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調研報告專題12篇

時間:2022-04-23 08:57:29

導語:農民工調研報告專題1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工調研報告專題12篇

第一篇:農民工調研報告

鎮司法所于近日組織人員開展了農民工專題調研活動,走訪了鎮內部分村、企單位,了解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情況,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小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鎮位于縣東南部,距縣城21公里,系農業大鎮,工業經濟欠發達,人口3.2萬人,轄1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駐鎮單位21個,企業19個,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扎實開展法制教育工作,全鎮農民法律意識普遍得到提高。

二、法制宣傳教育服務農民工開展情況

鎮系農業大鎮,隨著農業機械化操作進程逐步推進,每年該鎮大量富裕勞動力紛紛外出務工經商,據統計,2007年全鎮外出流動人口7650余人,約占總人口24%;流入人口35人,所占比重較低。針對近年來,該鎮外出流動人口較多,且自覺維權意識不高這一特點,該鎮司法所高度重視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將其列入鎮2007年依法治理工作要點,多措并舉,著力開展農民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一是開通鎮司法所法律服務熱線,做到有問必答,答復有困難的,向上級請示;二是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組織作用,積極開展人民調解員培訓工作,學習相關法律知識;三是積極主動擔任村(居)、駐鎮有關單位法律顧問;四是適時開展法律咨詢活動,鎮司法所匯同綜治辦、派出所、團委等單位走上街道、村(居)開展“送法下鄉”活動;五是利用各種宣傳媒體,開展法律宣傳,如《農民工維權手冊》、《勞動法》、《婚姻法》等;六是利用外出流動人口返鄉之機,集中開展普法工作。通過以上各種普法舉措,對社會產生了良好影響,特別是為外商投資者創造......

本文來自公務員之家,查看正文請使用公務員之家站內搜索查看正文。

第二篇:農民工工傷保險現狀調研報告

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大量的農民失去土地走向城市成為產業工人。近年來發生的農民工工傷事件令人震驚,且農民工在工傷認定、醫療救護、康復及待遇補償方面頗費周折,因而農民工的職業安全與工傷保險在我縣發展經濟,構建和諧社會的建設過程中成為政府不可忽視的緊要問題,因此,解決好農民工的工傷保險問題,不僅是維護農民工權益,也是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

一、農民工工傷保險參保現狀

縣是一個13萬人的小縣,全縣工傷保險參保繳費人數9045人,其中鄉鎮中小企業的參保人數為861人。縣城工業園企業工傷保險企業參保情況比較好,基本上可達到95%以上。鄉鎮小企工傷事故率高,且員工絕大數人都是農民工。發生工傷事故的原因是許多企業技術要求較低,為了節約成本,很多企業在簡陋的廠房里采用了安全性能差、勞動安全沒有保障的舊機器。在這種危險的工作環境下,員工又缺乏必要的勞保設備,加上加班加點的工作,身體疲乏,注意力不集中就造成了工廠工傷事故的多發。調查中發現,許多農民工對勞動法、工傷保險知道的很少,把工傷保險混同為商業性保險,甚至認為工傷保險是“正式職工”的事,與自己這些“臨時工”不沾邊。由此可見許多農民工對工傷保險缺乏必要的了解。

二、農民工工傷權益享受不到的原因及存在的問題

企業對工傷保險特別是為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認識不到位。調查中發現,各類企業普遍存在工傷保險“不劃算”的錯誤認識。有的企業認為,農民工素質低,人員流動性大,人員不容易管理,加上企業只顧眼前利益,只算眼前賬,認為為他們參加工傷保險會增大企業成本,不利于企業在竟爭中的生存和發展,因而不愿為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且在農民工發生工傷事故時,許多企業不但不積極救治,反而百般拖延、拒絕支付農民工補償、醫療救治等合法費用。

農民工發生工傷后,未參保的用人單位不積極主動地申請工傷認定,也不按法律規定向農民工支付工傷待遇?!豆kU條例》中規定,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的,所在單位應當在30日內,向勞動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而大部分農民工發生工傷都是由自己或其親屬來申請工傷認定。勞動者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如果用工單位不給勞動者上工傷保險......

