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館考察報告范文

時間:2023-03-25 15:46: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規劃館考察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規劃館考察報告

篇1

2007年4月20日在天津剛剛邀請馮驥才、馬國馨等共同出席“瑰寶”叢書建筑文化研討會,4月23日京津兩地幾十位建筑師又聚在天津院圖書館展開了紀念“世界讀書日”的非建筑弼讀的AT。自3月“風雅運河全國攝影大展”后,申報作品已十分踴躍,為此在“煙花二月”的4月24日下了揚州,確定了可供“大展”的揚州博物館的場地等事宜。26日濱海新區“京津滬”城市建筑景觀設計研討會,則體現了一種新思維,它已展示根植沃土的規劃師及建筑師濱海新區的作品。同在4月29日,上午看望了文化學大家王世襄,品讀了講述他學兼中西長、盛不衰風范的《奇人王世襄》,下午由BIAD傳媒協辦且支持的“費菁+傅剛及其中央美皖等學生設計作品”展在泰康頂層空間畫廊開幕,我認為,它更意味著一種建筑與藝術的文化教育狀態的生成,表達了一批有志向的中國青年建筑師對文化自覺的追求。

對建筑的理解建筑家有太多的定義,但作家馮驥才的一席話,會使建筑師“吃驚”:“建筑是歷史留下的活著的空間,它是一方水土的創造……”這是別有意味的文人的建筑學評說,同樣“世界讀書日”的茶座,讀到建筑師們的“非建筑閱讀”的體會,使之相互滲透,溝通的不僅僅是建筑本身,而是在推進著文化的普及。為此我在“建筑師的書緣”茶座上倡言:我們的努力是希望讓城市可讀,讓建筑可讀讓建筑師可讀。因此,所有這些活動的推進都會營造起最廣博且“原創”之沃土

在4月29日造訪學輩王世襄老人時,他送我三本書刊有“李莊瑣記”的《讀書》雜志2007年3期;名家筆下的儷松居主人《奇人王世襄》及由王世襄書的《宋李忠定公荔支前后賦》,當我向他匯報《建筑創作》雜志自2006年11期開始系列刊出“田野新考察報告”時老人連連贊同,他希望這份“報告”應是對“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的一個繼承,應該成為當下反映中國建筑傳統并能思考傳統與現代如何結合的“新”營造匯刊。4月18日的國際古跡遺址日的主題為“文化景觀和自然紀念物”,恰恰這一天《中國文物報》刊出徐蘋芳、羅哲文謝辰生、傅熹年的專家建議督促古建筑等遺存調查修繕報告的編寫出版,我想,建筑文化考察組所堅持的“田野新考察報告”或許正為此做出了一個有益的實踐。

“寫在建筑藝術學院成立之時”是中國美術學院許江院長在4月21日《美術報》發表的文章,他提出先生是在一個民族文化行將褪色的時期提出創建藝術大學的理想,他認為中國美院是一所備受活的歷史煎養的大學,對于學院的架構,先生早年就提出四大院設想即繪畫院、雕塑院、建筑院、工藝美術學院。面列先生構想的實現,訥江認為,建筑學科落戶美術學院,本身就是對傳統的工程學科的跨界和超越,其文化指向必須更為重視建筑的文化品格。這些聯想,或許是我們探討為建筑創作營造原創“土壤”、并最終走向世界的基本立意。

篇2

兩年以上工作經驗 | 男 | 25歲(1986年1月2日)

居住地:上海

電 話:139********(手機)

E-mail:

最近工作 [1年8個月]

公 司:XX建筑有限公司

行 業:建筑/建材/工程

職 位:工程經理

最高學歷

學 歷:本科

專 業:土木工程

學 校: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自我評價

本人土木工程本科畢業,非常熱愛建筑工程這一行業,對房屋建筑中的現場管理,施工以及放樣等工作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多年來參與現場施工過程,使自己掌握了不少現場實際的管理和工作經驗。誠實守信,吃苦耐勞,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樂于助人。對工作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勤于實踐,善于創新。

求職意向

到崗時間: 一周之內

工作性質: 全職

希望行業: 建筑/建材/工程

目標地點: 上海

期望月薪: 面議/月

目標職能: 工程經理

工作經驗

2011/8—至今:XX建筑有限公司 [ 1年8個月 ]

所屬行業: 建筑/建材/工程

工程部 工程經理

1、負責前期工程相關報建工作;

2、負責相關參建單位的協調工作;

3、負責項目的綜合管理工作;

4、負責相關配套工程的協調工作;

5、負責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規劃、綠化、人 防、環保、環衛、消防、白蟻、安質監、檔案館等)的溝通協調工作;

6、負責決算的審計工作;負責工程竣工驗收相關工作;負責物業進場交接工作。---------------------------------------------------------------------

2009 /7—2011 /7:XX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 2年]

所屬行業: 房地產開發

工程部 結構/土木/土建工程師

1、協助項目負責人完成項目部的周報、月報、季報的PPT匯報工作,及項目部日常管理工作;

2、負責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工程質量、安全、進度等實時控制與監督,主要負責土建施工的監督與管理;

3、協調與施工總包、各分包、監理單位之間的關系。對參與工程項目各方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與協調、督促工作,以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進度、成本、安全等目標的實現;

4、負責土建圖紙的審核,督促設計單位按要求對圖紙進行修改和完善;

5、負責招標工作,配合集團成本部、材料部等進行標底和投標邀請書的編制,整理招標工程圖紙答疑,審核投標文件,參與施工、監理單位等供方考察,負責整理考察報告,提出合理建議。負責整理評標、決標報告。草擬土建專業相關合同條款;

6、審核施工單位的相關施工計劃,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方案,技術措施,施工交底等,并編制甲供材料、設備采購清單及進場計劃,并跟蹤計劃執行情況;

7、審核土建專業的工程變更,處理施工單位提出的工程變更聯系單的簽證工作,并按程序進行批審落實。經辦施工進度款,出具工程結算核定意見,辦理結算單和竣工結算等。

教育經歷

2005 /9--2009 /6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 本科

證書

2007/6 大學英語六級

2006/12 大學英語四級

篇3

摘要:以“寧波商幫文化”課程的教學實踐為例,從該課程開設目的、設計理念等出發,具體探討體驗式教學法在該課程中的應用和所取得的成效,為高職院校職業人文素養課程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 :高職院校;職業人文素養;“寧波商幫文化”課程;體驗式教學法

作者簡介:莊丹華,女,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和地方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15)03-0060-03

根據2014年5月頒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而這也是許多高職院校多年努力的方向。當前,隨著高職教育的迅速發展,高職招生人數迅速增加,分數線不斷下調,高職學生的人文素養偏低,由此帶來一系列教育問題,而對于介于青春期和成年早期之間的高職學生來說,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相對固定,要引導提升其人文素養難度也很高。為了培養高職學生具備“高素質”,為他們成為“職業人”做好準備,高職院校有必要專門開設適合學生就業所需的人文素養課程,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感染、影響學生,提升其職業人文素養。如百年老校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該校以“傳承寧波商幫精神,培養現代商幫人才”為辦學特色,致力于培養具有現代商業意識的高素質、高技能型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團隊協作精神,吃苦耐勞,并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和人文素質。為此,該校特意開設了“寧波商幫文化”課程,以幫助學生提高職業人文素養。為提高教學實效,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推廣使用了體驗式教學法。

所謂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引入、創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而正確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他們的心理機能全面和諧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寧波商幫文化”課程以自己的教學實踐對體驗式教學法做了深入的闡釋和演繹,經過幾年實踐,已取得明顯成效。現以該課程為例,探討體驗式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職業人文素養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一、“寧波商幫文化”課程開設的目的與課程設計理念、主要教學內容

(一)開設目的

“寧波商幫文化”的開設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學生創業意識、職業倫理和良好的職業人文素養,使學生通過學習,逐步具備或強化創新創業意識和誠信、務實、協作的精神,并增強愛國愛鄉的情感;同時培養提高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設計理念與思路

“寧波商幫文化”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職業人文素養和現代商業意識,故不以知識點的講授和掌握為目標,而重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有所觸動,有所感悟。所以在教學設計中考慮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全面實行體驗式教學,達到課內外、校內外有機結合,使以“創業、務實、誠信、協作”為核心的寧波商幫精神深入學生的心靈,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凸顯學校的辦學特色。

(三)課程教學內容

1.課堂教學。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寧波商幫精神與人才培養、寧波商幫崛起的背景、寧波商幫的發展歷程、寧波商幫的典范人物、寧波商幫的經營謀略、寧波商幫的人文精神等。上述內容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專業情況進行有傾向性的講授。

2.參觀考察。在課堂教學結束后,由主講教師組織學生外出參觀考察寧波幫文化旅游區(含寧波幫博物館、江南第一學堂、包玉剛故居等),請資深講解員隨同講解,播放相關資料片,以從多個方位體會、感悟寧波商幫精神。

二、體驗式教學法在“寧波商幫文化”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寧波商幫文化”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明確采用體驗式教學法,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互動中體驗、實踐中體驗,逐步實現教師引導、學生主導,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且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使學習成為“體驗,認識,再體驗,再認識”的循環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不斷厘清自身的思想認識,對“寧波商幫精神”產生真切的感悟。

(一)教師引導,學生主導

改變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加入教學進程,共同探討。一方面,組織教師對“寧波幫”現象及其中的典型人物、事件作深入系統地研究,并結合其他商幫進行類比,貫穿古今,以更好地分析其精神實質和文化內涵,以真實的材料、生動的實例感染和引導學生;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老師解析的方法,就自己家鄉的經濟、文化、共同的價值取向和精神特質撰寫考察報告,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講解交流,開闊眼界,并加深認同感和自豪感。為交流方便,打破課堂的局限,建立課程網站,內容呈現方式符合學生課外學習需要,加強師生、生生互動。同時,利用QQ空間等和學生加強溝通、聯系,拓展教學時空。

(二)校內課堂教學與校外參觀相結合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組織學生參觀寧波幫文化園區,并請博物館提供導游和講解,實行現場教學,讓學生直觀印證教學內容,撰寫心得體會,從而對其思想、情感和行為產生深刻影響。為此,“寧波商幫文化”課程建立了固定的實踐體驗教學基地:寧波幫文化旅游區(含寧波幫博物館、江南第一學堂、包玉剛故居等),在導游、講解、信息交流等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支持,保證了校外教學的順利進行。

專門組織學生參加在寧波幫博物館召開的“2011全國商幫文化研討會”,研討會的主題是“新時期下商幫文化的融合與發展”。研討會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全國職業經理人協會聯盟、寧波市人民政府主辦,寧波市職業經理人協會、寧波幫博物館執行承辦。本次全國商幫研討會有徽商、晉商、甬商、粵商、陜商、魯商等全國各地商幫積極與會,是國內商幫最集中、探討最深入的研討會之一,也是國內級別最高的商幫研討會。部分師生參加研討會的討論并作大會發言。

