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生產品質管理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3: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紡織品生產品質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紡織品生產品質管理

篇1

一、前期策劃和設計規劃的重要性

隨著房地產調控的不斷深化和房地產業的日益發展,我國理性的購房者已經學會全面地評估物業的實際內涵和真實價值所在,甚至對開發企業的品牌、品質都有高度清晰的評判,因此,當代房產開發企業都非常重視項目的前期策劃和市場定位。房地產開發項目設計階段的管理有著與眾不同的特殊性。其一是設計的成果是由規劃設計院完成的,其二是房地產項目公司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完成協調、監控和溝通的作用。所以在房地產開發項目的設計運作過程中,房地產開發公司如何介入,如何控制設計過程,充分發揮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的能動性,是取得該房地產項目設計成功的根本保證。

然而對于開發內容復雜、規模大、周期長、社會影響大的綜合性開發項目而言,市場策劃和設計創意方面主導性作用更為明顯。設計策劃階段應站在城市長期發展的高度,在人居環境的品質、文化藝術創作的品味、建材和技術的運用上投入足夠的精力,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態,更不能將成功的案例拿來照搬照抄,不論是出售的物業還是持有的物業,都應該視其為不可逆轉、需持久經營和不斷保值增值的物業,才能引導設計師創造出有藝術內涵、有科技水準的作品。房地產開發項目是百年大計、涉及民生,一定要在決策初期投入足夠力量的研究、策劃和設計,盡可能使所開發的物業有最高的價值體現,這也是房地產企業永續發展所需要的品牌創建之路,也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所在。

二、規劃設計的研發

在當今的房地產開發過程中,建筑設計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建筑產品的研發,它是藝術創作和科學技術的結合。房產開發具有很強的地域性,不同地點、民俗文化、生活習慣和不同性質的建筑從內容到外表形態都不同,因此需要完整細致的綜合策劃。以住宅項目為例,在通過大量的調研確定了購房客戶目標定位和價格定位的情況下,首先要研究建筑功能如何滿足使用者的基本需求,并進一步開發它的附加價值,然后研究城市規劃和特定的社會歷史文化環境,調研周邊的生態環境,從而確定建筑的形態、外立面設計的藝術創作風格走向,創造出富有文化內涵,并與城市環境相和諧的優秀作品。

對商業、辦公地產的開發,前期營銷策劃更為專業,設計規劃需要與相關專業策劃機構共同研究開發策略和確定目標消費人群,繼而研究辦公空間、商業業態、組合關系和商家定位,在這些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才能對設計單位提出較為明確的方案設計要求。在方案設計過程中,從空間的利用、平面的布置、動線的安排、面積的分配到公共空間的設施布置,奠定設計的方向,從而完成融實用性、合理性、品質化為一體的公共建筑。當今低碳、環保、綠色等概念日益成為時代的主題,在設計過程中除了要履行好個專業規范要求的環保節能指標外,更應該主動創新,研究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努力營造出綠色環保的人居環境。

三、設計階段的技術把控

(一)方案設計階段

房地產開發過程中,開發項目在方案設計階段,項目的溝通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準確而及時的溝通使項目設計能沿著正確的方向有序地發展。溝通是多層面和多方式的。在這一階段,主要的溝通為:內部溝通,與設計公司溝通,與政府部門溝通。尤其與政府部門的溝通要及時甚至提前,在溝通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建立溝通信息的存貯體系和信息查詢體系,以便信息可通過不同方式由團隊成員和項目公司工作人員共享。

(二)確定設計方向

在開發項目前期策劃階段,通過銷售及市場策劃機構確定消費目標,收集開發區域地形、地貌和土地招標中的規劃設計條件等多方面的基礎資料,編制設計任務書,將項目的開發意圖、策略、實用功能要求完整、清晰地傳達給設計單位,最終使設計成果符合既定的銷售市場定位。

(三)設計公司的選擇

規模較大的開發項目設計,不僅包含規劃和建筑設計、結構設計、給排水設計、電氣設計、暖通設計、熱能動力設計、節能環保設計、人防設計、智能化設計,甚至涉及道路、橋梁、駁岸設計,還包含室內精裝修設計、景觀綠化設計,有的項目還需要專門進行標識系統設計、建筑立面照明設計、玻璃幕墻設計、藝術品和家居用品設計等,還有各類招標項目的技術評審等配合工作。如此繁雜的設計管理工作,必須清晰的明確全部設計內容,將根據項目的開發計劃,分解成不同的工作節點,對每個設計檢點明確內容、要求、目標、時間,對每項涉及內容都要選擇好相匹配的設計公司和設計團隊,在項目整體開發過程中有序的落實完成。

(四)分階段設計成果評審和確定

設計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各階段設計成果應予以評審和確認。在方案階段,應對建筑形體、風格、朝向、位置、間距、高度、退界、結構基本形式、主要出入口、平面交通組織、綠化環境布置、建筑面積等基本設計要素予以充分討論、評審、確認。在擴初階段,建筑專業除了統籌結構和機電各專業外,還應詳細研究建筑各個細部和材料,地基處理或基礎形式比較,建筑主體結構形式和構件尺度控制等,機電專業對系統進行技術比較和經濟論證,以及主要設備及管線的布置等。在施工圖階段,檢查和評審各類工種的技術要求的落實程度,核對各專業圖紙的設計深度、準確性、完整性。

四、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涉及各個階段

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涉及到建設項目的各個階段和環節,設計階段是成本控制的龍頭,也是成本控制的關鍵。建筑項目設計分成三個階段:方案階段、擴初階段和施工圖階段,在每個階段形成文件時應及時由造價控制部門編制相應的概算、預算,供設計管理部門及時地進行細化并分散到各專業分項中。要研究材料和施工條件等進行多方案經濟比較,從而降低每個構件的造價。而在機電系統選型時不僅要考慮到初期投資,還要考慮運行成本和設備維護費用,因此需要進行綜合技術經濟評估,正確處理好技術先進與經濟合理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一個好的設計管理既要能夠營造出良好的感官效應和環境氛圍,又要對各種建筑材料的性價比有很強的把控度和敏感性,才能將設計造價控制得最為出色。

