由遭到人們的反對。再假如那位先生還想效法舊時代“一妻多妾”的傳統,要給自己添上幾房“姨太太”,那么這一行為不僅要為已經“西化”了的中國人所不齒,而且還要受到國際法律的制裁。這個例子說明,傳統文化中與現代文化不相抵觸的東西,自然可以繼承和發展,反之,便決沒有不被割除的道理。

四、中國音樂文化發展道路探索

20世紀的中國新音樂是整個新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選擇“新方式”來做事情,過生活的結果之一。“新學堂”的建立,“學堂樂歌”的興起以及其成熟的發展,中國的無調性作品,中國的十二音作品的陸續出現,等等。所有這一切,均說明我們中國人“聽音樂”,“做音樂”的方式有了明顯的質的改變。這些行為令那些不習慣接受中國新音樂的外國學者感到費解。其實趙元任先生早已說得明白:“中西音樂有異,中國音樂有自己的‘國性’,只得保存跟發展。但我們中國人得在中國過人的日子,我們不能全國人一生一世只穿了一種學博物館的服裝,專預備你們來參觀?!笨梢姡欠N要求我們中國人的音樂文化永遠停止在1840年以前的想法不僅是不現實的,更是“不人道的”。

自宋代以后,中國音樂主要是以本土繁衍、變異的方式在發展。直到清末,外來音樂文化,尤其是西洋音樂文化與日本近代音樂逐漸傳入,音樂由此興起。而這種現象確實為中國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知識經濟發展加劇了東西方音樂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弘揚中華傳統音樂文化、使中華文明在信息大潮中綻放異彩是音樂教育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電子出版物和遠程教育的發展,東西方音樂文化將形成全方位的碰撞,民族音樂文化的歷史命運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方面各民族音樂文化在沖突和融合中會增加統一和普遍性;另一方面,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繁榮和生存面臨著威脅。全球信息網絡一體化極易使西方社會的人生觀、價值觀長驅直入。在這場以文化滲透為主要途徑和手段的新的“世界大戰”中,中華民族的文化、文明和社會價值觀關系到國家的興衰、統一的成敗。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產力。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和革命的英雄氣概,中國人民有著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念。為此,我們要主動出擊、積極應戰,大力開發音樂文化信息資源。將偉大的民族精神、將具有中國特

色的社會主義音樂文化信息送上國際互聯網,使中華燦爛文化綻放異彩;激濁揚清,用中華文化抵御外來腐朽的文化的侵蝕,在我們民族的精神廣宇里筑起思想文化的萬里長城。

五、中國音樂文化發展倫理思考

但是,還有一些人反對將音樂納入現代化進程,這類人被稱為“文化相對主義者”。他們以“文化相對主義者”作為理論依據。在這里,我們應當看到,“文化相對主義者”原本是強調不同文化之間的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尊重,各盡所長,共同發展。就這一點而言,我們應當贊同。但同時也應當看到,一些“文化相對主義者”否認存在著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否認人類文化發展的共性,否認社會歷史進程的階段性、規律性、否認生產力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對此,我們必需保持清醒的頭腦,必須深入細致地分析,弄清那些文化現象以及這些文化現象的哪些價值具有相對性,共通性,普遍性,進而在中國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文化相比較中,分清哪些是“不同”的不同,哪些是“不及”的不同,決不能一概而論,人云亦云。

然而,一些信奉“文化相對主義者”的學者們卻沒有這樣去做,以至于“文化相對主義”在他們的手上完全變了味,走了調,成為一種妄自尊大,盲目排外,抱殘守缺,固步自封的借口。他們以一種對立的心態,來看待中西方音樂文化的相互影響,彼此通融的歷史與現實,以虛無主義的觀點來否定現代化對于人類文化的普遍意義。由此可見,這些學者手上的“文化相對主義”,其實只是,狹隘民族主義及“國粹”論的結合物,它既不新鮮,也不先進,用它來解釋文化歷史現象,或指導我們的實踐活動,必將造成觀念上的混亂和行動上的失誤。

總之,文化、音樂,都是為了人而存在的,20世紀的中國音樂文化首先是為20世紀的中國人民而存在。中國音樂文化朝向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是中國人民自主的,正確的選擇,同時,也是21世紀中國音樂文化發展的必經之路?,F代化進程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新型的、開放的,有生命力的同時也是在審美趣味上更加多元化的音樂文化。它是中國音樂文化與世界音樂文化之間完美的交融。中國的現代化任務任重而道遠,而中國音樂文化的現代化則是整個社會現代化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之一。

參考文獻

[1]中國音樂詞典.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2]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

篇4

一、“音樂藝術”與“音樂文化”概念的提出

嚴格的講,“音樂藝術”所指代的是一種特定的藝術形式,即由有組織的音樂所構成的聽覺審美對象。對這種藝術形式的價值判斷,尤其是審美價值的判斷,無論是在不同的民族之間,還是在不同時代,不同流派之間,都難以形成一個劃分高低優劣的統一標準,只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因此,在“音樂藝術”這個概念所限定的層面上,我們可以說:“音樂的價值是相對的”。

然而,“音樂文化”這一概念的內涵,已遠遠超出了“音樂藝術”所限定的范圍。音樂文化包含音樂藝術,但卻并非指音樂藝術?!耙魳肺幕嵌喾N性質不同、形式不同、作用不同的音樂現象的綜合物”,他所指代是一些特定的文化現象,這些現象與音樂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它們也有著自身的特征、性質和作用??傊?,“音樂文化”是一個大的概念,而“音樂藝術”是一個較小的概念,我們不能用小的概念來涵蓋大的概念,我們必須懂得,我們探討的是“音樂文化”這個概念屬下的諸多文化現象,而不是某種藝術形式的審美屬性和藝術品位。

文化,按照廣義,通俗的理解,就是指人類的創造,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音樂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具體形態,它必然也是物質、制度、觀念的綜合體。從歷史的,文化人類學的全部觀點來看,審美價值是音樂文化多種價值中的一種,而不是其全部價值或唯一價值。因此,我們不能夠僅僅從意識的,藝術的,審美的層面去看待一個國家的音樂文化,更要結合著物質的,制度的,觀念的層面去看待一個國家的音樂文化。

二、中國音樂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中國的音樂文化發展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到了二十世紀初期,音樂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應用于課堂。但是,中國的音樂教育課程設置從近現代到如今近百年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已經不能適應當今世界音樂文化發展。這也就是說,中國音樂文化與當今世界上發達國家音樂文化之間存在著水平上的差距。