本文來自公務員之家,查看正文請使用公務員之家站內搜索查看正文。

第三篇:農民工安全生產和職業病調研報告

一、農民工安全生產職業病危害情況

(一)農民工基本情況

農民工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出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當前農民工整體文化素質較低,安全意識淡漠,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識和自我防范能力,給安全生產帶來很大壓力。據統計我縣農民工從事行業在非煤礦山中占90.8%,危險化學品中占88%,煙花爆竹中占82%,建筑施工業中占95.6%,機械制造業中占20%,食品加工業中占60%,服裝輕紡業中占68%。受教育程度絕大多數在初中或初中以下,在非煤礦山中以36—45歲居多,輕紡行業中以16—25歲居多。

(二)農民工安全生情況。

目前農民工安全生產情況形勢仍較不容樂觀,一是部分企業對安全培訓責任不夠重視,部分單位對農民工的安全培訓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仍然存在重生產、輕安全、重技能培訓、忽視安全培訓的問題,仍較大范圍內存在無勞動合同、無職業健康體檢和檔案管理,在工傷或其他商業保險中做的較好的有煙花爆竹行業、非煤礦山行業、投保率均達到86%或以上。

二、農民工安全生產及職業病防控主要措施及成效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安全生產和農民工工作決策部署,在省、市安監局指導下,我縣積極貫徹落實,把抓農民工安全生產及職業病防控工作為重中之重,把加強教育培訓、增強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增加安全知識、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作為安全生產治本之策之一。加大力度,采取措逐漸展現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進一步完善安全培訓制度,依法培訓得到加強.近年來,按照總局《生產經營安全培訓規定》和《關于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培訓工作的若干意見》,我縣相繼下發了《關于舉辦全縣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行業從業人員安全知識培訓班的通知》。積極在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

本文來自公務員之家,查看正文請使用公務員之家站內搜索查看正文。

第四篇:農民工培訓狀況調研報告

增強農民工培訓工作,是促使鄉村充裕勞動力向二、三財產轉移,加速鄉村城鎮化歷程的需求,是調整農業、鄉村經濟構造,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發展和社會不變的主要行動,關于具體建立小康社會具有主要的意義。近期,依照深化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自己對我縣鄉村充裕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民工本質及就業近況進行了一次具體查詢,總結經歷,討論問題,提出建議及對策。

一、農民工基本狀況

(一)、鄉村勞動力及農民工本質情況

我縣是個農業大縣,總人口數79萬,個中農業人口近60萬,有鄉村勞動力33.5萬。年全縣鄉村充裕勞動力26.8196萬人。個中外出務工人員總數16.9119萬人。其組成為:文盲半文盲占0.28%、小學文明占14.93%、初中文明占79.68%、高中文明占4.83%、中專及以上占0.28%。外出務工人員春秋散布上青年丁壯居多。20歲以下占4.22%,20-30歲占27.18%,30-40歲占37.12%,40歲以上占31.48%。外出務工人員90%以上沒有經由專業培訓,真正以“技”闖世界的不到10%。

(二)、農民工就業散布和收入狀況

經過本次查詢發現,我縣外出務工人員首要從業范疇散布在建筑、服裝、餐飲、電子等行業。農民工外出務工首要散布在等地。用工單位反應的信息標明,參與過技藝培訓和文明水平高的農民工,更能順應新的工作崗亭,其文明水平和把握的技藝與勞務收入成必然的正比例關系。據查詢,初中文明以下年人均勞務收入在1.2萬元左右,高中以上在1.8萬元左右。

鄉村充裕勞動力向非農財產轉移,進城務工經商,不只推進了鄉村城鎮化的措施,也促進了本地鄉村經濟建立,為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當地財務增進發揚了積極的效果。

二、農民工培訓工作狀況

(一)、農民工教育培訓資本情況

當前,我縣經省、市同意,有七家培訓機構取得了“鄉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天資,辨別是:江西財經職業學院南昌校區、江西工程技工學校、進賢縣職業技能高級學校、進賢縣樸直電腦學校、進賢縣嵐湖學校、進賢縣人事勞動和社會保證局培訓中間、進賢縣職業培訓中間。以上培訓機構教員步隊嚴謹......