(二)房地產開發是一個綜合經營的過程

房地產項目的開發是一個融技術、管理、經濟等諸多因素于一體的綜合經營過程,每個環節絲絲相扣、缺一不可,設計管理工作貫穿在項目的前期定位、中期建設、后期營銷運營的整個過程中,它的作用無容置疑。從某種意義上說它還不僅僅是一項技術性管理工作,更應該是一項引領性綜合類管理工作,它將藝術、技術、經濟融合在一起,所以它既要求見多識廣,又要求技術過硬,更需要綜合協調能力,并需要不斷地吸收新的理念、新的技術,不斷地積累和總結。雖然設計管理工作成果不會立竿見影,但它最終會體現在每一位置業者的感受中,那才是它真正的價值所在。

篇2

但由于工廠方面對QA/QC的崗位要求主要側重于工作經驗,而低學歷的QA/QC缺乏系統培訓,專業基礎并不理想,致使招聘方感慨僧多肉少,QA/QC一將難求!

服裝廠家:客戶要求越來越高,沒有品質保障一切免談

近日,由英才網聯旗下服裝英才網主辦的“第網絡招聘會廣東地區服裝專場”落下帷幕,本屆網絡招聘會共有40家企業參加,的職位包括了男女裝設計師、跟單員、市場拓展經理、銷售督導、尾部主管、服裝QC等167個職位。在企業的眾多職位中,與服裝質量管理相關的職位量有明顯提升。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國內一線服裝品牌高層管理人士透露,隨著“品牌休閑褲質量門”、“童裝塑化劑事件”的曝光,公司董事會把產品質量管理問題作為下一季度的生產重點。因為質量安全問題對品牌的傷害是致命的,會讓消費者對品牌旗下所有產品產生信任危機,這是多少廣告費都補救不過來的。公司董事會決定未雨綢繆,狠抓品質管理,下半年員工招聘方面,加大對產品管理人才的增聘和提高對招聘人員的專業要求。

他還表示,服裝質量管理一直都是各大品牌服裝的軟肋,國內服裝品牌大多依靠廣告營銷為生,龐大的廣告支出,致使服裝生產廠商拼命縮減生產成本,在面料選擇、制作工藝上能用低價貨絕不考慮質量更好的高檔面料,能省一道工序就省一道,這種情況下,甚至一些廠家根本沒有設立質量管理部門,只有流水線上檢驗是否少縫了一顆紐扣、線頭是不是忘了剪的普通驗貨員。這段時間,頻頻曝光的質量門事件,雖然讓服裝行業進入前所未有的質量安全“寒冬”,但也給只關注銷量、不在乎品質的廠商們提了一個醒兒,對肅清服裝行業不良生產風氣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記者還就此走訪了青島一家主營歐美地區出口服裝的外貿加工廠家,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服裝外貿生意越來越難做了,因國內ZARA等“質量門事件”的曝光,最近出口服裝跑單和返單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少跟單員反映,歐美客戶們一聽說是“Made in China”都搖頭,連合作了幾年的客戶都因此終止了合同改找印度、越南等其他國家下單合作。而且要求越來越高,上個季度,返單量突破了建廠以來的歷史紀錄。“本來出口歐洲服裝就比國內銷售服裝質量審核嚴格,現在歐美客戶要求越來越高,真的是沒法干了!以前一起做外貿生意的幾十家生產廠家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家設立質量管理部門,現在大家都開始招聘QA/QC了,歐美客戶說了,沒有質量保障,設計再好、款式再新潮都白搭,返單!出現一次質量不過關的情況,下次還想繼續合作就比較難了,老外很看重企業誠信度。”

東南亞國家“低價策略”包抄中國服裝出口,高品質成為“Made in China”制勝法寶

另外據外媒近日報道,越南上半年紡織品出口額達61.6億美元,同比增長30%。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越南服裝和紡織部門很可能會在2011年完成130億美元的出口目標。而中國今年的紡織服裝出口卻呈現下降趨勢。

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服裝部主任胡女士表示,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對主要國家的紡織品出口仍在增長,但今年卻呈現出下降趨勢,東南亞國家出口卻在增長。“以前在美國服裝市場,10件衣服里有6件是中國制造,現在則只有兩三件。”胡女士說,根據今年1―4月的統計數據,主要市場從中國進口紡織品數量首次下降,大約下降了三到五個百分點,主要是由國內成本因素推高所致。

胡女士分析,中國紡織品服裝在國外市場占有額度高,靠的主要是價格優勢。今年中國紡織品平均單價高于美國從全球進口的單價,同時美國的消費者比較成熟,傾向于選擇價格低廉質量又好的服裝,這樣訂單必然轉移。“其他東南亞國家原材料也高,但是勞動成本不如中國高,比如越南,勞動成本大約只達中國的一半,達到5:3的比例,所以訂單會流向低價位國家和地區。雖然工藝上相對復雜的中國服裝還有一定技術優勢,但訂單還是從中國轉移了一部分。”胡女士表示,其他國家的產業鏈一旦完善,訂單則很難再回到中國。

東華大學紡織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錢競芳認為,相比于其他東南亞國家,中國紡織企業的競爭力優勢在于中國勞動力素質比較高,工人技能熟練,同時國內政局穩定,產業鏈完善,有豐富的管理經驗。

從事外貿服裝工廠跟單員工作的王先生說,前幾年與國外客戶談判的時候都很有底氣,我們工廠加工制作的服裝價格低、品質好,深受好評。但近幾年,很多客戶都流失了,因為相比較我國服裝行業出現“用工荒”導致雇工成本一再提高,而越南、印尼、孟加拉等東南亞國家的雇工成本卻平均不到中國的二分之一,每次報價的時候,客戶都抱怨不如東南亞那邊工廠“便宜”。而且國內紡織服裝行業質量安全等負面報道也讓不少國外客戶望而卻步,覺得“中國制造的服裝沒準會對身體有害”!這在消費者維權意識很強的國外是非常大的“麻煩”!

