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數學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23:10: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等數學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CAI;高職院校;高數教學
一、CAI理論基礎
CAI(compufingAidedInstruction)即是在計算機輔助下進行的教學活動,是以對話方式與學生討論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進行教學訓練的方法與技術。
1959年,美國IBM公司成功研制的第一個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宣告人類開始進入計算機教育應用時代。就學習理論而言,有過三次大的演變。
第一階段從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CAI主要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作為理論基礎,這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初級階段。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又稱刺激一反應理論。它包括兩個基本觀點:一是學習過程是嘗試與錯誤的過程;二是學習過程是刺激一反應一強化的過程。多年來,該理念一直成為CAI課件開發的主要模式,并沿用至今。
第二階段以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認為人類的學習不單是外部刺激產生的結果,也與人腦的作用有關。在CAI課件設計中,人們開始注意學習者的內部心理過程,開始研究并強調學習者的心理特征與認知規律。
第三階段以從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理論基礎。這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成熟階段。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建構意義的方式而獲得。
二、高職院校CAI高數教學的利弊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形象直觀地展現高等數學中的幾何空間關系。CAI課件能夠形象直觀地演示出高等數學中的各種空間關系模型。借助CAI課件中的動畫,來模擬復雜函數的圖形的形成和空間圖形的位置變化,學生不僅看到了準確的空間圖形,還能觀察到各種空間關系的形成過程。例如,空間旋轉曲面的教學中,利用動畫展示其圖形,既降低了教學難度,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使抽象問題具體化。CAI的應用能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定理等以直觀形象的形式通過媒體展示給學生。計算機具有集圖、文、聲于一體的性能,而且圖像清晰、數字精確、文字規范。通過是動畫的播放,極限的概念的形成、定積分的定義的理解、旋轉體的形成等,都能在PowerPoint電子課件中很好地展示。數學中,這些晦澀的概念和定理,利用CAI課件中的直觀的形象圖形后,變得通俗易懂。
3動態過程的演示形象化。高等數學涉及到許多動態變化的問題。比如函數極限的概念中自變量變化趨勢和函數變化趨勢,學生較難理解。若用CAI顯示其趨勢變化過程,學生很快就可透徹理解。例如,在講授定積分概念時,其中一個引例是求曲邊梯形的面積。它體現的是應用極限論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難點問題是如何將區間的無限劃分這一抽象的極限思想具體化。這個問題在黑板上是無法演示的。而利用CAI課件中的二維動畫形式表現出來,可以顯示成倍地增加區間的劃分個數,展現從有限到無限的質的變化。學生在動態畫面不斷變化中,似乎看得見矩形的面積越來越接近小曲邊梯形面積的極限過程。通過動態的演示可以將抽象的、無法親身感知的現象形象地模擬出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極限的思想和定積分的定義,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有助于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概念和定理的表達和定理的證明等,都需要書寫,教師在完成這些書寫和畫圖的過程中浪費了課堂時間。而且“現場制作”往往還難以令人滿意,影響了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使教師可在課前將大部分的教學內容事先精心設計并制作于課件之中,從而節省了大量的板書時間和課堂工作量,而且有利于教師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與學生的互動上。
5突出了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借助于CAI課件,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以突出的方式展現在課堂教學中。如將學生初學時難以理解和易出現錯誤的內容、幾何圖形中關鍵的點和線,或以動畫形式,或配以不同字型,或配以醒目的顏色來突出顯現。可以突出重點從而強化學生記憶。
6改善了高等數學課堂的視聽教學環境。高等數學課堂教學中板書較多,坐在后排的學生有些看不清黑板上的板書和聽不清教師的講授,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在多媒體教學中,電子板書和無線話筒可以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還可以使用實物投影展示臺來放映相關文字或圖片資料。如講評學生的作業時,教師將學生作業投影到大屏幕上,既方便又快捷。
(二)劣勢分析
1抽象思維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數學的再學習。現代媒體的特點是能夠使數學中某些抽象的概念變得直觀形象。這對于概念的形成和理解是有幫助的,但這些不能代替抽象思維。數學是一門特別需要抽象思維能力的學科,抽象思維能力的削弱不利于數學的再學習。例如,美國曾在微積分的教學中過度使用信息技術表現圖像,結果導致在后繼內容的學習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跟不上,只好回過頭補有關抽象能力的培訓課程。
2課堂教學節奏難以把握。傳統教學模式中,隨著教師的板書,學生的思維有一個漸漸展開的過程。教學雙方在思維上比較容易同步。而多媒體的信息量大、速度快,教師容易不自覺地加快課堂教學速度。如果學生的思維跟不上教師講解,會造成學生理解得不透徹,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3容易分散學生和教師的注意力。多媒體以其暢通的信息渠道,集光、影、信息處理、文字輸送等功能于一身,呈現五彩繽紛的界面。如果課件制作過于追求這種功能,會使學生眼花繚亂,反而分散了注意力。另外,多媒體教學中,很多教師把相當多的精力放在計算機的下一步的操作上,不知不覺就忽視了和學生的雙向交流。