中國的音樂文化無論在物質的,制度的層面,還是在觀念的,意識的層面,都沒有能夠適應當今世界音樂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沒有能夠充分的滿足中國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以音樂教育為例:就物質層面而言,教育設施的匱乏,辦學經費的短缺,師資力量的不足,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中國的音樂教育事業;就制度層面而言,中國的教育體制亟待改革,大量音樂人才的分布與流動極不平衡,一些專業音樂院系人滿為患,而大量的音樂普及教育崗位則無人問津;就觀念層面而言,音樂教育觀念陳舊、閉塞、學術視野短淺、狹隘。以上三個層面是阻礙音樂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新音樂文化與傳統音樂文化之間的摩擦

中國的音樂文化,需要在物質的、制度的、觀念的各個層面上,全面地吸收和借鑒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優秀成果,從而盡快跟上當今世界文明發展的步伐?,F代化的音樂文化是開放的,其信息傳播的快捷性,交流范圍的廣泛性,足以使任何一種傳統文化中的人們帶來各種新意的、富有個性的藝術形式。中國近百年來音樂文化的發展變遷事業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如果不向世界敞開國門,如果徹底拒絕現代化的進程,或許我們的音樂文化會保持更純正的中國口味,會贏得那些喜歡異國情調的老外們更多地贊嘆。但是這樣以來,我們中國人就必須放棄發展的機會和選擇的權利,我們就只能為別人去做傳統的守護神,而不能為自己去做新文化的創造者。

當然,新文化的產生并不意味著必須將傳統文化一概“淘汰”。舉個例子來說,一對年輕人結婚,如用傳統的拜天地,坐花轎的方式來舉行他們的婚禮,這一舉動顯然有著傳統的中國味道,從而得到旁人的贊美和羨慕。但是,假如一位家長不顧“婚姻自主”的原則,硬要按照中國傳統的老規矩為自己的兒女包辦婚姻,這就有理由遭到人們的反對。再假如那位先生還想效法舊時代“一妻多妾”的傳統,要給自己添上幾房“姨太太”,那么這一行為不僅要為已經“西化”了的中國人所不齒,而且還要受到國際法律的制裁。這個例子說明,傳統文化中與現代文化不相抵觸的東西,自然可以繼承和發展,反之,便決沒有不被割除的道理。

四、中國音樂文化發展道路探索

20世紀的中國新音樂是整個新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選擇“新方式”來做事情,過生活的結果之一?!靶聦W堂”的建立,“學堂樂歌”的興起以及其成熟的發展,中國的無調性作品,中國的十二音作品的陸續出現,等等。所有這一切,均說明我們中國人“聽音樂”,“做音樂”的方式有了明顯的質的改變。這些行為令那些不習慣接受中國新音樂的外國學者感到費解。其實趙元任先生早已說得明白:“中西音樂有異,中國音樂有自己的‘國性’,只得保存跟發展。但我們中國人得在中國過人的日子,我們不能全國人一生一世只穿了一種學博物館的服裝,專預備你們來參觀。”可見,那種要求我們中國人的音樂文化永遠停止在1840年以前的想法不僅是不現實的,更是“不人道的”。

自宋代以后,中國音樂主要是以本土繁衍、變異的方式在發展。直到清末,外來音樂文化,尤其是西洋音樂文化與日本近代音樂逐漸傳入,音樂由此興起。而這種現象確實為中國音樂文化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

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知識經濟發展加劇了東西方音樂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弘揚中華傳統音樂文化、使中華文明在信息大潮中綻放異彩是音樂教育工作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電子出版物和遠程教育的發展,東西方音樂文化將形成全方位的碰撞,民族音樂文化的歷史命運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方面各民族音樂文化在沖突和融合中會增加統一和普遍性;另一方面,民族音樂文化教育的繁榮和生存面臨著威脅。全球信息網絡一體化極易使西方社會的人生觀、價值觀長驅直入。在這場以文化滲透為主要途徑和手段的新的“世界大戰”中,中華民族的文化、文明和社會價值觀關系到國家的興衰、統一的成敗。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產力。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凝聚力和革命的英雄氣概,中國人民有著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念。為此,我們要主動出擊、積極應戰,大力開發音樂文化信息資源。將偉大的民族精神、將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音樂文化信息送上國際互聯網,使中華燦爛文化綻放異彩;激濁揚清,用中華文化抵御外來腐朽的文化的侵蝕,在我們民族的精神廣宇里筑起思想文化的萬里長城。

五、中國音樂文化發展倫理思考

但是,還有一些人反對將音樂納入現代化進程,這類人被稱為“文化相對主義者”。他們以“文化相對主義者”作為理論依據。在這里,我們應當看到,“文化相對主義者”原本是強調不同文化之間的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尊重,各盡所長,共同發展。就這一點而言,我們應當贊同。但同時也應當看到,一些“文化相對主義者”否認存在著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否認人類文化發展的共性,否認社會歷史進程的階段性、規律性、否認生產力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對此,我們必需保持清醒的頭腦,必須深入細致地分析,弄清那些文化現象以及這些文化現象的哪些價值具有相對性,共通性,普遍性,進而在中國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文化相比較中,分清哪些是“不同”的不同,哪些是“不及”的不同,決不能一概而論,人云亦云。

篇5

臂如,一個身體素質較弱的人,需要經過一段較長時間對身體的基本素質訓練、定向訓練之后,才有可能承受競技專業的專項訓練。同理,幼教音樂專業的彈、唱、跳、編創、教法與實踐等專項技能,必須以音樂感受(聽辨樂音、節奏、旋律、和聲、對位、配器)與經驗(基礎練習、作品聽賞等積淀)為基礎,對音樂(作品)具有一定的情感體驗、掌握一定的認知方法、理解一定的技術內涵,才能夠順利地吸收、轉化、運用音樂專業理論與技術。課程分為兩個程度級別:基礎差的從“課程1”開始,直至學完“課程2”;基礎較好的可以從“課程2”開始;基礎較強的可以免修(經過考試)。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專業入門培訓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為專業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優化音樂專業課程

根據音樂幼教內容與要求、學生音樂專業能力的培養標準,對音樂專業相關理論、技術課程,進行最短教學時間與最高教學質量的組合———優化音樂專業課程。優化課程的理念是:專、寬、拓。

(1)專業性知識與技術的要求在音樂范疇中,與幼教密切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包括了音樂創作、音樂表現、音樂文化等音樂專業領域。臂如,視唱練耳與基本樂理、和聲與對位、曲式與配器、音樂史與音樂風格,等等。這些專業理論、技術的正確運用,才有利于教師的發展、幼兒的培養。

