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閱讀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12-07 18:03: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開放式閱讀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探究性;開放式
在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依然存在教師肢解文本等不良現象,這些做法嚴重阻礙了小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到了小學高年級五六年級時,學生的閱讀和生活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如果繼續(xù)用那樣的方式進行五六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肯定會對學生全面、整體、綜合的發(fā)展有不良的影響。在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在情景中獲得啟示,在閱讀中獲得閱讀經驗,在賞識鼓勵中獲得自信,這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開放式與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
探究性學習,就是指學生在老師的點撥、引導下,以教材為載體,獨立研究、獨立思考,對問題進行分析并解決,從而逐漸獲得探究知識和閱讀能力的一種學習方法。問題作為思維活動的催化劑,是探究性學習的內在動力,能夠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要想通過語文教學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有一定的情景設置,其中,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非常重要,教學設計教案的水平越高教學質量也就越高。如果沒有教學設計,也就談不上探究性學習,老師只有在按照預設教案進行教學過程中,才能隨時捕捉到學的想法、疑問等精彩瞬間。老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不斷地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以實現教學目標。
開放式教學,就是指在實際教學中使學生不局限于課本,學生的思維時空不被規(guī)定的45分鐘所限制,在課堂上學生可以討論、溝通、交流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會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語文課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就是閱讀,閱讀是小學生認識世界、獲得審美體驗、收集信息、發(fā)展思維的重要途徑。大多數學生還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都不高。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要把注意力放在學生身上,重視學生的主動權,盡力給學生營造輕松、活躍的自主學習的氛圍,從而使學生在開放式的閱讀中獲得閱讀能力。只有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采取新改革的教學模式,才能夠達到開放式閱讀教學的目標。
二、在開放式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辦法
1.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fā)揮主體性作用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關鍵。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要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主動閱讀,從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和老師之間應該建立一種和諧、民主、平等、親切的關系,使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在開放式教學模式中,學生是課堂上的主角,在課堂上敢想、敢說、敢做、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課本或老師,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無限潛力。和諧、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老師是課堂的組織者,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的學生融入學生主體中與學生和諧、平等相處、共同學習,這樣才能營造出輕松、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才能使師生之間在感情上更融洽,在心靈上更接近。
2.引導學生自由學習
自由學習,就是指學生不被課堂框架所約束,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自由地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老師不能被幾本教材所束縛,要引導學生自由學習,教學內容要廣泛,找到大量、準確的信息資源,要相信學生、鼓勵學生,發(fā)掘學生的潛能。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切學生所需的學習資源,教會學生如何查找學習資料,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
3.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的精神
開放性閱讀需要學生開放思維空間,從閱讀教材中挖掘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因素。在開放式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使他們能夠大膽想象、獨立思考、相互爭議、相互質疑,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問、大膽質疑。學生對于新知識、新問題有較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對于接觸的新事物都有很多問題,但是大部分學生都不敢提出自己發(fā)現的問題。所以,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的精神,才能夠真正實施開放式閱讀教學。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貫徹開放式閱讀教學和探究性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對語言的控制能力。可以使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中的文字看到另一個絢麗多姿、豐富多彩的世界,開放式閱讀教學能夠提高我國語文教育甚至整個素質教育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蘭芳.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的探究性開放式閱讀教學[J].金山,2010(8).
[2]龐國艷.小學高年級語文開放式閱讀教學初探[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0(5).
篇2
主問題設計是我國語文教育界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fā)揚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對課堂提問藝術不懈追求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的問題設計策略。湖北特級教師余映潮在20世紀90年代借鑒北京特級教師寧鴻彬的提問設計思路,明確提出課堂教學主問題設計模式,以推動對學生的“板塊式”讀寫訓練。自此,主問題設計的實踐探索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華東師大的倪文錦教授首次在高等師范教材(2004)中將“主問題”以教學法的形式予以肯定和確立:“主問題,指對課文閱讀教學過程能起主導作用、起支撐作用,能從整體參與性上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理解、品析、創(chuàng)造的重要的提問或問題。”
借鑒主問題教學設計策略,筆者結合英語教學的課堂實踐,總結出在英語教學問題設計方面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問題性原則
問題性是“主問題”教學設計的一個關鍵性特征,即教學內容是由需解決和探究的關鍵問題來呈現和組織的,語言、章法等方面的學習都成為達到“問題解決”這一目的的過程和手段,而不是目的。以關鍵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宕開枝節(jié),對文本進行整體性的把握,使學生一旦進入作品就直奔情感目標領域,不糾纏于一詞一句,然后再從整體加深對通篇詞句的理解。
在教學新目標英語教材八年級下Unit 2 What should I do?時,可以用提問導入新課,結合新課,可先設計這樣一個問題:
I want to buy a new bike, but I don't have enough money. What should I do?
