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經濟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7 09:33: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國際貿易經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經濟生態化趨勢研究
摘要: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越加明顯,我國和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往來也更加深入,這為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全球資源開發程度也在增長,環境問題也變得更加突出。針對這種現狀和問題,我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國際貿易的生態發展戰略是當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因此主要探討了在當前新的形勢下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的生態化戰略面臨的選擇以及一些建議。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環境壁壘;生態化戰略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我國正在不斷發展,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現階段,需要緊跟時展的步伐,積極服從經濟發展進步的方針策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我國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使我國各項資源更加緊缺,各國之間的資源爭奪也變得日趨激烈,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我國如何在開展國際貿易的過程中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再針對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生態化戰略做出科學合理的選擇,已經成為當前社會所討論的一個重要的經濟話題。
1國際間貿易的生態化趨勢研究
1.1經濟發展依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依然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國際經濟在經濟全球化這一發展趨勢的帶動下,雖然說整體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和進步,但是在這種背景下,全球的環境污染也更加的嚴重,污染程度也在不斷地加劇,而對于環境治理的問題卻出現很多缺陷和漏洞。資源的利用效率無法得到快速提升,清潔能源也無法得到很好的開發和應用,這遠遠跟不上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各國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沒有做好環境保護方面的策略建設以及相關政策的落實工作,仍然停留在相對較低的水平階段。經濟全球一體化和世界經濟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包括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提高與我國經濟發展是緊密聯系的,我國肯定無法置身事外,因此針對環境污染問題和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新時代國際貿易經濟生態化戰略選擇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我國的國際貿易經濟也將全面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然而這一發展趨勢所引發的眾多環保、環境以及可持續發展問題,成為了比較難解決的問題,甚至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環境壁壘,因此新時代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的生態化戰略選擇就顯得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就簡單探析了生態化趨勢,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生態化戰略
引言
近些年來,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腳步的越來越快,我們可以預見未來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這一趨勢在計算機技術與科學的快速發展下催生了互聯網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經濟體對于資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減排、污染等問題逐漸被人們所關注,促使了生態化戰略被公眾所關注。因此,新時代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的生態化戰略選擇對于現有資源的利用、優勢化配置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我們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
一、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1.集約化不足,自身適應能力有限
企業國際貿易經濟全球化論文
摘要:大數據技術飛速發展,已經成為經濟領域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數據表明,貿易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會對國際貿易產生巨大的影響。國際貿易企業將在提升統計水平、增強產品競爭力、匹配貿易伙伴、增強物流能力、促進貿易便利化和法制化等多個方面得到發展的契機。同時,大數據的發展對于傳統貿易企業,也是一項巨大挑戰。本文重點分析大數據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借鑒,推動我國經濟結構優化,增加財政收入。