4高職院校硬件不能滿足教學需要。(1)教學軟件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當前市面上出售的高等數學教學軟件作為大批量商業開發的產物,存在著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一是內容陳舊。不少教學軟件是教材的翻版。真正能夠用于課堂實際教學且內容新穎富于啟發性的軟件很少。二是通用性差。大多數高等數學教學軟件是固化的,沒有提供可開發的平臺。教師無法根據教學需要調用,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軟件。三是高等數學教學軟件由計算機專業人員開發的多,由高等數學教師制作的少,因而對教材的重點難點把握不準,甚至還有知識錯誤。由于過分強調制作的精美,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學內容與呈現媒體之間尚不能形成最佳匹配。(2)高職院校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還有待提高。目前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師大多數沒有接受過系統的信息技術方面的訓練。特別是一些最近幾年才由中專升為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師,由于要適應教材的變化,花在鉆研多媒體教學方面的時間和精力都相對不足。
三、完善高職院校CAI高數教學的主要對策
1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因而數學課不是看數學教師的表演,而是學生自身的參與課件的設計主要不是支持老師的“教”,而是支持學生的“學”的。把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理解,讓他們思考,讓他們交流、質疑。因為課堂教學是輸出和輸入的雙向活動。應避免整堂課都是播放幻燈片,只給學生輸入大量的信息,卻不給學生輸出的機會。
2重視教學的啟發性。啟發性是數學教學的靈魂。數學教學決不能只告訴學生現成的數學結論或讓學生死記公式、定理和法則。數學教師的責任在于再創造,在于提出通過CAI教學來向學生提出深入淺出、循循善誘的問題,設計良好的教學情境與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去獲得知識。CAI課件設計應根據教學設計的要求,把新的知識以一種逼真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誘發學生思考問題和強化記憶,使學生通過一番思索找到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的結合點,發生認知改組從而完成新一層次知識的意義建構,獲取正確的結論。
3嚴格控制教學難度。高職學生由于學習基礎較差,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如果課件設計一味追求難度,勢必導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降低。因而課件設計要嚴格控制難度。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教學軟件或是網上搜索到的CAI課件,絕大多數是以本科院校的學生或數學專業的學生為教學對象的,在利用這些現成的課件制作高職院校的課件時,切忌不加改造直接拿來用。
4突出應用性。由于高職人才的培養目標不是“學術型”、“理論型”,而是“實用型”。高職教育受教育的對象是企業未來的“高級藍領”,他們學習數學的目的最主要的是為了應用。因此,課件設計應體現應用性。應用的實例最好是和專業相關的或是和生活中的例子,這樣,既可以突出數學的價值,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2
1.實踐教學沒有緊密圍繞提高學生文化藝術修養展開
實踐教學對于學生學習美術具有重要影響,一般高校都會組織學生定期外出寫生,或者鼓勵學生采用其他形式對所學知識進行實踐。但這樣的實踐教學效果到底如何呢?事實上,高校大都圍繞著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開設實踐課,這并不是壞事,但也不完全是好事。美術和其他藝術一樣都要源于生活,學生要想真正提高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并非上幾堂課那么簡單,而是要經過長時間的熏陶、耳濡目染。因此,這樣的實踐課難免和學生提高自身文化藝術修養的宗旨有些偏離,也就不能對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藝術修養有實質性的幫助。
2.在美術教學中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美術學科中包含的知識特別豐富,學生要想汲取這些知識,僅憑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是不夠的,更要憑借自身的努力對知識進行刻苦鉆研,這就離不開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要想真正提高自身的藝術功底,絕非一時半刻所能做到,而是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并執著地展開對知識的追求。但就目前來看,高校對美術專業學生的培養仍局限于單一地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而沒有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從而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
二、推進我國高等院校美術教學改革的新途徑
1.糾正課程設置中“重專業”“輕教育”的傾向
古語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或許有人會感到奇怪,這四者中為什么修身會被擺在第一位。筆者認為答案是:一個人唯有身正才能不怕影子斜。所謂身正,筆者認為應該是正直、有高尚品德,德行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立世之本。之所以要糾正課程設置中“重專業”“輕教育”的傾向,是因為美術教育不僅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繪畫技能,更應發揮自身在培育人才方面的獨特作用,致力于培養德藝雙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理想、有擔當,能肩負起建設社會主義事業重任的高素質人才。
2.構建嶄新的課程體系