綜上所述,中國作為“世界服裝工廠”的格局正在發生改變,怎樣應對雇工成本更為廉價的新興服裝出口國家――東南亞地區的低價策略?中國外貿服裝廠商要改變傳統低價傾銷策略,狠抓服裝質量,服裝生產過程中必須啟動完善的品質管理體系。

服裝企業人力資源部:QA/QC最難招

廣東深圳一家服裝企業人力資源部經理告訴記者,今年服裝企業普遍出現“招工難”, 但QA/QC比普通流水線工人難招十倍!上個季度,公司因業務需要,共招聘設計師、打版師、跟單員、區域經理、銷售督導、尾部主管、服裝QA、驗貨員等近20個崗位,歷時近三個月的招聘中,以設計師崗位應聘人數最多,其中本科院校應屆畢業生占多數,而對工作經驗有明確年限要求的驗貨員和服裝QA則乏人問津。應聘服裝QA崗位的10名面試人員中,8人為高中及以下學歷,僅有兩人為高職學歷。大部分有服裝企業驗貨員工作經驗,對生產流程及服裝制作工藝方面經驗豐富,但對相關國家及海外服裝紡織產品質量標準并不熟悉,其中僅有3人能夠熟練操作OFFICE辦公軟件。

青島一家外貿服裝加工廠人力資源部干事修小姐告訴記者,最近國外客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特別是因質量問題被迫召回的幾批貨品,工廠方面不得不急聘服裝QA/QC等品質管理人才,但招聘結果并不理想。“這個崗位與別的崗位不同,對學歷基本無要求,但很看重工作經驗。然而成熟的QA、QC人員基本招聘不到。不少應聘人員確實有過相關驗貨員工作經驗,對各種染紗、吊染、繡花、手編等服裝工藝還是有一定了解,但對各種服裝面料的接觸還是不夠,特別是在國家及海外服裝紡織產品質量標準基本屬于門外漢,雖然可以應付基本的驗貨及品質檢驗工作,但有關企業質量系統管理和預防性控制的工作就很難勝任。只能先招聘進來以后,通過內部培訓及進修系統學習后才能上崗工作。”“而成熟的服裝QA近期薪水標準還會上漲,在質量安全問題頻發的關鍵時期,企業不會對服裝QA這種生產關鍵人才的流失坐視不管,這就加大了其他企業招聘服裝QA的操作難度,沒辦法,只能招聘有潛力的質檢人員或者通過內部培養留用了。”

QA從業者:“細節促使翻單”與“靠混會吹”

作為服裝品質管理體系的頂層建筑,服裝QA相比較QC,對從業人員綜合素質要求更高。外行人評價QA“工作輕松、薪水高”,真實情況究竟是怎樣呢?實際上由于國內服裝質量管理體系還未系統化,致使不少QA從業人員蒙混度日,確實拿著高薪圖“清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服裝QA人員告訴記者,“QA說白了就是與人打交道的一個行業。天天面對車間工人、公司管理層還有客戶,不會吹怎么行?客戶審核成品服裝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尺,同樣的做工材質可能這家客戶能過那家就過不了。車間里生產師傅們又都不是好惹的主,除非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一般不要輕易打亂生產車間的工作。而且服裝QA工作是否負責,企業根本沒法評估,生產到銷售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推卸責任很簡單,關鍵看你會不會說了!”

篇3

【關鍵詞】服裝產業困境對策

一、我國服裝產業現狀與困境分析

如今中國制造的產品以其高性價比的特性獲得了世界的廣泛認可,但這種繁華的背后卻潛藏著多重挑戰。就服裝產業而言,據《2006—2007中國服裝行業發展報告》統計顯示:2007年我國規模以上服裝企業累計完成服裝產量201.59億件,其中梭織服裝94.56億件,針織服裝107.03億件,與2006年同期相比分別提高了14.36%、13.13%和15.47%,是世界最大服裝生產國。2007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外貿出口總額達1711.7億美元,出口增長幅度為18.88%,為世界最大服裝出口國,但大而不強。

我國服裝產業發展的邊界條件——生產要素和企業數目的總量充足,但素質不高,客觀上限制了我國服裝產業的縱深發展。就目前而言,我國服裝產業主要生產的是中低端產品,在這類市場上總量很大,因此,各企業紛紛采取低價競爭策略來換取市場,造成整個產業成了微利行業,甚至因其低價戰略還會遭遇歐美等國以反傾銷為名的“特保”措施及其他保護措施。

在高端產品市場上,中國企業無能為力,出現較嚴重的市場缺失。在設計、流行趨勢的等方面,西方潮流仍占主導力量,中國服裝產業沒有發言權。在品牌方面,意大利、美國、法國等國家的一批國際大牌憑借強大的品牌優勢一直牢牢占據著世界服裝市場的高端,獲取高額附加值,中國多數企業卻仍停留在替國際知名品牌做加工的階段,自主品牌幾乎走不出去。即使具有出口能力的面料企業或服裝品牌企業,價格也非常低廉,走低端路線。因此,中國服裝業目前這種大而不強的狀態會不斷削弱產業的競爭力,最終使產業既強不了也大不了。

對于勞動密集型的紡織服裝產業而言,中國勞動力相對便宜。傳統的勞動力的比較優勢以及中國已經形成的配套產業鏈的優勢還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但隨著越南、印度等一些國家加工制造業的崛起,中國在加工制造領域原本的比較優勢也日漸受到威脅。在這樣的狀況下,要實現中國由“服裝大國”向“服裝強國”的轉變,中國服裝業從“制造”到“創造”的轉變就勢在必行。

