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實訓總結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4 14:21: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紡織實訓總結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紡織實訓總結

論頂崗實習的紡織專業課程改革

一、頂崗實習過程學生素質提升

頂崗實習經過崗位師傅的現場指導及學生工作過程的切身領悟,使學生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得以全面提升。鑒于此,我們課題組通過對紡織工程學科各專業頂崗實習一年后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具體問題見表1。

(一)問卷調查數據統計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紡織工程學科4個專業共147名學生,發放147份調查表,收回147份。填表過程學生根據個人認知及感受可不選或多選,這樣每道題目統計的人數有所不同,大致在146~148人次,對問卷分析無影響。具體數據統計見表2。

(二)學生對校內2年教學環節的建議

1.與工作相關的專業課程第7題你認為___專業課對你們未來工作比較重要,學生的回答可概括為:一是與之有關的專業課程;其次是實踐技能課;再次是與之職業生涯有關的其他學科。這些課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都有設置,只是課程內容、課時比例有主次之分。通過學生的問卷回答說明課程設置滿足學生的就業需要,利于學生職業生涯的發展和成長。2.與專業課程對應的職業技能第8題你希望開設___技能鑒定,第9題根據頂崗實習的感受你認為___專業課程需要增加技能訓練課時,學生的回答可概括為:一是我院已實施實訓課程與技能鑒定相融合或只開設實訓課程而未實施技能鑒定且學生希望實施技能鑒定的專業課程,如紡織品檢測(與紡織纖維檢驗工技能鑒定相融合)、紡織品面料分析(與針紡織品檢驗工技能鑒定相融合)、紡織品研發及小樣設計與制作(與紡織品設計師技能鑒定相融合)、針織面料設計(與面料設計師技能鑒定相融合)、針織服裝制版、羊毛衫工藝設計、紡織工藝、織造工藝等技能課程;其次是計算機程序、專業英語、銷售、機械操作等課程。這些課程我們只開設了課程,未單獨進行實訓,但有些課程可和專業課結合,如計算機程序在紡織品設計、針織服裝面料設計中都有應用;機械操作可以單獨進行也可與我們專業課程相結合,如紡織工藝中的細紗工,技能鑒定中要求的職能之一就是能清潔保養機器,處理故障。說明頂崗實習中學生勝任的崗位職責已不再是簡單機械重復的操作,而是隨著經濟飛速發展,設備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工藝技術越來越多學科交叉,對人才需求越來越突顯多元化。3.學生對校內2年教學環節的建議第10題通過一年的頂崗實習你最想給本專業的建議___。學生的回答可概括為:一是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刻不容緩;加強實踐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二是專業課程應與實踐巧妙結合,實踐教學先與理論教學,即實踐-理論-實踐;實訓的時間過短,多增加學生的實踐技能訓練,通過學生親自操作積累經驗,為今后工作奠定基礎;增加課時,講解透徹;將實踐操作課程的比例增大;多增加社會實踐;三是加強拓展與專業相關的其他專業知識及技能;如加強計算機基本操作實踐能力的提高;增加與紡織貿易的聯系;加強學生溝通能力的訓練;四是教學方式多元化;教學實訓內容太過簡單,與生產實際有一定差距;與合作企業做更深入細致地專業交流,有針對性學習;多去工廠實習;多組織些校外參觀與實踐活動,讓學生多多親身體驗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多增加實訓硬件設施。

查看全文

實踐教學在“大紡織”教育理念的作用

1課程體系中實驗實訓的設置與運用效果

1.1實驗實訓和課程設計等相關實踐環節的設置

我國一直都以應試教育為主,作為工程應用型的紡織工程本科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僅靠課堂教學是無法完成培養學生“大紡織”的綜合設計與技術創新能力的任務的,因此在本科教育期間加入實踐環節是十分必要的。紡織工程專業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高等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我校紡織工程專業是結合相關專業各高校的培養模式,在原有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將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重新做出調整和修改,依然在《紡織材料學》和《紡紗學》理論課的課程后配有相應的《紡織材料實驗》和《紡紗實驗》,將原有的《紡織綜合實驗3》和《紡織綜合實驗4》進行了整合,變為現在的《織物實驗》,設置在《織造工藝學》和《織物組織與結構》相關理論課程之后,同時結合亞麻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有利條件和地方特色,設置了《亞麻織物打樣》等實訓課程;與此同時還設置了與理論課程相聯系的《紡紗工藝學課程設計》、《亞麻紗線設計綜合訓練》和《紡織廠設計課程設計》等相關實驗實訓課程。采用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同時更能培養和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1.2實踐環節的應用與實效性

