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保障經驗交流

時間:2022-04-05 06:01:00

導語:糧食安全保障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糧食安全保障經驗交流

2012年,市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兩大主題,著力抓好中低產田改造,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經過項目區廣大干群的艱苦努力和市直有關部門密切配合,較好地完成了2012年農業開發任務。據統計,2012年農業綜合開發累計完成投資1501萬元,改造中低產田2.05萬畝,新建高標準園田化0.74萬畝,完成小(一)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2座,小(二)型5座,營造防護林0.5萬畝,開挖整治排灌渠系172公里,襯砌渠道33公里,配套各類渠系建筑物1065座,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項目區預計年新增生產能力:糧食405萬公斤,棉花9.2萬公斤,油料31.8萬公斤,出欄肉牛0.4萬頭,年新增農業總產值1691萬元,農民年人平純收入比非項目區新增153元。2012農業開發項目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領導重視為保證,實行鄉鎮為主與部門配合的有機結合。市農業開發中低產田改造項目之所以得以順利實施,除其自身具有較好效益外,最主要得益于有一個堅強的組織保證。為加強領導,市里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市委、市政府分管農業的領導為副組長,市農口各單位及財政等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該市按照“大開發”的理念,把農業開發中低產田改造項目納入2012年度水利冬修計劃“大籠子”中,統籌安排,統一考核。市直農口各部門視項目建設為己任,主動參與、積極協助鄉鎮搞好項目的規劃建設工作。市水利局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派出技術人員幫助項目鄉鎮搞好園田化、水庫規劃設計;市農業局主動與園田化建設鄉鎮聯姻,將新科技成果、新技術優先到項目區推廣;市林業局把園田化農田林網建設做為平原林網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努力構建園田林網系統;農機部門把園田化項目區列為農業機械推廣示范區。各項目鄉鎮把園田化建設、水庫除險加固作為黨委、政府的民心工程、形象工程來抓,在項目的實施中,主要領導身先士卒,建立起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機制。新街鎮2012年1800畝園田化建設之所以僅用八天時間就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19萬土方任務,得益于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在施工期間,把辦公地遷到了鄧家村,主要領導親自坐陣現場指揮,全鎮工作人員全部吃住在工地,每天上勞力7000余人,出動推土機、挖掘機等各類機械10余臺,日完成土方2.4萬方。

二、以中低產田改造為主線,實行基礎設施建設與各項措施綜合配套治理的有機結合。該市在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大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基礎設施的過程中,采取了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指揮作戰的方法,堅持推磨轉圈、鄉自為戰、先后受益、今年你幫我、明年我幫你的原則,強化“精品”意識,抓典型、樹樣板,實施了八景胡家坊、新街鄧家、藍坊柒溪、獨城安塘等園田化精品亮點工程,正是依靠這些典型使廣大農民看到了農業綜合開發的巨大經濟效益,從而出現了爭先恐后積極要求實施中低產田改造的紅火局面,上級領導對此給予了很高評價,認為農業綜合開發在已深得人心,產生了較好輻射效應。一年來,共改造中低產田2.05萬畝,新建高標準園田化0.74萬畝,為該市農業綜合開發有史以來園田化建設之最。此外,他們還將支持良種引進、培育推廣和農業技術、信息服務以及機械化作業體系和農民培訓等建設內容賦予其中,更加凸顯了中低產田改造的效應,讓老百姓更加感受到了農業開發的實惠。一是抓良種的引進。先后引進了兩系雜交稻、超級稻、特種花卉、優質牧草等一大批優質良種,豐富區內種植業的品種,優化品質結構;二是改革耕作制度。按照“立草興牧”的思路,由過去單一種植水稻變為“稻+稻+草”、“超級稻+草”等多種模式。全市牧草種植從無到有,從少到多,2012年全市種植牧草3.8萬畝,肉牛存欄達到21.8萬頭,出欄達9.2萬頭,不僅實現了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草三元結構的轉變,而且大大提高了草食畜禽在畜牧業、農業產值中的比重,優化了農業結構。三是實施科技推廣,提高農民素質。組織科技人員下鄉培訓農民1.3萬人次,其中農民技術員150人,區內的科技貢獻率達60%左右,比非項目區高出15~20個百分點。

