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管理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8 09:38: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調整管理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調整管理論文

經濟布局調整管理論文

合理確定社會主義國有企業的產業布局范圍及適度規模,是一個涉及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重大理論與決策問題。近年來在經濟學界流行的主張國有企業全面退出競爭領域的觀點,并非是國企改革的有效方式。目前必須通過討論,評析這一觀點在理論上的悖謬性及對改革實踐的危害性,從理論認識的高度,正確解決國有企業的合理布局問題。

一、一個必須認真解決的重大理論認識問題

十五大提出的對國有企業進行全面改革的基本方針是,以鄧小平同志的經濟改革思想為指導,以抓好國有大中型國有企業為重點,以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以國有經濟戰略改組為總體目標,對國有企業進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國有經濟在產業布局方面的主要癥結是,它在企業、行業之間的分布過于分散,戰線過長,有限的國有資本難以支撐過于龐大的國有經濟盤子。由此造成國有企業資本金嚴重不足,利息支出負擔大,企業虧損嚴重。對國有企業實行戰略改組和布局調整,就是要貫徹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的決定,堅持有進有退,有所不為而有所為的原則。國有經濟要收縮規模,優化結構,國有企業應從競爭力差的一般性加工工業退出。“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主要包括: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行業、以及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重要骨干企業。”[1]

近年來,在國有經濟的布局調整問題上,一些經濟界學者,甚至是一些理論權威人士,卻違背這一基本原則,生搬硬套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結構模式,主張我國國有企業應從競爭性行業全面退出。目前,這一錯誤理論,不但在報刊雜志上公開宣揚,大行其道,似乎成為經濟學的主流觀點;甚而對一些地方和部門的實際決策,也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誤導。比如:最近作者看到一篇某省關于結構調整的研究報告,這項報告在論及國有經濟結構調整問題時,將競爭行業分為兩類,并主張該省“對總體上屬于競爭性行業并具有一定優勢的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煤炭采選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等18個行業的企業,國有資本要分階段有序退出。”對無明顯競爭優勢的服裝及纖維制品制造業……等17個行業,國有資本要全部大部分有序退出。“現在問題的焦點在于,以上報告中提到的處于競爭性行業并具有一定優勢的18個行業,即屬于基礎性、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這些產業在十五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決定》中,明確指出是屬于”國有經濟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是屬于國有企業”進而有為“的產業范圍。而該項研究報告違背這一原則,將這些產業列為國有經濟應當退出的領域。由此可見,在國有經濟產業布局問題上產生的理論認識上的混亂,以及對經濟決策的消極誤導作用,已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

國有企業改革,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為了保障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能夠沿著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必須首先解決國有經濟的合理布局問題。明確國有企業的產業覆蓋范圍,保持國有經濟的適度規模,這是一個涉及鞏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重大理論與決策問題。當前必須通過充分認真的討論,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和統一人們的認識,使這一問題得到科學合理的解決。

查看全文

社會傳播內涵調整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在廓清傳播法的內涵和外延的基礎上,考察中國憲法、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對大眾傳播的規范,提出傳播法是用來調整大眾傳播媒介與國家的關系、與社會的關系和與公民個人的關系。通過分類論證可以看出,中國法律缺乏對新聞自由和新聞活動的授權性條款,新聞法學界也很少對新聞自由的授權性條款進行研究和設計。只有對大眾傳播進行專門立法,才能做到將保護新聞自由和防止濫用新聞自由結合起來,既使傳媒發揮好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用,又承擔起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的載體的作用。

我國80年代曾有過議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乃至電影立法的熱潮。由于種種原因,立法被擱置下來,但研究有關法律還在學界進行著。上述所有法律可以統稱為大眾傳播法,在本文中簡稱為傳播法。

本文一方面要從不同層面廓清傳播法的內涵和外延,另一方面要將傳播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進行分類。從分類論證中可以看出,我國新聞法規的制定和新聞法學的研究中都存在著薄弱環節,即我國法律缺乏對新聞自由和新聞活動的授權性條款,我國新聞法學很少對新聞自由的授權性條款進行研究和設計。