(三)課程教學與課外主題教育活動(現代商幫講壇)有機結合

現代商幫講壇以現代商業文化建設為核心,具體包括寧波商幫精神、商業經營之道、創新創業事跡、地域文化內涵等。主講人包括本省(市)寧波商幫、浙江商幫等研究專家,本省(市)地域文化研究專家,本省(市)經濟研究專家,行業協會負責人,知名企業家,創業成功的校友等。每學年開設10次以上大型講座,以達到進一步傳承寧波商幫精神,培養學生現代商業意識,營造出以現代商業文化(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的目的。

在兩年中,現代商幫講壇開設了20多場,所開設講座包括:寧波商幫在上海的崛起、保稅港區建設與寧波經濟發展、寧波商幫的經營謀略、寧波幫成長的土壤、家電業國際發展趨勢及國內發展現狀、學生理財規劃、寧波中小企業生存狀況與大學生就業、寧波市工程造價行業現狀及其發展研究、如何成為優秀的外貿業務員、甬商大講堂—放飛心靈、甬商大講堂—激情與理性、甬商大講堂——職業精神、甬商企業轉型升級與產品創新設計、從甬商成功的秘訣談大學生創業、高職學生走向職場融入社會之要領、寧波商幫文化與當代企業家價值、當代高職生如何適應民營企業文化等。講座與課堂教學互相補充、有機融合,拓展了教育的廣度和深度,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給他們不同視角的體會與感悟。

(四)采用體驗教學評價方式

改變傳統的以考查知識點為主的卷面考核的方式,采用新的體驗教學評價的方式,從注重結果評價轉化為注重過程評價,更關注學生的心理歷程、情感交流與理解溝通而不是知識的增減,更關注教學的互動過程而不是教學的知識授受結果,更關注師生在情境中參與的程度而不是結果的正誤。由單一的評價標準轉化為多元化評價標準,在學習評價上,采取包括課堂觀察、測試與練習、學生作品評價(小團隊考察報告加現場匯報)、學生體驗與反思(參觀心得等)等多元化評價標準,著重評價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

期中考試要求學生介紹、提煉自己家鄉的經濟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制作成PPT向全班同學匯報;期末考試要求學生將參觀考察寧波幫文化園區的情況進行介紹,并結合每位同學的參觀心得,也制作成PPT匯報,與全體同學共享。考試成績由任課教師和學生代表共同評定。從任教過的班級來看,進行考核方式改革后,期中、期末考試學生普遍參與熱情很高,現場氣氛熱烈,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效果

“寧波商幫文化”課程系公共必修課,計16學時,在模具、機電、電子、自動化、樓宇、企業管理、市場營銷、金融、投資理財、電子商務、應用英語、產品設計等10多個專業一、二年級學生中開設,5年來已開設百余個班級,學生數近五千人。就學評教的結果來看,基本上排名在前三分之一,而且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這門課從一開始純粹的傳統課堂教學到實行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受學生歡迎的程度明顯提高,有時甚至很熱烈;從學生的心得來看,體會明顯加深;學生能舉一反三,用以分析體會自己家鄉的經濟文化和共同的價值取向,說明這樣的教學改革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下面列舉幾位學生的參觀心得。

“包玉剛,邵逸夫……那一個個偉大的寧波名人,用他們堅韌不撥、努力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創造了很多的奇跡,并對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特別是對中國教育事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梁啟超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可見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一個國家的前進有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而這些寧波名人也確確實實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同時也把自身價值展現得淋漓盡致。作為大學生的我,通過這次活動,更是受益匪淺,對于未來大學三年有了更準確的規劃以及更明確的目標,說白了,人就這短短幾十年,我們應該實現自身的價值,讓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

“在這次博物館的參觀中,我學到了許多,堅持、努力是他們的精神;公平競爭是他們從商的原則;永不放棄是他們固有的態度;而扶貧救濟,更是他們內心的最真摯的表達。我們學習、生活,都應該不放棄,自信的面對一切。”

“通過這次寧波幫博物館的參觀,我認識到了從商的積極一面。我以前并不理解從商的真正含義。自從聽了商幫文化研討會后,我知道了,從商,就是把商人集結起來,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回饋社會,回饋消費者,努力把社會建設得更加美好。以前上商幫課的時候,一直都感覺到寧波商業歷史的魅力,在參觀完博物館后,我更加感到寧波商業實力的雄厚,我要努力學習商業知識,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從“寧波商幫文化”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深感受到體驗式教學法的成果,教師陪伴和尊重學生,充分信任學生,給予學生肯定和支持,給學生提供各種體驗的方式和氛圍,極大地激發出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的深層心理體驗,培養了學生的職業人文素質,達到了教學的初衷。

篇4

關鍵詞:高職院校 圖書館 專業化 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12-352-02

目前,高職院校面對正在實施的內涵式發展的教育體制改革,使得高職院校圖書館正在面臨著整個管理體系和服務模式深層次多方位的機制變化。為了滿足不同專業用戶能夠享受到對口信息專業化的服務,建設專業化服務體系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圖書館刻不容緩的工作主題。無論信息環境和教育環境怎樣變化,高職院校發展依托的始終是專業建設和發展。高職院校圖書館圍繞專業開展創新服務,有利于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圖書館的信息支持職能,促進學校教學及科研活動的蓬勃發展。

1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的前提

用戶需求是構建和發展專業化服務體系的必要前提。傳統高職院校圖書館是基于館藏資源進行服務,在新的信息環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應打破原有的以業務流程為中心服務體系,向以用戶為中心的工作方式轉變,而用戶的需求是專業化服務體系的起點和核心。圖書館提供的信息應當滿足用戶的需要,這也是圖書館構建專業化服務體系的目的。因此圖書館只有以用戶為中心來構建服務體系,服務內容以用戶的需求為指導,為用戶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務,才能使這一新型服務體系具有可行性。

2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的理論模型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的理想模型是構建專業化的圖書館機構、專業化館員隊伍和專業化的知識庫。

2.1 機構設置是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的重要基礎

合理的機構布局對于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教學、科研和學生信息素質修養具有十分重要地作用。從目前高職院校圖書館機構設置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是金字塔層級組織結構和線型組織機構。金字塔層級組織結構特點是根據職能組織劃分部門,按照文獻的加工管理流程設置機構,一般設置采訪、編目、流通、閱覽、咨詢、技術維護等職能部門,各職能部門直接對上級領導負責,并在其業務范圍內對下級有指揮、協調和控制的能力。這種職能式的組織模式分工過于精細,部門與部門之間缺乏經常的交流與溝通。線型組織機構設置往往只注重圖書館圖書借閱、圖書館編目和圖書加工等簡單的圖書館工作流程,對圖書館工作一員的專業素質和學術水平沒有過高的要求,其工作過程延續中等職業學校圖書館的傳統模式。

隨著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態勢的逐步升級,高職院校圖書館以往的結構已經不能滿足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專業化圖書館機構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圖書館工作創新的有效選擇。專業化圖書館機構模式是按照圖書館所在高職院校的系部專業,把圖書館服務機構劃分成不同的專業服務機構。高職院校圖書館按照專業化設置機構,有利于開展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滿足用戶專業信息的特殊需求,會在資源選擇、信息反饋等方面發揮很大作用。圖書館專業化機構的建立還可以提高專業資源利用率,是實現信息資源整合的有效手段。

建立圖書館專業化機構有利于促進圖書館與所服務專業用戶的聯系,使用戶更加關注圖書館的各種資源,以緩解圖書館資源長期被束之高閣的現象。

2.2 建立專業化館員對口服務的新機制

將既懂得專業知識又熟悉本館各種信息資源的圖書館館員組織起來,分別為專業用戶提供深層次信息服務。結合館員的知識積累情況,重組專業化館員團隊,由該團隊對相關專業提供從采、典、基礎服務、知識服務、情報服務等成系列的全方位服務,其核心是按照專業來設計資源建設和服務流程。

建立專業化館員模式包含以下內容:

(1)確立專業化館員的服務內容。這需要圖書館工作人員深入各系部,根據教學科研對專業文獻信息的需求,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專業技能,建立專業分類,開展專業網絡服務,有針對性地組織、加工專業的文獻信息,形成長期保存的數據庫。

(2)對一些仍不太習慣利用電子文獻的中老年科學研究者,專業化館員可以通過上門服務、進行資源檢索技能的單獨培訓、電子資源紙質化等個性化信息服務方式,滿足其教學科研的需求,充分體現圖書館工作的人文關懷,這正是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理念的另一種精神再現,是圖書館定位于專業用戶服務機構的體現。

(3)對教學科研深層的服務:傳統高職院校圖書館館員的角色只是聯絡、培訓等,屬于聯絡員的性質,仍停留在淺層次上的服務。而經過重組后的專業化館員隊伍必須融入科研教學過程,成為科研教學不可缺少的伙伴。專業化館員也要逐步向嵌入式信息專員(embedded informationist)邁進,不要固守在圖書館的辦公室,要將教學一線作為服務的陣地,與科研人員結成研究團隊,將服務融入教育、嵌入科研。

各個專業服務團隊有機的整合傳統業務與專業服務,重組后的館員隊伍具有較強的文獻信息檢索、組織能力,又熟悉各專業教學科研情況。

2.3 構建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專業知識庫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知識庫是由學校圖書館和相關科研機構建立起來的,用于收集、保存學校內部所產生的各種數字資源,供學校內外用戶共享和交流的平臺。構建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知識庫即要突出重點專業的特色,也要注重內容的廣泛。在構建高職院校專業知識庫的內容結構時,要設計好各層專業知識庫的邏輯圖。構建專業知識庫不僅僅是由專業化館員隊伍整合出來的高職院校圖書館各專業知識和信息的數據庫,也包含制訂出專業化館員和用戶傳遞和獲取專業知識的方便快捷的界面和導航,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知識共享和信息交流。

除此之外,還要針對高職院校圖書館發展的實際需要建立相應專業服務平臺。專業服務平臺是開展專業服務的有效支持工具,是支持專業館員的網絡服務平臺。平臺內容按院系專業劃分,可涵蓋專業網絡資源導航、專業資源和館藏資源指引、專業參考咨詢等。高職院校可結合自身特色開發專業服務平臺系統。

高職院校圖書館知識庫可以通過互聯網向外展示本學院的教學、科研成果和智力資源,將本學院的學術資源和學術成果達到知識共享,將會提升學院特色專業在本領域的影響力。同時,也可以擴大高校學術信息傳播范圍,提高高職院校整體的學術地位。

3 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確保專業服務的有效開展與實施,必須在開展服務伊始明確制定服務的目標和方案,做到有章可循。專業服務體系實施方案應對專業服務的框架、服務模式、政策規范、人力資源、組織結構、管理方法等內容做出明確的設計和規定。

在構建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化服務體系過程中:

(1)科學的統籌與規劃建設專業型館員隊伍是創建開展專業服務主體的關鍵。

(2)根據不同用戶的特性進行用戶需求分析,確定專業服務的切入點和重點。

(3)科學合理的運行環境和技術力量,在技術選擇、硬件基礎、成本核算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規劃與論證。

(4)收集整理現有專業信息資源,包括傳統的館藏紙本資源、館藏電子資源和網絡開發獲取資源,在規劃過程中應根據不同資源的特性開展不同形式的專業型服務模式。

專業型服務體系是高職院校圖書館是一項新的創新服務,建設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型服務體系將面臨著實際參考案例少、建設規模的不可確定性以及資金缺口等諸多問題,所以為確保構建專業型服務體系這一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改善和修正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將信息資源建設、專業館員隊伍建設,技術平臺建設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保證構建專業化服務體系預期目標的實現。

(本文是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吉林省高職院校信息素質教育優勢學科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CH13541。)

參考文獻:

[1] 譚明君.高校圖書館的組織重組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7(7).

