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體會怎么寫范文

時間:2023-03-21 23:06: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習體會怎么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習體會怎么寫

篇1

一、積極完成組織分派的任務

1. 早操,是體現班級凝聚力,增強班級團結的重大活動之一。抓好常規檢查,組織管理好跑操紀律,認真統計遲到曠操人數,做到嚴謹求實,及時向導員和部長匯報,做好通報工作。

2. 組織活動,協調學生會各部門,使校慶運動會籃球賽等重大活動順利進行,膨脹同學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使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在大學期間展現自我,融入集體,感受大學生活的精彩。

3. 作為學生會一員在不與體育部工作相沖突的情況下踴躍參加各部門舉辦的活動,使課余生活豐富多彩。

二、正確處理人際關系

1. 注意語言文明,辦事得體,行為舉止符合一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主動向老師學長問好,展現機電系學生會良好的團體風貌。

2. 干事間團結和睦,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在組織活動過程中各抒己見,全面有條理的規劃活動進程,共同推動體育部的發展。

3. 鍛煉自己的說話辦事能力,做事干練不拖泥帶水,不懂就問在最短的時間里學到更多,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做正確的事。

4. 完善自己,多與部長交流,溝通工作心得,及時做好工作總結,抓好細節,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調節自己的情緒,在實踐中尋找緩和緊張氣氛的方法,掌握好待人處事的尺度。

三、合理安排學習實踐

1. 高效學習,保證課堂效率,不違犯校規校紀,虛心向老師學長請教,配合老師搞好課堂學習氛圍。

篇2

我的學生是表弟,一個初一的男生。表弟是一個求知欲很強的人,但是有點懶惰,上課容易走神,特別是英語總是他的弱點,無論怎么學總是不見起色,以至于到后來只要看到有關英語的東西就頭疼。因此他的英語成績不盡人意。父母對他抱以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夠考上重點高中,近而考入重點大學。而他現在的學習情況,讓他的父母感到擔憂。

我可以感受到他父母心中那種望子成龍的殷切期望,也同時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雖然我是英語專業的學生,但我畢竟沒有任何實際經驗,教好表弟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

在第一天的兩個小時的上課中,我盡量與他聊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當然是有關于英語的。對于他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我應該從培養他對英語的興趣開始。從英語的一些趣味小故事,到比較出名的美國大片。我發現他的表情也變得鮮活起來。但是只要我一提到他的課本,或是一提到有關語法的東西,他的眼神又開始晃悠了。這使我有種深深的無力感和挫敗感。一天的兩小時家教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跟表弟相處得還算愉快。

第二天,為了改善他懶惰和喜歡走神的毛病,我給他講了我同學的經歷,給他闡明了學生的職責和學習的目的。他似乎懂得了什么,不時地點頭表示同意。此后,我也經常給他聊類似的事,不時地與他交談學習體會。他的聽課狀態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每天上午工作兩個小時,中間有一段休息的時間。因此,我在以后的講課中,對他的要求漸漸嚴格起來,并經常給他講解懶惰的害處。他雖然聽得進去,但改觀不大,其實我認為這是可以理解的。

在這中間休息的時間里,他會和我聊一些課外的話題,包括年輕人追捧的非主流,流行歌曲,以及他愛玩的網絡游戲。對于他說的話題,我都認真去聽,從這些我可以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我和他一起分析這些流行文化,討論發展的趨勢和之所以能流行起 來的原因,從中我發現他的見解很獨特,同時在我的引導下,他也能有更多更正面的闡述。通過這些交流我告訴他,在分析一個事情時要從哪幾個方面考慮才會更為全面,這些思路在文章的寫作上是很有用處的。我平時會布置他用簡單的英語寫一些小隨筆或是日記。他就在這段時間拿給我看,與我分享他的喜怒哀樂。我也就趁此機會修正他句子當中的錯誤,拓寬他的寫作思路。

由于每天做家教,這就迫使我改掉了假期睡懶覺的習慣。開始的幾天,他聽課時,時常會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那時,我心里會感到很惱火:自己如此賣命地講,他卻置之不理。好在我很有耐心,每當他走神時,我都會提醒他,并耐著性子給他講下去。

他做題時,喜歡動嘴,而懶于動手;聽課時,也只是“洗耳恭聽”,從未做筆記。這正是他學習懶惰的體現。記得有一次我講完后,問他是否還有疑問,他點頭表示全聽懂了。過了兩天,為了檢驗復習的效果,我對前一陣教的單詞進行了抽檢,但結果卻使我感覺自己仿佛從九霄云殿一下子跌進了無底深淵。這是我家教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事后,我不斷地反思:是自己的原因,還是他的原因?不管怎樣,有一點很清楚:他根本沒聽懂。面對懶惰成性的他,我顯得“束手無策”。學習成績的好壞,往往取決于學習習慣的好壞。懶惰是學習的“大敵”,我只得不時地督促他,鞭策他,使他逐漸變得勤快起來。

他是一個思維敏捷,有獨特想法的孩子,如果他認真審題,仔細做答的話,我相信他會有很不錯的成績。我把我的想法和思路都告訴他,他頻頻點頭表示贊同。我也開始意識到:現在的首要任務不是講課,而是幫助他端正學習態度。此后,我也經常給他上類似的課程,不時地與他交談學習體會。他的聽課狀態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我也為之而感到欣喜萬分。