Abstract:Inthefirststep,thisarticleshedslightontheintensionandextensionofcommunicationlaw,andwherefromtakesalookintothestandardizingtomasscommunicationbyChineseinstitution,laws,administrativeregulations,departmentalrulesandlocalregulations.Thearticleputsforwardthatcommunicationlawaimstoadjusttherelationsbetweenmassmediaandthestate,thesociety,aswellasthecitizens.Fromtheclassifieddemonstration,wecanseethatChineseLawsareinneedofsomeempoweringprovisionsonpressfreedomandjournalisticpractice,orseldomdocommunicationlawcirclesresearchordesigntheempoweringprovisiononpressfreedom.Lastbutnotleast,thearticlesuggeststhat,aspeciallawonmasscommunicationisvitaltocombineprotectingpressfreedomwithpreventingtheabuseofpressfreedomand,onlybysodoing,canmassmediaserveasthemouthpieceofthepartyandgovernmentmeanwhile,actasthecarrierofspeechfreedomandpublishingfreedom.

KeyWords:Mass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Law;PressLaw;PressFreedom

傳播法的內涵

查看全文

企業融資制度調整管理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中小企業在融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制度創新路徑等進行講述,包括了在我國的轉軌經濟中,金融制度變遷的特殊性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體制性根源、源自于中小企業自身特點的融資非公開性是促使其融資難的重要原因、中小企業自身信用不足,社會擔保體系尚不健全、建立以主銀行制度為基礎的中小企業間接融資機制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摘要:目前“融資難”已成為制約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針對我國轉軌經濟特點、中小企業自身融資障礙以及現有的社會信用體系等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根本性原因,應采取必要手段與措施,使我國中小企業在融資制度創新中走出“融資難”的陰影。

論文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制度創新

近年來.我國中小型企業獲得了蓬勃發展.在資源配置、技術創新、吸納就業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國目前城市集體企業、農村鄉鎮集體企業和鄉鎮個體與民營企業等非國有的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200萬家.占全部注冊企業數的99%.工業總產值和利稅分別占到了70%和45%.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機會.這說明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速運轉的助推器。但是中小企業在迅速發展同時.也遇到了許多問題其中融資難的問題尤為突出。

一、中小企業在融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以銀行貸款為主要外源融資渠道,直接融資匱乏。就其過分依賴的間接融資來看.我國中小企業獲得的信貸支持相對較少,有關數據表明.我國國有銀行增量信貸資金的70%~80%都投向了國有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得到的只有20%左右的信貸資金,而這僅有的20%信貸資金卻是近1000萬家中小企業搶奪的主要資金來源。此外,在我國資本市場上企業要想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必須具備一系列的嚴格條件,而中小企業由于規模小、設立時間短等方面的原因.直接融資嚴重不足。據資料顯示,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上海市企業股票融資累計達289億元.企業債券融資達55億元.全部是大型企業融資.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是空白。目前雖然深圳證交所中小企業板的建立彌補了一部分中小企業融資缺口.但中小企業板自創生時刻起就延續了主板市場的一系列制度性缺陷其本身的成長與發展尚需要進行大量的制度創新。就內源融資渠道來看.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自有資金不足的現象,以私營企業為例,目前平均每戶注冊資本才80多萬元。中小企業的自我積累同樣不容樂觀,一項調查顯示,自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以來中小企業的盈利能力呈下降趨勢,如1996年上海中小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下降了498%和3,78%;從資金利稅率看,1996年上海中小企業分別只有4.68%和6,2%,比1992年下降了60.5%和47.4%。可見,在內源融資方面,我國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陷于非常困難的境地。

查看全文

化學教材調整管理論文

教改現行高中化學課本(第一冊)將氧化還原反應基礎知識列在第一章第三節,而把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列在第六章第五節。這樣編排的優點是:學生學習了氯氣的性質及有關反應,就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打下了基矗通過氧族元素、堿金屬元素、氮族元素的學習以及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基礎知識的學習,就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有了較深層次的理解,再學習方程式的配平,就很自然,分散了難點。但給實際教學帶來了困難,一是教學缺乏系統性;二是教學要求低;三是缺乏系統練習。

鑒于上述情況,對教材可作如下調整,將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教學移至氧化還原反應基礎知識之后、第三章氧族元素之前進行。調整后優點是重點突出,難點逐步突破。當然,調整后起點高、難點集中,一部分學生“吃不消”。為此,我同時又對教學做了三個階段進行的改革試驗。

