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1 11:33: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醫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撰寫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__年__月__日至__日我參加了__教育___的為期___天的中職學校教師企業意識培訓。短短的___天,每天時間都被排得滿滿的,上課、實戰、討論、展示、反思,一系列的體驗式活動,讓我們每天都充實而不乏味,辛苦但不心苦。短短的___天,有忙碌,有輕松;有完成任務的喜悅心情,也有準備不足的手忙腳亂。
總之,在這里,經過培訓,我的意識在轉變,我的思維在改變,我的能力在提高。
回顧這___天,收獲的太多,需要總結反思的也很多。
一、聆聽專家講座,獲取新知識,擴展知識面
《番茄鐘時間管理》講座,讓我對時間概念有了新的認識,原來時間可以用一個小小的番茄鐘來進行科學管理。通過現場練習,提高了對時間的管理和高效工作的認識,尤其是對近期事情,每天必辦事項的安排,會讓我們有計劃、有規律、高效率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應試教育下后進生的教育》講座,夏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對后進生的形成原因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后進生的轉化也有更深的體會。老師給予后進生的愛,讓后進生感覺被尊重,才會更加自信。要相信后進生,注重對他們贊美,不斷激發他們的潛能。通過這些方法,我相信,如果有耐心去堅持做,后進生的轉化就不是難事。
《企業管理方___》講座,讓我從管理原理、管理目標、公司倫理等方面對企業管理方___進行有了一些認識,杜總用一些案例進行深度分析,讓我受益頗多,也有一些新想法。尤其是管理過程四個方面:制度、執行、檢查、整改。我認為對我的班主任工作非常具有指導意義。
《關于服務領導的十大技巧》講座。通過列舉大量的案例對辦文技巧、辦會技巧、溝通合作技巧、匯報技巧、決策技巧、財務技巧、宴請技巧、出差技巧、平臺構建技巧等進行講授,實用性強,可操作性高,我覺得對于我們在生活中如何為人處事很有指導意義,有很多方法值得我借鑒和運用。
《企業績效管理》講座,改變了我對績效管理的看法,過去以為績效就是重新分“蛋糕”,聽完唐總的講座,原來企業績效就是為了提高效率,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我覺得在班級管理中,我覺得也可以借鑒企業績效管理的一些方法,對班級學生進行績效管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招聘面試的方法與技巧》講座,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也改變了一些認識,原來企業在選人、用人的時候不是那么簡單,需要考慮很多因素,也要做很多具體的工作,尤其是對人才的選擇、選拔,可以應用到班主任工作中對班干部的選拔。
《招聘工作中的禮儀》講座,鞏固了我過去學的一些關于禮儀的知識。通過賀老師的短暫培訓,學員們的互動演練,加深了我對禮儀的認識,更加注重規范自己的禮儀,同時也認識到這些知識也應該教給我的學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中職教師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法應用》講座,鄧教授的開場提問讓我有了危機意識,年輕人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謀劃,___年以后干什么,__年以后達到什么狀態,這是需要我下來冷靜思考的問題。當然鄧教授講的一些課程設計和教學法,我也很受啟發,如何把我們的教學內容通過情景導向、過程導向、效果導向教授給學生,值得我下去進行仔細琢磨。
二、參加實戰活動,體驗過程,積累經驗
一是企業調研活動實戰。
在外出調研之前,我們小組制定了可行的調研方案,在方案制定過程中,我們小組成員積極討論,讓我再次感受到了___力量的強大,___智慧的無窮,也印證了那句話:沒有___的個人,只有___的團隊。在調研方案的執行也就是調研實戰中,我們進行得比較順利。通過參觀企業、和企業人員進行座談等方式,獲取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也發現了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生產能力不能滿足需求的問題,訂單長期處于積壓狀態。當然,通過調研,的是對我們的鍛煉,在體驗調研過程的同時,自身能力也有了提高。在調研前如何取得聯系,如何協商調研的相關事宜;調研過程中如何去了解認識一個企業,如何去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調研完后如何篩選過濾信息,如何總結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提供什么樣的對策等等。通過這個調研活動,既讓我們對企業的認識有了改變,也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啟發。二是招聘活動實戰。在培訓的第八天完成了招聘實戰,在進入人才市場前,我們小組也制定了招聘方案、招聘流程。一天的招聘活動,經過初試、復試,最后確定了用人___,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很多,但經歷過后,收獲卻很大,一方面增加了我們去了解人才,識別人才的經驗,另一方面啟發我們對學生的培養要有針對性,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畢業是直接走向就業崗位,___因此我們老師在有此體驗的基礎上,應該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學生的企業意識、求職能力,讓他們畢業能夠很快融入到企業中去。當然這次實戰活動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經驗不足,對用人單位了解不夠等。
篇2
(一)加快人才培養。引進和培養中醫藥基本功扎實、具有豐富臨床實踐經驗、掌握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和中醫特色技術方法等中醫“治未病”職業技能的實用型人才,為開展“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及實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提供人才支撐。加強中醫專業人員知識技能培訓。研究總結“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醫師的知識結構、技能要求,積極開展基層在職在崗中醫藥人員中醫專業學歷教育和繼續教育,開展臨床類別醫師和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在縣中醫院成立中醫基層指導科,培訓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骨干人員。探索中醫類別醫師縣、鄉、村縱向流動機制,逐步建立縣級中醫醫院從人才、技術等多方面幫扶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建設的機制。
(二)明確服務方法。堅持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以臨床實踐為核心,正確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以科學的態度探索傳統、現代、藥物、非藥物、生理養生、心理養生等各種“治未病”服務方法的合理應用。在實踐中,要建立效果評價機制,推進“治未病”服務方法的總結與創新。
1.推廣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適宜技術。在縣中醫院設置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分層分類推廣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基層中醫藥適宜技術手冊》和《46個基層常見多發病種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項目目錄》為重點的中醫藥適宜技術。每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至少能夠開展10項中醫藥適宜技術,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至少能夠開展4項中醫藥適宜技術。