篇3

我的學生是一名初中生,作為他的老師,首先我了解他的基本情況,他是一個求知欲很強的人,但是有點懶惰,上課容易走神,特別是英語總是他的弱點,無論怎么學總是不見起色,以至于到后來只要看到有關英語的東西就頭疼。因此他的英語成績不盡人意。父母對他抱以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夠考上重點高中,近而考入重點大學。而他現在的學習情況,讓他的父母感到擔憂。

我可以感受到他父母心中那種望子成龍的殷切期望,也同時感到肩上的擔子很重。雖然我是英語專業的學生,但我畢竟沒有任何實際經驗,教好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

在第一天的兩個小時的上課中,我盡量與他聊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當然是有關于英語的。對于他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我應該從培養他對英語的興趣開始。從英語的一些趣味小故事,到比較出名的美國大片。我發現他的表情也變得鮮活起來。但是只要我一提到他的課本,或是一提到有關語法的東西,他的眼神又開始晃悠了。這使我有種深深的無力感和挫敗感。一天的兩小時家教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跟他相處得還算愉快。

為了改善他懶惰和喜歡走神的毛病,我給他講了我同學的經歷,給他闡明了學生的職責和學習的目的。他似乎懂得了什么,不時地點頭表示同意。此后,我也經常給他聊類似的事,不時地與他交談學習體會。他的聽課狀態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觀。因此,我在以后的講課中,對他的要求漸漸嚴格起來,并經常給他講解懶惰的害處。他雖然聽得進去,但改觀不大,其實我認為這是可以理解的。

在這中間休息的時間里,他會和我聊一些課外的話題,包括年輕人追捧的非主流,流行歌曲,以及他愛玩的網絡游戲。對于他說的話題,我都認真去聽,從這些我可以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我和他一起分析這些流行文化,討論發展的趨勢和之所以能流行起來的原因,從中我發現他的見解很獨特,同時在我的引導下,他也能有更多更正面的闡述。通過這些交流我告訴他,在分析一個事情時要從哪幾個方面考慮才會更為全面,這些思路在文章的寫作上是很有用處的。我平時會布置他用簡單的英語寫一些小隨筆或是日記。他就在這段時間拿給我看,與我分享他的喜怒哀樂。我也就趁此機會修正他句子當中的錯誤,拓寬他的寫作思路。

由于每天做家教,這就迫使我改掉了假期睡懶覺的習慣。開始的幾天,他聽課時,時常會走神,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那時,我心里會感到很惱火:自己如此賣命地講,他卻置之不理。好在我很有耐心,每當他走神時,我都會提醒他,并耐著性子給他講下去。

轉眼他就要開學了,我也結束了為期二十天的家教生活。他的學習態度比以前端正了許多,學習也知道勤奮了,以前的疑難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寫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他的父母很感激我這段時間對他的幫助,看到他的進步,我也很欣慰。這些天來,我把很大的精力放在了課程內容的安排上,他的進步就是我最大的喜悅。

篇4

一、基本情況

美術組本學期共有教師8人,分別擔任美術、書法的教學工作。美術組工作有其特色和活力,但由于課程綜合性較強,教研組工作的開展仍需各位教師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共同多多探討。

二、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總體工作計劃的安排和教研工作安排,在這個特殊疫情學期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課程標準、積極實踐課改理念,全面深化素質教育,以更新觀念為前提,以提高師資整體素質為核心,不斷解決教學中的新問題,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使我組教學質量穩中有升。

三、目標任務

(一)工作目標:

1.以學科轉變為契機,改進教學方法,改變作業形式,提高學習效率,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

2.拓展教學范圍,把課從課內向課外延伸,課內作業向課外作業延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積極設置豐富多彩的作業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得到參與的機會,使之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能。

(二)培養目標:

貼近生活,讓作業成為學生的“生活餐”。注重學生習慣培養,在生活、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注重教師的教學措施和方法的研究,使學生樂學善學,培養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

四、主要措施

1.切實實施課改,加強定期視頻研討,善于發揮集體的力量,探討教法、交流經驗。實行定期視頻研討制度,及時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總結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2.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為重點,開展系列教研活動: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新課標,聯系自身的教學實際,撰寫學習體會,以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學習能力。人人寫教學隨筆,人人上教研課,人人參與評課,交流教學心得。繼續開展課堂教學研究,積極探索有效教學模式,推動課堂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3.做到備課多交流,視頻教研活動中,要求教師先說課,再討論,再上課,再評課,最后定教案,使每節課都能達到良好或良好以上的水平。

五、主要工作和安排

1.期初結合教導處工作計劃,教研組開視頻會議共同商討擬訂教研組工作計劃,保證各學科工作開展目標方向統一,增強教研組凝聚力。

2.各教師制定教學方案,把成果預設做在前面,有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為達到成果最大化這一目標打下基礎。

3.分組,分片交流,取長補短,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4.單周組內進行一次視頻業務交流,如教學反思、教學設想等

5.堅持開展教研活動,把教研活動作為教研組的主要工作來抓,不松懈。

6.嚴抓學生的常規管理和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

7.根據學校各項主要工作,協助學校和各部門開展好工作。

六、周活動計劃

周活動安排

第一周:1.學習《XXXX教學常規管理制度》

2.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并呈報學校審定。

第三周:學習《綜合組教研組工作計劃》通告具體活動安排。

第五周:專題學習:“小學高年級學生對于美術興趣減弱怎么辦”

