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發展與環境優化思考

時間:2022-07-13 05:06:00

導語:旅游發展與環境優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游發展與環境優化思考

一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往往會受到自然環境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土壤等因素的影響,而更多的是受社會環境,如人文、觀念、政策、法制、道德等因素所制約。因此,優化環境,特別是優化社會環境,將對一個地區,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改革開放、招商引資起到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在全市進一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和招商引資,優化環境再動員大會上,市委書記黃勝同志語重氣長地指出:提升人氣,擦亮窗口,建美家園,給經營者創造一個舒心的人文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對*實在太重要了!這段話,著重強調了環境建設對于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和緊迫性,同時對各部門、各單位、各行業在優化環境中的工作也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嚴格要求。作為旅游部門,同樣面臨一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加快旅游業發展,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服好務的嚴肅課題。

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是由方方面面的眾多內容和因素組合而成的,優化環境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和各行各業的鼎力支持與配合。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旅游業的振興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換言之,發展旅游業也是優化環境的應有之義,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從旅游業的性質和特點看,首先它是開放程度很高的一項產業,通過旅游,帶來的是人流,也就為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的涌入提供了可能。加快旅游業發展,可以促進開放,興旺人氣,活躍氣氛,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提升地方知名度,宣傳城市形象,加快招商引資步伐,這也是我們優化環境的基本目的。發展旅游的重要意義及旅游所帶來的巨大社會和經濟效益與優化環境的根本出發點、落腳點是一致的。其二,旅游資源開發,講究人與大自然和諧完美的統一,因為天人合一,回歸自然是旅游業永恒的主題。碧水、藍天、綠地、美景、新鮮空氣,優美舒適的居住、生活、工作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令人心曠神怡,對游人永遠都極富吸引力,也是旅游業執著追求的理想境界。因此,景區、景觀、景點建設與環境優化與改善所尋求的是同一目標,可謂志同道合,旅游建設完全可以融入環境建設這個大盤子統籌考慮。其三,發展旅游與優化環境都必須高度重視文化內涵,特別是地域文化特征,以充分體現一座城市的歷史特征、鮮明的個性、獨特的韻味。有關專家指出:文化是二十一世紀諸產業的靈魂,缺乏文化的城市,在國際上缺乏吸引力和競爭力。要吸引高層次的人來*投資、旅游,必須靠文化、對外宣傳*也必須從歷史文化上突破,把*歷史上的金光擦亮。沒有文化品味的旅游,缺少文化內容的環境,都是蒼白、浮淺、缺乏生命力的,將直接影響一座城市的歷史深度、文化厚度、游人回味的濃度。其四,旅游業綜合性很強,涉及到行、游、住、食、購、娛等眾多產業要素,旅游業的發展要求的是一座城市綜合功能的協調、平衡發展,帶動道路、交通、通訊、商業、餐飲、住宿、娛樂業的共同興旺與發展,有力促進一個地區發展環境所需硬件條件的配套和完善工作。如果因勢利導,把旅游開發同城市建設、基礎配套設施改造、產業結構調整相配合,發展旅游與環境改善就會相互促進,起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其五,旅游業行業的標準化、制度化的成熟將使環境優化工作更加具體和細致,增強了可操作性。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洗禮,旅游業從小到大,從無到有,逐漸發展成熟,已經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與規定,是與國際接軌的。如賓館、飯店實行了星級和定點管理,從必備項目、選擇項目、服務標準、程序、衛生、消防安全都有嚴格的量化標準,大到一所建筑整體的框架結構,小到衛生間毛巾、牙刷,客房床上用品的質量都有具體規定,再如對景區實行了A級標準管理,景區的服務設施、為游人提供的服務項目、方便程度等均有細致要求;實行優秀旅游城市申報制度,實際是在審查一座城市的服務功能,從城市氣氛、交通道路、游客服務中心到示意牌、公共電話亭密度、殘疾人通道、公廁衛生等等,也都有剛性規定。而這些有時看來是細枝末節的東西,實在是游人、外地客商必需而我們又經常忽視和欠缺的,從這一點上說,旅游業發展對環境優化起到了拾遺補闕、錦上添花的作用。其六,旅游業講究人文關懷和親情服務,這與我們優化環境的目的也是相同的。旅游業在很大程度上,以出售服務為主,游客花錢買來的是方便和享受。那么在硬件合乎標準的基礎上,要靠軟件的到位來體現服務的水平和層次。首先是對從業人員有較高的素質要求,如導游人員、講解人員、旅游出租車輛司乘人員,賓館、客房服務員、管理人員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崗位培訓,持證上崗,這些人員處在對外開放的前沿,接待服務的第一現場,往往是客人的第一印象,起到了對外宣傳的窗口作用。因此有的旅游涉外單位提出“微笑+微笑等于成功”、“一切為了游客,為了游客的一切,為了一切游客”、“顧客就是上帝”等口號,千方百計使外地客人有“賓至如歸”、“家”的感覺,使客人體會到這種親情和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實際上,旅游涉外從業人員展示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開放程度、市民道德文化修養、整體素質。因此,“三城”聯創也好,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兩個文明一起抓也好,目的也是相同的,那就是要極大的提高市民整體素質,更好地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在這一點上,旅游業自然是先頭部隊、排頭兵,責無旁貸。