三、以創新機制為載體,實行規范運作與強化監管的有機結合。農業綜合開發是一項原則性、規范性很強的工作,我們在堅持原則、堅持程序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收到良好效果。一是實施項目立項競爭制。每個項目實施主體的確定,我們都是通過競爭產生,以鄉鎮為主體上報計劃,農業開發、財政、水利等有關部門專家組織聯合評委組,對鄉鎮組織協調能力、群眾基礎、資源狀況等各方面條件進行審定,真正使項目落到最需要、最有積極性、最有組織能力的鄉鎮,從而為項目順利實施鋪平了道路。二是強化監管,規范施工。每個項目開工前都必須有經市水利部門審核后的設計方案和施工圖紙,并嚴格按照設計圖紙規范施工,不允許有任何人為減少施工環節或變更項目建設內容的現象發生。項目建設期間,市開發辦除經常到實地進行督導外,還專門派出了一名技術人員與項目鄉鎮施工監理員常駐施工現場,實地分兵把口,做到勤指導、勤檢查、勤監督。同時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水利工程施工標準及操作規范抓好項目的實施,不因趕工程進度或節省投資而人為減少施工環節。嚴格實施竣工驗收制度,凡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工程,堅決返工補課,杜絕“半拉子”工程、“豆腐渣”工程。三是全面推行“四制”管理。土方工程結束后,他們首先深入實地,逐丘田、逐條渠道、逐條道路落實配套建筑物,以實際工程量面向社會進行公開招標,落實具有資質的建筑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在招投標中,切實按照招投標法,落實好項目法人單位負責人,施工單位負責人和質量監理負責人,項目由誰負責實施,開發辦就找誰,項目工程款就往那里撥。如該市通過對新街水庫、水井水庫等項目嚴格實行“四制”,不僅節約了20%左右的開發資金,而且保證了工程質量,縮短了建設工期。

四、以工程質量為生命,實行項目管理與資金管理的有機結合。在項目實施中,他們視質量為生命,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實施,嚴要求驗收,力求出精品,上檔次。在具體工作中,著力把好三關:一是立項審查關。一方面對開發項目采取自下而上逐級申報的辦法,提交項目建議書,再由市開發辦、財政局及有關部門的領導和技術人員深入實地勘察,按照資源狀況、開發潛力、技術標準、投資標準、效益標準等方面進行評估論證,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另一方面規定凡財政資金50萬元以上的項目,必須由具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擴初設計,財政資金50萬元以下的,則由項目實施單位編制實施方案,從而大大提高了項目立項的準確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資金使用管理關。財政資金實行縣級報帳制,實行“專帳、專戶、專人”“三專”管理,資金撥付必須做到“四有”:有稅務發票、工程驗收單,有施工員及質量監督員簽字,有鄉(鎮)分管領導、財政部門領導、開發辦分管領導審核,開發辦主要領導審批。對資金的使用,財政、農業開發加大了協作力度,做到了資金使用相互監督、互通情況,保證了及時撥付、準確支付、帳目清晰。此外,他們還把工程進度、質量好壞與資金撥付掛鉤,實行分時段、分階段撥付,對前一階段工程不到位的實行資金暫緩撥付,待項目重新返工,確保合格后再補撥,真正從源頭上、制度上保證了工程質量。三是跟蹤審計關。對年度的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該市都邀請同級財政、審計部門跟蹤審計,發現問題,嚴肅查處,限期改正,及時堵住漏洞。由于措施得力,管理規范,不僅發揮了資金使用效益,而且確保了工程質量,多次成功代表市里接受上級開發辦和領導的檢閱。新街鄧家、八景胡家坊、新街、水井水庫加固等工程都做到了土方到位足、整體形象佳、工程質量優,在全省堪稱一流,多次受到省、市領導的高度贊揚。

五、以群眾為主體,實行國家投資與群眾投勞的有機結合。農民既是農業開發的投資者,又是受益者。在項目建設中,農民籌資投勞在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總投入中始終占據一定的比重,2012年全市農業綜合開發計劃籌資投勞430萬元,實際完成450萬元,在發動群眾籌資投勞上,該市充分尊重民意,讓農民出錢出得明白、出得舒心、出得放心、出得樂意。一是項目立項前,廣泛征求當地政府和群眾意見,把項目投資以及農戶需負擔的金額向群眾講清楚,讓群眾出個“明白錢”;二是項目立項后,結合當地的實際進行規劃設計,讓群眾出個“舒心錢”。如在八景鎮胡家坊園田化的規劃中,針對該地易旱易澇,渠道滲漏嚴重的實際,制定了增加排洪渠道和機灌渠道U型槽防滲處理的規劃方案,使下游農田實現旱澇保收,每年僅電費就可節省3000余元,農民出錢也出得舒心;三是項目實施前,把自籌任務與工程量分解到村組,讓群眾出個“放心錢”。如2012年在獨城鎮實施的1800畝園田化建設項目,設計需完成土方19萬方,該鎮以文件的形式將整個土方任務按各村實有人口折算下達到各村組,由各村張榜公布,并通過廣播等形式讓全鎮群眾知道要做多少事,國家出多少,群眾出多少。消除了群眾心中的疑慮,出錢出出得放心了。四是工程實施中,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根據不同的實際,分別采取以資代勞或以勞代資的方式籌集資金,讓農民交個“樂意錢”。如新街鎮鄧家園田化建設項目,在發動群眾籌資投勞時根據各村不同的經濟實力和勞力狀況,對外出務工人員多,投勞組織困難的村,采取以資代勞形式籌集資金,以承包責任面積為準,根據土方任務、人口、土方價格等因素,按每個人口每年30元以資代勞;對人少田地多,農民收入偏低,在家務農人員較多的村,采取以投工投勞形式,組織農民積極投勞。2012年,在實施鄧家園田化時,不僅沒有群眾上訪,而且當地群眾籌資投勞參與開發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完成國家計劃1600畝園田化的基礎上,村民們又主動籌資投勞,自發組織完成了200畝園田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