構建嶄新的課程體系,首先要根據學生所學美術專業的不同方向為其量體裁衣,開設更為符合其實際需要的課程,改變以往所開設美術專業課程豐富但不實用又缺乏針對性的現象。其次,高校為學生開設實踐課,不應僅僅局限于培養學生的繪畫技能,而應將實踐課轉變為學生一展才藝的舞臺,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再次,在美術教學中還應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和激發。
3.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高校所培養出的美術人才最終是要走向社會的。因此,高等院校在制訂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時,可以考慮以市場為導向,結合社會對美術人才素質的實際需要,對美術專業人才進行訂單式培養,從而有效提高美術專業人才的社會適應能力。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措施有以下兩點:在校內進行開發,建立實訓基地則是提高學生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最佳方式。為此,學校應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努力提高師資與硬件設施的水平,如開辦公司或美術輔導班等,以便為學生的實習提供一個可靠的平臺。
篇3
如果把“數據化”作為人類社會走向信息時代的初級階段,那么大數據技術的出現則可視為“數據顛覆傳統”的中級階段。在這一階段,信息無所不在無所不包,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大數據的運用,改變了傳統認識論模式,出現了從因果關系到相關關系的思維變革,大數據為我們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帶來了“三大變化”:第一,數據只求規模,不求樣本;第二,數據求雜求量,不苛求精確度;第三,分析和處理數據只求相關性,不求原因。從教育行業來看,大數據技術將會為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高等學校在信息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這當中包含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的信息、注冊與選課信息、學籍與成績信息以及各種校園卡信息等,這些大數據完整且客觀性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應用前景更加廣闊。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校對資源管理、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提升教育理念,進而滿足社會對高等教育的個性化需求,為社會培養出更加優秀的人才。目前,高等學校的信息化系統建設正不斷發展和完善,除了校園網絡、各種數據管理系統、遠程教學系統之外,還有數字化校園、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等,如何對這些系統所產生的海量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為學校管理提供決策支持和幫助,建立高效的智慧化校園,已成為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數據的價值是巨大的,雖然也會產生大量冗余信息,但是通過精準的分析,大數據將產生巨大作用。從高等教育的角度來看,教育管理、思維方式、學習行為、教學評估等,無不受到大數據的影響。
2大數據背景下高等學校教育管理的新思路
大數據時代的教育管理在履行教育管理職能的過程中將更加凸顯管理的及時性、前瞻性、區分性、整合性、權變性等特點,為教育管理的變革帶來了大機遇。
2.1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高等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場所,教育的出發點是希望通過知識的傳授對學生成長產生影響,而知識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模式一旦固定下來,改變就變得緩慢。在傳統的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影響大部分都是預先設定好的,在教學計劃的指引下,教師與學生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活動。大數據完全有可能為這種教學活動重新注入新的活力,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對在紛繁復雜的日常教學中產生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歸納出具有預測性的內容。例如,可以了解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更適合學生的實際;當前上課的內容在哪個時間段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每個學生通過怎樣獨特的方式更容易掌握當前所學的內容;用什么方式鞏固提高知識更有效等等。甚至還可以通過對教學行為中產生數據的分析,歸納出學生最近的學習、思想和行為傾向,有效地預防教學活動中不當行為的出現。應用教學數據分析,一方面,課程教學活動會根據數據分析產生的新情況進行調整;另一方面,新的知識與新的教學方法會隨時被歸納出來,學習的內容更具有前瞻性。
2.2重視學習分析,促進教與學的融合
學習分析主要是對學生在學習中所形成的數據進行研究,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表現以及潛在的問題進行合理的預測。學習分析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具有很多優勢,在解決目前高校有關學習和教育經驗等諸多問題時具有巨大潛力。學習分析包含了學生在學習方面有何特點、學習方法怎樣、習慣怎樣、興趣如何,成績如何等內容,通過校園的信息化系統不僅能獲取學生的顯數據,如作業完成的情況、實驗技能的情況、考核結果及考試成績,而且還能獲取學生的隱數據,如參加課外及社團活動、互聯網社交情況等,根據數據可以預測建立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額外教學資源支持的需求模型、測量學生特別的潛質、構建能夠改進和提高教學效率的彈性模式等,讓學生拓展在當前學習環境下的理解能力,鼓勵學生對自己的課程學習負責,增強學生自主管理學業發展的能力,為學生創造個性化的教育條件。對學生來說,學習分析能夠讓他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課程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同時可以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及習慣進行優化,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自主開展個性化的學習;對于教師與管理者來說,可以利用學習分析結果對課程質量進行綜合評估,從而能更加有效地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促進教與學的融合。
