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5 21:30: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班級文化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班級文化建設分析論文
一.正確認識班級文化建設的德育功能
班級文化建設,是指班級成員在班主任的引導下,朝著班級目標邁進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班級文化是一種隱性的課程,具有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一個班級是否具有正氣,是否具有良好的班風,首當其沖的是要看這個班的班級文化的建設。在一個具有濃厚文化氛圍的班級中,全體學生會自發地形成一股濃郁的和諧風氣,在這樣的集體中,學生能融洽地與同學相處,與老師交流,友好地進行合作,彼此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在這樣積極向上,溫馨和睦的環境中,學生會把班級當成自己的“家”,有著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班級文化建設是形成良好班風的載體和平臺,更是學生動手操作,發展個性的園地。因此,班級文化建設已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
然而,不管是過去還是實施新課改以來,多數學校的工作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升學率,而疏忽了班級文化的建設,從而影響了學生的人格成長,使班級的德育功能弱化甚至缺失。
班級文化可以在班級活動中自然形成,可能是自發的過程,但沒有引導與建設,這樣的班級文化很可能走向不良局面,形成不良的班級文化,從而滋生投機鉆營、榮辱顛倒的價值取向,極易產生人格的扭曲。所以班級文化需要班級師生的共同努力與建設,形成良好的班級文化,使學生形成自主奮斗、刻苦進取的人格。
學生進入班級這個組織后,除了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外,還要盡自己的義務,承擔對集體的責任;在集體活動中,學生要遵守各種紀律和規范,約束自己的那些與集體規范相違背的言行,學習各種為人處世的準則和道德規范,逐步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質和道德人格。若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班級中扮演適合自己個性和特長的正面的積極的社會角色,便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提高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民主意識,逐步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性、民主性和開拓性的人格,從而也推動了良好班級文化的形成。
構建農村小學班級文化策略論文
摘要:要搞好班級文化建設,主要從四個方面加以思考:一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意義和標準,應體現變革與提升;二是班級文化的內涵及構成,要具有彌散性、日常性、價值性;三是班級文化應以人為本,要體現“童心、童真、童趣”;四是班級文化應以學生為本,要凸顯學生文化。
關鍵詞:農村小學班級文化建設
時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又處在一個令人激動的新世紀,它對每個社會成員特別是小學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素質要求,對小學的班級文化建設提出了挑戰。因而,“班級文化重建”是小學教育改革中最深層次的變革之一。
目前,蘇北農村多數小學缺乏對班級文化建設與發展的細節關注,各班主任僅相互參照,“千班一面”的狀況依然存在。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也許最基本的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變革班級文化,重建班級文化。如何搞好班級文化建設,現把我的思考綜合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班級文化建設的意義和標準,應體現變革與提升
變革班級文化,重建班級文化對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推進學校和諧發展,提升班級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論文