讓學生用已學知識回答,學生會給出You can ask your parents for money. You can borrow some money.等答案,然后補充說You can get a part-time job.或You could buy a used one.等答案,從而引出多種提建議的方式和could、part-time job、used等生詞。
這樣啟發(fā)了學生思維,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主動探索問題的答案,把新舊知識很自然地聯系在一起,有助于排除學生理解新語言知識時的障礙,為新語言知識的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整體性原則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傳統(tǒng)的自下而上(即部分到整體)的教學設計是使教學過于簡單的根源,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遵循相反的路線,即自上而下(整體到部分)地展開教學進程。首先呈現整體性的任務,讓學生嘗試進行問題的解決。在此過程中,學生要自己發(fā)現完成整體任務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務,以及完成各級任務所需的各級知識技能。這樣,就能使學生更自覺地、更好地建構自己的內部知識結構,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教材七年級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時,在教完生詞及Do you like...?句型后,要過渡到第三人稱單數句型的教學,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
然后問其他同學What does he/ she like? Does he/ she like...?很自然地過渡到基本句子:He/ She likes…并通過p32第2d部分的Role-play找出John和Bob各自喜歡的食物,在表格中畫出笑臉和苦臉。
然后要求學生回答What does John like? What does Bob like? Does John and Bob like...?這樣,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設問,既可以復習舊知識,又能引出新知識,有利于突出知識的整體性。同時,在過渡處提問,可使學生養(yǎng)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習慣,并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靈敏的思維能力。
三、層次性原則
層次性原則指問題設計要有啟發(fā)性和臺階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是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我們應該根據認識規(guī)律來設計問題,使問題圍繞課文步步深入,循序漸進,便于學生接受。在實際教學中,有時會出現學生對“主問題”的把握不準或理解不全面的現象,這就要求教師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將一個“主問題”分解成幾個具有層遞性的小的“主問題”。這樣體現思維的層遞性,降低了學生閱讀和思維的難度,可以起到對學生閱讀和思維的逐步引導作用。
在初中《牛津英語》7A Jobs people do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大部分學生要求一般細節(jié)性的問題:Who is Mr. Henry? Where/ when does he do the job? What does he do in the office everyday?
針對學優(yōu)生則可以有進一步的拓展內容:How long does he spend in the office? Do you like his job? Why?