本文來自公務員之家,查看正文請使用公務員之家站內搜索查看正文。

第五篇:農民工現況和維權調研報告

農民工是在經濟轉型時期產生的一支新型的產業工人隊伍,他們已成為城市建設的主力軍,是城市一般服務行業的勞動者主體。于年月,為進一步掌握農民工這支龐大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更好地維護好他們的權益,對全縣農民工現狀進行了調查。調查采取召開座談會、走訪、發放調查表和統計表等方式,對270個單位的農民工狀況進行了調查。調查中,共走訪53人次,發放統計表270份,收回230份,收回率達85%,其中:行政單位48個、事業單位51個、企業單位31個、個體經濟組織122個、十四個鄉鎮和四個社區。

一、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及分布

(一)農民工的規模和數量

是國家重點扶貧縣,全縣32萬人口中,91%為農業人口,目前農村的富余勞動力為人。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的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人員的數量逐年增加,據統計,從到年底,從本縣往外輸出的農民工達人。

(二)進城務工人員的分布

據調查統計,全縣農民工主要分布在建筑業、餐飲服務、商品流通行業和礦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人數達名,平均年齡在30周歲,其中:女性農民工534人,占農民工人數24%,本省級進城農民工1645人,占農民工人數65%,農民工會員人數391人,占農民工人數17%。在企業單位就業的農民工1136人,占農民工總人數51%;在事業單位就業的農民工45人,占農民工總人數的2%;在機關就業的農民工36人,占農民工人數的1.6%;在個體經濟組織就業的農民工1026人,占農民工總人數25.7%。簽訂勞動合同的農民工425人,占農民工人數的19%。參加社會保險的農民工351人,占農民工總數的15.7%。農民工日工作時間8小時以下的占41%,超過8小時的占59%。農民工月平均工資430元,能按時發放工資的占30%。農民工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而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占80%,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員只有10%。

由于農民工文化素質較低,缺乏社會經驗,法律意識淡薄,再加上流動性、松散性等特點,農民工在城鎮就業大都從事著苦、臟、累、險的工作,使農民工在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不知所措,而且很多人被受到歧視和不公正待遇,致使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時常得不到保障。

二、全縣農民工權益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以及社會各個方面都采取了許多措施,努力維護農民工權益。但從調查情況看,維護農民工權益的工作仍十分艱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民工對工會組織不了解,在非公企業中建會難。

全縣的農民工加入工會組織的人數僅占農民工總數的17%。究其原因之一是某些企業領導人或業主對組建工會和吸收農民工入會態度不積極。在調查中了解到,非公有制企業老板擔心組建工會后,員工就不好領導,是自己給自己“套繩索”,而且還要繳納工會經費,減少一塊利潤。有人還提出不建工會的理論依據,說農民工有土地,身份還是農民,不屬于工人階級。工會干部普遍反映,企業領導不同意的事絕對辦不成,這是一道繞不過的“坎”。原因之二是大多數的農民工對加入工會組織的態度不積極......

本文來自公務員之家,查看正文請使用公務員之家站內搜索查看正文。

第六篇:農民工工資問題處理調研報告

《咱們工人有力量》更是振奮人心,2011年春晚農民工代表旭日陽剛以汪峰一首《春天里》感動了全國.因此農民工這個字眼不得不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為了更多的解當下農民工問題,寒假期間我專門走訪了村子里在外打工的一些叔叔阿姨,與他談話中我進一步了解到不易與艱辛!文中我將對如下兩個問題進行闡述并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

(—)拖欠民工工資問題:據調查,拖欠民工工資大多發生在建筑工地。在建筑攻打的民工勞動強度大,勞動和生活條件差。而建筑工程又流動性比較大,有關部門管理相對困難,許多民工工資被拖欠和克扣。這個問題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民工背井離鄉,常年在外賣苦力,掙的是“血汗錢“和”活命錢“,拖欠民工工資,無論從法律上還是從道義上講,都是極其惡劣的行為。

(二)民工權益保障問題:民工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導致有些民工怕上當受騙不敢外出務工,有些為了討要工錢鋌而走險,以身試法,用綁架,暴力,跳樓,自殺等非正常手段解決,有些看別人靠非法手段聚斂財富相安無事,就放縱自己偷盜,搶劫,綁架,坑蒙拐騙等非法手段尋求生存生活,成為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團結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是什么原因造成民工的權益受到侵害呢?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通過我對著方面的查詢與調查,總結出以下四點主要原因......