班級精神文化建設是班級文化建設的核心,我們對班風建設、學風建設、班干部選拔、集體輿論建設等方面進行調查,以便掌握第一手材料,為進行下一階段的研究提供資料。調查采用問卷法、訪談法,樣本選取三個實驗班的121名學生,采取發放問卷、召集班主任進行座談等形式。
一、調查與分析
1.目前師生與生生關系關于師生、生生關系的調查,我們設計了三道題:“除了室友,你經常與班里其他同學交流嗎?”有36%答“經常”,有28%答“有時”,還有24%答“很少”,這說明學生之間的交流偏少;關于“同學之間關系現狀”的調查,有46%認為很融洽,有20%感覺關系一般,有23%認為關系不太好,有11%根本對班級同學漠不關心,這種現狀不容樂觀;關于“你與班主任關系”的調查,有30%選“尊敬”,有33%選“喜歡”,有29%選“一般”,顯然師生、生生關系不和諧、不融洽的現象比較突出。
2.班干部選拔與培養情況這里設計了兩道題:“你班中的班干部產生方式是哪一種?”有35%班級采用競選制,有50%班級仍是班主任任命;“你的班級由誰管理?”有46%由班干部管理,有33%由班主任管理,只有21%由學生自己管理,看來還有不少班主任不愿放手。
3.班風與學風情況班風、學風是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設計了6道題:“你認為自己班級的班風屬于下列哪一種?”有24%認為班級充滿了和諧與競爭向上的氛圍,有34%認為“團結友愛”,有32%認為“安靜、有秩序”,有10%認為“人心渙散”;“你對你們班目前的學風評價”,有33%答“很好”,有36%答“較好”,有約1/3認為一般;“你班團組織工作狀況如何?”認為“能團結協作、基本協作、不能協作”的各占1/3;“你認為班級自習紀律現狀如何?”答案中本班級均“有管理者”,但選“能很好管理”的只是1/3多一點,有38%認為班干管理者能力不強、管理無法,有26%認為管理混亂;“關于班級衛生狀況”,30%答“很好”,36%答一般,24%答“保潔不好”;關于“班級對你學習的影響”,有31%反映管理過嚴,有24%反映學業負擔重,有25%反映班風、學風對自己有影響。
4.團隊精神與集體輿論關于團隊精神與集體輿論調查,我們設計了三道題:“你認為一個班級最重要的是什么?”有34%答“歸屬感”,看來不少學生已經把班級看作自己的“家”,有33%答“學習氛圍”,這是學習型學生的答案;“你所在班級凝聚力如何?”有44%答“一般”,只有28%認為很好,更有24%認為“很差”,看來班級凝聚力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你對本班級的熱愛程度如何?”有26%答“很熱愛”,有35%認為無所謂,看來班級精神遠沒有形成。
班級管理文化建設分析論文
記得北師大盧永利博士提到過“校園文化”。盧永利博士說過:“文化是彌散的,潛移默化就是文化。文化是一種氛圍。”記得初次上課盧博士便提到兩所學校的文化。北京實驗二小的文化是“以愛育愛”。光明小學的文化是“我能行”。記得那時關校長回答,我們繼紅小學的文化是“做健康快樂的繼紅人”。那么我想:一個學校的文化應該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此校不同于彼校的精神氣質或特質。我覺得新課改新就新在它是對文化的一種重建。回去之后我就在想:我的班級應該重建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呢?這話還得從我所教過的五年二班說起。
還沒接班時,就聽一些老師反映這個班級孩子課堂紀律十分不好,學習成績低,后進生多。有上課坐不住凳子隨便下地的小林等;有發言不舉手,隨便說話接話的小翔等;有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行動遲緩,與其他孩子相差甚遠的小奎等;有經常不完成作業的小超等;還有下課時經常打仗罵人的小然等。盡管在接班之前我就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用我豐富的想象力想象著那群調皮的孩子會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我應該用什么樣的辦法去對付他們。但第一天的語文課還是讓我難堪了許久。記得第一天的語文課我講的是《桂林山水》,我準備了優美的鋼琴曲,飽含深情地范讀了一便。正當我自我陶醉在優美的文章中,等待著孩子們的掌聲時,下面起哄的,出怪動靜的,惡意地模仿我的。什么樣的反映都有,我憤怒了。但同時又想起了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的話:埋怨環境不好,常常是我們自己不好;埋怨學生太難教育,常常是我們自己方法太少。人不能要求環境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境,先適應環境,才能改變環境。我憤怒的同時深深地告訴自己:這個班級的孩子缺少的是一種文化。我想重建班級文化對我來講是一種挑戰,也應該是一種高智商的管理過程。于是我又重新看著他們。