教師在充分考慮學生的真實能力水平前提下進行問題分層,有效促進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參與性。切記問答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由此拓展,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大部分學生可以根據教師顯示出來的問題逐步理解文本、熟悉語篇,從而實現課堂內復述語篇,背誦簡短的對話、改寫短文等語用能力的提高。這樣自然分層使得學生真實的表達自我情感,具有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另外,要注意提問的關鍵技巧不是問“why”,而問“what is it?”“why”的問題易導致學生們消極、抵觸的應付,而“what is it”的問題則會鼓勵學生在不必進行裁決的情況下細致地觀察,并樂于開放式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們提高他們的認知技巧,而且可以幫他們恰當地、健康地分析處理各種行為模式。
篇3
21世紀是知識經濟與信息技術發(fā)展的時代,21世紀的教育面臨著一場“學習的革命”,其基點是終身學習。終身學習以信息技術作為強大的知識學習與運用的工具,而具有無窮的潛力。它將創(chuàng)造出一種尊重人的創(chuàng)造性,充分發(fā)掘人的潛力,促進人與人的交流、合作的嶄新的教育觀念,以及基于高新技術的教學和學習方式。在這場學習的革命中,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新世紀的課程改革中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也給語文教育開拓了嶄新的天地。
2001年7月教育部制訂的《語文新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有12處使用了“信息”一詞:
于 “前言”、“課程的基本理念”、“總目標”、5-6年級“閱讀”、5-6年級“綜合性學習”、“教材編寫建議”、“評價建議”等處均有出現。
我認為,這無疑證明并提醒人們應該要注意到 “信息”已在語文學習中成為高頻詞語,更是為了說明: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不僅僅是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且已作為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分解到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各個方面,分解到教材編寫、教學過程、教學評價各個環(huán)節(jié),成為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在信息技術條件下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有它基本的內涵和目標,無論在怎樣的教學形態(tài)下,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一些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學生獨立閱讀文章、分析評價文章和交流。而一些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往往必須借助適當的練習。在非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這些環(huán)節(jié),都是以書面或口頭的形式出現的,它們雖然也可以使學生受到一定的訓練,但相對來說,訓練面較窄,效率較低。比如閱讀資料,在傳統(tǒng)形式的教學中,除課本外,我們也可以印發(fā)一些文章給學生,但決不會太多;我們也可以讓學生去借一些書或去買一些書,但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也不可能太多。又比如課堂交流,寫黑板,費時費力,而且交流人數有限,除了有特定目的的小題目外,實在不是交流的好辦法;所以在實際教學中,大都使用口頭交流方式,但這種形式,當一個人說的時候,其他人只能聽著,不能參與,效益也實在高不起來;至如采用先寫后說的辦法,看似讓每個學生都有了參與的機會,卻因了說的關系,依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再比如一些有關語文基礎知識、思維能力的訓練題,在課堂教學時,實際上較難在第一時間給學生以具體、明確的指導。
信息技術環(huán)境的引入,給語文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變化。它第一次使許多教師感覺到在學生面前不再具有絕對優(yōu)勢,而是與學生成為平等的、共同的學習主體,從而推進了師生間新型關系的形成,為語文閱讀教學深層次理解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信息技術廣泛而豐富的信息資源,又使語文閱讀的平臺變得更為廣大。它擁有的快捷而強大的網絡交流平臺,使在課堂上讓每一個學生共同就一個問題同時進行討論成為現實。它的實物投影技術、即時轉播系統(tǒng),使得課堂內的即時評價變得可能。它的存儲功能和網絡體系,更打破了課堂教學的時空界限。可以說,信息技術環(huán)境給語文閱讀教學帶來的,是從教學理念到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形式的整體性變革。
二、將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課程整合,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
我們在閱讀教學的試驗中,將信息技術整合到語文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有效地獲取信息,批判性地評價信息,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信息,有個性地探求和創(chuàng)建信息,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多方面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發(fā)展。
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培養(yǎng)主動探索的學習能力
運用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結合,也不是說用了多媒體課件就能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而是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fā),尋找二者的最佳結合點。這就要求我們樹立開放的教學觀:教學過程和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是動態(tài)的開放系統(tǒng),需要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信息交流。計算機多媒體網絡這一智能環(huán)境,能提供大量的信息。課堂上學生可以隨時搜索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隨時與同學探討,隨時向老師提問,自由開放的網絡,四通八達的站點,使學生有了更多自由選擇探究和利用信息的機會,也就能從中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