[2] 初景利,閻軍.分報告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圖書館考察報告[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1(1).

篇5

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 課程開發 課程管理 教學主體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頒布,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課程改革時代。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新課程的一個亮點,是一門“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對指導教師提出了一系列的資歷和能力要求,有力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師的角色轉變。教師要扮演課程內容的開發者,學生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協調者、參與者和評價者等多種角色。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者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沒有文本教材、有待于師生在活動中開發的創生性課程。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課程與教學論教研室主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組成員郭元祥教授認為,教師是課程的動態構建者、課程生成者。《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的“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理念呼吁教師積極參與課程開發和課程管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在開發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具有生成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廣泛存在,不僅僅局限在教室、校內的活動場所及學校有限的圖書資源,這就要求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教師要研究、開發、重組,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社區和學校的課程資源。教師要善于帶領和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現實,從現實中發現問題提出活動主題,以便開發和利用好廣泛存在的課程資源。“創生取向”理念還提示指導教師要時刻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學生生活領域中各種有意義的背景,對預設的課程內容進行一系列的或變更、或充實、或替換、或增刪,或拓展、或提煉。

2.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與管理者

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由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特點決定了這些主體還不成熟,他們的思維、判斷、決策有一定的隨意性,活動過程中還需要指導教師的呵護與扶植、引導與幫助。另外,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涉及的因素相當復雜,它要求指導老師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與管理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寬廣、自由的活動空間,以及廣闊的活動背景。指導老師只有具備較強的規劃和設計能力,才能在這種廣闊的課程環境中自主地、自由地、靈活地引導學生選擇主題、課題、安排活動過程。教師要善于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特定的社會背景和條件,組織并指導學生選題,合理地制訂活動方案,并在活動過程中有效管理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順利有效地實施。

指導教師作為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需對活動有整體規劃和周密設計。具體而言,就是要求指導老師事先對整個活動的各種因素有所預見,進行預設性的組織管理,從活動組織、人員安排到過程指導、成果形式等一一做好安排,才能使活動得以順利實施。同時,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針對新情況隨時調整應對策略。

由于綜合實踐活動時空的開放性,安全保障是活動實施中不容忽視的問題,需要教師高度重視學生的安全教育和培養自我保護能力,合理規劃校外活動的空間范圍、活動情境,預先制訂好嚴謹的安全預案,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及安全。

3.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伯樂

實踐活動以主題、項目或課題開展學習活動,其主題、項目或課題的選擇權在于學生,學習材料需在實踐中尋找,活動方式、時間長短、空間范圍需要學生選擇,包括活動結果分析、成果的認定,哪一環都不能缺少學生的獨立判斷,所以綜合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地體驗、感悟、提升。激情是創造的靈感,興趣是探索的良師。活動中指導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發展需求、興趣與愛好,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并善于引導學生發展,敏感地捕捉學生身上的亮點,發現人才并加以培養。

例如我校結合福州鄉土地理,在社會實踐中安排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區――三坊七巷的考察與探究,三坊七巷作為中國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規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區,被譽為“明清建筑博物館”。實地考察之后,學生撰寫了內容豐富、觀點各異、角度多樣的活動報告。指導老師從中發現許多立意新穎的成果,有的針對三坊七巷里垃圾箱、座椅的調查統計及合理設置;有的探究三坊七巷里福州傳統小吃與外來品牌的競爭……黃子婷同學在她的考察報告中探究了三坊七巷建筑群的現狀考察與保護,對當前城市的舊城改造與歷史文物保護的對立統一問題提出了很有參考價值的建議。學校老師鼓勵并指導她以三坊七巷、煙臺山、上下杭等更多福州老建筑群為研究對象,繼續深入考察與探究福州城區中軸線不同時期建筑群的現狀,了解與其相關的建筑形式、歷史背景、民俗文化等,嘗試提出相關創新點與可保護開發對策。該學生進行了大量的實地考察、走訪調查、查閱文獻、采訪地方志編輯專家及老建筑住民等,并在家長帶領下實地考察了意大利、法國,綜合分析參考了這兩個以老建筑聞名于世的國家獨特的保護方法及我國曾經的失敗案例,提出了一些以鄉土文化為背景的可行性保護措施。我校推薦該作品參加第30屆福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得優異成績并推送省賽,獲得福建省一等獎。該項目經過層層遴選,入圍全國集訓項目參加2016中國科協青少年國際科技交流項目遴選培訓,最終脫穎而出成為代表中國隊參加第28屆歐盟青少年科學家競賽的三位中國選手之一。

4.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協調者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超越教室和學校,融入現實生活情境、自然情境和社會情境中學習、調查、參觀、訪問、考察,參與社區服務和社會勞動等,綜合實踐活動比任何一個學科更需要社會及其成員的參與。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要協調學生、學校與家長的關系,協調社會有關部門、機構與學生活動等諸多關系,通過與相關部門或人員的溝通,為學生開展活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寬松的活動時空,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如果活動中有多方人員參與指導,教師應注意協調各方人員的關系,與之互相配合,共同發揮作用。

社會力量參與指導增強了教師隊伍的活動指導能力。許多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在個人經歷、專業了解方面都遠遠強于學校老師,他們就是一本活教材。例如,在筆者參與的跨校課題“走近閩江口濕地,培養中學生地理綜合實踐能力的研究”的實地考察環節,我們通過家長資源邀請福建省野生動植物與濕地資源檢測中心的余希主任做了專題講座和閩江河口濕地觀鳥指導,彌補了地理指導教師專業上的知識盲點。專家還為學生的觀鳥活動和濕地考察提供了專業的高倍望遠鏡和拍攝儀器等設備,大大增強了實地考察效果。

指導教師在保障校外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安全事宜時,也時常需要協調好學校與家長、社會資源等關系,盡可能地爭取社會有關部門和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幫助。譬如我校在進行閩江河口濕地觀鳥活動前,充分與學生家長協調溝通,鼓勵學生家長參與活動,保障學生的安全,同時解決部分的交通問題。

參考文獻:

[1]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1.

[2]郭元祥,主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與評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篇6

一、經分析,人造景觀存在的問題如下

1.品位低,缺乏生命力。在修建人造景觀時建造者忽略了一個問題,就是人造景觀永遠無法跟真正的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相比。諸如民俗村、世界樂園、影視城等復制、縮微的歷史遺跡或標志性建筑難以達到該景點的品位,缺乏豐厚的內涵,其功能僅限于留影留念。而人造的“自然景觀”也無法模擬大自然造物的恢弘奇秀。難以達到旅游觸摸歷史,增長知識、怡情養性的效果。真正的歷史遺跡和自然景觀因其高品位和所具有的獨特魅力能吸引旅游者多次游覽,而人造景觀僅僅能給旅游者帶來一時的新鮮感。此外,隨著旅游經濟迅猛發展,游客們見多識廣日趨理性,他們的旅游品位越來越高,向往真山真水、生態旅游,對人造景點不感興趣,人造景點門庭冷落車馬稀、被淘汰出局亦屬必然。

2.盲目跟風,走入誤區。眾所周知,旅游業是“朝陽產業”、“無煙產業”,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式服務對當地的經濟有很大的拉動作用,因此各地都把發展旅游業放在經濟發展的首位。各地地方政府都在喊旅游,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因此人造景觀“處處開花”。復制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大觀園在華東就一下子冒出了7座,吳承恩筆下的《西游記》游樂宮全國竟有近40座,各類民族文化村等主題公園更是數不勝數。據統計,目前人造景觀投資少則數百萬、數千萬,多則數億元人民幣,超過億元人民幣的占75%以上;圈地少則幾百畝,多則數千畝。就如西安的阿房宮,投資1.3億,占地780畝;大唐芙蓉園投資13億,占地1000畝。北京的人造景觀平均投資預算在1億元以上,其中1.5億元以上的5 個,超過2億元的4個。這還不包括未上馬的二期或三期工程的預算。“錦繡中華”的轟動效應導致了后繼者追求經濟效益的偏向。如此巨大的投資,未作詳細的論證和可行性就匆匆開工建設,其結局也是可想而知的。

3.經營方式僵化,缺乏想象力。首先是人造景觀規劃設計的水平偏低(甚至缺乏規劃設計)。由于設計人員對主題的理解膚淺導致了表現方式簡單粗糙,不能充分展示主題的文化內涵。許多規劃只是將一個個模擬或微縮景點進行排列組合。其次是以靜態景觀為主,缺少讓游客能真正參與進來的體驗性項目,難以激發游客的興趣。尤為不足的是大部分“主題園”中科技的應用幾乎為零,技術水準還不及一般的機械式游樂園,其結局只能是曇花一現。

二、重塑人造景觀的對策

1.二次開發,使其重新煥發生機。首先應適時更新游客失去興趣的娛樂設施和景觀。國內的人造景點普遍表現為開業高峰之后客源逐年下降,迪斯尼樂園則常年保持上升趨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迪斯尼樂園對園內項目實施“三年評估制”,凡是不太受游客歡迎的項目就堅決拆掉,換成新的項目,游客每次重游都能發現景區內有了新內容,因而樂于重游。更新設施和主題,塑造新的形象。在以人造景點為主體的景區,要堅持以旅游業為龍頭,開發獨具特色的旅游產品,增加體驗性項目并隨時更新。如民俗園每天表演的各民族舞蹈只能吸引游客一次,如何吸引二次和多次旅游者,形成穩定的客源呢?可按各民族的傳統節日舉行節慶活動,如彝族的火把節、藏族的轉山會、傣族的潑水節、蒙古族的那達慕等,在該節慶活動時組織游客參加該民族的節日游戲。除此以外,還可舉行少數民族傳統飲食文化節。在組織該類節慶活動時須認真調研,精心設計組織節慶旅游產品,使人造景觀重新煥發生命力。