2.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通過舉辦中醫藥科普宣傳活動、組建健康教育講師團隊與健康宣傳志愿者團隊、慢性病健康管理沙龍等形式,展示中醫藥悠久的歷史、科學的理論、獨特的方法、良好的療效,提高社會對“治未病”理念的認知與認可程度,提高廣大群眾增進和維護健康的自主行為能力。在健康教育印刷資料、音像資料的種類、數量、宣教欄更新次數以及講座、咨詢活動次數等方面,應有40%以上的中醫藥內容。
3.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體質辨識理論和應用方法培訓,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檔案中醫體質辨識的比例。各醫療機構利用冬病夏治、膏方、中醫適宜技術等“治未病”技術,開展社區常見病、慢性病的預防與檢測;運用中醫體質辯識、健康評估等為“治未病”提供技術支持;對兒童、孕產婦、老年人和高血壓、2型糖尿病患者運用中醫藥技術方法進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點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在慢性病管理、傳染病預防、老年人、婦女、兒童保健中,以“治未病”理念為核心進行干預,積極開展中醫養生保健宣教,為城鄉居民提供中醫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三)成立中醫協會。以縣中醫院為依托,成立縣中醫協會,以弘揚傳統中醫文化、促進中醫藥水平持續提高為宗旨,全面挖掘收集整理真實有效的驗方和名老中醫經驗、方集,全面提升中醫理論水平、臨床水平,并向廣大城鄉居民進行中醫知識宣傳,引導群眾使用中醫藥,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色優勢,使中醫藥服務惠及全縣城鄉居民。
(四)完善配套政策。將中醫藥治療費用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內中成藥納入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報銷范圍,報銷比例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鼓勵和引導群眾選擇應用中醫藥服務。認真研究解決影響“治未病”工作開展的服務收費項目設立及收費標準、“治未病”預防保健機構定性及社會機構的監管準入等問題,加強政策支持。
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2年12月)。
縣政府成立“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工作領導機構,制定工作方案。縣內各醫療機構根據各自工作特點,研究制定本單位實施方案。
(二)實施階段(2013年1月—2013年10月)。
1.各醫療機構設立“治未病”門診,結合多種形式,因地制宜開展“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
2.在縣直各醫療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按照國家有關規范要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診療設備配備、標識標牌設置等工作,制定完善規章制度,逐步開展“治未病”服務。
3.制定培訓計劃,積極舉辦不同層次的中醫預防保健知識培訓班,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多渠道、多形式挖掘和吸引中醫藥人才,使中醫藥人力配備達到國家標準。
4.開展以健康狀態信息采集與管理、健康狀態辨識與評估、健康干預(包括健康咨詢與指導)、干預效果評估等全面、綜合、規范的中醫預防保健服務(“治未病”服務)。
5.舉辦“治未病”宣傳講座,印制和發放“治未病”宣傳資料,積極開展門診個性化指導工作。
6.做好試點工作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
(三)總結階段(2013年11月)。
完成“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工作總結,將相關資料歸檔,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對不足之處進行整改,逐步建成覆蓋城鄉、特色明顯、效果顯著、管理規范、體制完善、群眾滿意的中醫“治未病”健康服務體系。
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為確保“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工作取得成效,成立縣“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縣衛生局將試點工作納入對各醫療機構的目標責任考核,加大檢查指導力度,推進試點工作有序開展。縣財政、物價、工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落實部門職責,加強協同配合。各醫療機構要制定工作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步驟、有程序地開展試點工作。
篇3
一、項目目標:
通過加強農村衛生人員培訓,提高其專業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具體包括提高鄉(鎮)衛生院的中醫(含民族醫)等專業服務水平,提高內科、外科醫師的專業理論水平;提高村衛生室人員中醫藥專項技能水平;進一步提高鄉(鎮)衛生院管理人員的衛生管理和和財務管理水平;提高縣(市)衛生局局長(副局長)的管理能力。
二、培訓對象、培訓時間和培訓人數:
(一)培訓對象:
鄉(鎮)衛生院培訓中醫(含民族醫)、內科、外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各1人,中醫(含民族醫)人員要求具有一定臨床經驗的人員;每個村衛生室培訓1名獲得國家規定執業資格的鄉村醫生或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鄉(鎮)衛生院院長(副院長);縣(市)衛生局局長(副局長)。
(二)培訓時間:
1、鄉(鎮)衛生院中醫(含民族醫)人員培訓:共培訓130天。其中:理論培訓60天(計480學時),由設區市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組織實施;臨床實踐70天(計560學時),中心衛生院中醫人員到設區市中醫院或綜合醫院中醫科進修,一般衛生院中醫人員到縣級中醫院或綜合醫院中醫科進修。
2、鄉(鎮)衛生院內科、外科人員培訓:由設區市集中培訓,各5.5天。
3、村衛生室人員培訓:采用視頻教學方式到鄉(鎮)衛生院集中培訓5天。
4、鄉(鎮)衛生院管理人員培訓:由設區市集中培訓,為期5天。
5、縣(市)衛生局局長(副局長)培訓:到省級接受培訓,為期7天。
培訓工作在*年11月底以前結束。
(三)培訓人數:
1、鄉(鎮)衛生院中醫(含民族醫)人員培訓:共培訓1965人(每個鄉鎮衛生院1人);
2、鄉(鎮)衛生院內科、外科人員培訓:共培訓3930人(每個鄉鎮衛生院內科、外科各1人);
3、村衛生室人員培訓:共培訓52907人(每個村衛生室1人);
4、鄉(鎮)衛生院管理人員培訓:共培訓1965人(每個鄉鎮衛生院1人);
5、縣(市)衛生局局長(副局長)培訓:共培訓136人(每個縣、市1人)。
三、培訓內容:
(一)鄉(鎮)衛生院中醫(含民族醫)人員培訓
重點掌握中醫藥基本理論、熟悉中醫養生防病相關知識,能夠運用中醫藥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診斷、治療。
(二)鄉(鎮)衛生院內科、外科人員培訓
重點掌握鄉(鎮)衛生院內、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
(三)村衛生室人員培訓
重點掌握中醫藥服務一般技能。
(四)鄉(鎮)衛生院管理人員培訓
重點掌握有關衛生政策法規、衛生管理、財務管理等知識,提高衛生管理和財務管理能力。
(五)縣(市)衛生局局長(副局長)培訓
重點掌握有關衛生政策法規、衛生管理、衛生經濟學等知識,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培訓職責分工
(一)省級衛生行政部門
1、按照中央《*年中西部地區農村衛生人員培訓項目管理方案》要求,負責制定本省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實施方案、培訓計劃、監督評估方案和考核評估標準,開展監督評估并組織實施;
2、負責選編鄉(鎮)衛生院中醫(含民族醫)人員培訓教材及市級師資培訓的組織實施;
3、負責縣(市)衛生局局長(副局長)培訓的具體組織實施;
4、省衛生廳委托省衛生廳考試培訓中心,負責選編鄉(鎮)衛生院內科、外科人員培訓教材。
(二)市級衛生行政部門
1、負責鄉鎮衛生院中醫(含民族醫)人員集中理論培訓的組織實施;
2、負責中心衛生院中醫(含民族醫)人員到市級醫院臨床進修學習的具體組織實施;
3、負責鄉(鎮)衛生院內科、外科人員培訓的具體組織實施;