(2)幼兒音樂教師的多項技能培養幼教過程中,教師應有較寬的知識與技術運用能力,具備兩方面技能:教學組織與專業演示技能、教學引導與反饋矯正技能。一方面,音樂教學組織過程應表現音樂的美,引起幼兒對教師、對活動內容的興趣,教師的示范必須能夠準確地表現音樂的情感與風格,能夠準確表現與表述音樂內容。另一方面,教學引導與反饋矯正是使幼兒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樣做。教師必須正確地引導幼兒根據專業性發展要求的啟蒙、基礎,對幼兒的表現予以矯正。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幼兒音樂教育雖然是啟蒙教育、內容簡單,但不可以非專業、引導幼兒朝著錯誤方向發展的誤導。

(3)培養知識、技能的拓展能力幼兒教師應該具有繼續學習的能力,才有助于教、學的同步發展。其中,最為關鍵的是:音樂學習能力的培養、音樂表現與音樂教學的創造性能力培養。一方面,必須掌握音樂學知識體系的基本規律,具有理解因社會發展而促進音樂表現方式、風格的演變,使幼兒教育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師的創造能力決定了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培養。音樂創作的思維方式與語言、數學具有不同的特性:非語義、跳躍、隨心、隨性、閃念,等等。這正是人類創造所需要的思維方式。

3.培養能力的教學策略

從提高音樂素質基礎的“專業入門培訓”開始,至實施優化的“音樂專業課程”,教學過程應堅持:由淺入深、全面地進行音樂專業技術訓練。在各項專業課程教學中,應貫穿專業性、基礎性、綜合性的原則。具體應包括四個方面:

(1)音樂聽覺基礎訓練音樂聽覺訓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教學中不能沿用音樂教育專業的教學模式———視唱練耳課程,應該將音樂材料由淺入深、結合實際地組織。臂如,選用幼兒歌曲旋律、鋼琴曲、管弦樂作品,把專業基礎與彈、唱、音樂鑒賞相結合,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2)音樂思維基礎訓練在聽覺與音樂表現技能(彈、唱)訓練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的音樂思維活動。教學中,應該細致地開展反饋、矯正、評價,直至提高音樂鑒賞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習慣對音樂的思考、對自己或他人音樂表現(彈、唱)的評價與矯正。

(3)音樂表現能力訓練音樂表現的技術與審美,決定了音樂表現的程度高低。在訓練中,不因為學生是非音樂專業而降低技術要求。在鋼琴、聲樂教學中,應按音樂專業要求逐步發展學生的音樂表現技術,同時要注意評價能力的提高,使學生掌握技術與審美之間的關系。

篇6

首先,陜北地區具有豐富的民歌資源,在獨特的歷史文化條件,地理環境和政治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民歌。陜北民歌主要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三類。勞動號子主要有踩場號子,打夯號子和耕地吆牛曲等,這些歌的歌詞都是陜北人們在辛勤的勞作中反復出現的詞語,這些詞語在特定的場景中再結合勞動者們的需要,就此形成了鼓舞勞動熱情最直接的表現形式。這也正是學生在學習中所需要的表現力。勞動再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人類的社會文化,因此勞動號子是人類社會第一種詩歌形式,也是詩歌的來源,沒有之一。其次,陜北民歌的第二大類信天游,顧名思義,陜北民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極為豐富的,所以勞動人民創造時候也不會受環境的影響,隨時隨地都可以自由的發揮與創作。因為這樣信天游的表達方式才會如此的不拘一格。他的歌詞都是以現實中的的景物來作為展開聯想的對象,而且經常使用比興的手法。信天游在演唱形式上不受曲調的限制,因此唱起來更加自由舒展,感情奔放。如果將這種自由的演唱運用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也許將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最后,小調題材也很多樣,它的題材可以是歷史事件、也可以是生活的故事、還可以是各種現實生活上的政治與社會熱點。所以小調的表現內容也是極其豐富與有趣的。在如今社會不斷的發展推動下,小調也和其他的藝術形式相互交融、相互影響,例如歌舞,戲曲等。是小調在藝術上得到了更加完善表現力。此外,在有些小調作品中,內容和題材可以很相似甚至可以基本相同,但是卻有著不同的幾種曲調,在這種相互影響和相互發展中,也成了小調重要的特征之一。

二、陜北民歌對高中音樂教學的影響

根據國家美育的要求,有選擇的提煉和選擇陜北民歌融入高中音樂教材,不僅能讓學生了解該地區民歌的風格特點,,更能促使學生們形成正對音樂最為正確的價值觀。

(一)音樂教學內容要在基本的音樂教學基礎上去發現新的內容,有所拓展,這樣的教學方法,就可以使不同的音樂素養、不同的接受能力的學生,可以更容易的去接受新的挑戰,發現新的樂趣。在老師教唱民歌的同時還可以滲透與歌曲相關的歷史,地理環境,風土人情,文化習俗,使學生們有興趣去了解陜北地區的歷史文化和音樂文化,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民歌音樂文化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二)教學方式陜北民歌和當地人們的生活有著很大的聯系,所以老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旋律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根據自己熟悉的事物或者喜歡的東西進行即興的填詞,可以使學生了解陜北文化的風格特點。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當中,也并非是照搬照抄,將一切有關于民歌民謠,都運用到其中,在教學中我們都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為音樂的發展離不開社會,課程資源不能與當地的社會環境脫離。除了教師正常課堂教學之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加一些文藝活動,邀請同學自己唱起一首首高亢的陜北民歌,鼓勵他們對歌曲進行加工創作,重新編排、演繹,這樣更能使同學親身體驗地方音樂帶來的魅力。這也更加的有利于學生對我國民間音樂興趣的開發。

三、結語

篇7

關鍵詞:音樂表演心理體驗記憶傳情想象

在音樂表演中,表演者的心理要素是綜合心理活動的反映。這些心理活動涉及到體驗、記憶、投情、想象等各個方面。

體驗

“體驗”(experience),兼有“經驗”“經歷”等涵義,通常的解釋是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從一般意義上來看,體驗就是經驗,但是經驗是比較寬泛的概念,是實踐得來的知識或技能。由此可見,經驗是已獲得的了,是客觀世界中的事物在人的頭腦中留下的印象或形成的知識,而體驗則不同,是由主體自己去感受的一些現象,指以“人”為基礎,帶有強烈主觀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動。從這個角度來看,“體驗”與“經驗”在意義上是有差別的。在音樂中,體驗可以在多層次上獲得,如作曲家創作時對生活的體驗,可以將生活感受訴諸于他的創作作品中;在表演方面,表演者要體驗作品中的情感,并通過表演表現出來;在欣賞方面,審美者通過演奏(唱),體驗到作品中的情感,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與音樂產生共鳴等,體驗在創作、表演、審美中都會發生。