關鍵詞:大數據;國際貿易;經濟全球化
在全球化經濟格局影響下,國際貿易成為各國增強經濟實力、獲取高額經濟利潤的重要手段,大數據技術普及深化程度逐漸加深,其實際應用范圍越來越大,對國際貿易也產生了一定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大數據經過相關人員的深化研究,已經滲透到世界各國行業領域中,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要素。大數據是指由大型數據集所組成的、在短時間內無法使用常規軟件對信息進行抓取和管理的數據集合,具有極強的采集、分析和儲存能力,其優點是數據容量大、可用類型多、信息處理速度快以及操作方式簡單等。
一、大數據對國際貿易的積極影響
(一)增加貿易動因來源。通過對國際貿易的發展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國際貿易主體之間的比較優勢是開展國際貿易的主要動因,動因來源多且質量優良,有利于增強國際貿易主體的市場優勢。在信息化時代,市場動態、技術信息、供給與需求變化、產品生命周期變動等信息都可以成為影響國際貿易的動因,如果一方貿易主體提前獲知上述信息,便比其他貿易主體擁有更多競爭優勢,有利于提高自身經濟效益。大數據是貿易主體獲取信息的載體,利用大數據收集信息,可以幫助貿易主體大幅度增加國際貿易動因來源,利用大數據制定貿易戰略,有利于增強自身國際競爭實力,為國家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二)改變貿易格局。過去,國際貿易格局受戰爭影響呈現出兩極分化格局,發達國家憑借先進的科學技術獲取更多最遠優勢,成為國際貿易中的主導者,而今在經濟全球化格局影響下以我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后來居上,通過經濟改革提升自身經濟實力、改善貿易條件,使得貿易額大幅度增長。大數據是發展中國家增強綜合競爭力和提高國際影響力的關鍵因素,它改變了國際貿易格局,在大數據背景下,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大數據收集各種對經濟發展有利的國際貿易信息,通過后天培育來強化識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明確自身在國際上的定位,利用大數據還可以對經濟市場進行科學預測,優化國家資源配置,避免出現供求失衡現象。(三)簡化貿易流程。經濟全球化之所以促進國際貿易快速發展進步,其主要原因是信息流通速度加快,大數據的應用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利用大數據開展國際貿易工作,有利于簡化貿易流程,主要優化方向是物流。在大數據普及發展形勢下,大多數貿易主體在銷售產品之前,會根據國際信息與市場動態變化制定各種預測方案,先向其他國家銷售半成品,然后由這些國家對半成品進行增值,這些國家再將成品銷售至另外的國家,形成完整的全球供應產業鏈,將貿易流程簡化成生產—銷售—配送。全球供應產業鏈中的每個貿易主體都應掌握大數據的應用方式,通過改善物流來簡化國際貿易流程。(四)增強市場預測能力。傳統的國際貿易只是對流動要素、服務貿易和商品貿易這三項內容進行表面研究,沒有進一步深入研究,使得貿易主體對國際市場的動態變化規律并不能完全掌握。由于大數據具有極強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利用大數據開展國際貿易,貿易主體可以通過發揮數據優勢進行信息戰,增強國際市場動態預測能力,規避不必要的經濟風險,對國際貿易主體擴大經濟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五)促使貿易方式多樣化發展。過去,各國際貿易主體采用的貿易方式多為實體貿易,產品經過長時間的運輸抵達指定交易地點,由雙方貿易主體進行面對面交流協商,如果協商結果與預期結果不相符,會給產品貿易主體造成經濟損失,使得投資成本與貿易風險大幅度增加。在大數據支持下,貿易雙方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協商,使用電子技術與數字技術就產品參數進行交流,交易方式也從傳統的匯款轉變成電子貨幣,打破了傳統國際貿易的時間和空間限制,貿易方式的多樣化發展有利于促使國際貿易更加便捷。(六)創新貿易模式。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幫助貿易主體創新國際貿易方式,形成新的消費場景與商業模式。利用大數據開展國際貿易,能夠促使跨境B2B模式、跨境B2C模式向跨境C2B模式、跨境O2O模式轉變,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實現國際間的社區共享模式,真正實現按需生產,推動國際貿易中心由生產者轉變為消費者。大數據的應用,可以打破傳統國際貿易的限制,有利于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福利。
二、大數據對國際貿易的消極影響
國際貿易經濟生態化發展趨勢
摘要: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越加明顯,我國和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往來也更加深入,這為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全球資源開發程度也在增長,環境問題也變得更加突出。針對這種現狀和問題,我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國際貿易的生態發展戰略是當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因此主要探討了在當前新的形勢下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的生態化戰略面臨的選擇以及一些建議。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國際貿易;環境壁壘;生態化戰略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我國正在不斷發展,參與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現階段,需要緊跟時展的步伐,積極服從經濟發展進步的方針策略。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我國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使我國各項資源更加緊缺,各國之間的資源爭奪也變得日趨激烈,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我國如何在開展國際貿易的過程中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再針對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生態化戰略做出科學合理的選擇,已經成為當前社會所討論的一個重要的經濟話題。