實踐環節是作為工科的紡織工程專業學生課程設置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結合專業實際,在實驗室現有的條件下,結合亞麻加工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優勢條件,本專業一直采用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原有培養方案中,我們也將各門專業理論課程之后都配有與之對應的實驗課程,或者課程設計。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結合當今時展的要求,結合本專業的地域特色,增添了《亞麻織物打樣》和《亞麻紗線設計綜合訓練》等相關課程。紡織專業的各年級學生都在按照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陸續完成相關的實驗課程、實訓課程和課程設計等實踐環節。在實踐中,學生們會有很多不同的實驗經歷和感受,比如學生在進行棉纖維顯微鏡觀察的時候,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棉纖維天然轉曲的存在,而且在調顯微鏡焦距的時候花了很多時間,但在顯微鏡焦距調節過程中非常仔細、非常用心;在進行織物布樣強力拉伸測試時,有的同學發現被拉斷的布樣非常整齊,就會想是自己的操作出了問題還是布樣的選取出了問題,最終該小組的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了上述問題;在紡紗實驗中,很多同學都體會到生條在生頭時的困難,但大家一遍遍練習,最終解決了生頭難的問題;在細紗操作時,細紗總會出現斷頭的現象,這時學生們會想很多原因出來進行分析:如細紗管是否合適,鋼絲圈和鋼領的速度不協調等等,一次次重新操作,依次排除原因,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和老師的耐心指導,最后會很好地紡出所要求的細紗;織物小樣設計中,同學們會自行擬定織物組織,選擇所需經緯紗線,然后將自己設計的織物組織在實驗室小樣機上賦予實踐。在小樣整體設計中,同學們體會到穿經階段用時最長,且最需要耐心和技巧,穿經階段關系到織物組織形成的正確與否,穿經好壞關系到用紗是否會造成浪費,織物布面形成是否平整,是否會出現條痕等現象;這些經歷都是學生們在實踐中真實感受到的,他們同樣也在一次次的實踐中總結教訓,吸收經驗,不斷改進,使實驗測試及產品設計越來越接近理論設計的結果。在幾年的實踐教學中,我們不斷地看到上述類似問題的發生,但令人欣慰的是,在參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學生會在實踐教學中對專業產生興趣,并能及時發現實驗過程中問題的所在,及時討論或解決,也有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實驗過程中不在意實驗時間是否結束,直到將測試完成或織物小樣設計完成才會離開。本專業實踐環節的設置讓學生有了實踐機會,鍛煉了實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從事紡織行業的同學打下一定的實踐基礎。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實踐環節也在教學中陸續進行,由于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按照相應的理論劃分得更為具體,更有針對性,學生進行實驗時內容更具象,與相關理論聯系更為緊密,更符合現在企業所需人才的要求,因此,2014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的實施,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自主創新與團隊協作能力。

2開放實驗室的建設與實踐

查看全文

新型染料課程內容及教學團隊建設思考

我校的染料與紡織專業材料與工程技術學院紡織專業的染料類碩士研究生染料類課程專業學位培養方案體系的建設和培養方案的的總體內容和其指導思想,也就是要以“服務需求、突出特色、創新模式、嚴格標準”為總體內容和其指導思想,優化其的課程體系,更新其的教學內容和理念與教學方法,符合“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相關專業學位染料類碩士研究生課程的建設和培養的基本要求;充分地整合了目前我校的紡織、材料與化工兩個專業本科的染料類教學及目前全國所有紡織專業本科染料類院校的專業課程的培養作為教學研究的發展前沿,最終明確設定了“新型染料”課程作為了我校的紡織材料與工程技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專業選修課。