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我以課后 “思考練習”提供的“收集有關資料,了解我國資源狀況,然后合作填寫表格”題目為依據,借助多媒體網絡技術,設計了一個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組織學生收集信息。教學前,我為學生事先在網絡中搭建一個資源庫的平臺,激勵學生自己上網查詢,展開“網上追蹤”,搜集與地球有關數據,并做好資料記載;其次幫助學生整理信息。精心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網絡上收集的信息資料按表格內容(森林、煤、水、石油的儲藏量,居世界第幾位,人均占有量等)分類填寫;第三,指導學生運用信息。新課標要求學生“能根據占有的課內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因此,在學生合作填表之后,我讓學生嘗試從搜集的數據分析中得出初步結論,并以小記者的身份做一則“追蹤報道”。這樣,不但能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訓練學生懂得如何去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和表達信息,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而且能使全體學生在自己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始終情趣盎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探索、發(fā)現中創(chuàng)造新知。
(二)運用信息技術,實現信息交流,培養(yǎng)協作精神
開展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是現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學習方式。開展合作學習,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思維,學會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與人合作,與人競爭,與人溝通等現代意識。實踐證明,多媒體網絡技術的運用,有利于構建 “主動、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并充分顯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等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立體式的多向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學生在這種互相交流的合作學習中得到不同層次的鍛煉和提高,從而喜歡合作、學會合作、善于合作,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從中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我注意通過人 --機--人意義互動與師--生--機的交叉互動,促進學生合作學習,培養(yǎng)協作精神。
1、人機互動,引發(fā)學生質疑
教師不應該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傳統(tǒng)的問答式教學,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跟著教師預先設定好的問題展開,當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與課文提供的信息之間發(fā)生沖突時,由于學生要全力探究教師所提問題,這種沖突則被淡化,忽略,學生認知結構中的順應過程被人為取消,使學生無法實現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為糾正這一傳統(tǒng)弊端。我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騰出大量時間讓學生自由學習、探索、發(fā)散思維,學生將不明白的問題輸入計算機,在計算機上打出了各種問題: “美麗的東西”指的是什么?為什么這些東西是美麗的?“幸福”是什么意思?透過“幸福”我們看到的是什么?學生提出問題的過程為對課文提供的信息進行自己的體認從而培養(yǎng)了學習動機。教師通過教師機可隨時了解學生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既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做到心中有數,又毫不影響每個學生的自主思考。
2、人--機--人互動,開展協商辯論
由于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多角度、多層次的,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加以處理:對于必須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才能解決的問題采取 “存疑”的方式,對于學生可以自己解決的問題指導學生通過“熱鍵”的方式查詢計算機中儲存的與本課有關信息來處理;對于某些學生提出的貫穿全文,能夠體現當前所學知識“主題”的問題,則利用交叉技術轉播到其他學習機上,在小組合作,協商辯論中互教互學。
基于多媒體網絡下的合作學習,處處充盈著創(chuàng)造的活力。突出了合作學習的多向化:課堂上借助網絡,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教師、學生和計算機,可以同時相互交往而不干擾他人。突出個體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和諧統(tǒng)一,實現自主化、個性化。自主化:學生可以掌握自己的學習進程,自由選擇學習伙伴和學習信息。個性化:學生可以毫無約束地獨立思考,獨自處理和利用信息,都有發(fā)展自己個性的機會。這樣,由于計算機特有的技術支持,在這種環(huán)境下的每一個學生,都擁有能夠 “發(fā)言”的機會,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融入到教學活動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運用信息技術,引導品詞析句,提高鑒賞評價的能力
1998年全美圖書館與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創(chuàng)建學習的伙伴》中指出了學生學習的九大信息素養(yǎng)標準,其中就提到“作為一個獨立學習者的學生具有信息素養(yǎng),能欣賞作品和其他對信息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內容。”可見對作品的鑒賞評價能力也是一種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語文教學尤其要重視引導學生品味文本中的語言文字,如葉老所說“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從而使學生學會鑒賞作品,學會信息表達。
如《林海》中有 “云橫秦嶺”一句,這一“橫”的的確確“言近旨豐”,是教學的難點。此時學生腦海里有關“云”的圖式,“橫”的圖式都無法對之進行合理的解釋。計算機即時提供錄象資料:遠景白云繚繞秦嶺山腰,形態(tài)如“一”,分斷山嶺;近景白茫茫的云,又濃又厚,起伏翻滾。課件的播放過程,使學生憑借感性認識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實現了認識上的飛躍。繼而領會到“橫”字既寫了云的姿態(tài),又寫了云的濃厚,恰如其分地表現了秦嶺直插云霄的“險象”。有趣的是有個學生提出用“劈”字代替“橫”,“云劈秦嶺”,化靜為動,多么形象,學生的語感得到怎樣的加強!在多媒體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驅動下,學生通過對文字的鑒賞品評,自主地、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對知識意義的建構,又從中培養(yǎng)了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語文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語文活動課是課堂學習的拓展和延伸,是一種開放式的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形成語文能力,也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我常常借助多媒體網絡,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動手、動口、動眼、動耳、動腦,使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自主活動。