1國際間貿易的生態化趨勢研究
1.1經濟發展依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當前我國經濟的發展依然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國際經濟在經濟全球化這一發展趨勢的帶動下,雖然說整體水平有了快速的提高和進步,但是在這種背景下,全球的環境污染也更加的嚴重,污染程度也在不斷地加劇,而對于環境治理的問題卻出現很多缺陷和漏洞。資源的利用效率無法得到快速提升,清潔能源也無法得到很好的開發和應用,這遠遠跟不上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各國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沒有做好環境保護方面的策略建設以及相關政策的落實工作,仍然停留在相對較低的水平階段。經濟全球一體化和世界經濟貿易自由化的發展,包括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提高與我國經濟發展是緊密聯系的,我國肯定無法置身事外,因此針對環境污染問題和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
語言在國際貿易經濟中的重要性
摘要:隨著國際貿易的全球化,商品的復雜化,對貿易語言的需求更加的多元化。文化元素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重要性已經被充分的證實,但是語言——文化的載體,在國際貿易以及對外投資中的重要性卻一直被忽視。本文通過系統地討論了語言與加深貿易合作、語言交流與商品成本的關系以及中文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等主要問題,發現語言在國際貿易經濟中具有極大的重要性,英文是到目前為止最普遍使用的語言,而中文的應用程度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關鍵詞:國際貿易;語言;文化載體;英文;中文
一、引言
語言是國際貿易的基本媒介。無論是語言交談、書面合同或者電子文檔,語言應用都是國際貿易的基本工具。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貿易的復雜程度不斷加深,語言應用的復雜程度也隨之不斷加深。例如,隨著商品的復雜化,對具體銷售商品的質量、數量、價格、運輸模式以及售后服務進行相關描述也需要復雜化、精確化。對語言的要求不僅僅取決于商品的復雜程度,而且還取決于商品的國際化程度。世界級的商品又需要國際化的交流方式。這就意味著花費在語言溝通上面的時間相當于金錢,而語言交流是商品成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語言與加深貿易合作
文化與語言在國際貿易中是不可分割的兩個元素,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元素往往反映在交流所用的語言當中。文化元素有助于增進談判雙方的信任程度,而文化元素又必須依賴語言來進行傳播,因此,語言不僅是貿易雙方交流的工具,也關系到雙方的信任程度。例如,在1990年代,一個國際股票資產經理去日立公司(Hitachi)談生意。日立公司當時的常務董事是一個強勢、蠻橫的電子工程師,在日立公司任職十多年之久。在九十分鐘的會議中,該資產經理使用熟練的日語與其談論了包括日本銀行投資、日立公司的股份分布等重要事宜,日立公司的常務董事逐漸的開始對該經理產生好感,當會議快要結束的時候,日立公司的常務董事堅持要請他出去喝一杯,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所談論的事宜要比九十分鐘會議中多的多,而且極大地加深了雙方的合作關系。這個例子充分說明語言是貿易會談中的工具,但是語言所承載的文化能夠加強談判雙方的信任度,易于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
國際貿易經濟發展形式創新思考
關鍵詞:創新電子商務網絡貿易運輸方式
創新是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最顯著的特征。當我們跨入21世紀時,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更是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將國際貿易帶進了一個信息化時代。電子商務的興起、網絡貿易和運輸方式和結算方式革命的誕生,導致國際貿易運作方式發生巨大變化,也為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
一、電子商務使得國際貿易形式創新
電子商務正在掀起國際貿易領域里的一場新的革命。電子商務沖破了國家和地區間設置的各種障礙,使國際貿易走向無國界貿易,引起了世界經濟貿易的巨大變革。電子商務提供的交互式網絡運行機制,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一種信息較為完備的市場環境,通過國際貿易這一世界經濟運行的紐帶達到跨國界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使市場機制在全球范圍內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這種經營方式通過信息網絡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互動式的商貿服務。生產者與用戶及消費者通過網絡,使及時供貨制度和“零庫存”生產得以實現,商品流動更加順暢。不僅如此,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運用對外貿公司和生產企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一只鼠標,買賣雙方即可通過網絡直接接觸,參與交易的各方只需支付較低的網絡通信和管理費用就可獲得、存儲、交換和處理信息;電子商務使用電子單證代替傳統的紙面單證,減少了單證的重復錄入,簡化了業務流程,使貿易雙方的交易更為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電子商務進行國際貿易,這是為一外貿工作者的評聘中級職稱的論文,發表在2007年9月號的《商場現代化》雜志上。