4、負責鄉(鎮)衛生院管理人員培訓的具體組織實施;
5、負責村衛生機構人員培訓的統一組織實施。
(三)縣級衛生行政部門
1、負責一般鄉(鎮)衛生院中醫(含民族醫)人員到縣級醫院臨床進修學習的具體組織實施;
2、根據市里的統一要求,負責村衛生機構人員培訓的具體組織實施。
五、資金安排
中央財政安排部分培訓補助經費,不足部分由地方負責安排。鄉(鎮)衛生院中醫(含民族醫)人員培訓,中央財政按平均每人每天4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培訓130天補助5200元;鄉(鎮)衛生院內科、外科人員培訓,中央財政按平均每人每天4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培訓5.5天補助220元;村衛生室人員培訓,中央財政按平均每人每天3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培訓5天補助150元;鄉(鎮)衛生院管理人員培訓,中央財政按平均每人每天8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培訓5天補助400元;縣衛生局局長(副局長)培訓,中央財政按平均每人每天12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培訓7天補助840元。
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的培訓計劃制定、有關材料編制以及對市、縣衛生行政部門培訓工作的監督、考核評估所需工作經費,由省級財政安排。
市、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的培訓工作有關費用由同級財政部門安排解決。
六、組織領導
開展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村衛生機構人員、鄉(鎮)衛生院管理人員、縣衛生局局長(副局長)培訓,是提高農村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快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按照《實施方案》的規定和要求,加強領導,認真做好培訓的組織管理工作,把好培訓質量關,嚴禁弄虛作假、走過場。每期培訓班都應嚴格按照衛生部《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大綱》的要求,按照教學計劃、完成培訓任務,保證培訓質量。
省衛生行政部門組建培訓技術指導組,負責培訓工作的技術指導、監督檢查和總體評估。
市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對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培訓工作的管理和指導。
八、管理監督與考核評估
(一)考核評估目標
通過加強對培訓工作的考核評估,以保證培訓班的組織和實施,提高培訓效果,保證培訓質量。
(二)考核評估內容
考核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培訓班的組織實施、培訓班的經費使用、培訓對象的合理性、培訓的效果等。
(三)考核評估所需的信息收集
考核評估所需收集的信息包括:培訓通知、培訓計劃、課程設置、培訓對象、培訓資料或教材、學員名錄、培訓班照片、教學測評表、培訓總結報告等。
(四)考核評估的組織
各市、縣(市)衛生行政部門在每次培訓班舉辦前1個月內向省衛生廳提交舉辦培訓班的通知、培訓計劃、課程設置、培訓對象等有關資料。在培訓班結束后2周內,向省衛生廳提交教學效果測評表、培訓資料或教材、學員名錄、培訓班照片及培訓總結報告等。
篇4
為了解我市2015年度性病防治、艾滋病免費自愿咨詢檢測(下稱VCT門診)及麻風病防治工作開展情況,發現存在問題,總結工作經驗,進一步推動我市性病綜合及麻風病防控工作,根據《市衛生局關于開展市2015年度皮膚性病綜合防治工作考核的通知》(三衛[2016]14號)文件要求,我局于2016年1月中旬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全市醫療衛生單位進行綜合考核。現就有關考核結果通報如下:
一、考核單位
(一)性病皮膚病綜合防治工作
9家市級醫療單位: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婦幼保健院、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農墾醫院、總醫院分院、425醫院、華僑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17家基層醫療單位:田獨衛生院、荔枝溝衛生院、育才衛生院、馬嶺衛生院、崖城衛生院、保港衛生院、梅山衛生院、林旺衛生院、藤橋衛生院、鳳凰衛生院、河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河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南濱農場醫院、南田農場醫院、南島農場醫院、南新農場醫院、立才農場醫院;4家艾滋病免費自愿咨詢檢測門診: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
(二)麻風病防治工作
4家綜合性醫院;11家基層衛生院;5家農場醫院;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二、考核內容
(一)性病綜合防治工作
1.性病疫情監測;2.性病臨床干預與健康教育;3.性病實驗室建設;4.性病試驗項目;5.性病監測
(二)艾滋病免費自愿咨詢檢測
1.組織措施;2.咨詢室建設;3.咨詢服務一資料管理;4.HIV檢測能力;5.工作任務完成及效果。
(三)麻風病防治工作
1.組織管理;2.現場管理;3.宣傳教育。
三、考核方法
(一)現場考核:采取聽取匯報、訪談、查閱資料、現場查看等方式進行;
(二)反饋:現場考核完成后,考核組對各單位完成任務情況進行匯報,對存在問題進行反饋。
四、考核結果
(一)皮膚病性病綜合防治工作考核情況
1.性病綜合防治工作
2.艾滋病免費自愿咨詢檢測(VCT門診)工作
(二)麻風病防治工作考核情況
五、主要存在問題
(一)皮膚病性病綜合防治工作
1.性病疫情監測工作
一是性病疫情管理。性病現場準確性復核,要求梅毒、淋病病例報告準確率不得低于85%。此項考核發現:農墾醫院、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中醫院、425醫院、華僑醫院及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梅毒準確性低于85%。淋病病例報告準確率低于85%的是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中醫院、中國人民總醫院分院、425醫院、華僑醫院及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二是定期開展漏報自查。要求每年開展兩次漏報調查,有通知、小結、自查報告、覆蓋主要報病科室等,漏報率小于5%,自查報告應向上級及存在問題進行反饋。此次考核發現:425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未完全開展此項工作;三是性病知識培訓。要求舉辦二級性病專業培訓,資料齊全,培訓內容包括“性病診斷與報病標準”。此項考核發現:425醫院、華僑醫院及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有開展培訓,但資料不全。
2.性病臨床干預與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性病咨詢與檢測服務。要求向性病門診就診者主動提供咨詢檢測服務,首診者梅毒檢測率不低于80%。此項考核發現:425醫院、總醫院分院、農墾醫院、市中醫院、華僑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首診者梅毒檢測率均低于80%;農墾醫院現場被發現性病門診醫生未主動向性病就診者提供咨詢檢測服務1例;二是干預包服務發放。要求向性病門診就診者發放“性病干預服務包”,登記發放情況并上報。此次考核發現:425醫院存在發放率較低且登記不完整。
3.性病實驗室建設
一是華僑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人員2015年度未派專職實驗室人員參加省級及以上性病實驗室診斷技術培訓,無培訓證書;二是市人民醫院、華僑醫院及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無專項經費投入實驗室;三是425醫院、華僑醫院儀器設備,實驗室缺乏規定應有的儀器設備。
4.性病試驗項目
一是425醫院、總醫院分院、市人民醫院、華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中醫院及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未開展暗視野檢查梅毒螺旋體;二是華僑醫院未開展淋球菌培養或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