音樂表演中的“體驗”就是一種感受,一種主客體統一、物我兩忘地融入到一個新的事物之中的感受。這里涉及主體對作品的形式、思想、感情、精神氣質等所有感受的因素,而且這些因素是融為一體的,可能有的因素多一點,有的少一些,也可能只有這一因素而沒有那一因素,但這些都是一種內在的感受。表演者在讀譜時,或在實踐的練習中,要理解其形式及內涵,并體會作品中的情感,作品中所蘊含著的作曲家的體驗,并將自己的情感體驗化為想象中的聲音。表演者要身臨其境地進入到作品的情感中,有的情感是自己親身經歷體驗過的,有的是對世界事物的認識、感悟及想象而產生獲得的。例如,貝多芬的《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作者將熱情奔放的思想感情、內心的矛盾與痛苦、對黑暗勢力的憤怒與反抗、對光明理想的堅信與渴求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的斗爭精神全部傾注在作品中,并得到充分體現。表演者一定要體驗到作品中的這種情感,將這種情感化為內心的感受,去揭示作品“生命”的意蘊。表演者主體要調動全部的心理能力進入一種全身心的癡迷狀態,才能更好地體驗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體驗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將自我傾注在音樂作品之中。

記憶

“記憶”在普通心理學中被解釋為“人們感知的東西,并不消失得無影無蹤,會在大腦皮層上留下興奮過程的痕跡。在引起興奮的刺激物離開以后,這些痕跡也能產生興奮。據此,人們就能識記和保持并隨后再現已消失的對象的映像,或再現過去掌握的知識。記憶是以識記、保持和再現的方式對人的經驗的反映。”“記憶是當信號作用已經停止后的信息的儲存?!雹?/p>

“音樂記憶是過去的音樂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具體地說,音樂記憶是人腦對過去感知過、體驗過、思考過的音樂對象的反映。比如,過去聽過的樂曲,雖然現在聽不到音響,但仍能在腦中浮現;過去彈過的曲子,雖然很久沒有彈過,現在仍能彈出,這就是音樂記憶?!雹?/p>

音樂記憶屬于一種音樂心理活動范疇,是先有“記”,再有“憶”。音樂記憶對音樂表演者、特別是那些獨奏、獨唱、歌劇、協奏曲等的表演者來說,就顯得更為重要。約·霍夫曼(JosefHofmann,1867—1957)曾說:“憑記憶彈奏對于從容演奏是絕對必要的。為了在彈奏中盡可能照顧到樂曲的所有細節,必須熟記整首樂譜?!雹勰切﹥炐愕闹笓]家、表演藝術家可以憑記憶演出幾場或幾十場的優秀音樂會??梢?,音樂記憶對音樂表演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音樂記憶的過程首先是建立在對音樂作品整體的感知基礎上,它需要調動表演者的視覺、觸覺、聽覺等共同的參與。視覺將樂譜的符號“攝于”腦中,通過觸覺的練習,幫助表演者來熟悉音符的位置、動作等。聽覺是經過視覺和觸覺形成“聲音”,形象化為音響,形成連貫的旋律,“刻錄”于腦中。音樂保持就是將已獲得的音樂材料,進行系統化、概括并掌握的過程,不停地練習和復習、彈奏可以保持記憶的牢固性,這個過程是強化的過程,是不斷加深印象的過程,在這里要有系統和歸類地記,從樂曲的旋律、節奏、調性、調式、樂句、段落等特點入手,進行演奏(唱)很快就能背熟。音樂再認識和再現,就是對以前感知、記憶過的知識的恢復過程。音樂記憶的這三個過程是密切相關的,通過感知識記——音樂的保持——音樂的再認、再現,使音樂的表演家能在演奏中完成作品的表達,將整部音樂作品背奏或背唱下來,使情感更加投入、表演更成功。

投情與傳情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是通過形式的表現,表現出作品中的情感內容,引發“人”的情感,“作為音樂表演,其重要的藝術使命之一就是深刻揭示和完美再現音樂作品中的思想與情感內涵,表演者只有投入自己的真實感情,將其融入到音樂表演中去,才能真實、生動地表現和再現音樂作品中思想和情感內涵。”④在表演中,曾有“激情派”和“形式派”之分。⑤“激情派”就是對音樂作品時代背景、作曲家自身感受過于重視,而“形式派”則是重視樂譜中的形式。我認為,不管是哪一派都各有所長,如果能融于一體,那才是音樂表演的成功,正如德國音樂家C.P.E·巴赫所主張的“音樂家除非自己也受感動,否則就不能感動別人,他必須感覺到他想要在他的聽覺中的一切效果……。”⑥我國清代音樂家徐大椿在《樂府傳聲·樂情篇》中也說:“唱者不得其情,則邪正不分,悲喜無別”。由此可見,表演者應在表演中完全投入,把自己的情感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融為一體,并把這種情感通過表演傳出去,才能打動聽眾,從而引起審美者的情感波動并產生共鳴。音樂表演中投情與傳情是建立在對形式和作品中情感內涵的把握的基礎上,正確地理解和領會樂曲的情感,表演者投入情感才可能傳達作品情感。在投入和傳達情感的過程中表演者要對作品中的情感控制好,不要“過頭”“一發而不可收”或者是“毛毛草草的”,都會影響表演效果,導致表演的失敗。好的投情和傳情在表演中會形成一種“意境”,因為表演者面對不同的作品,其情感內涵不是所有人都經歷過的,這就要求表演者不僅僅是真情實感地投入,而且還要遠遠超過個人生活局限,要獲得超越時空的更為廣闊、更為深邃的情感體驗。表演者根據作品及藝術表現的需要,將情感的表現呼之即來,揮之即去,達到揮灑自如的境界,這才是音樂表演中需要的情感。