買賣雙方足不出戶就可在網上直接辦理訂購、談判、簽約、備貨、領證、報關、報檢、租船定艙、交稅、保險、支付結算、退稅等各項外貿業務手續,大量縮短了交易時間;同時帶動金融、保險、商檢、海關、稅務、運輸等有關部門工作效率的提高,加速資金周轉,節省利息開支。電子商務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創造了良好條件,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一種信息完備的市場環境。
二、網絡貿易帶來國際貿易形式的創新
探析國際貿易經濟進口問題
摘要:隨著中國加入WTO,貿易自由化的日益發展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斷提出了新的難題,出現了嚴重的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平行進口與知識產權保護的沖突。對此,為了促進自由貿易,我國應該總體上支持平行進口,但在微觀上應該對平行進口作一定例外規定,以實現兩者沖突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國際貿易自由化平行進口知識產權保護權利窮竭地域性
一、平行進口的基本理論依據
所謂“平行進口”(ParallelImport),是指一國未被授權的進口商從外國的知識產權所有者手中購得商品并未經批準輸入本國,而該知識產權以前己受到了本國的法律保護。
1.支持平行進口的理論基礎——權利用盡原則
權利窮竭原則指知識產權所有人自己生產或經其許可生產的產品,在第一次投入市場后,權利人即喪失了對它的控制權,其知識產權被認為已用盡,無論何人使用或轉售該產品的行為,都無需得到權利人的同意,知識產權人不得再利用知識產權阻止該產品的進一步流通。主張知識產權應當適用權利窮竭原則者認為平行進口應該被允許。理由是:平行進口的合法性理論存在的基礎在于這種商品與當地已存在商品之間的價格差,其中前者比后者一般要便宜40%左右,因此平行進口將使消費者擁有更大、更廉價的消費選擇,可以很好地防止市場的壟斷與割據。而且知識產權人在商品的生產銷售中已經行使了一次權利,獲得了一次必要的報酬,不能允許知識產權人在同一商品的流通過程中重復獲取利益。
國際貿易經濟學理論論文
一、國際經濟學中國際貿易理論與國際直接投資理論的發展應用
(一)國際經濟學中國際貿易理論的演變
國際貿易理論主要是假設商品要素流動這一前提下分析研究企業發生的具體貿易行為,以及國際貿易政策變動。國際貿易理論中提到了優勢思想,這一優勢簡單闡述即是各個國家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中體現出的競爭力,形成了各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進入與退出,體現各個國家的企業在國際上市場上的競爭優勢。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國際貿易的優勢從絕對優勢演變為相對優勢,絕對優勢是指各國企業對同一商品的生產因為勞動生產率的不同形成的企業競爭優勢,相對優勢是指各國企業在生產不同商品是因為勞動生產率的不同而形成的競爭優勢。相對優勢與絕對優勢都是在不同的假設前提下對相同事物做出的判斷。同時可以得出結論,即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如果不受到資源約束的話,具備相對優勢的企業則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具備絕對優勢的企業則可以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在國際經濟學理論中的發展應用
早期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1,壟斷優勢理論,它形成與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該理論認為因為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具備不完全性的特點,給跨國公司帶來壟斷的優勢,比如跨國企業具備的專有技術,管理經驗,以及銷售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從而得到較高的壟斷價格和利潤,因此產生了不完全競爭的局面,這是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直接原因。2,產品生命周期理論,該理論是基于壟斷優勢理論提出的,因為產品在市場上有著周期性的變化,主要分為創新,成熟以及標準三個階段,各個階段都與企業的決策密不可分。因此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應該采取不同的投資戰略。國際直接投資應該運用在產品生產已經成熟并且投入標準化生產,這樣可以將生產投入到成本較低的區域,從而替代出口產生的成本。3,內部化理論,該理論基于自然性市場的完美性出發分析當前跨國企業的興起以及外國投資現象的形成。該理論認為跨國公司是由于市場內部化形成的,市場內部化是指外部市場機制導致原材料,半成品等交易的效率呈現較低的狀態。為了提高這一效率企業不得不通過行政結構將低效率的中間產品內部化。這一理論同時解釋了發達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的直接投資行為。
二、套利與平價理論在國際經濟學理論中的發展應用
應對人民幣升值消極影響的建議
2005年,我國對人民幣匯率進行改革,提升人民幣的價值。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的發展,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所以,我國相關部門必須加大對人民幣升值對國際貿易經濟影響的研究,并從各個方面提出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發展的策略,以應對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消極影響。筆者基于多年的國際貿易經濟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對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與研究,希望能夠為相關部門提供有效參考。
1.人民幣升值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發展狀況