本文來自公務員之家,查看正文請使用公務員之家站內搜索查看正文。

第七篇:農民工文化需求調研報告

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當新生代農民工物質需求逐步得到滿足時,其他方面的需求就會被激發出來,文化需求顯得相當突出。

一、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現狀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娛樂生活的需求。文化作為一種符號傳遞著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狀態。新生代農民工已經由生存理性轉變到社會理性,物質已經不再是他們唯一的需求,他們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樣迫切。但是由于經濟原因,農民文化消費能力不強;另外,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社會各界,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把農民工的需求排斥在外,其文化娛樂生活極其單調。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休閑娛樂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覺、聽廣播等較為原始、低級的娛樂方式上。即使有的農民工開始接觸網絡等較現代化的娛樂方式,他們也大多把網絡作為打發時間的工具(聊天、看電影等),而沒有有意識地利用網絡在信息傳遞、文化提升、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新生代農民工相對單調的文化生活致使他們在價值觀上也呈現出保守、落后的特征,大大不利于其市民化進程。

2.新生代農民工對專業技能的需求。學好一門過硬的技術是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最強烈的愿望。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水平比傳統農民工雖然有了顯著提高,但因為沒有一技之長,他們即使有心擺脫出賣苦力的低級打工狀態,也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第一個“坎”,就是求職過程中的技術門檻,他們普遍陷入一種“技術困境”。另一方面隨著產業的升級,城市現在緊缺技術工人,但求職農民工80%沒有任何技能,遠遠滿足不了市場要求。雖然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有了初步的學習意識,但由于學習成本較高以及收益的不穩定性,對于學什么、怎么學,卻還存在著很多迷惘和認識上的誤區。

3.新生代農民工對科學文化知識的需求。雖然新生代農民工文化水平較傳統農民工文化水平有顯著提高,但是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卻遠遠低于城市從業人員,這種差距與農村城市化的進程不相適應。新生代農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就要不斷學習,接受新知識、新技能,從根本上適應農民到市民角色的轉變。隨著新生代農民工維權意識的逐漸增強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要想順利地爭取自己的權利,必須有相應的法律知識和文化知識與之相匹配,他們的實踐需要決定了他們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另外,許多農民工在城市遭受到了缺乏科學文化知識帶來的困惑和失望,有些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希望子女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二、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原因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學習欲望強烈。新生代農民工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文化水平都比較高,基本上是初中以上,還有一部分是高中生,甚至有些接受過中專或高技類課程培訓,知識面、信息來源比較廣。同時在工作過程中,新生代農民工的學習熱情較高,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這種觀點在新生代農民工中得到最廣泛的認同。他們不僅僅自己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而且對下一代也寄予很大的期望。對知識的渴望使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文化狀況遠遠不能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

2.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的認同度較高,土地意識淡化。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特性變化和技能素質提升,加上農地制度變遷使得他們新生代農民工的鄉土社會認同在減弱,他們大多數人往往直接從學校進入外出務工行列,有的還是在城里跟著打工父母成長起來的,對于現代產業規律的熟悉程度遠高于傳統農業。同時,他們極力謀求對城市社會的認同,在經歷了城市生活及文化氛圍的熏陶之后,更感覺到城鄉社會的差距,從而表現出對城市社會更強烈的向往。他們不管各種制度性的障礙仍然存在,轉變就業觀念、生活方式......

本文來自公務員之家,查看正文請使用公務員之家站內搜索查看正文。

第八篇:青年農民工調查研究報告

社會對“農民工”一詞早已不陌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民工這個群體的內部也進行著更新換代,作為當代社會的青年力量之一,“農民工”群體中的80、90后,這個農民工群體中的特殊群體,他們的生存生活狀況關系著農村的未來,寒假期間,記者走訪了我國勞務輸出大省四川轄內的鹽亭、梓潼三縣的部分農村地區。對80、90后青年農民工的情況做了部分調查。

一、打工潮的由來

出門打工這一說法開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當時農民種田除了繳納農業稅外還需繳納提留款以及各種集資(包括村社集資、鄉鎮集資以及市縣集資)。各種稅費加在一起,農民辛苦一季下來沒有什么剩余。

縣鎮的一位農戶這樣告訴記者:“我清楚地記得97年我家油菜籽賣完后除去各種必交的款項,剩下的錢就只給我們娃兒買了個‘冷狗’(當地一種冰激凌,當時售價為一元錢)。

“在那個年代,農民手里也真是沒什么錢”梓潼縣交泰鄉政府一位干部告訴記者,“那個時候我們下村社收農業稅、提留款的時候也鬧心,再動員也沒用啊,有些農業搞得差的農戶手里就確實就拿不出來。大多數農民交上稅費后就沒什么結余了?!?/p>