5.實驗室管理工作
一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未制定實驗室制度文件;二是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無實驗室標準操作規程;三是市慢性病防治中心、425醫院、市人民醫院、農墾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中醫院及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檢驗項目分類有登記不全(缺乏臨床診斷)現象;四是總醫院分院、華僑醫院及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粵海醫院實驗室室內質控工作未開展或開展不完善。
6.性病監測工作(基層醫療機構)
一是藤橋衛生院、林旺衛生院、南新農場醫院、河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崖城衛生院、梅山衛生院、立才農場醫院、南島農場醫院對市級下傳文件存檔不完整;二是荔枝溝衛生院、南濱農場醫院、立才農場醫院、南島農場醫院年度工作計劃、階段性總結及年終總結不全;三是鳳凰衛生院、保港衛生院二級專業培訓資料不全;四是性病健康教育促進方面。南島農場醫院、鳳凰衛生院、馬嶺衛生院、保港衛生院、南田農場醫院、河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宣傳欄、宣傳海報、折頁或小冊子等宣傳資料不全。
7.艾滋病免費自愿咨詢檢測(VCT門診)工作
一是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HIV實驗室檢測資料未設獨立保存;二是市人民醫院對艾滋病自愿咨詢者抗體檢測后提供咨詢的比例未達到100%標準要求。
(二)麻風病防治工作
一是鳳凰衛生院、南濱農場醫院未能及時開展并協助完善麻風防治隨訪現癥或愈后病人及其家屬檢查資料情況;二是農墾醫院、河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南新農場醫院、鳳凰衛生院未能及時上報可疑病例、現癥及愈后病人的資料管理情況。
六、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1.繼續加大對性病綜合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科學認識通有過性病疫情監測、臨床干預、健康教育促進,對遏制性病傳播、降低艾滋病感染機率的重要意義。
2.加強對麻風防治工作的重視程度,積極配合麻風病防治中心開展麻風病人的防治工作,健全麻風防治工作管理小組,確保各項防治措施有效落實。
(二)加強培訓,完善隊伍建設
崗位業務知識熟練與否直接影響性病及麻風病防治各項工作的開展,各區衛計局要加強各轄區基層醫療單位開展性病及麻風病人員的專業培訓力度,完善隊伍的能力建設,提升基層隊伍能力。
篇5
一、指導思想
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城市居民醫保工作為目標,以維護健康,關愛生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科室宗旨,為把我科建設成為民眾信賴、醫院放心、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科室邁出堅實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醫療質量
要在鞏固前兩年急診管理年活動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等級醫院復審整改工作,圍繞“質量、安全、服務、價格”,狠抓內涵建設。要進一步加強急診急救專業隊伍的設置,進行急診醫學知識的學習,了解急診急救在當前社會的重要性,穩進急診急救隊伍。完善急診、入院、手術“綠色通道”使急診服務及時、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時急診服務目錄、急診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資料、對各支持系統服務的規范。協調臨床各科對急診工作的配合。對大批量病員有分類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診留觀病人于24小時內診斷明確、病情穩定后安全入院。加強上級醫師急救指導,加強三級會診,加強與其他專科的協作配合,使急診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質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嚴”,加強病史詢問及規范查體、大病歷規范書寫、抗生素合理使用等專項培訓力度。認真執行首診負責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搶救制度、各級各類人員職責、依據病情優先獲得診療程序。加強運行病歷的考評,重點檢查與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相關的內容,完善定期檢查、考評、反饋、總結的質控制度,堅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對環節管理、凝難病歷討論、三級醫師查房對病情變化的處理意見要重點監控,促進基礎質量持續改進和提高。
3.設備管理
要強化對急診設備的定期維護、監測并專人管理,及時發現問題排除故障,使搶救設備的完好率達到100%。加強訓練規范使用,使醫護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正確使用,確保安全運行,以滿足患者急救需求。嚴格院內感染。加強心肺復蘇技能的訓練,使心肺復蘇技能達到高級水平。
4.服務態度
要抓優質服務工作。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深入開展創建“優質服務示范崗”活動,規范服務行為,創新服務內容,注重服務技巧,落實醫患溝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糾紛,定期進行分析、總結,強化安全措施,防范醫療事故發生。延伸服務范圍,保證服務質量,全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提高患者滿意率,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5.培訓計劃
要制定各級各類人員培訓考核計劃,加大在崗培訓力度,有計劃的開展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加大對各級醫師培訓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種形式,分層次、有重點地對全體職工進行職業素質、業務素質、管理素質的培訓,強化全員職業責任意識。2008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醫生護士去上級醫院進修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ICU或CCU等相關專業,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業務。同時,樹立一批醫、德雙馨的先進典型,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
6.中醫特色建設
要貫徹以“中醫為體,西醫為用”的方針,突出優勢目標,加強中醫特色建設。制定中醫、中西醫結合人員中醫藥理論、技術培訓計劃,加大中醫基礎知識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醫院急診科建設要求,要有本科常見病、特色病種的診療規范與特色技術的操作規程,使本科規范性文件不少三種。提高中醫藥在急癥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診專業醫護人員熟練掌握中西醫急救知識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癥的中醫藥使用率,使中醫藥參與率在30%以上。
7.推進醫療保險改革
要搞好醫療保險改革順利推進,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各個環節更加明細化。同時針對特殊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努力開創人民群眾得實惠、醫療事業得發展的雙贏局面。
8.重點研究課題