一、“新型染料”課程建設中現實問題

(一)教師團隊企業工程經歷與專業對口問題。“新型染料”教學團隊成員均具有博士學位,但是所學專業有的不是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甚至差距甚遠,但重要的是大部分沒有一線生產經驗。因此,首先要對任課教師加以培訓和鍛煉,這項任務需要多年和不斷地進行。因此,加大“新型染料”課程的建設力度,首要的是加強教師團隊的培育。(二)教材及教學內容存在的問題。“新型染料”教學沒有專門的課程和教材,在本次教學中我們分別選用了幾門可供參考的教材,分別選用的是:錢國坻主編的放射性染料與化學、陳榮圻主編的染料禁用放射性染料及其代用、宋心遠主編的染料功能與應用染料、楊錦宗主編的染料分析與應用染料剖析以及何瑾馨主編的染料與化學,同時我們在現有數據庫的基礎上查找了大量的目前有關新型染料的教學參考文獻并對其進行了歸納盒整理和總結。為此我們自己精心編寫了一些關于教學的教案和講義,目前對教學內容的補充和更新還沒有及時地跟上目前紡織染整科技行業發展的要求和步伐,還有一些本該及時納入的教學內容而沒有及時進行補充,有些過時的不適合應該及時講授的教學內容還沒有及時進行更新,教學內容沒有很好地覆蓋目前紡織染整行業科技發展的最新技術要求。(三)理論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教育應用之間的明顯脫節。由于實踐理論教材和其與染料相關的文獻等各種理論教學條件的雙重制約,目前該校開設的課程仍然存在一種著重實踐理論教學而輕理論實踐教學應用的特點和現象。近年來,隨著化工染料科技的發展與進步和化工染料市場的發展需要,在實際化工染料生產中廣泛應用的一些新型化工染料的相關資料和公開的相關技術參數很少也很零碎,因此有的需要我們對資料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有的甚至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其與染料相關的理論,對于用“新型染料”來研究和進行其相關理論實驗的技術參考書和相關文獻就更少。誠然實踐理論教學通常是作為工程理論實踐教學的一種輔助性工具和手段,以往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教學做法大多是用學生通過實驗和實訓對其所學知識和理論的成果進行驗證和理論演示,其教學內容也多以理論演示性、驗證性的為主,今后我們要繼續有意識地通過系統的實驗和理論實訓的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參與工程理論實踐的能力。

二、“新型染料”課程建設的重點

(一)注重對教師企業工程經歷和實踐經驗能力的培養。今后一個工作的重點是一定要按計劃地從企業選派一批青年專業工程師和相關專業的技術教師和學生到企業工程技術生產的一線崗位進行工程技術掛職培訓學習和鍛煉,了解其生產實踐相關的與企業生產實踐工藝流程、工藝生產管理的技術參數和相關的生產工藝管理技術設備,著力于培養一批青年專業工程師具有自主創新的生產實踐意識和工程技術開發的能力。二個重點是,一定要積極有計劃地培養和聘請我們企業一批優秀的具有豐富生產實踐和工程經驗的專業技術教師、科研型工程技術和開發人員,來充當我們企業的兼職教師,盡可能多地培養和引進一批富有多年的,企業生產實踐和工程經歷的專業技術教師和學生,把工程技術的開發人員和科研型青年專業工程師的充實作用發揮起來,到相關專業的技術教師隊伍之中。“雙師型”和科研型專業技術教師的規模和數量占比較大,不斷地加強和改善工程師和專業技術教師隊伍的教學綜合性,提高專業理論和技術的能力和師資結構,打造一支高技術素質的富有多年企業生產實踐經驗,具有工程技術產品開發自主創新能力的科研型專業技術師資隊伍。三個重點是一定要積極有計劃地安排專業技術教師積極進行校內外的實驗和實習基地的建設,指導在校學生的理論實踐學習和實訓等,提高工程教學的理論實踐性和技術的應用性。四個重點是與在校企業、科研單位和合作的人員進行多方面交流和對接,承擔學校和企業一個橫向的課題,與在校學生一起研究和解決企業工程技術生產中可能存在的重大工藝和新生產工程的技術問題,共同開發新技術產品、新工藝技術和新生產工藝等,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企業工程經歷和工程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二)教學內容的整合和優化。教學內容的整合知識結構的整合和優化,在教學中知識結構的優化,第一是要充分體現當今時代我國的紡織染整行業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提高水平,體現我國紡織染料專業的教學技術特色和紡織染料行業的發展特點,為今后我國大學生的繼續就業和進一步提升研究生深造的專業水平,打下堅實的教學理論和基礎。“新型染料”一門專業課程的整合教學重組研究團隊的全體成員和授課教師們,對現行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全面認真的整合教學選擇、辨析、梳理、更新和完善,并進行了整合教學重組,打破了與過去我校專注于提高紡織品的染色牢度、顏色的科學和優化,以及紡織染色工藝的應用原理等,與傳統紡織染料專業課程相互分割、內容相互重疊的傳統教學弊端,將提高紡織品的染色牢度、顏色的科學和紡織染色工藝的原理,與傳統專業課程教學有機地相結合,將其有機地整合為“新型染料”一門專業課程,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詳實,大大減少了紡織染料理論教學課時的人數,使得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自我發展空間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第二是整合以后的課程全面介紹了染料發色、染色織物牢度、染料結構與性能等基本概念及染色工藝原理,新型染料的分類及發展趨勢、傳統染料存在的生態環保問題,及其相應“新型染料”的替代品,使學生具備紡織染整工程高級應用型人才所必需的染整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實踐實驗教學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進與創新。實踐實驗教學創新能力,是在實踐認識教學的基本和實踐教學目的。實踐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大型紡織染料公開課前的紡織染料實踐和認識課程教學和實習,課程教學中的認識和實驗教學。得學生對染料的生產具有感性認識,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課程中的認識和實驗教學,按照紡織專業課程實際教學進度的要求和順序安排(其中實驗課程主要包括室內和室外),學生通過對實驗課程教師的指導,親自動手對紡織染料實驗的結果進行專題的講解和介紹,掌握了染料化學合成的各種重氮化學和偶合單元的反應、重氮化和偶合單元反應、紡織品染料染色牢度的測定和評價及染色測試方法等,和各種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用此方法學到的,染色工藝基本操作和技能。目的是通過各類大型生產企業染色實習課程,讓染料專業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基本理解和掌握了產品和染料的主要種類,商品生產加工和各種紡織品生產中染料的主要技術應用,以及研究對象和最佳染色的工藝,鞏固并通過課程,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一步掌握和基本理解染料專業所學的,有關染料產品染色和紡織品生色工藝原理的基礎知識。