2.3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重視數據分析能力的培養
篇4
現代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的課程設計應以現代中小學美術教師綜合素養的建設為基礎,以推動中小學美術文化的普及,推動中小學生人文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完滿為核心價值目標。本科四年的美術教育專業,美術師范生所要學習的課程應包括基礎文化知識類課程,普通教育基礎理論類課程,美術教育理論與實踐類課程,美術理論與專業實踐類課程,藝術文化素質拓展類課程等五個部分。
1.基礎文化類課程應涵蓋基礎人文學科和部分自然科學學科的文化常識。它是作為教師素養的基本保障和學習鉆研更深層的藝術教育以及美術文化的基礎。一般大學都會開設諸如大學語文、大學外語、哲學基礎、現代計算機基礎與應用等文化課程。這些課程一般不作為學生專業技能的主體學科而開設,應該在具體內容和程度上合理配置。
2.普通教育基礎理論類課程是教育類專業的通修課程,包括教育學、教育政策與法規、教育心理學、教師口語、現代教育技術研究等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是所有教育專業學生的基礎理論與素養的保障,也是學生獲取教師資格證的必修課。
3.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類課程是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的第一大核心專業課程。它具體包括:美術教育史、美術教學方法論、美術教學實踐(或美術教育見習與實習)、現代美術教育研究與論文寫作等。往往在美術學院的教育專業中很多學生并沒有把這些課程當作專業核心課程來看待,更多的是把它們籠統的歸類為文化或理論課程,這是本質性的錯誤。造成這樣的認識究其原因根本來自于學科教育中對這些課程的性質、作用以及價值的忽視。加上美術學院大的教學環境中對美術實踐類課程的推崇與側重,也是使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加強對這些課程的核心地位的引導也是專業課程建構中的重要環節。
4.美術理論與專業實踐類課程是美術教師美術專業素養的基礎。它的地位僅次于美術教育類課程,是美術教育專業課程構成中的第二大核心。對于它的構成應具有現展的課程觀念,應具有包容意識和綜合意識。其中美術文化理論課程應包括:美術史、美術概論、美學(或藝術哲學)、美術批評、現代美術研究、藝術比較學等。其次,美術專業實踐類課程可以因不同的校本資源來合理配設。建議開設課程包括:造型基礎(以現代開放的素描實驗為基礎)、色彩基礎(色彩知識與主觀色彩表現實踐)、自由繪畫(自覺的、自主的、非特定媒介的繪畫實踐)、現代媒體藝術、綜合藝術實踐(以社會生活與現實為背景,開展總體的、綜合的、多元的視覺表述、藝術策劃)等。另外,傳統的書法、國畫、油畫、工藝設計、版畫、雕塑(或陶藝)、水彩、水粉、攝影等可以以選修的形式開設,具體的內容則以鑒賞和基礎技法訓練為主,點到為止。
5.藝術文化素質拓展類課程是美術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得以滋養與豐滿的途徑。各學校應結合自己的辦學基礎開設相關的拓展課程以供學生選學。在這個板塊中綜合類大學相較于美術學院更顯得得天獨厚。建議所開設課程應盡可能的寬泛和豐富。可開設的課程如:藝術人類學、藝術市場學、音樂鑒賞、現代藝術傳播與媒體研究等。對綜上這些課程的課時配比需依據美術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以及各學校資源的整合、綜合利用的整體考量之后來設計。建議在第一部分基礎文化類課程中做到文理兼容,理論性與應用性相結合。在第二部分普通教育基礎理論類課程中,盡可能做到對先進的教育理念與經典的教育理論綜合闡釋,兼容并蓄使其具有包容性。在第三部分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類課程中,應盡可能多的展示國內外最優秀的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研究與調研、總結相結合。在第四部分美術理論與專業實踐類課程的設置中,應以前瞻的眼光來看待發展中的美術文化,以作為素質教育要求下的中小學生的美術需求為出發點,以美術教師綜合的現代美術能力的培養為目標來設計。在第五部分藝術文化素質拓展類課程的設計中,應充分的考慮到現代美術教師應具有的藝術文化素養的廣博性和可延展性。具體到每個課程板塊的比重,因第一、第二部分為國家調控課程,已基本固定。第三、四、五部分的課程內容應至少是等分的比例。其中第三部分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課程的比例應保持2:3左右。第四部分則較為復雜,建議美術理論課程與美術實踐課程的比例為2:1;美術理論課中傳統美術文化與現代美術文化的比例應保持2:3左右;創造性、實驗性美術實踐課程與傳統技法實踐課程內容的比例至少保持1:1的比例,甚至2:1。在美術實踐課程中民間美術的研究與實踐內容應占到其總內容的1/4左右。現代美術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創造與管理也應該在所有課程中有所涉及。第五部分藝術文化素質拓展類課程應兼顧到傳統與當代、理論與生活實踐相互補的原則。如此設計與配比是基于對現代美術師范生的自身素質的需求而考慮。總體設計理念是立足當代美術文化的多元性與包容性,以美術的發展為前瞻,以美術文化的傳統為滋養。也只有具備了當代意識的美術教師,才能在美術傳播中緊密的聯系生活,發覺現實世界的審美本質。
二、現代高等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專業課程實踐研究
明確了美術教育專業課程組織的方法與原理,還應該對不同的美術課程實踐有一定的理解和認知。課程的實施包括課程定位、課程研究、課程實踐、課程總結與評價四個部分。
1.課程定位是課程實踐的基礎。每一門課程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具有不可替代的設計目的。特定的課程針對受教者產生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同時也促使受教者在某一方面得到完善與發展。每一門課程與其他課程都具有關聯性,相互聯系、相互補充、互為基礎。認識每一門課程的目的、意義與價值是進行課程實踐的開始。在美術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課程中所羅列的美術教育史、美術教學方法論、美術教學實踐(或美術教育見習與實習)、現代美術教育研究與論文寫作課程就具有關聯性。其中美術教學方法論是美術教學實踐的前提和指導。美術教學實踐是美術教學方法論的具體應用與檢驗。美術教育史是理論與實踐知識的補充,現代美術教育研究與論文寫作則是所有這些課程的總結與深化。這幾門課程的安排也應由淺入深,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總結。
