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課程收獲和感悟范文

時間:2023-03-26 20:00: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課課程收獲和感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網課課程收獲和感悟

篇1

1.結合課程知識與教學要求,以有效的方式豐富學生閱讀課的學習材料

初中階段學生具備一定文化基礎知識,因此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注意語文知識的強化積累,更要注重在閱讀課的過程中,不斷的對自己的文化知識進行有效的拓展。而閱讀課程的有效性以及學生在閱讀課程中的收獲很大一部分取決于課程中閱讀材料的選擇。所以在現階段初中語文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積極的對語文課程知識和教學要求進行深入的研究,進而指引學生選擇正確的書籍,為閱讀課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充足的保障。

隨著網絡技術和電子商務平臺的不斷完善,現階段學生選擇學習材料和搜集相關知識的渠道已經大大的便利化,而正是這種便利化使得初中語文教師在選擇教學資源時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幫助。語文教師在實際的備課過程中,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來為學生列出相關的書單,例如根據魯迅先生的課文可以為學生推薦《朝花夕拾》、《狂人日記》等,并根據現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現在網絡書店中為學生尋找最為合適的版本,進而可以在書單中豐富書籍的信息,為學生閱讀材料的選擇提供最具有指導性的幫助。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一方面可以節約更多的時間來選擇與課程學習相同步的閱讀材料,另一方面,在閱讀材料豐富的前提下,其閱讀課的收獲也越來越多。

2.指導班級學生做好閱讀筆記的制作工作,為閱讀知識的有效應用提供保障

閱讀課程的教學不同于傳統的基礎課程教學,其學習的收獲不會通過測驗、背誦等形式來進行強化。而正是這種實際的情況往往會導致部分學生在閱讀課后很快的忘記課堂學習的知識,進而閱讀課的教學往往只能變成一種形式教育下的擺設,學生通過初中語文閱讀課的教學并沒有獲得有效的知識拓展。在這一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以自己的能力有效的指引學生進行閱讀筆記的制作,雖然在前期,部分學生因為學習任務的繁重,其閱讀筆記的質量不會太高,但是在長久堅持后,只要閱讀筆記習慣養成,閱讀課的教學效果就能有效的保存,而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對閱讀知識的運用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閱讀筆記的制作不用局限于基本的格式,教師要適當的調整對閱讀筆記的區別,一方面,學生可以以經典段落摘錄、書籍介紹記錄等進行閱讀材料的有效記憶;另一方面,部分學生還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閱讀感悟的寫作。這些方式進行閱讀知識的記錄可以使得學生在閱讀材料有效吸收的同時不斷的提升自己對于段落寫作和文章概括的能力,進而在閱讀課的開展過程中,初中階段的學生就能獲得課程以外的學習收獲。

3.強化學生的課堂交流,為閱讀課學習效果的強化提供有力的渠道

由于初中階段學習任務的繁重化以及學生學習時間的緊張,很多時候一個學生在初中語文課程中能夠獲得的閱讀知識非常的有限,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效果并不能達到預想的理想水平,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也不能獲得巨大的提升。此時教師就可以利用課堂交流的方式,來通過第三方講述的形式將學生的閱讀收獲進行分享,進而促進班級學生閱讀知識儲備的共同提升。閱讀課課堂交流的形式不同于傳統課程知識的交流,在課堂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內容隨意的選擇主題,為班級學生介紹自己的閱讀收獲,讓其他同學在其介紹下獲得對書籍的粗略了解,進而獲得便捷化的知識提升。同時部分學生還可以根據班級同學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論點等開展評價,進而在熱烈的探討氛圍內,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加深學生對于部分知識的印象。整個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做好指引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在課堂有效開展的前提下,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努力強化自我學習的效果。

篇2

一、發揮教師情感魅力,提高學習數學的效果

教師的情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因為教師積極的情緒所創設的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容易引起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并在新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學習;良好的情緒可以加速認識活動的進程,而認識過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緒效應。孩子們經常會議論“我最喜歡××老師”“我最愛上××老師的課”,甚至老師的一舉一動,孩子們都在模仿。這是為什么呢?

答案是教師的魅力。我聽過全國數學特級教師徐長青上的一節公開課,我深深感到徐老師之所以讓孩子們為之折服、老師們為之傾倒,就是源于徐老師優秀的情感魅力。整堂課的設計無處不體現著教師的精心。這需要教師的情感投入,更要有學識的支撐。只有有了教師自身散發的魅力,才會使課堂散發魅力。學生從愛老師開始,到愛學數學,再到愛學習,甚至熱愛生活。

二、激發學生學習,調動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的學習情境是數學問題產生的土壤。情境設置是否恰當,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看學生是否動情。情能使人進行深刻的思考,進行溝通和聯想,促成多種體驗。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各種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而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正可滿足這一需要。現代教育技術媒體直觀、具體、生動、形象、新穎等特點,都易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從而獲得創造性成果。目前廣泛用于課堂教學的CAI能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多種表現手段,形象、生動、全面、準確地演示。豐富的色彩、悅耳的音樂、活潑的畫面,使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三、引導體驗數學應用,體現學習數學的必要

利用新學的知識去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既能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意義,體驗創新。《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道理,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了應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例如在數學活動課中,我們設計了許多生活中的綜合應用問題:旅游中的租車問題、旅游中的購票問題、買房子的問題、購物的學問等,都是非常典型的體驗性學習教學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復習鞏固了很多數學知識,更能將這些數學知識運用到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使學生加深了對數學學習價值的理解,從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問題,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

四、培養感悟數學文化,形成學習數學的品質

篇3

[關鍵詞] 英語復習課 整合 知識整合 整合形式

復習課是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課型,它不僅幫助學生對已學過的語言材料作一番梳理,而且使所學的知識獲得深化和提高。但很多教師忽視對復習課的研究,出現了復習課的一些“脫節”現象。據筆者的觀察分析,呈現出以下現象:

1.教學知識疏散,脫離學生生活。復習課往往成了新課的重現,舊課的大雜燴,也成了無休止的題海戰,缺乏對學生學過知識的全面梳理、綜合、歸類,幫助學生將學過的知識重新建構,形成知識網絡,難以獲取新知。

2.教師墨守陳規,教學方法單一。在復習課中,教師或是一講到底,或是成試卷的校對機。這樣的英語復習課堂勢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效果不明顯;教師疲憊不堪,甚而困惑,達不到英語復習的最終目的。

一堂受學生喜愛的英語復習課,應該是新舊知識的傳遞,應該是師生交流的共享,應該是方法手段組合的演繹。這就需要對英語復習課的知識進行“整合”。而英語復習課知識的“整合”,筆者認為,就是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建構知識間的聯系,從而提高英語復習課堂的效率,得到最大的收獲。

一、要上好英語復習課在于知識的整合

在復習中,教師要建立知識與知識間的鏈條,形成整體。學生所學的英語材料一般比較簡短、形式單一。這要求我們在復習時,盡可能地把這些語言材料放入各種能聽、能看、能觸摸的情景中去,將分散的知識通過線性串聯,使學生覺得一節英語課上學到的不僅有少量單詞或一小段對話,還有一些能在許多場合用得上的富有生氣的語言材料。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復習的內容,設計適宜學生的復習課堂,必須運用不同的整合方式進行知識整合。筆者主要從學科內知識的整合、學科間知識的整合以及課內外知識的整合三方面對知識整合進行論述。

1.學科內知識的整合

英語單元復習課就是圍繞單元內容,對知識系統化的過程,是不斷提升知識水平和語言技能的過程,也是不斷鞏固、不斷積累、不斷發展的過程。單元復習在教學上是承前啟后,也是查漏補缺,即通過大量、層次分明的活動,為孩子們提供寬闊的語言平臺,促進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這就要求對學科內知識進行整合,根據英語學科特點,教學大綱基本原則,復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可將學科內知識的整合分為同一單元內知識的整合、不同單元間知識的整合、跨年級知識的整合三種整合形式,再結合教學情境復習。

(1)單元內知識的整合

每個單元的知識內容,分布在教材內容之中,有顯性的,有隱性的。只有通過教師系統化的整理歸納和分類,才能清晰地顯現出整個單元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對復習目標的定位和重難點的把握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在單元復習目標的把握上,要樹立大教材觀,尊重教材但不遵循教材。只有合理地統籌單元知識,創造性地使用和設計,知識的層次和脈絡才能更清晰。