三、結語

查看全文

服裝專業教學論文(共8篇)

第一篇

一、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實訓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院校實訓教學較常見的問題主要包括:第一,教學內容陳舊,脫離實際需求,如教學案例使用較老的服裝款式,與市場流行趨勢脫節;第二,教學資源不足,學生實踐機會不夠,受辦學條件限制,部分院校實訓室落后,設備缺乏,學生得不到足夠的實訓機會;第三,部分院校重理論、輕實踐,實訓教學方面的師資缺乏;第四,評價體系偏向課堂和考試成績,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第五,與企業合作不足,對市場的技能需求把握不準。

二、高職服裝專業實訓教學新模式的探索

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實訓教學新模式:

1.以市場需要為主,開發實用性課程

查看全文

大學生CQ素質培養體系實踐分析

摘要: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體現了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武漢紡織大學現代紡織學院聚焦教育教學改革,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為己任,提出CQ素質教育理念,凝練CQ素質培養規格,構建了CQ綜合素質教育/訓練課程體系。以書院制為CQ素質教育載體,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服務大學生成人成才,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關鍵詞:CQ素質;課程體系;課程實施;效果

一引言

2017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明確指出高校要培養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2018年9月,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人才培養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時代要求大學生全面成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實現人才強國目標需要建設一支綜合素質高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隊伍。

二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現狀

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3]。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基本內涵是以開發大學生基本素質和發展性素質為著力點,進一步深化教學主渠道外的、有助于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各種活動和工作項目[4]。大學生綜合素質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等。2002年3月,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等中央部委就實施了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要在思想政治與道德素養、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科技學術與創新創業、文體藝術與身心發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等六個方面引導和幫助廣大學生完善智能結構,全面成長成才;重點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通過量化評價指標來記載在校大學生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產生積極作用的重要經歷和取得的主要成績(不包括課堂教學成績)。2018年6月,團中央、教育部決定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成績單”,進一步將學生第二課堂的綜合表現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規范化,緊緊圍繞思想素質養成、政治覺悟提升、文藝體育項目、志愿公益服務、創新創業創造、實踐實習實訓、技能特長培養等內容構建課程項目體系,通過靈活采用記錄式、學分式、綜合式等評價方法,對學生在第二課堂的表現進行科學認證,將學生第二課堂的成績單作為綜合測評、評獎評優、推優入黨、就業考研等方面的重要參照依據。信息時代的到來,使95后、00后青年大學生受到多元化思想觀念的巨大沖擊,自我意識強又富有個性,追求自由但自我管理約束能力弱,公民意識淡薄,合作意識不強,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了大眾化時代,專業教育過細劃分,功利化現象日趨明顯,學生個性化教育日益突出,長期以來存在疏于德、弱于體和美、缺于勞的問題,學生綜合素質有待提升[5]。同時,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力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學畢業生能否勝任工作直接反映了其知識、能力和品格等綜合素質。根據調查了解,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技能表現優良情況依次為專業知識、學習意愿及可塑性、求職與自我推銷能力、表達與溝通能力等,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力技能表現最需要加強的是單位忠誠度、良好工作態度、了解產業環境與發展、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社會責任感、實踐操作能力等[6]。可見,當前高校大學生一是道德規范實踐不夠,要改進德育工作,要把牢政治關,聽黨話、跟黨走;二是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夠,要注重課堂教學質量,加強實習實訓實驗教學,開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的勞動教育;三是身心素質健康水平有待提升,要建立評價保障制度,達到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是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還不夠,要注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注重經典閱讀和豐富精神。高校必須著眼于社會發展的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點,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我國學者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問題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對于實現素質教育的培養大致有創新教學模式、量化評價和校園文化等三類路徑和視角,徐涌金等從內涵、結構、教育體系、拓展課程化、評價科學化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六個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國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的構建思路;張陽認為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應重視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有助于學生認識自我、明確未來方向,也有利于高校認識學生共性與個性,因材施教;郭旭從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健康人格和綜合能力三個方面論述了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作用[7]。目前綜合素質的研究結合了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實踐育人和文化育人、學分制和項目制、培養體系和綜合評價等,但多維度、系統地分析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體系的文獻還不夠,武漢紡織大學現代紡織學院以CQ素質規格為切入點,開設CQ素質教育/訓練課程,結合課堂指導和課外項目化的學生活動,進行多層次的學習、訓練和評價,形成規范的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查看全文