今年要著重學習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急診、感染及合理應用抗生素、無創和有創性正壓通氣治療、嚴重創傷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課題的研究,使我院急診科急救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9.院前急救
篇6
***省衛生廳中醫藥管理局:
我院創建于1987年10月,二十多年來,在省、市、縣衛生行政部門的重視支持下,突出中醫特色,重視專科專病建設,狠抓人才培養,醫院發展規模和診療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已發展成為一所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二級乙等中醫醫院。全院現有職工104人,其中副主任醫師8人,中級職稱21人,開設病床100張,有臨床科室13個,醫技科室7個,開設骨傷科、婦產科、外科、內兒科病區4個,有CT、彩超、500mAx 光機C型臂等大型醫療器械 68臺件。2007年接診門急診病人5萬多人次,收住院病人2300多例,業務收入879萬元。我院骨傷科創建于1987年10月,經過二十多年努力,已形成了具有一定中醫特色優勢和診療體系的特色專科,在1996年等級醫院和1998年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建設達標驗收中,骨傷科作為重點專科通過了上級驗收;2004年12月被***市衛生局驗收命名為“市級重點中醫專科”。為了進一步加大我院重點科室骨傷科建設力度,特申請其四批省級重點中醫藥專科建設單位,現根據《***省重點中醫專科(專病)建設檢查標準》,將自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 科室規模(5分,實得分4分):
骨傷科設有病床20張,有醫護人員13個,其中中醫骨傷科副主任醫師1名,主治醫師1名,初級職稱人員9名,其比例為1:1:9。
二、專科業務量(20分,實得分10.7分):
我院骨傷科年接診門(即)病人5800多人次,收住院病人368例,年業務收入102萬元,專科門診、住院人次占全院門診、住院人次的比例分別為11.6%和16%,門診病人比例低3.4%,扣3.4分;其中外縣、市門診、出院病人分別占專科病人的比例為14.3%和12.5%,扣2.5分;專科門診住院收入合計為102.4萬元,占全院業務收入的11.65%。
三、技術質量(43分,實得分33.5分):
1.醫療指標:門診中醫治療率90%,住院病人中西醫結合治療率95%,入院三日確診率95%,入、出院診斷符合率98%,治愈好轉率88.5%,比標準要求低7.5%,扣1.5分,病床使用率49.3%,比標準要求低35.7%,扣3分;甲級病歷率93.8%,本可制劑收入占藥品收入的13.52%,扣3分。
2.本專科臨床二級臨床科室有2個,骨傷科有頸肩腰腿痛科、牽引理療室、按摩室,有甲級單病種1個,乙級2個,扣1分。
3.能接受同級中醫機構或其它醫院在專科方面的會診、轉診。
4.能運用中醫傳統療法診療該專科范圍的常見病、疑難病,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等方面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診療常規。
5.專科制劑:骨傷科現有臨床較好的專科制劑,神經痛丸、接骨膠囊、活絡定痛膏、生肌玉紅膏、上肢洗劑、下肢洗劑,近3年未開發新制劑,扣1分。
6.護理技術:能開展整體護理和專科特殊護理;能開展中醫傳統的護理項目,如針灸、推拿、按摩、拔火罐、中藥換藥、中藥坐浴;護理技術操作合格率≥95%;五種護理文件書寫合格率≥96%,能開展單病種護理。
四、科研學術水平(14分,實得分12分):
1.每年進修培訓2名以上學科帶頭人,每年進行學術講座8場次;
2.能承擔中專以上學生的臨床實習和培訓基層中醫專科人才的學習任務,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無記錄。
3.近三年來有地廳級以上新成果及新技術,引進新技術3項,無地廳級以上新成果扣2分。
4.每年有專科方面的經驗總結,近3年在國家級及省級刊物4篇。
五、醫療設備(6分,實得分5分)
病區設備每年每床單元設施和專科設備能達到分級管理標準要求,能適應專科需要和專科技術發展的要求,每床單元設備平均值在1萬元以上設備完好率90%;C型臂常發生故障。
六、管理(12分,實得分9分):
有重點中醫專科的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及總結,有專科經費;有專科醫療文件管理、考評制度,并對醫護質量進行評估,實行質量監控;有專科專業委員會組織,進行有專科特色的學術檢驗研究、總結、推廣工作;建立了三個以上單位參加的學術網絡,但開展活動不夠扣1分;科內有計算機2臺,但相關程序不配套扣2分。
綜上所述,根據《***省重點中醫藥建設檢查標準》自查,結果得分74.2分,特申請***省第四批重點中醫藥專科建設單位,望審批為盼!
篇7
今年,我鎮繼續把創建四川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列入鎮政府工作目標,并納入我鎮社會事業發展遠期規劃目標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在分管副鎮長周洪君同志的帶領下,層層落實,切實加強了創建工作的領導。并設置中醫科,定編人員,配備專職干部,實施專人專管,從而加強組織建設,保障中醫藥工作順利進行。
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本地中醫藥資源
按照年初計劃,今年我們對中醫醫療資源進行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到20__年底,經過合理配置,我鎮22個行政村,其村衛生站均已按照《標準》改造完畢。切實加強了農村中醫藥服務工作的力度。
三、中醫工作檔案實行規范化管理
20__年,我鎮衛生院對中醫藥工作的各項檔案實行了規范化管理,中醫臺賬涉及的內容包括中醫藥人員花名冊、中醫藥人員基本情況匯總表、中醫科室登記表、中醫藥工作統計表、中醫藥業務收入統計表、中醫藥學術論文登記表等各項登記表,并且有專人進行統計和分析。
四、進一步落實中醫專項經費和創建經費
20__年,鎮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發展給予了政策保證和支持,按照創建標準,按轄區內人平不低于0.3元/人安排中醫專項事業經費,今年劃撥專項經費在去年的基礎上增長25。用于中醫藥醫、教、研工作,確保了中醫事業后勁,促進中醫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五、加強基礎建設,健全和完善中醫藥三級網絡
今年,根據《四川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建設標準》》要求,切實加強了中醫藥各項工作,抓好了鎮衛生院中藥房、中醫科和村衛生站的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必備設施的投入。同時,加強內涵建設,加大新項目、新技術的引進與利用,強化專科、專病建設,提高危重癥的救治能力。縣中醫院積極加強專科專病的建設,力爭在明年將骨傷科建設為雙流縣的重點中醫專科。
六、加強中醫藥人員培訓
鎮衛生院的中醫藥人員培訓做到有計劃、有目標。20__年,鎮、村兩級中醫藥人員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逐步提高了我鎮醫務人員的中醫藥專業知識水平。并制定了對鄉村醫生的系統化培訓方案,使我鎮鄉村醫生能夠得到系統化、長期性的培訓。20__年度,在培訓人員的基礎上,完成了突出中醫藥特色的研究、科研立項和成果應用,并用于對臨床中醫醫護工作的指導,促進了我鎮中醫、中藥雙發展,為創建省級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篇8
一、基本情況
縣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面積778平方公里,轄5鎮4鄉,309個行政村,全縣人口26.9萬。縣是華夏醫祖扁鵲行醫采藥的地方,中醫藥文化底蘊深厚。中醫院始建于1984年2月,1994年被評為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醫院先后經歷2次遷建,3次易址,規模逐漸擴大,功能趨于合理。目前,醫院新院址占地面積達50畝,建筑面積近20000平方米。共有干部、職工149人,衛技人員占職工總數的90%。全院具有中級以上職稱人員50名(其中副主任醫師職稱人員13人)。業務技術骨干均省級以上醫院專科進修。
醫院編制床位150張,設有內、外、婦、兒、急診、皮膚、眼耳鼻喉、口腔、麻醉、針灸理療康復、骨傷、肛腸等12個臨床科室。中風專科、皮膚專科、疼痛專科、肛腸專科被邢臺市衛生局確定為市級中醫重點專科。設有高血壓糖尿病、睡眠障礙、脾胃病、哮喘病、不孕癥等專病門診。設有心病、腦病、外科、創傷、婦產、兒科等6個病區。以及化驗、病理、超聲、心、腦電圖、胃腸鏡、高壓氧艙、放療、CT、放射、中西藥房、消毒供應等20多個醫療、醫技科室。