二、我國服裝產業由大變強的發展之路

1、加強服裝產業高素質人才的培育

隨著我國服裝產業的日益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發展自主品牌、實現企業轉型。作為企業的出路,引入設計管理、提升產品設計能力是企業升級不可逾越的關鍵一步。一個合格成熟的設計管理人員是很難通過一些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對于理論的初步實踐就能培養出來的,而是同企業家一樣是在一定的專業基礎之上,通過自身努力、社會培養,在產學結合、校企聯合的經驗積累過程中鍛煉出來的。服裝企業中無論是設計人員,還是生產管理人員、市場營銷人員的培養,都需要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因此,高等院校培育的服裝專業人才只有通過在企業中不斷積累經驗與實踐和對自身有目的的培養,才能逐步磨煉成符合企業所需的人才。

學院應定期聘請一些服裝企業家與經營家成立專業教學改革指導委員會,參與到教學改革工作的全過程中,以便及時把服裝行業中的新動態、新規范、新設備、新工藝、新管理機制等納入教學內容中,使教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通過這樣的途徑,減少學生與企業的磨合期,使培養“基礎復合型、技術專門化”的服裝專業人才的目標得以實現。

2、重視企業信息化投入與建設

目前大多數的紡織品服裝企業仍屬于生產型企業的銷售網絡,多數是地區性或全國性的,無法發揮市場調研、信息收集、為產品開發和生產提供市場信息的功能。由于企業嚴重缺乏國際營銷經驗和適應國際競爭的復合型人才,建立跨國銷售網絡的企業僅是鳳毛麟角。

服裝品牌企業面臨著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要求服裝品牌企業提高營銷管理能力,提高暢銷產品的有效庫存,降低滯銷產品的積壓庫存,及時掌握市場銷售信息變化,增強企業的競爭優勢和適應市場多變的能力。這就必須運用科學先進的智能化服裝營銷系統,使生產品牌營銷活動中的發貨配貨、訂貨補貨、調貨退貨以及物流、資金流等處于般佳組合狀態,實現服裝品牌企業在營銷管理方面的暢銷產品智能預測,滯銷產品智能預警和智能決策。

在企業信息化環境建設方面,應注意企業信息化網絡效應特點。基于供應鏈的服裝企業信息化網絡環境建設、服裝企業集群的信息化生態環境建設等,已成為新時期服裝企業信息化環境建設的必然選擇。企業信息化只有形成網絡、形成集聚,才能產生“溢出效應”。企業信息化工作只有被放置在企業供應鏈、企業集群或企業生態環境當中來整體考慮,才能夠真正適應形勢的發展,這一點對于廣大的中小服裝企業來說尤其重要。3、提高服裝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任何一種產業,到最后都必須有品牌的支撐,而打造品牌是一條漫長、曲折的道路,服裝行業尤其如此。品牌,首先要有品質、有品位,牌子才能挺起來。一件成衣品質的產生和形成,包括了市場調查、款式設計、產品規格標準、工藝要求、輔料采購、縫紉生產、工序控制、檢驗測試、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等各種品質活動。以上各種職能都是保證產品質量的環節,每個環節都是相互緊扣、互相影響、不斷循環、不斷提高的。

品質管理的重要目標就是將企業內的各項品質活動貫穿在各個環節中,并推動每個環節的上升,以提高產品的品質。建立正確的品質管理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中小服裝企業要決心實行有效的品質管理,一定要拋棄固有的品質管理觀念,吸收新的知識。許多管理人員都認為只要找到種合適的管理工具,如“品質圈”、SQC(統計品質管理)、AQL(允許品質水平)及些電腦軟件工具等,就可以將品質問題解決,但事實上,品質管理的成敗不在于工具,而在于正確的觀念,只要掌握全面的品質概念,才能真正在企業內解決品質問題。品質的提高,不僅只是讓顧客滿意,而且可以讓工廠大幅度增加產品的利潤。

4、政府規劃引導,行業協會組織協調

“入世”后,我國經濟與國際經濟接軌的進程將加快,這對政府管理職能的轉換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應當花更多精力研究和處理對外經濟事務,以保證國家利益最大化。政府有責任在允許開放和競爭的條件下,運用世貿規則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特殊條款,最大限度地減少外部沖擊給服裝產業帶來的負面效應。為了鼓勵服裝企業的創新,政府可以出臺制定加速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對各企業的新投資項目,給予減、緩、免的政策優惠,并在適當時候給予企業物質獎勵。

三、結束語

進一步發揮服裝協會的作用,更好地完善和進行自我約束。服裝協會應致力于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真正將服裝產業鏈融合和調動起來。例如在組織面料和品牌推廣方面,可以組織更多企業或企業家間的交流活動,加強溝通,密切合作。服裝品牌的成長進程,是服裝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升級取得成效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我們必須改變產量至上的觀點,把眼界放寬。創品牌必須有創新意識,營銷方式要創新,管理要創新,技術也要創新,要從單純的對別人的模仿中解脫出來,最終形成真正的、有檔次的服飾特點。

【參考文獻】

[1]張鐵:比較優勢、后發優勢與中國服裝業發展戰略選擇[J].北方經濟,2005(12).

[2]王秀芝:淺探“大服裝”人才培養模式下的課程體系改革[J].中國科技信息,2008(1).