2.課程研究是針對不同課程的具體內容、秩序、組織、知識點、難點、重點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對課程的深入研究是課程實施的關鍵和保障。比如在美術理論課程中,美術史的內容就應該有所側重。因為課程時間的限定,合理分配教學內容就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對于非藝術史論專業32課時的西方美術簡史授課內容里,西方傳統美術文化與現代美術文化的內容合理的比例應該是40%比60%。而在中國美術簡史的教學中,32課時的教學時間里對中國傳統美術文化與現當代美術文化的比例則應該是70%比30%左右才更合理。在美術實踐課程里,自由繪畫的提出和設立則意在模糊傳統的國畫、油畫、版畫等狹隘的畫種界限。鼓勵學生自主的選擇工具媒介,自覺的尋找適合自己的藝術造型語言。從而自由的吸納更多元的美術技巧,創造更為原創的、豐富的視覺信息。
3.課程實踐是對課程的具體實施和體驗。不同的美術課程實施的方法存在極大的差異,沒有絕對的正確與標準。教師在課程實踐的過程中應保持主導的地位,參與與旁觀相結合。理論性課程建議以學生課外的資料收集、整理,加課堂討論為主。教與學雙方提出問題以學生自主研究并解決問題為目的。美術史類的課程則建議以比較美術的方法來展開。實踐類的課程也由學生自己提出方案,學生個體獨立實踐與集體小組實踐相結合。教師適時地旁觀與指導整個過程,但不能生硬地左右學生的實踐成果。
4.課程總結與評價是課程實施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理性的思考課程實施中的具體問題與客觀的界定課程得失的重要環節。評價則包含兩個部分。一是對課程實施的評價,另一個是對課程中學生學習的評價。建議課程實踐中及時記錄相關信息和整個過程。課程結束時總結得失,并記錄下學生的學習感受,思考存在問題并解決問題。對課程中學生的學習評價則應該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既對學生在本課程學習行為的開端與整個過程以及學習結束為終止的所有表現如實的記錄。以學生本人的學習態度、學習進展的程度來綜合評定其學習成績。美術教育課程的設計、構成與實施并不能如此簡單的歸納與梳理便得以完整和清晰的。它基于對現代教育理念、國情特色與人文素質發展的需求而來,這些因素相互矛盾、互相磨合且互相妥協。
三、結語
篇5
關鍵詞:問題教學;開放教育;高等數學
一、“問題式”教學法的提出
建構主義理論的內容很豐富,其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種形式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有關的知識經驗,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問題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當問題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還是會基于以往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的假設。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的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時下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解釋。這樣一來,在教學中摸清學生的思想情況就成為我們知識處理和轉換的強有力依據。如何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如何根據學生已有知識來處理轉換新知識呢?我想“問題”是最好的幫手。
二、“問題式”教學法的特征
民主性、主動性、探究性、合作性、創新性是“問題式”教學的幾個基本特征。在這種教學環境中教學打破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慣例,要求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平等的對話,和諧發展。“問題式”教學是一種以問題為本的教學形式,它主要是教師引導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它發端于問題,行進于問題,終止于問題。學生對問題產生困惑并產生求解過程的強烈愿望,是問題式教學的前提。正是由于問題激發學生去觀察、思考,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才能表現出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積極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案,并力圖克服一切困難,發展其創造性人格。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應善于從教材中發現問題,創設積極的問題情景,也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一種具有一定的困難,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任務,又是教學過程發展的動力。因此,問題情景的創設成為教師進行問題式教學的關鍵環節。
三、高等數學教學中使用“問題式”教學法的必要性
在高等數學學習過程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不斷地提出問題、研究問題、求解問題,衡量我們學習數學的成效也主要通過解決數學問題的水平來評價。因此,在數學活動中問題以及問題解決是極為重要的。我們學習的數學是由概念、定義、定理、公式、公理、定理等組成的知識系統,數學知識體系展開的基本形式是不斷地提出數學問題,并在相繼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來和精心組織起來的。教師可以逆向地超越現實的時間和空間,說明在以往條件下事件發生的狀況和特點,揭示認識主體的意圖、目的、思想與抉擇等進程的信息,同時與學生共同探求數學對象的特性、關系結構和規律。學生是在主動參與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數學的。
數學對象來源于實踐,但又不同于客觀世界的具體事物,而是對它們從量的側面某些本質特征進行抽象化、形式化、模式化,并在這個過程中對它們進行研究。這一過程本身促使個體的思維水平經由直觀動作思維階段、直觀表象思維階段、抽象思維階段向辯證思維階段發展。數學問題應適當增加來自現實生活的實例,有利于啟發學生對數學知識價值的認識,進而認識到數學活動本身所具有的社會價值,激勵學習的內部動力。
