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8 16:56: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未來教育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恰當開展理想教育理想教育的有效開展,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未來取向,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理想作為人生的奮斗目標,可分為生活理想、職業理想、道德理想和社會理想。生活理想是對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最基本的理想;職業理想是對個人未來職業的期盼;道德理想是對完善人格的設想和追求;社會理想是對未來社會制度和政治結構的預見、向往和追求。[9]理想作為奮斗目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指引學生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故應恰當開展理想教育。鼓勵學生要有理想,在樹立、追求理想過程中,既要有志存高遠的胸懷,又要有腳踏實地的干勁。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理想教育應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注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機結合生活理想、職業理想、道德理想和社會理想,避免過于抽象的、空洞的理想教育;另一方面,也應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讓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團體心理輔導、社會實踐中通過多感官信息輸入渠道接受理想教育,從而在深刻體驗中更有效地樹立起積極的理想信念。此外,理想教育可靈活、充分借鑒心理咨詢與治療的理論和技術。
2.強化職業規劃教育,了解并引導大學生的未來取向大學生未來取向如何,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其職業規劃狀況,因此提升大學生的未來取向水平需要強化職業規劃教育。為了使學生在大學期間能保持較高的未來取向水平,建議職業規劃教育應貫穿于大學生涯始終,而不能僅在新生入學教育中或僅在畢業生面臨職業選擇時進行。同時筆者認為,大一階段是進行職業規劃教育的關鍵時期,讓大學生在大一時就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規劃,能有效地促進其學習生涯規劃,如該重點學習哪方面內容,該選修什么課,該參加哪些實踐活動等。此外,可通過個體心理咨詢途徑協助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通過與學生、任課教師的交流,觀察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表現,心理測驗(如職業傾向測驗)等途徑了解其未來取向,引導其樹立并堅持正確的未來取向。對于低未來取向的學生,教師應多與其交流,并加以引導,使其更好地了解自己,做好職業生涯規劃;鼓勵學生在了解自己的過程中適時調整未來的目標,但經過深思熟慮確定未來目標以后,最好不要輕易改變,搖擺不定的狀態往往會使學生內心充滿矛盾,難以安心學習。要充分發揮未來取向的積極作用,需重視培養學生的積極心態,使學生樂觀地看待未來;重視學生務實精神的培育,使學生能腳踏實地把握現在。
3.增強大學生的積極自我認同感和自我效能感,預防或干預大學生的拖延個性具有積極自我認同的大學生不僅有積極的未來取向,也能在現實生活中尋求支持和幫助。增強大學生積極的自我認同感除了需營造良好的學校、家庭環境(如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子關系與同伴關系)外,也需從以下方面著手:尊重、關愛學生,全面、客觀評價學生;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如感恩)、自信、移情能力和交往能力;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鼓勵學生嘗試應對挑戰,使其在嘗試中不斷認識自我。大學生積極自我認同感的增強,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此外,指導學生樹立適當的目標;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幫學生尋找恰當的榜樣供學習借鑒與自我激勵;適當表揚和獎勵學生;給予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為人處世之道的引導;培養學生積極的歸因方式等也有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由于高拖延個性的人往往有較低的未來取向水平,因此提升大學生的未來取向水平,可以拖延個性為切入點,進行大學生拖延個性的預防或干預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及時考慮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問題。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著手:提高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自我時間管理能力和自我情緒調控能力;預防或干預大學生過于追求完美的個性;給予大學生足夠的社會支持,使其有積極的情緒體驗;培育大學生的心理韌性;適當提高大學生的自尊水平。
4.培育大學生的自立人格從未來取向的影響因素研究可知,影響個體未來取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外因往往需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提升大學生的未來取向,除了盡量減少外在因素的不良影響外,還可從培育大學生的自立人格著手,增強大學生的自立性,減少其依賴性、脆弱性和受暗示性,使其能真正堅持走自己想走的路,而不是迷失自我、隨波逐流。大學生自立人格的培育可從以下方面考慮:開設自立人格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宣教活動;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5.重視開展生命教育生命意義感會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同時有研究顯示,“對生命本身意義的體驗”能較好地預測大學生的未來取向[8]。為了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未來取向程度及其未來取向質量,有必要對大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內容可包括: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方面的教育,如生存知識、危機應對方法、逃生的本領等;生命價值方面的教育,如“人”的生命價值,自己活著的意義何在;挫折教育,使學生明白苦難是生命的一部分;人際交往教育,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和諧相處,接納他人,欣賞他人,尊重和珍愛他人的生命。[10]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開展形式可多樣化,如開設生命教育選修課或講座;舉辦生命教育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名人故居等;組織學生參觀戒毒所、看守所、醫院、殯儀館等及相關知識展覽;利用網絡開展生命教育;心理咨詢中滲透生命教育。[10]
6.注意同伴因素在大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充分發揮朋輩心理輔導員的作用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強化學生“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意識,建議學生多和積極向上、職業規劃較明確的人交往,減少或不要和社會上那些“不良”青年交往,從而使自己能著眼未來,積極向上;建議學生營造積極的寢室氛圍和班級氛圍,為自身心理成長營造積極的人際環境。構建積極、融洽的人際關系,離不開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而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往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故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應得到重視并持之以恒。朋輩心理輔導員一般由班級心理委員、朋輩心理輔導小組成員和寢室心理信息員等構成。朋輩心理輔導員由于身處學生中更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也更易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和對同伴進行心理輔導,因此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為此,應加強對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培訓(尤其是實務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情緒管理、人際關系(含戀愛關系)、學業發展、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咨詢、危機干預等方面,不同年級的培訓內容應有系統性和漸進性。可適當安排朋輩心理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跟隨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實踐學習,以增強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心理輔導實踐能力。此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邀請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樣,不僅能協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有助于其學以致用、提升素質。
7.重視社會、文化及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職業取向等會受到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影響。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背景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往往會受挫傷,對未來可能悲觀、迷茫。女性就業受到不公平待遇,往往也使女生自我控制感缺失,降低其未來取向。因此,如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考慮并積極應對社會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同時,心理健康教育應重視文化因素對學生未來取向的無形影響,充分發揮積極文化的作用,減少消極文化的影響,尤其是著力預防消極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家庭因素會影響個體的未來取向,因此,應重視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健康發展的作用。學校輔導員可與學生家長溝通,讓其意識到家庭環境對孩子未來發展的重要影響;父母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樹立起積極的榜樣,父母對于未來是悲觀失望還是積極向上,往往會影響孩子對未來的態度是憂慮還是樂觀;父母不能包辦孩子的未來,應尊重孩子的專業選擇、職業選擇、婚戀選擇等。