國家政府在2005年開始調整人民幣匯率,人民幣不斷升值。那么,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背景下,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的發展狀況如何呢?(1)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積極引進外資,學習先進生產技術與管理技術,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內部控制管理機制也在不斷完善,并逐步向著現代化企業行業前進,民營經濟的發展勢頭良好,與外資企業共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2)我國相關部門已經認識到加工貿易的重要性,并逐步建立相關監測體系,以指導、監督、管理加工貿易經濟的發展。我國部分地區與國外企業之間的加工產品以及工藝技術貿易頻繁,促進者加工業經濟效益的提高,使之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3)隨著我國與國際貿易摩擦的加深,相關部門積極調整進出口商品結構,并注重品牌效應,鼓勵高新科技產品出口,以進一步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的增長。(4)我國貨物貿易主要是以農產品為主,但是國際貿易中的農產品質量都不高,不能與發達國家相比。因此,我國政府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積極對貨物貿易市場做出調整,盡量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與附加價值,以期促進減少國際貿易摩擦,促進貨物貿易經濟效益的提高。
2.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的影響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施一系列的市場經濟調控手段,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外匯儲備的提高。同時,我國在國際市場中綜合國力的增強、大量外來企業進入中國經濟市場,使我國國際貿易摩擦加深。基于以上情況,我國實施人民幣升值政策,以期能夠解決我國經濟發展問題。
2.1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國際貿易經濟的積極影響
(1)緩解貿易摩擦。我國屬于勞動力密集型國家,國際貿易的產品也多以價格取勝,其附加價值較小。長此以往,我國的貨物的國際貿易經濟效益必將受到影響。在人民幣升值之后,國家對出口產品的質量標準與附加價值標準提高,促使了我國貨物商品價格的提高,降低進口國的需求,這對國際貿易摩擦是有一定緩解作用的;(2)改善貿易結構。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促使著我國人民群眾對商品質量與價格有更多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我國實行人民幣升值策略,將有利于國內市場產業結構的優化,逐漸淘汰性價比較差的產品,引導我國貿易增長方式向著集約型方向轉變,加快我國產品的更換速度,規范我國國際貿易市場的發展;(3)第三產業發展。人民幣升值之后,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對消費需求也逐漸增加。這種情況下,我國的第三產業得到發展的機會,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國家資金流量改變,促使著我國第三產業不斷發展。
復合型經貿類人才一體化培養研究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和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體系的建立,我國的經貿發展面臨著國際經濟環境日趨復雜的新形勢,跨境電商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新的增長點,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又成為“北貨南運”的新模式,內貿、外貿以及網絡貿易的交叉融合對于高層次、復合型的一體化經貿類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對經貿類專業進行整合,如何改革創新傳統的經貿類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新經濟形勢、新技術、新業態以及新貿易模式的需求,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一、經貿類人才一體化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1.一體化的培養模式是深化經貿專業教學改革的本質要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優化學科專業、類型、層次結構,促進多學科交叉和融合;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高教[2012]4號),也進一步強調,要優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012年,教育部調整本科專業目錄,將貿易經濟專業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同歸于“經濟學”學科門類中的“經濟與貿易類”專業,這體現了經貿類專業施行內外貿一體化的教學改革思路。因此,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與貿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了《經濟與貿易類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4)》,它明確指出,培養通曉內外貿知識又能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的一體化、復合型人才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本質要求。2.全球價值鏈與國內價值鏈的嵌套融合急需一體化的經貿類人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主要是以加工貿易的方式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環節。這種分工模式在推動中國經濟飛速增長的同時,也使得中國產業長期被鎖定在全球價值鏈的低附加值環節,形成發達國家與我國之間的“中心-外圍”格局。與此同時,在中國地區間存在著另一種依附格局,即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專業化于低附加值的代工環節,而中西部地區成為低端要素的供應地,最終形成了“發達國家←→中國東部地區←→中國中西部地區”的“食物鏈”。