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質量檢查情況報告

時間:2022-04-16 11:05:00

導語:財政局質量檢查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質量檢查情況報告

為切實履行財政部門會計監督職責,有效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我局遵循“監管目標選擇全覆蓋、監管手段運用多樣化、監管流程設計無縫隙”的原則,綜合運用自查、抽查與重點檢查相結合,檢查、幫扶與調研相結合,上下聯動與整體推進相結合等方式組織實施會計信息質量監督檢查,著力構建與現行企業會計制度及會計準則相匹配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新機制,著力構建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長效機制,在推進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自2011年5月起,我局組織全市142名財政監督干部,對226戶行政事業單位、國有控股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及民營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進行了認真檢查,查處違規單位47戶,發現各類違法違紀問題涉及金額1,172.68萬元,收繳財政資金、補繳稅款45.15萬元,處罰款25.9萬元,為維護財經秩序,預防財政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作出了應有貢獻。

現就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匯報如下:

一、完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制度保障機制

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為規范行政執法行為,高質量地開展會計信息檢查工作,我局堅持把健全制度保障機制作為今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首要任務,著力健全三項制度:

(一)健全檢查制約機制。堅持在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實施過程中把好“四關”,確保依法行政質量。一是把好“政策關”。每個檢查項目實施前,檢查組長都自覺召集人員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并就檢查中可能出現的難點問題給予講解,使檢查人員對即將展開的檢查項目及其技術難點了然在胸。二是把好“入門關”。嚴格按照規定于檢查實施前三天下達通知,入駐被告查單位同時張貼公告、設置舉報電話,檢查前召開座談會,以確保檢查的嚴肅性。三是把好“紀律關”。下達檢查通知同時附送《市財政局監督檢查人員十不準》,向被查單位申明檢查紀律,以便于被查單位和群眾監督。四是把好“程序關”。從通知下達、檢查組入駐、實施檢查、告知到下達檢查結論、下達處罰決定等各個環節均嚴格依法實施,確保每一環節均合法合規、嚴謹周密。

(二)健全查前調查制度。查前調查是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有效手段之一。一是完善資料庫。我們通過日常監管中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工作,對行政事業單位、企業歷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情況進行歸集、整理,建立被查單位信息資料庫,為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提供科學選戶。二是完善檢查方案。在進點被查單位后,通過座談、詢問、分析等方法,以及利用網絡信息資源,了解企業的組織架構、生產經營和財務管理情況,為制定科學周密的檢查計劃奠定基礎。三是完善溝通機制。我們注重向被查單位領導及會計人員宣傳相關政策取得支持。在檢查前召開座談會時,一方面通報檢查項目及與之相關的法規政策,一方面向被查單位通報檢查紀律,同時宣講規范會計行為的重要現實意義,既贏得被查單位的理解和支持,又為順利實施檢查創設良好外部條件。

(三)健全回訪制度。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目的,是為了增強企業遵守國家會計法規的意識,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提高全社會會計信息質量,從源頭上遏止會計信息的失真。為此,我局完善了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跟蹤回訪”制度。檢查處理決定下達后,要求檢查組定期對企業進行跟蹤回訪,督促企業認真落實處理決定,跟蹤回訪企業整改措施落實情況,防止企業違紀問題“死灰復燃”。對于跟蹤回訪中發現個別企業整改不力、屢查屢犯的依法加重處罰,有效地鞏固了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成果。

(四)健全內部控制機制。一是注重合理調配檢查人員。組成每個檢查組時,都事先對檢查力量進行合理配置,充分發揮業務骨干的示范帶動作用,也為培養業務骨干創造條件。二是建立會計監督業務與廉政建設“三同”制度。即同布置、同檢查、同匯報,檢查期間,局專門派出督查組進到每一個檢查點抽查檢查組執行廉政紀律情況和檢查進展情況,并及時協調處理檢查中遇到的棘手問題。三是建立檢查質量內部控制制度。以檢查組為單位建立檢查工作日志制度,為控制檢查質量和進度、防范檢查檢查風險奠定基礎。

二、嚴格依法實施會計信息質量檢查

為了有效組織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我們根據省局工作要求,突出檢點,不斷開拓檢查工作思路,強化檢查工作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促進我市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取得新成效。

(一)加強領導。按照省局統一安排部署,我局于2011年5月初成立以主管局長為組長,財政監督檢查處主任為副組長,以各業務科室為成員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領導小組,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局監督檢查處具體負責此項工作。根據檢查要求,明確了人員分工和各自職責。為了達到預期目的,我們經過反復研究,在市本級確定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管理比較差,群眾關注度高的12戶行政事業單位和4戶國有企業為被查單位。

(二)吃透精神。5月初,我們全市財政監督檢查干部召開了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部署動員會,組織監督干部系統學習了《省財政廳關于開展2011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的通知》、《財政檢查工作辦法》、《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常見財務違紀問題及檢查的方法》等法規文件,并印發了《關于開展2011年全市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通知》,下發到各有關行政事業單位及縣區,為檢查工作奠基了良好的基礎。

