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戰略思考

時間:2022-10-05 07:26:00

導語:開放戰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開放戰略思考

一些專家和十七大代表認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報告用“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這12個關鍵字定位的開放型經濟體系,著眼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含義深刻,體現出我國對外開放的新特點、新趨勢。

“新的開放戰略,對內是要充分利用國際資源支撐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科學發展,保障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對外則是為和平發展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保障中國的和平崛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隆國強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對外開放不到30年的時間里,我國已經從一個相對封閉的經濟體,變成了開放程度最高的發展中經濟體之一,對外開放經歷了早期的試點探索階段、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擴大開放階段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體制性開放階段。對外開放有力地推動了我國工業化進程,大大增強了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中國在更廣領域、更深程度上與世界經濟融合在一起。

“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十七大報告中對中國和世界關系的這一論斷,引人矚目,是觀察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戰略新思維的重要基礎。

隆國強說,以往對外開放的主要任務,是要解決出口競爭力低下、外匯不足的矛盾,因此對外開放的重點在于千方百計擴大出口和引進外資。現在,我國推進工業化所需要的資本與外匯缺口問題已基本克服,但卻面臨著貿易摩擦增多、國內發展對外部能源資源依賴程度加大等新挑戰。

面對新的形勢,十七大報告強調了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的立場。報告提出,要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深化沿海開放,加快內地開放,提升沿邊開放,實現對內對外開放相互促進。”

隆國強認為,新時期的開放戰略具有很多“內外聯動”的新內涵:擴大開放領域,推動我國的產業結構升級;充分利用全球資源,促進自主創新;擴大對外投資,培育中國的跨國公司等等。

新時期對外開放新思維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更加注重互利共贏。十七大報告強調:中國將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專家認為,這意味著中國將在推動建設和諧世界的旗幟下,以自己的發展促進地區和世界的共同發展,在開展多雙邊經貿合作時會更多考慮到對方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據商務部統計,目前,世界上每7起反傾銷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國,這使得中國連續10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每年有400億至50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響。去年11月以來,美國連續發起了5起針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包括銅版紙、標準鋼管、薄壁矩型鋼管、復合編織袋和非公路用輪胎等五種產品受到影響,直接涉及我國8.6億美元的出口和7萬人的就業。

與此同時,我國已有3萬多家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投資遍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過收購、兼并等國際通行方式進行的越來越多。今年上半年,中信集團收購哈薩克斯坦卡拉贊巴油田94.6%的權益、中國移動收購巴基斯坦第五大移動運營商巴科泰爾有限公司88.86%的股權等,引起了廣泛關注。

十七大代表、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任洪斌說,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不少企業已經具備了到國際市場競爭的實力。企業在海外發展,應當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積極回報當地社會;同時,應當增強和諧共處、互利共贏的觀念,積極開展本地化經營,擴大本地就業。

十七大報告還提出了注重防范國際經濟風險。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構建有效的國家經濟安全體制機制,增強國家的經濟安全監測和預警、危機反應和應對能力,保護我國海外資產和人員安全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的金融是否安全直接關系到整個經濟體系的穩定。今年在美國發生的次貸危機,已重創全球金融市場,并給世界經濟增長留下陰影。十七大代表、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說:“防范金融風險對確保經濟安全至關重要,像過去的日本金融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等等,都是前車之鑒。”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凱雷并購徐工、法國賽博并購蘇泊爾等外資并購案,曾引起國內許多人士對國家產業經濟安全的擔心。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需要抓緊健全相關法規制度,鼓勵公平競爭,引導和規范外資并購健康發展,保持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控制力,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年11月的利用外資“十一五”規劃,我國將加強對外資并購涉及國家安全的敏感行業重點企業的審查和監管,確保對關系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的戰略行業、重點企業的控制力和發展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