第一階段:知識準備

1.在進行高一化學教學之前,先對初三化學進行復習。使學生對原子、分子、原子結構示意圖;化合價的實質;化合價與電子得失的關系有較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

2.在進行氯氣化學性質教學時,根據原子結構,分析反應中得失電子、化合價的升降等,使學生既掌握了氯氣的性質,又能判斷化合價變化、電子轉移數目。

第二階段:氧化還原反應基礎知識及方程式的配平教學

查看全文

外資對策調整研究管理論文

一、加入WTO后深圳投資環境的變化

改革開放之初,由于市場不完備,只能選擇經濟轉軌較容易的地區對外開放,并指定一定的稅收政策以補償市場不完備對投資者帶來的不便。深圳特區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享有很多獨有的和先發的優勢。加入WTO后我國利用外資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投資環境而言,根據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我們將對所有外商投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實行一致的無差別的優惠、特權和豁免等政策。隨著部分對外資限制措施的取消和國民待遇原則的落實,將使外商投資企業獲得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2003年3月2日起,外資進入進出口領域的限制得以放寬。外商可以設立合資公司進行進出口業務的地區由原來僅有的上海浦東地區和深圳經濟特區的兩地6家試點擴展至全國。由此可見深圳不可能再享有特殊優惠政策。進入21世紀之后,新一輪創業浪潮前所未有,年輕的深圳正進入不同于以往的發展階段,最大的不同之處是: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全國改革的總體推進,深圳享有的政策優勢將不復存在。全國的改革呈現千帆競發、萬馬奔騰的景象,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城市發展勢頭強勁,發展空間廣闊,具有很大的后發優勢,西部大開發的全面展開。這些都是深圳利用外資形勢所發生的引人注目的變化。深圳已經被歷史的浪潮推上了一個新的、較高的起點上,在這樣的形勢面前,深圳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稍有懈怠,就會落后。

二、加入WTO后外商投資趨勢方面的一些變化

以往多年,外商主要將中國作為其低技術含量的加工組裝基地,近幾年來,外商在華投資行為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過去,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加入WTO后跨國公司將全面進入包括研究、開發、管理、營運在內的各個領域;過去,外商投資往往以國際市場為目標,把深圳作為低成本的加工制造點,中國加入WTO后更多的投資者將以國內市場為目標。新形勢下,深圳面臨諸多挑戰。

1.國際資本加大了對華投資的力度,并在華設立研發中心,增強企業競爭力。一些跨國投資公司將地區總部或全球制造基地遷至中國,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或營運中心成為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的一種“時尚”。由于深圳在跨國公司全球布局中戰略地位不斷提高,著名跨國公司設立研發中心首先鎖定深圳。近年來世界500強進軍深圳的步伐明顯加快,朗訊科技、達能、康柏電腦、漢莎航空、伊斯曼柯達、翠豐、吉之島等前來“加盟”,2003年又有12家世界500強公司到深圳投資或增資,在深圳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已有98家。深圳已不再是簡單的加工制造基地。富士康、以色列RIT公司、奧林巴斯等一批跨國企業相繼在深組建起了“腦庫”;沃爾瑪、家樂福、吉之島等跨國商業零售巨頭走進了深圳人的生活;宜家、歐倍德、塔吉特、湯姆遜等世界知名跨國企業去年也來深投資。

2.投資領域拓寬,對服務業的投資將成為跨國公司的投資熱點。中國加入WTO后,外商投資有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資本能夠自由流動,企業能夠上市籌集資金,以適應現代金融經濟的需要和企業規模發展的需要。在融資國際化和證券化背景下,外資更趨向利用中國的資本市場、股市來投資和發展,而不僅僅是自身已有的利潤。原因在于競爭趨向激烈的時候,利潤更低,投資企業需要社會來共同承擔投資的責任和風險。而金融市場趨向開放以后,外資更趨向以金融資本的形式出現,而不是實業資本。而服務業的開放及其高額利潤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將引導外資更多趨向投入服務業等新領域。

查看全文

銀行貸款調整研究管理論文

摘要:世界銀行的調整貸款具有政策性強、支付速度快和使用靈活的特點。然而,使用世界銀行調整貸款必須附加政策性條件。20世紀90年代以來,“華盛頓共識”逐步成為政策性附加條件。可以預見,調整貸款將繼續在世界銀行貸款中占據重要地位,其附加條件不會取消,但會減少或修改。中國應提高利用世界銀行調整貸款的效率。