(三)認真培訓。針對這幾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一方面加強宣傳培訓,一方面狠抓業務培訓。一是加大對《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相關經濟法規的宣傳力度,使單位領導明確自己是第一責任人,使被查單位財會人員掌握了一定的財務知識,杜絕了不規范會計行為。二是針對全市財政監督干部業務技能參差不齊的問題,我們注重加強財會人員的在職培訓,先后在市本級和縣區開展了4次業務培訓,切實幫助檢查人員提高素質,積累經驗,更新知識,有效的提高了會計信息檢查工作質量。三是創造性開展對被查單位財務人員的培訓。針對部分被查單位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選擇有代表性的市婦幼保健院等單位作為試點,精心實施了財務人員職業道德、新會計準則、經濟法等專題培訓,得到被查單位高度評價。

三、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新成效

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是會計監督的有效方法,對宣傳和貫徹法律法規,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核算水平,增強依法納稅意識,規范會計秩序等方面都具有積極推動作用。

(一)強化了法規意識。通過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監督檢查國家政策貫徹落實,并對違反國家政策的現象予以及時糾正和處理,促進了對政策的貫徹執行。并通過檢查途徑對新出臺會計準則、稅收政策進行宣傳,使企業財務秩序得到有效規范。

(二)強化了會計核算。在檢查中我們發現了以不符合規定憑證入賬,造成支出不合法;收入費用核算不規范,存在著多列少列費用,虛做少做收入;會計科目核算錯誤;長期股權投資、匯率核算不規范;稅后分配未按規定進行等方面的諸多問題。檢查后,通過規范、整飭,進一步規范了被查單位會計核算,提高了會計核算水平。

(三)強化了財政資金管理。檢查發現個別行政事業單位虛列項目、虛假配套、虛報冒領、套取投資,連年結轉,擅自調整或變更專項資金項目,置換轉移財政資金用途等違法問題并及時予以查處、糾正,保證各部門項目資金職能不變,管理不亂,專戶存儲,專賬核算和專款專用。同時,通過深入前沿進行預算真實性審核,從預算編制和執行環節堵塞了導致財政資金損失浪費的漏洞,強化了財政資金管理。

三、檢查發現的主要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主要問題

會計基礎工作和核算方面

(1)會計科目核算錯誤。發現企業將銀行貸款利息支出計入“主營業務成本”未在“財務費用”中核算。購買軟件記入固定資產賬未作為無形資產核算等問題。

(2)未按規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積金。民營企業中年末不進行分配,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的現象比較普遍。有兩家企業應提未提法定盈余公積17.45萬元。

(3)不依法設置會計賬薄或者私設會計賬薄。

國有資產方面

違反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擅自占有、使用、處置國有資產的行為。

私設“小金庫”方面

(1)公款私存(將財政資金或者公款以個人名義存入儲蓄,或將單位的資金以個人名義開立賬戶存儲);

(2)收入不入賬(違規收費、罰款及攤派設立“小金庫”、用資產處置、出租收入設立“小金庫”、經營收入未納入規定賬薄核算設立“小金庫”);

(3)部分收入未納入單位統一會計核算(賬外設賬形成“小金庫”);

(4)通過虛列支出、資金返還等方式套取資金設立“小金庫”(以假發票等非法票據騙取資金設立“小金庫”、以會議費、勞務費、贊助費和咨詢等名義套取資金設立“小金庫”)。

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方面

為了達到虛增虛減效益,未經批準采取變更會計處理方法,人為調整成果的行為。

會計要素方面

為了達到某種不合乎規定的利益而采取非正規手段致使資產不實、負債不實、所有者權益(凈資產)不實、收入不實、支出不實、利潤(結余)不實等違法違規行為。

(二)問題的成因

1、領導不夠重視,企業依法納稅意識淡薄。檢查中發現部分企業法人對會計工作不夠重視,存在重經營輕管理傾向,認為會計人員只是對發生的經濟事項被動記賬,在會計人員任用上要求不高,任用的會計人員不符合崗位相適應業務技能要求。財務和依法納稅意識比較淡薄,企業生產成本費用和個人消費支出混淆,將不合法的原始憑證進行報銷,造成會計核算上有虛列支出現象。有的企業會計明知應作納稅申報項目,但由于種種原因不作申報或作部分申報而偷逃國家稅收。如收入未作納稅申報;有企業利用預提項目和應付工資年末大量余額不納稅,造成少繳國家稅收。

2、會計人員業務素質跟不上財務和稅法改革步伐。這幾年隨著經濟改革的不斷深化,財務、稅法的改革步子比較大,相關法規變化大。在檢查中發現個別會計人員對新的所得稅實施細則等相關稅法和國家對企業相關補貼會計核算等會計政策了解不夠,造成企業會計核算不規范,漏交國家稅收。個別企業會計人員本身的層次不高、經驗不足,無法承擔與崗位相適應的專業技能,缺乏職業道德,會計人員按領導意圖進行核算,造成了會計核算不規范,費用支出手續把關不嚴,財務管理混亂。

四、今后工作打算

1、繼續加強會計從業人員的培訓。從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入手,加強以《會計法》為主的相關財經法規教育,抓好繼續教育培訓,讓所有從業人員懂法、守法、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和誠心觀.同時,加大業務技能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使每個會計都能成為行家能.