如:學生在學完了《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后,仍然處于一種 “曲已終,而意猶存”的情緒當中,我抓住契機開設了一節(jié)語文實踐活動課,圍繞“有人提議在遺址上重建圓明園,你們看法如何?”展開辯論。要求學生借助網絡上的資料來作為自己辯答的依據。一番準備之后,學生紛紛發(fā)表看法。有的投反對票,以耗費資金大,不利經濟建設為由闡述觀點,并下載網上資料(當年建圓明園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情況)作為自己的論據;有的則舉雙手贊成,他們認為重建圓明園有利于發(fā)展旅游業(yè),促進經濟發(fā)展,同樣也列舉了從網上查到的旅游景點收入情況作為自己的依據;有的則從思想教育的角度提出留下遺址才能“牢記國恥,振興中華”的主張而持反對意見。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議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從網上錯綜復雜的信息群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對有用的信息進行整理,而且要注意傾聽對方的論述,從對方的言語中捕捉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作為反駁依據。參與爭議的同學,精神亢奮、注意力高度集中、智慧火花競相迸射。這樣的思辯過程升華了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訓練,也使他們的信息素質得到了培養(yǎng)。
我上《葡萄溝》這節(jié)課時,讓學生通過看課件葡萄干的制作過程與品嘗葡萄干結合,把抽象的說明講解轉化為多種感官的參與。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了解葡萄干與葡萄的關系,了解在葡萄溝制作葡萄干的特殊方法。通過多種媒體的參與,學生們在課堂上躍躍欲試,主體 “自求”的愿望非常強烈,實現了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學生們充分感覺到了課堂是快樂的、有趣的。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新,給我和學生都留下難以忘懷的新鮮與特別,使學生受益良多。
綜上所述,基于信息技術的閱讀教學中,必須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網絡的信息優(yōu)勢,突出它的 “學科性”----即它只是語文課和“不可替代性?”----即運用這種環(huán)境的教學設計、教學手段、教學效果,是非信息環(huán)境所不能替代或不能取得的。幫助學生學會搜集處理利用信息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完成對所學知識的體認,從中培養(yǎng)終身學習所需要的信息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適應未來信息化社會所需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創(chuàng)新學習論》紅旗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2、《問題與對策》江明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版
篇4
而且,國外一些語言學家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就從不同角度探討研究第二語言的閱讀過程,創(chuàng)立和豐富了外語閱讀教學理論。語言學家盧利亞認為:"復雜的閱讀理解至少有三個環(huán)節(jié)組成區(qū)分單詞的確切意義;把握詞與詞之間的句法關系以及由詞組成的復雜的結構。"他的話指出了閱讀理解過程中語言知識的重要性。1967年goodman借助心理語言學的觀點,提出了嶄新的閱讀理論,他認為閱讀是一個復雜的心理語言活動過程,是作者,語言信息,和讀者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心理學,心理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和篇章語言學研究的發(fā)展,人們對閱讀理論的探討不斷深入。20世紀80年代初,carrol等人提出了"現代圖式理論"。它強調了讀者的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理解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在國內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人們有著各自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閱讀教學模式方面,則主要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認為閱讀教學的基本路子是先教單詞,再講句子,最后擴展到全文。另一種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強調"reading is a psycholingual guessing game"此外,國內的閱讀教學理論也認為,閱讀過程是一個主動的,有目的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過程。倡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通過對整篇文章的整體把握來獲取文章信息,掌握語言知識,培養(yǎng)其閱讀能力。隨著國內外對閱讀教學過程的不斷深入,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將會變得顯著突出。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使其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課文話題所引出的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由應試向素質教育轉變,將成為一個備受注目的亟待解決的大問題。
本課題擬在外語教學法的范疇內,通過探討如何運用課堂提問技巧,一方面為學生能夠根據問題更快,更準確地把握對文章的綜合理解,更好地獲取文章的內在信息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本課題的內容在目前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出現很少,而本課題的研究將彌補這一方面的不足,也為廣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技巧提供了一項參考。它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將會十分顯著。