醫院擁有全身螺旋CT機、鈷60放療機、彩色B超診斷儀、肺功能測試儀、彩色經顱多普勒、心電工作站、電子胃鏡、電子結腸鏡、500毫安高頻遙控胃腸光機、C型臂光機、體外沖擊波碎石機、高壓氧艙、全自動5分類血液分析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凝儀、血流變儀、血液灌流機、過敏反應測試儀,化學發光儀、骨質疏松測試儀、特定蛋白分析儀、24小時動態心電血壓監測儀等大中型現代化醫療儀器設備。2010年門診工作量8900人次,收治住院病人7900人次,業務流水收入2140萬元。
我院是全市中醫系統首家二級甲等醫院,被上級確定為河北醫大、河北工程大學、邢臺醫專臨床教學醫院,連年被評為市、縣文明單位,被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三星級文明服務窗口單位”;被省衛生廳授予“河北省深化改革、優質服務百佳醫院”、“河北省示范中醫院”;河北省醫德醫風建設先進單位;被中華醫學會授予“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
二、主要成效
近年來,通過開展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進一步增強了了全院廣大干部職工對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意義的認識,進一步端正中醫醫院辦院方向,中醫藥特色優勢進一步發揮,臨床科室建設、人才培養得到了加強,中醫護理、中藥藥事管理不斷規范,中醫藥文化氛圍深化濃厚,基本達到了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工作的要求,有力的促進和推動了我院工作的不斷發展。
(一)中醫藥特色優勢的措施得到落實。在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中,把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作為重點內容來抓,制定了以中醫為主的建設發展規劃,明確了發展方向,并逐項加以落實,在年度工作計劃中,制定突出中醫特色指標和措施,并將中醫藥特色優勢相關指標列入醫院綜合目標考評細則,定期對科室進行檢查考評,每月通報點評并與獎金分配掛鉤,嚴格獎懲。此外,落實專人負責基層指導工作,積極開展對口支援工作,院長與衛生局簽訂目標責任書,納入醫院年度工作重要內容,按照相關任務要求與受援單位簽訂對口支援協議書,積極開展農村適宜技術推廣培訓與基層指導工作。
(二)人員配備合理,積極開展技術培訓。認真貫徹落實“關于中醫醫院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加強人員配備通知”的要求,全院中醫類別醫師占醫師比例達到68.9%;中藥人員占藥學人員比例達到81.8%;護理人員接受中醫藥知識技能崗位培訓達93%;領導班子中中醫藥人員比例達66.7%;職能科室負責人中醫藥人員比例達66.7%;臨床科室主要負責人執業醫師資格或系統接受中醫藥培訓兩年以上比例達75%;婦科等11個臨床科室負責人基本符合臨床科室建設管理指南相關要求。此外,對中醫藥人員隊伍建設及技能培訓有規劃、有制度、有考核并積極抓好落實。
(三)臨床科室建設步入正規。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規范中醫醫院與臨床名稱的通知”的相關規定,認真進行自查自糾,科室命名符合規范要求。同時認真學習貫徹臨床科室建設管理指南(試行)的相關要求,認真抓好科室設置、特色服務項目開展,強化臨床病例辨證施治,病例討論及繼續教育工作,制定了24個常見病病種中醫診療方案并在臨床中應用。認真執行中醫病歷書寫基本規范,中藥處方書寫規定,實行了電子病歷,配備中醫診療設備38種,開展非藥物中醫治療項目64個,門診處方中中藥比例達65.6%,飲片比例達34.8%。
(四)重點專科建設明顯加強。重點專科建設列入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皮膚科、疼痛科、肛腸科、中風科被市衛生局命名為市級中醫重點專科,各專科均制定了3個重點病種中醫診療方案并定期評價分析和優化總結,探索試行中醫臨床路徑的應用。目前,4個重點專科依托專家以及專科項目支持,醫院給予人員培訓、設備購置等重點傾斜,目前在當地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形成初步規模。
(五)中藥藥事管理逐步規范。根據中藥房基本標準要求,擴建了中藥房,調整了煎藥室、庫房設置,藥庫、藥房面積設施達到相關要求,適應工作需要。中藥房、煎藥室負責人具有主管中藥師資格并有2人取得高級中藥鑒別師資格。認真執行中藥采購制度、飲片驗收制度、質量管理制度,引進使用免煎中藥200余種,嚴格進貨渠道,落實煎藥室管理規范,制定煎藥室工作制度和煎藥操作程序,按要求煎、煮,定期清潔消毒。
(六)中醫護理質量不斷提高。制定并落實中醫護理工作指南(試行)計劃和措施,明確各級護理管理人員的職責,制定不同級別護理人員培訓計劃,每月一培訓,半年一考核,床位護士比例1:0.4,各臨床科室開展中醫護理項目2個,按照醫院綜合質量考評細則,每周檢查,每月考評,根據不同科室特開展專科專病特色護理,每個病區3個病種并提供健康指導,護理人員基本掌握本科常見
病的中醫護理常規。
(七)中醫藥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貫徹中藥文化建設指導意見和“指南”,制定了中醫藥文化建設方案及醫院宗旨、醫院發展戰略、醫院院訓、醫院經營服務理念、醫院奮斗目標、醫院院歌(正在譜曲中)、醫院院徽(正在征集中)等體現醫院中醫藥文化價值觀念,總體形象定位。制定了以規范員工服務理念、診療行為、服務用語、著裝規范等為主要內容的“員工手冊”并進行培訓。為搞好中醫藥文化的宣傳工作,我們在庭院內塑造了扁鵲像,將“大醫精誠”雕刻在門口影蔽墻上,醫院走廊、候診區掛有宣傳中醫藥知識的牌匾,院內櫥窗有特色專科介紹,編印《新中醫》醫院院報十期,5萬余份,編輯中醫藥養生保健手冊2期,1萬余冊,醫院內庭院籌建中草藥種植園,部分病室安裝閉路電視播放中醫養生保健知識宣傳片,制作6個中醫專科專病電視片于電視臺播放,大力宣傳普及中醫藥知識。
(八)中醫預防保健服務起步運行。制定了醫院發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工作計劃,開展常用中醫預防保健技術,初步開展了中醫藥養生保健咨詢、體質辨識、健康指導工作。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強化“活動”工作保障。為加強對中醫院管理年活動的領導,明確任務、落實責任。一是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各副院長為副組長,各職能科室為成員的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領導小組,明確了分管領導,落實了責任人員,為活動開展提供組織保證。二是明確目標任務,定期督導調度,將八項重點工作層層分解至相關領導和科室,利用質檢日、院周會進行督查考核,及時發現問題,限期整改落實。三是完善制度、嚴格標準。在醫院管理年活動中,建立完善各項工作制度,修訂醫院綜合質量考評細則、員工手冊、印發各項“規范”“指南”加大各項培訓考核力度,實施質量監督,促進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順利開展。
(二)突出重點、強化特色、豐富中醫內涵建設。醫院管理年活動的重點和核心內容是:突出中醫特色優勢問題。因此,我們首先是把院領導的思想統一到以抓體現中醫為主的發展方向上來,抓重點、抓特色,先后制定出臺了強化中醫內涵建設的具體措施和規定。一是認真落實中醫病案書寫規范,強化中醫辨證論治和中醫護理技術運用,提高中醫病歷書寫質量,定期檢查,加強質控;二是要求各臨床科室要根據科學帶頭人的特點至少選定一個以上中醫專科(專病)項目,加以探索與發展,如內1科選定脾胃病、內2科選定中風病、外1科選定肛腸病、外2科選定腰腿痛、婦產科選定不孕癥、兒科選定哮喘病,以療效和特色培育擴大其專科(專病)規模;三是對重點專科或有發展前景的科室給予重點扶持,醫院從設備購置,人才培養給予重點傾斜,對學科帶頭人給予其獎勵或重用,促進科室發展;四是組織相關科室技術骨干外出參觀考察(先后赴遷安、濰坊、平頂山、西安、柳州、榮成等地中醫院),學習借鑒中醫專科(專病)建設經驗;五是將中藥飲片的使用列入醫院月度綜合質量考核,對于達不到要求者扣罰科室獎金,并與科主任獎金掛鉤20%;六是鼓勵西醫學習中醫,中醫帶動西醫,使臨床醫務人員都能掌握中醫基礎知識。同時不定期召開專科(專病)研討會,相互交流學習專科專病建設經驗,相互促進提高;七是在臨床科室負責人的配備上、原則上必須是有中醫或中西醫結合職稱的人員,西醫人員原則上要經過中醫學習取得中醫或中西醫結合學歷者,方予提拔任用;八是積極開展中醫服務項目,皮膚科配制中藥香囊防治過敏性疾病、手足口病,開展中藥面膜皮膚美容護理;針灸理療科開展晚間足療服務方便病人,配置膏劑敷貼治療面神經麻痹;中藥房引進免煎中藥方便患者服用。九是增加設備投入,購置配備中醫診療儀器增加中醫非藥物診療項目的開展,推動我院中醫專科專病以及中醫特色建設。
篇9