高職創業教育論文

1.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的現狀

1.1對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認識不全面創業教育課程對高職院校學生和老師來說都很新鮮,大多數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才剛剛起步,有的高職院校教師認為創業只能是就業指導的一個方面,有的高職院校教師認為創業教育就是組織學生參加創業計劃大賽等等。這種功利性的創業教育思維造成很壞的影響,當前人們功利性的創業教育理念主要表現在:一是創辦企業論,即認為創業教育就是高等學校教會學生創辦企業或開辦公司;二是第二課堂論,即認為創業教育就是開展第二課堂的創業實踐活動,包括創業計劃大賽,創業企業家和創業風險投資家論壇,組織學生參觀成功企業,創辦科技園、創業園或孵化器等。

1.2創業教育課程成熟度低。目前,高校有一部分人在做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方面的探索,但是還沒有形成系統的課程體系。從學科角度看,創業教育是眾多學科的綜合,但是我國當前還沒有設置創業學專業,學科地位邊緣化,這直接導致創業課程缺乏專業支撐,不能發揮學科優勢。目前主要以選修課為其主要形式,課程成熟度低,教師講課基本上單槍匹馬,各自為政,沒有學術梯隊,缺乏后勁。

1.3創業教育課程師資力量薄弱。目前,我國尚未形成比較系統、成熟、具有一定特色的創業學理論,創業需要專業、系統的指導。創業教育不僅需要有創業愿望學生及相關領導重視創業教育,更需要能夠有效地開展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的創業指導老師。應該說高職院校創業指導教師極度匱乏,教師主要是先前從事管理類教學或從事學生輔導員或就業工作指導的老師。這類老師絕大多數無創業經驗,屬于創業教育的理論型老師,很難有效對學生創業過程中的遇到具體問題進行指導。

2.高職院校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思路

創業理論教學是創業知識概述,以注重學生創業意識的激發以及創業者心理素質的培養為教學目標設計創業知識教學模塊。創業模擬是創業模擬演練,通過項目驅動(任務驅動)方式開展模擬演練課程,并最終以形成創業計劃書設計教學模塊。創業實踐是創業實戰訓練,以學院現有的大學生創業園和創新創業實訓基地為支撐,以各類高職創業競賽為平臺,逐步形成教師或教師創業團隊帶領學生自主創業項目的選擇、評價、計劃、開辦和推動的模式,實現師生共同參與自主創業“教、學、做”全過程的目的。因此本文選取創業模擬演練模塊開展設計,分析該模塊的基本目標、知識要點和學時安排。

查看全文

互聯網+背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與實踐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各行各業注入了動力。“機織學”因其課時少教學內容多的特點,為使“機織學”在規定課時內,完成大量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上課時的參與度,文章對該課程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提出了改革建議,并對該課程混合式教學方式的建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教師團隊的建設和可行性進行了分析。。經過改革與探索,該方法調動了我校(湖南工程學院紡織服裝學院)紡織工程專業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使他們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牢固,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教學方法