2.明確市場定位,多元化發展。人造景觀應是一個地區旅游形象的延伸,是該地旅游景觀的補充。如西安、北京,本身就擁有大量高品位的歷史遺跡,再建與之相關的大型歷史文化園就顯畫蛇添足。秦皇島依據自身優勢,依托海濱度假為中心修建了海上運動中心、新澳海底世界和野生動物園、集發農業園等多個不同形式的人造景觀,吸引了大量東北和俄羅斯游客,在當地逗留時間大大增加。人造景觀不應盲目追求規模大,小巧玲瓏也可,只要適應旅游者的需要。城市人造景觀應將目標市場對準都市休閑旅游人群,可定位為周末休閑。可修建如一體驗為主的農業園、花卉園、植物園,以拓展運動為主的水上樂園、拓展訓練場等。

3.彌補兒童旅游市場的空白。迪士尼樂園主打的就是兒童旅游這張牌,它的經久不衰足以證明兒童旅游市場的穩定。兒童旅游市場潛力巨大,但在我國還未被完全開發,現有的兒童旅游產品僅僅是旅行社推出的“親子游”,與成人旅游產品并無多大差別。而城市周邊的兒童短途旅游、周末旅游還未被開發。很多家長周末只能帶孩子去公園、游樂園,兒童只有“玩”,沒有“游”,沒有達到讓兒童學習知識的目的。因此在人造景觀這一塊,可針對少年兒童的特點開發農家體驗游(種植蔬菜水果、喂養動物)、水族館、益智游樂園(側重兒童團隊合作、拓展訓練與開發智力)、兒童篝火基地、科技游樂園、體育公園等。可充分利用我國獨生子女家庭中小孩一般是中心地位的優勢,實行“一拖三”的營銷方式,在保證兒童旅游產品獨特性的前提下,把家長引入到兒童旅游產品中,從而贏得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人造景觀應是城市原有歷史和自然旅游景觀的有力補充。要保持人造景觀持久的生命力、強大的吸引力,開發者應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分析后再三思而后行。如何形成穩定的客源市場,并獲得良好的效益,最終達到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目的,才是人造景觀永恒不變的主題。

參考文獻:

[1]北京部分新建人造旅游考察報告.國公網,2008-12-13.

[2]薛晨囡.秦皇島市旅游產品開發現狀及深層開發的建議[J].財經縱橫,2008-10-20.

篇7

一、學習考察概況

為進一步轉變觀念,解放思想,開闊視野,找準差距,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做好工作的責任感,振興九龍坡的使命感,結合全區正深入開展的“樹立直轄意識,更快更好發展”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以區委副書記、區長秦敏為團長,區委副書記、區人大主任廖濤為副團長的區委中心組考察團一行26人,于6月10日至17日赴長江三角洲的上海青浦,江蘇省昆山、張家港、蘇州,浙江省杭州、寧波等地考察學習了城市建設與管理,工業園區開發與招商引資,高新技術產業與現代物流業發展以及和諧社會構建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在重慶駐上海辦事處的積極聯絡安排下,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熱情接待下,學習考察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得長三角者得天下”。長江三角洲地區包括上海和隸屬江蘇、浙江的16個地級以上城市,因上世紀90年代初的浦東開發,16個城市迅速集結為當代中國現代化戰役中活力四射的一支勁旅。長三角日新月異的經濟擴張形成了完整的都市群,匯集產業、金融、貿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實力,長三角地區以占全國1%的土地,5.8%的人口,創造了18.7%的國內生產總值、全國22%的財政收入和18.4%的外貿出口,對于帶動長江流域經濟的發展,連接國內外市場,吸引海外投資,推動產業與技術轉移,參與國際競爭與區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考察團先后參觀了上海青浦區規劃館、博物館、宏茂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與青浦區黨政領導和園區管委會領導進行了座談,進一步學習了解了青浦區加快發展經濟社會的成功經驗及作法;與蘇州工業園和昆山市領導座談交流,向他們請教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問題;參觀了張家港市暨陽湖生態園、梁豐生態園、世紀廣場、前溪居民小區和社區服務中心,聽取了張家港市領導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政府職能調整方面所取得的經驗介紹;參觀了杭州市宋城和蕭山區湘湖,學習考察了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旅游產業開發建設的成功經驗;考察學習了寧波市北侖新區、北侖港資本運作、土地流轉和港口建設的經驗。

在學習考察中,六地區思想解放程度之高,經濟發展速度之快,城市環境建設之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思想觀念新,發展意識強。在六地區學習考察中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領跑發展的超前思維、率先發展的全新觀念和咬定發展不放松的強烈意識。如昆山將“三個有利于”作為衡量是非功過、成敗得失的唯一標準,堅持自主創新、優化服務、提高效能,通過走工業化、努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的發展道路,2005年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5.92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760.67億元,實現財政收入54.17億元。昆山的巨變只是我們這次考察所有地區發展的一個縮影,他們的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工業化的理念和思維已在當地干部群眾中深入人心,無論是在昆山還是在寧波,親商、安商、富商的觀念已成為上上下下的自覺行動。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最大,但求最強的發展意識,是這些地方外向型經濟得以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二是產業群聚,特色顯著。六地區在高新技術產業、外資利用、民營資本、現代物流等方面形成群聚,成為發展的支柱產業。如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截止2005年累計批準外資項目1259個,總投資154.08億美元,合同外資99.61億美元,其中千萬美元項目391個,獨資企業1007個,投資商來自歐美、日韓、港臺等41個國家和地區,世界500強有20家在開發區投資辦廠,已形成電子信息、精密機械、民生用品三大支柱產業;杭州蕭山區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在地區生產總值中民營經濟占到98%;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以發展工業、利用外資、出口創匯為主,致力于發展現代臨港型大工業、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成為浙江省、寧波市利用外資和對外開放的龍頭。三是發展速度快,經濟持續增長。六地區雖然經濟體量大,但發展速度快,經濟總量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如上海青浦區2005年實現增加值30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5%,其中工業增加值181.2億元,增長20.3%;第三產業增加值105.8億元,增長19.5%,全區財政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07.6億元,刷新歷史新紀錄,比上年增長34.4%;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35.9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加30.28%;蘇州工業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達40%左右,地區生產總值從開發之初的11.3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581億元。四是文化底蘊深厚,人居環境優美。走進長江三角洲,深深地被這里沉淀著的深厚文化底蘊所感染,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書畫、音樂、民俗等于一體的江南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魄寶奇葩。如杭州文脈悠長,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現有岳廟、六和塔等14處國家級文保單位和茶葉、絲綢等5個國家級博物館,有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國家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蘇州古城坐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建筑臨水而造,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到處都構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換的畫面,為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構筑了良好的人文環境。五是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六地區在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同時,各項社會事業也處于蓬勃發展態勢,人民安居樂業。如青浦區建成博物館、圖書館、青少年宮、東方綠洲,張家港市投資200億建設4.41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就達1000多畝、綠化率達45%的暨陽湖生態園區,打造人民群眾休閑娛樂場所,滿足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張家港市堅持以經濟為中心、以衛生為基礎、以文化為內涵、以育人為根本、以服務人民為宗旨,深入實施富民工程、不斷優化城鄉生態環境、全面發展社會事業。2005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000元,農民人民純收入8750元,城鎮職工社會保障達98.5%,農民社會保障達99%,老年農民(居民)享受養老補貼覆蓋率達99.2%,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8.5%。

通過實地考察與交流討論,進一步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轉變了我們的觀念,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使我們看到了我區在觀念上的差距,在發展思路和發展環境上的差距,切實感受到發展的壓力,同時在考察比較中也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

二、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特點和經驗作法

在短短幾天的實地學習考察和交流討論中,我們發現這些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進一步解放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狠抓經濟社會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區域發展等方面探索總結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作法。

(一)切實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發展觀念新

六地區都緊緊抓住解放思想這個“牛鼻子”,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強化“項目是生命線,投資者是上帝,引資是功臣”,破除陳腐思想的束縛,樹立以發展凝聚人心,以發展論英雄的觀念,始終堅持以發展說話,發展以數字說話,數字以事實說話。樹立“超越自我求發展,跳躍式前進快發展,隔幾年上一個臺階大發展”的新觀念。堅持圍繞發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發展,四大班子之間、各級各部門、廣大干部群眾都圍繞中心、步調一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以發展求共識,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一心一意抓發展、萬眾一心求發展、千軍萬馬快發展”的良好局面。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認識到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發展的速度,堅持“助你發展,助我繁榮”的理念,總結出“服務老鄉求穩定,服務老外求發展”的成功經驗。張家港市提出“始終堅持率先發展,始終堅持發揮拼搏精神,始終堅持培育開拓進取的干部隊伍”理念,積極創新發展思路,努力破解發展難題,推動經濟建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在國際國內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經濟發達地區主動把自己納入經濟發展的大市場、大流通、大循環中,進而有為,退而有序,立足本地,放眼世界,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努力完善自我,頑強地超越自我,他們是經濟的巨人,更是觀念的巨人。

(二)堅持科學定位和高起點規劃,發展思路清

思路決定出路。在學習考察中我們無不感受到他們發展的大謀劃、大手筆和大動作,其發展思路之清晰、定位之準確、規劃之完善,讓人嘆服。蘇州工業園區對288平方公里的轄區確定的發展目標是:把蘇州工業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的工業園區和現代化、園林化、國際化的具有良好人居環境的新城區。根據發展總體目標,按照“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以及“適度超前、滾動開發”的原則,編制了具有前瞻性的區域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科學合理布局工業與各項城市功能,并先后實施了300余項具有法律效力的專業規劃,形成了“執法從嚴”的規劃管理制度。張家港市制定了“中心城區,保稅、出口加工業區,冶金工業區,機電工業區,輕紡工業區”的“一城四個片區”詳規,堅持政府的一切發展均嚴格遵循暨定規劃。青浦區建立規劃館,確立了“人口向城市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業向規模集中”的“三集中”發展思路;占地面積56.2平方公里的青浦工業園區內道路、通訊、自來水、電力、天然氣、供熱、污水處理及雨水排放等基礎配套設施和生態環境已達國際標準水平。

(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發展機制活

創新和完善管理體制,實行“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模式,科學地構筑起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國際慣例接軌、區別于一般行政區的管理機制,強化服務功能,寓管理于服務中,使政府的管理行為具有法制性、規范性、國際性。青浦區政府建立新城區投資公司、朱家角投資公司和青浦區投資公司,用三個公司來運做56.2平方公里的園區建設,通過市場來滾動發展。在資金運行方面,三個投資公司實行起步注資、逐步增資、銀行貸款、舉債建設發展模式,各公司通過自身土地出讓和開發建設進行資金平衡。在管理方面,成立領導小組,由區領導任組長,開發管理、重大項目、債務償還等重大事項進行集體決定;成立園區管委會,進行具體操作和運行;政府提出投資負債要求,政府財政不擔保,實行財務監管。蘇州工業園區建立全新的開發管理體制,中新蘇州工業園區開發有限公司是園區的開發主體,由中新雙方財團等股東組成;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是管理主體,下設17個職能局(辦),工作人員面向全國招聘。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寧波市北侖區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管理模式,簡稱“北侖新區”。北侖新區區委書記兼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區長兼第一副主任,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要負責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北侖新區主要負責社會服務工作。

