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8 02:49: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校智慧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校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環境與高校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智慧教育轉變了教師教育及學生學習的傳統模式,其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的滲透,不僅給傳統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帶來了革新,也轉變了傳統教育決策及教育服務管理方式。基于智慧教育基本概念與特點,闡述了智慧教育環境下高校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智慧教育環境下高校教學改革面臨的困境,最后提出智慧教育環境下完善教學改革的頂層設計。

關鍵詞:智慧教育;高校;教學改革

我國高校教學改革,一方面面臨著教育質量優化、自我發展革新的客觀需求;另一方面面臨著智慧教育環境帶來的新挑戰。而人才培養作為高校教育的關鍵環節,是我國高校發揮辦學特色、實現全面發展的根本。特別是在智慧教育等新興技術發展的影響下,如何有效培養新時代人才,正確發揮智慧教育的優勢,促進學生綜合發展,使其可始終充滿想象力、求知欲及好奇心,是高校教學改革應思考的問題。

1智慧教育基本概念與特點

1.1智慧教育基本概念

所謂智慧,即生物以神經器官為物質基礎,探索、思考與分析真理的高級綜合能力。于中文語境下,智慧是可以正確、快速且靈活認知事物并解決問題的重要能力。而智慧水平與知識掌握多少正相關,知識涵蓋技巧、認知與經驗等要素,是指導具體決策與行為的結構性信息,能夠通過學習獲得。通過智慧對知識進行充分整合,要通過體驗與經歷來實現,所以具有較強洞察力,可預估事物發展走向,從而提前做出決策與行為。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高校以智慧教育為依托進行教學改革,有助于切實提升教育效益與質量,是培育新時代創新型人才,促進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和進步的必由之路。

查看全文

高校圖書館在智慧校園建設的定位

[摘要]高校圖書館在智慧校園的建設中應明確自己的定位,理清高校智慧圖書館與智慧校園建設的關系。應把高校智慧圖書館建成智慧校園中的書刊借閱和共享中心、智慧校園云服務的重要節點、智慧校園的大數據中心、讀者信息素養的智慧教育中心。

[關鍵詞]高校智慧圖書館;智慧校園;大數據;云計算;信息素養

目前,信息通信技術(ICT)應用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智能手機的普及引發了信息和數據的大爆炸。物聯網、大數據分析與利用、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有力推動了各行各業的創新發展,高校智慧校園建設也如火如荼。高校圖書館作為支撐高校建設和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必須摒棄坐靠等、搭便車的思想,準確找準自己的定位,借力智慧校園建設的東風,謀劃好智慧圖書館建設,提高圖書館在學校教學、科研中的地位。

1高校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校園

1.1智慧校園建設的背景和現狀。從2008年由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至今,主要依托于互聯網+物聯網的智慧應用在各行各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智慧城市、智慧醫院、智慧校園等規劃得以逐步實施。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以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復旦大學等為代表的全國知名高校在智慧校園建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圍繞構建校園智慧環境、智慧管理、智慧資源、智慧服務的功能特點,通過對原有數字校園的進一步擴展、延伸和提升,智慧校園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可喜的經驗和成績。1.2智慧圖書館和智慧校園的關系。互聯網技術經過近20年的高速發展,數字圖書館的普及使得傳統圖書館的地位越來越低,讀者進館人數不斷下降已成全球性的趨勢,不少高校圖書館已經被淪落為學生自習的場所。而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正是促進高校圖書館快速轉型和整體跨越式發展的大好機會,高校圖書館必須摒棄單打獨斗的思想,充分把握智慧校園建設的機遇,努力把圖書館建設成為與新時代大學教育和科研相適應的綜合智慧體[1]。高校智慧圖書館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校園建設促進了智慧圖書館建設,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智慧校園的本質是智慧的環境、智慧的教學和智慧的學習,是基于移動通信技術、邊緣智能、傳感技術、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化綜合應用服務平臺,是新技術與高校新管理理念相融合的一項系統工程。智慧圖書館建設是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模塊之一,與智慧教學、智慧科研、智慧財務、智慧人事、智慧資產、智慧OA、智慧后勤、智慧招生就業、智慧學籍檔案管理系統[2]同等重要。網絡是圖書館提供服務的主戰場,高校智慧圖書館是智慧校園建設公共服務、大數據分析挖掘利用的主要部門之一。