1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政策引導

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要求教育服務要有新型的供給方式,互聯網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更加充分,需要將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模式的結合進行的更加緊密。教育部在2018年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要求加快建設教育的現代化程度,及實現教育強國的目標。202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等13部門印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指出發展線上教育一體化,建立正常的線上線下教育一體化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同年8月,教育部充分肯定了網絡教育的重要性,要求進一步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的融合[1]。“互聯網+”概念的提出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同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教育”的模式將顛覆傳統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手段,將現代信息技術和傳統教育重新進行了整合[2]。

2我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進展

何克抗教授是我國最早正式倡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人。何教授指出,為了實現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作用的同時,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的最好方式,就是結合傳統教學方式和網絡化教學兩者的優勢,也就是采用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2017年袁旭在此基礎上提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3]。近20年來,我國高校逐步開始線上課程的建設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4]。在中國知網(CNKI)上以篇名含有“線上線下”或“互聯網+線上線下”或“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或“混合式教學”進行搜索,搜索到2010-2021年發表的論文近萬篇,僅2022年前4個月就發表了1298篇。“學習的過程中要多動腦筋,要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是最主要的。”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顧明遠指出,新的技術需要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在于思維的改變,思維可以改變世界[5]。課堂教學要注重思維的培養,課堂教學的本質就是發展思維。教育部特聘教授李政濤在《走向雙向混融教學的新時代》主旨報告中介紹說,線上教學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老師不能替代學生體驗與思考,而是引領學生深度學習的過程,混融教學的變革,歸根到底是育人的變革,要提升育人的質量[6-7]。關于“機織學”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更為稀少,目前為止在中國知網上可查的只有2018年的1篇論文。

查看全文

經貿類工作站的研究與實踐

本文作者:沈瑞山工作單位: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

(一)高職教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高職教育具備“高教性、職教性、應用性”等特點。工學結合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則對師資整體素質尤其是實操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掌握必備的理論知識外,還須具備本專業的實踐操作能力,能為學生進行示范講解和操作引導。建立專業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可以使教師能夠按計劃、分期分批、長期輪流地進行企業實踐,提升實踐教學水平。(二)經貿類專業教師進企業實踐的現實需要(1)從學校方面來說,專業教師本來就比較缺乏,承擔著較為繁重的校內教學任務,沒有時間深入企業開展實踐和服務,學校抽調教師到企業實踐,會導致學校的教學工作人手不足,往往要在課時較少的學期里才能安排教師下企業,有較強的不確定性,缺乏計劃性。同時,由于教師下企業實踐的時間短,沒有機會深入學習,導致走過場現象經常發生。(2)從教師方面來說,專業教師所實踐的企業應與自身的專業相結合,應有助于學校的專業建設,但企業并不輕易接受一個不太了解的專業教師來企業實踐,因此,教師聯系企業有一定困難。客戶是企業生存的根本,由于涉及公司商業秘密,所以教師個人到企業中去,不可能實際接觸企業的業務活動,不能接觸實際業務,教師下企業實踐的效果就會打折扣。(3)從企業方面來說,目前企業接納教師參與實踐的積極性不高。其原因是,教師下企業實踐,企業對教師沒有約束力,無法放心讓教師深入生產經營的核心領域,教師也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所以企業一般不愿接納教師下企業實踐。(三)現代社會和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近年來,隨著高職教育的迅猛發展和人才觀、質量觀的改變,社會需要更多的一線高技能型人才,這就要求專業教師既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要有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能;既能動口,也能動手;既要善講,更要會做,要改變“黑板上做貿易,課桌上談價格”的現象。

(一)提高教師教學能力沈瑞山:高職院校經貿類專業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的研究與實踐教師經過流動工作站的鍛煉,能及時更新知識,掌握最新的行業發展動向、市場運作技能,可以為學校的教學改革注入行業企業的信息,把企業文化等企業要素融進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修訂中,使育人模式和質量與社會需求相匹配,使教學更加貼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二)促進專業和課程建設專業教師在企業流動站里工作、學習,可以收集到大量企業人才需求信息,這些來自市場一線的信息,為學校進行專業結構設置與調整,修改專業培養方案,完善專業課程內容安排,進行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提供了有力依據。(三)引導學生的實習實訓企業流動工作站可以使學生的校外實訓條件得到改善,實訓內容得到充實。通過專業教師在站的工作實踐,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為學生的實訓提供更好的平臺,讓學生親身體驗一個完整的業務工作流程,掌握經營一線最實際的信息、知識和業務操作方法。(四)為企業提供多方面服務在流動站工作的專業教師一般具有較為厚實的理論基礎,在向企業員工學習實踐技能的同時,為企業員工提供較為專業的知識培訓和技術咨詢,為企業提供多方面服務,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企業素質。