篇4

2007年1月18日,上海市工商局了對知名品牌服裝的抽查結果,合格率僅為57.6%。被檢出不合格的品牌包括Zara、CHANEL、AMARNI、MaxMara、BURBERRY等知名品牌,銷售價格一般在干元以上,最高的達6萬元。此次的監測對象主要是上海市大型零售企業和品牌服裝專賣店經銷的品牌服裝,共監測了27家企業經銷的40種知名品牌服裝的59個樣品,合格34個,不合格25個(其中標注進口的24種),不合格項目主要為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纖維含量和標識標注等5個方面。

監測中,恒隆廣場售價17100元的“CHANEL”真絲套裝PH值超標,存在刺激皮膚并易使皮膚受到其他病菌侵害的隱患。還有兩知名品牌亦存在甲醛含量和PH值等安全性指標不合格的問題,會對人體產生隱性的累積傷害。含甲醛的服裝會釋放出游離甲醛,通過穿著人的呼吸道及皮膚接觸對呼吸道粘膜和皮膚產生強烈刺激,引發呼吸道炎癥和皮膚炎癥。

其它不合格服裝主要體現在染色牢度不佳、纖維含量隨意標注、標識標注混亂等問題。染色牢度指標不合格的服裝,非常容易褪色,導致色遷移也容易使服裝上的染料轉移到人的皮膚,在細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成為人體病變的誘發因素。包括BURBERRY、Dior在內的數個品牌的某些型號服裝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染色牢度不佳的問題。

部分品牌服裝標識標注混亂,也使消費者難以識別。一些服裝采用了全英文標注或未標注商的名稱地址、安全類別、產品等級以及執行標準,消費者購買了此類信息模糊和缺損的商品后,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很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繼上海曝出CHANEL等國際奢侈品牌服裝不合格后,廣州對全市在售服裝進行了徹底抽查,發現合格率僅為46%,不合格商品涉及眾多知名品牌,包括Etam艾格、adidas、NIKE、ESPRIT、ONLY、SN00PY、THEME等中外品牌。而早在2006年3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對13種國際名牌服飾的抽檢結果,合格率也不到50%。

一邊是價格昂貴的國際知名品牌,一邊是高達半數以上的致人疾病的不合格率,這兩者融為一體實在是一個激烈沖突的矛盾體,有消費者甚至愿意是檢測錯誤也不愿意接受這樣的事實:自己從大商場花大價錢買來的國際品牌貨不是假貨,而是有問題的真貨!然而無論接不接受,洋品牌們已經在中國集體跳入了失信的質量門。

寵出來的傲慢?

出了質量問題后,洋品牌們對被他們忽悠了中國消費者的態度卻還表現出令人不解的傲慢態度。據了解,上海工商部門公布20多個國際知名品牌檢測不合格后,近10天時間內,僅有一家企業通過媒體向消費者“深表歉意”,并承諾將對所有服裝改進處理。更多的國際品牌雖然將相關批次、規格的“問題商品”撤下柜臺,但關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質量問題以及采取哪些善后措施,則沒有作出解釋。

就在上海市工商局公布檢測結果后,意大利《24小時太陽報》1月24日報道,意大利紡織時尚協會主席保羅?澤尼亞接受采訪時表示,上海商檢部門此次是以質量問題為由,威脅要查扣意大利、法國、美國、英國等著名服裝品牌是政治舉措而非技術問題。保羅?澤尼亞稱,這些國際著名品牌首次遭受到了來自中國官方的行動,媒體進行了突出報道,中方的目的在于對歐盟還以顏色――“如果歐盟對中國產品設置障礙,中方也有能力這樣做。”

該報道還稱,中國的指控確實讓人難以置信,大部分原材料都來自中國這已經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了,這只能說明,這些制造商對來自中國的原材料沒有嚴格檢測。但這次上海有關當局叫停的服裝涉及多家制造商的產品,這里包含深層次的問題,那就是中國面對來自國際上的競爭,懼怕開放市場。根據WTO規則,中國應該進一步開放其商業銷售領域,尤其是零售業。中國目前商業銷售領域仍然處于半壟斷狀態。毫無疑問,國外公司如果過多介入,將威脅中國商業銷售者的生存。報道指出,從國際著名品牌服裝被叫停和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對進口商品采取嚴格的檢驗措施并制定苛刻的標準,這些舉動可以反映出中國對向外國開放商業零售業的擔心與害怕。

而保羅?澤尼亞在充分表達了“憤慨”之情后強調了“要與中方展開建設性對話”,因為他們對中國開放市場持“積極態度”。

可見,對于中國市場,洋品牌們不僅不是看不上,而是更不會放棄,恰恰相反,他們非常重視和渴望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但是由于他們多年來在中國市場上的受寵,使他們在質量問題面前表現出傲慢姿態。據調查,在近兩年內,部分國際名牌服裝存在的質量問題多次被曝光,其中一些品牌三度上“黑榜”。但銷售人員卻表示,其產品“依舊熱銷”。

這與中國人對洋品牌的迷信分不開,但是這迷信恰恰也是建立在這些國際著名品牌多年來建立起來的信譽度之上的,如果因為消費者的信賴而對質量問題熟視無睹,那品牌的誠信度必將大幅下降。這些問題品牌還找出諸如原料產自中國等理由來推卸責任,其實無論原料出自何處,產品從生產到市場都屬于品牌經營過程,品牌擁有者必須承擔保證質量的責任。廣東省服裝行業協會專職品質管理高級顧問許傳信認為:芳香胺、pH值等問題的出現,一般不是由成衣制造加工廠家造成,而是由原料供應方造成,諸如布料輔料、印染加工等。事實上,無論是上海、廣州還是浙江的抽檢中,抽檢批次都是著名公司的正品。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新聞中心常務副主任葉建華說:“公開曝光的進口產品,都是經過工商部門調查后,確認是從國外進口的產品,如果原產地不在國外或不明確,抑或是假冒進口產品的也不在進口產品存在問題的曝光范圍之內。”

貨是真貨,質量問題也是真問題,虛假的唯有洋品牌們為質量問題、為推卸責任所找的種種借口。

敲了誰的警鐘

國際著名品牌正品不斷出現質量問題和其對這一問題的傲慢姿態,絕非一日之寒。長期以來我國消費者對洋品牌的崇拜心理和檢測標準的不完善、監管的缺失都為洋品牌大開綠燈,以至于可以堂而皇之的不遵守該遵守的規則。

我國缺乏有效的檢測手段,讓不合格進口服裝有恃無恐。國家棉紡織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王寶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服裝甲醛問題頻出,主要原因就是我國還沒有建立服裝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這是一個嚴重的‘后門’。雖然服裝上市前必須送檢,但不是每批次都要送檢。上柜前,商場雖然要求企業出具檢驗單據,但不要求每批次產品都提供檢驗單據。這些都是監管缺位的直接表現,也最終導致國外知名品牌質量問題頻發。”