(2)單元間知識的整合

復習時,教師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根據各單元復習的重點話題,緊密結合各單元重點知識內容,讓學生整體感知語言,綜合整理出一個比較成形、交際意義比較明晰的一個或若干個語言交際項目,并且通過孩子們親身的活動,語言的思維,語言的整體輸出,真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的單元知識的整合,給學生一個知識的整體感,建立他們線性思維。在一個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從而提高復習的效能。

2.學科間知識的整合

《新課標》要求面向全體學生,特別強調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且首次把培養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的地位放在了對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之前。因為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學生不愿學英語,關鍵是他們對英語沒有興趣。那么教師可以建立學科間的聯系,加強學科間知識的整合,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如把英語知識編成兒歌、韻詩、chant、歌曲等,使英語復習課異彩紛呈。

(1)英語知識與美術整合

無論哪年級學生尤其感興趣自己動手參與,特別是畫畫。“一幅畫勝過千言萬語”。中年級的英語內容特點就是圖畫特別多,而且有很多圖畫容易混淆學生的思維,為了讓學生更深刻的記住,在復習課上適當讓學生畫一畫,效果會更好。如在復習單詞時,為了讓學生區分fork、spoon與knife;desk與chair;thirteen 與thirty;fifteen 與fifty等,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畫一畫,這更有趣,更形象,更直觀,記憶也就更深刻。

(2)英語知識與音樂整合

音樂往往使學生興趣昂揚,歌曲、chant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英語教學與歌曲結合起來,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復習句型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What’s her name??Her name is…我把這兩個句型用學生熟悉的《兩只老虎》調子來唱出來,既有趣,記憶又深刻。

(3)英語知識與語文整合

兒童歌謠節奏明快、朗朗上口,內容豐富有趣、生動活潑,從中我們能讓孩子們了解到許多外國習俗、文化知識、社會歷史等,還可豐富孩子們的語言積累,為習得語言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又可拓寬孩子們的文化視野和思維空間,此外,英語知識還可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使用,把枯燥的內容動態呈現,轉化為生動引人的畫面,增強直觀形象性;運用數學的計算復習英語數字等等。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教師要從不同學科的特點出發,遵循學生生理心理性征,把不同學科進行整合,創設各種教學形式,變英語復習課堂為每個學生學習的樂園。

二、英語復習課知識的整合在于手段的多樣化

《英語課程標準》力圖改變學生單一的接受、記憶等的被動學習方式,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主體性學習方式,實現英語復習課方式的多樣化。語言學習本身是較為單調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形式,勢必使學生學習興趣蕩然無存。沒有真實情景的教學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學習的情感態度。因此,一堂課復習的內容在選擇方式上要講究,可以通過各種輔的手段,如實物、教具、圖片、多媒體、課件等。這些直觀形象可以創設和呈現復習內容,達到梳理和歸納的效果。當然,具體的輔手段要根據本校和學生自身的情況靈活選擇,但要注意不斷更新方法,設計要有新意。

篇4

【關鍵詞】欣賞 多媒體 理論

體育理論課大多是在天氣不好時才在教室里上的,由于備課與教學間隔時間較長,或者天氣臨時變化、準備不足而導致內容不充分,教學很單調,課堂紀律反而比室外更難控制。如何把傳統的理論課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提升他們的實際動作技能與理論素養,是當前體育理論課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將多媒體與欣賞課相結合,有效地促進了體育教學的效果出現。

一、體育欣賞課使用多媒體教學要四“結合”

1.結合體育理論。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增進一個人的健康,而健康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對于健康方面的專業知識很抽象,在室外講不清,在室內通過畫圖之類的手段還是比枯燥,學生是不能清楚了解和掌握的。運用多媒體進行欣賞則可以做到聲情并茂,動靜結合地把教學信息傳遞給學生,使理論形象而具體化。

2.結合室外實踐。傳統室外課教學受場地、器材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很難在幾個課時內掌握一項運動技術。但是在室內理論課上,我們運用多媒體的優勢,可以完整播放動作全程,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印象,建立清晰的動作表象,使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有助于下一次室外課的操作更上一個檔次。比如在教學鉛球這個項目時,學生很難看清老師的動作示范,結果由于感覺不準,水平也不易發揮,使用多媒體慢鏡頭,從不同的角度示范推鉛球的全過程,學生則可以從不同角度欣賞到運動員的精妙動作,使技能的掌握變得十分容易。

3.結合體育賽事。2008年奧運會在中國的成功舉辦,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記憶。中國足球的風風雨雨與世界杯的起伏跌宕給人無限的運動激情。我們常常結合一些重大賽事,將現場直播或者實況錄像播放給學生看,使他們對體育運動增添了熱情,也培養了愛國主義情感。

4.結合明星魅力。以體育明星的模范事跡對學生進行教育,是我們一貫的做法。中學生從模范人物中學學到的不僅僅是他們的成功,更有他們的愛國精神、體育激情和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這比教師簡單地灌輸更為形象而實在。

二、體育欣賞課使用多媒體要三“用心”

1.精心設計欣賞課。專題欣賞課使用多媒體怎樣體現精心呢?首先要積極積累豐富多彩的欣賞資料與實體圖片,這樣到展示時學生會感到特別親切,特別美,接受性和參與積極性也會更強。其次,在展示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欣賞材料,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感受。比如聽到運動員的呼吸聲、奔跑聲、勝利的喝彩聲乃至失敗的哭聲,都能運用體育語言來比較準確地表達出來。教師則應在體育教學中自覺地、積極地引導并學會這種語言。如果只是為欣賞而欣賞,那欣賞就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再則,要讓學生體會運動中的美感,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增強學生的審美愉悅感。比如體操欣賞,這本身就是一項美育的內容,要引導學生說出美感的由來,感悟到體育的無窮精彩。另外,對于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也是欣賞課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要通過相關資料的欣賞讓學生感受成功與金牌的來之不易,感悟“一份汗水,一份收獲”的生命哲理。

2.有心引導課外學習。專題欣賞課課時量太少,欣賞時間太短,因此還可以用另一種欣賞活動的形式來彌補時間缺欠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興趣活動時間對學生進行欣賞教學。比如有的學生對籃球動作感覺學不會,教師就給學生播放《NBA特輯》,學生就迫不及待地想模仿練習,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很好地達到了教學目的。

現今時代,電視與電腦已經進入千家萬戶,教師可以適時向學生宣傳一些體育節目,讓學生及時收看甚至寫下觀后感,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再一次高漲,有時學生周一到校就會討論比賽的精彩而回味無窮。此外,除了課堂教學以外,還可通過學校電視網絡系統、宣傳欄、黑板報、體育興趣小組等多種多樣的途徑創建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使他們從受引導欣賞逐漸向主動汲取知識轉化。

三、結束語

多媒體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接受更多的信息。因此開展體育欣賞教學,正確引導學生的運動興趣走向,培養欣賞能力,促進體育精神的培養、感悟體育的美感與魅力,是青春期中學生的需要,也是體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客觀趨勢。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開展欣賞課教學有效地避免了一般理論課的單調乏味,使實踐課的相關知識得到進一步深化與理解,促成了學生運動技能的有效提升,更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審美觀與健康向上的情操,為校園體育增添了不少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網絡環境;中職德育;活動課教學

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普及,現代信息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網上的教學資源愈來愈豐富,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應用的種種優越性已日益成為人們的共識。因此,如何在網絡環境下,運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組織教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引起了廣大教育者的高度重視。本人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努力嘗試網絡環境下中職德育課的教學,探索一種基于網絡環境的德育活動課教學模式,就此談談個人的觀點。

一、網絡環境下中職德育活動課的課堂教學研究

在網絡教育時代,探索研究并構建適宜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課題,因此,如何構建網絡環境下的活動課堂模式,提高中職德育課課堂實效性也成為一線德育教師的重要課題。構建網絡環境下的中職德育活動課課堂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的理論,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學生的自主活動學習為著眼點,以學生能力的提高為歸宿,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行為導向教學的現代教學理論,培養學生的創新發散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達到知、情、意、行的統一。

本人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在汲取和借鑒他人經驗的基礎上,認為網絡環境下的中職德育活動課課堂教學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環節:一是情景模擬,提出任務,引導自學;而是分組討論,合作學習,探索研究;三是總結內容,精講解惑,感悟升華;四是效果反饋,課后延伸,學以致用。下面將具體闡述幾個教學環節過程:

(一)情景模擬,提出任務,引導自學。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網絡環境下,運用計算機信息化技術,以其聲像同步,多維動畫的效果,既可以創設教學需要的生活場景,又可以根據需要創設多重有利于教學的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情境,使學生主動發現,大膽提出研究的問題。因此,在制作網絡課件時,本人都會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把有關的教學資源和互聯網的網絡資源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并根據教學設計的思想理念,創設情境,充分而有效的利用網絡資源學習。網絡環境下教學資源具有信息資源開放、跨越時空限制、傳遞系統的,傳播媒介可多向交流等特點,這就決定了網絡環境下學習過程的開放性、全球性、可交流性,學習者對學習內容選擇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內容形式的多媒體化等。

比如在《投資理財的方式》中專門設計了教材中關于儲蓄、股票、證券、保險幾種理財方式的基礎知識,同時連接了相關的網絡資源和搜索引擎,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網絡課堂的優勢,使學生在網絡環境下,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學習,學生是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這種學習使學生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是自己主動建構知識的能力,做到自主獨立的學習,也使教學真正達到了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的目的。

(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探索研究。網絡教學的優勢之一就是還可以通過網上學習論壇(BBS)或者微博平臺搭起學生之間協作的橋梁,每個同學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各抒己見,教師可以適當進行引導,各種不同的觀點都能交融在一起,在群體思考的過程中,思維的相互碰撞中相互啟發、相互補充、歸納綜合的過程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實際運用能力。比如在各小組設計理財方案的時候,學生可以在討論中做到集思廣益,博采眾長,達到思想行的升華認識。在討論的過程中還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網絡的及時互動功能,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巧妙的引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啟發。這種利用網絡論壇或者微博,它可以使全體學生圍繞著特點的課題自由參加討論,進行學習和交流,擴大了學生討論的范圍和深度。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也會利用網絡查找相關資料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獲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三)總結內容,精講解惑,感悟升華。學生在廣泛交流、討論、探究之后,通過協作學習,形成帶有共性的認識,可以由學生進行回顧總結,提高學生總結歸納能力。在此之后,教師對重難點加以提煉總結,并且利用電子教材,全面展示學生思維過程,以此驗證學生思維的結果,形成課堂教學的重要知識點。比如我在設計理財投資特點主要是通過學生在討論設計自己小組的投資理財方案的過程中,通過到知識拓展區查看相關資料,結合所學的知識及自己的認識,討論設計一個適合自己小組的理財投資方案,并說明設計的理由。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過理財投資有初步的概念,懂得去篩選一些對自己有用的重要信息和知識,通過和同學的交流,利用網絡資源和知識拓展區的相關知識去佐證自己的設計,使他們對理財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懂得組合投資的優勢,并且去分析作為普通客戶在理財過程中應注意的一些基本問題。同時,教師利用已有的網絡課件內容進一步強化了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引導學生運用本節課學習的內容,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分享自己在本節課所獲得的收獲,使學生的認識能力在此基礎上有所提升。

(四)效果反饋,課后延伸,學以致用。中職德育課教學是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中還要不斷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感悟和理解社會的思想道德價值要求。因此,我利用網絡設計學生學習效果評價表和學習過程評價表,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知識遷移,使掌握的知識得到鞏固延伸和提高,并能在實踐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網絡教學使學生的學習空間可以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其自主學習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鍛煉,又可以使學生在課后學習繼續擴展延伸所學知識。比如在網絡課件的設計上,我會有一個知識拓展區的內容,通過教師精心選取的一些典型材料,學生可以改過閱讀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可以根本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內容,在微博平臺進行交流,教師可以適當引導,點撥升華,引導學生思考,學會運用所學內容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做到知情意行的統一,促進學生認知的內化和行為外化的統一。

二、網絡環境下中職德育活動課教學過程要注意處理的問題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調動了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豐富了課件教學手段,有著區別于傳統教學的巨大優勢,但在實踐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因此需要正確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正確處理目的和手段的關系。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

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這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要牢記的,我們的一切教學方式的選擇都是為學生知識建構服務,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的新穎而忽視了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要注意網絡教學的適用性、科學性,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有必要使用網絡教學。網絡環境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有效利用信息資源,補充德育課的教學內容,改變一些德育課的教學方式,更好地發揮中職德育課的德育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學方式的使用主要是要讓手段為目標服務,形式為內容服務,使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輝。因此,在運用網絡信息的過程中,要擺正目的和手段的關系,必須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內容的重難點,有針對性的使用,要堅持適度、科學、高效的原則,避免簡單地運用網絡對學生進行“狂轟濫炸”,要留給學生與教師交流的時間,堅持以人為主,以機為輔,人機協作的方式,既要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又要防止片面依賴網絡,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二)正確處理教材知識與網絡資源的關系。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網絡資源的豐富多彩,課堂的信息容量大增,容易造成信息堆砌,加大對學生的感官刺激,有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對信息的選擇,處理和理解接受,出現“信息迷失”的情況,忽略對教材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應用。因此,教師在對信息資源的選擇應謹慎為之,應教會學生如何選擇,或提供一些專門的鏈接讓學生自主選擇。在這種交互的學習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以真正激發人的積極思維為目的,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不斷的提醒學生監控自己學習目的的有效,比如在討論過程中資料的查找,和團隊協作中對成員的分工協作,如果有效利用教材知識和網絡資源,促進學生有針對性的積極思維,進行探索研究性學習。

(三)正確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網絡課堂教學提倡師生的雙主教學,即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現代信息技術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課堂的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作用發揮必不可少,因此,網絡教學設計應該在適應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科特點的基礎上,增強交互性,使師生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對于中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欠缺,教師通過了解學生的特點設計符合學生的活動環節,引導學生參與網絡課堂學習,有效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但同時由于網絡的開放性,在網絡平臺討論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給個別自控能力差的學生開小差的機會,就失去了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要利用網絡教室操作平臺掌握教學的主動權,隨時監控學生學習的過程,注意引導學生閃出的思想火花,及時給予引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存在或出現的問題及時控制,引導學生圍繞學習內容進行討論,懂得有效利用網絡資源,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教學過程中也發揮重要的作用,要有效調動師生的互動,使教學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總之,對于網絡環境下中職德育活動課教學要發揮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有要結合傳統教學過程中的積極因素,把二者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高文,徐斌艷,吳剛主編. 建構主義教育研究[M]. 北京市: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

[2] 李亞平主編. 中國職業教育實踐與探索 中職卷[M]. 北京市:人民日報出版社, 2007.

[3] 陳靜.網絡環境下的思想政治課教學[J].軟件(教學),2014,(第2期).

篇6

1.試上課——模式化的設計

為了上好這節縣級交流課,筆者提前兩周進行準備.認真研讀考試說明、從宏觀上準確把握《考試大綱》中的精神和考試性質,準確掌握這節課考試的要求.同時在網上查閱了一定量的教案、課件,虛心請教了校內教學專家,聽取了同組同事的若干建議.經過一周的學習和思考,有了大致設想,具體有以下幾點。

(1)問題貫穿整節課.①在知識回顧階段,利用數學題目或設計的問題來構建知識網絡;②在解題過程中,不斷生成新問題;③在解題后,利用變式問題鞏固例題中的解題方法與思維;④在課堂檢測時,精選典型題目提供給學生嘗試練習;⑤反思問題,通過引導學生對問題解決過程的反思,并在此基礎上對現有的知識進行鞏固、拓展與延伸,夯實基礎,在理解、體驗、感悟中生成新的知識,挖掘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潛在智能.

(2)在教法和學法上,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做到“三適應”(適應教材、適應教師、適應學生)、“三有利“(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有利于調動學生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學會弄懂;同時要重視學法的研究設計,使學生不但“學會”而且“會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

(3)課件是一個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基本原理是教學設計原理,課件能夠把教師所要備的內容表達清楚,如備課中要體現的:教材的研究、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的確定、學生的學習方法、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設計、課堂練習設計等.充分反映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

經過一周的精心準備,筆者做出了如下教學設計:

(一)構建知識網絡

(1)(教材習題)函數f(x)=x-lnx的減區間為?搖?搖?搖 ?搖.

[問題探究]

問題1:導數的符號(正負)與函數的單調性有什么關系?

問題2:根據函數y=x■在R上單調性,若可導函數f(x)在(a,b)內單調遞增,那么一定有f′(x)>0嗎?

追問:f′(x)>0是函數f(x)在(a,b)內單調遞增的?搖?搖?搖 ?搖條件.

問題3:你能歸納出導數求函數單調區間的步驟嗎?

追問:你認為求函數單調區間容易忽視什么?

(2)函數f(x)=x-lnx的極小值為?搖?搖?搖 ?搖.

[問題探究]

問題4:如何定義函數的極值?

追問:極值是否唯一?極大值一定大于極小值嗎?