從那時開始,農村很多的青壯年勞動力就出門打了,不愿在家干有苦又累還沒什么出路的農業了,打工潮也一直延續到現在,即便是國家后來陸續出臺了很多惠農政策,從由費改稅到全面取消農業稅。大部分打工仔任然不愿回家務農了,出門打工還是現在很多農村青年的首選。

二、成長經歷及受教育狀況

當代青年農民工的成長經歷大多有兩種情況:一是在家鄉成長,初中畢業或職中畢業后便進入社會遠走他鄉開始了打工的生涯,另一種是跟隨父母,在父母打工的地方上學,由于不能在當地上學或是其他原因,大多也初中畢業便和父母一起上班了,不過這類情況較少,由于之前嚴格的戶口受限,大多數的青年農民工是在家鄉長大成人的。

記者抽樣采訪的一百個青年農民工中,絕大部分人只有初中學歷,占百分之九十一,高中學歷的僅為百分之六,剩下三人初中沒有畢業,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完成高中學業的六人中有五人是90后。

面對這樣的結果,縣塔山中學的龔老師告訴記者:“現在的農村孩子讀初中......

本文來自公務員之家,查看正文請使用公務員之家站內搜索查看正文。

第九篇: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情況報告

為積極推進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今年以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結合返鄉農民工實際情況,通過加強動態監控、采集用工信息、注重政策宣傳、強化就業服務、落實扶持政策、推進勞動協作等措施,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有序流動,有效的促進了返鄉農民工轉移就業或就近就地就業。

一、基本情況

1、全市勞動力資源情況。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農村勞動力萬人,其中富余勞力萬人,外出務工經商萬人,就地從事二、三產業的萬人。

2、返鄉農民工人情況。截至2010年2月12日,全市外出務工人員總數萬人,累計返鄉農民工萬人,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

3、返鄉農民工春節以后外出務工情況。春節后,截止2月25日,我市返鄉農民工外出務工已達萬人,其中省外轉移就業萬人,本地就近就地轉移就業農民工萬人;滯留農民工數萬人,其中自愿創業農民工萬人,等待外出就業萬人。

二、我市引導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監控點,加強動態管理。為了幫助返鄉民工多渠道就業和就近就業,在全市18個鄉鎮和3個涉農街道設立監控點,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設立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聯絡員,采取實名制管理,對村里返鄉民工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建立臺賬,實行返鄉民工周報制。同時,在月日至月日,我局組織全市各鄉鎮(街道)、村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開展了返鄉農民工調查摸底活動,建立健全了各類基礎臺賬,準確掌握了各類勞動者的培訓需求、就業情況和創業意向等。

(二)收集用工信息,努力拓寬轉移就業渠道。一是深入市各類用工單位廣泛收集用工信息,重點加強對工業園區新建項目跟蹤服務,全面摸清全市用工需求情況,分門別類建立臺賬。二是成立了3個勞務信息對接考察組,分別到經濟圈進行收集崗位信息。經過仔細篩選,共收集到適合農民工的就業崗位43608個。三是舉辦勞務協作洽談會,攜手打造“勞務合作聯盟”。為拓寬就業渠道,密切培訓機構與勞務輸出地的聯系,2月22日下午,我局與煙臺市、南通市就業服務部門及30多家用工單位和淮北煤電技師學院、烈山區職教中心、淮北市新科技學校等13個教育培訓機構舉行了勞務合作洽談會,共同研究如何對我市勞動力進行訂單式培養和轉移就業,促進我市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在有組織的勞務輸出活動中實現跨地區轉移就業。四是及時互通信息,在“淮北就業網”、《淮北就業報》設立返鄉農民工轉移就業信息專版,及時轉移就業崗位信息,協調淮北日報、淮北晨刊及電視臺跟蹤報道農民工轉移情況及各地采取的幫扶措施經驗。

(三)注重政策宣傳,歡迎引導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一是將中央、省、市近出臺的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編成宣傳單,免費向農民工發放;二是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讓返鄉農民工從電視里了解到當前的各項優惠幫扶政策;三是深入汽車站、火車站、街道(鄉鎮)和社區(村)舉辦政策現場咨詢活動......