2,研究目標:針對課文內容的不同,在閱讀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精心設計問題,為引導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閱讀教學,使其能夠帶著疑問對文章進行閱讀,并向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直接使用語言的機會,讓學生回答問題,分析問題或就某一問題進行討論,幫助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中最大限度地獲取文章的內在信息,提高其閱讀速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改善閱讀課堂教學的質量。
3,研究的內容:主要探討如何在閱讀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設計課堂提問來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閱讀教學,在活躍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本課題研究主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對閱讀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來改善閱讀教學的必要性。
(2),根據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情況,探索和總結適合于閱讀教學的課堂提問的技巧特征。
(3),總結和探索在閱讀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課堂提問的技巧能否有利于優(yōu)化閱讀課堂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
4,研究的方法和手段:(1),方法:調查法,歸納總結法,例證法,教學觀摩法,查閱文獻資料法。(2),課題的研究手段主要是以實際應用為主,兼以完善這一理論研究。
5,研究的進度安排:統(tǒng)一按照院系領導和指導老師的安排,并結合論文寫作的實際情況,認真完成論文協作的每項步驟。
參考文獻:
1。 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 上海: 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 XX
2。 桂詩春。新編心理語言學[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XX
3。 胡春洞,王才仁。英語閱讀論[m]。 南寧: 廣西教育出版社, 1998
4。 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年10月第1版
5。 施建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五種問題設計[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XX(2): 41。
6。 遲克曉。設計創(chuàng)新問題 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XX(7): 128。
7。 沈正南。高中"開放式"課堂教學初探[j]。中小學外語教學,XX(4): 11。
8。何文琴。高中英語課堂提問藝術初探[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XX(2):18。
9。楊李花。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j]。天津教育,XX(11): 54。
10。范煜華。精心設計課堂問題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j]。中小學外語教學,XX(6): 22。
11。余冰清,謝建珍。充分利用新教材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j]。中小學外語教學,XX(6): 21。
12。孫曼麗。高中閱讀課導入與小結的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XX(9): 21。
13。 周春敏。談談高中英語任務型課堂教學設計[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XX(5): 20。
14。 林松青。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情境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個性[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XX(9): 56。
15。 葛文山,朱俊爽。淺談課文教學中問題的設置[j]。中小學外語教學,XX(3): 6。
16。 朱惠芳。研讀《英語課程標準》調整閱讀教學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XX(9): 24。
篇5
關鍵詞 思維導圖 大學英語閱讀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69
Abstract Reading competence can reflect one's language competence, so the cultivation of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Mind Mapping, as a teaching method,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and can also enhance the English reading competence and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Key words mind mapping;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application
0 引言
英語閱讀在大學英語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也體現了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閱讀鞏固語言知識,提高以英語為途徑獲取信息的能力。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效利用保存的信息,積極地去理解和分析文章作者的意圖,從而最大限度獲得新信息。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提高閱讀能力,還可以擴大英語詞匯量、訓練英文寫作技巧等。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相關研究表明,思維導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輔助英語閱讀。如:王宏(2011)關于思維導圖在成人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功效的研究結果表明,采用思維導圖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和學習,“完善了學生的閱讀策略,加深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記憶”;①喬春雨(2011)關于高中生英語閱讀“思維導圖”學習策略研究證明,思維導圖“切實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激發(fā)了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了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②思維導圖作為一個實用有效的英語閱讀工具,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在閱讀過程中容易混淆閱讀線索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把握閱讀材料的精髓。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更清楚地概括出文章的框架,明確各個段落之間的聯系以及段落中的重難點,從而更好地分析理解閱讀材料。本文結合實證分析,探討思維導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思維導圖的定義及特征