(四)強化軟硬件建設,發展環境優

筑好巢方能引好鳳,修好碼頭自有船來靠。一個地區軟硬環境改善了,就一定會出現一個投資高峰。在硬環境建設上,六地區遵循“兩個先行一個調動”的原則,即規劃先行,市政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先行,充分調動和挖掘民間資源、社會資源,凡是愿意到他們這里投資創業的,都由當地政府做好前期基礎工作,確保投資企業很快投產運行;下大氣力建設好生態環境,建生態城,打文化牌,增強對外來資金、技術、人才的吸引力,地方政府的職能真正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向“以經濟環境建設為中心”。蘇州工業園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00多億元,其中16平方公里建成區達到“九通一平”(道路、供電、供水、燃氣、供熱、排水、排污、郵電、有線電視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國際標準;蘇州以新一輪城市規劃修編為契機,加快推進蘇州東部新城區開發和市域cbd建設,相繼建成湖濱大道、文化水廊、紅楓林、風之園等一批開放式景觀,新增綠地1700多萬平方米,建成各類商住房550萬平方米,隨著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科技文化藝術中心等50多項重大工程建成,環金雞湖地區正成在加快成為蘇州市新的現代商業文化中心。

在傾力投入建設硬環境的同時規范政務行為,提高服務水平,優化和改善發展軟環境。一是創造上下同心、開明開放的投資環境,堅持樹立“你投資我服務、你發財我發展”、“放水養魚,打棗不傷樹、讓利圖發展”等觀念,實行部門年終考核由企業打分評定辦法,堅決杜絕“政府開門招商,部門關門打狗”現象發生。二是創造主動熱情、廉潔高效的服務環境,確立服務是第一投資環境的理念,堅持“政府就是公仆、管理就是服務”、“人人是投資環境,個個是招商主體”,著力建立長效服務體系,推行服務全程制,從各個環節降低客商投資成本,確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錯不在自己身上產生,企業不在自己這里受冷遇,提升一站式服務功能,嚴格實行社會服務承諾,形成“精簡、統一、效能”的服務型政府,“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體系。三是創造公正嚴明、安全穩定的法治環境,營造出“科學、規范、透明”的氛圍。四是創造優惠寬松、公平競爭的政策環境,在項目審批、財政稅收、海關物流等方面獲得相應管理權限和優惠政策,創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條件,形成“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秩序。

(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動力足

六地區在發展中,都堅持打好基礎、建好平臺、選好項目、引好資本,不斷增強發展后勁。一是政策招商,制定優惠政策,對有實力商家,適當犧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網絡招商,在網上信息,宣傳自己,捕捉信息,尋覓商機;三是會展招商,派人參加各類會展,收集信息,結識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務水平,親商、安商、富商、扶商,以良好的服務環境讓外來商家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來當地興業;五是產業招商,集中優勢資源,把某一個產業做大做強;六是中介招商,凡對招商引資作出過實質性貢獻的中介人,不論身份,形成“大招商大報酬,小招商小報酬,不招商零報酬”激勵機制;七是運用行政手段推動招商,主要是加大領導干部招商引資的壓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績效工資制,將招商引資成績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鉤,直接與干部的升遷掛鉤。

(六)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發展支撐強

在六地區學習考察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他們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力度,堅持全面發展、協調發展、穩定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他們除把招商引資、gdp增長、財政收入水平等作為考核地方干部的重要指標外,也把社會的和諧度、人民的滿意度以及地方競爭力等“形而上”的指標納入考核范圍,加大和諧社會的構建力度,加大學習創新工作力度,尋求發展的強大支撐。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以農民增收為重點,著力推進人人有技能、個個有工作、家家有物業的“三有富民工程”,大力發展富民合作社、股份合作社、等合作組織,農民投資性、經營性收入不斷增強,2005年農民人均年收入9420元;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機制,打造低保、養老、醫保、征地補償、動遷補償等五道保障線,促進農業農村發展,消除矛盾和社會隱患,構筑起和諧安寧、協調發展的社會風貌。蘇州工業園區按照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長超過20%,科技進步貢獻份額達到70%以上,累計派出1700多人次赴新加坡學習城市建設管理、經濟發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等經驗,先后建成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園、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軟件園等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投資30億元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網絡,聚集了海外留學人員創辦企業200余家,跨國公司和國家級研發設計機構5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個,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超過2萬人;區內農村居民社保參保率和企業公積金參保率均達100%,90%農戶遷入現代化居住小區,基本做到了“老有所養、貧有所濟、病有所醫、難有所助”,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三、加快九龍坡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議

新的起點期待著新的突破。如何在“十一五”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通過考察學習,我們認為,學習長三角先進經驗就是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做到一以貫之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地調整思路,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發展路子。

(一)堅持解放思想,更新發展觀念,全面促進思想大解放

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著改革開放的深度和經濟發展的速度。九龍坡區與長三角地區的差距,表面上看是發展速度、經濟規模、經濟結構上的差距,實際上最大的差距仍是思想觀念上的差距,這是束縛我們發展的根本問題。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必須牢牢把握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這個精髓,在堅持“四破四立”的同時,著力強化“三種”意識,把解放思想落實到行動上。一是要強化“圍繞中心,加快發展”的意識。要把發展擺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充分認識加快發展始終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始終是富民興區的頭等大事。一切工作都要始終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堅持服從和服務于經濟發展。始終堅持發展先于一切,發展重于一切,發展高于一切,以寬廣的視野、超前的意識、超常規的措施,不斷加快發展步伐。二是要強化“搶抓機遇,敢為人先”的意識。學習借鑒昆山、蘇州、寧波等地的發展經驗,首要的就是要把他們的思維觀念和敢闖敢試的魄力學到手,大力倡導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于爭先和率先改革、率先發展、率先開放、率先富民的精神,多在主觀上找差距,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戰中抓機遇,腳踏實地,艱苦創業。三是要強化“積極變革,全面開放”的意識。積極清理廢止過時的政策、法規,在經濟全球化和世貿規則法律框架下,從組織形式、產品定位、科技素質方面迅速接軌,主動把經濟聯系的觸角更多地伸向國內外各個角落,實施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加快推進內外經濟一體化進程。

(二)堅持全面開放,鼓勵全民招商,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

要大力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實行全面開放,全方位開放,全民招商,千方百計實現快步“走出去”,大筆“引進來”,大幅提高我區開放型經濟的程度和水平。一是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要利用多種載體以多種形式對外宣傳九龍坡,不斷提高九龍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要不斷增強全區上下的開放意識,使“無外不快,區外就是外”以及“親商、安商、富商”的思想觀念深入人心,努力營造全民關注開放、參與開放、服務開放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改善投資軟環境。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招商引資作為我區發展經濟、培植財源、增加收入、搞好項目的重要手段抓緊抓好。首先,要放開膽子,搶占政策領先位次。要更加積極主動爭取國家和市里的多種政策支持,不時推出一些新的優惠政策,始終保持在政策方面的領先優勢。其次,要開動腦子,研究市場,搶抓招商機遇。注重外資、內資一起引,引路、引技、引智、引管理經驗并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拓展利用外資渠道,拓展引進的廣度和深度,擴大引進外資規模。要采取上門招商、節會招商、網絡招商、媒介招商、博覽招商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千方百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特別要注重引進對我區產業結構調整起著龍頭推動作用的企業和項目,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給予龍頭企業特別的優惠和服務,增強“以外引外”的吸引力。最后,要邁好步子,講究方法,實行科學招商。緊跟形勢發展的客觀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進行招商引資活動。學會和利用好現代網絡及通過中介機構招商,積極開展以商招商、以會招商,必要時組織小團隊招商。加強對現代招商引資手段的研究,探索建立科學規范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制定嚴格的招商項目運作程序,提高招商引資的成功率。三是要加大對外經濟合作交流力度。積極開展對外經濟貿易,敢于和世界一流企業做生意,鼓勵和支持各類企業、投資創業者“走出去”,鼓勵和扶持有比較優勢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開展跨國、跨地區經營,促進進出口貿易不斷增長,擴大合作交流領域,以此推動我區開放型經濟向縱深發展。

(三)堅持“三個結合”,培育支柱產業,大力加強工業園區建設

工業園區是優化土地、資本、勞動力和技術等資源配置,降低生產成本,迅速膨脹主導產業規模,促進經濟迅速集聚的重要平臺。蕭山、蘇州、昆山等地園區的規劃起點高、氣魄大,建設的檔次高、力度大,工業興區的意識強、思路明。學習他們的的先進經驗,加快九龍坡區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要做到“三個結合”,切實加強園區建設。一是園區建設應與加快工業化進程相結合。牢固樹立工業興園的思想,明確工業園區的職能就是抓工業、抓招商引資,堅持走“依靠工業辦園、引進企業擴園、發展實業興園”的路子,九龍園區要堅持以高新技術為先導,在新的起點上加快“二次創業”步伐。c區要在抓緊徐工集團、普什集團等項目建設的同時,力爭引進更多的工業項目入駐。西彭園區要堅持以鋁業精深加工及配套產業為方向,延長產業鏈,形成產業群。要堅持項目帶動,優選一批工業重點項目,加大服務力度推進建設,支撐工業經濟發展。二是園區建設應與加快主導產業規模化進程相結合。產業是園區的生命。這次考察的幾個市區的園區都有自己的主導產業,這也是他們得以迅速膨脹的關鍵所在。我們的園區建設要進一步做大做強業已形成的“兩車”、材料加工、機電設備制造和高新技術四大主導優勢產業,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特別是要抓住格力電器、abb增長迅猛,西南鋁冷熱連軋相繼投產和鎂合金激磁建設加快的機遇,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努力改變支柱產業“一枝獨秀”的現狀,建立起富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真正做到以主導產業興園區,以產業膨脹增實力,不斷提升園區的檔次和品位。三是園區建設應與加快城市化進程相結合。要把西彭工業園區、九龍園區等作為西部新城和東部都市區等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以園區的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特別是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立足實際,著眼長遠,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真正把工業園區規劃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新城區。當前,要切實抓好園區內新上項目的開發和建設,確保應有的檔次和水平,做到工業園區建設與新城區建設協調一致,努力把工業園區建設成為花園式新城。

