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和諧文化體會
時間:2022-10-21 02:38:00
導語:科學發展觀和諧文化體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大力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借鑒人類有益的文明成果,倡導和諧理念,培育和諧精神,進一步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
◆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精神瑰寶,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的強大動力
文化涵蓋了人類創造的全部文明。文化首先是一種記憶,這種記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物的記憶,即通過保存下來或挖掘出來的文物,獲取人類探索的足跡及其相關信息;二是非物質的記憶,即通過傳承下來的文字或流傳下來的習俗,了解人類社會的變遷和生活方式的演進。不管是物質的形態還是非物質的形態,都是人類的重要遺產。相對說來,人類被文字記錄著的文化和融化為習俗的文化更深刻地作用于人們的生活。因為這種文化不僅與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密切相關,而且往往成為人們的生活信念、道德規范、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被文字記錄著的文化和融為習俗的文化在歷代教育的推動下,不斷被總結、提升,并得以傳承、發展,引領著社會前行,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
文化是多樣式的。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性格,這是由地理、經濟和社會環境的不同造成的。同一個國家或民族由于其內部生成的元素、層次、類型的不同,也會形成不同的文化樣態。各行各業也獨具文化視角,都可以從文化層面進行考察,并具有傳承價值。我國有56個民族,由于其內部生成的具體條件和相關因素的迥異,使各民族文化呈現多樣性和復雜性。中華民族文化大傳統是各民族及區域分合和變遷過程中,通過碰撞、解構、融合和革故鼎新匯聚而成的。如果說民族及區域文化展示的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那么,中華民族文化大傳統則是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共性。因為中華民族文化既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又有民族及區域的獨特個性,才使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而不衰,并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文化是人類的精神瑰寶,是推動人類社會持續向前發展的強大動力。文化的品質,在于能夠幫助接受它的人群與個人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開拓人們的精神視野,發展人們的精神能力,并形成足夠的創造能力、吸納能力、發展能力、應變能力。對于一個國家或區域,乃至于一座城市而言,豐富多樣的文化可以體現出自身特有的時間、空間和價值觀,并形成獨有的魅力。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吸收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化,對于正在致力于和平發展的中華民族而言,不僅是一個形象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問題。
◆和諧文化是一種新型的文化形態,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力量源泉
和諧文化是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的文化形態,體現在思想觀念、價值體系、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社會風尚、制度體制等形式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基于對這一文化形態的構想,即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在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思想文化精髓的同時,汲取當代人類文明成果,建立一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新型社會文化形態。構建和諧文化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完成國家理念的文化建構,并使之成為國家靈魂和強有力的精神支柱,成為國家競爭力的最核心部分。
由于和諧文化的本質屬性是社會主義的,因此,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及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此同時,培育文明道德風尚,營造良好的思想輿論氛圍,豐富社會文化生活,也是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和諧文化建設中處于中心地位,具有主導作用。它不僅左右著人們在政治、社會、倫理、審美、歷史領域對于是非、善惡、美丑、正邪的基本判斷,而且集中體現了人們關于個人、家庭、國家乃至人類社會的終極理想;不僅體現了和諧文化的本質屬性及其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而且承載著為中華民族的和平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的歷史使命。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方向。
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實踐證明,無論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乃至于人與人的團結和睦和人自身的心理和諧,都離不開和諧文化的支撐。當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利益訴求、價值取向出現多樣化趨勢。不同區域之間、行業之間、階層之間、代際之間的認識差異日益明顯。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社會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消解不同群體間在利益分配中可能形成的價值觀分化與對立,確立一種全社會普遍信守的文化理念,實現對中國文化精神的集體認同,不僅是推動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科學和諧發展,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人的心理和諧,實現人民團結和社會和睦的內在要求,而且可以在全球化歷史語境中,對外確立國家自身的文化品格,改變單一的意識形態話語機制,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搭建更為廣闊的交流平臺,為促進我國同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和科技合作開創更大的空間。可以說,和諧文化建設事關國家戰略。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艱巨任務,只有推進和諧文化建設,才能構筑起社會和諧的思想根基,才能形成建設和諧社會的認識和實踐追求,才能形成人們解決社會矛盾的新認識和處理社會關系的新方法,才能全面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能力。
◆和諧文化建設是一個繼承和創新的過程,必須依靠全民參與和主動創造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一個挑戰性很強的新課題,既要遵循文化發展的內在特性,又要體現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既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又要吸收世界各國的文明成果;既要探索與時俱進的國家、民族、社會及其個體的文化精神的重塑問題,又要體現中心工作的要求,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既要厘清理論問題,又要探討實踐對策。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必須是一個繼承和創新的過程,而且必須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的繼承和創新,是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引導下的繼承和創新,是堅持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統一的繼承和創新;必須能夠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和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必須引領全社會成員在思想上和道德上的共同進步。
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必須在理論上尋求突破。由于和諧文化是國家的靈魂和精神支柱,是國民的信念和精神歸宿,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思想保證,因此,從哲學社會科學層面對和諧文化建設所涉及的命題進行新的闡釋與體系建構,是和諧文化建設中一項緊迫的任務。
和諧文化建設必須依靠全民參與和主動創造。以人為本是和諧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人民群眾是和諧文化建設的主體,也是和諧文化建設的直接受益者。從根本上說,和諧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國民的普遍認同,這一切只有與和諧文化建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才有可能。因此,必須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下,扎實開展既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共同要求,又體現鄉村、都市、社區、企業、機關、學校、家庭以及現代網絡具體特點的和諧文化建設,才有可能取得實質性的進步。發揮黨委和政府的主導作用,依靠全民的覺悟、積極參與和主動創造,是和諧文化建設取得成功的正確路徑和現實選擇。
- 上一篇:自覺落實科學發展觀體會
- 下一篇:黨建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