本文來自公務員之家,查看正文請使用公務員之家站內搜索查看正文。

第十篇:失地農民工生產生活調研報告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土地被征用后必須妥善解決好失地農民今后的經濟來源和生活保障問題。為了掌握和了解失地農民的生活、心理情況,進一步摸清“失地農民”失地前后的經濟和生活現狀,為日后更好的幫助失地農民解決實際困難提供一手資料,四川農業大學校團委“失地農民生活現狀調查小分隊”及時組織開展了失地農民現狀抽樣調查。此次調查我實踐小分隊選取了雨城區實地較多的大興鎮前進村以及具有代表性的80戶失地農民家庭。調查自2006年以來的耕地被占用情況及實地后農民就業和生活現狀。

一、失地農民的基本情況

根據我們調查表上的數據和反映上來的信息,經過匯總和整理,我們看到前進村的失地農民包括兩類人群:本地的失地農戶和由漢源縣由于修建水壩、水電站搬遷過來的失地農民。本地失地農戶數量較少,只占失地農民總數的25%,平均失地0.8畝/戶,占失地農民承包土地面積的20%。與之相比,漢源搬遷過來的失地農民較多,占到失地農民的75%,每戶失地在2—5畝不等,這些失地農民的土地大部分是在2006年開始被征用,每戶的家庭人口數3—7人,失地后剩余土地不足1畝,僅供自給自足種點糧食。調查我們還發現失地農戶的文化程度較低,80%是沒有上過學或僅是上過小學,上過初中的占到15%,而上過高中及其以上的不足5%。

二、農民失地的原因及被占用土地的使用情況

據調查農民失地的原因較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國家投資項目用地,如修建水壩,水電站等征地;2.政府東擴西移后辦公樓用地;3.當地農民承包土地搞菌類種植租地;4.子女外出打工,勞動力減弱,自愿出租土地。

三、失地農民的生活現狀

⒈失地后總體收入水平下降。據對80戶失地農民家庭的調查顯示,農民失地前人均純收入約1800元/人/年左右,失地后為1200元左右,有的甚至不足1000元。失地前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0元/人/月,失年地后消費支出將近120元/人/月比失地前增加了50元左右。原因主要是土地征用前,農民家庭食品消費如糧、菜主要靠自產自食,水消費不要錢,成本較低,有的農戶還可以靠賣糧食來儲蓄一部分錢;而如今,糧食蔬菜基本上都要從市場購入,食品、水暖消費增加,導致了生活消費支出的增長。其中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乎上了年紀的農民。人均收入比失地前有所增加,原因是征地前他們勞動力較弱,糧食收入較低,而被征地后發放的安置費能夠維持基本生活消費支出。

⒉失地后就業形勢嚴峻。土地被征用后,有的農民全部拿到了失地安置補償費,有的農民只拿到了部分補償費。在就業安置上,農民全部以自謀職業為生。在調查的家庭中,原來在外打工的繼續打工,失地后原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的農民因失去了原本的固定經濟來源,只能外出尋找工作,他們雖然也稍微從政府幫助農民搞基本技能培訓那里學到一點東西,但是在金融危機的旋風下,仍然很難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據調查收集上來的數據統計,85%的失地農民正處于無業、待業的困境中,10%的失地農民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或者從事其他行業的服務性工作,極少數不足5%的農戶可以有一定的資金去做生意,搞個體經營。

3.社會保障如養老、醫療保險不到位,低保覆蓋面不高。由于社會保障措施尚未在農村推開,失地農民自身參加社會養老保險意識差,到目前調查農戶中約5%的人有能力參加商業保險。大部分失地農民反映政府的低保金額較低,只有不到80元/戶/月,不足以維持每個月的基本生活消費支出......