8.重視對特殊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于有自殺意念或自殺未遂史的學生,應鼓勵其樹立夢想,積極期待未來,努力把握現在;掌握情緒調控的方法,遇到困惑時,學會求助他人。對于有行為問題(如欺負行為、網癮、酗酒等)的學生,應引導其多思考問題行為產生的不良后果,靈活運用內觀療法,讓其就內觀療法的三大主題———“他人為我做的;我給他人的回報;我給他人帶來的麻煩”進行反復思考并記下所思所想,使其產生積極的內疚感,實現積極的改變。對于特困生,要讓其克服自卑、自棄、自我封閉心理,樹立起奮發圖強的決心。對于家庭經濟狀況很好的學生,要幫助其克服對未來高枕無憂的樂觀偏差,打消其“啃老”想法,挖掘其潛能,培養其自強自立。對于學習動機缺乏的學生,可通過提高其未來取向水平來激發其學習動機。
二、未來取向視野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1.高校應給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足夠支持,著力提高學校心理咨詢的實效性學校應對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建設提供足夠的硬件支持和經費支持,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學校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宣教活動(如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心理健康教育講座)的有效開展。如保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團體心理輔導的課時和場地;為開設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心理咨詢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門途徑之一,但從目前來看,高校心理咨詢的實效性還有待提高。大學生對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認識度還不夠,尋求心理咨詢的意愿較低。要提升大學生的未來取向,有必要充分發揮高校心理咨詢的實效性,借助心理咨詢提高大學生(尤其是那些有心理困惑的大學生)的未來取向。而要充分發揮高校心理咨詢的實效性,需要對大學生普及心理咨詢常識,需要心理咨詢師提升自身職業勝任力,需要為實施專業化的心理咨詢創設條件,如優化心理咨詢中心的設置(含場地設置和設備、人員配備)等。
2.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幽默感的提升,發揮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行為示范作用幽默感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具備的重要品質。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幽默感的提升,不僅能使教師自身保持樂觀,促進自身人際關系和情緒健康,減少職業倦怠,也有助于大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溫馨愉悅的心理咨詢氛圍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時還能為大學生幽默感的提升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幽默感的提升途徑有:多看幽默影視;博覽群書;豐富閱歷;和幽默的人交往;多發現和積累日常生活中的幽默素材;了解并嘗試運用幽默;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在行為示范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至少應在兩方面起榜樣作用:一是積極心態的示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培育自己的積極心態,舉手投足間體現自身的良好示范作用;二是人生規劃的示范,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有明晰的人生規劃,以更好地開展生涯規劃輔導。
3.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作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明顯成效,需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上,需重視日常生活中與大學生的靈活溝通,對大學生加以積極引導。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由輔導員來開展,這就需要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既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協調和有機互動,也要注意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色彩。良好的師生關系可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心理校園活動等創設條件,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將會增強學生的體驗,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當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需要教師創設多樣情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多元化。
4.充分發揮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高校應重視在校園網中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園地(包括刊登心理文章、介紹或在線播放心理影視、設置留言版塊進行互動),為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保健方法提供良好的平臺,借助這一平臺,大學生將能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期計劃和心理咨詢熱線、面詢安排,從而有針對性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應重視通過博客、微博、微信等途徑開展滲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應重視通過網絡(如電子郵箱)定期內部發行電子心理刊物等[11]。網絡不僅能有力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同時能為師生溝通提供平臺,為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提供渠道,也能為提升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提供有效途徑。總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不僅能拓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也能為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構建良好的網絡環境。
5.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僅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師資力量難以勝任,需要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這些師資力量主要包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師、有心理學專業背景或職業生涯規劃專業方向背景的其他院系教師及輔導員。某種程度上,有心理學專業的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較多優勢,如可邀請心理學專業教師參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大學新生心理普查、大學生心理咨詢、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等工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師遇到工作困惑(如難處理的心理咨詢個案)時也可和心理學系教師進行交流。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是高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之一。
6.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化大學生的未來取向如何,與大學生自身的情緒情感狀態、心理品質及其所處環境有關。未來取向視野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強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培育其積極心理品質(如自立、自信、樂觀、感恩、希望感、心理韌性),為大學生創設積極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為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心理咨詢、團體心理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途徑等應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色彩。
7.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制度是有效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為了有序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應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運行機制、經費投入、人員配備、工作內容、工作計劃等實行制度化要求。例如,心理檔案建立、管理和使用制度;心理咨詢制度;心理危機干預制度;對每一學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相對穩定、計劃性強的安排,包括大學新生心理普查、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周、畢業生就業心理輔導以及班級心理委員、寢室心理信息員、心理社團骨干等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培訓等;心理健康教育時間應給予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突顯創新性,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現校本性。為激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性,每學年可對優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候選人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管理者、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等)進行表彰。