2高校智慧圖書館在智慧校園建設

查看全文

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中英語教學變革探析

1“智慧城市”的內涵

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smartplanet)”這一理念。次年12月,該公司又在“智慧地球”理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是借助物聯網、云計算等新興IT技術手段,通過感知化、物聯化、智慧化的方式,打造具有類似人類智慧的新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設通過最新的信息技術和低碳技術的應用,引領經濟發展轉型,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形成新型城市發展模式。作為城市化的一種新路徑和發展戰略,被許多國家和地區所接受。“智慧城市”代表了人類社會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方向。目前,全球大概有200多個“智慧城市”的項目正在實施中,我國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城市,已經紛紛啟動了“智慧城市”發展戰略。

2廊坊智慧城市建設進程

廊坊地處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市之間,被譽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是京津冀1小時經濟圈的中心地帶。廊坊2012年被列為河北省首批兩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之一,2013年被住房城鄉建設部列為首批90個智慧城市試點之一,廊坊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在河北省起步較早。作為溝通京津的咽喉要地,交通領域在智慧廊坊的打造過程中備受重視,智能交通管控系統和智慧交警項目,包括電子眼、綠波帶等智能化的交通改善了廊坊市公交出行的環境。公共事業服務監管建設也是重點建設項目。此外,為助力廊坊市智慧城市建設,2014年,廊坊電信啟動大規模百兆光纖寬帶建設。據悉,百兆寬帶可同時滿足多部互聯網移動終端的網頁瀏覽、視頻觀看等需求,讓“智慧家庭”真正走進普通百姓。廊坊智慧城市的建設為廊坊高校英語教學管理新模式的出現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術支持。

3廊坊智慧城市建設進程中高校英語教學管理新模式探析

廊坊智慧城市建設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時,也面臨建設的復雜性和諸多困難。強化人才培養機制,大力推進高校英語教學改革將保障廊坊智慧城市建設深入長遠發展。