特別是當我看到在那混亂的氛圍中仍然有幾雙渴求進步的眼神時,我就在想:要想改變這些孩子應該從“重建班級文化”入手。應該把“重建班級文化”作為班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項。那么班級文化是彌散的,應該從哪方面開始重建呢?溫馨的壞境,學習的氣氛,愛心的團體。。。。。。需要重建的地方太多太多了。這又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幾天的相處,我慢慢地發現了他們盡管很散漫,盡管沒有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但集體榮譽感比較強。特別是那幾個“四大金剛”特別不愿意讓別人說班級不好,那么我何不把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作為我們班級的班級文化呢?于是我把“團隊精神”作為我們五年二班的班級文化。但是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實際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如果只給學生講大道理,學生不一定會接受,那么怎樣把這些粗躁的東西變得讓學生愉快地接受呢?這時我響起了盧永利博士的話“給學生講故事永遠要比講道理讓學生接受的多。在活動中讓學生親自體驗要比告訴學生重要的多。”于是我想到了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團隊精神的重要。
于是我在班級里搞了形式多樣的活動。首先把班級里70個孩子分為14個小組。每個小組5個學生。按照各方面程度好中差的搭配開。受盧永利博士在北師大給我們特殊的培訓方式的啟發,我讓這14個組民主選出一個組長。組長產生后,我又讓每個組長帶領自己組員給自己組起一個很有意義的名字。于是就有了“虎城之鷹”、“樂學”、“花季少年”、“歡樂谷”組等等。聽孩子們到前面充滿自信的介紹,我真的被他們感動了。分好組后我又制定了一系列的班規。紀律、衛生、學習、禮貌等方面,每一項都由一個班干負責。每天一總結。夠標準的同學在墻上獎勵一個小獎杯。如果小組5名成員一周內都得了小獎杯,該小組就被評為“團隊和諧獎”,獎勵全組成員和老師、校長合影。相片帖在光榮榜上。那么一學期過去了,已經有六個小組獲得了“團對和諧獎”,孩子們很高興,那么這種初步的“團隊意識”“團隊精神”已經在孩子們的頭腦中逐漸建構起來了。于是我又圍繞著這一主題,在我的教育、教學、班級管理和各項活動中滲透這種“團隊精神”的培養。難忘九月份的藝術節,因為我的高度重視,從參賽人員的入選,到每一項比賽的賽前指導我都進行了關注。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這一次藝術節上我們班是參賽人員最多,獎項最高的班級,光特等獎獎狀就奪來了兩張。當聽到升旗校會上大喇叭里表揚我們班的聲音時,我們都激動地跳了起來。孩子們激動地對我說:“孟老師,我們從來沒嘗到過贏的滋味。”這第一仗終于打贏了。我馬上告訴孩子們,這一次成功是每個人努力的結果,缺少這個團隊的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團隊精神”在孩子們的頭腦中逐漸清晰起來。有了這一次的勝仗,孩子們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如果說藝術節的成功讓我們初步體會到了班級的凝聚力,那么拔河場上的激動人心的場面真正體現了“五年二班”的班級文化。因為無論上場隊員,還是場下觀眾,用大家的話說,都是為了一個團隊。有一場輸了,馬上有個學生焦急地拉著我的手要求上場。正當我為換去誰而為難時,有個孩子說:“把我換下去吧,贏了要緊。”場下的觀眾為同學倒水,拿衣服,鼓勁。這時候沒有人指揮,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做一件事,那就是怎樣做才能使五年二班贏。終于獲得了第三名。十四班里的第三名,成績已經很不錯了。我想這時結果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大家都體會到了“為這個團隊努力付出,大家都很快樂的樂趣”這不就是教育的成功嗎?有了這些成功,孩子們不僅自信心大大提高了,而且初步形成了“半榮我榮,班恥我恥”的風氣。正當我為這些成績的取得而興奮不已時,一個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我發現仍然有一些弱勢群體像班里的四大金剛,無論怎樣用愛心、耐心去感化,他們的進步的程度還是像蝸牛走路一樣緩慢。我又困惑了,偶然看到了一句話使我豁然開朗。“文化的建構關鍵不在每個人的改變,而是要把孩子們以前被忽視的潛能喚醒”我不可能徹底改變每個孩子,但是我會讓每個孩子在這個有著“團隊精神”的集體中感受到快樂。讓孩子們感到在這種文化的氛圍中,學生每一個學習過程將得到關注,每一個成長體驗都得到關注,每一次情感的波動將得到關注。這不就是我重建文化的快樂嗎?