(一)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管理模式1.管理機構成立學校企業流動工作站領導小組,負責決策與協調重大事宜。同時設立學校企業流動工作站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制訂學校企業流動工作站的建設規劃、管理制度與考核評價驗收標準等相關工作,負責對流動工作站進行管理。2.管理程序專業教師提出申請,系部嚴格考察,確定與本系相關專業聯系較為緊密的、合作愿望較強的生產經營性企業,設立專業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并將相關報告與計劃報送學校審核、備案。(二)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管理要求充分發揮學校專業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管理辦公室管理主體的作用,相關部門積極配合,在教師課務調整、工作站平臺搭建等方面給予協助。對在進站工作中業績突出的實踐教師給予獎勵,對建設效果不理想、未完成建設目標任務的專業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要分析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及時改進與調整,使專業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向健康良性化方向發展。(三)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管理內容1.學校的政策保障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建立專業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的核心要求,學校要為教師創造條件參與到工作站實際工作中,保證進站的教師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企業實際業務運作中。2.加強過程管理學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工作站進行走訪,對專業教師在站工作的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協同企業督促教師切實做好實踐工作,同時,及時解決專業教師在站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對教師提出的意見與建議進行認真分析,及時改進。3.加強對教師進站工作成果的總結和管理在站工作中,專業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與反思,既要善于吸收、消化實際業務中的方式方法,縮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又要充分利用理論基礎知識扎實的優勢,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符合企業實際的措施與辦法,切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工作站工作結束后,學校要與專業教師進行交流和總結,獲取專業教師根據實踐對學校的培養目標、專業發展、培養模式等提出的建設性意見與建議。4.企業對專業教師流動工作站的管理教師進站前,企業與學校雙方共同制定教師進站方案、計劃和制度,并簽訂相應的合作文件。一方面,專業教師到流動工作站工作屬于脫產性質,因此企業要實現進站工作的教師“員工化”,教師主動接受企業管理,執行企業的決定。另一方面,企業要用激勵制度提高進站工作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企業需要的是能夠為企業帶來利益的人員,教師進站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企業與學校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差異,必須要將教師的積極性引導到為企業服務上來,教師的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相應的激勵制度可以很好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四)教師企業流動工作站考核學校要堅持過程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堅持定量與定性考核相結合,堅持靜態與動態考核相結合。首先要從學校、企業的層面對進站教師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系統、全面的考核,綜合評價其教學能力、科研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等方面提高的實際效果。其次,對進站工作的教師在進行量化考核的同時,為更好地激發教師的潛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鼓勵教師的創造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要進行定性考評。第三,既要注重對進站教師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又要注重教師發展的潛力和發展趨勢,真正發揮考核的激勵功能和導向功能。

(一)學校明確專業教師實踐目的確定專業教師到工作站鍛煉的目標是學習企業生產經營一線的實踐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加以應用,以此提升教學質量。(二)企業制定相關規定接收專業教師實踐學習合作企業與學校簽訂相關協議,制定與學校制度相適應的規定來接受教師,在教師的業務工作、日常管理等方面做出相應安排,實現與學校的協調共管,確保教師在企業里有具體崗位,從事具體工作,直接參與企業業務活動。(三)專業教師進站工作學習專業教師以企業員工的身份進入企業生產經營運轉系統,投入到企業的日常工作中,企業按員工管理制度對教師進行日常管理。現以實際案例來說明。學校經貿類專業教師到××公司的主要工作崗位是外貿業務員,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外貿出口流程,主要工作目標是尋找國外客戶,聯系國內廠家,實現國內國外銜接的交易全過程。具體學習過程如下。1.熟悉公司專業教師到企業后首先對企業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熟悉環境,進行角色轉換的準備。了解公司組織結構、管理制度、業務范圍,了解外貿的主要經營過程。2.認識產品學習外貿流程的前提是從認識產品開始的。該公司是一家以建筑用品為主要出口對象,同時出口紡織品、燈具等產品的貿易公司,產品的目標市場主要為日本、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對產品的認識從學習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標準開始,學習主要出口產品的原材料、生產工藝、生產流程、質量要求和檢驗等。通過認識產品,明確國外客戶的具體要求,在國內找到相應產品的生產工廠。3.客戶洽談在初步認識產品的基礎上,積極尋找國外客戶。主要的途徑就是網絡平臺和交易會參展等,通過相關的網絡平臺資源找到需要公司產品的客戶,了解對方的具體要求,在師傅的指導下,逐步學會針對不同客戶類型,用較為準確的日文、英文等語言進行不同內容的寫作和電話溝通,進而在國內工廠中尋找相應的生產廠家,與選定的國內生產廠家進行溝通,了解合作意愿,及時向國外客戶發出產品的報價函。上述工作主要是培養業務溝通、談判等能力,這需要一定時間的學習和鍛煉。在與國內外客戶和供應廠家的磋商完成后,簽訂合同并履約,最終完成商品的生產、交付和貨款的回收等。此外,有條件時,可以接觸、學習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國內國外客戶出現索賠情況時的應對策略和談判策略等。4.企業工作階段性小結企業在進站教師工作結束后,對其所進行的工作、開拓的客戶等當面進行小結、交流,形成書面材料,寄交學校,作為考核依據之一。同時,對教師在企業的后續性工作提出參考意見。(四)學校相關部門對專業教師進站的工作召開總結匯報會學校在專業教師進站工作任務完成后,組織進行總結匯報,從工作技能與雙師素質提升、教學資源準備等多方面對教師企業工作實踐進行考核,對取得的成績進行匯報,同時也指出其中的不足。