查看全文

教師管理論文:當代教師的智慧探索

本文作者:李宏昌楊秀蓮工作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一)知———科學的教育理念與完整的知識結構“知”主要是指高校教師的教育理念與知識結構。科學的高等教育理念是高校教師實踐智慧得以全面生成與持續發展的理論淵源。堅持以大學生為本,促進大學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高等教育理念,充分注重高等教育教學的創新性、系統化、開放性與和諧性,真正尊重大學生的個性、信任大學生的首創精神、啟迪大學生的創新思維,把高校教師的愛與責任、情與寬容真正融入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之中。事實上,只有具備科學的高等教育理念的高校教師才能把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作為追尋高等教育本質的路徑,才能對大學生的教育實現現代意義上的“傳道、授業、解惑”,才能日益成長為高等教育教學的反思者和探求者,進而促進其自身實踐智慧的培育與成長。完善的知識結構是高校教師實踐智慧生成與發展的學理基礎。具有豐富實踐智慧的高校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對本學科的基礎理論有著深入的科學研究,對本專業的前沿問題有著較高的學術造詣;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對相關學科、專業知識有既廣泛涉獵又能靈活運用,并在具體教育教學情境中旁征博引、瀟灑自如;要有科學的教學法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論、教育心理學、教育管理學等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能夠準確掌握,且能夠創造性地運用兼具科學性與人文性的教育教學方法;要有豐富的實踐性知識,具有豐富實踐智慧的高校教師其教學藝術與教育機智在具體的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必能得到充分彰顯,而在這些實踐中高校教師所采用的知識,更多的是,來源于教師個體的教育教學實踐,并伴隨其實踐經驗的積累與豐富,其實踐性知識也得以拓展與充實。(二)情———強烈的職業歸屬與和諧的師生關系強烈的職業歸屬是高校教師實踐智慧生成與發展的重要動力。高校教師在其教育教學實踐中,總是以科學的高等教育理念和高尚的人生理想追求作為其行動指針。高校教師對高等教育本質的永恒追尋和對高校教學工作的無限熱愛,對高校教師職業性質的理性思考和對高校教師職業幸福的孜孜以求,共同推動其實踐智慧的生成與發展。其實,這些也正是高校教師職業歸屬最集中、最真切的表現。強烈的職業歸屬來源于高校教師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無比忠誠、對高校教學工作的執著、對自我價值的自覺認知、對學校發展的全面關注和對大學生成長的深切關愛。實踐證明,具有實踐智慧的高校教師都具有強烈的職業歸屬,并以之共同構建其共有精神家園。共有精神家園的構建與經營能夠使更多的高校教師擁有強烈的職業歸屬。這種強烈的職業歸屬的獲得也是高校教師在其教育教學實踐中理解、領悟與享受教師職業幸福的過程。有了這種職業歸屬與職業幸福的高校教師才能推動自身境界的提升與自我價值的實現。愛與責任是構成高校教師實踐智慧的核心要素,是高校教師實踐智慧生成與發展的堅實基礎。高校教師實踐智慧無論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其根源都在于教師對大學生無私的愛與對責任的勇于擔當。事實上,高校教師以愛和責任為基礎與大學生實現的良性師生互動是外現其實踐智慧的有效途徑,而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高校教師實踐智慧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得以生成與發展的優良軟環境。(三)意———堅定的教育信仰與高尚的職業情懷教育信仰是高校教師對其從事的高等教育事業的價值認同,并將其作為自身教育教學行為的根本準則和教育教學實踐的理想支撐。高校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不同于其他教師教育教學實踐,因為,他們面對的實踐對象與教育教學主體———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具有獨立人格與相對健全的自我認知,高校教師與大學生之間才能實現教育領域內的真正的精神對話、心靈溝通與生命互動。當代高等教育教學的神圣使命就是引領和培育高校師生在和諧相處中快樂生活、健康成長、自由發展。這一職業特質決定了高校教師必須具備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鐘愛教育、熱愛教學的獨特情懷。這種高尚的職業情懷源于教師對大學生主體的生命敬畏與尊重,踐行于教師對大學生主體生命的信任與關愛。作為具有豐富實踐智慧的高校教師,“只有具備了這樣的職業情懷,才有可能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營造一種心靈敞放、生機勃發的成長空間;也只有具備這種職業情懷,教師才能心無旁騖,沉潛于詩意的教學生活中,揮灑其才華,彰顯其智慧,為學生開啟心靈之窗,暢通智慧之路”[6]。(四)行———高超的教學技藝與健全的教育機智高超的教學技藝與健全的教學機智是高校教師實踐智慧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在現實生活中,伴隨高校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的逐漸深入,在其對教育教學經驗的深刻反思中,高校教師教學技藝也不斷提高。具有豐富實踐智慧的高校教師能夠科學、合理地結合實踐中的教學技能和教學經驗,靈活、熟練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先進的教育方法,不斷提升其最佳教學效果。高校教師教學技藝的高超集中于具有實踐智慧的教師在其教學語言、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手段運用、教學組織管理、教學風格塑造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技術含量與藝術品位。其實,對于不同類型的高校教師,其實踐智慧表現出不同的形式與特征,如新教師的實踐智慧還處于精心培育與逐漸生成的狀態,而對于具有豐富教育教學經驗的教師,其實踐智慧是教學技藝的高超性與教學機智的健全性的完美結合。所謂教育機智就是一種教育教學實踐中的行動能力。一般情況下,對于高校教師而言,其教育機智發生并成長于教育教學實踐,具體表現為敏銳的觀察力、準確的判斷力、果斷的行動力。教育機智是高校教師實踐智慧的集中體現之一,是高校教師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結晶,是高校教師教育理念、職業素養與實踐反思多元整合的必然產物。