電大開放教育學員學習高等數學存在基礎知識薄弱、記憶力差、水平參差不齊,邏輯推理和抽象思維能力與普通高校學生相距甚遠,這無疑為高等數學這樣一門高度抽象、邏輯嚴謹的課程的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但是他們大多有一定的生活、工作經驗,善于觀察,重視學以致用。因此,在高等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揚長避短,在教學過程中要自始自終貫徹這樣一個基本思想,那就是:數學源于生活,其認識過程是沿著“從簡單到復雜,由有限到無限,從宏觀到微觀,由感知到感悟。”逐步形成其理論體系,并最終應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
四、高等數學課程“問題式”教學法案例
下面以“導數”知識為例來說明“問題式”教學在高等數學課程中的應用。
(一)教學的總體設計
問題式教學法的實施步驟、組織形式、和學習結果用坐標
其中,實施步驟包括:1.提出問題2.探求問題3.解決問題4.拓展問題5.深化問題;相應的組織形式為:1.創設情景2.自主學習3.合作探究4.鞏固應用5.反思小結。
導數知識學習過程可表示為:實例=>導數知識=>導數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導數知識是中心。應用問題式教學法的總體構思如下:首先,舉出兩個實例,提出問題并給出解決問題需要的已知知識和解決的思路;其次,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得出導數的概念、基本公式、運算性質以及運算方法;第三,總結出利用導數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二)組織實施步驟
第一步,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實例1.對一個喜歡吃巧克力的人來講,有一個實驗表明:吃一顆巧克力的總效用為35,吃兩顆巧克力的總效用為60,吃三顆巧克力的總效用為75,吃四顆巧克力的總效用為80,吃五顆巧克力的總效用為75。由簡單的觀察和計算可知,從吃第一顆巧克力到吃第五顆巧克力,每多吃一顆巧克力它產生的效用增加量分別是25,15,5,-5,呈遞減的趨勢,換句話說,如果吃了四顆巧克力后,再吃第五顆、第六顆的話總效用不但不會增加反而會減少,也就是說不再會得到更多的滿足了。那么請問,換了你你會吃幾顆巧克力?
實例2.瞬時速率問題。已知物體的運動規律既路程與時間的函數關系S=S(t),求物體運動的瞬時速度。
第二步,自主學習探究問題:
1.解決問題所用的已有知識:平均速度、平均變化率、極限;2.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如何解決分母不能為0的問題;3.思路與方法是什么:先從一點擴充到一個區間,再讓區間趨于一點。
第三步,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1.函數在一點導數的定義:略;2.導數的數量意義、幾何意義、經濟意義、物理意義:略;3.基本公式、運算法則:略。
第四步,反思小節深化問題:
1.利用導數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2.導數計算的題型及方法;3.可以利用導數解決問題的常見案例及解決方法。
五、“問題式”教學法結果分析
通過問題式教學在高等數學中的應用,筆者認為“問題式”教學法的精髓在于,教師通過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帶著問題去學習,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同時,這種教學法也能提高同學們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問題式”教學法比較適用于數學課程的教學,特別是開放教育中數學課程的教學。因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數學的首要問題,只要學生對課程的學習產生興趣了,根據已有的知識,通過參加課程的多種學習形式,一定可以達到學習目的,掌握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朱桂華.問題式教學方法及實踐[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4).
篇6
論文摘要:高子藝術設計教育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突出專業特色、提高應用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視覺藝術感受力及表現能力。強調設計文化的重要性,挖掘優秀的民族文化資源;密切關注國際國內最新設計動態,把握裝演設計未來的發展趨勢;樹立為市場服務、為商業服務的意識;明確培養方向,制定學習目標,激發學習熱情,加強實踐,不斷提高。歐美等發達國家藝術設計教育,在很多方面對于我國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及教育體制與國際化進一步接機,都具有很好的參照和借鑒作用。
裝演設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對于懂理論能實踐的同仁來說體會更深。高等院校藝術設計裝演專業,是培養包裝設計人才,必須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及敏銳的視覺感受和開拓市場的能力,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在授課過程中不能按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僅僅依靠教科書進行課堂教學及課后作業練習。隨著我國加人世貿組織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商品經濟高速發展,商家及消費者對包裝的各方面要求越來越高,培養的學生走出校門就可能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的學生面對面競爭,如果不按國際性人才標準來培養學生,不具備國際文化視野,又沒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底,將成為競爭的弱勢群體被淘汰出局。
我在高等藝術院校搞教學工作,從學生時期就與廣告、裝演、印刷設計等行業密切接觸,課余時間一直為當地一些知名企業服務,深諳包裝、設計、印刷的各個環節與操作流程,加之長期的學習和積累,摸索了一點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WWw.133229.coM有關裝滿設計的許多方面更新特快,往往我們剛接觸到一種新的設計理念、新的制作方法、或新材料、新工藝等,卻同時已經被更發達更超前的國家或地區淘汰或視為落伍,因此,我們更應該多交流經驗,多溝通信息,為提高我們的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共同努力。以下是我對裝演設計教學的一點感受和探索,分別從三個方面來談。
