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增收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11 03:38:00
導語:農民增收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當前影響農民增收的因素
(一)農村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農村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等傳統農業為主,工業反哺農業的機制尚未建立,來自二、三產業所占農民增收份額較小。
(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導致農產品增收空間越來越小,農民的收益被增幅更高的農業生產成本所抵消,使農民增收受到很大制約。
(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制約著農業增產增收。農民是否具備增收的條件,在某種程度上基礎設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央加大了對農村水、電、路、通訊等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但中央及地方對改善農村狀況的投入還不能滿足農村社會發展的需要,農業基礎設施較落后,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保障能力不足,制約著農業增產增收。
(四)農業科技含量低,農產品質量不高,制約了農民增收。由于農產品科技含量低,使農產品品種開發和加工滯后,導致農產品品種單一、質量低、精深加工率低、附加值小,難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影響了農民增收。
二、促進農民增收的對策
(一)走出去,吸取新鮮的空氣。農民渴望致富,也很勤勞,一些年輕人也敢于冒險、富有創造力,但因為見識少、或為民俗所囿,也只好跟著大家一樣,還是傳統的種植模式。所以,我們要鼓勵和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有知識、年輕的農民到農村經濟發達、農業生產搞的好的地區參觀學習,接受外界先進思想的熏陶。
(二)做好土地流轉工作,推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發揮規模效益。圍繞農業專業化、市場化、現代化大目標,尊重廣大農民的意愿,打破平均承包經營小塊土地的格局,組織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實行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和機械化配套,從而大大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增加農民收入。
(三)依托地理優勢,推進“農家樂”旅游開發,增加農民收入。城里的孩子不識稼穡之艱辛,很令家長擔憂,不少家長希望通過到農村、進農家、干農活,使孩子增長見識,接受教育。生活節奏加快、生存壓力加大,城市人更加向往純真、恬淡的田園生活,“吃農家飯、住農家屋、享農家樂”對城里人來說很新鮮、很有意思,“農家樂”無疑給他們的心靈找到一個休憩片段的寧靜“港灣”。同時,“農家樂”也給農民帶來不菲的收入。
(四)因地制宜地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根據勞動力外出情況、土地狀況及耕地集中程度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一是按市場需求抓調整。把市場需求作為生產的第一信號,根據市場的變化來安排生產,優化生產結構。二是按產品質量要求抓調整。把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作為調整的主攻方向,淘汰劣質品種,大力引進、培育和推廣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高的名優特新品種。三是抓住市場信息,結合自然環境,發揮資源優勢,根據“適應市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的原則,培植名牌產品。
(五)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提高農業效益。近年來,雖然大力發展種養業,但由于分散、品種類型零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保鮮措施差,導致辛勤的勞動得不到預期回報,農產品難賣的現象使農民對產業規模發展退避三舍。為了消除農民市場風險和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進一步加強龍頭企業建設,重點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市場開拓能力、能進行農產品精深加工、為農民提供服務和帶動農戶發展的龍頭企業。
(六)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確保農民增收。多渠道籌措資金,特別是爭取國家農業項目資金,切實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農民增收。
(七)抓好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工作,增加農民務工收入。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力度,擴大培訓范圍,提高勞動者素質,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特別是有知識的青年農民走出去務工就業,增加農民來自非農產業的收入。
(八)加強農業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重視和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把教育的重點放在農村中小學,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培訓資源,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技術培訓體系,為提高農民素質,增加農民收入夯實基礎
總之,促進農民增收是一個系統的、艱巨的社會工程,應擺在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從多個層面、多種渠道、多個方式入手,為之不懈地付出努力,才能產生綜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