篇2
關鍵詞:學前教育理論;存在問題;未來趨勢;理論發展]
研究學前教育理論并將這些理論用于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是一項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內容。學前教育理論在國外,從古希臘時期就有所提及,分為斯巴達教育理論以及雅典幼兒理論,雖然在內容和形式上均有所差異,但同屬于奴隸制下的學前教育理論。進入近現代以來,西方的學前教育理論經歷了夸美紐斯的教育觀、盧梭自然主義教育觀以及福祿貝爾教育理論,對于現代的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現代以來,西方的學前教育觀受到門臺所里教育觀的影響較大,更加重視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我國,學前教育理論從先秦時期就有所提及,20世紀30年代以來,西方的學前教育思想也開始逐漸傳入我國并提供了良好的借鑒作用,其中影響最大的還屬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教育觀。
一、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途徑
在國外,學前教育理論的發展主要是按照古希臘時期-近代-現代的發展脈絡來發展的。在古希臘時期已經興起學前教育理論,主要是斯巴達教育理論以及雅典幼兒理論,兩者的教育目的以及具體的表現形式均有明顯的差異。斯巴達幼兒教育主要提倡在七歲以內的兒童需要重視家庭環境,主張在家庭內進行培養,由于斯巴達本人比較崇尚武力,因此該教學理論比較重視培養兒童的體制素質。而雅典的幼兒教育理論比較多元,不僅重視兒童的體制素質還非常重視他們的文化知識,因此相較于斯巴達教育理論來說,雅典幼兒教學理論更加重視兒童的全面發展,為以后西方的教育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代以來,出現了更多新潮的教育思想,其中著名的就是夸美紐斯、盧梭以及福祿貝爾的教育觀,這三者教育理論奠定了西方社會近代學前教育理論的根本。首先是夸美紐斯的教育觀較為重視教學的徹底性,同時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循序漸進,重視兒童的感官發展,還為兒童編寫了百科全書,強調兒童的德行培養和智力能動作用。盧梭更加強調教育方式的針對性,將人類的教育發展分為嬰兒期、學前期、成長期以及成人期,在各個階段都需要進行不同的教育理論以及教學方法,同時需要遵循兒童的自然規律,并培養他們的多樣能力。
進入現代以來,西方的教育理論又開始轉變,以蒙臺梭利為代表,重視培養兒童的數學教育、感覺教育、語言教育以及文化科學教育,還更加重視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從而幫助兒童形成更加繾綣的人格,為和諧社會的建構提供保障。
我國的學前教育理論盡管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但沒有較為明晰的發展脈絡,在現代的學前教育理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陶行知的教學和一的思想,主張教師的重要性。
二、學前教育理論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歷史問題
由于我國的歷史比較悠久,各階段的制度都不盡相同,所更迭的速度也比較快,基于此背景下,學前教育理論也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在先秦時期,社會的動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學前教育的教育,隨著封建王朝的建立,兒童的學前教育理論已經逐步淪為統治者的工具,不利于兒童的茁壯成長,同時小農經濟的大背景下也會導致兒童的身心容易受到摧殘。文化革命時期,學前教育理論也開始停滯不前,對其的發展造成了重創,使得兒童難以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正確的三觀。
(二)外國思想的沖擊
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急劇轉變,市場經濟時代來臨,進而也就影響了我國的對外政策,開始從封閉的經濟逐步開放,開始重視國際貿易以及國際地位,這在一定程度會提升我國的經濟水平,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我國國民素質的提升。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會使得中外兩種源自不同背景的思想出現激烈的碰撞,在吸收外國優秀思想的同時,也會吸收更多的糟粕,進而學前教育理論也出現弊端,受到一定的沖擊,致使兒童出現利己主義與享樂主義。
三、學前教育理論的未來發展趨勢
(一)促進古今文化的相互融合
首先在對傳統文化的吸收和借鑒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促進我國社會的蓬勃發展,能夠為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創造必要的前提,促進兒童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融合國際眼光,培養更多有理想、有思想的青少年兒童。
(二)重視對外國文化的條件性借鑒
在對外國文化借鑒的過程中不僅僅生搬硬套國外的理論,還需要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發展現狀,更要重視兩種理論的文化背景,從而對理論進行精簡的提煉以適應我國的發展形勢,促進學前教育理論的完善。
篇3
關鍵詞:與孩子共振健康情緒
一切教育的執行切入點都在于“攻心為上”。給予孩子一個健康的身心比任何成績和成功都更重要,這也是給孩子生命成長最優質禮物。是師者“得生心者,得師道也”。
一、鼓勵孩子相信自己
1、賞識優點,喚醒孩子潛意識的自信
知識型的家長,很有先見之明,給予孩子賞識教育和建設性的建議。鄉村家庭教育意識薄弱,一些家長忙于工作。許多孩子的心理是否處于健康是不被關注的,更不用說被生活所累的家長會注意到要去賞識孩子了。許多孩子在潛意識里變得自卑,容易自我否定,心理脆弱。所以,在校教師應該關注這方面的孩子,給予更多肯定的力量。
教師必先做到,讀懂孩子性格、讀懂孩子的需求、讀懂孩子的優勢和劣勢、脆弱的根源、讀懂孩子的理想。從目光里投射給孩子欣賞,因為眼神的交流遠遠勝過一切語言。孩子在你的眼神里讀懂了你對他的信任和欣賞后幼兒教育論文,內心那份充實的力量是會永遠銘記于心的。語言上有意識地、主動地與孩子談心,在溝通時有意識地告訴孩子如何發揮優勢,告訴孩子如何挖掘自己的潛力。被受肯定了的孩子,在心理會漸漸地與理想中的自己走得更近。
當孩子知道被受關注,被受欣賞,而且在他的身邊有這么一個可親可溝通的人在欣賞著他、關懷著他、支持著他。孩子會相信,有人相信他時,他也會相信自己的。而日積月累的這種賞識,將會給孩子帶來源源不斷的自信心。
2、給予平臺,營造孩子潛意識的自信
許多孩子很活潑,從來都是表現中的主角,而更值得我們教育者留心注意的是那些默默在觀望的孩子。在他們的心理,他們也期望能活躍地去展示自己,可是平臺的局限、能力的玄殊,他們只能是被忽略了,而成為了觀望者。一大部份人不敢挑戰自己、怕出糗而關閉了自己的活躍的心智。我們時不時制造機會,創造表現的平臺,讓孩子通過展示自己獲得更多的鍛煉,通過各種表現發現自己的能力,從而創造一個自信的自我。
3、創造氛圍,提升孩子潛意識的自信
來自長者的欣賞會給孩子很大的鼓舞和暗示,讓孩子充滿信心;同樣創造一個懂得互相賞識的群體氛圍,更能讓孩子潛意識的自信持續一生。
在群體中,讓孩子通過互相欣賞,來贊美別人給同伴以鼓勵;同樣別人也會通過賞識給予他鼓勵。這樣的群體里流動著人性溫暖的一面,孩子懂得給予賞識并同時被賞識著,我想健康自信的種子會深深地埋在他靈動的靈魂里一輩子的。
二、化解孩子情緒的包袱
現代社會浮澡、人性腐化、不良的風氣還沒全部清除。在鄉村,一些文化氛圍不夠濃厚的地區幼兒教育論文,人文素養較差的地區,許多孩子由于從小的耳濡目染,早就不知不覺地養成了許多自己全然不知的壞習慣和壞情緒。如果不及時有效地幫助他們認識并消除,那么這些壞習慣和壞情緒將會導致孩子演化出許多不良的問題,嚴重地影響其心智的健康成長論文范文。
1、透視孩子內在的不良情緒
許多孩子因為其父母的不良情緒而受其感染;有些孩子則因為與父母溝通不來,而內心受到許多的瘡傷;還有些孩子因為家庭內部關系的種種矛盾,而造成內心的許多消極情緒……孩子正在成長的路上,他們缺乏對外在環境的理性的辨別能力、分析能力,也缺乏相應的內在抗體去面對出現在他們周遭的種種不良氛圍。
為了每一個孩子的健康,讓我們帶上一雙透視眼多關懷一下孩子的表現情況,是哪些內心障礙、心理疾病和困惑的情緒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心智成長?當我們為孩子們找到這些病源的時候,那么孩子就多了一米陽光的健康力量。
2、排解孩子內在的不良情緒
聰明、陽光型的孩子在內心有問題,會懂得及時尋書問師找人排解。若遇到孩子是封閉型、憂郁型、浮燥型、粗魯型的,那么這類型的孩子的排解能力,就得多多關注了。這群孩子更多的缺乏正確的觀念,和理智的心態,所以他們幾乎是排解不了自己出現的不良情緒問題。有時甚至還會因為性格因素讓不良情緒加速惡性循環。為此,幫助他們排解不良情緒就得多下點心力了。
平時,我就積累了這些好方法: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歡玩的游戲、活動、運動;與孩子共談心,尊重他們的感受,傾聽他們的需求,給予他們面對問題的正念;和孩子一起出謀劃策改變自己的心態;約其他孩子出謀劃策從側面幫助他排解情緒和心理問題。
3、醞釀孩子內在自我調節的能力
師者最好授之以漁。在成長路上的孩子,給他們最好的禮物就是面對問題時的那份強大的內在心態。我們幫助他們有意識地懂得自我調節,讓他們自己懂得去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
除了許多心靈書籍、和經典的故事、影片有助于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的發展。我想更多的還是在面對真時情境時的那份心態磨練,更能讓孩子獲得成熟的內在心智和自我調節能力。所以,校內應該定時開設些心態課程,讓孩子學會面對,學會調節心態,并形成積極向上的成長心態。
三、激勵孩子發揮內在活力
每個孩子都是一股新生幼兒教育論文,只是潛能是否有在成長的關鍵期被其充分發揮否。我想我們都應該給孩子更多開拓未來的力量。
1、引領孩子認識自己的未來
孩子是有夢、有信力、有沖勁、有靈氣的,他們需要我們給予他們更多的暗示和肯定。讓孩子認識自己的未來有無限的開拓力,有美好的前途、一切夢想皆有可能實現,并且一定實現,以激蕩起孩子內心那股火熱的追求之心。給孩子這般的信力,孩子也會發揮其內在的心力開拓他夢想的領域的。
2、提升孩子內在的競爭意識
只有在對比中,才能彰顯能力的水平;只有在競爭中,才能磨練內在的成熟心智。而給孩子正確的競爭意識,等于給予了孩子最豐碩的勇氣。讓他們在競爭中學會快樂面對,學會成長,學會如何競技,學會如何去創造……一步步地走向那個成熟的自己.教育的真諦全在于此。
鼓勵孩子相信自己,化解孩子情緒的包袱,激勵孩子發揮內在活力。因為他們是新生,擁有創造的天賦;他們是靈者,稟有偉人的純粹.也許是歲月生活、環境在造化他們;亦或許是他們在造化他們自己。做為師者,想給一顆顆正在豐碩成長的靈魂一點柬言,相信他們用得上;想給一個個正在追求的生命一點力量,相信他們一定用得上。生活、學習就應為自己健康的身體和心智添彩。與孩子們共振健康的情緒當是重中之重、勢在必行。
篇4
中國期刊投稿熱線,歡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論文我們會在2個工作日之內給予辦理審稿,并通過電子信箱通知您具體的論文審稿及發表情況,來信咨詢者當天回信,敬請查收。本站提供專業的服務和論文寫作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快速發表。
【摘要】關于師范類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實踐層面的思考( 一) 就業指導教育應以教師教育理論為指導, 突出師范特色, 著力于師范生的師范技能培養。在教育崗位的競爭中, 有些師范生贏不了非師范生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師范生的師范特色不強。