(一)實踐性實踐性是高校教師實踐智慧的根本特征。“如果說理論智慧是‘知’,那么可以說實踐智慧是‘行’,或者說是一種與‘行’有關的理性能力”[7]。日常的高等教育教學是一項具有鮮明實踐性的活動,高校教師實踐智慧是其對所從事的高校教育教學實踐的積極回應與有效整合,是在具體的、鮮活的高校教育教學實踐中顯現出來的優秀品質與人格特質,這種優秀品質的生成與人格特質的完善既需要學科知識、教師倫理和人文素養,更需要將其應用于豐富多彩的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之中,從而在良性的師生互動與教學相長中不斷沉寂與日益豐富起來。事實上,在當前普通高等學校中,“一位教師具有一定的教學智慧,只能依靠具體的實踐活動。教學智慧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的教學智慧也在教學實踐中得到磨煉,通過教師的努力實現新的生成”[8]。在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具有豐富實踐智慧的高校教師通過創新活動方式、優化活動內容、整合活動程序來更科學、有效地解決具體教育教學中現實問題,通過總結經驗、教學反思與科學研究進而豐富與提升其實踐智慧。(二)動態生成性高校教師實踐智慧是教師在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對科學的高等教育理念的深刻領悟,對復雜的高等教育教學關系的及時頓悟,是伴隨著具體的高等教育教學實踐生成的,又在新的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動態發展的。事實上,高等教育教學實踐是一個既豐富多彩又復雜多變的動態過程。日常高等教育教學情境既真實,又具體,同時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在客觀上決定著高校教師既要對具體的高等教育教學情境有科學的規劃與合理的預案,又要對其不確定性有精心的準備與積極的應對,而這一過程也是高校教師實踐智慧得以“培育—生成—展現—豐富”的過程。由此可見,這一過程是自然的、復雜的、變化的、動態的。也就是說,教師實踐智慧生成與發展離開具體而生動的高等教育教學實踐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豐富多彩的高等教育實踐和復雜多變的教學情境使得高校教師實踐智慧永遠處于螺旋式上升之中,這也使高校教師實踐智慧呈現出動態生成。(三)創新性創新性是高校教師實踐智慧的核心特征。在高校教育教學實踐中,創新性的教育方法與教學模式是高校教師實踐智慧外化的主要表現。因為,變化著的高等教育教學情境與成長中的高等教育教學對象客觀上決定了高校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必然是一種善于創新、勇于創新、樂于創新的活動。高校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求其對現有教育教學資源進行科學解讀,對教育教學方法進行認真選擇,對教育教學策略進行有效設計,從而不斷實現高等教育方式與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高校教師實踐智慧是在具體教育教學高校教師實踐智慧問題探討91情境中得以生成與完善,并在新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在活動本身的不確定性中尋找與把握確定性。這里所指的確定性就是高校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深刻反思,對自己教育教學理念的適時創新,對具體教育教學情境的精心設計。高校教師實踐智慧的創新性還體現在自身的動態發展上,因為高校教師實踐智慧既需要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得到磨礪,又需要在指導新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必要的提升,從而實現動態的生成與發展。(四)個體獨特性高校教師實踐智慧具有鮮明的個體獨特性。高校教師實踐智慧是以其個體的理想信仰、教育理念、價值觀念為指導原則,在具體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領悟、總結、反思和研究等方式逐漸生成,以突顯其獨特的教育智慧和人格魅力。事實上,由于作為個體存在與發展的教師,其教育背景、生活閱歷、思維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性,使其在應對具體教育教學實踐和現實教育教學情境時,實踐智慧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水平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性。正因為如此,豐富的實踐智慧更能夠突顯出高校教師的職業素養與獨特品質。作為高校教師實踐智慧主要特征,個體獨特性主要源于高校教師個體的主動領悟、生命體驗與實踐反思,并在豐富生動而復雜多變的具體教育教學情境中逐漸生成與提升。或是表現在處理師生關系上的運用自如,或是表現在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上的精準有效,或是表現在應對突發事件時機智靈敏,或是表現在對教育教育經驗的深刻反思,或是表現在對高等教育改革的積極回應,或是表現在對大學生學業與成長的深切關懷。(五)情境性高等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是復雜多變的,其內容是常講常新的,其對象是不斷成長的,致使高等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充滿變數,所有這些都決定著作為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主導者的高校教師要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情景中,科學運用其實踐智慧來積極應對與恰當處理。因此說,在普通高等學校,“教師實踐智慧根植于具體的教學情景,只考慮具體環境和事實,關注的對象是個別事件,具有情境性。教師實踐智慧表現為在復雜多變的教育教學情境中,面對具有易變性、不確定性和特殊性的教學因素,能迅速地做出判斷和決策,從而采取不同的適合特定情境的行為方式和方法,富有彈性和實效地解決問題”[9]。事實上,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不是單純技術性的操作過程,對當代高校教師而言,從其實踐智慧的生成與發展“是在復雜的語境中展開的實踐性的問題解決過程;是要求高層次的思考、判斷、選擇的決策過程”[10]。日益豐富的高等教育教學實踐在客觀上要求高校教師要科學把握教育教學情境中各要素性質與特征,要機智對待高等教育教學情境中各要素間的變化與互動,并在此過程中實現自身實踐智慧的生成與發展。(六)多元整合性高校教師實踐智慧是高校教師對各種教育教學實踐中和主客觀多元因素進行科學規劃、理性分析、客觀解讀、慎重選擇并付諸行動的整合過程。從教學論的視角分析,高校教師實踐智慧是一種將高等教育教學情境中的內容、對象、模式等元素在科學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進行高度綜合化、系統化、有序化整合的過程。從職業素養的視角分析,高校教師實踐智慧是高校教師學科知識結構、教育教學經驗、職業基本技能與優秀道德品質相互整合的產物,是教師具有的能夠科學審視客觀教育世界和理性解讀主觀教育世界的才智、品質與技藝的完美結合。從合作教學的視角分析,高校教師實踐智慧是高校教師在特定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對自己與同行之間實踐經驗、學科理論、專業知識等多元化因素與信息進行科學分析與有效整合的過程。總之,高校教師實踐智慧生成與發展的這一動態整合過程推動了高校教師個體科學教育理念的踐行、專業知識結構的完善、教育教學實踐的豐富和職業倫理品質的提升。新時期的高校教師專業發展必須由傳統的“知識+經驗”型高校教師向“智慧+專家”型高校教師轉變。而“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專業發展不是基于行為主義基礎之上的教師能力本位的發展,而是基于認知情境理論的‘實踐智慧’的發展”[11]。因此,我們特別強調高校教師要通過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不斷生成與發展其實踐智慧。實踐證明,在高等教育教學實踐中,高校教師要時刻用“智慧”來構建創新型的教育模式與教學情境以更好地在高校校園內傳授知識、傳遞真愛、傳承文明。