作者:孟桂萍 單位:哈爾濱市繼紅小學
個性化班級文化建設論文
摘要:良好的管理策略在于教師善用不同的鼓勵方式肯定學生的表現,讓學生成為有自信的人;時常拍照、錄像記錄學生學習點滴,再通過教室布置、班級網頁展示學習成果。良好創意的落實要歸功于執行,也因為如此才能將教學的內在動機發揮出來。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管理策略
一、讓學生成為自信的人
班級管理的理念是讓教師成為學生一生的朋友,激發學生的潛能。教育是長遠大計,教師要把眼光放遠,隨時檢視自己所教的內容對學生的成長是否有幫助。班級管理主要分為三個方向,分別為:每日自我與團體檢視、互相觀摩學習、做中學。能做到這三點,班級便會是由學生積極自我管理的。只要榮譽心提升的話,就沒有所謂的管理班級,他們是自我管理。管理班級首重獎勵制度,只要激發學生的榮譽心,班級自然能越帶越好。除了激勵獲獎學生,也鼓勵其他學生能夠去學習別人的優點。多元化學習,學習的素材可以從實踐中來。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教師必須學會等待,容許學生有犯錯的機會,接受學生完成的時間比較長。布置教室的規劃,也以鼓勵學生為出發點。教室的內外、上下都會布置,不是為了比賽,而是希望學生可以因此感受到被肯定的成就感,環境的布置是為了激勵學生的榮譽心。我非常重視學生能否有受到肯定的機會,整個教室氛圍的指向都是激勵和提升學生的榮譽心。布置教室時學生作品的展示需要注意許多細節,例如,作品上是否有學生的名字。除了繪畫作品,記事本也會放,而且是實物展示。只要學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都會將他的名字大方地秀出來,強化了班級正向、積極的氣氛。教室布置的功能性與實用性是最需重視的,也會隨著教學進度更替,因此采取活動式的布置,兼顧榮譽心提升及實用性。
二、多元方式記錄學生的成長過程
我喜歡幫學生錄像和拍照,為學生的學習生活留下記錄。通過拍照及錄像,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制作班刊和每位學生的學習檔案、影音光盤,也積極管理班級網頁,每日上傳最新的班級信息。在召開新生家長會時,我會告訴家長將幫學生拍照及錄像,學期末整理每個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送給學生及家長留念。除了影音光盤外,為了讓家長了解學生每天在學校的情況,為了讓請假的小朋友也可以在家了解今天班上的活動,教師設立了班級網頁,里面放入教學活動內容。家長也可以上去留言,溝通成效良好。考慮班上并非每一位學生家里都有計算機,于是教師細心地制作班刊。班刊融合了榮譽榜的功能,不僅可以讓學生及家長及時通過網頁及班刊了解班級狀況,又為提升學生的榮譽心提供了另一個渠道。班級管理包含班級教學、班級環境、班級人際互動、班級常規等四部分。首先要重視班級教學中的人師教育,因為教師做事態度影響著學生,所以這是我最在意的。其次是班級中干部的培養。我愿意花時間去教導他們,指導干部對同學的管理方式,引導班上學生從心里認同干部的管理,只要人際互動沒有問題,常規自然會建立起來。
新課改下班級文化建設論文
摘要:文章圍繞新課改的要求,從班級物質文化、班級精神文化、班級制度文化及班級和諧人際關系,來闡述新課改條件下的班級文化建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為班主任在新課改條件下的班級管理,提供一種新的思維和方法,實現新課改的教育教學目的。
關鍵詞:新課改;班級;文化建設
隨著新課改在全國范圍內的大力推進,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課程標準、課程結構的調整,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的變革,尤其是建立在學生個性基礎上選課制的實施,都給現行的班級組織結構和管理方式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如何加強班級建設,應對新課改的挑戰,成為廣大一線班主任的現實難題,本文試從班級文化建設的角度來探討班級建設。
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并可以通過學習獲得和為后人學習和傳遞下來的一切物質和非物質產品,它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語言和象征符號文化,規范體系等多方面的內容,作為校園文化組成部分的班級文化是社會的一種亞文化,它既具有社會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是一個班集體乃至一所學校最具特色的組成部分,遠至我國古代各具特色的書院,近到我國現代的一些名校優班,無不說明這種文化的源流之深,影響之廣,對廣大接受教育的學生來講,班級文化建設對他們的影響尤為深刻、細致和恒久,甚至能夠在這方面讓他們終生受益,成為終生回味的心靈養料。因此,適應新課改要求,建設好班級文化,既是我們當前的必要工作,也是我們要長期肩負的重大任務。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鑄造物質文化是基礎
任何文化都是建立在一定物質條件之上,并且又通過具體物質文化展現出來,離開一定的物質文化,一切文化都無從談起,而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更需要堅實的物質條件為基礎。新課改條件下的班級物質文化建設總體上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滿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要實現這樣的教育教學目標:
班級管理文化建設論文
一、在班級管理研究中進行一系列班級文化建設實踐活動
(一)發揚民主精神
班會放手讓學生策劃,由班干部主持,學生民主商議班內事務,班主任只是作為其中的一名參與者,對班會做總結發言,點評優缺點。
(二)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制度建設
制定出適合本校、本班特點的規章制度并根據實際不斷修改、完善。以制度管理學生,盡可能減少隨意性,使學生養成規則意識。發揮班干部的管理核心作用,并充分調動全班學生參與民主管理與民主監督功能,使學生養成民主觀念。
(三)利用多種載體構建班級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環境
幼兒園班級文化建設論文
一、營造家庭式的氛圍,讓幼兒喜愛班集體
(一)環境是不說話的老師,它能吸引兒童探索、思考,參與實踐,啟動智慧之門。我們非常注重物質環境的創造,讓孩子參與環境的布置,力求讓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會“說話”。做環境的主人,這樣才能更好地與環境互動。環境設計和布置遵循美學原理,為幼兒的審美和精神愉悅提供物質和精神支持。1.制定班級的象征物。開學初,我們給班級制定了以太陽為班級標志物。班徽解讀:明亮、希望的代名詞。每個小朋友都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是祖國的希望。此外,太陽還是自由、光明、幸福、美、熱情、杰出、高尚等的代名詞。班徽心語:只要陽光還在,花兒就會盛開;只要付出還在,勝利就會到來;只要信念還要,厄運就會變得無奈;只要快樂還在,生活就會多姿多彩。太陽班口號:有陽光的地方,就有我們的笑臉。2.設定班級主色調。班級主色調為紅色,所有的裝飾都圍繞太陽和主色調進行。墻面布置的每一個主題上都有幼兒自己的作品,同時為了讓幼兒更多參與及感受自己是小主人的意識,讓孩子自己設計區域,讓孩參與制作班級規則和游戲規則,布置教室,讓孩子體驗成功和喜悅的同時,也感受到“班級就是我家,努力靠大家”的班級氛圍。(二)新《綱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可見良好的班級常規對班級文化的營造是多么重要。尊重幼兒,從幼兒的興趣出發,以此帶動他們注意力的堅持和對學習規則的遵守。一日生活的常規以幼兒的需要為依據,如先小便再睡覺,進入午睡室要輕聲細語。喝水時間靈活,幼兒按需喝水。除此以外,我們還開展一系列符合幼兒發展的活動,比如結合幼兒園“綠色小標兵”的要求,每周根據“綠色小標兵”評選內容評選班級的“綠色小標兵”,每周一在國旗下講話的時候給這些小標兵頻發獎狀,以示鼓勵。3.音樂的運用為一日活動增添色彩。我們搜集適合一日生活各環節的音樂,將這些音樂運用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中。一聽到音樂,孩子們就知道什么時候該戶外活動,什么時候要上課,什么時候吃午餐、點心等。在孩子等待時間特別長的環節選擇一些輕音樂,如《小夜曲》《秋日私語》等中外名樂。讓孩子們知道吃飯時、脫衣服時要輕輕地安靜地,孩子們在享受這些優美中外經典音樂的同時,也感受著溫馨的班級文化。這樣一來,老師指令性的語言少了,孩子們顯得更自主、自律。
二、營造班級積極互動的溫馨氛圍
每天我們都進行個別展示,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上臺表演,做小老師,帶著大家一起進行古詩、兒歌的背誦,帶領大家一起玩好玩的手指游戲。在這樣的班級文化下,孩子們敢于表現自己,善于表現自己,人人都有種歸屬感,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舞臺。
(一)教師與幼兒的互動
新《綱要》強調,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系,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我們提倡教師對孩子們的教育以表揚為主,關注幼兒活動的每一過程,及時鼓勵并提供適當的幫助,同時以孩子的觀點去看待孩子,敏銳地察覺他們的需要,以互動的平等的方式參與孩子的活動,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班級文化創建的影響因素論文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在大多數語言環境中,它特指精神財富。重在培養,旨在育人。班級文化就是班級全體成員共同創造的班級精神、文化環境和行為方式。它是班級成員智慧的結晶,凝聚著班級一切成員的感情、意志和追求,包括班級的班風、學風、人際關系、班級環境、獨特的信念與情操等復合因素,是一個班級的本質、特色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要》指出:“要建設健康活潑的校園文化,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使學校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的主要陣地”。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與落實,是一種很重要的隱性教育方式。它不僅對于普及科學文化知識、豐富文化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于凈化教育環境、樹立良好的道德風尚,有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塑造學生高尚精神風貌方面,如陶冶思想情操,提高文化修養,健全美好心靈,激勵奮發進取精神等,有著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必須以育人為目的,調動各種因素,充分發揮一切教育因素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全面多層次的熏陶、感染、啟發和教育。我認為,可以用從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一、建立優美的班級環境