【關鍵詞】就業指導教育 以教師教育理論為指導
【本頁關鍵詞】會計期刊征稿 教育論文 職稱論文
【正文】
關于師范類大學生就業指導教育實踐層面的思考( 一) 就業指導教育應以教師教育理論為指導, 突出師范特色, 著力于師范生的師范技能培養。在教育崗位的競爭中, 有些師范生贏不了非師范生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師范生的師范特色不強。1. 加強“三字一話”技能訓練。近來許多師范院校都放松了這方面的技能要求。字如其人, 如果一個未來的教師連字都寫得亂七八糟, 談何為人師表? 用人單位又怎么會要這樣的畢業生呢? 另外, 也不應忽視作為國語的普通話訓練, 雖然現在的師范生都要通過國家的普通話等級考試, 但是, 純粹只為考試過關而不為自身素質提高者也不在少數。由于現在高等師范院校的畢業生就業多流向中小學, 師范生普通話水平在就業競爭中就顯得更為重要, 學校應加大力度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同時還應提供普通話朗讀技巧等相關培訓。2. 培養學生的教學技能。由于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師范生對于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力也就相應地被列入用人單位的要求中, 師范院校不僅要開設多媒體技術的課程, 更應在平時讓學生多使用多實踐。但是, 也應讓學生不過度依賴多媒體技術, 以免離開了課件就不能上課。教學技能的培養更重要的一塊還在于,訓練學生自主備課、走向講臺并且大方自如講課的能力。另外, 學校還可以創造條件, 提供學生教態、教師禮儀等方面的指導。3. 加強師范生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科修養。教育學和心理學是師范生畢業后走向講臺, 并且很快適應崗位與學生很好地溝通所必需的。所有的師范生都被要求修教育學和心理學課程, 但很多時候, 學生們抱著的卻是拿了這兩門課的學分就行的心態, 因此,學校要從心態和教學上同時抓好學生這兩門課程的學習。( 二) 專業課程中應滲透就業指導教育。師范生畢業后走向教育崗位, 要面對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學校的專業課程大多與以后的教育實踐聯系不夠緊密, 因此, 專業課程的教學中也應滲透與教育實踐的聯系, 即就業教育的內容。如院系可以安排學生到中小學去見習, 看看常態的課堂是怎樣的, 與一線的老師進行交流, 訪談中小學生。另外, 專業課的教師應把中小學的動態以及國家的相關教育政策及時地傳達給學生,讓學生了解現在的中小學是怎樣的情況, 以便為日后的就業作好準備。( 三) 就業指導教育應充分利用好學長制。學校的就業指導教育中心、院系領導、專業老師雖然可以給學生提供全面權威的就業指導, 但是, 作為學生的同齡人的學兄學姐更容易也更多地與學生接觸, 他們在就業指導方面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現在許多學校都實行了學長制。應充分發揮這一制度的作用, 學兄學姐尚未畢業時, 可以給學生在擇業觀等方面進行指導,畢業后更可以提供就業信息等等。( 四) 就業指導教育還應充分利用畢業實習。畢業實習可謂學生大學畢業前的最后真槍實彈的練兵, 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實習的機會, 先給學生實習指導, 然后讓學生放開手腳去實踐, 積累一定的教學工作經驗。高等師范院校的教育不應只有陽春白雪, 更要有柴米油鹽, 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科學的就業指導教育, 讓師范生們在未來的就業競爭中取勝。
【文章來源】/article/87/5843.Html
【本站說明】中國期刊投稿熱線:專業致力于期刊論文寫作和發表服務。提供畢業論文、學術論文的寫作發表服務;省級、國家級、核心期刊以及寫作輔導。 “以信譽求生存 以效率求發展”。愿本站真誠、快捷、優質的服務,為您的學習、工作提供便利條件!自05年建立以來已經為上千客戶提供了、論文寫作方面的服務,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網絡信譽體系,我們將會繼續把信譽、效率、發展放在首位,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聯系電話: 13081601539
客服編輯QQ:860280178
論文投稿電子郵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郵件標題格式:投稿刊物名 論文題目
如:《現代商業》 論我國金融改革及其未來發展
聲明:
本站期刊絕對正規合法
并帶雙刊號(CN,ISSN),保證讓您輕松晉升
篇5
小學教育論文參考的題目有哪些呢?小學教育非常的重要,對初中、高中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一份精彩的論文,必須要有一個好的題目,小編為你們精心挑選了100篇小學教育論文的題目,僅供參考!
1.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現狀分析
2.小學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規劃與實施探討
3.關于農村小學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
4.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小學教育政策探析
5.小學教育專業認同感量表的編制
6.高師院校小學教育專業心理學類課程設置該走向何方?——基于中美比較研究視角
7.關于中央蘇區小學教育的若干思考
8.探究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有效途徑
9.新課改下小學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10.小學教育專業“教學設計”課混合學習設計研究
11.農村小學教育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對策分析
12.大學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建設問題
13.促進區域小學教育內涵發展策略
14.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比較分析——以湖北省屬6所高校為例
15.文化視域下的中美小學教育對比分析
16.小學教育專業學生專業思想建設的途徑 優
17.小學教育專業特色及建設策略分析
18.關于貧困農村地區小學教育現狀的幾點思考
19.江蘇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比較研究
20.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小學教育研究
21.小學教育管理工作的價值取向探究
22.回眸與反思:我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建設
23.小學教育專業教育實踐課程探析
24.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整合研究
25.構建人才培養模式 服務農村基礎教育——地方高師院校小學教育專業服務農村基礎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26.對小學教育管理的思考與探索
27.高師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課程結構與訓練體系的構建
28.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與對策
29.小學教師專業化與小學教育專業建設
30.論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綜合培養模式
31.今日加拿大小學教育的特點
32.小學教育與“小升初”選拔模式的思索
33.高校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特色建設探析
34.小學教育應融入創新思維的滲透
35.小學教育中懲罰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36.美國高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特點與啟示
37.本科層次小學教育音樂學專業素質探究
38.地區間農村小學教育投入差異影響因素的分析——以河北省各縣為例
39.高等院校小學教育專業課程方案探析
40.論高師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科基礎與學科建設
41.小學教育特色專業建設目標與核心任務——以海南師范大學為例
42.淺析小學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及進一步推動的策略
43.小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方向探討 優
44.清代學海堂中的小學教育與小學研究
45.關于小學教育專業本科課程設置問題的探討
46.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管理改革研究
47.中國和英國小學教育制度差異分析
48.本科層次全科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的反思與建議
49.從教師專業化視角看我國小學教師教育發展
50.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中人本主義理論的應用 優先
51.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及發展
52.對傳統文化在小學教育教學中重要性的幾點思考
53.日本小學教育發展歷史、現狀及特征研究
54.寬與活:小學教育專業集群式課程模式改革構想
55.關于當今時代小學教育性質的討論——當代小學教育宏觀理論研究之一
56.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研究的思路與出路
57.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特色所在
58.基于兒童生命的小學教育之思
59.以未來的視角探問今天的小學教育——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首屆小學教育國際研討會綜述
60.小學教育特色專業建設“四問”
61.專業化背景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技能培養體系研究
62.中國地區間小學教育投入差異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財政能力和財政需求的視角
63.關于小學教育性質的再認識
64.幼兒園與小學教育銜接的有效策略
65.美國小學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探析及啟示——以佐治亞州立大學為例
66.新西蘭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特征及啟示——以奧克蘭大學為例
67.小學教育改革的途徑與啟示
68.試論小學教育的基礎性特征——關于小學教育特點研究之一
69.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學術性”詮釋——基于我國高師小學教育專業建設現狀的分析
70.美國小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以加州小學為例
71.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培養目標體系的建構
72.關于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的幾點思考
73.對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教師培養理念的思考
74.淺談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