想象與聯想

講一個故事:宋徽宗趙佶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卻也是一個著名的書畫家。有一次畫院考試,宋徽宗親自出題,叫“深山藏古寺”。這個題難住了不少應試的人。古寺既然藏在深山之中,怎么在畫面上表現出來呢?考生苦思良久,有的在半山腰畫一座古寺,有的在深山老林中畫一古寺,有的在兩峰聳峙的山谷中露出寺廟的一角紅墻。然而,有一幅畫卻別出心裁。這幅畫根本沒畫什么古寺古廟,而只是畫了一個和尚在山腳下的山澗邊以桶汲水。宋徽宗在審閱畫卷看到此畫時,不禁拍案叫絕:“妙,妙極了!用一個和尚點出‘藏’字,不畫古寺,而古寺自在畫中,真使人產生‘深山藏古寺,鐘聲猶在耳’之感,構思獨到,想象豐富,此畫當數第一!”這是一個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想象在這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想象不僅在欣賞畫中是重要的,在音樂中也同樣重要。

音樂想象是“人在原有的,對音樂的感性認識形象的基礎上,通過拼接、重塑而形成的新的音樂形象的心理過程?!雹咭魳废胂笤谝魳坊顒又?,在創造音樂、認識音樂、改造音樂、音樂表演和音樂欣賞等活動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樂表演中的想象與聯想是音樂表演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表演者對作品中的情感內涵、意境有的是經歷過的,這樣能體會感受得真切一些,而有的情感是自己沒有經歷過的,那么就需要想象來完成。例如有一些斗爭、戰爭的場面,現在我們根本無法親身經歷,這時就需要通過作品的形式和對作品的理解加上自己的想象去表現那種情感了。例如,肖邦的《bA大調波蘭舞曲》作品描寫了雷鳴般的馬啼聲和猛烈的戰斗場面,表現了戰火、烽煙、人喊馬叫、百刃相拼的生死搏斗,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役的真實寫照。我們無法經歷那種場面,所以就只能靠想象來把作品中描寫的場面表現出來。應該說,音樂表演中的想象,是建立在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研究和深刻領會的基礎上的。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研究和領會,包含了作曲家與音樂作品的一切相關的方面,例如作曲家的生活經歷、生活時代背景、個人性格、音樂風格、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意圖以及文字說明等方面。甚至我們在初學鋼琴的時候,彈一個全音符,老師都會為了增加我們學習的興趣,告訴你把它想象成火車的長鳴聲……

想象是音樂的情感得以產生、表現以及被接受的重要媒介。音樂表演中的想象,不僅是對具體形象的聯想,更主要的是通過這種想象達到對音樂作品的情感與意境的更深刻、更生動的領會和體驗。它是與情感和情緒的體驗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必須把對具體形象的聯想升華到對音樂作品情感與意境的體驗和領悟。只有這樣才能把音樂表演的想象與情感、理智等心理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使音樂表演達到更高的境界。

在音樂活動中,很多情況是借助于想象,才使得音樂的情感更加飽滿、更加豐富,也正是借助于想象使創作、表演、欣賞貫通于整個的音樂活動中。

臨場心理

凡是有過切身體驗的音樂表演者,都能體會到對表演瞬間的把握會直接影響到表演發揮好壞的程度,因為在表演過程中,表演是一次性的表達,是不能重復的,調整好演出的心理是影響到演出成功與否的關鍵問題。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三年功”,甚至有的專業在臺上三分鐘,在臺下可不只是三年功的問題,意思是說,臺上瞬間的表演,臺下不知要付出多少的辛苦。所以在表演過程中,一定調整好臨場的心理,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才會使自己的表演獲得成功。

第一,要全神貫注。在音樂表演中,要將全部精神高度集中于表演,忘卻一切雜事,拋開一切雜念,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要將自己所表現的音樂變成自己的一部分,完全投入到音樂表演中,想到的是音樂的旋律、節奏……特別是音樂情感,要高度集中,不帶一絲雜念進入其“意境”之中,并不是很做作的,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將音樂的形式和內容通過自己純熟的技巧和理解的情感融為一體,傳達給欣賞者,這樣才是最真實、最動人的。

第二,要克服怯場心理。在音樂表演中,臨場的怯場是比較普遍的一種現象,緊張會直接影響到表演的發揮程度,嚴肅態度和意志是避免怯場的最佳途徑。嚴肅的表演態度是要有端正的表演信念,充分做好演出所有的準備。首先是要熟練,如練習曲目的熟練程度和背譜熟練程度等;其次是意志,在音樂表演過程有時會出現大腦記憶的瞬間空白現象,這時就需要堅定的意志,憑記憶堅持下去,因為意志能調節和控制人行動的心理素質。在臺上,表演者對于一些小的失誤都應當置之不理,憑自己的意志迅速調整自我的心態將表演進行到底。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多明戈(PlacidoDomingo)曾回憶說:“在我腦中一瞬間出現了真空的感覺,這時就只能想到所唱的歌詞和表演中所要的東西。”⑧只想著音樂和要表達的情感是在臺上消除緊張的最好、最快的辦法??朔訄鼍o張的途徑之一還是要有經常演出的實踐,舞臺經驗多了,習慣了臺上的環境,也會消除一些演出的緊張情緒。

注釋:

①波果斯洛夫斯基著《普通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224頁

②張凱著《音樂心理》,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126頁

③約·霍夫曼著《論鋼琴演奏》,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年版,第122頁

④韋瑋著《音樂表演中心理活動的特點和作用》,原載于《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第2期

⑤《外國音樂參考資料》[C].1980年第1期,第23頁

⑥《外國音樂參考資料》[C].1983年第4期,第117頁

篇8

一、獨立音樂學院的本科畢業管理體系特點

我國的獨立音樂學院數量相對較少,九大音樂學院主要包括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和天津音樂學院。這些學院所在地域幾乎代表了中國大部分地區,根據他們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管理規定或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實施辦法,獨立音樂學院的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一)采用學院教務處和教學系二級管理模式。獨立音樂學院在對待教務處和教學系分工時,責任非常明確:前者(教務處)“負責制訂全院畢業設計(論文)的管理規定,統籌協調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檢查各系畢業設計(論文)工作實施情況并進行質量評價”;后者(各教學系系)“根據培養方案及學院畢業設計(論文)管理規定,制定本系《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實施細則》,并成立以系主任為組長的系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實施畢業設計(論文)具體工作”。也就是說,教務處主要負責在于監督和協調,教學系則享有相對獨立的實施和操作權限。

(二)學院教務處直接規定不同專業的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有效地類型。獨立音樂學院由于專精于本專業,因此采用由學院直接規定不同專業和研究方向的學生的畢業論文類型。例如,中國音樂學院明確規定:“(一)音樂學專業包括論文等;(二)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專業包括作品和論文等;(三)音樂表演專業包括畢業音樂會及其設計報告。”