第七周:探討:學生的性情問題。

第九周:組內公開課研討活動

第十一周:組織聽課活動。

第十三周:公開課研討活動

第十五周:公開課研討活動

第十七周:各項教學檢查,資料整理。

第十九周:教研工作總結

篇5

一、利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提升學生的興趣,語文教師就需要從傳統呆板、僵化的模式中走出來,用生動活潑、新穎趣味的原則來指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落實素質教育的需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語文教師可以積極利用多媒體來創設出趣味語文課堂,利用此來營造出賞心悅目的教學氛圍,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讓學生樂學。如,在《秦兵馬俑》的教學中,由于課堂單調,讓學生覺得非常乏味,很多學生不知道什么是兵馬俑,為了讓學生產生深刻的理解,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兵馬俑”的視頻片段,此時,學生會被兵馬俑深深的吸引,并主動融入到課堂學習中。此時,再利用通俗的語言藝術將圖片、文字和視頻結合起來,就可以讓學生對課文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二、利用豐富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創設情境就是用形象化的手段將某種景象、狀態與情景展示出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習的本質是一種思維活動,興趣則是學習的主要動力。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說過:“材料是對學習最好的刺激”。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設置情境,充分提升學生的興趣,這是實現高效率教學的秘訣之一。

如,在《觀潮》這一課的教學中,由于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無法產生共鳴,教師即可先讓學生觀看相關的錄像,鼓勵學生閉上眼睛來感受潮水的聲音,再讓學生進行朗讀,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在這種身臨其境的情景下,學生可以如聞其聲。可見,如果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為學生創設情境,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著非常積極的效果。此外,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和語文基礎來設置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有“言”和“思”的機會,采取這種多管齊下的措施對于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十分有益。

三、用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鞏固學習興趣

常言道:“環境創造人”,家庭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重要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影響巨大,家庭學習環境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孩子學習興趣的形成、鞏固和深化。正如典故“孟母三遷”的描述,孟子正是由于擁有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最終成就一番偉業。 在日常家訪中,筆者發覺一些家長允許孩子在客廳邊看電視邊做作業,甚至有些孩子的書桌直接被擺在客廳,這種惡劣的學習環境不適合孩子的學習、成長,更不用說鞏固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了。筆者認為,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應該包括以下因素:1.孩子必要的學習空間。在家中,孩子應該擁有相對獨立的學習空間,使他們能夠安靜地學習、思考;2.家長與孩子的充分交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合格的家長是一位“雕塑家”,他應該“胸有成竹”地教育孩子,指導孩子,幫助他們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將自己的孩子塑造為一個精美的“藝術品”;3.家長與教師的有效溝通。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也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需要主動與教師溝通,互相了解情況,共同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是鞏固、深化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條件。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篇6

中圖分類號:G6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2-0158-02

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七年級很多學生剛進入初中學習,對數學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沒上多久,有的學生興趣就慢慢消失。其原因:眾所周知,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形象思維占主導,而初中數學的學習是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占主導。因此七年級正是培養科學思維習慣、形成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寫“數學日記” 是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和途徑。

所謂“數學日記”就是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述他對每次數學內容的理解和學習體會,評價教師教學和自己學習的得失,提出自己對數學教學的要求,向教師請教自己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等。因此,數學日記有著獨特的作用,值得讓學生去寫,去思考,去創造。

從開學第一天開始,我嘗試讓學生每天寫一則“數學日記”。經過兩屆學生的嘗試,我和學生都有了所獲。以下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和做法。

一、 寫“數學日記”的好處

(一)有助于培養反思的習慣和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生在反思中往往也伴有概括、比較、推理、論證等思維形式。有了數學日記之后,便為學生提供了反思的平臺。學生可以在課下利用充足的時間靜靜地回憶:本節課我學了些什么,我是怎樣學會的,我遇到了什么困難,我還想了解些哪些知識等等。如下列幾則日記:

9月10日 星期一 晴

今天數學課上書上在日歷中找規律有一道題,連續5天的日期之和為20,問哪天回家?老師讓我們課后去把20改成其它較大的數字 ,想想是否有簡單的方法算出。你注意到了嗎?1+2+3+4+5=15,2+3+4+5+6=20,3+4+5+6+7=25------。我發現連續5天的日期之和必為5的倍數,且它們的平均數是中間一天的日期。因為5個連續自然數中前兩個數分別比中間的數小2、小1,而后兩個數分別比中間的數大1、大2,相加剛好把小多少大多少相抵消,和為中間一個數的5倍。為了確保正確,讓我們用字母試一試:設連續5天的日期為a-2,a-1,a,a+1,a+2;則和為(a-2)+(a-1)+a+(a+1)+(a+2)=5a-1-2+1+2=5a,因此連續5天的日期之和為5的倍數,我還發現和也是中間一天日期的倍數。所以已知連續5天的日期之和要求這5天的日期,我們只須用和除以5就得中間一天的日期,再依次推即可。但我又發現一個月末與一個月初連續的5天的日期,比如29,30,31,1,2;28,29,30,31,1;28,1,2,3,4等,沒有什么規律,只能見機行事。

9月13日 星期四 晴

Hi,我是0,一個變化莫測的數!在小學時我是一個自然數,而且是最小的自然數,但在初中學了有理數后我不再是最小的了,身份也很特殊,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比正數小卻比負數大。我表示的意義也很多,可以是起點,如尺上的刻度從0開始;也表示不多也不少;在溫度中是一個具體的量等等,快來重新認識我吧。