75.關于當今時代小學教育作用的討論——當代小學教育宏觀理論研究之三
76.小學教育中的教育懲罰問題研究
77.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數學教師知識的狀況及來源分析
78.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比較研究
79.創新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想
80.中國傳統文化對小學教育教學的啟示
81.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培養目標及其實現機制
82.專、本科小學教育專業課程建設的思考
83.美國小學教師標準與小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計——以佐治亞州立大學早期兒童教育專業為例
84.認識小學兒童 認識小學教育
85.論小學教育專業的性質和特點
86.清末新式小學教育改革述論
87.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小學教育——兼談《教育哲學視野下的小學教師知識基礎》
88.本科小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89.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培養方案分析
90.中外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與啟示
91.小學教育福利供給的地區差異:現實狀況與未來走向——基于我國31省、市小學教育狀況的定量研究
92.小學教育本科專業培養定位的向度分析
93.貧困農村地區小學教育普及情況分析——以云南省為例
94.關于中國地方小學教育財政支出的實證研究
95.論小學教育中的創新思維培養
96.“全科—應用型”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芻議
97.全球化背景下小學教育的特質和目標
98.實踐取向的小學教育專業基礎課程的課堂實踐研究——以《小學數學教學論》等四門課為例
篇6
論文關鍵詞:古建園林賞析,素質課,教學改革
高等教育越來越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素質課程的建設是普遍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提升大學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質的重要手段。針對高校開設藝術類素質課,是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藝術類素質課可以使學生健身娛人、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挖掘想象力、開拓形象思維、、增強創造力,同時也是當今高校教育發展方向。藝術教育對人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
古建園林欣賞作為一門精神產品的藝術類素質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領略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和西方古典園林藝術的審美活動。課程主要是從傳統建筑園林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力求深入淺出,以提高大學生藝術情操等綜合素質為目的,從旅游鑒賞的角度闡述了中西方古典建筑、城市、園林藝術的產生和發展,從文化淵源、典型案例、歷史典故中,提供給學生可以實際應用的可操作性的并帶有趣味性藝術知識和精神糧食[1]。古建園林賞析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藝術類素質課,針對大學素質課教學的現狀,怎樣提高這種課程的教學質量是值得我們一起探討的。下面多年的素質課教學實踐出發,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討論藝術類素質課程的教學。
1 藝術類素質課程的重要性
1.1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與審美素質
由于中國高校藝術教育相對滯后,大學生在藝術上的文化品位不夠渾厚可能導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對真、善、美的認識理解出現了偏差。大學生作為高層次的“文化型,創新型人才”應該有更高的審美修養教育論文,特別是氣質、情感、涵養、風度、形貌、言談舉止等各個方面都應更加得體。藝術類素質課程的開設是提高大學生審美素質的重要途徑,如古建園林賞析課程,是一門具有景觀鑒賞價值和體驗自然真諦的綜合藝術。課程介紹中西方古典園林藝術的發展、演變、特征、美學思想,配制大量鑒賞價值較高的經典案例。
1.2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與創新能力
教育家早已意識到教育需要多一點引導、激勵及自我潛能研發,少一點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期刊網。而約翰·海瑞思曾說:“真正的教育就是發現,而真正的教師是勘探者。”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要相互理解、相互促進。所以藝術類課程的開設是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清華大學早就實行了“大學生藝術素質必備”,其中一個環節就是沒有藝術選修課學分的學生不允許畢業,藝術對人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教育和培養,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最高境界,越來越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園林賞析本身就是對東西方藝術的一種鑒賞,而經典園林卻是設計者創新能力的體現。
2 素質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綜合素質課是大學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素質教育是指遵循教育的一般規律,以學生的素質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為目的,按照因材和因需培養的原則,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基本方法,能夠反映自身專業特色的多種科學的教育。近些年,大學課堂素質課的規模不斷壯大,質量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對各類知識的需求,但同時其仍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
2.1 素質課程選擇受到限制
綜合素質課,顧名思義其價值在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盡可能地塑造相對完善的個體。學校應在綜合素質課選修過程中的科學性、計劃性問題上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避免“盲目放羊”狀況的出現。在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有些教師為了生計去掙“工分”而揀輕避重講求“效益” 變得更加現實, ,而許多大學生也不是認真規劃、合理選擇素質課,或者是學校素質課本身就少,學生沒有選擇余地,導致學生如何拿夠規定的學分,如何能輕松拿到學分,怎樣不去上課也可以拿到學分還能取得好成績成為他們追逐和選課的依據。所以像電影欣賞、音樂欣賞就成了學生素質課的首選,而有些真正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卻無人問津。
2.2課堂教學質量較差
“只有不合格的老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少部分老師對待素質課的敷衍態度對課堂來說是個致命的傷害。據調查,高校有部分教師沒有經過系統教育課程的學習,有些教師可能專業學術能力強卻沒有良好的表達能力,講課沉悶無趣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有些教師可能在講課內容把握上沒有抓住重點熱點,或者所講內容太專業化,其所講并非學生所想聽或者能聽懂的。當然也不排除有些課堂是學生自身原因,無論教師講得多么生動也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種種情況勢必造成師生雙方配合不夠默契。
3 提高素質課教學質量的方法
針對高校素質課教學現狀,以古建園林賞析素質課的教學實踐出發,本人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研究入手教育論文,為提高大學素質課程的教學的質量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3.1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進
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提高素質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古建園林賞析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教學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提高綜合文化素質。上課時如果像針對專業學生一樣講解就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采用理論與經典案例相結合教學方法讓學生輕松掌握。如“挖湖堆山”“一池三山”的造園手法以四大名園之一皇家園林頤和園為案例,而講到“欲揚先抑”“開門見山”的藝術法則卻用私家園林代表拙政園為案例來分析,用高清圖片說明,同學們的記憶深刻,比純粹理論授課的效果顯著。針對古建園林賞析課還可以采用“直觀法”教學,把學生帶到城市公園實地上課,把公園當作教室,另外“互動式”教學在素質課也應該經常使用,由于素質課多為外專業教師上課,相互交流較少而經常出現老師唱獨角戲的情況。要讓學生搜集閱讀一定量的信息、參加些社會實踐活動、搞一些調查研究、寫一些小論文等等,來鍛煉學生觀察、認識社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學手段的多樣可提高藝術類素質課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上課一定要能吸引學生的眼神,教學手段單一很容易使學生審美疲勞,多媒體教學以其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為課堂教學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各種媒體的組合應用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多媒體在教學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古建園林賞析課程知識豐富,如果單憑課堂的泛泛講授,學生對課堂知識理解,很難使學生對園林藝術的精華產生深刻的認識,上課時除了用大量經典的圖片,還可以用高清的視頻圖像來輔助教學。傳統的教學手段,往往不能勝任對各種多媒體資料的快速傳遞,而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學會較輕松地解決這一問題。網絡上關于古建園林的知識很多,因此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手段,積極推廣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師生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教育應該注重學生個體的體驗、反思,批判、追問意識以及相應多種能力的養成期刊網。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來思考,思考要與社會人生聯系起來,而且要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思路和辦法,之后還要進行交流。總之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是提高藝術類素質課的教學效果的保障。