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兩宜城市”建設目標,貫徹“中西醫并重”的衛生工作方針,遵循中(回)醫藥自身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發揮中醫藥、回族醫藥特色和優勢,推進我市中醫藥、回族醫藥事業科學、健康發展。
二、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到2015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服務功能比較完善、中醫藥特色突出、符合人民群眾需求的中醫藥服務網絡;農村和城市社區中醫藥工作進一步鞏固發展;中醫藥隊伍素質進一步提高;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防病治病能力明顯增強;中醫藥現代化進程和學術進一步加快;回醫藥文獻整理有新進展,臨床應用有新突破;群眾對中醫藥服務滿意率得到提高。
2、具體目標(依據:《發展規劃》)
(1)到2015年,*市每千人口擁有中醫病床數0.49張,每千人口擁有中醫藥人員0.58人,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占執業醫師總數的10%。
(2)*市中醫醫院達到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標準,各縣市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標準。
(3)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和中藥房建設達到100%,95%的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能提供中醫藥診療服務,中醫藥服務在衛生服務總量中的比重在2008年的基礎上提高5%-10%。
三、工作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城鄉中醫藥服務網絡和服務能力建設
1.鞏固、完善縣、鄉、村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持續提高農村中醫藥服務能力。
抓住國家實施《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發展規劃》的有力時機,積極爭取國家項目資金,加快各級中醫醫院基礎建設。加強對縣級中醫醫院的房屋改造、設備配置及人才培養,使其成為本地區中醫專科特色突出,綜合服務功能比較完善的中醫醫療和技術指導基地。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鄉鎮衛生院開展中醫藥服務的基本建設和設施配套,重點加強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建設,并逐步完成中醫科和中藥房規范化建設達標任務。加強鄉鎮公立衛生院對村衛生站的業務指導,每個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中醫或能中會西的鄉村醫生開展中醫藥服務。建立起以縣中醫院為龍頭、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網底的農村中醫三級醫療服務網。
2.切實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
貫徹落實市政府《關于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優勢和作用,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設施配置和人員配備,開展中醫藥基本知識和技能培訓,充分利用中醫藥資源,開展中醫藥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開展創建全國中醫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范區活動。加強中醫醫療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對口幫扶,實行多種形式的業務合作,實現雙向轉診。將部分市轄區政府、企業舉辦的一級醫療機構轉型成為有中醫藥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推進中醫“治未病”工程實施,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所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中醫“治未病”試點工作,總結推廣具有中醫藥、回醫藥特色的預防、保健、養生、食療方法。
3、在農村和社區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
充分發揮中醫藥簡單、方便、有效、廉價的優勢,針對群眾常見病、多發病,推廣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簡便易學、適合基層醫療機構使用的中醫藥技術和方法,進一步增強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功能。
(二)全面實施中醫藥“名院、名科、名醫”戰略
1.打造名院。擴大市中醫院發展規模,完成市中醫院保健康復中心擴建工程。加快市中醫院科研平臺和臨床基地建設,提高中醫藥科研水平和創新能力。堅持體現中醫藥特色的辦院方向,健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醫院管理長效機制,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實現醫療設施現代化,就醫環境舒適化,醫療水平一流化,醫療服務星級化,建成與首府城市地位相匹配,綜合服務功能完善、醫療技術水平較高、中醫特色突出、專科優勢明顯的中醫醫院,成為我市中醫醫療和技術指導中心。
2.建設名科。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我區中醫重點專科(專病)的建設標準,認真組織實施國家級重點專科建設和國家級中醫特色專科建設,積極申報自治區第二批中醫特色專科(專病)建設項目,努力改善基本條件,擴大專科規模,促進中醫科研、臨床診療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通過中醫專科專病建設,發揮重點專科(專病)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技術協作的作用,使專科(專病)建設成為帶動醫院業務發展的龍頭和中醫科研的創新點。保持針灸、中醫內科、中醫肛腸科等優勢學科在全國、全區的領先地位,培育一批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療效顯著的中醫名科,在全市形成中醫藥優勢明顯的重點學科和重點專科群體。
3.培養名醫。繼續開展全國第四批和自治區第一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選拔一批優秀傳承人才跟師研修、學習,建立中醫藥高級人才后備隊伍。建立我市名中醫評選制度,開展名中醫評選活動,每5年評選一次。建立名中醫工作室,在研究、總結名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同時,每年選配繼承人跟師學習。開展名老中醫絕招絕技傳承工作,為確有專長的名老中醫舉辦絕招絕技傳承培訓班。
(三)建設高素質的中醫藥人才隊伍
依托醫學院校和科研院所,培養中醫藥學術技術帶頭人和臨床技術骨干、中醫專科(專病)骨干和中醫系統管理人員。開展對市轄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類執業醫師的全科醫師轉崗培訓。充分發揮市中醫藥學會、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市針灸學會的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醫藥繼續教育,使在崗中醫藥人員參加繼續教育人數達到100%。貫徹落實國家《鄉村醫生(西醫)中醫藥指示與技能培訓大綱》,繼續實施鄉村醫生中醫中專學歷教育和鄉鎮衛生院中醫臨床骨干培訓項目,加快鄉村醫生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步伐。
(四)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中醫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各級中醫醫院要堅持中醫藥為主的辦院方向,建立有利于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的激勵機制,制定穩定的中醫藥人才引進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著力加強中醫藥特色建設,繼續推進中醫機構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服務模式的改革,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辦院宗旨,強化以中醫藥為主的辦院方向,保持特色,發揮優勢,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改進服務流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強化職業道德教育,著力打造具有中醫藥特色的醫院文化,為病員創造良好的就醫環境,提升中醫醫院的形象。