要言之,加快旅游業發展,其意義遠不僅在于這項新興產業振興的本身,它將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增加就業,回籠貨幣,調整產業結構,而更為突出的一個作用,就是將極大地優化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的軟硬環境,提升人氣,擴大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推動兩個文明向前不斷發展。而一個良好的和諧寬松的發展環境又為社會進步,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保證,有利于促進各行各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旅游業自然也是受益者。因此,旅游發展將對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環境改善起到有力的推進作用,也是優化環境的一項重要內容,而良好的環境又必將為旅游業快速持續發展保駕護航。一個精明的商人到一個地區投資興業,他要考察區位、交通、政策、資源、安全等諸多環境方面的因素,還往往要考慮旅游因素,這不僅因為旅游可以使人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余,休閑、娛樂,放松身心,更由于旅游業發展程度是一座城市文明進程和開放程度的一種具體體現,旅游業的發達,說明了諸多相關行業的發展規模和層次,另外也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和強大的客源市場,這大概就是許多內外賓對一座城市旅游業情有獨鐘的奧妙所在。

可以來看一看我們的近鄰聊城,“九五”期間,配合城市改造,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樹立經營城市的新理念,通過各種渠道投融資,用于旅游產業行、游、住、食、購、娛六大要素的建設與發展,僅東昌湖的擴建、改造就投入4個多億,充分利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優勢,全力打造“中國江北水城”這一知名旅游品牌,現在的聊城是城中有湖,湖中有城,船在水上過,人在畫中游。他們還大力加強宣傳促銷,在包括北京、天津、南京在內的全國各大城市舉行新聞會,2002年五月又舉行了聲勢浩大的“中國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節”活動,吸引了外地游客40多萬人;十·一期間,接待游人60余萬,旅游收入1.5億元,僅一個村辦的姜堤樂園就接待游人10多萬人。自1996年起,經過堅持不懈七年的艱苦創業,聊城旅游有了質的發展變化,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環境的優化,也加速了聊城的招商引資對外開放步伐,兩個投資十多億的大項目今年相繼落戶聊城。前不久,聊城市又和基恩產業(國際)集團簽約,投資約10億元在東昌湖區修建占地800畝的“東方威尼斯城”,主要建筑有威尼斯小鎮、威尼斯花園、威尼斯大道、小城小吃一條街,集旅游、商業、休閑于一體,在3年內完成基本建設。這里面,旅游業的發展與環境優化相互促進,完美結合,對聊城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至為關鍵的推進作用。

再說一下我們身邊的臨邑縣,幾年來,在城市建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突出生態、文化旅游特色,先后投資3000萬元建設了占地400萬畝的邢侗紀念館和邢侗公園,投入6000多萬元,建起了4萬多平方米的新世紀廣場,投資2000多萬元,改造了占地1.5萬畝的紅壇寺森林公園及農業生態觀光園。城市面貌煥然一新,投資環境大為改觀。今年大張旗鼓搞起了中國·臨邑第二屆槐花節,以花為媒,旅游搭臺,經濟唱戲,僅槐花節期間就接待各地游客8萬余人,其中客商1200多人,共簽定合資、合作、貿易項目34項,總金額8.2億多元。說起旅游資源,臨邑不是最豐富的,說起經濟實力,也不是最頂尖的。但他們敢為人先,開拓創新,認準了加快文化旅游業發展,更好地優化經濟大環境這條路子,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也為*旅游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一種新模式。