查看全文

智慧教育環境與教學改革策略

摘要:智慧教育轉變了教師教育及學生學習的傳統模式,其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的滲透,不僅給傳統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帶來了革新,也轉變了傳統教育決策及教育服務管理方式。基于智慧教育基本概念與特點,闡述了智慧教育環境下高校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智慧教育環境下高校教學改革面臨的困境,最后提出智慧教育環境下完善教學改革的頂層設計。

關鍵詞:智慧教育;高校;教學改革

我國高校教學改革,一方面面臨著教育質量優化、自我發展革新的客觀需求;另一方面面臨著智慧教育環境帶來的新挑戰。而人才培養作為高校教育的關鍵環節,是我國高校發揮辦學特色、實現全面發展的根本。特別是在智慧教育等新興技術發展的影響下,如何有效培養新時代人才,正確發揮智慧教育的優勢,促進學生綜合發展,使其可始終充滿想象力、求知欲及好奇心,是高校教學改革應思考的問題。

1智慧教育基本概念與特點

1.1智慧教育基本概念

所謂智慧,即生物以神經器官為物質基礎,探索、思考與分析真理的高級綜合能力。于中文語境下,智慧是可以正確、快速且靈活認知事物并解決問題的重要能力。而智慧水平與知識掌握多少正相關,知識涵蓋技巧、認知與經驗等要素,是指導具體決策與行為的結構性信息,能夠通過學習獲得。通過智慧對知識進行充分整合,要通過體驗與經歷來實現,所以具有較強洞察力,可預估事物發展走向,從而提前做出決策與行為。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高校以智慧教育為依托進行教學改革,有助于切實提升教育效益與質量,是培育新時代創新型人才,促進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和進步的必由之路。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策略

摘要:近年來,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加快了智慧課堂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和推廣,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全新要求,關系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綜合改革能否有效實施、關系到高校智慧化教學建設能否順利推進。因此,高校要立足智慧課堂建設實際,把握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信息素養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策略,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提質增效目標的真正實現。

關鍵詞:智慧課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是一種“了解信息系統并能鑒別信息的價值、選擇獲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獲取和存儲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數據庫、電子表格軟件、文字處理等技能”,是“在各種信息交叉滲透、技術高度發展的社會中,人們所應具備的信息處理所需的實際技能和對信息進行篩選、鑒別和使用的能力。”〔1〕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加快了智慧課堂的應用,日漸成為未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進步的趨勢,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信息化素養,是高校在深入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智慧化建設過程中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