3.2引導學生科學地選修素質課,加強素質課課程建設管理
藝術類素質課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自身的品味和趣味,同樣也可強化其專業及未來職業的針對性教育論文,在課程學習態度上要努力讓學生樹立這樣的理念,認真對待各門課程不僅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更是對國家、社會提高人的素質、培養高素質公民的教育理念的積極回應,從而使其在心理上塑造一種積極的印象。學校應該盡量多開設門類齊全的素質課,在學科專業上加以限制,讓學生每學期都有較大的選擇范圍,既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完善其知識結構,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2]。
加強綜合素質課課程建設,切實滿足師生綜合素質課課程建設的需要。加強教師隊伍、教材、教學資源及圖書資料等方面的建設。重點扶植、建設一些具有代表現的課程。把地方文化教育和宏闊的視野相結合,這樣的教學要求必須是動態的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材編寫和教師校本教育的教學狀態并形成互動,構成合力,建構良好文化素質課建設理念和機制。每門課程應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攀登到所學學科的高峰。因此,最好的教材就是要使學生以最短的路徑到達學科學科前沿。若沒有適當的教材可以選用,學校應當考慮編寫適合素質課教學要求的特色教材。課程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而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系統。學校要加強素質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管理引導教師采取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參與式教學、實例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真正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真正實現素質課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托.園林藝術[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2]蘇志翠.大學生選修綜合素質課中的問題、原因和建議[J],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39
篇7
一、認真學習和領會黨的xx大精神和“xxxx”重要思想,與時俱進,愛崗敬業,為人師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 基于以上認識,我在工作上積極投身教改,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馬虎,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努力去做一個深受學生尊重和信賴的老師。我一直信奉一句名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也護花。”堅信要想成為一個好老師,就必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師德、師風來引領自己,規范自己的言行,做到熱愛集體、服從分配、團結同事、愛崗敬業,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二、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教學工作認真負責。努力實踐了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的全部美術課程教學,較好地學習和把握各年級教學重點、特點和難點,除了完成好每周18節工作量的前提下,還積極參與學校布置的各項臨時工作等。
1、認真備課,不但備教材、備教法,而且備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要求搜集每課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2、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力求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充分考慮每一個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學生都得到提高發展。平時虛心向前輩、老師們學習,多聽老師的課,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也常求其他老師的意見,改進工作。
在努力上好每一節課的同時,積極投入新課改實踐中,能以學生為主,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究性,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全面發展。在教學欣賞課中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比較,不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并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降低學生對繪畫技能的要求,帶領學生到校園中,運用感受、觀察、表現及收集資料、小制作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盡可能嘗試運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和美術信息,開拓視野,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3、從發揮學生創造性能力出置作業練習,并注重對學生作業過程與創新方面的發展性評定。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和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三、積極參加市、區教研室組織的各類美術業務學習和理論學習活動,認真參加了區教師進修學校舉辦的新課程改革的學習,并且在實際教學中身體力行,通過對教學相關知識進行著重學習,使之更加系統化,使美術專業水準提到了一個新的起跑線。其次,利用業余時間輔導并組織學生廣泛地參加有關比賽活動,挖掘并發展他們的特長。XX年6月,我在第四屆中小學生音樂美術教師基本功比賽中獲美術教師組二等獎。XX年6月,輔導學生參加全市少兒繪畫作品評比活動,所有參賽學生作品都入選,學校獲組織獎。本人分別榮獲輔導二、三等獎。
篇8
[關鍵詞]法律體驗性教育 Co-Op 模擬法庭 JD JM
[中圖分類號] G64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5)01-0010-03
體驗性教育的思想由來已久,但國內法學教育界尚無專門的介紹和探討。法律體驗性教育是美國法學院JD教育近年來提出和踐行的新命題、新理念和新策略,其致力于未來法學教育對“體驗”(experience)的整合,將對現代法學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法律體驗性教育在美國JD教育中的興起
法律體驗性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Law)是美國法學院面對21世紀的財政危機、互聯網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機遇而發展起來的,旨在讓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或者模擬的特定情境中,得以“教”、“學”、“做”、“職”法律的一種教育理念或教學策略。與法律體驗性教育相對應的是法律體驗性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Law),二者都強調經歷、經驗和體驗,即Experience。
作為一種系統性的理念和策略,法律體驗性教育一般包括帶薪實習的合作式教學(Co-Op)、法律診所(Legal Clinic)、工作室(Studio)、模擬法庭(Moot Court)、講座、論壇、辯論、學生刊物編輯、全職或者兼職打工等一切包含體驗性元素的法律教學活動。最時興有效的,就是校外的全職或者兼職帶薪實習,即遍布全球的法律合作教學(Co-Op)。①
美國東北大學的合作教學項目(Co-Op),讓學生在校期間至少有1年時間,去到分布在全球的合作單位進行帶薪實習。這不僅讓學生工作賺了學費,而且還積累了工作的經驗,對回到學校后的繼續學習,有一個直接的體驗,因此被譽為是美國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1]東北大學法學院在其40多年的法學教育合作項目(Co-Operative legal education program)中,一直要求學生有4個學期即差不多1年的全日制帶薪實習。它與一些具有遠見的法學教育者和法學院,提出了體驗性學習的口號,并于2011年共同發起成立了“法律體驗性教育聯盟”,致力于通過整合法律原則、分析能力、訴訟技巧、職業倫理的培養和職業特性的把握等體驗性元素,形成未來法學教育的共識性特點。[2]2012年10月,在波士頓的東北大學法學院召開了由《東北大學法律雜志》和“法律體驗性學習聯盟”承辦的全美 “首屆法律體驗性教育論壇”(the Inaugural Symposium on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Law)。會議的主題是“體驗未來:法律中的體驗性教育”(Experience the Future: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Law)。來自全美的300多名法律教育者、法官、律師和學生參加了這次為時3天共4個單元的論壇。[3]除了會議討論和發言外,部分論文被東北大學法學院的網站和法律雜志刊登發表。
論壇對法律體驗性教育的理念、方式、方法和評估等問題展開了探討,提出了一個新命題、新理念,論證了法律體驗性教育的具體建構,開啟了法律體驗性教育的新時代。有學者認為:“體驗性模式不僅教會學生技能,而且教會其面對社會問題、公共法律、法律改革和政策問題,從長遠的角度使學生不僅為實踐操作做好準備,而且為職業規劃做好準備”。[4]有學者提出在經濟蕭條的復蘇過程中,要重估ADR(訴訟外替代性糾紛解決)教育的價值,要像中國文字“危機”二字所預示的那樣,既要看到“危險”的一面,又要看到“機會”的一面,要轉“危”為“機”,使法學院從被困的“孤島”走向開闊的“大陸”。這樣不僅學生受益、法律機構受益,而且法學院也受益,是“雙贏”或者“三贏”。[5]還有學者從教育者先要受教育的角度,探討了法學教授是否需要繼續實踐體驗的問題。[6]
無獨有偶,2012年負責承辦首屆法律體驗性教育論壇的Luke Bierman教授,原系東北大學法學院主管體驗性教育的副院長和法律實踐性教學的資深教授。他的《法律職業責任》(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JD課程,基本上不講課,而是秉承體驗性的原則,每次由三個學生一組上臺講授、展示和主持討論,他則坐在臺下和其他學生舉手提問、互動,甚至爭辯。
第2屆全美法律體驗性教育論壇于2014年6月,由伊隆大學法學院和法律體驗性學習聯盟共同承辦。會議還有其他學科,如建筑、商業、工程和醫學領域的體驗性學習領導參加。會議的主題,是面對21世紀的快速變化,如何有效和整合體驗性教育,以應對法律和法學教育的財政危機和結構性挑戰。其口號是“形塑未來的法學教育”(shape the future of legal education)。[7]