問題5:函數的極值與導數的關系?

(1)如果x■是f′(x)=0的一個根,并且在x■附近的左側f′(x)>0,右側f′(x)

(2)如果f′(x■)=0,并且在x■附近的左側f′(x)0,那么f(x■)是極小值.

問題6:你能歸納出導數求函數極值的步驟?

(3)已知函數f(x)=■x■-a■x■+ax在x=1處取得極值,則實數a=?搖 ?搖?搖?搖.

[問題探究]

問題7:若f′(x■),則x=x■一定是函數的極值點嗎?

追問:f′(x■)=0是函數f(x)在x=x■處取得極值的?搖?搖 ?搖?搖條件.

(二)例題講解

例:已知函數f(x)=■x■-■ax■+(a-1)x+1,a∈R,(1)若a=3,求函數f(x)的遞增區間和極值;(2)若f(x)為增函數,求a的值.

變式1:若f(x)在區間(1,4)內遞減,(6,+∞)內遞增,求a的取值范圍;

變式2:若a∈R,求f(x)的單調區間和極值點.

變式3:若f(x)在x=3處取得極值,直線y=m與y=f(x)的圖像有三個不同的交點,求m的取值范圍.

引申:討論函數f(x)=x■+bln(x+1),其中b≠0的單調性和極值點.

(三)課堂檢測

1.已知函數f(x)=lnx-x,則f(x)的減區間為?搖?搖?搖 ?搖.

2.f(x)=x■-ax■+3ax+1既有極大值又有極小值,則a的取值范圍是?搖?搖?搖 ?搖.

3.若a>2,則方程■x■-ax■+1=0在區間(0,2)內恰有?搖?搖?搖 ?搖個實根.

4.若函數f(x)=mx■+lnx-2x在定義域內是增函數,則實數m的取值范圍是?搖?搖 ?搖?搖.

(四)課堂小結(知識和方法由學生歸納)

在備課組的安排下,筆者借用了隔壁班試上了一節課,并請了組內的前輩把關,并提建議.上課過程中,筆者嚴格按照事先的設計,層層引導學生按照事先的設計進行下去,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比較輕松.課堂檢測四位學生也做得非常好,似乎整節課非常到位.

2.平淡之味——“模式”束縛了“思維”

課后,組內的同事進行了真誠的研討:

——精心設計教案,注重課堂結構的改革.教案要做到教學目標明確,重點、難點清楚,教學程度合理科學,巧設疑、巧啟發、巧分析歸納,學生活動安排實在有效,板書設計簡明扼要,作業設計周密適當.

——變式教學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對習題的變式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定勢提出了嚴峻挑戰,引發了學生對同一問題進行多角度的探索與思考,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研討中,一名老教師提出,表面上這節課課堂如行云流水,又步步為營,一環套一環,作為平時的一節高三一輪復習課,的確是比較好的,但作為縣級的交流課,似乎缺少一點“靈性”和“自然”.

這節課之所以給人一種平淡的感覺,缺少“靈性”和“自然”,是教者的設計太精致而造成的.復習課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課型,其在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發展能力方面起到積極作用.讓學生自覺參與復習的全過程,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變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為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生動活潑的新模式,把數學復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數學復習課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調整后的精彩:

(一)投影出三個基礎訓練(題目與上相同)

要求各個小組推出一名學生板演,要求各小組合作探討出本題考查的知識點,做題時的注意點,做完本題我們的收獲.其他小組成員可以提出質疑.

(二)投影例題(與上相同)

1.一名學生上黑板講解本題,另一名學生對本題進行小結.

2.(沒有提供變式題)引導學生對本題的條件與結論進行變化(小組之間可以進行討論),一個小組成員提出問題,另外一個小組成員進行回答,總結.

3.教者在學生提問題與回答過程中進行適當補充與修改.

4.教者提供了最后一個變式3:若f(x)在x=3處取得極值,直線y=m與y=f(x)的圖像有三個不同的交點,求m的取值范圍.讓學生分組探討本題的解法,研究一元三次函數的圖像及性質.(其中有一名學生總結出一元三次函數圖像有三類:單調增,單調減,一波三折.)

(三)課堂小結(略)

課后,參加交流的專家老師都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一致認為本節課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學生提供了多維互動的探索空間,做到了新知識讓學生自主探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同時,我體會到學生課堂活動非常感興趣,都積極參與,而且思路更開闊,設想更大膽,收獲更豐富,使課堂有生命力,真正成為學生舒展靈性的空間.通過這節課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品嘗了發現帶來的快樂,激發了學習興趣,豐富了感性認知.整個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教學民主,學生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充分體現學生的生命活力和豐富個性,正所謂“活動產生樂趣,樂趣產生靈感,靈感產生創造,創造產生財富和幸福”.

3.反思——“模式化”為何趕走了學生的“思維”

在這次縣交流課后,筆者反思了為何同樣的內容以不同的方式出現,留給學生的收獲不同,理解了“模式化”為何趕走了學生的“思維”.

篇7

一、四月份主要完成工作情況:

1、為了使課題校的工作高效、有序,請國家中語會“創新寫作教學研究實驗”課題組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各課題校的工作。

4月9日到11日,利用三天時間帶領國家中語會“創新寫作教學研究實驗”課題組專家到8個參研校檢查指導“寫作課”9節,在石油高中、13中、一中、十七中四個實驗基地校抽查聽課八個校(一中、鐵中、油高、13中、11中、28中、27中、17中)九節寫作課,專家每聽一節就面對面指導點評一節,不僅使參研教師當場受益,就連每天跟著聽課學習的其他學校的語文教師也大受啟發,兩天四個聽課點每天前來學習聽課指導的初高中語文教師多達100人,就是11號下著雨、天氣冷,教師們也打車到17中、1中去聽課,連實驗中學、35中、四中、九中也聞訊趕來學習。兩天培訓教師260多人次,令專家十分感動。專家對兩天中展示的9節課給予了極高評價,說大慶石油管理局教科研工作務本求實,參研熱情高,階段成果突出,尤其是年輕教師的課更有發展潛力,希望七月份黃山xx年創新寫作教學成果展示評獎會上,大慶能取得優異成績。

這次的課節節有創新,課課有亮點,11中的張勤華、13中的丁華、17中的黃玉宏(剛工作不足一年)、1中的壟淑堃、27中的薛榮哲、油高的胡麗玲等的課設計新穎、突出能力培養,方法點拔到位,主體作用突出,實戰訓練得法,當堂效果極佳。這些課專家建議錄制后推到國家課題組參評。

2、為“心育課題”、“潛能開發課題”的下一步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對課題校的骨干教師進行專題培訓。

4月3日下午在中心禮堂,請十中王多副校長作專題報告,對“心育課題”和“潛能開發課題”校100名科研骨干進行了《解讀心理效應,感悟教育真諦》的專題培訓。王校長認真備課,充分準備,參研的二十三個學校骨干教師聽后,覺得收獲很大,不僅了解了教育的真諦在于立足教育、研究教育,還在于科學解讀心理現象,有效運用心理效應。從王校長介紹的五種心理效應中受到啟發,明確了“馬太效應”、“羅森塔爾效應”、“瓦拉赫效應”、“德希效應”、“霍桑效應”是一種什么心理效應,它們在教育教學中的突出表現是什么,對研究好“兩個”課題奠定了較好的理論基礎。

3、起動各重點課題校研究工作,并以講座和現場論證形式進行指導。

按計劃有重點地到幾個承擔國家科研課題校組織開題論證活動,面對面地指導中小學的教科研運作工作,到東湖一小、64中、13中、石油高中、17中、一中參加開題會,科研成果表彰會,階段成果展示活動。

4、調動并指導兼職教研員進行學科教研活動。

4月22日下午,在鐵人中學由劉艷波組織兼職教研員韓錄、謝東源、徐露茜開展了物理教研活動。參加活動的有十一中1人、鐵中17人、二十三中3人、油高2人、二十二中2人、二十八中2人、十三中4人、十七中3人、十中2人、二十七中2人、一中6人、二中2人共46人。鐵人中學物理高級教師、哈師大研究生、市骨干教師張欽上了一堂課題為“電磁振蕩”的“小組活動”模式探討課,取得了圓滿成功。課后進行了評課,首先由張老師談了本節課的設計,然后聽課老師進行了點評,認為張老師的課真正體現了知識、能力、態度的有機結合,能以知識為載體、能力為目標,同時把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滲透到課堂中去,突現知識的形成過程,問題設置巧妙,多媒體課件運用恰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學習方式,注重學法指導和引導學生思考、總結,探索了一種“小組活動”教學模式,起到了示范作用。參加活動的老師感到此次活動收獲很大。