9月15日 星期六 晴

今天我們認識了并運用了數軸。數軸是一條直線,可無限延長,不過要畫一條數軸還得有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才行。有了數軸,我們就可以用線上的點表示有理數,而且它還大公無私,每一個不同的有理數,它都只會安排一個位置給那個數。數軸還給數安排大小,從左到右由小到大,一絲不亂,井然有序,如同生活中的溫度計從下向上由低到高。我還發現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只要在數軸上找到表示這兩個數的點,左小右大,問題解決。

從學生的日記中,我看到了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用已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對新知識善于比較、嘗試歸納,掌握了一些數學能力。

有研究發現,數學思維品質以深刻性為基礎,而思維的深刻性是對數學思維活動的不斷反思中實現的,大家知道,數學在鍛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這種鍛煉老師不可能傳授,只能是由學生獨立活動過程中獲得。“數學日記”的寫作正是學生啟動自己思維去學習的良好途徑:學生在學完某個知識點后,對知識的理解或應用不斷地提出質疑和反思,學生帶著明確的解決問題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識,形成新技能,反過來解決原先的問題。

(二)有助于學生與數學老師的溝通,能減輕學生學數學的心理壓力,增加學習動力。

七年級學生剛開始接觸有理數有關概念時有些困惑,作業出現很多錯誤,失去了信心。他們在 “數學日記”中談了學不好的原因,談了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和感受,還談了對教師的要求。我通過個別談話或在學生“數學日記”上寫批語的形式,與學生交流感情,交流看法,分析出錯的原因,解除了不少學生學數學的心理障礙,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如:

9月13日 星期二 小雨

今天的考試卷發下來了,我得了70分,心情很難過,在小學數學成績還不錯,為什么到了初中我的成績就怎么差,今后怎么辦?老師,你能幫幫我嗎?

9月1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老師幫我分析了試卷上錯誤的原因。通過老師的講解,我覺得試題并不難呀。我在想:為什么只要老師輕輕一點我就能懂,老師沒講解前我就做不來呢?我把老師講的思路和老師沒講之前我自己的思路進行了對比,終于發現了問題:我自己做的時候,只把自己的思路局限于一方面,做不出來卻仍繼續朝這方面想。而老師卻有很多思路,一條路走不通就走另一條,這樣再經過融會貫通,題目就變得簡單了。今天最大的收獲就是知道做題目不能鉆死胡同,要學會探索更多的方法。下次考試一定考好。

“數學日記”縮短了師生的距離,學生就會對數學及教師產生情感傾向,產生學習數學的內驅力。學生經過“數學日記”反思自己在每一天、每一周的數學學習情況與成長歷程,可以從中捕捉自己不斷戰勝困難,解決遇到數學難題的瞬間體驗,享受幫助其他同學突破難關的愉悅,在這些被記錄了的點點滴滴的美好記憶中,學生的信心一點點地增強了,并由衷地發出激勵自己的自我評價:我真棒!我真行!這無疑將成為學生不斷爭取進步的動力。

(三)交流“數學日記”,評價學習心得,促進自己的提高

每周開展“數學日記”交流活動來評價學習心得。學生在日記中有的作自我評價,說明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解題思路的闡釋,對解法的選擇;有的在評價別人時,表達對他人思路的看法,對他人解法的認可程度,對他人學習的總體印象,對他人學習數學的建議,甚至還提出自己有別于他人的方法等。這一系列的“評己”與“評他”過程是以合作交流、互利雙贏為基礎的。正如一位同學在日記中所寫的:“我在評價別人的進步時看到自己的進步,在評價自己的進步時又看別人的進步”,正是在這樣一種視角下,每一位同學在其他同學的眼里都是可愛的。學生用自己的數學語言暢談學習的收獲和感受,并有機會分享他人的想法,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與人分享的氛圍中,解除困惑,使數學學習過程變為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

(四)可以促進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學生利用“數學日記”進行自我教育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 “數學日記”進行自我教育和提高。在 “數學日記”中,學生會記下老師哪一段話最有趣,哪一種方法好,記下老師哪一個問題沒講清,哪一堂課枯燥無味,某個問題還有哪種新的解法等。從這些信息中,教師可看出學生對教師的要求和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可看出教師教學的成功和失敗。教師通過及時的總結,就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就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數學日記”就如同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的教學,折射出學生對我們的態度,它時刻提醒我們要不斷地了解學生,改善我們的教學行為。

(五)有助于學生跨學科學習,寫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通過學生寫“數學日記”,數學老師滲透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減輕了學生學數學的心理壓力,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數學。有的學生為了在日記中使自己所寫的內容表達更清楚明白,就千方百計、攪盡腦汁用恰當的詞匯來表白。這樣,就自然而然地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同時,學生感到寫“數學日記”有東西好寫,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寫“數學日記”。從而,激發起學生的寫作興趣,慢慢地,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環。

二、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

開始,七年級有的學生覺得沒話可寫,還有的學生干脆記流水賬,從上課寫起寫到下課,樣樣都寫。只有極個別學生寫得確實不錯。面對這種情況,我要求學生按以下要求寫“數學日記”:

(一)有一寫一,實事求是。有一點就寫一點,有多少就寫多少,只要把想對老師說的內容寫清楚,能使老師看明白就可以了,不要亂寫一通。

(二)不拘格式,如同聊天。學生在寫“數學日記”時,好像跟老師面對面聊天,有什么說什么,想什么寫什么,凡是與數學有關的內容都可以寫。想怎么寫就怎么寫,不講究寫作格式和要求,非常隨便。

(三)三言兩語,不必羅嗦。學生在寫“數學日記”時,能用幾句話寫清楚的就不要用兩句話,能用一段話寫清楚的就不要用兩段話,不必用華麗的詞句來修飾,不必羅嗦,別使老師看了不知所云。

(四)有內容就寫,不必天天寫。學生在學數學、上數學課、做數學作業時,有心得體會、疑難問題、意見建議……就寫,沒有就不寫,不強求一律,也就是說,今天有以上內容,今天就寫,明天沒有以上內容,明天就不寫,什么時候想寫,什么時候就寫。什么時候寫好了就交給老師批閱。

三、批改“數學日記”

(一)認真對待學生寫來的每則“數學日記”,及時批閱,逐個點評。 我對學生在日記中提出的問題一定做到有問必答,有的面對面的回答,有的在學生日記后面寫批語,以示我對學生在日記中寫的心得體會、意見建議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二)注重交流,加強鼓勵。我看了學生的“數學日記”后,對寫得好的、有創意的都加以表揚鼓勵,并每周在課堂上宣讀,相互交流,貼在黑板報上展示。對寫得不夠好的就加以指導。只有這樣,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才有意義;學生的“數學日記”才會越寫越好。

通過這段時間的嘗試,不但學生寫“數學日記”的能力大有提高,而且學生在上課時也特別留意聽老師和同學的對話,特別關注用什么方法學習好,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能和同學積極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學習非常有信心。

篇7

關鍵詞:科學小論文; 選題

中圖分類號:G6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14)04-080-001

大自然的奇妙現象太多了,研究什么好呢?有的同學認為,我想研究的東西別人早已研究過了,沒有發現什么新奇的值得研究的現象;有的同學認為,寫科學小論文那是科學工作者該干的事。實際上,我們只要做個有心人,一定能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有趣的、值得探討的問題作為小論文的選題。

根據我指導學生寫小論文的經驗,我覺得可以從小處著眼、從興趣入手、從疑問出發去選擇我們研究的問題。

一、從小處著眼

科學小論文,突出的就是一個“小”,它和科學工作者根據科研項目和科研課題寫的論文不同,和科學家攻克世界級難題不同,我們要求學生用孩子的視角寫出一個和大人眼里完全不同的世界來。不要長篇大論,不要面面俱到,具體來說:要說透一個概念,闡明一個問題;論證一個觀點,設計和做好某個實驗,闡述一個實驗現象的實質;寫出某學科某章節的學習體會等。

小到一根頭發,一滴水珠,一片葉子,都可以是我們的研究對象。有位學生閱讀了《有趣的頭發》一文,文中介紹了頭發的一些有趣知識。得知亞洲人的頭發可以承受100克的重量,而歐洲人和非洲人的頭發只能承受80克和60克的重量。他很想知道家中誰的頭發“質量”最好?是不是都能承受100克的重量呢?盡管我們都是亞洲人,但老人的頭發和小孩的頭發,白頭發和黑頭發,長頭發和短頭發,它們能承受的重量都一樣嗎?這是一個很好的對比實驗。為了確保試驗數據的準確性,每個人的頭發都在相同的條件下測試了3~4根,計算平均數。

同種顏色,不同年齡的人,一根頭發的承受能力相同嗎?

隨手可得的材料,隨時可做的實驗,隨即可得的結論,這么一根小小的頭發就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內容。

二、從興趣入手

冰箱不是保險箱,怎么樣保存食物,食物才能更好地保鮮?蔬菜冷藏前是洗好還是不洗好。有位學生因為媽媽買了莧菜,準備洗洗再放到冰箱里,姥姥不同意,說那樣菜容易壞,兩個人各持己見。為了平息她們的爭論,想來想去干脆做個實驗,用實際結果來證明她們誰是對的。

這次充滿趣味的探究過程成了很好的科學小論文的素材,這位學生以此為題材寫成了名為《蔬菜冷藏前是洗好還是不洗好》的小論文。

三、從疑問出發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有些動物是有耳朵的,有些動物沒有耳朵,但有類似耳朵功能的結構。我們觀察蝸牛一段時間后,會發現,蝸牛有眼睛、有嘴巴、有齒舌,身上還有呼吸孔,就是沒有發現耳朵。蝸牛是靠什么器官來接收聲音之類的外界信息的呢?

我建議學生把蝸牛放在桌面,進行如下研究:

不難發現,只要我們對這些現象秉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態度,那這個探究過程就是我們寫科學小論文很好的題材。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有心的話,偶然的發現,也可能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內容。去年10月肆無忌憚的臺風“菲特”帶來了大量雨水。早晨上班時,我發現學校里有些教室門口的鐵皮柜子浸泡在雨水里,柜子底部生銹腐爛。為什么門口的鐵皮柜子會生銹腐爛呢?那什么東西既能防止雨蝕,又不會生銹,從而保護我們的柜子呢?