(三)工作程序明確具體。獨立音樂學院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工作程序上非常嚴格,在時間安排上它們一般都精確到周,對每周應該完成的工作進行了細化,還指定了主要責任人和負責單位(科室)。獨立音樂學院的本科論文的開題工作是作為本科論文寫作的最重要環節進行。

(四)注意學院自身知識產權的保護。四川音樂學院等獨立音樂學院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管理實施辦法都明文規定:“畢業論文(設計)和知識產權歸學院所有,未經指導教師同意,學生不得將論文(設計)涉及的技術內容向外擴散,也不得將論文(設計)寄出發表。畢業論文(設計)結束后,所有的論文(設計)資料,應交回系(院)作為教學資料保存,學生不得自行帶走”。

二、獨立藝術學院中音樂院(系)的本科畢業管理體系特點

在我國獨立的藝術學院中一般都設有音樂院(系),它們相較于純專業院校(獨立音樂學院)在本科畢業管理上有注意兼顧藝術學科的總體特點。

(一)二級管理和三級管理并存。這些藝術學院里的音樂院系在各方面努力向獨立音樂學院學習和靠攏,但模仿獨立音樂學院的管理模式同時又有創新,表現為以二級管理模式為主有意識延伸第三級管理機構。例如南京藝術學院在管理上采用二級管理模式,但是《南京藝術學院關于本科生畢業論文、創作(設計、演出)的若干規定》中指出學院教務處和教學單位的職責的同時還明確規定了本科論文管理過程中“教學秘書日常教務工作”。而《吉林藝術學院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學士學位論文)撰寫及評審管理細則》和《吉林藝術學院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學士學位論文)補充管理規定》則規定該學院執行三級管理模式,在學院和分院之下,指定系(實驗室)作為最基礎的管理和負責單位。

(二)二級院系決定對論文(設計)類型。由于藝術學院的相對綜合性,下設二級學院的藝術特色區別較大,藝術學院的教務處往往不指定各專業的論文(設計)類型,而是由二級學院作為本科論文(設計)的主要制定單位。這是與獨立音樂學院在二級管理模式上的最大區別。也就是說,在藝術學院的管理模式中,后者(二級學院)工作的具體性上更加擁有自主性,而前者(學院教務處)的監督和協調作用相對邊緣化。

(三)工作程序相對明確。藝術學院中的音樂院系在本科畢業論文(設計)的工作程序上相對嚴格,在時間安排上參考時限相對寬松,但對每階段應該完成的工作任然有明確的分工和進度要求,也指定了主要責任人和負責單位(科室)。但是本科論文的開題工作有的學院沒有象獨立音樂學院那樣重視并專門安排,而是有二級學院自行安排處理。

(四)在知識產權方面,要求相對寬松并且非常注意學生論文(設計)的宣傳??赡苁撬囆g學院中音樂院系辦學的目標更注重音樂表演,它們對學生作品的知識版權問題并沒有過多明確的要求,也更注重這些作品的宣傳和推介。吉林藝術學院規定:學生必須上交畢業論文復印件,畢業創作(設計、演出)文字說明材料兩份,一份送教務處,一份由所在教學單位存檔,其中被選為“優秀畢業論文”、“優秀畢業創作”、“優秀畢業演出者”還需另交一份給校檔案室歸檔。對于特別優秀的畢業論文,各部門要積極向有關專業刊物推薦發表;特別優秀的創作(設計、演出)作品也要積極向外界宣傳、推廣。

三、綜合類高校中的音樂院系本科畢業管理體系特點

自21世紀初本科擴招以來,各種綜合類高校紛紛建立了音樂院系,由于這類音樂院系辦學時間短,教學、教輔和管理都不到位,因此在制定音樂專業本科畢業管理體系和制度時表現為兩個極端的特點。

(一)特點一——盲目模仿,死搬硬套。這類綜合性高校中的音樂院系有的大興拿來主義,把獨立音樂學院或者獨立藝術學院的管理模式照搬或者簡單刪減之后使用,這種現象在剛升格為本科的綜合類高校中的音樂院系最為普遍。筆者走訪了西南部分高校,了解了他們音樂院系本科畢業管理辦法和規定的來源,發現它們大部分都抄襲、模仿或借鑒周邊獨立音樂學院或者獨立藝術學院中的音樂院系的成熟做法。例如,四川部分綜合類高校中的音樂院系的畢業管理辦法和規定都以四川音樂學院的本科畢業管理體系為范本;云南的則以云南藝術學院的為基礎。這些模仿專業音樂院校的現象,在有的高校是經過了再加工已逐漸顯示出本學院的某些特色;有的高校則幾乎沒有什么改進,照搬痕跡極為明顯。筆者收集到某新辦高校的本科論文管理文件的電子版,點擊它的屬性,在該文檔的屬性摘要里赫然顯示著東南某高校教務處的信息。由此可見,綜合類高校特別是新辦綜合類高校中的音樂院系的本科畢業管理的盲目和缺乏思考。

(二)特點二——沿襲舊制,不加變通。在綜合類高校中,有一些學校具有相對悠久的大學辦學經歷,積累了很好的本科論文管理傳統,但是這類高校中的音樂院系或者其藝術學院中的音樂系尚處于剛起步階段,于是就出現了該類高校中的音樂院系沿襲該校既有的本科論文管理體系的現象。由于這類高校原來可能是致力于理科、農業、科技等專業領域,在音樂學科并沒能積累較為成熟的管理經驗,而這些高校又不屑抄襲照搬其他學校的本科畢業管理模式,因此,此類高校中的音樂院系執行的本科畢業管理體系實際上是一個并不完全適用的體系。筆者在此類高校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這類高校的音樂院系自建院以來從沒有專門進行過本專業本科畢業管理體系的探究,完全依照該高校原有的畢業管理辦法和制度進行管理。

綜合類高校中音樂院系本科畢業管理體系在制定方面具有以上兩個共性特點之外,它們的本科畢業管理體系有一個相對顯著的特色——管理權和責任下放。例如《武漢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工作管理辦法(修訂)》第三章畢業論文工作的組織第三條規定:“學院(系)是畢業論文工作組織和實施的主體,提倡各學院(系)分專業成立由系主任牽頭的畢業論文課程組,開展畢業論文教學工作。畢業論文課程組主要負責提出本專業畢業論文課程的基本要求,落實畢業論文課程計劃,指導教師的配備,畢業論文題目篩選,畢業論文指導,評閱,論文答辯,成績評定,質量分析,推薦優秀論文等具體工作?!?/p>