1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激發強烈的學習熱情
據悉,國家經貿委批準在我國籌建亞洲包裝中心,加強國內外包裝企業的合資與合作,促進中國包裝業加快整合,增強競爭力,為我國包裝業走向國際市場,獲得國際信息,參與國際競爭,融人世界經濟搭建平臺。在這種大環境之下,我們的裝演設計教學也要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突出專業技術特色、提高應用能力、加強設計文化的積累。教師首先有明確的培養方向,才能給學生指明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裝演設計行業可為我國商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及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我國經濟的發展需要裝演設計貢獻一份力量。設計師,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敬。這是一個令人自豪、讓人羨慕的行業,充滿了挑戰性和創造性。包裝設計已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便捷和舒適。那些貼近消費者和市場的優秀設計,為人民生活和國家經濟建設做出很大的貢獻。為了提高我們的裝演設計整體實力,為趕超發達國家的包裝設計水平而學習,為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而設計,創造新的消費概念,引導社會消費方向,提高大眾的消費水平,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者之一。
通過激發自豪感和責任感,學生明確了學習目的和肩負的重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更強,創意的靈感會不斷涌現。有了遠大的目標、再給予科學的指導,教學目的能夠達到,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2理論結合實踐.培養創新型實用人才
目前,國內設計院校裝演專業所設置的課程,都能結合實踐進行學習,許多優秀設計作品都是由最基礎的構成演變而成。基礎課結合實案例扎扎實實系統學習,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教學媒體充分展示優秀作品,分析畫面設計構成、解剖包裝結構、研究印刷工藝和制作方法,進行量化生產的效率如何?包裝材料的選擇搭配、再生材料的使用率、對環保的影響、消費者接受程度、銷售的目標對象,以及包裝、宣傳所能達到的效果等,都要綜合考慮以培養學生整合優勢資源的能力;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嘗試傳統包裝材料在新領域的應用,明確綠色環保設計、健康設計及人性化設計的概念,不斷尋求創新和突破,加強原創能力的培養,著重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良好的職業習慣也不容忽視,克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自由、散漫的特點。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與當地企業接觸,發動學生積極主動與周邊企業聯系,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和服務意識,熱情、真誠地與客戶合作,不怕退稿、改稿、不要斤斤計較,親身參與到商業之中,在服務商業和市場的過程中學習、提高,了解專業性質特點及理論和實踐的差距,強化動手能力,感受商業競爭的激烈和殘酷。當有些學生的設計作品被商家采納、被媒體公開發表,會對其他學生很大促進;形成良好的學風,提高學院的社會聲譽,提升學生就業質量。所以,我們不能停留在教學、研究階段,甚至對商業性太強的設計作品持否定態度。許多沒有深人生活的作品,設計者自己感覺非常滿意,投放市場后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被客戶否決。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先了解市場,了解企業文化,熟悉產品的性能,關注商業發展的狀況,掌握市場潮流與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其實,多數學生也想與深人生活參與項目設計,老師的引導十分重要,直接關系到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與市場鏈接的成功與否。
為此,我在授課過程中穿插很多開展業務的細節問題,分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使理論與實踐自然結合起來。真實、生動、有趣,讓學生體驗從尋找信息、聯系談判、市場調研、創意構思、確定設計方案、發排打樣、印刷加工全過程。以及如何通過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討回自己的勞動所得,以免掉進不規范的市場陷阱等等。以專業的工作模式規范學生,發現不足及時調整。通過多次強化訓練,學生的應用能力快速提高,自信心倍增。平時強調除專業能力外,高度的責任心、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誠實禮貌、吃苦耐勞等等,都是設計師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只有經過實踐才切身感受到它們的重要性。幾本教科書無法給學生提供全面、實用的知識和技能,要帶給學生經過市場檢驗的、被商家認可的、受消費者喜愛的好設計。在德、英、美、日等高等設計教育發達的國家,設計院校專業老師必須有二年在企業的工作經驗,很多教師長年為企業、機構組織服務,社會實踐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深受學生愛戴、甚至長期追隨。早在1919年德國包豪斯就已經在教學方法和課程設置中強調,它之所以能影響全世界的設計教育,就因為他們不脫離社會,并要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種雙軌制教學,使培養的學生既有藝術素養,又有科學技術和實用頭腦。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成長。歐美等發達國家藝術設計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們參照和借鑒。
3與時俱進,做學生真正的導師
篇7
其中“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為什么這樣教”之類的教學問題,作為教學一線教師,我們對這些教學問題必然有一些思考,同時伴隨幾多疑惑.所幸讀到陳柏良老師著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這本書,它以“簡約而不簡單”的方式回答了中學數學“教什么”、“怎么教”以及“為什么這樣教”的問題,對數學課堂教學極具借鑒意義.