學生在我的指導下做了生銹實驗:

準備材料:

試管3根并標上序號①②③、鐵釘3根、砂紙1張、軟木塞1個

實驗步驟:

1.在老師的指導下,用砂紙打磨鐵釘,將鐵釘上的鐵銹打磨掉。

2.在3根試管中各放入1根鐵釘。

3.在①號試管中加入少許干燥劑。

3.在②號試管中加入半試管的水。

4.在③號試管中加滿水,并用軟木塞將③號試管口堵住。

5.將這3根試管放在同一個試管架上,靜置一周。

篇8

袁永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總綱,總括了語文教學的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及教學建議。明確語文了教學的方向,使得我們的語文教學有據可依,有律可循。這里我主要從新《課標》的修訂來談談看法:

一、新《課標》性質的認識

新《課標》中關于語文課程的性質表述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進一步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核心任務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以往“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中關于語文學科的基本任務基本上都表述為“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一表述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將“理解語言文字”和“運用語言文字”分割開來。其實,“理解”和“運用”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理解”是“運用”的基礎,“理解”只有在“運用”中才能形成。從“運用語言文字”的角度來看“理解”,它首先是讀懂內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其次,從理解到的中心思想出發,回看作者是怎樣根據表達的需要,準確地遣詞造句,選詞造句,布局謀篇的。從不同學段、不同文本的表達特點來看待“運用”,它包含了兩個層面的意思:首先,學習根據表達的需要選擇正確的恰當的語言材料;其次,能運用從文本中學到的語言運用的基本規律。只有將“理解”和“運用”結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

走在路上???? 聽到琴聲???? 驚喜

走近茅屋???? 聽到對話???? 感動

走進茅屋???? 彈奏一曲???? 激動

再奏一曲???? 陶醉

離開茅屋???? 記錄下來???? 創作

在這個文章線索中,地點的變化是學生閱讀之初獲得的,事件的發展是在理解內容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情感的線索則是在深刻體會人物思想感情之后獲得的,他們在橫向上形成了一種關聯,在縱向上呈現漸次深化。以情感的深化發展來反觀文章事件的安排,可以發現,作者每一個階段性事件的描述,都是圍繞貝多芬情感的變化進行的。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以上板書的縱向梳理和橫向比較,感悟到“如何根據情感發展的表達需要,選擇相應的事件,安排敘述的順序。”

而這,正是敘事性文章典型的結構規律之一。

二、新《課標》增加的新要求

1、要求學生掌握學習語文基本方法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強調了學生學習語文基本方法的訓練,以及學習習慣的養成。首都師范大學張彬福教授在解讀新《課標》時說:任何方法沒變成習慣就沒用,成習慣、成自動化才能有收獲。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是一項長期的工作。

2、適當減輕學生負擔,對學生的識字量有所減少,提倡“多認少寫”.多認就是要求學生多閱讀,在大量閱讀的基礎上認知更多的字詞。少寫則意味著講究書寫質量。新《課標》教學建議中要求,一、二、三學段,每天語文課都要安排10分鐘的寫字練習,在教師的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注重寫字姿勢、練字效果。

3、更加注重寫字練習與書法的學習。

關于識字、寫字要求的調整,是為了回應語文教學和社會語言文字運用中的突出問題。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滕春友老師在解讀這次課標的調整里指出:近些年來,關于識字寫字和漢字教育,比較突出的問題有三個方面:一是錯別字情況嚴重。不光是中小學教育,社會用字情況也很嚴重;二是書寫質量普遍偏低。學生寫的字不行,很多老師的字也不行。三是有的地區學生寫字教學負擔過重。目前我們高段的書寫情況也不夠理想,涂改、書寫浮躁、錯別字等現象較為突出,需要引起重視。

4、閱讀教學有了新理念。倡導: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特別要注重體驗與感悟,注重語感。

課標要求,九年義務教育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400萬字以上。而小學階段不少于170萬字。小學低段因識字量的限制,課外閱讀總量的要求是不少于5萬字。中段課外閱讀總量的要求是不少于40萬字。而高段,學生的習慣已經養成,閱讀的速度也有所提高,閱讀總量則要不少于100萬字。高段的閱讀量是低中兩段總和的兩倍。從這些數據上,可以看出我們高段引導學生閱讀應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按照當前我班學生的閱讀速度,每天晚讀30分鐘,平均可以閱讀5000字左右,高段兩年,完全可以達到新《課標》要求,如果老師有時間,還可以指導學生做些摘抄,寫點讀后感。所以老師應加強對每天晚讀的重視和指導。

“少做題,多讀書。”看似學生訓練少了,但通過大量閱讀來提高學生的感知、理解能力,固本培元,學生自然提高。韓興娥老師的成功就是很好的佐證。

“讀好書”,則是要求學生多讀些有用的書,特別是文學類的書。目前,我在班上發現很多學生會看《爆笑校園》(主要內容是如何整蠱老師、和老師斗心思)、《斗羅大陸》(充滿玄幻、迷離色彩)等書籍,當下各類圖書滿天飛,特別是一些作者為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甚至會將一些成人類的笑話寫進青少年圖書里,比如我班學生的一本書里就有“豬八戒向嫦娥求婚,嫦娥向豬八戒索要金銀的打油詩。”很勢利、很庸俗。這就是部分家長給孩子買書,沒經過把關的緣故。這也值得我們重視。

“讀整本書”,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整體觀。作為小學生是沒有太多整合能力的,讀書、學習課文只知曉只字片言,眼中只有單篇,沒有整本書的概念,會影響到學生長遠的發展的。讀整本書不只是一個觀念問題,它更是一個可操作的實踐問題,我們在指導過程中至少要注意:

[L](1)保證閱讀時間。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晚讀時間。[/L]

[L]? (2)學生要有興趣,要重視交流。我們五年級本學期的必讀書目中,有曹文軒的作品,我就利用周二至周四,每天下午口算課前10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學生讀我精選的片段,學生的閱讀興趣明顯有提高。我要求學生每兩天摘抄一次,然后兩周抽出一節課時間進行一次交流,來加深學生對所讀書籍的認識,取得了不錯的效果。[/L]

5、寫作教學方面,要注重引導、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寫真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

其實,大量的識字、閱讀也是在為寫作鋪平道路。人們都有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欲望,小學生的表達欲望更強烈。如何讓學生內心的表達轉化為豐富的書面習作,關鍵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構思,學會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語言運用的基本規律;在口語交際教學中,鼓勵學生將自己經歷的、看到的、想到的真實、自由地表達。從而使學生明白該怎么寫、有內容寫。在指導寫作時,要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間,以便學生有創意地表達。

寫作要重視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鼓勵表達真情實感,鼓勵有創意的表達,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親近自然,關注社會。第三、第四學段要通過多種評價,促進學生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

寫作教學還應抓住取材、起草、加工等環節,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還要關注作文的書寫質量,要使學生把作文的書寫也當作練字的過程。

三、新《課標》中幾個值得關注的點

1、默讀。閱讀教學常常是朗讀與默讀交互使用,雙管齊下。默讀、默思對文字的意義才能做到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默讀與默思相互結合。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同時學生還要學會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2、學寫常見應用文。從張主任那里得知,有一些步入初中的學生到現在連個留言條都寫不好,可見學生平時的訓練不夠。這些應用文,是日常生活中必要具備的一種技能,應當將這種練習融入日常生活中去。遲到了,自己寫一張規范的請假條,有事寫張留言條,同學之間借東西,寫張借條。只要我們老師重視到了,平時多進行這方面鼓勵、提示,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3、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里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師生雙方的。

教師方面:教師應確立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語文教育觀念,注重吸收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學生方面: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關于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應當是學生學習的基礎,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先學后教”,學生先進行自學,發揮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是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合作過程,是學生展示自己自學成果的過程,有了展示,就能更好地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探究是課堂教學的目的,是師生共同參與,突破教學重難點、催發新認知的核心環節。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注重層次性,讓每個孩子都能有所得,既能保證差生的提高,又能促進優生的發展。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就低不就高。整個過程,教師要注重方法的指導與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課堂教學中忌諱老師一味地講,學生不操作、不實踐一味地聽。張彬福教授說:“懶教師培養出勤奮的學生,勤快的教師培養出懶學生。”的確有一定的道理。課堂教學中,要防止用集體討論代替個人閱讀。防止逐字逐句過度分析和遠離文本的過度發揮。

篇9

關鍵詞:導學式;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重要特征是學生的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全方位參與。因此,“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的本質是教會學生自己讀書、自己質疑、自己求索。課堂依然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實現“自主學習”,多年來筆者通過教學探索與實踐,歸納出“五步導學式” 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與各位同仁交流。

一、導入

課堂導入是教學手段,是為開展課堂教學服務,是老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導入是鋪墊,目的是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求知欲,使學生能夠產生極大的興趣進入新課學習。其方法大體有:由復習舊課導入,架起通向新知識的橋梁;創設情境導入,如通過趣事逸聞、成語故事、詩詞歌曲等,把學生引入獲取新知識的激情狀態;制造懸念,即由問題導入,激起學生求知欲望;開門見山,直接引導學生讀書,探索新知。

二、導讀

讀是自主學習的基礎,目的在于指導學生通過自己讀書,也就是通過自主的學習,來把握新課的大體知識結構和基本的知識點。新教材內容生動活潑,具有極強的可讀性。但對于一個新課題,應該讀什么?怎么讀?學生并不清楚,往往在讀書時是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導讀”也就成為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步驟。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知識點,設計一些具有明確目的性、知識階梯性的“自學提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感知教材內容,激發學生發揮智能潛力,循序漸進地探索問題。

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做到:其一,指導學法,如時間的分配、分析問題的角度等;其二,適時掌握學生自讀情況,就是教師要巡回檢查學生閱讀情況,進行必要的個別輔導,通過學生的自學筆記和個別詢問,正確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備講解時有的放矢。

三、導問

導問是自主學習的深入階段,目的在于引導學生交流學習體會,共享學習成果,把握新課的疑難重點。這里所謂的“問”,強調的是學生的提問。學生能不能提問,會不會提問,是檢驗學習深度和思維廣度的重要標志,是達到懂、信、用的必經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這一步驟中,教師就必須擔負起領路人的角色,引領學生向深度、廣度去思考。比如老師先抓住一些關鍵性結論追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與質疑。如“生活與哲學”揭示了世界的本質和規律,各知識點是一個復雜聯系的有機整體,其主要特點在于系統性和整體性,因而教學中要求在新舊知識的聯系上把握好廣度。教師把相近或相似的現象和問題通過疏導和暗示,放在同一問題情境中進行對比分析,顯示歷史發展的相互聯系性。

在這一步驟中還會出現另一種情況:學生感覺什么都是問題,往往問題只是一種膚淺的表象問題。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善于聚焦集思、由表及里,把分散的現象、感性的問題上升到理性并納入到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的軌道上來,從而形成集體求索的態勢。