4月16日上午,在二十四中學張曉宏組織召開了中心初中體育兼職教研員會議。會上,兼職教研員組長王忠海總結了上半年中心初中體育教科研工作,同時公布了下半年教科研工作計劃與實施要求。與會的同志對所提的計劃和要求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并提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參加會議的還有乘風學區薛主任、二十四中尚校長。

5、經常下基層進行聽課指導。

參加了小學、初中、高中三個聽課組的聽課指導活動,并做到面對面的點評與交流,對基層的常規教學起到了很好的促進和指導作用。本月共聽課(93)節。并參加了石油高中第八屆“探索杯”賽課活動,經常掌握基層的教學動態。

6、加強小學英語教師的培訓工作,提高英語教師的素質。

4月14日下午,在八百坰一小組織乘風學區、杏南學區和八百坰三個學區,共64人參加的小學英語教師培訓,由杏南學區小學英語教研員崔明春老師主講《英語新課標》解讀。4月15日下午,在一中實驗一小組織了讓北學區、龍北學區及一中所屬三個小學英語教師共54人參加的培訓。由龍北學區小學英語兼職教研員、一中實驗二小教師司維老師主講《英語新課標》解讀。兩次培訓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學英語教師的整體素質。

7、分級別展示學科教學成績,積極為一線教師搭建展示的平臺。

(1)4月16日—26日,劉鳳玲主任帶領擁軍一小孟祥力老師參加在西安舉行的全國“小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課題成果展示會。會上,孟祥力老師的課被評為一等獎。(2)4月18日張曉宏老師組織四名初中政治教師(58中于力彬、28中張淑會、13中熊桂蘭、3中張杰)到市教育學院參加“信息技術與學科內容整合”說課選拔賽,四名教師取得了優異成績。(3)完成了小學教師“創新學習研究實驗”論文、課例、錄像課的征評郵選工作,10號已將10節錄像課、29節課例、36篇論文初評后全部郵走參評。(4)又布置了九所參加中央教科所“利用媒體手段提高教學效益”的課題校準備錄像課參加中央教科所5月末的評選活動。

8、及時報導了中心兼職教研員和科研培訓的亮點工作。

(1)“小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課堂教學成果展示賽活動報導到《大慶油田教育》上發表。(2)課題培訓情況簡訊報導在網頁上載出。(3)3月份教研室聽課情況分析。(4)高中英語、物理教研活動掛到網上。

9、為了指導基層的教學,進一步對征集的學科模式課教案進行評審。

4月23日,呂xx、張曉宏、劉艷波分別組織小學、初中、高中各學科兼職教研員組長及部分教研員近50人,對征集的各科創新模式課教案進行評審。張松老師組織了部分語文兼職教研員,對參加“泰康杯”全國作文比賽的小學、初中作文共計1300份進行初評。

10、充分發揮兼職教研員的學科指導作用。

組織美術兼職教研員對xx年青少年科幻畫、科技創新作品評選103幅科幻畫、8件作品獲獎并送市科協參評。

11、組織《小學語文詞語手冊》編寫稿審閱工作。

對《小學生詞語手冊》的編寫工作進行了階段性巡回檢查指導。20號可以交上一期稿子,確保5月10日前完成三冊書的編寫任務。

12、修定完成了《教培中心課堂教學改革指導意見》。

13、派人參加了科室相關會議。

(1)參加了訥河的課改工作會議。

(2)參加了市教育學會xx年總結和xx年工作布置會。

(3)到市電教館參加了“學具課題活動安排會”。

14、編寫第二期《教科研信息》、《教研簡訊》,及時指導教科研工作。

15、布置省“小學生自由作文”課題校結題準備驗收工作。

(1)成立驗收評審組,由胡冰和教研室成員組成。

(2)組織結題論證會,定在5月20日。

(3)向省課題組匯報,準備完成一份總結。

16、完成了局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優秀管理者申報工作。

17、完成了“三個優”表彰會的所有證書、獎牌、通報的準備工作。

18、完成了三個國家課題方案的撰寫與郵發工作,又發展了一些初中校參加中語會“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課題。

19、為全局小學英語實驗教師征訂《課標解讀》書205本。

20、參加中心督檢“非典”防治工作組,深入到龍北、薩中等學區檢查工作。

21、組織編寫《大慶精神》校本讀本工作。

二、五月份主要工作安排

1、抽聽畢業年級的校本教研活動開展情況,組織一次座談研討。

2、編發第三期《教科研信息》,印刷發放第二期《教科研信息》。

3、到課題校聽課指導。

4、組織“多媒體教學的綜合運用”課題校(9所)選送國家級觀摩課。

5、組織修訂《詞語手冊》工作,完成撰稿任務。

6、收集小學數學教師新課程教學評價,參加全省小學數學新課程研討會。

7、收集《創新寫作研究與實驗》材料,郵送參加中語會語文大賽的錄像資料。

篇8

關鍵詞:農村教師 ;學生 ;課程資源 ;思想品德

一、調查訪談,查找問題淵源

我們設計調查問卷,對魏都區十三中、十四中、十六中、十八中二十中等五所學校的師生進行調研,課題組成員根據對反饋表的分析,認為對農村思想品德課程教學造成影響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1.社會上: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思想品德只要考前背一背就行,因此平時不被重視;2.學校里:部分領導、教師思想固化,認為思想品德是一門副課,考試占分不多,高考可以不考,因此不重視;3.學生家長:認為這門學科不如語數外重要,所以不重視;4.主管部門:考試分數依然是對教師學生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考試的指揮棒仍起著決定性作用;5.部分思想品德教師:認為教這門學科大家都不重視,自己也缺乏信心和動力,因此不用心教;6.部分學生:受上述因素的影響缺乏學習動力,不愿意學。這一切原因最終導致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不能充分實現,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目標“旨在促進初中學生正確思想觀念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與發展,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不能很好地達成。基于以上緣由我們課題組決定通過課題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抱著嘗試的心理,我們申報了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課題,想通過帶領教師開展對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課題研究,來解決上述的種種問題,經過一年的實踐,的確有很大的收獲。

二、學習相關理論,提高農村教師認識

為了更好的開展課題研究,我們帶領相關教師進行了理論學習,使大家明確并澄清了以前的模糊認識,對課程資源相關概念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大家知道了課程資源就是指“與課程相關起的一切資源,是課程設計、編寫、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發展過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各類課程資源的總和,是課程要素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思想品德課程資源就是對我們思品課教學有用的物質和人力。思想品德課程資源是達成課程目標的重要保證,能否合理有效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直接關系到課程實施的成效。新的課程改革明確提出了課程資源的概念,強調課程資源是影響教學質量、發展學生能力、培養學生優良品質的重要因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規定:“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要增加用于思想政治課活動和社會實踐的課時,積極開發并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同時要求:“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也指出:“教師應樹立融合開放、發展的課程資源觀,整合并優化課程資源,充分發揮各種課程資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為課程實施和教學服務。”

通過學習,大家一致認為:就初中思想品德課而言,課程的教學內容直接、充分地體現德育因素,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社性。思想品德課的培養目標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良好的社會責任感。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方法是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的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同其他學科相比,思想品德學科更側重于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而就我們正在使用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而言,有很多內容并不適應農村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需要,如在教材編寫上沒有處理好城市和農村的關系。同時思想品德課程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要求教師補充大量的課外資料用于教學,但是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資源極度缺乏,就影響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性,不利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施。所以從實際出發,發揮地區優勢、因地制宜,充分開發和利用農村思想品德課程資源,有利于增強思想品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的重要途徑,是落實新課標的內在要求,是有效推進新課程發展的重要形式和方法。思想品德學科教學迫切需要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時,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因特網、社區、圖書館等課程資源,能夠充分彌補教材的不足,補充富有時代特色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有的是對學生終身發展起作用的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的是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與人交往所應掌握的技能。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參加當地的社會實踐活動,放手讓學生從做中學習,從做中感悟,并在社會實踐中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與社會責任感。使思想品德課教學最終達到知行合一的目標。