研讀過教育刊物及書籍上的很多文章,有部分文章側重于課堂教學實踐經驗的總結,而缺乏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與指導,經驗性總結對后續教學活動以及教學理論提升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具有普遍性和推廣價值,以至于這些文章往往難以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再者,一些文章過于注重理論層面上的探討,追求對各學科教學的普遍指導意義,缺乏教育科學實驗和經典案例,就如本書后記所述的,它遠離教學課堂,懸在空中落不了地,讓人難以走近,更無法“觸摸”.而本書卻因“簡約”而別具一格,我們稱之為“簡約”,并非書的教育理論與實踐環節的內容膚淺或空洞,而是以言簡意賅的方式,批判性地繼承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驗和教學案例研究,通過豐富的教學實踐反哺教育教學理論的創新.這種創新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理念必然給讀者們帶來不斷的共鳴與深入反思.該書也是作者發表在《數學通報》、《中學數學教學參考》、《數學通訊》和《中學數學雜志》等數學專業期刊上的一系列教育教學論文的智慧結晶與升華.
該書從數學課堂教學觀、教育心理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原理及藝術的視角來闡述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各個要點,并通過具體的教學感悟及案例來展現作者思維過程、對學科與課程的把握能力,以及運用教育教學理論的能力.通過閱讀該書,讀者們能感悟到作者對數學教育的一些創新性或獨特性的觀點,例如該書在討論“探究教學”與“講授教學”的認知上,強調在“探究教學”中以問題為引領、思維互動的重要性,反對過于注重表面形式的探究教學,在強調“探究教學”時,不能盲目推崇“探究教學”法或將該教學法極端化,不能排斥包括“接受式教學”在內的其他教學方法,如在學生對某一現象已有大量感性經驗的情況下,講授法就可能會是一種更恰當的選擇,這才是“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的內涵所在.通過閱讀這本書,讀者能領悟到這些書中的“不簡單”之處.
怎樣教好數學,不少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對于具體的教學行為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過研習陳柏良老師的著作,不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不僅為自己平日的課堂教學行為找到了理論依據,也對課堂教學上的不足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課堂內容,課堂行為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文中配以豐富的實例,以教學中的重要案例為補充,讓一線教師認識到自己課堂教學上的優劣之處,同時也指出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常見問題.至于我們常用的變式教學法,問題串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問答式教學法等等,本書作者都有精辟分析,見地頗深,并有獨到之處,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譬如本書在“教什么”這個問題之中,以《基本不等式》為例展開分析:就教材內容而言,學生不會感到太大的困難,就教學內容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及價值觀內涵來說,它是極其豐富的.那么本節內容應該“教什么”呢?陳柏良老師主張以知識為載體教思想,教方法.在得到重要不等式a2+b2≥2ab 并進行證明后, 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揭示他的本質內涵:
[JZ]2 +2≥ 2 ×,
即兩個對象(數或式)的平方和大于等于這兩個對象之積的兩倍.并以此為“本”與“源”,引導學生“生成”其他不等式.如兩個對象為[KF(]a[KF)]與[KF(]b[KF)](a>0,b>0),則得到(即基本不等式:[KF(]ab[KF)]≤[SX(]a+b[]2[SX)](a>0,b>0)),如兩個對象為x與2,則得到x2+4≥4x,等等.另外,由于這些不等式由母不等式a2+b2≥2ab“產出”,故其證明方法可從不等式a2+b2≥2ab的證明方法中自悟.由此可更明白不等式a2+b2≥2ab的重要性,并激發和引導學生對此不等式的多角度的探索:如在a2+b2≥2ab的兩端分別加上其“右端”,則得a2+2ab+b2≥4ab,即(a+b)2≥4ab,故得[KF(]ab[KF)]≤[SX(]a+b[]2[SX)](a>0,b>0),兩端分別加上其“左端”呢?這樣用“對稱思想”作指導,抓住并“放大”一個核心不等式a2+b2≥2ab,將傳授知識與開拓思維、培養能力有機結合,讓知識的產生那么自然,培養出學生今后獨立去獲取知識和方法的能力.這一點,無疑是我們今天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
大學數學是中學數學的一種自然延續,其教育形態的本質是一致的,除了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扎實的數學基礎外,也是一種數學思維能力的鍛煉,因此大學數學課程的課堂教學也可借鑒于本書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理念,這有利于中學與大學數學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有效銜接.回想起《高等數學》課程的第一堂課,原本以為“函數”這節內容的教學是屬于對中學數學部分知識的回顧,但“輕松”的教學內容卻讓人無法愉悅起來.“能用表格或圖來表示函數么?”、“方程與函數有區別么?”、“什么叫做過曲線上某一點的切線?”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讓大多數同學們感到一片茫然,所幸個別學生能發現性地思考問題.再如重要的三角函數與反三角函數,一部分學生卻只懂得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數,抹去了反三角函數可作為反函數內容教學與復習的經典案例之作用,也抹去了三角函數和差化積、積化和差等公式的推導意義.知識的構建存在嚴重缺陷,倘若對乘法口訣都記不清楚的小學生開展探究式或啟發式等教學,那么它的意義似乎不大,總的來說大學新生有以下幾方面的數學特征:(1)數學基礎參差不齊;(2)他們對“定義”的理解往往過于感性、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過于“呆板”或缺乏數學思維、對問題的討論缺乏深入與創新性;(3)學習心態往往好高騖遠,而又缺乏恒心與毅力.事實上,這些教育問題的存在是對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反饋,同時也是對所有教師的一種鞭策,促使大家對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深入思考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