四、導論

導論是自主學習的核心環節,目的是利用學生來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討論這個階段指在對共同存在的問題經過相互探討、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中,提高認識,特別是通過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同時培養學生“聽”的能力和“說”的能力。“討論”的形式大致有三種情況:①在教師的組織和點撥下,全班對重大問題進行討論;②一般問題,在教師的個別指導下,讓前后左右四鄰的學生進行討論;③細小的問題,同座位的同學不時輕言細語地交換意見,這種形式從前一個階段(自學)直到后一個階段(練習)都可以自由地進行。教師在第一個階段和這個階段的指導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什么時候講、講什么、怎么講,都有講究。一般地說,教師應在學生對某一問題經過了深思熟慮,同時又掌握了學生在解決某一問題的過程中最難弄懂的難點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講話。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講話,首先不要講問題的本身,而應該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先講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當學生對問題已基本解決或接近解決時,教師才畫龍點睛地講解問題的本身,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解決。

五、導練

導練是自主學習的升華過程,目的是為了鞏固知識,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導練”指的是學生經過自學、討論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實際,自覺靈活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練習的目的,是進一步加深和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各種心理能力的發展,并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練習設計應以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為基本原則,不是練習題做得越多越好,練習題應該是精選的、有代表性的。為此,根據每節課的不同內容,練習題的題型可以多種多樣,新穎靈活,既有常規的填空、判斷、選擇、搶答等,也可以有聯系實際開展辯論、評論等開放性試題,力求學生多思少寫,節約時間,提高效率。

如滬杭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動車)開通后,桐鄉的王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動車還是汽車前往上海”的討論中,王先生說。我會選擇動車,雖然它的價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時少。李先生說,我會選擇汽車,雖然它的速度沒有動車快,但價格低。由此可見:

A.商品價格的高低受供求關系影響

B.商品價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質量的優劣

C.人們選擇商品關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篇10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精神;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1-0046-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體現在“以人為本”:關注人的自然發展,生命的健康成長,承認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重視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個體的獨特體驗。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歡快的人文氛圍,讓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這里就以《落花生》一課教學為例,談談我在語文教學中是如何滲透人文精神的。

一、自選方式,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

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讓學生根據興趣需要學會選擇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形式,指導學生依照自身特點,或圈點,或查寫,或操練,充分體現“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讓每個學生學會面對陌生領域,自已去搜集,篩選資料,尋求答案。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提高。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花生的和作者的資料,如“花生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書上介紹的你還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對作者許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這些問題中,學生興趣哪一項就查找哪一項,任務一明確,孩子們就開始行動了。課堂反饋時,我發現通過自已的方式,學生查找到的資料十分豐富,增長知識的同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調動起來。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這一環節中,在學生明確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這幾部分內容后,我提出一個問題:“這幾個部分內容中你最喜歡讀哪個部分,為什么?”讓學生自選內容,學習體會,學生興趣盎然,精彩紛呈:

生甲:我喜歡讀“種花生”這個部分,因為只有辛勤耕耘,才會有收獲嘛。

生乙:我喜歡讀“議花生”這個部分,因為這一部分中,父親告訴了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使我受到教育。

生丙:我喜歡讀“吃花生”這個部分,因為“吃花生”這一內容,讓我感受到了勞動的滋味。

生丁:我也喜歡讀“議花生”這個部分,因為父親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做人道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學生在無拘無束和非強制性的自學中個性得到了發展。而通過學生的發言,我知道多數學生喜歡讀“議花生”這一部分,而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點、難點之所在,這樣,我就從學生的興趣需要中找到教學的突破口,從而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自主實踐,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

語文教學的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愉悅、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盡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中,從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到精讀課文,理解父親說的話,感悟課文所表達的“情”,我都引導學生自已讀,自已學,自己匯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特別是在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兩段話這一環節時,父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包蘊著一個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學時,我不過多地講解分析,而是先讓學生明確學習要求和步驟,然后以人四人為一小組,先自己讀,自己學,接著把自已讀懂的內容在小組內交流,最后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交流。實踐證明,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按學習要求找出花生與三種水果的不同特點,體會出花生默默無聞,默默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學生體會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就是那位父親,你覺得該怎樣讀這兩段話,才能表達出你當時的感情呢?大家來評評誰讀得最有感情,學得最像。”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讀者聲情并茂,評者真誠中肯,在讀與評中學生與“父親”產生了情感共鳴,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彰顯與發展。

三、大膽質疑,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

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人文氛圍,能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愛護、尊重和期待中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做到“心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尊重學生,尤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只有允許學生盡情表達,而且鼓勵學生盡情表現,才能談得上解放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在教學《落花生》課中,學生質疑:“老師,課文中桃子、石榴、蘋果不但漂亮,也很有用,我們能喜歡它們嗎?”我馬上肯定這位學生愛動腦筋,然后抓住疑點引導學生討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閘門打開了:一個學生說:“課文說不喜歡桃子、石榴、蘋果,說它們愛炫耀果實。我不同意。我喜歡它們,它們不但有用,而且外表漂亮!”一個學生說:“花生長得不好看是天生的,改變不了。”一個學生說:“上學期競選班長,三個候選人,都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成績,管理能力,還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如果都像花生一樣,深藏不露,讓我們怎么投票?”……

學生各抒已見,雖然說法各不相同,但無論哪種見解都是發自內心的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