一、智慧課堂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具備的信息素養

隨著智慧課堂技術的廣泛應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信息素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他們只有具備了信息意識、信息知識及智慧課堂管理能力,才能真正適應智慧課堂的需要,使智慧課堂對教學質量的提升作用真正發揮出來。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具備信息意識,即教師對信息要有較高的敏感度,能夠對理論熱點問題具有敏銳的感受力和持久的注意力,能夠在備課和授課環節運用智慧課堂平臺積極主動地挖掘信息,在教學中運用VR設備和智慧教室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實現智慧課堂技術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充分整合。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具備信息知識,能夠準確認識智慧課堂技術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促進作用,能夠準確把握智慧課堂技術未來的發展趨勢,同時掌握基本的VR技術原理、移動互聯網知識、信息技術的作用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未來等。唯有如此才能運用智慧課堂技術獲取、分析、加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才能根據課程特點依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原則,有針對性地利用必要的智慧課堂技術手段來設計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的能力,進而將智慧課堂技術有機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真正發揮智慧課堂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促進作用,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質增效的目的。第三,教師要具有智慧課堂技術的運用能力。教師運用智慧課堂技術的能力是信息素養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要做到根據智慧課堂技術發展狀況更新教學理念,進而要將智慧課堂教學理念和智慧課堂技術應用能力運用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當中。高校要在智慧課堂建設過程中,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智慧課堂技術駕馭能力方面下功夫,才能使其信息素養得到真正提升,唯有如此,才能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智慧課堂持續健康發展。由此可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有具有信息素養,才能駕馭智慧課堂發展的全新形勢,才能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持續提高。

二、智慧課堂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信息素養的現實考察

查看全文

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現狀及措施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各高校越來越重視校園信息化建設,智慧校園正是信息化網絡深入校園的重要成果。建設智慧校園對提升教學效率、學校管理效率和教學信息傳播效率有著深遠影響。本文將從建設高校智慧校園的意義出發,介紹高校智慧校園建設面臨的現狀最后闡述解決智慧校園建設問題的措施。

關鍵詞:高校建設;智慧校園;大數據時代

建設智慧校園是響應國家現代化教育政策的表現,要完善校園網絡、真正建成智慧校園,必須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人才問題。在建設過程中還要滲透“以人為本”的觀念,使智慧校園所提供的各項服務更加人性化,使學生能夠切身實地感受到智慧校園的便捷之處并繼續支持智慧校園的建設。

一、建設高校智慧校園的意義

(一)促進學習資源的傳播。構建高效智慧校園有利于在高校內搭建信息高速公路,教師可以通過信息高速公路將已有的教學資源迅速傳遞到學生端,還可以在教師端查看學生對某一學習內容的反饋,并根據大數據分析的結果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節奏,從而提升教學效率。學生則可以通過信息高速公路加強與教師和其它同學的交流,這有利于學生盡快解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并學習其它同學的學習方法,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二)提升學校各部門管理效率。傳統的管理方式不僅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管理的效率還很低,但在建成高校智慧校園后,學校管理效率會大大提升。如利用校園網絡將學生使用的打卡APP與學校后勤管理系統相連接,學生只有在校園網覆蓋的范圍內才能打卡,并且只有在距離指定目的地百米內才能打卡成功,這便克服了傳統查寢方式的弊端,提升了后勤管理的效率。再如為防止學生遲到、早退,教師可以利用智慧校園搭建的信息系統查找學生上課時間的所在地點,或者要求學生到達教室時必須打卡,一旦出現某個學生缺勤的情況,教師可以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這便提升了教師查課的效率。(三)提升數據分析的效率,幫助高校做出決策。建設智慧校園有利于學校收集大數據并運用大數據分析某些部門的運行狀況,為下一步決策提供依據。如利用智慧校園的大數據系統考察學生在食堂消費的情況,通過分析消費高峰出現的時間了解學生主要的用餐時間,從而調整學校食堂的營業時間,提升學校食堂食品的新鮮度。還可以通過分析學生具體的消費項目了解最受學生歡迎的菜品和最不受學生歡迎的菜品,根據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學校餐飲部門可以調整各菜品的出現頻率,減少食物浪費。除了使大數據分析在學校餐飲部門發揮應有的作用,學校還可以將數據應用于學校的醫療部門,如根據學生的醫療記錄得知學生最容易生病的季節并要求學校的醫療部門及時備藥,為學生的醫療提供保障。