思維導圖是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托尼?巴贊(Tony Buzan)在20世紀60年代所創(chuàng)。思維導圖以直觀的圖像建立起各概念之間的聯系,是放射性思維的一種表達。思維導圖具有如下特征: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思維導圖在表現形式上是樹狀結構的。③思維導圖具有可視化、發(fā)散性、濃縮性、系統(tǒng)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遵循大腦的自然思維方式,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開啟大腦的無限潛能,能夠幫助提高人們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增進創(chuàng)造力,可以應用在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2 思維導圖輔助大學英語閱讀
首先,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教師使用未完成的、開放式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在舊知識點的基礎上發(fā)散思維,師生共同進一步設計、修改、完善思維導圖,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融入更多自我思考,使閱讀成為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創(chuàng)新性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課堂融入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互動活動,可以幫助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再者,重點突出、結構清楚,作為思維導圖的一個重要特點,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整篇閱讀材料,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分析段落之間的聯系,找出段落中的主題句及重點句子,分析句子中的重難點,不需要把精力過多地花費在那些無關緊要的知識點上,提高了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此外, 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長期記憶。清晰的圖式結構讓學生對知識點一目了然,可互動的概念框架幫助學生對知識體系的長期記憶。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系統(tǒng)完整地梳理知識框架體系,對閱讀材料中的知識結構進行有效整合和優(yōu)化,使之更容易記憶,也有利于日后復習,進而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
3 思維導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本文選用大學英語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第一冊Unit 6 Section A To work or not to work――That is the question 一文為例來說明如何應用思維導圖輔助大學閱讀教學。
步驟一:在預習和快速閱讀過程中使用思維導圖。在閱讀活動開始前,教師將事先畫好的未完成的思維導圖展示給學生,依據圖中的提示逐步進行閱讀活動,見圖1。首先,根據文章的標題 To work or not to work――That is the question,讓學生依據標題中的關鍵詞預測文章主題。然后通過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即將進行閱讀的文章主題為核心發(fā)散性思維,并要求學生通過頭腦風暴的教學方式對與主題相關的詞匯進行匯總,這個過程是啟動頭腦中的背景知識和認知結構,激發(fā)聯想,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實現對即將閱讀的文章的理解。然后引導學生開始快速閱讀,讓學生運用略讀和尋讀的快速閱讀技巧從整體上了解文章大意并對全文進行結構構建和梳理,培養(yǎng)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能力。接著引導學生進行段落分析,總結、歸納中心思想,然后分析文章文體特點,寫作手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將相關的新知識點添加在思維導圖上,進一步完善的思維導圖涵蓋了相關問題和詞匯,文章結構分析,題材分析,中心思想等,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結構。
步驟二:結合關于已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下一步精讀,解析文章中各段落中的重難點句式和重點詞匯,幫助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首先,指導學生找出段落中的重難點句式,通過轉述、翻譯、提煉句式、造句等方法加以分析,提高對復雜句式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提高對全文的理解。另外,詞匯教學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沒有詞匯的掌握,根本談不上閱讀能力的真正提高。因此,利用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性特點,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詞匯進行聯想記憶,如對文章中的生詞resolve可以繪制出如下思維導圖,見圖2。
步驟三:閱讀活動結束后,利用思維導圖發(fā)散性和開放性的特點設計一些依據文章主題延伸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進一步深度思考,進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閱讀中所記的筆記重組各自針對閱讀材料的思維導圖,有利于日后復習和記憶。
4 結束語
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作為教學輔助工具,能幫助學生通過結構清晰、重點突出的圖形更深刻地理解閱讀材料,記憶閱讀材料中的知識點,從而全面提高英語閱讀的能力,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聯想力。總之,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思維工具,它的應用將有效提高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
注釋
① 王宏.思維導圖在成人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功效[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1.