篇9

一、提高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的管理效能

為提高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的管理效能,在教學管理上要創新“有理、有利、有序、有效”的管理模式,探究各教學研究的內部聯系,搭建交流平臺,打破專業壁壘,優勢互補,共同打造音樂藝術教學品牌項目。(一)有理為提高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的管理效能,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認真落實藝術院校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提升總體實力的工作目標。以課程體系建設和優勢教學品牌建設為龍頭帶動整體學科建設。努力促進實現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學管理的質量標準。以文化市場的需求為導向,將教學與藝術實踐有機結合,將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的各種因素最優組合,努力實現學科建設的最佳效益。完善創新型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在文化人才市場的競爭中充分體現出學科建設的優勢特征。(二)有利為提高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的管理效能,教學管理工作要有利于提升藝術院校教學質量建設的整體水平,有利于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有利于深化和活躍教育教學改革研究,有利于音樂藝術人才培養成果能夠更好地適應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求,有利于服務于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三)有序為提高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的管理效能,應建立與完善科學化有序的教學管理程序:1、制定科學化的完備的系列教學管理規章制度,使教學管理制度化的有序性體現。在認真執行通過教學評估確立的教學管理的系列文件的基礎上,制定《精品課程建設實施方案》、《選修課管理規定》、《精品教材建設方案》、《設備管理與使用規定》、《鋼琴維修與管理規定》等相關管理文件,使教學管理有據可依。形成向制度要效益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2、實現管理隊伍的科學化層次結構。逐步建立與完善由藝術院校教學督導組、各系教學秘書、教學信息員組成的教學管理與監控隊伍。進一步明確院系兩級教學管理的職責范圍。3、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結構。在廣泛深入調研和專家論證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教學計劃,逐步建立以品牌課程、核心課程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動態發展結構。4、進一步整合教學設施設備資源,使教室、排練廳、琴房及音視頻設備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5、對本科教學工程的品牌項目的申報進行科學化的規范。對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國家級市級院級精品課程、教學團隊、教學名師等項目申報列出梯隊層次。提出明確的工作管理目標。6、對新增課程實施嚴格有序的審核機制。并在新增課程開課后進行跟蹤考察和指導,努力達到質量標準。7、梳理各教學單位具有特色與競爭力的教學與藝術實踐的優秀品牌,在論證確立后加以重點建設扶植。為提高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的管理效能,在管理中做到工作計劃有序;實施操作有序、過程管理有序、反饋途徑有序。(四)有效為提高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的管理效能,重視教學管理的有效性體現:1、建立教學評價檔案,將考核評價與評優工作有效結合。有關職能部門與監控隊伍做好教學評價檔案的建設工作。2、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指導。由藝術院校督導組與各教學單位協作,對青年教師的教學方案設計進行指導,對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測評與督導。3、強調藝術實踐與教學的緊密結合。支持具有“主題性”的藝術實踐活動,努力實現目的性與效益性的有機統一。4、要完善監控體制,注重成果積累。對音樂藝術專業所進行的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科研成果等多方面進行監控和督導,注重成果的積累和總結,以更好的促進音樂藝術專業的發展。5、建立相應的評價考核機制,定期聘請有關校內外專家對音樂藝術專業的發展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要求音樂藝術專業負責人將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向主管領導及校內外專家進行匯報。實行定期評價考核,積極推進音樂藝術專業的健康發展。6、通過“學分制”管理,引導和鼓勵學生的演出、比賽、考察等實踐活動,處理好上課、排練、演出及其他實踐活動間的相互關系,取得藝術實踐教學的最佳效益。7、藝術院校有關管理職能部門對音樂藝術專業的發展從人力、物力、財力、教學改革、科研項目、課程建設等多方面予以管理制度保障。為提高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的管理效能,在管理中做到深化改革凸顯成效、理念創新增強成效、監控運行確保成效、教學反饋檢驗成效、成果提煉總結成效。并且從管理制度上、評價機制上、監控體制上分別采取措施加強教學管理工作力度。

二、彰顯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的管理效益

彰顯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管理的效益,以藝術院校重點學科、品牌專業建設為依托,打通壁壘,相互融合,搭建校企聯合平臺,實現多項教學改革措施的聯動機制,形成展示教學建設成果的窗口,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教學內容改革是整個教學改革的重要基礎性環節。文化產業的發展對藝術院校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全面素質、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大力度深化教學內容改革,更加重視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強化素質、能力教育,力求在教學實踐中把提高學生專業素質與要把及時調整、更新專業教學內容作為音樂藝術教育改革的重點。要及時反映當代世界文化藝術領域的新情況、新信息、新成就,及時反映我國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發展的新動態、新課題、新成果。要使課程內容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超前性,克服教育內容陳舊、與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現實脫節等弊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學管理的規范化、現代化,實現提高教學水平、教學質量,提高整體辦學效益的彰顯的有效措施:(一)藝術院校建設一流的音樂藝術專業,在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有機結合方面作出特色成效。根據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與共建單位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有效的實現音樂藝術人才培養與文化人才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二)藝術院校音樂藝術專業要進一步加強音樂藝術表演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方面的教學改革與創新工作,創建具有優勢特征的實踐教學模式,使音樂藝術專業的實踐教學在全國高校中位于先進。(三)創新音樂藝術專業教師培養與使用機制。進一步建設具有高水準的教學、表演、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的師資隊伍。(四)充分發揮藝術院校音樂藝術專業涵蓋面廣、專業結構科學的優勢特征,強調音樂藝術專業建設的整體性效應,努力實現聲樂與器樂各專業方向建設的優勢互補,創造優秀品牌。為全國的音樂文化建設事業服務,形成推廣和示范作用。(五)建立音樂藝術專業卓越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標準、選拔依據、考核指標、評審機制、獎勵措施等制度規定。(六)打通各教學單位壁壘,優勢互補,創造精品劇目、音樂會等特色項目,通過音樂藝術專業卓越人才進行市場運作、前期宣傳、后期制作,將精品推向市場,走向全國。(七)通過中國樂器演奏教學實訓基地、管弦樂演奏教學實訓基地、聲樂演唱教學實訓基地、民族聲樂演唱教學實訓基地、鍵盤現代音樂教學實訓基地等實踐實訓教學,全面提升卓越藝術人才的實踐表演能力,推出精品人才。(八)與相關演出團體、媒體公司建立合作培訓協議,實現“訂單式”培養,建立卓越音樂藝術人才庫,向各演出團體輸送優秀人才的同時為其培養儲備后備人才。綜上所述,本論文以提升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管理層次為研究目標,通過對現今藝術院校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管理現狀的分析,以及音樂藝術院校人才培養管理機制的研究,旨在分析現存管理問題和制約創新的問題所在,通過對文化市場調研與人才需求標準分析,通過藝術院校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管理改革與創新的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辦法,以加強實踐育才、創新實踐形式等重點環節的管理為具體體現,為實現音樂藝術人才與文化人才市場需求的有效對接,為形成藝術院校特有的教學改革方式和人才培養優勢特征提供學術。