(四)堅持多措并舉,加強港站建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

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是調整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和降低產品成本、改善投資環境和吸引外資的重要舉措。一是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調節、配置作用,加快傳統運輸、倉儲、、包裝等服務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探索多種合作形式,加速與周邊地區的經濟融合,建立連接發達地區、輻射周邊、接口國際的物流網絡。二是積極探索建設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區域物流園區。繼續支持九龍港建設,充分發揮長江深水港口、鐵路西站和西部工業基地的優勢,加快西站物流園區、白市驛農副產品物流中心、西彭鋁材市場等物流基地建設,積極進行功能整合,實現再次分工,形成倉儲、加工、分撥及提供各項增值服務等新的港站物流體系。三是完善物流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立足現有的基礎和設備,對已建和在建的交通道路、碼頭、貨運場站、倉儲設施等進行改造,并將分散于相關行業的資源進行整合和有效配置,以達到資源使用最優化的目的,力爭建成西部最大物流基地。

(五)堅持自主創新,加快建設學習創新型城區,不斷增強經濟綜合競爭力

實施自主創新,加快建設學習創新型城區,是挖掘區域經濟潛力,增強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核心。我們必須大力實施高新技術戰略,在發展科技、運用科技、推廣科技和服務科技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下功夫。充分發揮九龍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堅持把發展高新技術作為提升產業素質和經濟質量的關鍵,盡快走出先手棋,搶占制高點。著力推進重點新技術項目與區域經濟相融合,吸引國內外資本、技術和管理經驗,自主研究和引進消化吸收開發高市場容量、高附加值產品。二是在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上下功夫。重點抓好國內外處于領先水平和高效節能技術的新設備、新工藝、新管理方式的推廣和應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強生物技術、信息技術與改造傳統農業相結合,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動農副產品的加工、轉化和增值。三是在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健全科技服務上下功夫。加快建設“數字九龍坡”,提高信息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科技專業協會等中介服務體系,幫助引導骨干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鼓勵各級專業技術人員深入企業、農村創辦科技企業、示范基地和科技園,大力普及生物災害防治、規模養殖、新型栽培等先進適用技術,扶持和幫助民營企業提高自我科技創新能力,促其上規模、增效益。

篇8

柳軍輝

廣州商貿旅游業一直比較繁榮,與制造業、加工業并列為三大中心。作為廣州城發祥地的越秀區,總面積僅9·16平方公里,但一直是商家必爭的黃金地段,向有“東山少爺,西關小姐,越秀商賈”之稱。有鑒于此,越秀區把“商旅富區”列為四大發展戰略之首,做好“商旅互動”大文章。去年11月,組織上安排我到廣州市越秀區大新街道辦事處跟班學習。借此機會,我對全區商貿旅游業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有所感悟。

一、越秀區發展商貿旅游業的歷程和現狀

早在90年代初期,越秀區按“工商并舉”發展戰略,注重抓項目、抓投入,基本形成了“一路五區三帶十街”的商貿旅游經濟格局,即:一條既具現代時尚、又有嶺南風情的商業步行街,五個以服裝商貿、經濟會展、休閑旅游、金融商業服務、政務中心為主的功能區,三條匯集文化史跡、宗教文化、城市傳統中軸線景觀的游覽帶,十條專營批發業務的專業街。1997年,適時將發展戰略調整為“商旅富區”,從抓具體經濟項目轉變到抓營造環境,從搞“馬路經濟”到注重環境效益,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促進以商貿業、旅游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迅速發展,2002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0.08億元,年均增長11.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48億元,年均增長15.47%。全區工業與商貿旅游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也從1997年的25:75調整到2003年的7:93,基本形成了與現代化中心城區發展相適應的產業結構。

二、越秀區發展商貿旅游業的主要做法

1、多層規劃,準確定位。1999年,越秀區以建設商旅中心城區為目標,開展全區性的調研,形成了三個層面的規劃方案:一是區級宏觀規劃。出臺了《越秀區商貿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01-2010)》。圍繞“古城商都發祥地”的形象定位,貫穿“構筑沒有圍墻的博物館”這條主線,確定了“經濟與文化并舉、商貿與旅游互動”的發展思路,明確了產業布局和行業規劃,確定了商圈拓展和古城遺跡、歷史文物的保護范圍。按照居住區與商業區相對分離的原則,明確不在居住區內開發新的專業街、專業市場。二是商圈詳細規劃。對大的商貿區、主要旅游點進行調研定位,細化了大型商圈的業態與功能、商圈內部行業和層次的布局與規模,規劃了道路、停車場、綠化廣場等配套設施。如北京路步行街,以“一路閱盡千年滄桑”為主題,定位為“最能代表廣州商貿服務業發展水平、最能反映嶺南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匯發展的趨勢、充滿時尚活力和集聚力、輻射力的國際商貿區”。改變以往拆舊建新的規劃,保留有特色的東西,特別是千年文化景觀,實行差異化發展。商貿綜合區定位為“山水城市特色、嶺南建筑特色、民俗文化特色和傳統商業特色”,發揮交通便捷、產業配套的優勢,著力引導大商號加盟,實現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融合。三是專業街專題規劃。10條專業街所屬街道,按照總體要求,以鞏固特色、發展特色為主題,對經營狀況、街區環境、管理構架、文化特色進行了詳細規劃,力求挖掘文化資源,重構歷史風貌,完善配套服務,提高經營檔次。規劃的制定中,始終堅持政府主持、專家主言、公眾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政府把調研課題交給專業院所,經專家調研形成方案后,通過越秀區政務網、公眾網,甚至廣州日報等傳媒征求意見,反復研討形成。準確的定位,為大型民營企業進駐起到引航、導向作用。1999年至2002年間,引進注冊資金100萬元以上民營商貿企業210家。

2、多管齊下,打造品牌。越秀區積極挖掘潛在資源,打造兩張商貿旅游品牌。一是歷史文化品牌。通過發掘整合歷史資源,形成了8個國家級、9個省級、26個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著力保護、開發和利用,凸顯“南越文化”特色,展示“古城商都”風貌,促進商旅經濟與歷史文化的結合。如北京路步行街以千年水閘、千年古道為歷史文脈,改造大佛寺廣場,越秀書院群及其他景觀,構筑主題購物公園,提升歷史文化和商業文化品位,日均人流量超過30萬人次,節假日高達90萬人次;商鋪面積由1997年的2.68萬m2發展到2002年的10.8萬m2;商鋪價值平均每年遞增8%,1995年以前200多萬元購買的商鋪現已接近2000萬元。二是城市景觀品牌。越秀區打造品牌的三條措施值得借鑒:①健全機構抓協調。成立了分管區長牽頭,經濟、商貿、旅游、建設等部門負責人參加,轄內商會、大型商廈和旅行社等負責人組成的商旅發展協調委員會。定期協調解決問題,落實規劃和相關措施。②多方宣傳重推廣。公開發行《越秀區導游全覽圖》、《越秀區美食購物攻略》、《越秀區導游詞(中英文版)》、《越秀區投資服務指南》等平面出版物和電子出版物。借項目建設、升級改造之機,舉辦專題研討會。如2003年舉辦的北京路建設高峰論壇、越秀區商貿旅游與民俗文化研討會、光明廣場室內設計研討會,吸引全國各地專家學者、知名人士2000多人參加,國內媒體廣為報道,引進項目3個,資金2000多萬元。借幾大歷史遺址捆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之機,舉辦萬眾歡娛北京路活動,日均人流超100萬,日均營業額10多億元。③政府引導促發展。如大新街在1999年引進4個皮革經營大戶,免費提供停車場所,免費代辦一切手續。通過大戶帶動,3年后商戶由1000戶發展到4000戶,形成一條皮革批發專業街,年交易額1.2億元,上交稅收800萬元。

3、市場運作,筑巢引鳳。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深度挖掘和打造優良的投資軟環境。一是出臺獎勵政策鼓勵中介招商。越秀區出臺了《鼓勵引進內、外資投資項目和新辦企業試行辦法》、《鼓勵新辦企業暫行措施》兩個文件,明確以歸區所有的地稅額為獎勵依據,以50萬元為起點,獎勵中介組織。近兩年,引進項目20多個,獎勵金額2000多萬元。二是建立投資服務中心抓好協調服務。區設立了投資服務中心,街道建立了工貿公司,分別全程全權大中型、小型項目的風險分析、工商注冊、稅務登記、行政審批等手續。區委政府要求各部門給予極大支持和配合,使投資者通過區投資服務中心或工貿公司這個窗口,切實感受到“一站式”服務的便捷和高效。三是強化服務理念樹越秀口碑。越秀區提出:“能提供的東西要最好,不能提供的要服務好。”如全球最大的物流企業--伯靈頓公司總部引進越秀區后,為滿足企業倉儲用地的需要,積極與花都區洽談共建一個幾千畝的物流倉儲園區,園區稅收按比例分成,優勢互補,聯盟發展。四是重視協會和商會抓溝通聯絡。

三、加強商貿旅游業發展的啟示

借鑒越秀區的做法,學習珠三角的經驗,我認為加強湘潭商貿旅游業的發展,要堅持四個方面:

1、堅持規劃先行。組織專家學者和行業部門按長株潭區域經濟發展要求,著力挖掘豐厚的歷史底蘊,結合市場群體建設和當前人居情況,商貿布局現狀,城市規劃要求,編制好商貿旅游業發展規劃。在規劃編制中,注意把建設、改造與保護結合起來,使獨有的古城文化遺跡和風貌通過科學規劃與現代風格相融合,科學規劃和調整城區功能布局。既規劃好各大“商圈”各自的業態與功能,又重視“商圈”內部各行業、各層次的布局,規模適度,功能互補,防止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既重視“商圈”內部主業的發展,又重視發展配套服務;既重視“商圈”內部產業結構的調整,又重視“商圈”內部的環境建設,改善“商圈”內部的文化與生態環境,走商貿業與旅游業、經濟與文化互動之路,增強“商圈”的文化氛圍。堅持以城區經營理念推動“商圈”的建設,注意運用利益導向機制動員社會力量按照政府的規劃參與建設,構筑大商業、大市場、大流通的現代化商貿旅游中心區的格局,實現共建雙贏。