三、進行課題研究,促進了農村教師專業發展

通過進行課題研究,大家統一了思想,一致認為: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是課程開發和實施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因為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教師雖然有一個統一的課程標準作為依據,但所面對的課程資源的現狀卻是千差萬別,這就需要將課程資源開發與課程開發和實施統一起來,才能實現對教育目標的高要求。教師是課程開發和實施中最為關鍵的角色,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在課程開發和實施中實現的,因而,思想品德課程的開發與教師專業化發展息息相關。的確,“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主要體現在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加工與處理上。”思想品德課教師如何認識自己的經驗和學生的經驗;如何利用自己的經驗和學生的經驗組織教學;如何看待知識;如何處理和運用教材;教師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去實現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有機統一;追求什么樣的創造性教學境界,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都可以體現在他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實踐中。課題組成員正是通過實踐思考研究促使自己的專業素養不斷提升。

進行課題研究使參與其中的課題組成員自覺地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貫徹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我們積極改變以往對課程知識的認識,以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道德需求作為課程資源開發的依據,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來提取、組織教學,幫助學生處理其所面對的社會大環境、學校生活環境以幾個人直接遭遇的生活小環境,“我為學生的成長服務”,“在教學中與學生一起成長”已經是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心聲,“我想加入你們”“跟你們一起教思想品德真有意思”是其他未加入成員的向往。

探索出農村學校特色的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新模式。課題組成員由于分散于不同學校,因此一開始大家一起根據各自的在學校承擔的教學任務討論各自的分工,讓每個人找到自己的強項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把課題研究當成負擔,這樣每個人能積極愉快地投入研究。例如承擔組織大家學習的成員要提前收集好學習材料,承擔組織協調的成員要及時通知相關成員定期開碰頭會,承擔具體任務的成員及時匯報在研究中遇到的問題,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研討解決,最終成果資源共享,這樣做提高教師課程開發的意識與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四、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轉變了農村學生學習方式

以往的農村學校的思想品德課堂中,學生大多沿襲一種接受式學習模式。學生不必考慮學什么,學習的內容有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而定,學生也不必考慮跟誰學,因為教師就是課堂的主宰,學生更不用考慮學到什么程度,老式的考試和檢測是檢驗的最佳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立在學生的客體性、受動性和依賴性的基礎之上,對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強調不夠。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這種單一的、他主的與被動的學習方式;提倡和發展多樣化的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提高,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題組教師開發的豐富的適合農村學生的課程資源,無論從素材的新穎度,組織的科學性,還是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問題的設置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課題組成員在認真把握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過程中選取正在發生的、學生關注的事件作為課程資源,可以賦予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以思想品德的教育意義,并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合作學習的形式,通過互助協作的方式,共同討論、調查,分析問題,相互信任、相互依賴、相互鼓勵、承擔責任、平等參與,在合作與分享中擴展自己的道德經驗,實現道德水平的提升,使學習者在小組活動中有所貢獻,有所提升,互相幫助,彼此促進,共同成長。課題組成員還將研究性學習引入課堂學生通過選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展開課題研究、資料和信息的整理、撰寫研究報告、展示研究成果等轉變了學習方式。

篇9

關鍵詞:社會人生;視頻公開課;經濟規律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85

2011年,教育部啟動第二輪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包括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并提出“‘十二五’期間,建設1000門精品視頻公開課”的目標。《關于開展視頻公開課選題申報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80號)確定了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目標和定位:精品視頻公開課是以大學生為服務主體,同時面向社會大眾免費開放的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網絡視頻課程與學術講座,著力推動高等教育開放,廣泛傳播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和現代科學技術前沿知識,提升大學生及社會大眾的科學文化素養,服務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精品視頻公開課為建設學習型社會創設了一種嶄新途徑,微觀上看,滿足了公民“學點什么”的樸素需求,宏觀上看,則是對文化強國之路的極佳注解。截至2016年2月5日,一共上線課程達988門。《經濟與社會人生》作為普通院校一名普通教師主講的課程入選全國988門課程之列,其經驗與體會對大多數普通院校的普通教師的職業生涯會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經濟與社會人生》課程的主要內容

由于公開課的授課對象為一般大學生(不是專業學生)和社會公眾。所以,《經濟與社會人生》這門課程主要面向具有初級微觀經濟學基礎的在校本科生及社會公眾,試圖將抽象的經濟學規律和概念通過直觀的案例分析,來詮釋社會現象,解讀人生價值。旨在把微觀經濟學從高深的經院與人們的日常社會生活進行對接,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培養大家以經濟視角對個人及家庭幸福、企業和人生效率及企業和個人的最優選擇等問題的分析與解讀能力;提醒人們在經濟利益高于一切的市場經濟社會要勇于擔當責任,善于理性選擇,才能造就高效率幸福人生。這門課程是在多年教授《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時,結合人們個人生活實際與企業經營現實的一種感悟。在當代濃濃的市場經濟氛圍中,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大家把經濟利益放在了首位,將追逐名利當作主頁,任憑物欲去浸染自己的心靈,結果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富裕,可讓你們的內心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空虛,心靈離充實與幸福越來越遠……本課程肩負著一種責任和義務,在教會年輕學子和社會大眾在明了經濟學基本原理的同時,再傳遞給他們一種正確把握人生幸福和社會效率真諦的思維方法。

要真正建設一門好的視頻公開課,首先要明確定位,內容貴精不貴多,簡明生動、完整清晰地講述好若干知識點,讓觀眾在聆聽時真正有所觸動和收獲才是成功的。再加上當時的條件是在沒有任何經費支持,一切話費都要自己墊付的情況下,只能按國家要求的最低標準5講來設計教學內容。

1.1 第一講:經濟規律與人生幸福

每一個普通的人在市場經濟中的經濟學角色被稱為消費者。經濟學家在研究消費者為滿足自己的日常生活所進行的消費行為時,所使用的分析工具是從消費者消費商品和勞務時所感受到的滿足程度――“效用”開始的。微觀經濟學理論研究中假定消費者是理性的,也就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為目標,而影響效用最大化消費目標的決定性原理是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一定時期內,在其他商品消費數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下,隨著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消費數量的連續增加,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單位消費中所得到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在多年的講課中通過不同案例反復分析,發現這一規律不僅存在于每一個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中,而且極大地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幸福感。本講首先解析了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和規律:效用、邊際效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及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影響人生幸福;其次通過不同情景講解詮釋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如何影響人生幸福;最后解讀如何克服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影響,創造個人的幸福人生。

1.2 第二講:經濟規律與家庭幸福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與社會(國家)的關系如同細胞與生物體的關系一樣。無數個和諧幸福的家庭就構成和諧發達繁榮昌盛的社會。經濟學在研究消費者行為時,往往將一個家庭作為一個研究對象,而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欲治國者,先齊其家,家齊而后國治”充分詮釋了家庭與國家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對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孜孜追求,導致社會和諧度降低,家庭幸福感下降。筆者認為龐大的國家社會整體是由無數個家庭細胞組成的,每一個家庭細胞和諧了,社會整體必然和諧。家庭不和諧的關鍵在于家庭成員之間過度的“愛”而造成感情的邊際效用遞減,降低了享受感情的幸福感,而導致這一結果的經濟學解讀仍然在于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在這一講里詮釋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如何影響家庭幸福,以及如何克服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影響,實現家庭幸福。

1.3 第三講:經濟規律與企業效率

市場經濟的另一個主體是商品和勞務的供給者――廠商。以微觀經濟學定義的廠商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生產目的。而確保企業利潤最大的關鍵在于投入要素的邊際產量變化規律,也就是經濟學中的廠商短期生產函數中的邊際報酬遞減規律。該規律是指在技術水平一定,其他要素投入數量固定不變的情況下,連續等量地增加某一種可變要素,當這種可變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時,增加一單位該要素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一單位該要素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本講主要詮釋三個問題:決定企業經濟效率的經濟規律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如何決定企業效率;從經濟規律角度分析,只有企業通過制度設計、科學管理激發員工潛能,克服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影響,才能打造效率企業。

1.4 第四講:經濟規律與個人效率

在經濟學理論中,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只用于研究廠商的生產行為,筆者在長期經濟學教學過程中體悟到:對勞動者個人來講,邊際產量相當于個人潛能,個人潛能的發揮取決于家庭及人際交往等外部環境因素和心態、胸懷、使命感及意志力等個人內在因素,通過生動感人的案例解讀了經濟規律與個人潛能的關系,以及如何發揮個人潛能,造就效率人生。