專家指出,我國應盡早建立完善的進口產品監管制度,填補檢測手段方面的空白。如果沒有《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紡織品安全質量監管將始終處于真空狀態,如此將會有更多的中國消費者成為消“廢”者。而一旦有了行業標準,許多名牌產品立即就露出馬腳。對此有識之±指出,我國應當加快推進標準化建設進程。 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副處長何曉明認為,要從源頭遏止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首先必須制訂出相應的行業標準。何曉明說:“相比于國外,我國的標準化建設非常滯后,要么是應該有標準的標準沒制訂出來,要么是標準的修訂更新慢以及內容不完善,目前市場上仍有許多商品處于標準缺失狀態。”

另外,國際名牌服裝處于監管“真空”,有關部門的失職難脫干系。這種失職則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對國際名牌的迷信,總覺得國際名牌不會有質量問題,名氣越大、價錢越貴就越不會有質量問題。于是國際名牌被另眼相看了,被放任自流了,變成了質量監管的“燈下黑”。監管部門首先被國際名牌“忽悠”了,消費者才跟著被“忽悠”。

篇5

寒冬中的一道亮光

2013年的市場,像低谷中的河流越走越低,永亮卻像一艘船倔強地逆流而上。線上銷售增長的同時,線下渠道的銷量也在增長,進入2013年的時候,永亮制定的全年銷售目標是3億,如今10個月過去了,這個目標已經完成了90%以上,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的總銷售額將會超額完成。

“一分錢一分汗,在今年的經濟形勢下,取得這樣的增長非常不容易。”永亮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段亮說,由于去年已經預見到了今年的不利形勢,做好相應的計劃和調整,才能依然保持住銷量增長。但是,雖然銷量在增長,但利潤卻降低了,市場費用,宣傳費用,生產成本,人力成本都在增加。

“今年家紡行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銷售乏力,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都在降低。各種促銷活動,效果都在大打折扣。例如在超市渠道,以往最好時候能達到日銷售額5000元的單店,如今每天只能賣一兩千元。并不是一家如此,各企業各產品都面臨這樣的形式。消費者購買力下降,造成了行業內相對產能過剩,尤其是同質化的產品尤為明顯。”段亮說,同質化的產品,只能以降價、折扣、促銷活動等方式來刺激銷量,利潤大幅縮水。要打破這種局面,只能跳出原有的思維習慣,依靠產品創新,模式創新取勝。

永亮的“獨門武功”

面對市場的阻力,所有家紡企業都在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毛巾市場上,永亮祭出了自己的“獨門武功”。

2013年初,永亮以前所未有的高調姿態,闊步走進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經銷商大會,更請到了知名主持人魯豫主持這次大會。為何永亮毛巾一反20年來的低調作風,在市場形勢頗為不利的年景中昂首出擊,段亮對此作出了解釋。

“市場形勢看似不利,但對于我們來說也是機遇。永亮毛巾經過20年的積淀,從技術裝備、生產管理、產品研發、市場渠道等各個方面已經具備了國內市場一線品牌的實力。樹立起了鮮明永亮的品牌特色,如今正是全力打造品牌的有利時機。”

在毛巾行業內流傳著一句話,“潔玉的規模、潔麗雅的營銷、金號的品質、永亮的文化”。道出了如今中國毛巾行業四大巨頭各自的特點。永亮毛巾推出的文化禮品毛巾和定制禮品毛巾,一上市便引發了行業及新聞媒體的普遍關注。《清明上河圖》、《乾隆御題棉花圖》、《古蓮花池》等一系列帶有濃厚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精品毛巾問世,將永亮的品牌形象推向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全國媒體競相關注永亮毛巾,紛紛進行報道之際。永亮借此良機,順勢推出了更受歡迎的定制禮品毛巾。為企業、單位量身定制帶有名稱、LODO等彰顯品牌形象的毛巾產品,作為企業饋贈客戶、對外交流的隨手禮品,既成本不高,又富有人情味,還能促進企業形象的傳播。可口可樂、郵儲銀行、聯通、移動、河北大學、燕趙都市報及珠寶、家裝、商貿等各行業知名企業、高校、媒體紛紛成為永亮的大客戶。僅此一項,就為永亮毛巾帶來數千萬的銷售收入。

創新之路,步步爭先

如果說以前企業可能會憑借某個產品,某個市場而迅速崛起,那么對于現在的企業來說,更多時候比拼的是綜合實力。一個品牌的樹立,除了準確的定位與產品的特色,還要有研發、生產、品質管理、營銷、售后、服務、團隊建設……

厚積薄發,永亮20年來所奠定的發展基礎,成為了現在支持品牌崛起的雄厚實力。

2011年,永亮投資2000萬元引進國際最高水平的先進織機,幾乎掏空了企業的腰包。而現在看來,當初的這一步,走得正確無比。正是因為有了精良的織機設備,才有了一流的產品品質,更多的產品創新和研發設計才能夠實現。自動化程度的提升,降低了用工成本上漲帶來的沖擊,生產效率的提高,優化了產品的性價比,從而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永亮的腳步,始終走在別人前面。在高陽紡織集群中,永亮毛巾第一家成立自己的產品設計研發團隊,這一步,比別人先走了好幾年。經過長期的鍛煉,這支成熟起來的隊伍,如今已經發揮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今年,永亮毛巾設計研發毛巾百余款,其中二十多款成為市場上旺銷不衰的核心產品。

節能降耗、生態環保,這一步,永亮又遠遠地走在別人前面。在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還沒有深入人心的時候,永亮就已經建起了本地第一家污水處理系統,今年又升級了新的染整設備,降低能耗、水耗。在生產一線全面施行精益生產管理,科學、規范的流程,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效率,減少資源消耗。