二、高校智慧校園建設面臨的現狀

查看全文

高校英語教師智慧教學能力提升研究

摘要:21世紀已然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實施,高等院校的現代化教育教學改革也方興未艾。智慧教學已經成為新世紀高等院校改革和創新的主流,高校英語教師的智慧教學能力是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風向標。創造智慧課堂,完善高校英語教師智慧教學能力的評價體系,大力開展智慧實踐教學,加強校際交流與合作,全面提升高校英語教師智慧教學能力。

關鍵詞:TPACK;智慧教學;英語教師;高等院校;評價體系

21世紀以來,網絡信息技術在全世界迅猛發展。教育與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密切結合推動了我國高校教育教學改革,高校英語教師的智慧教學能力已經成為新世紀高校英語教師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培養高質量人才的必要保障。打造高校智慧教學課堂,提高高校英語教師的智慧教學能力,注重教師的專業技術能力,不僅能促進高校英語教師職業化發展,也能夠建立一支新世紀創新性、高素質、高質量的英語教師隊伍。

一、核心概念簡介

(一)智慧教學的內涵。智慧教育一直都是全世界教育發展的目標,也是現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智慧教學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智慧教學不再是僅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培養學生技能、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時代賦予了智慧教學更加豐富的內涵。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構成的智能環境改變了教育形態,新時代的智慧教學指的是通過建立智慧教學環境,實施智慧教學方法,促使學生開展智慧學習。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智慧教育理論為指導的智慧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新的嘗試,而大學英語教師智慧教學能力更成了高校英語智慧教學實施的關鍵因素。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智慧教學能力不僅能使大學英語教師在智慧教學中成為指導者,為培養信息時代的創新性人才貢獻力量,更有利于教師職業化的發展。(二)TPACK的內涵。現代科學技術不斷滲入教育的方方面面,互聯網技術融入大學教育教學模式,在中國已經全面展開,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對中國高校教師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2005年,美國學者科勒和米什拉提出了TPACK這一理論,對教師智慧教學能力結構進行了分析。TPACK指的是Technolog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漢譯為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框架由三個核心要素和四個復合要素組成,其中三個核心要素為學科內容知識(CK)、教學法知識(PK)和技術知識(TK),四個復合要素為學科教學知識(PCK)、整合技術的學科內容知識(TCK)、整合技術的教學法知識(TPK)、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在TPACK框架下,教師應該將學科內容,教學法及科學技術融入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把教學條件、教學目標、教學情景等諸多要素一并納入框架,最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和主導者。

二、基于TPACK的高校英語教師智慧教學能力分析

查看全文

智慧教學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啟示

摘要:智慧教學是有別于傳統教學手段,依托于智慧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智慧課堂更有利于學生課前預習,課上課下討論,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在智慧課堂的熱潮中,更緊迫的問題是高校教師尤其是來自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師,如何提高教學能力和提高學生的關注和興趣是必須面對的問題。文章從當前慕課及混合教學現狀出發,分析地方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并提出了相應解決策略,為提升地方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供以借鑒。

關鍵詞:智慧教學;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慕課;混合教學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高等教育領域出現的一種新型開放教育課程模式,是基于互聯網的大規模免費在線課程[1]。當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及當前大學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機的背景下,掀起了一系列如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新形式的教學模式。智慧教學是有別于傳統教學手段,依托于智慧課堂的新型教學模式,有別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智慧課堂更有利于學生課前預習,課上課下討論,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已成功應用智慧課堂,但在西部高校還屬于新興事物。以地方性高校石河子大學為例,目前該校在2018年11月聯合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與智慧樹網建設了全疆首個慕課制作基地———石河子大學樹下課棧。然而,在智慧課堂的熱潮中,更緊迫的問題是高校教師尤其是來自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師,如何提高教學能力和高學生的關注和興趣是必須面對的問題。本文從當前慕課及混合教學現狀出發,分析地方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現狀,并提出了相應解決策略,為提升地方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供以借鑒。