因此,我國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縮小地區差距,就要通過發展和延長國內價值鏈,使其與全球價值鏈相互嵌套融合,進而實現國家間以及區域間的協同發展。在這樣的價值鏈重構與融合過程中,將需要大量既熟悉國際市場規則、掌握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又了解國內商貿經營與管理的高素質、復合型經貿類人才。3.新型商業模式的迅速發展對復合型經貿類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的背景下,我國產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和信息化技術風暴的沖擊,貿易行業的結構在不斷調整和優化,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等新型商業模式正逐步成為我國外貿發展新的增長點。截至2015年底,中國各類跨境平臺企業已超過5000家,通過平臺開展跨境電商的外貿企業逾20萬家,跨境電商增速高達30%。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5.4萬億元,有專家預測,未來幾年跨境電商占中國外貿比例將提高至20%,年增長速度超30%。此外,為了解決“北貨南運”問題,海關總署開展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業務試點,支持東北省份的內貿貨物借道國際水域進行運輸。這些新型商貿模式的出現意味著,市場對于經貿類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懂得內貿、外貿一體化,還需要網絡貿易與傳統貿易相結合的一體化人才。
二、目前經貿類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1.專業結構紊亂,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從內貿、外貿、網絡貿易的角度來說,經貿類專業包括貿易經濟、國際經濟與貿易以及電子商務專業。由于貿易經濟專業在1997年教育部進行的專業結構調整時被取消,至2012年才正式回歸目錄內專業。因此,從全國范圍來看,開設貿易經濟專業的院校不多,2017年一共36所,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共400所院校,開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共588所。其中,3個專業都開設的有首都經貿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哈爾濱商業大學、安徽財經大學、南京審計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21所院校。從經貿類專業的歸屬院系來看,有的在商學院,有的在經濟學院,有的在管理學院,有的電子商務專業在信息技術學院。由于對經貿類專業的設置和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專業間存在“單打獨斗”“條塊分割”的現象,因而大部分院校對經貿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較模糊,是應用型還是研究型,是通才型還是專才型,缺乏明確的定義。2.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各高校經貿類專業的課程設置千差萬別,有的過于“寬”,課程開設龐雜,針對性不強,專業方向不明顯。并且存在知識陳舊,專業課程之間存在大類的重復性內容,純理論課程多、實用性課程少等問題,人才培養與崗位實際的需要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有的過于“專”,外貿不懂內貿,內貿不懂外貿,內外貿對網絡貿易都一竅不通。比如,有些貿易經濟專業的課程設置過于偏重內貿,培養出來的學生即使碰到外貿的機會,卻因為不懂國際貿易運作方式,缺乏跨國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知識,不能較好地管控國外產品市場,因而錯失良機。還有些院校將傳統經貿類專業與電子商務專業完全割離,經貿類專業的課程絲毫不涉及電子商務的內容,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以計算機為主而很少涉及貿易的原理和實務。這造成經貿專業的學生缺乏互聯網及物聯網應用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而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對于網絡經濟時代下出現的新業態和新貿易模式背后的機理不了解,無法對接市場對于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經貿類專業人才的需求。3.實踐環節薄弱,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目前,經貿類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實訓課程、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撰寫。但是由于缺乏實踐型教師,往往實訓課程被壓縮,實訓內容單一。一些院校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實踐教學資源匱乏,實踐教學條件不能滿足行業技能培養的要求。比如,實訓課程分為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校內實訓主要是在實驗室完成,而經貿類專業實驗室普遍缺少仿真條件與環境,即使個別課程的實訓環節仿真度較高,但在專業層面來看,缺乏整體規劃,內外貿與網絡貿易之間的實踐課程各自為陣,不能有機結合。在校外實訓環節,不少校外實踐基地只是簽了份協議、掛了個牌,但缺乏后續有效的維護和管理方法,校外實踐名不副實,造成學生和社會、理論和實踐相脫節,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較差。有些學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來解決經貿類專業實踐環節薄弱的問題,但是大多數的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并未真正發揮作用。企業主要采取到學校做報告、講座的方式,而學校則是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校企之間往往很難有更深層次的合作。
三、復合型經貿類人才一體化培養模式實踐:以南京審計大學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