永亮商學院,是毛巾行業第一家商學院,既對經銷商提供營銷支持和市場指導,也對員工進行培訓和提高。今年,永亮商學院開啟了全國巡回培訓,南京、西安、長春、廣州……每到一處,都幫助經銷商分析市場形勢,提供成功營銷經驗與案例,解決經營中的疑難。每月數次員工培訓,使員工的崗位技能,綜合素質得到提升,促進生產效率與管理效益的提高。

設備升級、產品創新、精益管理、團隊建設……永亮創新的腳步在各個方面,都走在了行業前面。正是一個個不斷創新的步伐并在一起,推動著永亮的前進。

敢于打開新的窗戶

面對困局,如果沒有人給你指引出路,那么你必須有勇氣去打開新的窗戶。對于2013年的市場形勢,段亮早有預料,在他的部署下,永亮探索著一個個新的做法。

今年,永亮成立了一個新的營銷部門——三網營銷部,整合傳統營銷、互聯網營銷、移動互聯網營銷,全面開拓渠道網絡。起初也有人質疑過,這個部門到底能發揮多大作用?但事實很快回答了人們的疑問。從零開始,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這個部門的業績就已突破千萬大關。

電子商務渠道是永亮今年的開拓重點,與線下渠道相區別,專門配備了獨立的產品研發設計、獨立的生產線及庫房、以及包括運營、技術、推廣、美工、文案、客服在內的獨立管理團隊。專門運營線上品牌,從產品到經營完全與線下區別開來,真正實現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今年正式上線的禮品毛巾品牌“直隸巾禮”與嬰童毛巾品牌“棉小兜”均取得了不俗業績,獨立設計研發的系列線上產品“十二生肖”、“十二星座”受到了廣泛歡迎。截止目前,2013在線銷售額已達數千萬,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三倍有余。

篇6

作為全球兩大制造國,中國和日本的產業有著很強的互補性,諸多日本品牌產品生產組裝的最后環節在中國,但相當部分的關鍵零部件卻在日本本土制造。日本地震對兩國進出口貿易產生即時和中長期的影響。

雙邊貿易之“深”

日本于上世紀90年代初迅速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但隨著日本泡沫經濟破滅,十多年來經濟發展長期處于低谷和停滯階段,日本在中國貿易伙伴里的地位逐漸弱化。到2004年歐盟、美國相繼取代日本成為中國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貿易伙伴,日本則下滑至第三位;2010年兩國貿易繼續緩行,中日貿易占當年中國進出口比重下滑至10%。

與此相反,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日本對中國經濟依存關系卻不斷增強,中日貿易在日本對外貿易中的比重顯著提高。按照日本財務省統計,從1993年開始中國就已經成為日本第二大貿易伙伴,占當年日本整體進出口比重的6.7%,2000年這一比重上升至10.4%;而同期最大貿易伙伴美國所占比重則從26.1%減至24.4%,至2006年這一比重又在此基礎上繼續下滑7個百分點;2007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并保持至今。

據海關統計,2010年中日貿易規模達2978億美元,占中國對外貿易的10%,中國對日貿易逆差高達556.5億美元。日本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第五大出口目的地,中國則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從大類商品來看,機電產品在中日貿易中所占比重較高,2010年,機電產品占中國對日貿易進、出口總值的比重分別為67.9%、49.9%;從具體商品來看,2010年中國自日本進口居前的產品是集成電路、鋼材、汽車零部件,而對日本出口居前三位的是服裝、農產品和電子產品。

震后貿易之“變”

日本大地震過去月余,對中日雙邊貿易的影響逐漸加深。

一方面,對日出口快速增長,貿易逆差減少。震后一個月(3月11日―4月10日,下同),中國對日本出口121.4億美元,同比增長24.7%,環比增長15.8%;自日本進口156.4億美元,同比增長5.4%,環比大幅下降19.9%;貿易逆差35億美元,同比減少31.4%,環比減少61.3%。隨著地震對日本相關產業的沖擊顯現,預計近期中國對日本的逆差將進一步縮小。

另一方面,自日進口主要商品貿易額環比明顯下降。此次地震重災區的仙臺附近地區是日本電子零部件生產基地,福島縣和宮城縣則是日本汽車零配件和液晶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的主要生產基地,地震使得部分產業的供應鏈中斷。震后一個月,中國自日本進口汽車零件、液晶顯示板分別為7.1億美元、3.3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6.2%、9.8%,環比分別下降22.1%、20.6%。此外,自日進口集成電路11.4億美元,同比增長7.8%,環比下降17%。

此外,中國農產品、紡織服裝等生活必需品對日出口增長迅猛。日本宮城、巖手、青森等農產品主產區對本土的供應能力下降,且日本農產品對外依存度一直較高,因此直接刺激了中國對日農產品出口的增長。震后一個月,中國對日出口農產品8.9億美元,同比增長21.4%,環比增長37.1%。同時,震后災區的生活用品生產及供給在短期內難以全面恢復,紡織服裝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集中釋放。震后一個月,中國對日本出口服裝及衣著附件、紡織品分別為18.9億美元、4.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5.2%、41.4%,環比分別增長71.6%、49%。

供應鏈之“憂”

更引人憂慮的是,發生大地震的日本東北地區雖然不是日本經濟中心,但集中眾多日本電子、汽車等制造業企業的生產基地。臺灣拓撲產業研究所報告顯示,在電子業上游核心產品市場上,日本企業占有TAC面板、玻璃基板、壓延銅箔等市場80%-90%的份額,占有電池芯市場50%和電解銅箔市場38%的份額。和電子業類似,國際汽車市場也高度依賴日制零件。