綜上所述,旅游與環境這種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提醒我們要充分重視做好發展旅游與優化環境的結合文章,通過大力發展旅游業,促進環境優化,進而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服務。近幾年來,*的旅游業有了長足進步和發展,各級各部門對旅游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加大了資源保護、開發的力度,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來*旅游人數、旅游總收入均有所增加。據統計,2002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游人185.62萬人,旅游總收入6.24億元,同比增長30%、1.5%。僅十·一黃金旅游周期間,就接待國內外游人5.2萬人,旅游總收入1127萬元,同比增長39%和2.4%。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旅游的產業形象日漸鮮明,顯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潛力。但是由于主客觀多方面的原因,全市旅游還處在起步階段,發展相對滯后,缺乏科學的統一規劃、資源開發及宣傳促銷力度小、景區景觀文化內涵不豐富,對外缺少吸引力,旅游收入對GDP貢獻率低,旅游企業普遍比較弱小。旅游在促進經濟發展,優化環境,帶動相關行業啟動中的作用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因此,抓住主要矛盾,解決突出問題,加快發展,盡快上路已是我市旅游業的當務之急。

(一)首先要解放思想,開動腦筋,解決好對旅游產業的認識問題。

*地處內陸平原,不靠山,不靠海,保留下來的人文景觀、名勝古跡也比較少,加上經濟欠發達,投入不足,開發力度小,因此旅游發展相對滯后。在思想認識上,旅游曾一度被看成是吃喝消遣、游山玩水、接待服務的福利型、娛樂型、事業型活動。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受全國、全省加快旅游發展大環境的影響,人們開始對旅游業重新審視,在經歷了不認識到初步認識,再到提出加快發展,應該說,我們對旅游業有了全新的認識。在正視困難與差距的同時,看到了*在發展旅游業方面具有的優勢所在,如便利的交通、優越的區位、南北旅游熱點城市的重要連接點、豐富的土地資源、逐漸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旺盛的市場需求、強烈的發展愿望、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良好的發展環境、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等,另外,重要的一點,就是還有后發優勢,可以充分學習借鑒全國各地在旅游發展中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加快旅游業發展這一重要命題是在全市上下加快經濟發展,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大好形勢下提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解放思想、開動腦筋的重要成果。由于更新觀念,開闊視野,對旅游這一新興產業的性質、地位、作用、影響有了深入的了解,所以才堅定了這樣一種信心,*的旅游業大有可為,是一臺好戲,是一篇值得做的大文章。

(二)要切實解決旅游載體問題,搞好資源開發、項目建設。

這幾年,我們一直苦于沒有資金投入進行旅游開發建設,沒錢辦事。在有了寬松的投資環境,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之后,旅游建設為什么引不來資,弄不到錢,甚至爭取上級扶持也很費勁呢?究其原因,還是思路不開闊,前瞻性宏觀規劃不力,拿不出幾個在全國全省叫得響、過得硬的旅游項目進行招商引資,以爭取方方面面的支持。旅游項目是旅游發展的重要載體,一個好的旅游項目要求有相對穩定的客源市場、高品味的文化氣息、雅俗共賞的格調、溫馨的人文關懷、健全的綜合功能、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無論是上級支持,還是外商投資、企業參與、社會投入,關鍵要看項目的市場前景和投資回報,這也是決策者投入的關鍵之處。制約*旅游發展的瓶頸主要是資源開發不夠,項目建設力度小,應集中精力,抓住牛鼻子下功夫,狠抓旅游項目的篩選、立項,這是開發建設的一個重要基礎。首先,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搞好現有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是農業大市,應該在農業生態觀光旅游項目上多動腦筋。聘請旅游、生態、環保、農業、林業、園林方面的專家學者,對*的農業生態觀光項目進行全面考察和綜合分析,提出一個整體的策劃意見,如仙人湖、紅壇寺森林公園、黃河故道森林公園、萬畝棗林、世紀風農業科技創新園、禹西生態農業觀光園,均應按旅游發展規律,以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作一個統盤的規劃,使其特色鮮明,規劃到位。其次,在人文景觀上要充實文化內涵、擴大外延。如蘇祿王墓可展現異域的建筑、服飾、飲食文化,建成北方最大的東南亞風情園區;禹王亭可以將神話故事、美好傳說演繹,增加吸引力;東方朔放在秦皇漢武大背景下來塑造形象,提升知名度。另外,要做好“移花接木”、“無中生有”的文章。在擺脫現有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的局限、跳出就*旅游談*旅游的小圈子之后,“移花接木”、“無中生有”成為新的發展思路。深圳當年幾乎無旅游資源可言,現在游人如織;新加坡彈丸之地,而今旅游業紅紅火火;常州不是恐龍化石發掘地,卻搞起了全國最大的恐龍博物館,這樣的例子還很多。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新上旅游項目,可以與地域特征、文化特點、風土人情結合,也完全可以打破區域、時代的局限,以南北文化、中西文化交融為大背景進行項目選擇,擺脫傳統觀念的影響和束縛。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平原如何運作,在這個問題上,應發揮專家、學者的作用,集思廣益,幫助*篩選出具有較大影響的旅游項目。