2、嚴格執行監督檢查辦法。教育引導財政監督干部嚴格執行監督檢查程序法,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投入到監督檢查中去。同時,要轉變工作思路,加強業務學習,指導個別業務素質較低的會計人員提高業務水平,從源頭上杜絕不規范會計行為。

五、加強會計監督及會計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以科學化精細化要求為準繩,不斷創新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理念。一是要由檢查式監督轉變為管理與監督相結合的管理式監督。要圍繞會計信息的合法性、規范性、真實性和有效性管理,加大監督力度,積極開展對會計信息質量的事中監督和事后追蹤問效,規范會計行為,為財政管理和監管對象服務。二是要由單一監督轉向共同監督。進一步理順財政監督與審計機構、證監會、國資委、監管單位之間的關系,在監督對象、監督內容和方式、方法上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劃清職責權限,按照分類監督與共同監督相結合、分階段監督與總體監督相結合、財政監督與監管對象內控機制相結合的原則分頭開展工作,避免短期內頻繁檢查現象的發生,全力為監督對象服務。三是要由傳統監督向科學監督轉變。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技術完善會計信息質量監督檢查手段,提高財政監督的信息共享度和工作效率。

(二)以科學化精細化要求為準繩,不斷創新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手段。隨著企業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部分企業在運用會計電算化和企業資源規劃等現代化科學技術過程中,已經意識到建立健全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充分發揮財務軟件管理效能,更沒有將財務監督管理制度融入內控制度的整體設計之中,使其發揮應有的財務監督功能。財政部門要加大宣傳和檢查力度,促進企業財務內控制度的建立健全、規范運行。與此同時,還要針對行業的特點,逐步制定分行業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基本方法》,對各行業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基本內容、方法進行規范,尤其要著手制定反映會計信息質量失真程度的定量與定性指標,制定統一的評價內容、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在現行的通過資產、負債、利潤等絕對指標反映信息失真程度的基礎上,增設相對數指標,以便有的放矢實施會計信息質量檢查。

(三)以科學化精細化要求為準繩,不斷豐富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內涵。要將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寓于財政管理監督檢查之中,促使會計信息質量檢查與財政管理和財政監督的有機結合。一是適時拓寬檢查覆蓋面。在組織對企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時,要對其執行國家財稅政策等情況進行檢查;在組織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時,要對其預算編制和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及財政資金有效性等情況進行檢查。通過檢查暴露問題,并提出完善財政改革、加強財政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建立企業基本情況數據庫。隨著國有企業改革進程的加快,私有成分比重逐漸增加,企業作為納稅人,只要會計行為規范,依法經營,按章納稅,與財政部門之間已沒有直接的聯系,加之,隨著財政職能的不斷調整,現在財政既不管企業、又不管報表,因此,監督檢查機構要做好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就必須建立企業基礎資料的信息平臺,健全被查企業的檔案,加強與工商、行業、主管部門的聯系,及時掌握動態情況,也便于最大限度的選準具有針對性、代表性的企業作為檢查對象。三是將外資企業年報核查統一納入會計信息質量檢查范疇。目前,國家對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稅率已經實現了統一,充分表明外資企業享受國民待遇地位的確立,將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的范圍覆蓋到所有的外資企業的時機已基本成熟,所以,應當將外商投資企業財政核查并入會計信息質量檢查,以實現財政部門內部統一部署,統籌安排,形成合力,提升效率。

(四)以科學化精細化要求為準繩,不斷充實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隊伍。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隊伍建設的優劣,與各級財政部門領導的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湖北等省由一把手親自主管財政監督工作的成功經驗就說明了這一點。所以,筆者認為,要建立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良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隊伍,首先,要在各級財政部門內部給予財政監督機構相應的地位。從機構設置上說,財政監督機構作為執法機構,理應為行政編制,可是,現實情況是,全國大多數省市的財政監督機構仍為推行公務員的事業編制,相當一部分財政監督機構仍是處于授權執法的地位,并且名稱不盡統一,這種狀況應當盡快改善。其次,要把業務精湛的專業人員充實到財政監督隊伍中去。由于領導不重視,多數財政部門的人員構成,在年齡、學歷、專業等各方面均是差強人意,這種狀況也應當盡快改善。第三,建議改“組長負責制”為“項目負責人制”。即:只明確檢查項目負責人,其他助理人員由項目負責人指定,實行檢查全過程“一竿子”到底、直到提出初步處理建議的做法。這個項目負責人,不一定是行政領導,也不應局限于財政系統內部人員,可以是業務精湛的年輕財務專業人員,可以是社會從業人員,比如注冊會計師,也可以是審計人員、投資評審專業人員,甚至是證券分析人士。總之,應當根據被查單位的行業特點及檢查項目的專業性需求等遴選項目負責人,這樣做的好處,既有利于充分放大項目負責人的專業優勢,更有利于統籌和合理配置檢查力量,提高檢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