地震發生后不久,索尼、東芝和半導體生產商薩瑞電子就關閉了在日本東北部的工廠,這些企業承擔著半導體、面板、傳感器等高端核心產品的制造;3月底約占全球電感市場63%的日本村田制造、TDK、太陽誘電株式會社陸續“受災情況”,稱其在震區的工廠已準備復工或開始運作,但受計劃性限電的影響,仍無法恢復正常生產;世界半導體原材料硅晶圓的主要供應商信越、勝高部分生產線也因地震而受創,信越鄰近災區的硅晶圓廠已經完全停工。這引發了相關產業供應鏈斷裂的憂慮。事實部分證實了這種憂慮,索尼電子華南有限公司反映,其集團5家日本工廠位于震區受災,地震后的廣州工廠庫存約能維持到3月底,其中“激光二極管”高度依賴進口,該部門已停產。截至3月份,出口同比下降50.3%;預計4月、5月的產能下降20%以上,銷售額下降50%以上。

除了電子產業,豐田、日產、本田這三大汽車企業在災區均設有零部件生產廠,電力、物流和零部件供應短缺使生產在短期內難以為繼。據當地媒體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12日中午,在地震波及地區,至少有21家日本大型企業的數十家工廠進入停工狀態。其中,日本三大汽車廠商豐田、本田、日產的15家工廠陸續停產,日本公司停產已迫使美國最大汽車制造商通用公司宣布停產或減產多個產品。短期內,由于低庫存水平,中國不少日資車企已出現零部件短缺情況,如本田(中國)汽車有限公司的零配件供給只能支撐到4月中旬。如果上游日本零配件工廠的生產不能及時恢復,勢必影響到日本汽車企業境外“姐妹”工廠的零配件供應;長期看,地震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已迅速延伸至上、下游產業,對汽車配件、化工品、涂料等延伸產業造成較大沖擊。

中國與日本合作的電子產業、汽車產業絕大多數處于“日本核心元件―本土加工裝配―全球市場銷售”產業分工鏈條上的一環,其關鍵零部件仍掌控在日本企業手中。本田汽車(中國)、索尼電子、奧托里夫汽車安全系統、捷普電子等大中型企業生產過程中自日本進口的關鍵零部件比重均在10%-20%之間。地震發生后,外界普遍認為,停產將促使中國內地、中國臺灣等地的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尋求替代品,從而對地區產業布局發生影響。但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關鍵零部件的替代在短期內難以完成:一是替代周期相對較長,既要尋找合適的上游供應商,還要進行相關實驗、檢測確保產品質量,整個替代周期或將長于震區工廠恢復生產的時間;二是部分零部件的日本供應商由客戶指定;三是部分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由日本企業獨家掌握。

消費者之“痛”

日本作為技術實力雄厚的世界制造大國,加之中國和日本在傳統文化和消費習慣上的相似性,“日本制造”受到中國消費者的喜愛;但大地震打破了“日本制造”的供需平衡,造成日貨緊俏,價格看漲。汽車方面,目前國內銷售的日系汽車是地震之前進口的貨源,但其后的貨源供應將會趨緊,價格預期會上漲。家電方面,全球家電制造對于日本零部件的依賴度較高,因此近期家電漲價的預期相對強烈。數碼產品方面,國際市場上記憶棒價格開始飆漲,日系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上網本的價格也有了不小的漲幅。

此外,由于擔心核輻射擴散,越來越多的國家下令禁止進口來自日本的食品。盡管這次核污染的范圍和程度目前還不明朗,但是目前美國、中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泰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菲律賓、加拿大和俄羅斯等地區都已經宣布部分禁止或者加強檢測來自日本的乳品、水果、蔬菜、肉類和水產品。據日本農林水產省調查,目前至少已有25個國家和地區對進口日本農產品和加工食品采取了限制,范圍從歐美和亞洲逐步擴展到中東和南美。據悉,2010年日本農產品出口額高達4921億日元,作為其重要市場之一的中國,未來一段時間內在食品進口消費領域都會存在“恐日情結”,短期內中國自日本進口的農產品和食品將會大幅萎縮。

災后重建之“機”

剛開幕的109屆廣交會,日本采購商累計報到1239人,比上屆同期增長16.89%。以廣交會為窗口觀察,不少短期訂單受地震影響被迫叫停,但小型制造業和生活類消費用品需求上升。這證明了盡管日本地震對中日貿易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從長期來看,由于災后重建將產生巨大需求,中國制造業因價格和地緣優勢很可能面臨機遇。

日本大地震后,中國東部沿海部分日資企業就出現了訂單短期大幅增加的情況。如日立蓄電池(東莞)有限公司反映,由于日本國內實行限制供電,總公司將部分生產任務轉交到中國公司,訂單大幅增加;廣瀨電機(東莞)有限公司在日本的兄弟公司目前基本處于癱瘓狀態,已經將大量訂單轉由其生產制造;索尼電子華南有限公司也表示其總公司將在震后加快關鍵零部件產業線的轉移進程。預計未來中國相關產業出口將有所增加。

從長期來說,日元近年的持續升值,地震對供應鏈中斷的觸動,都為中國獲得承接日本汽車、電子等行業的產業轉移創造了條件。大地震發生后,部分日資企業已表示或會加速將零部件生產轉移到中國內地。我國地方政府部門也開始重視日本地震帶來的機遇并有所行動,如在日本大地震前后,廣東省內的東莞、佛山等市已紛紛加大了對日本的招商引資和幫扶力度。大連快速啟動了高端產業轉移的承接工作,強調選擇以節能和新能源環保汽車零部件產業為主的項目,積極為一汽、華晨等企業提供配套服務;作為承接日本外包業務最多的城市之一,大連預期將加快接收日本轉移的信息等服務外包業務。

災后必然面臨大規模的震后重建和基礎設施建設,中國相關產業有望從中獲得一定份額。中國的鋼鐵、建材、家具等行業有機會獲得擴大對日出口的商機。尤其在鋼材方面,日本現有的鋼材結構以高端汽車板材和特殊用材為主,由于形成新的國內產能仍需時日,日本的建筑鋼材將產生巨大供求缺口。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建材、鋼鐵生產國和名列前茅的建筑工程服務輸出國,中國相關產業有機會也有能力從中獲得一定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