本文來自公務員之家,查看正文請使用公務員之家站內搜索查看正文。

第十一篇:農民工就業和社保調研報告

為了解我國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為黨和政府制定有關政策提供參考依據,今年8月,國家統計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一次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的專項調查。調查結果表明:當前,城市農民工工作和生活條件普遍較差。他們勞動強度大,生活開銷大;文化程度低,社會保障低;工作環境差,生活條件差;文化娛樂少,技能培訓少。盡管如此,但多數農民工仍認可目前生存的現狀,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

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調查報告共分四篇,第一篇為《城市農民工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狀況》,第二篇為《城市農民工生活與教育狀況》,第三篇為《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評價和希望》,第四篇為《農民工外出務工經商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調查基本情況

(一)調查范圍、方式和內容

本次調查范圍為:全國各級城市(含直轄市、副省級市、地級市和縣級市)中固定崗位就業的農民工和靈活就業的農民工。

調查對象是:年齡在16-65周歲的跨地區外出進城務工經商人員,包括被企業(單位)招用的在固定崗位就業的農民工和在社區街道上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靈活就業的農民工。

調查采用面訪方式,對在固定崗位上就業的農民工直接深入企業進行調查,對靈活就業的農民工采取街道社區攔截調查和入戶調查方式。

調查的主要內容是: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包括勞動就業、獲取報酬、就業保障、住房、子女教育、勞動技能培訓等情況。

(二)調查樣本的抽取

1、在固定崗位上就業的農民工樣本的抽取

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總體,分兩階段抽取城市農民工進行調查。即先在制造業等12個主要行業中抽取一定數量的企業(單位),然后從中選取一定數量農民工進行調查。在抽取農民工時按照該企業(單位)農民工從事的主要職業,適當考慮了農民工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的分布......

本文來自公務員之家,查看正文請使用公務員之家站內搜索查看正文。

第十二篇:農民工城市住房問題調研報告

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是長期的、必然而且必須的,而農民工又是城市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進城農民和城市的其他勞動者不同,他們是一個非正式、非固定、收入低廉、無城市戶口、無城市居民待遇和社會保障的弱勢群體。如何解決農民工的城市住房問題,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

1農民工的城市住房現狀分析

目前農民工的城市住房條件基本不盡人意,他們基本沒有固定的住處,在哪工作就在哪居住,吃喝拉撒睡基本都在空間狹小,衛生條件差的臨時住所。雖然農民工大都比較年輕,這使他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都比較自信,即使患病也不太在乎,但實際上惡劣的居住環境還是給他們的身體造成了傷害。據統計,我國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2億人左右,其中僅建筑業農民工隊伍就達3200萬左右,占進城務工人員總數的三分之一,占從事建筑施工人員總數90%以上??呻S著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走入城市,他們在城市的住房問題也成了一大難題。現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工大解決住房問題的方式基本如下:

1.1公共場所

許多農民工在進城后找到工作前,如沒有親朋好友可以提供可住宿的住房,而且又沒有錢可以住在旅館,那么他們也就大都住在本來為城市人設計、建造并管理的公共場所。

1.2建筑工地的工棚或未竣工建筑物內

所謂的工棚,一般是指建筑工地搭建的存放鋼筋、水泥、塑料管等建筑材料的臨時性的簡易棚子,大都是水泥瓦(石棉瓦)作頂、草席竹席擋墻,具有夏不隔熱、冬不御寒的典型特征。至于建筑工地里未竣工的建筑物,更是農民工們比較好的棲身地。

1.3雇主提供的集體宿舍里

雇主能提供集體宿舍,對農民工來說已經是比較理想的住宿條件。但此類集體宿舍受建筑成本的限制,往往是高低鋪、過道狹窄,不僅不能像城里人的住房那樣有必備空間,而且沒有了個人的隱私空間。

1.4雇主家里

住在雇主家里的一般都是家庭保姆、護工等。因為要照顧小孩、老人、病人等,一般來說雇主也就不能不讓農民工住到自己家里。

1.5城中村

所謂城中村,簡單的說就是城市中的村莊。中國的城中村,特指在城市急劇擴張中,政府行政和開發商尚未能夠征用并強拆的農民住房群。

2解決農民工城市住房問題的意義

2.1解決農民工住房問題是推進城市化、實現城鄉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化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推動力,也是今后較長時期保持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1978年我國城鎮人口比重為17.92%,2008年達到45.68%,30年提高了個近28個百分點,成績有目共睹。但近年來,城市化進程的難度不斷加大,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民工難以留在工作地實現安居樂業,而是如同候鳥一樣往來于城市與農村,不斷的外出務工又返鄉回流。從長期來說,隨著農民工住房問題的逐步解決,可以實現勞動力素質的整體提高,有效降低生育率......

本文來自公務員之家,查看正文請使用公務員之家站內搜索查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