查看全文

高職成人教育模式分析

摘要:針對當下高等職業院校成人教育培養模式滯后、人才培養質量一般的實際情況,對高職成人教育課程體系進行教學改革,開展線上線下教學、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勞模精神引領、工匠授課以及崗位個性化課程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從而有效提升各成人學員的職業能力、職業素養,保障新教學體系的高質量運轉。

關鍵詞:高職;成人教育;職業能力;校企合作;實驗室

1國內高職成人教育模式現狀與存在問題

1.1高職成人教育現狀

近年來,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持續加大,高職成人教育事業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職成人教育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學歷性質的成人繼續教育形式,一類是專項職業技能培訓性質的教育形式。借助于國家的相關鼓勵政策,五年來兩種形式的成人教育都有30%~50%的高速增長,成為各企事業單位員工學歷提升、技能提高的主要學習手段之一[2]。

1.2高職成人教育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服裝設計基礎”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

摘要:文章從高等院校服裝專業基礎課程“服裝設計基礎”的目標定位出發,對課程內容設計規劃,課堂教學組織實施、實踐、實訓設計等相關問題作了討論,闡釋了“服裝設計基礎”課程改革思路,總結實踐教學經驗,以期促進“服裝設計基礎”的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

關鍵詞:服裝設計基礎;課程改革;教學實踐

隨著我國紡織服裝業的蓬勃發展,許多綜合類高校和專業院校都陸續開設有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等相關專業,但是,入學新生對所學專業了解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并且入校后不會很快接觸到專業課程,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動力,陷入迷茫。“服裝設計基礎”的啟蒙、導向作用不容忽視,對學生的專業培養起著關鍵的作用。

一、課程目標定位再認識

目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涉及服裝領域的有三個專業,隸屬于工學紡織類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隸屬于藝術學設計學類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還有特設專業“服裝設計與工藝教育”,其中“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又分服裝工程和服裝設計兩個專業方向,可授工學或藝術學學士學位。基于區域產業需求、高校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原因,不同的高校選擇開設的服裝本科專業也各有不同。服裝高等教育雖然有不同的專業和方向,但其培養方案、課程設置都有相互交叉和重疊的部分,體現出服裝行業人才需求復合性、實踐性的特點。現行的培養方案中,服裝藝術類專業在第一學年以造型基礎和構成基礎訓練課程為主,如三大構成,素描、色彩等,服裝工程類專業以服裝結構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學課程為主,基本都較少涉及設計類課程。傳統觀念影響下,設計類的學生容易陷入“畫設計”的學習誤區,“重藝輕技”,缺乏動手能力和實踐意識;而工程類的學生對藝術時尚、設計創新缺乏敏感度,審美意識有待提高。同時,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礎能力存在較大差異性,對所在專業的認知度很低,學生很難理解前期基礎訓練的課程與今后要學的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更無法設想今后的專業道路。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基礎知識,了解學習方法,拓寬專業視野,初建職業意識。作為面向一個或多個服裝專業共同開設的課程,“服裝設計基礎”課程具有專業通識教育的基礎地位,目標就是要打破專業界限,為學生搭建一個藝工結合的知識平臺。

二、教學內容的設計規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