二、法律體驗性教育在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之間的彌合
美國法學教育從最初的學徒制教育,經過哈佛法學院蘭戴爾教授提出的案例教學法和傳統的蘇格拉底(問答式、討論式)教學法,再到后來的診所式法律教育和最佳法律實踐課程等,雖然占據主流的仍然是案例教學和蘇格拉底教學法,但面對近年來美國經濟的頹勢和全球一體化的挑戰,如何彌合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之間的矛盾,實現二者的“無縫對接”,一直是所有法學院的努力方向。
2007年的《卡耐基報告》指出,傳統的課堂和案例教學,只是教會了學生“像律師一樣思考”,但沒有教會學生考慮社會和倫理的后果,學生對現實中的法律執業還是準備不足;多數法學院的課程設置,缺乏清晰的輪廓和目的。該報告建議,每個法律學生應當經歷3個階段的“學徒訓練”,即傳統認知階段的“像律師一樣思考”、技能訓練階段的“像律師一樣做”和職業形成階段的“職業特征和目的”。2010-2011年由紐約法學院和哈佛法學院發起并組織的“未來教育會議”,2011年由美國法學院協會(AALS)發起的“未來法學院課程”西雅圖會議等,都對新的經濟、技術和法律形勢背景下,如何面對來自法學院內外的壓力和動力,培養學生在不同法律體系和文化背景中進行法律執業的能力和素質。
體驗性教育重視學生的個體體驗,重視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性地位,具有深厚的哲學基礎。“體驗是生成性的,而不是預成性的,人的體驗在實踐活動當中不斷地生成、展開和加深,體驗因而也就是一個人的經驗。”[8]美國大法官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的名言:“法律的生命不在邏輯,而在經驗”,曾被美國法學教育界譽為“劃時代的公理”。[9]它也同時表明了,體驗或者經驗在法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法律體驗性教育中,教育不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引導、啟發和陪伴學生進行實踐和反思;教育也不再是單純的教義或講授,而是在更為宏大的法律執業背景(lawyering relationships)中,去考慮律師與客戶、證人、法官以及更大社群之間的關系,強調的是一種參與性學習或參與性教育。正如美國法學教育界近年來流行的一句話所描述的那樣:“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會明白。”[10]
以大家熟悉的模擬法庭為例,法律體驗性教育的參與性與體驗性,具體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檢驗、論證法律知識和設想。有學生在體驗模擬法庭之后發現,那些為了追求“程序完美”而事先討論判決結果的做法,是應當禁止的。[11]2.直觀呈現和獲得不同的訴訟角色體驗。它將審判程序和每個人的角色表演、知識運用、職業倫理等,以“看得見的方式”呈現出來,供大家相互評價和借鑒,是一種典型的“感性教學法”[12],或者體驗性教學。讓參與的學生看到,“宣判”,并不僅僅是“宣讀判決書”;每個參與者的不同角色體驗和心態,容易促成其日后從事法律職業或實踐的“換位思考”。3.允許“試錯”。模擬法庭中的“當眾出錯”,不僅使“出錯者”本人刻骨銘心,而且給其他學生以“感同身受”的學習效果和間接經驗。比如法庭調解中一個看似簡單的問話順序,往往影響公正和調解的能否達成;比如有學生在扮演法警時故意頭戴警帽、下穿花褲衩和拖鞋,在讓大家忍俊不禁的同時,反襯出了法庭著裝的嚴肅性和莊重性。
法律職業形象和職業倫理教育,主要靠自然而然的“身教”,而非刻意而為的“言教”,切忌空洞的“說教”。模擬法庭就是這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邊學邊試、邊試邊學、邊學邊用。但盡管模擬法庭具有較好的“臨床”作用,但因不易做到真實逼真或者不能經常開設,因此也有人抱怨它對法學院學生的價值,并不比模擬病變對醫學院學生的價值大。[13]
法律體驗性教學或者學習是介于“模擬”與“真實”之間的一個系統工程,應當將法學院內部和外部的資源整合,使法律體驗性教育既要做到“真實自然”,又要避免回到學徒制時代低效、漫長的“放任自流”。
三、法律體驗性教育在我國JM教育中的先突破
當前國內對體驗性教育的研究多停留在中小學課程,或者大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礎之類的課程改革中。盡管有人認為“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中,我們的先輩們參與體驗,創造了體驗學習和體驗教育”[14],但對法律體驗性教育的專門研究,在國內尚屬空白,只有一些包含體驗性元素的教學活動,如法律診所、法律援助、法律實習、模擬法庭,以及一些尚屬探索階段的社區法律服務等,缺少帶薪實習式的法律合作教育項目(Co-Op),只有校內為數不多的、與專業學習關聯不大的勤工儉學項目,沒有系統化的法律體驗理念和教學制度框架。
根據我國法學教育的分層和改革趨勢,當前的法律碩士專業學位JM(Juris Master)與美國法學院的“法律博士”JD(Juris Doctor),在復合型、實務型法律人才培養目標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我國JM制教育的原型,就是美國法學院的JD制教育。[15]鑒于世界范圍內法學教育的“美國化”趨勢,我國法學教育界早就有人提出,應當以此為契機,逐漸壓縮法律本科和法學碩士的招生規模,確立JM在我國法律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從而“理順我國法律教育體制和法律教育與法律職業之間的關系”。[16]我國的全日制非法學JM,與美國法學院的JD,在學生來源、學制結構和培養目標上,二者都“如出一轍”。
美國JD和我國JM在培養目標上,都強調應用、實踐、實務和復合型法律人才的培養,重視為法律職業做準備。二者的學生都是已經本科畢業的學生。美國所有的法學院都是研究生院,不少學生已經具有其他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或者兩個以上的本科學士學位,即便只有一個本科學士學位的人往往兼有兩年以上的社會實踐經驗。[17]不過,美國JD以律師為中心,進入法律職業的門檻是“律師資格”考試,法官是從律師中選拔的,檢察官是所謂的“政府律師”,法學教授一般也出身律師,是所謂的“學術律師”、“學術法律家”、“學院法律家”或“學術法律人”。而我國JM以司法官(法官、檢察官)為中心,必須通過全國“司法資格”考試才能進入法律職業的門檻。
我國JM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的“打通”上,已經具有一定的培養經驗和招生規模。盡管與法律本科生的在校生規模,以及法學碩士(LL.M)的培養經驗相比,JM還有差距,但其在我國博士以下的法學教育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代表著未來的發展趨勢。我國法學教育要想學習和借鑒美國JD的法律體驗性教育,不妨從JM教育先行突破,因為其在學生年齡、生源知識背景和培養目標上都具有優勢,非常適合這種親歷性的法律體驗性教育、學習的理念和策略,比如帶薪實習(Co-Op)②等。
[ 注 釋 ]
① 哈佛法學院及其所在的劍橋鎮上,隨處可見“Co-Op”標志的商店,即為學生兼職或全職帶薪實習的地方。
② 這種帶薪實習既不同于我國學生在校期間的實習,也不同于學生畢業之后的見習。
[ 參 考 文 獻 ]
[1] 丁廷楨,姜不居.美國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東北大學Co-Op簡介[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8(1):54-57,98.
[2] Susannah Furnish. The Progression of Legal Education Models:Everything Old is New Again…[J].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aw Journal,Vol6,No.1,Summer2013,p7-19.
[3] Luke Bierman, Lindsey Smith, Patricia Voorhies.Introduction:The Inaugural Symposium on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Law[J].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aw Journal,Vol6,No.1,Summer2013,p7-8.
[4] Margaret B.Kwoka.Intersecting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nd Social Justice Teaching[J].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aw Journal,Vol6,No.1,Summer2013,p130.
[5] Lela P. Love, Brian Farkas. Siler Linings: Reimagining the Role of ADR Education in the Wake of the Great Recession[J].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aw Journal,Vol6,No.1,Summer2013,p221-252.
[6] Emily Zimmerman.Should Law Professors have a Continuing Practice Experience (CPE)Requirement?[J].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aw Journal,Vol6,No.1,Summer2013,p131-187.
[7] Second National Sympoisium on Experiential Education in Law-June 13-15[EB / OL].http://elon.edu / e-net / Article / 92124?s= / law / news / enet_navigation.2014-05-20
[8] 高偉.體驗:教育哲學新的增長點[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4):6.
[9] 勞倫斯?M.弗里曼.美國法學教育背景[A].韓大元,葉秋華.走向世界的中國法學教育論文集[C].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2001:932.
[10] Steen I. Friedland. The Rhetoric of Experiential Legal Education:Within the Context of Big Context[J].Northeastern University Law Journal,Vol6,No.1,Summer2013,p265.
[11] 廖永安,唐東楚,陳文曲著.模擬審判:原理、劇本與技巧(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267.
[12] 林有祥.感性教學法[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4:4.
[13] 羅伯特?斯蒂文斯著,閻亞林,李新成,付欣譯.法學院――19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法學教育[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14] 薛保紅.論中國體驗教育思想的發展脈絡[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5):139.
[15] 方流芳.中國的J.D.――評“法律專業碩士學位教育”[A].賀衛方.中國法律教育之路[C].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95,104-105.