一、慕課及智慧教學的現狀和發展前景

在當前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廣泛應用的背景下,美國在線上教育領域的三大國際慕課平臺edX、Coursera、Udacity于2012年相繼上線;我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首批慕課平臺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平臺于2013年也相繼。2018年4月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指出要實施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變軌超車工程,推進高校課堂革命,啟動教師教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計劃。2019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表《中國慕課行動宣言》,提出建設公平之路、共享之路、服務之路、創新之路和合作之路的五大愿景。截至2019年,已有12500門慕課上線,超過2億學習人次,6500萬人次獲得慕課學分,為建設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政黨和學習型國家做出了重要貢獻。以西部高校為例,獨立開展慕課課程建設和推廣學習還不現實,與對口支援名校深入進行混合式教學合作或借助其共享平臺及學分課的方式,而不是照搬其建設慕課及教學模式可能更適合本校的實際教學情況。借助對口支援名校的慕課能夠有更多的大學生受眾和好的授課素材,但存在的問題也顯而易見。如授課教師與學生不能面對面交流,無法實施因材施教,不能及時解決學生在課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造成學生對線上課程積極性不高,專注度不夠。因此,以慕課平臺為基礎的混合式教學(SPOC)模式以及其他形式如微課堂、翻轉課堂等智慧課堂等形式也逐漸在各大高校中被廣泛應用,智慧教學模式靈活地將傳統課堂和在線教育有機融合,促進師生線上智慧課堂學習和線下互動。

二、地方性高校青年教師MOOCs教學能力現狀分析

查看全文

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探討

摘要:本文針對當前教育教學改革創新對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新需求,對智慧校園的基本概念進行了簡要介紹,說明了智慧校園的基本技術特點,并依據我國最新國家標準《智慧校園總體架構》,簡述了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架構,著重分析了智慧校園基礎環境和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的策略,對高校進行智慧校園的需求分析、整體規劃、方案設計和實際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智慧校園;教育信息化;架構模型

智慧校園是高校教育信息化與物聯網相結合所表現出來的具體形式,是“互聯網+”概念與當前教育信息化發展現狀相互融合的結果。[1]從20世紀末以來,在高校教育教學中,互聯網領域的語音通信、多媒體和網絡課堂等技術得到廣泛地運用,涉及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輔助管理、網絡化教學以及網絡課程等。校園基礎環境、管理系統和業務系統等多元素的集成和統籌應用是本世紀校園信息化的主要特點,得益于業務系統的廣泛應用,校園信息化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校園信息化建設也得到高校普遍關注。為規范智慧校園設計和實施過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18年6月27日了《智慧校園總體架構》[2]的國家標準,為高校智慧校園建設提供規劃指導。

1智慧校園的定義及特點

1.1智慧校園的定義。國家標準《智慧校園總體架構》將智慧校園定義為“物理空間和信息空間的有機銜接,使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便捷地獲取資源和服務”,[2]其主要特點是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最新的通信技術手段相結合,以“互聯網+”的思維重構高校信息化模型,將高校各個單位的信息孤島集成為一個信息共享、業務互通的有機整體,以打造一個具有人物感知、業務協同和服務及時的新型高校信息化校園環境,為高校進行教育教學、科學研究、日常管理和師生服務等提供一個統一的保障服務平臺。[3]1.2智慧校園的技術特點。從技術的角度分析,智慧校園具有以下主要特點:(1)以高速光纖通信為基礎,打造基于有線網、無線網和物聯網等多網融合的異構網絡,滿足師生對校內外網絡資源的隨時隨地獲取。(2)利用物聯網、傳感器和多媒體技術,實現對校園環境要素的實時感知。(3)基于數據共享標準,建立統一的基礎設施平臺,實現全校非敏感數據的共享,打破各個業務子系統的信息孤島。(4)借助于云計算和圖像視頻處理等技術,為師生提供計算機輔助設計、虛擬仿真、增強現實等功能,以輔助教育教學及實驗實訓的順利開展。[3](5)針對學校教學產生的各種數據信息,運用數據采集、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等數據收集、分析和挖掘技術,總結出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指標數據,為提高和改進教學質量提供數據支持。

2智慧校園的總體架構模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