1.5 第五講:機會成本與理性人選擇

經濟學的思想也就是如何進行最優選擇的思想。這一思想體現在機會成本的概念中。機會成本是這樣闡述的:機會成本是指某一既定資源用于某一特定用途時所放棄的其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最高收益。首先要理解的是:某一既定資源有不止一種用途;人們選擇的是最優的用途,次優用途的收益是最優用途的機會成本,也就是那最有和次優作比較,可見理性的選擇是機會成本越小越好。微觀經濟學假定人都是理性的,理性的人具有理性的選擇理念,也就是機會成本的選擇理念。本講詮釋了機會成本的經濟理念與企業及個人的最優選擇,提出無論個人還是企業在做選擇時,一定要具備機會成本的選擇理念才能實現效率最優。

2 建設經驗與體會

一個普通院校的普通教師在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沒有經費自籌經費的情況下,自己身兼數職:既是編劇,又是演員;既是導演、又是監制,歷經兩年多完成從校級、省級到國家級的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經驗與體會難以言表,簡述如下。

2.1 重視培訓、請教專家、看懂文件,搞清要求是事情成功的基礎

2013年3月當我的選題《經濟?社會?人生》被學校作為視頻公開課建設推薦到省教育廳后,我對視頻公開課知之甚少。4月教育廳組織各學校推薦課程主持人參加培訓,培訓專家給我們詳細講解了視頻公開課的建設要求。同時教育廳高教處主管領導詳細地告知我們河南省技術方面的指導老師及我省能夠錄制的學校,并將專家的講課課件以及教育部的相關文件和技術要求文件都發給我們。課后我向專家請教了更為細節的國家級課程制作詳細的要求,及自己該如何準備才能達到目標。這次培訓使我清楚地了解到我該怎么做?如何做才能建設一門高質量的質量工程課程。回到學校,我找到愛課程網站,在電腦前整整坐了20天,反復看2011年教育部立項上線的課程,從選題、內容、課堂設計,視頻制作、主講教師的儀態、語速甚至表情。我知道了我該講什么、如何講?同時我研究了所有的相關文件及《視頻公開課制作技術標準》。我發現要想完成課程的制作以我校的條件(沒有錄播室,沒有人做過這件事)真的是困難重重。可學校把我推出去了,如果做不好就不僅僅是自己的問題而要影響到學校的聲譽。最后我決定請求省教育廳老師幫忙聯系,帶學生到有錄播條件的學校錄播室錄制。我的想法得到了我們院長的大力支持,我就到鄭州大學拜訪相關老師,鄭大的老師給了我非常仔細的指導,把錄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講得非常清楚,還把他們參加培訓的資料都考給我。所有的這些準備工作為我順利獲得省級立項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尤其是沖擊國家級時,為了了解更詳細的要求,我于2013年12月份到廣州參加培訓,聆聽了許茂祖老師的“努力搞好精品開放課程的建設”和靳新老師的“教育部精品視頻公開課與共享課視頻技術分析”兩個報告,會后我就我在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詳細地請教了兩位老師,他們都非常細致地給我做了解釋,使我進一步明白了我該怎么做?廣州之行給了我極大的信心和勇氣去沖擊國際級視頻公開課。

2.2 精品課程應該處處體現出一個“精”字

精品視頻公開課要使“精”字體現在建設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視頻公開課要在網上播放,課程制作中的一點瑕疵都會被無窮的放大。因此,從講課內容到PPT的設計制作,甚至上課著裝我都請專業人士做了指導。為了做出效果較好的視頻來,我自己墊資聘請專業制作團隊,為了使聲音和視頻效果更理想,我花重金租用專業影視制作設備(因為學校新建的錄播室達不到國家級的技術要求,另外學校也沒有相應的資金支持),最后制作的課程視頻和音頻效果很理想,順利獲得國家級立項。每一講的錄制必須達到達到要求,稍有問題,要重新錄,省級我的五講,共錄了九講,幾乎每講必重錄;國家級五講共錄了7講,那種辛苦現在想起來還恐懼。這還不是最麻煩的,最麻煩的是聽字幕、添加字幕,因為專業公司費用太高,只有自己聽。我先找學生聽出來,然后自己訂正準確率及斷句,反復聽進行訂正,每講字幕都不下10遍,力求100準確率。最后每講再找三個比較細心的學生各自再把關一遍。字幕聽準確后添加字幕,我的要求是精準,通過反復的練習,最后都達到了我的要求。從省級到國家級的建設過程中,我的經驗是自己只要做出精品來,就會得到各級專家老師的認可。

2.3 虛心聽取專家意見,進一步用心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水平

中國俗語:“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點不錯,盡管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每一步我親力親為,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但我拿到國家級專家的修改意見時,頓時感到非常慚愧,深感自己的水平離國家級的專家要求還有距離,比如我在聽字幕時沒有注意:“的、得、地”的區別,專家老師都指出來了,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問題及差距、看到了自己素養的欠缺。我極其認真地按專家要求做了修改,改動不大,半個月可以完成,但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來仔細認真修改最后獲得成功。2015年7月7日《經濟與社會人生》上線以后,我沒有感到欣喜,沒有感到自豪,因為深知這樣艱辛的歷程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理論素養)及PPT制作水平都有了質的飛躍,同時也感到自己作為普通院校的普通教師的幸運,感恩有這樣的機遇錘煉自己,通過這次鳳凰涅似的磨煉,既鍛煉了自己心志,更擴展了自己的胸懷,使自己更虛心地去學習別人的優點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全面提升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及綜合素養。

2.4 體會

視頻公開課的建設過程是一個自我修養不斷升華的過程。因為建設的最后成果是公開播放的視頻,他要求每一環節的完美無缺,每一項技術要求的盡善盡美。為了達到國際級水平要求,我看了無數上線課程,參加了省級和國家級的培訓,研讀了有關的文件及技術要求,從PPT的設計制作,到講稿的安排,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設計,用心改正自己的口頭禪。甚至錄課時自己的服裝與授課環境的協調,一切都做了精心的設計與安排。最后視頻的剪輯、字幕的添加無一不親力親為。一路走過來發現,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煉,綜合素養得到了提升,使現在的課堂教學更加得心應手。

3 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3.1 存在問題

《經濟與社會人生》這門課程建設前后花費了兩年多的時間,總結起來,課程建設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3.1.1 條件的局限,無法達到盡善盡美

不和國外比,那國內條件好的學校,有團隊、有設備,主講教師只負責課程內容的講授及PPT的制作,在錄制類似的課程時,有足夠的人力和財力支持,而我們學校因為以前沒有完成過該類課程建設,而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再加上視頻質量與制作技術要求極高,所需費用完全超出大家心理接受限度。本來堂課可以師生互動得很好,可因為只租來一個專業話筒而沒辦法使學生互動,話筒不一樣音質差別太大,最后只能放棄,因為教室的局限,攝像機影響教師全景,為了美觀只能選取部分鏡頭,而不能用實景。再加上現在學校建設課程不是長期效應而是上級下達任務,下面才會響應啟動,一般就幾個月,對于我的特殊情況,既當“演員”又是“導演”并兼后期制作指導,兩年多來為完成任務不得不爭分奪秒。同時經費支持力度也不到位,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建設與創作質量盡管自己極力要求精但制作出來后還是無法盡善盡美。

3.1.2 內容較為淺顯

因為要考慮視頻公開課的受眾是社會大眾,課程強調普及型,相應地就犧牲了部分專業性,并且每講時長盡量不超過35分鐘,難以對理論做深入探討,只能簡要介紹其原理和概念,使觀眾能知其然,卻沒法知其所以然。只能以淺顯易懂的案例來詮釋專業性的原理和概念,同時傳遞經濟學思想和理念。由于時間短、任務重,又缺專業專家指導及論證,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出來的作品自己就感到很幼稚。因為視頻公開課制作耗時耗力耗錢。既是現在完成了,但對內容的安排還心存疑慮。

3.2 解決思路

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建設在網絡時代已經是一種教學技術的改變、知識傳播渠道的改變,它不僅會極大地促進每一個老師教學的方式的改變,也會敦促高校整體教學水平和教師素養的全面提升。我國的傳統教育僅側重于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的講授,忽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精品視頻公開課的出現使學生學習有了更多選擇的機會,擺脫學生僅限課堂學習的單一學習環境,讓教師的教學水平在網絡這樣寬廣無邊的平臺上接受社會的檢閱,不僅能夠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對提升教學質量也是一個重要途徑和方法。