2、全力打造品牌。一個品牌,可以支撐一個城市、一片市場。打造品牌至關重要。一是商業化包裝。在當前品牌時代,專業市場的發展需要專業化的營銷、運作手段,對行業市場的結構進行優化,把同行業中零亂、信息不對稱的經銷商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集中交易的平臺,為廣大零售商提供一個進貨渠道,也為終端客戶提供良好的購買場所。比如說一個酒店用品博覽城,其實就是一個酒店用品的批發市場。通過專業化的運作,達到使買賣雙方共贏的批發市場,“新專業市場”之說也因此誕生。二是專業化管理。包裝后,通過專業化管理,為入駐市場的商家做好配套服務、統一品牌宣傳以及售后管理等工作。比如虎門國際布料交易中心,其股東就專門籌備了2000萬元的經營管理和物業管理費,交由某市場策劃營銷公司運作。三是政策的引導。專業市場要提高專業化和國際化水平必須要有政府的引導。如虎門富民時裝城、黃河時裝城,厚街幾個家具市場等,都是有了政府的規范、引導和扶持,其運作才比較成功。政府打造產業集群的努力為專業市場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這些專業市場作為會展的場館,形成了“永不落幕的交易會”,帶動專業市場的發展。另外,政府提供配套設施如物流體系和便利的工商、稅務服務,為專業化市場更好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實施四大戰略。一是點軸發展戰略。即在各商圈內重選取一到兩個具有一定規模,性質符合該商圈規劃定位,特色鮮明,能夠起龍頭示范作用的大型商業項目或商業街,作為政府著力扶持的對象,使其不斷發展壯大,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在此基礎上,配合政府推出的該點/軸所處商圈的整體發展規劃,引導和帶動其他商業網點項目和商業街的開發建設,從而推動整個商圈的建設發展。二是規模經濟政策。要積極實施規模經濟政策,通過加強宏觀調控和引導,扶優扶強,鼓勵大型的品牌商業企業或集團公司,實施規模擴張的發展策略,兼并小型、零散的商鋪,實現經營上檔升級。三是稅源經濟策略。通過統籌規劃,引導商圈內的商業網點進行改造升級,使其向展銷、電子商務等高級貿易形態轉變,實現市場升級換代。四是部門大合唱。要集中有限的財力和物力,著力改善商業區的道路交通、停車場、街區環境等。建立區內寫字樓和在湘大公司、品牌企業的資料庫,有針對性地提供必要的服務,盡力吸引國內或區域內的知名大型商業企業的總部或分部到本區安家落戶。

篇9

一、什么是“山谷化”

“山谷化”即將國家規定的課程標準校本化、本地化的過程。在這個思路指引下,大峪中學創建了山谷書院,啟動了對各學科“山谷化”的實踐,將國家課程標準中的知識和案例與本地特色相結合,突出本校的山谷特色,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以“發展每個人的天賦才華”為宗旨,力求為每個學生創造展示才華的機會。總體來說,山谷化課程有以下兩個特點。

1.全方位

“山谷書院”系列課程既有地理、歷史這樣的文史科目,也有生物、化學這樣的實踐性理科,甚至還有藝術體育類課程。全方位的課程體系使得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予以充分選擇,量身定做的課程 “總有一科適合你”。

2.多層次

為了激發學習興趣,本著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差異化的原則,“山谷”系列課程設置了5個層級,即預備體驗課程、生涯規劃課程、國家基礎課程、山谷志趣課程、生涯體驗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興趣選擇不同的層級和方向,從而滿足每個人的需求,保護和發揮每個學生的靈性,實現“發展每個人的天賦才華”的目標。

具體到地理課程,“山谷化”就是利用大峪中學緊鄰永定河峽谷獨有的地理優勢,將地理課堂搬到山谷中、河岸旁,通過親身的體驗與實踐讓學生把課本上看似高深的知識拉下來、抓到手、記在心。通過對永定河峽谷的實地考察,點燃學生深藏在心底的徐霞客之夢。

二、為什么要“山谷化”

1.課程性質的需求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

第一,實踐科學。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層各圈層相互作用關系,及其空間差異與變化過程的學科體系,兼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性質。地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觀察、記錄、測量、勘探、繪圖等,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

第二,鮮明的地域性。

由于地球表面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在空間上分布不均,導致地理學研究有很強的區域性,一種地理要素在一個地區呈現出的變化規律在另一個地區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學習地理貴在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與本地特點相結合。

針對地理學實踐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大峪中學所在的區域可利用開發的資源十分豐富,且地理教學突出的理念是“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因此,把國家課程標準中的教學活動設計在本區域,充分發揮本區域的特色,可以更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更有效地落實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

2.課程理念的需求

通過對學生、教師、學校、本區域等資源的充分開發與利用,更能體現地理課程“全面培養地理素養,滿足差異化地理研究和學習,過程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理念。在這種前提下開發、設計的課程更具有時代性和基礎性,通過開展本地的地理觀測、考察、實驗和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自參與家鄉建設,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識,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利用地理知識和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提高了學生熱愛家鄉的自豪感,從而全方位達到了中學地理課程理念的要求。

3.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師素養的需求

教師時常會困惑:講了這么多遍的知識,學生怎么就是記不住呢?在開發“山谷化”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反思發現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存在典型的問題,即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許多教學活動是“紙上談兵”,嚴重脫離了學生的現實生活,忽視了學生學到的、落實的知識。如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殼物質循環》一課,會講到巖石種類及相互之間的轉化,教師在課堂上往往落實的是抽象的“純文字概念”,如圖2所展示的巖石是沉積巖,學生腦海當中是“沉積巖”三個字和抽象的符號(如圖1所示),而不是活生生的石頭,巖石之間的轉化被抽象為不同文字之間的轉化。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唯一能調動的就是大腦對抽象文字的理解和記憶功能,根據心理學和生物學的常識,人類大腦對形象的現實物體的理解能力和記憶程度遠勝于抽象的文字。如果能帶學生實地考察,自己采集巖石標本,通過在野外親手操作和現場講解,形成對大腦、手、眼、耳等諸多器官的刺激,使學生容易把握知識,不僅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落實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還能強烈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以及探究問題的主動性,這種立體、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識收獲模式,效果遠勝于傳統的課堂講授。

就教師自身發展而言,絕大多數一線教師長期專注于課堂教學,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僅在知識爆炸的時代需要更新,甚至由于長期缺乏實踐而不斷遺忘。如果學生拿著一塊石頭來問,鮮有教師能輕松識別,更鮮有教師能指導學生查找相關專業資源,引發學生自我探求的興趣。實際上,判斷巖石是地理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的職業技能和素養,自身實踐經驗缺失的教師很難教育出高素養的學生,也很難使學生對地理學科感興趣。

因此,無論是出于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還是出于提升教師自身素養的要求,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本地化、“山谷化”是非常必要的。

三、“山谷化”的轉換與實踐

“山谷化”首先需要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把國家課程標準逐一解讀和分析,然后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本地化轉換,結合門頭溝區山川秀美、山谷諸多的特點進行“山谷化”。過程中,不僅需要對本地風土人情、山川地貌有所了解,還要進一步拓展到歷史、文化、軍事、政治等諸多領域,從而充分運用廣泛資源完成課程的轉換。

下面就以中圖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第三冊《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 為例,具體解讀“山谷化”的必要性和具體過程。

1.課程標準的分析

【課程標準】:以某流域為例,分析該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了解該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以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目標解讀】:課程標準的三個關鍵詞是地理條件、開發建設、綜合治理,那么對應的流域治理案例就應該以本地的地理環境作為切入點,首先從本地的山川地貌、地質特征、氣候特點、動植物資源這些沒有人類活動參與的“原生態”講起,逐步過渡到人類開始為了自身的利益,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逐步改變了該流域的自然形態,并由此引發一系列問題;通過人類科技進步和對大自然的不斷認識,人類逐步意識到人與大自然應該和諧相處,在獲取人類短期利益的同時,更應該兼顧整體生態的平衡,在采取綜合治理的措施后,逐步恢復了生態和人類利益的再平衡。

實際上,如果認真閱讀本節所提供的田納西河的案例就會發現,上述內容其實就是整個案例的故事主線。在“山谷化”以后,變化的應是本地化的案例故事,而主線依舊未變。

2.“山谷化”的課程改造

改造的第一步是對教材案例的逆向分解,按照上一節所述的故事主線分解田納西河案例的知識點。如上一節所述,《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治理》這一節的故事主線是地理條件―開發建設―綜合治理。那“山谷化”的案例選擇也應該符合這一標準,按照這個主線予以展開。

按照教材的要求,通過對貫徹課程標準的案例分析和解讀,按照從低到高、從具體技能到抽象思想的初步遞進關系,學生應該分別從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層面有所收獲。在案例轉換完成以后,教師需要重新站在這三個層次的角度,特別是后兩點對教案進行總結和升華,補充新的內容。

3.“山谷化”的實際考察

在“山谷化”的課程設計完成后,為了增加感性認識,學校特意選拔部分師生采用多學校、多學科綜合開發、聯合考察的方式,從不同的側重點對永定河峽谷沿岸的琉璃渠、下葦店、落坡嶺進行了考察。活動中,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辦公室主任、特級教師張毅給師生們講解水質分析的方法;地理特級教師李宗錄講解永定河的地質構造特點。在琉璃渠,學生們了解到了門頭溝做為“皇家特供琉璃,京城燃煤基地”的悠久歷史;在下葦店,學生們學習下葦店、靈水舉人村、爨底下等京西古道上著名古村落的變遷;在落坡嶺,學生為平西抗日英烈們的事跡所感動。

具體到地理考察,學生在整個活動中親自操作儀器,對不同地點的水質進行采樣,采集植物、礦物標本,并對不同地點的水質標本進行對比和初步分析,為返校以后進一步查詢資料、分析做了鋪墊。

四、“山谷化”的產出和效果

在實地考察之后,參加考察的學生將帶回的水質、巖石標本進行了分析,通過自主查詢互聯網、圖書館的資料,綜合了化學、物理分析方法,對永定河水質、植被、環境等編寫了相關的論文,匯總成冊,命名為《永定河畔山谷風》。參加考察的學生在關于水資源的授課研討過程中,個個都成為本小組的發言人,用飽滿的熱情和實際經驗向同學們展示了他們的考察結果,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引發了其他同學積極報名參加下次考察的熱潮。

“山谷化”的地理課程實踐活動,通過以學生身邊的案例入手,讓學生充分參與,不僅落實了學習目標,而且更突出了課標對知識技能落實中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地理調查等技能的培養。通過使用儀器、搜集和整理互聯網知識,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過程與方法課標的落實中,學生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的能力都得到了實際的檢驗;在編寫考察報告和論文過程以及之后的課堂交流活動中,明顯感覺到學生擴大了知識面,學習的積極性、自學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每一次說起門頭溝的山山水水,從學生的表達中能體會到“熱愛祖國、熱愛家鄉”這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目標已“潤物細無聲”地扎根在學生的心中。

篇10

【關鍵詞】 在職培訓 投資 費用

一、引言

人力資源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企業間的競爭已經從資本、物質等有形的資源轉移到對素質優良的人力資本的競爭。加里?貝克爾認為工人通過直接在生產中學習新技術,固然能夠增加人力資本存量,但這個過程非常緩慢,一個比較主動的方法就是在職培訓。企業員工培訓是企業最重要的人力資本投資。通過有效的員工培訓,可以提高員工綜合素質、提高員工的人力資本存量,營造良好的組織氛圍,使其能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本文將回顧關于企業人力資本投資理論中有關培訓投資的主要內容,分析員工培訓投資問題并給出相關對策。