環境對人的熏陶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優美的環境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啟迪人們對美的感受,啟迪人們對美的追求,激發人們產生美的行為和美的心靈。這種陶冶與教育是無聲的、潛移默化的。這種客觀的、真實的、美的環境,撕掉了華麗的包裝,拋棄了人為的偏見,使學生更易于接受。這種穩定的、長期的環境,有目的、有計劃和系統的環境更能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因此一個班的班級環境,不僅反映出一個班的班風、班貌,更是對學生進行熏陶教育的無聲力量。為此有三個方面的要求:首先是凈化。干凈是第一標準,要時刻保持教室的干凈、整潔、明亮。潔凈的地板、整齊的桌椅、明亮的玻璃、素雅的窗簾、整潔的墻壁。真正做到“窗明幾凈”。其次是美化,以美的思想、美的方法創造美的環境。無論是班級制度的制訂、黑板報的制作、教室字畫的書寫、電視機柜的裝飾、整體的環境設計,都要以美的標準進行創造。最后是專業化,突出特色,使學生在班級文化氛圍中受到行為規范,專業知識教育。我們要在創設凈美的環境中重視這個問題。總之,我們要通過多種途徑,創造一個干凈、美麗、突出特色的美好班級環境。
二、建設規范高雅的語言氛圍
中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論文
一、當前中職院校班級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由于一些不利因素的存在,中職院校現在的班級文化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這些都將阻礙班級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其中,不足主要體現在這些地方。
1.中職院校的班級意識不強。在中職院校之中,同學們原有的班級意識不斷被削弱,集體榮譽、集體歸屬感大大減弱。學生對班級并沒有強烈的班級歸屬感。而且,中職院校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氛圍都不是很濃厚,相對來說學生的素質也不是很高。學生對自己沒有很強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學生經常性缺課、逃課,對學校的規章制度也熟視無睹。學生班級活動開展不起來,對班級活動漠不關心,都會對班級文化的建設產生負能量。
2.中職院校學生缺乏精神文化內涵。中職院校的學生相比較而言,都比較欠缺強大的內心精神世界。而精神文化作為一個班級文化最重要的部分,是班級文化的靈魂和核心。在校園文化的熏陶和培育之下,全體師生都應該重視對精神文化的建設和發展,要培養有思想、有靈魂的學生,就必須在教學之外為學生開辟更廣闊的天地。為學生世界觀、人生觀還有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所以,班級文化的建設一定要當作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不能走表面文章,而要狠抓落實。但是,當前中職教育的培養卻恰恰忽視了這一點。教師對文化的認識還是膚淺的,不夠深刻,所以一點都不重視。長此以往,問題就會越變越大,最終,大錯鑄成,回天乏術。積極健康的班級文化建設,就更成了一個空中樓閣。
3.學生、學校的職業意識不夠強烈。作為一個中職院校,學校的教學任務更多的是為企業輸送勞動者。這些勞動者要求有一定的技術能力,同時思想道德覺悟也必須高。所以,中職院校的班級文化建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班級文化建設,著力增強學生們的思想認識,增強職業特點。通過企業文化和班級文化的合力作用,讓學生更加團結、互幫互助。但是,現在中職院校采取的一系列教學制度和措施,卻更多地將工作重心放在管理學生的生活上。專業的教師隊伍建設不夠完善。同時,學生這個時候的自主意識也不高。因此,班級文化建設存在很大的問題,與專業的結合度不高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4.班級活動太少。相對來說,中職院校的班級活動十分缺乏。作為學生引導和組織工作的重要載體,班級應該多多組織學生開展班級活動。健康有益的班級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幫助激發學生的潛能。但是,現在中職院校的班級活動開展都不多,即便是有的學生可以自發組織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展一些活動,但是往往由于得不到學校的支持和專業人士的指導,而且自己本身的思想文化能力有限。因此,活動的質量并不高,效果也不是很明顯。由于缺乏像樣的班級活動,班級文化就成了無本之木、風中浮萍,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