3.2.1 學校要以國家級建設作為目標,促使教師將課程質量工程建設常態化

有專家預測:五年以后人們對專業的學習可能會有一半以上的時間依賴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可以達到網絡視頻的遠程師生互動,再加上現在學生對信息化的掌握速度不低于甚至超過教師的掌握速度,那么五年后網絡化、信息化對我們普通院校教師的沖擊究竟會有多大,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尤其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由偏重科研到教學科研并重的轉化,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評價,網絡資源極有可能成為一個極重要的參數指標。所以學校從上到下要引起重視,將教師的課程質量工程建設作為常態化素質要求。一方面要配置能滿足視頻公開課錄制要求的較高質量的專業硬件設備,另一方面要通過一系列的激勵督導措施吸引教師建設高質量課程的興趣。因為一門精品課程的建設不僅需要教師專注投入極大的精力,更需要教師有極大的勇氣站在攝影機前去完成課程教學,這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能及綜合素養的要求都要比一本課堂要求高,并且視頻制作及字幕聽取及添加字幕過程是自我審閱與督導的過程,這種自我督導導致的自我教學水平的認知的效果是任何外界督導所不能相提并論的。因此,學校將質量工項目建設對教師做常態化的要求,將會對教師教學水平及綜合素養有極大的提升,進而也會對學校教學水平和辦學質量的提高起到有利的促進作用。

3.2.2 將現代影視技術與課程教學有機結合,提高課程視頻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在《經濟與社會人生》視頻公開課建設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課程視頻與影視視頻既有統一性又有很大的區別,統一性體現在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的完美吸引力;區別在于影視視頻在錄制過程中視頻、音頻可以完全分開,通過后期制作做無限的藝術化美化,而課程視頻是真實客觀的記錄,視頻的拍攝要圍繞教學內容的表現和學習情境的創設,還要確保每個畫面以及畫面的組接符合學習者的心理認知,同時又需要視頻與音頻的嚴格同質同步,既要體現教學實景,又要超越教學實景增加美感及吸引力,這不僅要求錄制人員熟知課堂教學規律,還要具有極高的現場錄制技術水平及專注度。這就出現了讓影視專業人士做而缺乏專注度,學校技術老師缺乏吸引力的矛盾。建議在現在各個學校花巨資在建設硬件的同時,考慮如何能夠將現代影視技術與課程建設有機結合,從而使課程具有持久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也建議同城學校之間能夠整合建設資源,在節約成本的情況下,提供更高水準的錄播環境,培養專業的課程視頻制作技術人員,為教師建設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精品視頻公開課提供支撐。

3.2.3 精品視頻公開課定位要準確,內容要精煉

高質量的、有特色、有創新、真正能滿足聽眾渴望的精品視頻公開課是會受到公眾喜歡的。但如何建設一門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優秀課程,找到很好的定位,找準聽眾的興趣點,又能切實地提高聽眾的知識面和科學素養,這是對主講老師的極大挑戰。單單立足于專業、立足于校園,依靠一己之力是難以完成的。因此建議學校在教學團隊的基礎上構建院級和校級專家團隊對申請不同等級的視頻公開課課程的定位進行嚴格論證把關,不僅要求教學團隊進行各方面的社會調研,還需要進行反復的商討設計,使最后建設的課程能定位準確,內容精煉,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能起到更大的示范輻射作用,能真正讓公眾受益,同時能弘揚社會主義文化和核心價值體系。

參考文獻

[1]曹蘭英.西方經濟學(第三版)[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8).

[2]蔡自興等.人工智能視頻公開課建設的體會[J].中國大學教學,2012,(02):8.10.

[3]強彥等.精品視頻公開課建設經驗與體會[J].中國大學教學,2013,(12):13.15.

篇10

關鍵詞: 情緒; 情感; 情境; 創設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7-0139-01

一、創設平等互換的對話語境

新的思想品德課教材的呈現方式的設計是傳統教材所沒有、也不可能有的,它的使用價值在于改變了傳統的以課堂為主、教師授課為主和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方式為主的狀況,而代之的或以問題為基礎、或以情境為基礎、或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從而搭建了一個師生互動的平臺,為思想品德課學習方式、教學方式的改革提供了條件。因此,作為思想品德課的教師要以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在課堂上充分地尊重學生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要為學生設置“貼近生活”的情境,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心對心的對話,不僅要向學生展示自己的知識,還要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靈,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讓學生把學習當作自己的生活方式。

二、創設材料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

情境教學是為了達到既定的教材目的,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引入或創設與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置于特定的教學情景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活思維,使其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實效。廣東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從版面設計、內容體系和語言風格等方面看,它一改往昔那種嚴肅的說教式面孔,取而代之的是活潑有趣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語言和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的教學內容。有效地激活了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直接動力。要使思想品德課活起來,創設與教材相融合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就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三、創設生活化情境、開展生活化的活動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通過模擬現實生活中的情境,比單純的言語教育更重要,它可以使課堂教學更接近現實生活,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激發思維。教師在創設情境中,必須注意選用的材料要貼近生活實際,而且要與課堂教學的內容有著內在的聯系,所采用的形式必須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如音樂、漫畫、小品等。如: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教學中,不是把“生命存在的重要意義”這一理念強行灌輸給學生,而可以通過學生編織生命網這種生活化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和感悟生命體之間的聯系,而后又通過教師深情地講述《一個女孩與丹頂鶴》的故事,進行配樂渲染,使學生情感得以升華。

“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是中小學德育的重要載體。……中學要加強社會實踐環節。”把有關教學內容活動化,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我們思想品德課教師可采用一些生活化的活動方式,如就一些學生關注的問題,通過開展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實踐的形式,拓展活動的空間,實現從教室到社會的轉移,讓學生有意識地將課本內容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在生活大環境中,通過報刊、圖書、上網,收集相關主題內容的資料。可以是以實際應用為基本形式的實踐活動:為校園綠化設計宣傳標語,提合理化建議;可以是社會訪談、考察式:分成小組,走向社會,豐富學生的社會閱歷,增加生活積累。體驗生活可以組織新穎活潑的情境表演:現場直播、模擬法庭、辯論賽等,對收集到的多種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的能力。實踐證明,教育活動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本人在生活世界中實踐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取決于他對其的感悟和理解。

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教學中,首先設疑激趣:從實際入手,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通過對事例的閱讀和自身實際的反思,以小組討論、研究的方式來解決,學生可以有不同見解,只要有道理,表達自己真實的觀點,能解決自身問題就可以。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升華,這個問題的設置加強了學生對學習目標的自主探究、認知,同時讓學生在情感、思想、價值觀上有所收獲。但要注意的是,在設立問題情境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教學原則來合理地設置問題,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生看書找答案上;在組織教學程序時,要及時針對學生的發現活動作出適當的引導,使他們運用正確的思維規律,這樣才能較好地發揮問題情境的積極作用。同時,設置的問題也要讓學生感興趣。例如:故事導入,思想品德課以故事為主,很適宜采用講故事這種方式進行教學。中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也喜歡聽故事。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充分做好準備,通過誘人的故事情節來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使學生從故事中明白事理,堅定信念,提高認識。如學《珍惜學習機會》一文,使學生明白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自小學習好的主要原因,乃是他愛惜時間、刻苦學習,從而激發起他們從小要惜時如金,發奮學習的思想感情。還可以用歌曲導入。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引進音樂,把思想品德教學與音樂合理的聯系起來,能加深課文的意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如學了《同樣的權力 同樣的義務》這一課,讓學生聽《心在一起》,使學生明白自己要多關心他人多幫助他人。又如學習《珍惜學習機會》一課,讓學生唱《明天歌》,使他們在歌聲中領悟到時間是寶貴的,明白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道理,自覺做到今天事今天畢,刻苦用功,惜時如金。這樣,既加深廣對課又的理解,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五、創設活動情境,運用情境導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新的思想品德課教材以初中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為建構基礎,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和生活體驗,以學生能夠接受和樂于參與的方式組織和表述教學內容,從層次不同的系列開放性情境作為學生活動的素材,這種富有新意的設計,要求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師在使用教材、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樹立新觀念,創意新教法,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己認識,自己體驗,自己踐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

綜上所述:教材是教學的一種主要資源。思想品德課課程的內容,從學生適應社會公共生活及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實際出發,以成長中的我與他人,我與社會、國家的關系為主線,指導學生做負責任的公民,過有意義的生活。其最終目的是發展學生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學生。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正確、靈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活化教材,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為學生的自身發展拓展道路,提供幫助。例如,講到愛國,可以把課堂中列舉名人的愛國事例與學生周圍發生的事例,尤其是本班學生的典型事例結合起來,使學生認識到,其實偉大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品質并不是高不可及,每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可以實踐高尚的道德精神原則,這樣會使學生從認真搞好教室、家庭衛生,維護生活環境的整潔,節約一滴水、一張紙,幫助關心我們身邊每個人的過程中,身心得到鍛煉,精神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