二、文獻綜述

關于企業員工培訓問題的文獻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以國外的先進做法為基礎對企業培訓工作進行分析,從企業職業教育資源整合角度入手,分析國外企業員工培訓方面的先進做法,并對我國企業的培訓工作提出相應的對策(楊偉軍,2003),也有以赴國外考察企業改革運營情況的考察報告的形式,對我國的企業員工培訓工作當中的問題進行闡述,提出了相關建議。第二,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對企業人力資源方面的問題進行闡述,分析企業人力資源結構(胡本杰,2006),設計企業員工培訓方案(滕勇,2006)。第三,分析員工職業能力要求,從而對員工培訓工作提出相關要求(Jennifer G.Tichon,2006;T.Luke.N.Brook-Carter.A.M.Parkes,2006)。貝克爾(1989)對一般培訓與特殊培訓也做了詳細的闡述;后來日本經濟學家橋本(1993)對其做出了重要擴展,他從交易成本角度出發,認為企業特殊培訓之所以要分擔成本,是因為投資完成后在估價和確認工人在本企業以及外企業的生產力方面存在著成本,即交易成本,它的存在使事先分擔投資成本成為必要。

三、在職培訓理論

1、在職培訓成本收益理論

通過培訓可以提高員工勞動生產率、滿足感及生活質量;對企業而言,可以提高其競爭力,增加利潤;對社會而言,可以降低失業率,促進經濟增長。在職培訓投資成本與收益有兩種計算方法,即直接計算法和間接計算法。直接計算法是一種對員工培訓前后的效果直接觀察對比并加以評價的方法;間接計算法有三種。模型法,主要是計算員工在培訓前后的邊際產品價值的改變幅度與成本之間的差額;凈現值法,計算培訓者在培訓后和培訓前工作成果(現金流入量)的差值;經驗公式法的思路是首先找出影響在職培訓收益的因素,然后根據這些因素的相互關系計算投資收益。同時在邊際成本方面,員工個體之間由于教育背景、學習能力、工作經歷等存在較大的差距,導致在培訓過程中的邊際成本也有較大的差距,具有較高邊際成本的員工對人力資本需求要少一些;而具有較低邊際成本的員工在培訓過后的預期收益要大,他們對培訓的需求也大,對于企業來說選擇邊際成本較低的員工進行培訓更有效率。

2、一般培訓與特殊培訓

一般培訓所獲得的技能對多個雇主同樣有用,企業是不愿意為員工提供適用性很強的普通培訓,這一類培訓任務往往交給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完成。如果企業提供普通培訓,一般是員工在接受培訓期間接受一個低于本來能獲得的工資更低的起點工資。特殊培訓所獲得的技能只對提供培訓的企業有用,或者說能使提供培訓的企業的生產率比其他企業要高的多。在此條件下,員工的辭職率要低于普通培訓條件下的員工的辭職率,因為受訓員工承擔了一部分培訓成本,而且由此得到的特殊技能還不被其他企業所接受。同樣,企業也不愿解聘員工,此類員工的離去會給企業帶來損失,雙方協商解決各自承擔的成本與分享收益。

3、特殊培訓成本分擔理論

人力資本投資和物質資本投資一樣具有風險,而且相比物質資本投資,人力資本投資是一種更復雜和更加不確定的投資行為,投資風險更大。基于人力資本產權理論,人力資本與其所有者不可分離的特性,造成了在人力資本投資過程中,企業所投入的人力資本無法像商品買賣和物質資本投資那樣直接收回或者自由讓渡,在無法用契約事先規定或者契約不起作用的情況下,使人力資本投資的產權問題異常復雜。培訓成本分擔模式主要有三種,即接受培訓的員工承擔全部成本并獲得全部收益、企業承擔全部成本并獲得全部收益和企業與受培訓員工共同承擔培訓成本并共同分享收益。在特殊培訓條件只有第三種情況具有現實意義。第一種情況下,員工的特殊培訓成本支出將面臨兩種基本風險,其一是市場風險,即如果由于市場需求變化而導致企業的生產技術工藝陳舊過時,相應的生產技能也將報廢,原先培訓此種生產技能而耗費的成本將喪失其市場價值。其二是所謂的要挾風險,這是一種非市場或非系統性風險,它主要來自與企業的機會主義行為。如果企業為了占有或剝削員工個人進行培訓投資而獲得的收益,而以解雇或其他手段相威脅,以迫使員工讓渡某些培訓收益。第二種情況與第一種相似,只是投資主體發生了換位,這時員工可以公開辭職或用隱蔽的偷懶或怠工來實施威脅。而第三種模式,即雙方共同承擔成本分享收益,是可行的。這樣可以弱化或避免機會主義的行為,因為這時任何一方的違約行為都會給自己和對方帶來損失,而如果彼此合作則會同時使雙方獲益,所以它將有助于增進雙方的合作,由此形成比較穩定的雇傭關系。

我國企業在培訓投資方面采用的是第二種模式,即企業承擔全部成本并獲得全部收益,但這種模式有其致命的缺陷。對于特殊培訓來說,由于企業承擔了全部培訓成本,一旦員工離開企業,企業通過特殊培訓投資物化在員工身上的專用性人力資本存量將永遠也無法收回;另一方面,即使員工不離開企業,如果發生隱蔽性的偷懶和怠工行為,這種降低自身努力程度的行為也會使企業的投資效率從而使起預期收益大打折扣,而且這種機會主義風險發生的概率更大,其基本原因在于這時存在著“交叉投資”:人力資本投資主體與人力資本實際載體是分離的。在這種分離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相應的制度安排,人力資本產權主體受到侵害將是不可避免的。

四、員工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培訓費用分擔不合理

企業培訓采用單獨承擔成本,并單獨獲得收益的模式。由于培訓經費全部由企業承擔,員工在培訓前后的工資水平幾乎沒有變化,或者變化不大,員工在培訓期間的工資水平也基本不發生變化,更多的員工把培訓當作一次企業發給的福利,培訓與否對自身的物質利益甚至職業生涯關系也不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訓的效果、削弱了員工對培訓工作積極性,給企業生產率的提高帶來了負面影響。

2、培訓的針對性不強

應在何時、參與何類培訓、達到何種目標在具體運作上卻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和偶然性。很多的培訓內容具有共通性,很難區分為特定類型員工的專署課程,而作為參加培訓的個體或其所在的組織對于具體的培訓內容的認識則往往是模糊不清的,這很容易導致培訓活動喪失其應有的針對性。培訓比較偏重員工知識與技能的提高,甚至片面追求證書與學歷,忽視對員工建立正確態度的培訓;培訓教學大綱的制定,往往是根據任課教師的經驗來設置課程和教學方案,隨意性大。

3、培訓對象范圍狹窄

有的企業在確定培訓對象時只考慮那些有發展潛力的員工,每次不管培訓什么內容都讓他們參加,從而忽視了其他人員的培訓;還有的領導認為單位的現時工作最主要,只讓那些沒什么事的工作人員參加培訓,于是培訓就集中在某些人身上,造成了“閑人培訓,忙人沒時間培訓,急需人員不培訓”的結果。

4、培訓缺乏規劃

只注重短期培訓,不注重長期培訓;培訓缺乏規劃,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沒有目的、步驟,不系統,效率低下。很多情況下是出了問題后才想到培訓。

5、缺乏相關配套措施

員工培訓與考核、使用、待遇相結合機制是好的,但落實不到位。培訓后的考核不到位,多半是走過場,沒有好的考核指標來評估員工的培訓成果,結業考試也多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員工也放松了自己對自己的培訓要達到的效果的要求;待遇也沒和實際勞動生產率結合起來,培訓后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但實際待遇并沒有明顯地提高,甚至根本沒有變化。

五、對策

1、合理分擔培訓成本

按照貝克爾和橋本的特殊培訓分擔理論,要讓參加培訓的司機也承擔一部分成本,分擔培訓風險;同時也分享一部分收益,這樣以來不僅可以提升培訓的效果,節約培訓成本,重要的是可把員工和企業凝聚在一起,使二者目標一致,激勵相容。

2、完善相關配套措施

培訓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部分,不能被分割開來,要有相關的措施與之配合。培訓工作要服務于企業整體戰略,只有把人力資源發展戰略與企業戰略規劃相結合,才能量身定做出符合自己的培訓體系。培訓要與其他人力資源管理職能,如招聘、薪酬、績效管理體系等密切相關,構成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系統。

3、強化培訓的組織、實施

培訓準備階段的培訓需求分析,即在設計培訓的內容時,以員工的需求為起點并區分培訓的層次,使得各項培訓課程能夠滿足組織與個體的需求,達到預期的目標,提升培訓的針對性。把培訓與員工個體的職業生涯發展聯系起來,把培訓與履行崗位職責和追求自身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培訓貫穿于員工成長的始終,并有相應的措施予以保障,這才是真正從制度層面給予員工培訓以支撐,并有效的解決員工個體參加培訓的動力問題。應評估受訓者對培訓課程、培訓教師、培訓安排的喜好程度;測試受訓者學習到的知識、技能、態度等及其掌握的程度;受訓者行為變化的評估,即學員在回到工作崗位后在組織績效行為和組織公民行為上的變化,對培訓項目結果的評估,即考察培訓項目給企業帶來的改變,產生的積極影響等。

4、科學選拔人員進行培訓

那些邊際成本高的員工對培訓的需求是相對較少的,由于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同樣的培訓對每一個人產生的效果也不是盡相同,邊際成本低、接受能力較強的人,他們預期的邊際收益也高,所以具有較強學習能力的人也比學習能力弱的人更傾向于參與培訓。應挑選那些有強烈的學習愿望、學習能力強、有潛力并且對公司忠誠的員工參加培訓,這樣可使培訓投資回報率更高些。

5、運用靈活培訓方式

在實施培訓的過程中,將員工當前或未來所需的知識、技能、能力及相應的理念、價值取向等通過恰當的方式和手段傳遞給受訓者,并為其所接受。運用多種的培訓方式、培訓手段對于企業培訓也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視聽教學、模擬演習、研修討論、職務輪換、自我測評、基層鍛煉、掛職鍛煉、游戲、電腦化培訓、互聯網培訓、情景模擬、行為模擬等等,可以提高受訓者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減少設備的占用時間。

【參考文獻】

[1] 張鳳林:人力資本理論及其應用研究[M].商務印書館,2006.

[2] 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 楊偉軍:我國鐵路職業培訓工作的思考[J].職業培訓,2003(13).

[4] 加里?貝克爾:人力資本[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5] 曾湘泉:勞動經濟學[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6] 胡本杰:優化鐵路企業人力資源結構的對策探討[J].鐵道貨運,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