作者:黃超 單位:天津音樂學院

篇10

1.1教務管理整合性差目前,我國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有一個通病,即管理平臺分散,功能單一.教務管理系統的平臺很多,如教務管理系統、成績登記查詢系統、學生選課系統、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等等,這些系統開發的應用軟件類型多種多樣,水平參差不齊.但太多功能單一,例如,成績登記查詢系統只能對學生成績進行管理;教務管理系統也只能對教務進行管理,網上選課系統只能實現網上選課.這種功能單一、平臺分散的情形導致各個管理系統各自為戰,彼此之間缺少配合,增加的管理的難度,影響了管理的效率.

1.2操作過于復雜還有一種情況,一些專業軟件公司開發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專業性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教學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但是這種系統往往脫離了高校實際情況,過于追求嚴格的管理模式,操作起來十分繁瑣,給使用者帶來不便.

2系統需求分析

隨著高校音樂專業的不斷擴招,音樂教師和學生的人數不斷增加,增加了教育教學管理的難度,經常導致教育資源、時間的浪費.為了改善這種情況,通過設計高效快捷的高校音樂教育教學管理系統,以促進管理的科學化、現代化十分必要.

2.1系統的目標本系統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考慮,設計了一個綜合的教育教學管理系統,旨在提高高校音樂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效率.本系統的目標是盡量減少人工操作,具有良好的安全保密功能,具有對授權用戶提供信息檢索、信息錄入等功能,具有簡單的操作界面,實現數據的高效率處理等.

2.2本系統的技術架構高校音樂教學管理對象比較單一,主要是教師和學生.針對系統用戶的特點,本系統的采用了基于J2EE技術體系的B/S結構,B/S和C/S結合的架構開發模式、Struts技術實現等。C/S架構,該部分主要是把高校音樂教育教學管理系統分成服務器端和客戶端兩部分,其架構如圖所示。

3系統功能設計

本系統有教學信息、系統管理、教師信息、學生信息和考試信息五大模塊.各個模塊具有不同的功能,既相互獨立,又彼此配合.

3.1教學信息模塊教學信息模塊是教育教學管理系統中最基本組成部分之一,是供教務工作人員使用的.主要包括:公告和教學內容兩個功能模塊.實現學校信息的快速流通,減少時間的浪費,提高信息效率,同時可以減少工作量.

3.2系統管理模塊系統管理模塊是針對系統本身的一個模塊,主要用于工作人員對系統進行維護管理,是整個系統正常安全運行的必要保障,包括學生信息、教師信息的維護,以及課程信息考試信息的及時更新,同時這部分增加了數據備份功能增加數據的安全性.

3.3教師信息模塊教師信息模塊是與學生信息模塊對應存在的,是對教師信息進行管理的模塊.是整個教學管理系統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功能是管理全體任課教師的相關信息,由于學生和教師需要彼此了解相關信息,因此教師信息中有一部分是公開的,供學生查詢.這部分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師上傳學習資源和考試題目、在線閱卷評分以及答疑等.

3.4學生信息模塊學生是學校的主體,因此,學生信息模塊是整個系統中最主要的模塊,該模塊主要用來管理學生的個人信息.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學生個人基本信息.例如學生的籍貫、年齡、所在院系班級等情況,這部分基礎信息是學生管理的基礎.第二,課程管理模塊.本教學管理系統中要完成學生選課功能,因此設置了課程管理模塊,這一部分要與教師信息模塊中的課程信息對應.

3.5考試信息模塊音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內容是考試,考試成績管理是一項繁重的工作,有調查表明:高校學生成績管理占了教務工作人員近70%的工作量,因此,本系統設計考試成績管理數據量大,涉及所有院系的學生,因此這部分是考試信息模塊.實現對學生成績的高效管理.其功能有試卷的上傳、考試的安排、考試、閱卷、評分、成績查詢等.

4教育教學管理系統的實現

4.1教學信息模塊的實現教學信息模塊通過四個窗體實現教務工作人員的四大操作,即學校政策窗體、考試安排窗體、教學信息窗體、通知文件窗體,主要操作界面有教務公告界面、公文起草界面.實現學校新聞、公告、招生信息等的.

4.2系統管理模塊的實現該模塊主要進行系統數據的維護及后臺管理,包括學生、教師的相關信息以及試題部分的數據庫.教務管理工作人員登陸之后,選擇相應的窗體進行有關操作.主要窗體有學生信息管理維護窗體、教師信息管理維護窗體、課程信息的更新管理窗體、考試信息的更新管理窗體、教務信息管理窗體、學校通告信息管理窗體、學校學院相關政策管理窗體.主要操作界面包括用戶密碼修改界面、用戶權限分配界面、具體權限分配界面.

4.3教師信息模塊的實現教師模塊使教師登陸后通過單擊不同按鈕實現各種操作,主要包括資源上傳窗體、信息窗體、答疑窗體、上傳試題窗體、閱卷評分窗體.通過這些窗體,教師可以實現教育資源的上傳、信息、解答學生疑問、閱卷評分等工作.主要操作界面有教師個人課表查詢界面、成績錄入界面、教師個人信息維護界面等.

4.4學生信息模塊的實現這一模塊包括學生信息模塊主窗體、學生基本信息輸入窗體、選課窗體、資源下載窗體、答疑窗體、參加考試窗體、成績查詢窗體.通過這些窗體可以實現學生信息的輸入、選課、下載學習資源、答疑、參加考試以及成績查詢等功能.該系統操作界面主要包括學生成績查詢界面、學生選課界面、學生課表查詢界面.

4.5考試信息模塊的實現考試信息模塊主要操作窗體有登錄窗體、上傳試題窗體、考試窗體、閱卷評分窗體、審核成績窗體、成績查詢窗體.主要操作界面有添加題型信息界面、設置智能組卷策略界面.

5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