關鍵詞:世界銀行;借款國;調整貸款;政策性附加條件

一、世界銀行調整貸款的特點

調整貸款是世界銀行(簡稱“世行”)設立的一種政策性非項目貸款,其目的是幫助借款國克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失衡。其具體做法是:向借款國提供一筆快速支付的貸款,用于支持該國宏觀或部門經濟結構調整。調整貸款可分為結構調整貸款和部門調整貸款。結構調整貸款是世行在20世紀80年代初設立的,最初用以支持發展中國家解決國際收支困難而進行的經濟調整,并促進其宏觀或部門經濟政策的調整和機構改革,重點是支持國民經濟宏觀結構調整。結構調整貸款有雙重目的:向借款國提供一筆快速支付的資金,幫助其緩沖來自外部的沖擊;以貸款為杠桿,促進借款國實行政策和結構改革,從根本上建立一種有效的經濟運行機制。上世紀80年代中期,針對一些國家不愿或沒有能力推行涉及面較大的結構調整計劃,世行引入了部門調整貸款,著重支持一個或幾個特定部門的政策調整與機構改革。部門調整貸款的實施擴大了調整貸款的范圍,其只涉及單個部門,操作比較簡單,政治上更易于接受,部門政策和機構改革通常可為解決宏觀經濟問題和提高部門效率提供潛在的指導。部門調整貸款的主要目的是支持某一具體部門的全面政策和體制改革。如果借款國執行貸款項目的能力不強,總的經濟管理水平或國民經濟的規模尚不允許進行結構調整時,可選用部門調整貸款。隨著形勢的發展,平衡國際收支已不再是調整貸款的首要目標,當前其重點是促進借款國推行以市場經濟為方向的機構改革。

世行的貸款條件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改革強調通過財政政策(包括減少財政赤字、抑制通貨膨脹)實現宏觀經濟穩定。第二階段改革增加了一項新的結構改革,特別是實行開放的貿易體制和農業自由化。第三階段改革強調私有化(尤其是銀行和電力部門的私有化)和政府改革。2000年以來,在世行貸款中,調整貸款的數額與項目數量有一定的波動,但一直占據重要地位(見表1)。

與項目貸款相比,調整貸款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政策性強。調整貸款不是用于建設特定項目,提高產出水平,而是直接以政策調整和機構改革為目標。使用調整貸款必須滿足特定的宏觀或部門經濟政策要求,使用結構調整貸款的國家必須制定世行認可的結構調整計劃,就貿易政策、價格政策、財稅政策、投資計劃、資金動員、機構改革等方面的調整作出承諾。具體的政策要求包括實行國有經濟私有化、貿易自由化、金融(含利率和匯率)自由化、放開價格、取消財政補貼、壓縮公共部門投資、改革稅制和機構改革等。第二,支付速度快。項目貸款評估一般需1~2年,而調整貸款的準備過程較短,只需6個月甚至3個月。第三,使用靈活。項目貸款需專款專用,各項貸款必須符合評估報告中規定的用途。而調整貸款的目的是為借款國提供一種緩沖,使之能緩解因實施調整計劃而帶來的經濟與社會沖擊。借款國在貸款的使用上有更大的自由度。結構調整貸款可由借款國自行安排使用,部門調整貸款也可在-定范圍內安排使用。

查看全文

政策調整入世研究管理論文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同主要貿易伙伴就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談判達成雙邊協議,有望在2000年成為WTO成員。這將是中國邁人新世紀,推進改革開放的又一個里程碑,以此為契機,政府需要對不符合WTO規則的政策法規進行調整,改變對經濟貿易的管理方式,為企業(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以促進經濟的增長和效益的提高。

一、中國需要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

(一)經濟開放度的國際比較

如果用出口與GDP的比率和占世界出口的份額來衡量,中國經濟的開放程度確實比20年前有了明顯的提高。1978年中國的出口僅相當于GDP的5%,而1998年這一比率已超過了20%。中國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也由1978年的0.78%,提高到了1988年的3%。不過,除了1994年,中國的出口依存度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低于周邊的東亞和東南亞國家。