篇9
XX年7月,我畢業于浙江省師范學校,同年8月,我分配建德市姚村中心學校。這里三縣市交界之處,離建德縣城新安江有70多公里,四面環山,一條蜿蜒曲折的20省道攀爬過谷中。學校現共有學生150多人,教師10多人。我們學校里,沒有熱城鬧市的喧囂,只有偏遠山區的寧靜。教師們對生活的豪情沒有澎湃激越,只是有著對工作的安心和執著,以及對教育事業的奉獻。
自從踏入小學教師這個崗位起,做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從教4年來,面向全體學生,管教管導,為人師表,有良好師德,模范履行教師職責,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同時,我注意不斷地進本文轉載自chazidian.com查字典范文行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和能力素養,積極積累教育教學經驗,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和藝術教育默默地奉獻著。工作第一年,學校安排我擔任兩個班的數學課教學,同時擔任班主任的工作。雖然這和我先前的想法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抱著要么不做,要做就作得最好的心理,很快就投入到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中去。
由于我細致的班主任工作,第二年,學校領導就讓我擔任六年級(畢業班)的班主任。這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挑戰,畢竟我的教育教學工作經驗還很欠缺。于是我更加注重自身知識素養和文化素養的提高,常常學習到深夜。當然,對班級的工作也不會因此而有所松懈。對于學生的教育,我更加一絲不茍。舉個例子吧:我班的翁某某在班里是勞動委員,學習成績在班中名列前茅,但是他有個壞習慣——有小偷小摸行為。發現的當晚我就去了他家進行了家訪,與他的父親進行了一番長談,決定立足于教育翁某某的角度來處理這件事情。先由家長出錢來賠償班里其他同學的損失。之后我又我與翁某某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談話,徹底得了解他的思想,同時教育他。經過這件事之后他學習比以前認真了許多。畢業考試轉眼間到了,他以全班第二的成績證明了自己。在學校的最后一天,他走上講臺向全班同學道了歉,并保證今后一定會做得更好。我為他的行為而高興,同時也自己高興。
篇10
關鍵詞:土木工程;系統性和綜合性;論文和科研訓練;創新實踐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1-0036-03
為進一步推進工程教育教學改革,借鑒世界先進國家和地區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樹立“面向工業界、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著力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人才;選擇土木工程專業進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改革與實踐研究勢在必行。為推進土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建立以創新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內容、知識學習方式、考核方式和評價標準,加強實踐教學及能力培養方式等關鍵環節。實施“全過程、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穩定的大型企業實習基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基本技能、表達能力和工程綜合能力,創建高校和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旨在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土木工程技術人才。
一、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根據土木工程行業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以及企業培養目標,要求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工程實踐緊密結合,在工程設計的實踐過程中,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所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能夠參與項目開發和工程設計,能夠進行項目立項階段、可行性研究階段、設計方案比選、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階段的設計工作,具有專業軟件的應用和開發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和科學實驗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獨立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場經營和開拓能力,因此有必要要求學生在企業工作和學習,結合工作實踐,進行論文選題,完成論文的研究工作。
二、土木工程專業培養標準及培養體系
在企業的學習和工作,應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養;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能夠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土木工程領域有關技術標準、規范并熟練使用;熟練掌握專業軟件的應用,并初步具有專業軟件的開發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具有項目規劃及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能有效地與人溝通與交流,能夠與人協調以及整合可利用資源的能力;了解國內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場,具有開拓國內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場的意識和能力;掌握本領域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具備收集、分析、判斷、歸納和選擇國內外相關技術信息的能力;能夠應用外語交流,具有良好的國際觀,了解國際先進的建筑材料、建筑技術和設計標準,與國際同行業接軌。在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勤奮、進取、不斷創新,企業、行業和社會發展,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獲得能力。學生在企業學習階段,將在學校聘任的、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企業設計工程師以及學校指派的業務水平高、責任心強、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雙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設計)的工作。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直接來源于企業工程設計實際或者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和應用價值,能夠使學生通過工程設計中關鍵問題的研究,獲得較全面的基本訓練,培養能綜合運用科學技術理論、方法和手段,獨立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和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論文應在雙導師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論文形式主要是工程設計類、結構分析軟件應用類、結構監測和試驗類或工程管理類,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中均應至少有一名來自企業部門的專家。
三、土木工程專業論文和科研訓練的基本要求
根據土木工程專業培養目標、標準和培養體系,學生論文選題和科研綜合訓練應直接來源于土木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工程實際應用價值,擬解決的問題應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論深度和先進性。因此可從大土木工程領域中多方面選取,如:(1)工程結構設計與靜動力力學分析;(2)大型構筑物的施工技術研究與應用;(3)大型構筑物現場監測與試驗研究;(4)應用基礎性研究、預研專題,如結構抗震與防災減災;(5)一個較為完整的土木工程技術項目或工程管理項目的規劃或研究;(6)高層建筑結構或大跨鋼結構設計;(7)橋梁設計和施工監測;(8)路基路面設計和施工監管;(9)高邊坡與深基坑工程設計;(10)隧道結構分析與工程設計;(11)地鐵區間和車站結構設計等。對于論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設計性或研究性論文。論文主要應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關鍵詞;獨立完成與誠信聲明;選題的依據與意義;國內外文獻資料綜述;論文主體部分:研究內容、設計方案、分析計算、實驗研究等;結論;參考文獻;必要的附錄(包括企業應用證明、項目鑒定報告、獲獎成果證書、設計圖紙、程序源代碼、等)和致謝等。對于論文的內容可以要求有:(1)文獻綜述應對選題所涉及的工程技術問題或研究課題的國內外狀況有清晰的描述與分析;(2)綜合運用基礎理論、科學方法、專業知識和技術手段對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獨立見解;(3)論文工作應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或理論深度,論文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4)論文工作應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論文工作量飽滿,一般應至少有一學年的論文工作時間;(5)論文寫作要求概念清晰、結構合理、層次分明、文理通順,版式規范。對于不同領域或形式的工程專業論文應有不同的具體要求,如:(1)工程結構設計類論文,應以解決基礎建設或工程實際問題為重點,設計方案正確,布局及設計結構合理,力學分析數據準確,設計符合土木行業標準,技術文檔齊全,結構設計方案能夠投入實施或通過了相關業務部門的評估;(2)應用基礎性研究類(包括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預先研究、實驗研究等)項目論文,綜合應用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分析過程正確,實驗方法科學,實驗結果可信,論文成果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3)工程結構力學分析和設計軟件應用類的論文,針對實際工程結構應用背景,要求分析合理,總體結構力學建模正確,應用程序編制或工程軟件應用正確,文檔規范,并通過結構工作狀態測試或可進行現場演示;(4)土木工程和施工技術管理類的論文,應有明確的工程結構應用背景,建立項目管理過程和經濟概算預測及評估,研究成果應具有一定經濟或社會效益,統計或收集的數據可靠、充分,理論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學正確;(5)工程結構施工監測和結構試驗類論文,針對實際工程結構施工現場,如橋梁、道路和大型結構物施工過程監測,關鍵結構的強度和動力學性能試驗等。掌握試驗和監測設備的使用技術,監測和試驗數據可靠、翔實。論文闡明試驗結果在具體結構現場的應用和有效建議。
四、土木工程專業論文和科研訓練的質量評價體系探討
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是關系到土木工程專業教育是否能達到培養目標的至關重要的問題。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科學制定有效的評價指標,來對學生的各種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實現多樣化考核方式,包括產業界專家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價。通過引入企業質量管理理論,探索土木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模式,加強對實踐教學各環節的全員、全程和全方位質量管理與監控。然而對學生論文和科研綜合訓練的質量管理則要對不同領域或形式的論文,根據論文內容的重要性給予不同的權重系數進行論文的質量評價與控制,見表1、表2。
五、結論
在我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與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時期,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型人才,是增強我國核心競爭力、建設創新型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要條件。改革現有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統一、學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有機協調發展是必要的。根據自身實際和專業特點,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根據社會需求和人才培養規律,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并進行整體優化,著重處理好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培養口徑與和職業要求等關系,形成有利于培養工程師應具有的知識、素質和能力的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刪繁就簡、推陳出新,增加新興科學技術和工程應用知識;充分利用行業優勢與特色,進行產學研合作,建立互動共贏、各負其責的校企聯合培養體系,充分發揮企業在土木工程專業學位論文和科研綜合訓練等實踐環節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黃銳清,曾寶成,劉濤.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5,(17).
[2]張式谷.撰寫學位論文瑣談[J].理論前沿,1992,(15).
[3]胡召音,李艷艷,祁石磊.碩士研究生現狀分析與管理對策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8).
[4]沈紅,吳國娟,鄧桂馨,等.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8,(S2).
[5]溫鳳媛,馬立紅.我國研究生教育快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遼寧教育研究,200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