(三)轉換旅游管理機制,改革運作體制。

旅游作為一項十分活躍的產業,在開發利用和管理方面有著不同于其他產業的特殊性。有了一定的旅游資源,配套的基礎服務設施,還需進一步解放思想,對現有的管理機制、運作模式不斷改革完善,走創新之路,使之于市場經濟相適應。目前,我市有一定開發價值的旅游資源為數不少,許多文物還是國家級、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有的景觀、景點規模初具,投入在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但長期以來,門可羅雀,所收門票了了無幾,靠吃財政飯供養,甚至維修費用也無著落,其潛在價值和作用遠遠沒有發揮出來。大部分景點舍不得出資宣傳促銷,招徠游客,有的連普通的簡介、小冊子也沒有,有時旅行社登門談生意,反而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游客多少與自己關系不大,這樣的狀況顯然與加快旅游發展的形勢很不適應。我市現有的景觀、景點大多是政府一些部門按計劃經濟模式來管理,由于所有權、產權、經營管理權的關系、文物管理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沒有妥善處理好,所以難以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直接影響了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轉換旅游管理機制,改革運作體制,要堅持“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如城市廣場、公益設施可以冠以企業名稱,出讓經營權、管理權,使政府放下包袱,不用為每年幾十萬、上百萬的電費、維修費、管理費犯難;再如,禹王亭是個很好的景點,而且還有先祖釀酒的故事可以開發、利用,可以讓禹王亭酒業集團參與管理、經營,企業會充分考慮投入、產出的關系,宣傳、促銷的事不勞政府操心了,也可能改變門前冷落車馬稀的場景;星級旅游涉外飯店也可以經營吃、住、行一條龍的旅行社,改變我市現有旅行社弱、小、散的不利局面;準備新上的東方寓樂園、大型游樂場等幾個特色旅游項目,可鼓勵大企業參與開發建設,實行市場化運作,多方融資,社會化投入,企業化管理。

(四)突出旅游業的特色,使之具有長久不衰的生命力。

特色是旅游業的生命,沒有特色的旅游對旅游者形不成強烈的吸引力,難以形成大氣候,搞出大名堂。特色旅游的形成,有的仰仗一個地域獨特的自然風貌、地域特點,由造物主的鬼工神斧所賜予;有的是別具一格的文化背景、風土人情、漫長歷史的積淀而形成;有的則得益于多種文化的交融、匯合。目前我市的旅游業應該說有亮點、有賣點、有特點,但尚未形成特色。因此應該開動腦筋,獨辟蹊徑,一是把特點形成特色,形成產業,如將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扒雞、金絲小棗、金絲貼畫、黑陶、彩陶、名優特產、名吃小吃等產品做強、做出大文章,樹立名牌、品牌的意識。二是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地方經濟的豐富內涵,如運河文化內涵,燕趙、齊魯文化交融的內涵,雜技、各類民間藝術,東方朔、彌衡、劉備、顏真卿、邢侗等歷史文化名人的故事,以及時傳祥、王為民等英模事跡都可從多角度進行策劃,發揮其文學藝術、人生教育的宣傳功能,營造強烈的本地文化氣息;我們的民營經濟、禹城三糖、皇明太陽能基地、許多新型的工業園區也獨具魅力,完全可能成為有吸引力的新景觀。三是學會“拿來主義”,善于整合天南地北、古今中外的各類旅游題材進行包裝、串聯,為我所有,為我所用,造成一種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新的局面。總之,*旅游的特色只有依靠后天的努力,靠我們以智慧和開拓創新,奮力爭先的精神來打造。

相信只要真抓實干,狠抓落實,在未來三到五年內*的旅游業必將有一個質的騰飛和提高,為全市經濟發展,環境優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