(五)加快中醫藥科研工作步伐
市、縣級中醫院充分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和傳統中醫藥研究方法,加強中醫藥基礎理論和臨床研究,重點運用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方法,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的單病種的研究;各級中醫醫療機構要加強學術交流和合作,進行多學科協作,加強中西醫結合對重大疾病、疑難疾病和重大傳染病防治的聯合攻關。綜合醫院加強中醫科建設,鼓勵西醫人員學習中醫,不斷提高中西醫結合臨床療效,推動中西醫結合發展。
(六)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及中醫藥交流與合作
在市、縣中醫院設立中醫藥文化展室和文化長廊,以內涵豐富的中醫藥文化為重點,借助各種先進科技傳播手段,宣傳中醫名院、名科、名醫,宣傳中醫藥科普知識,增加群眾對中醫藥的了解和認同,營造特色鮮明、內涵豐富的中醫藥文化氛圍。發揮政府雙邊及多邊交流與合作的主導作用,聯合有條件的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和醫療衛生單位,鞏固、拓展民間交流與合作的渠道,擴大我市與國內外多方面、多形式的中醫藥交流與合作。
(七)支持回族醫藥衛生工作發展
進一步加強回族醫藥理論文獻的整理和研究,完善回醫藥專科特色診療技術規范,突出回醫藥特色,培養回醫藥臨床技術骨干,開展回醫藥特色專科(專病)建設。爭取成立*市回族醫藥研究所,并在有條件的中醫醫院設立回醫科、回醫門診等回族醫療科室,配備回族醫藥衛生專業人員,加強技術培訓,運用回族醫藥特色診療開展服務。支持回族醫療機構和中醫醫院間的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八)加強中醫藥監督工作
縣(市)區級衛生執法監督機構應在編制內確定一定數量的中醫藥執法人員,負責從事中醫藥監督工作。加強中醫藥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規范的貫徹實施,完善中醫醫療機構、中醫藥從業人員、中醫醫療技術準入制度,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監督管理制度,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完善自我監督機制。加強中藥炮制監督管理和中藥飲片抽樣檢驗制度,確保中藥回藥質量。中醫藥監督工作應兼顧中醫藥行業的特殊性,確保中醫藥監督工作的公平、公正和準確、規范,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四、工作步驟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2010年1月-2010年5月)。成立市和縣(市)區政府相關部門參加的中醫藥議事協調機構,通過媒體及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劃(2009年-2015年)》《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意見》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促進回族醫藥事業發展實施方案》。組織相關人員到先進地區考察,開展中醫藥工作調研,召開專題座談會,制訂具體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貫徹落實(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按照本《實施方案》要求,貫徹落實各項工作措施,逐步推進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文化全面發展。
第三階段:總結提高(2015年7月至12月)。全面總結第二階段工作經驗,開展工作交流、學習和經驗推廣,表彰先進。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完善組織機構
建立市和縣(市)區政府相關部門參加的中醫藥議事協調機構,解決中醫藥事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市成立中醫藥工作領導小組(名單見附件),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醫院及中醫藥管理處。各縣(市)區成立相應的中醫藥議事協調機構,完善中醫藥管理組織,做到有領導分管、有科室負責,有專人落實,保證中醫藥方針、政策和各項任務的貫徹和落實。
(二)加強政策扶持,創造良好發展環境
深入學習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條例》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醫條例》,認真落實自治區、*市委、政府關于加快中醫藥發展的有關文件精神,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和扶持,把發展中醫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區域衛生規劃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規劃,促進中醫藥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爭取把中醫藥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的考核指標,積極協調發改、財政、人保、編辦等部門研究出臺保護、扶持中醫藥發展的政策措施,為中醫藥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的作用,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鼓勵農民選擇中醫藥服務。
篇10
1.1為進一步掌握中醫護理知識,護理部于2006年5月組織護士長到三級中醫醫院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參觀學習,學習她們的中醫護理理念、具有中醫特色的中醫護理文書書寫、中醫護理適宜技術操作的臨床開展等,受益匪淺。
1.22012年8月份我院分兩批次先后選派4名西醫護校畢業的護士長參加省中醫藥大學組織的中醫護理培訓班,選派一名護理骨干到上一級醫院參加為期3個月的中醫基礎理論和技術的培訓,此次學習使大家增長了見識,理清了思路,受到了啟發,為全院護理人員開展中醫護理適宜技術的培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嚴格考核,規范中醫護理技術操作
護理部組織有中醫基礎的護士長及骨干護士,對照操作流程標準逐項練習操作,達到操作標準化、規范化,然后對護士分期分批進行示范帶教,注重強調關鍵步驟、注意事項,每個護士反復練習。經過2個月的培訓,要求每個護士人人過關,考核合格率達到95%以上,中醫護理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大提高。
3合理應用,促進中醫適宜技術的開展
3.1為加強中醫護理技術的臨床應用,護理部通過院周會、醫護協調會等進行宣傳和動員,護士長與科主任、醫生加強溝通,配合中醫適宜技術的開展工作。如果醫生不開醫囑,護士就無法開展這些技術操作。因此責任護士在工作上變被動為主動,運用護理程序在對患者充分評估的基礎上,有適應癥的患者,及時與醫生溝通,開出醫囑,遵囑實施中醫護理適宜技術,充分突出了中醫護理特色優勢。
3.2根據中醫護理質量評價體系的要求,科室每月將中醫護理技術的開展情況進行匯總分析,上報護理部,護理部每季度總結全院的中醫護理技術開展情況,將科室是否開展中醫護理技術及實施率納入綜合績效考核管理體系,從制度上確保中醫護理技術能有效開展。評估中醫護理技術效果和存在問題,及時完善管理和實施辦法。
3.3現在全院廣泛開展中醫護理適宜技術,2010年僅有的耳穴壓豆、中藥保留灌腸兩項共計620例,經過3年的開展,據統計2013年1~12月份我科共計開展7項,均屬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要求的8項之內,其中穴位貼敷4196例,耳穴壓豆2892例,艾條灸378例,中藥熏洗160例,拔火罐91例,涂藥6例,刮痧療法2例。
4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