大國經濟由于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國內市場和資源,貿易依存度一般要比小國低。國內一些學者也認為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已高于美國、日本、印度和巴西,如果繼續提高開放程度,會因貿易條件的惡化,造成資源外流。不過,中國的貿易依存度有可能被高估,據世界銀行專家分析,中國的非貿易產品價格被低估了,按購買力平價對GDP進行調整后,中國實際的貿易依存度應下調10個百分點,高于印度,相當于巴西的水平。

(二)市場過度保護的代價

查看全文

財務管理論文:跨國財務管理的策略調整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推進,跨國公司的發展呈現出一些業務新趨勢,這對跨國財務管理形成了一系列的挑戰。本文認為跨國財務管理必須進行調整,以適應跨國公司的跨國并購、跨國破產清算等新業務的發展。

關鍵詞:跨國財務管理跨國并購跨國破產清算

近幾年來,由于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跨國公司的發展比以往要快得多,同時出現新的內容。隨著跨國公司的發展,跨國財務管理也被迫不斷地進行自身的調整,來適應跨國公司的發展,這對跨國財務管理形成了一系列的挑戰。跨國公司在目前階段出現一些新趨勢,主要表現為跨國并購增多、跨國破產清算增多等,跨國公司需要考慮怎樣對這些業務進行更為有效和穩妥的財務管理。

跨國并購問題

跨國并購是在境外進行并購,并購方往往對境外的并購市場的熟悉程度比對國內的要低,因此跨國并購的風險比國內并購的風險要大,這些風險主要以財務風險的形式體現出來,因此跨國并購的財務管理至關重要。現階段,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跨國公司進行跨國并購的行為增多,如何更好地處理跨國并購中的財務問題,成為跨國公司財務管理中的新問題。跨國并購涉及的問題很多,如果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看,要關注和處理好兩個關鍵的問題: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和融資決策,這兩個問題也是決定并購是否成功的關鍵。

對目標企業的價值評估,一般情況下是以持續經營為假設前提,估算目標企業的經營期限和各個時期的預期收益,體現所有收益,得出目標企業的價值。目標企業價值的準確評估依賴于各期收益的預測,收益的預測是建立在目標企業的信息基礎上。并購方對目標企業的信息往往依靠評估機構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由于進行的是跨國并購,容易引起信息的不對稱等問題,比如評估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提供的審計報告有水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充分,這樣對目標企業的資產價值、未來的經營狀況、未來的現金流等情況的評估就會出現偏差,這種偏差在被收購方占據地利的情況下,一般會高估目標企業的價值,進而導致實際的收購價高于目標企業的實有價值。這種高估對收購后的經營也不利,因為沒有正確把握目標企業的實際盈利能力。

查看全文

財務管理論文-建造合同相關新舊科目銜接調整表

財務管理論文

單位名稱:調賬基準日期:2004年1月1日

工程項目名稱

合同初始收入①

開工時間

總工程量

查看全文

金融產業結構調整管理論文

【摘要】金融結構提升既是金融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產業結構升級及經濟實現最優增長的必要條件。本文在分析金融對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機制的基礎上,試圖通過對北京、上海、廣東這三個地區不同時期金融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差異及變動規律,對上述理論進行實證分析,為實現各地區金融結構轉變與產業結構升級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進一步豐富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均衡發展。

【關鍵詞】金融結構產業結構區域金融

一、引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發展構成現代市場經濟最主要的方面。隨著麥金農的著作《經濟發展中的貨幣和資本》,金融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被提上日程。在國內,學者如王廣謙(2002)、胡鞍鋼(1999)等對于整體金融發展狀況也做了大量研究,在關于區域金融發展的問題上,談儒勇(2002)對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關分析做了實證研究。張軍洲(1995)以“中國區域金融分析”為題探討了地區金融發展狀況和發展戰略。周力、王子明(2002)對中國各地區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做了實證分析。

但現有文獻對金融結構轉變與產業結構升級的實證分析較為罕見,大多只集中考查一個地區,缺乏對多個地區的橫向比較,因此就無法看出在不同產業結構水平、金融結構程度下,金融支持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中國是一個區際、省際、甚至省內發展差距都極不平衡的大國,因此必須注重國內的金融發展的地區差距,而不能將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調整的支持在各地區的作用統一而論。

二、原理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