篇6
1 農村中小學圖書室管理現狀
1.1 專業(yè)圖書管理員缺乏,圖書管理不規(guī)范,圖書室開放率低
圖書管理是一個系統(tǒng)性、科學性較強的工作,必須有專業(yè)的或經過培訓的人員擔任這項工作。目前,由于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圖書室工作得不到學校領導的重視等原因,造成農村中小學圖書管理工作相對滯后,表現在許多學校配備專職管理員,有的甚至兼職管理員也未配備。圖書管理不規(guī)范,兼職管理員能力和素顏不足,借閱不規(guī)范,有時找不到,有時收不回,圖書隨意堆放,而不少學校為避免麻煩和損失,干脆長期關閉圖書室,致使圖書室利用率很低。
1.2 藏書陳舊,破損嚴重
據了解,很多學校的圖書室都是在“普九”期間創(chuàng)建的,“普九”期間,為達到人均圖書數量的標準,很多學校往往只注重圖書數量,不注重圖書質量,致使一些知識陳舊、格調不高、嚴重破損以及不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刊也被收藏到圖書室中。
2 要大力加強農村小學圖書室管理和建設
首先,要注重制度的建立與落實。制訂一套完整的、切實可行的圖書室管理制度和圖書管理員崗位職責和考核辦法,用制度促管理水平提高。
其次,著力提高管理員的素質。管理員素質是決定一所學校圖書室管理好壞的重要因素。為加強對圖書室的管理,學校配齊圖書管理員,應選派至少一名工作責任心強、熱愛圖書室管理工作的教師為圖書室管理員。
再次,要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圖書室的管理。學生是學校的小主人,在實際工作中,學校可安排一部分做事認真負責且對圖書室管理工作感興趣的學生參與到圖書室的管理工作中去。這既能減輕管理員的工作壓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管理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團體精神。
此外,還要增加投入,廣辟書源,讓學生有豐富、優(yōu)質的精神食糧。加強破舊書刊的清理、修補工作。對于內容陳舊、格調低俗和不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刊,管理員應及時清理出圖書室。
3 閱讀內容的指導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優(yōu)化課外閱讀教學設計,推薦好適合學生課外閱讀書目。
第一,經典性。名家名篇歷來是教師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的首選,之所以其經典,是因為它已經經過歷史的檢驗,是優(yōu)秀文化的沉淀。
第二,時效性。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新佳作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老師要經常了解社會及文學動態(tài),向學生推薦最新文學作品,擴大學生的學習視野。
第三,符合學生年齡特征。我們推薦課外書籍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盡量選一些內涵豐富而又不深奧難懂的書籍。
第四,符合學生興趣特點。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情節(jié)曲折、內容淺顯、貼近學生實際的作品,都是學生的首選。因此,我們在考慮學生興趣的前提下,要全面選擇多種文體供學生閱讀。
第五,精讀與泛讀相結合。我們在推薦書目時,還要充分考慮精讀還是泛讀的區(qū)別,如果是精讀,其內容必須是少而精,如果是泛讀,其內容必須是廣而博,做到二者結合。
第六,指定閱讀與個性閱讀相結合。指定閱讀就是規(guī)定閱讀書目,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的必須進行的課外閱讀。個性閱讀就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目進行閱讀。如果僅以個人喜好來閱讀,勢必造成學生閱讀能力上的偏缺,如果只硬性指定閱讀,又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兩者應相互結合,取得最佳的閱讀效果。
4 閱讀方法指導
在讀書時,首先讓學生養(yǎng)成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的習慣,指導學生用“心”來讀書,在閱讀的同時思考,在思考的同時閱讀;定期舉辦讀書匯報會、主題演講會、故事會和知識競賽、讀書心得體會交流會等;讀寫結合,閱讀時做好讀書筆記,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要求學生養(yǎng)成動筆的習慣,圈、點、勾、畫、批、注,及時記下稍縱即逝的感悟、理解,把書中精彩片段摘抄下來,做好讀書筆記,以利深入鉆研,獨立思考,提高寫作水平,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和品質。
5 創(chuàng)建多元化、開放式的圖書管理模式,提高圖
書利用率
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施農村中小學圖書室的開放式管理。
第一,學校領導和圖書管理者要改變觀念。多年來,農村中小學的封閉式圖書管理主要原因在于學校領導者和圖書管理者的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造成的。作為學校領導者和圖書管理員,要以更加開放的觀念,做好圖書管理工作,形成開放的管理模式。
第二,改進圖書室的借閱方式。農村中小學硬件條件有限,完全按照規(guī)范的借閱模式(即學生先到索書臺前,通過索書卡由管理員取書。)顯然是不合理的。筆者認為,首先應改進圖書室借閱環(huán)境設施,藏書呈環(huán)形擺放,由借閱者自行選取,憑借閱卡辦理借閱,由管理員將借閱卡記錄。其次,培訓多名學生任兼職圖書管理員,每周輪流值日。最后,書架上的圖書一定要按《中圖法》進行分類排架。書架上擺放圖書可以定期更換,并以小黑板或者其它形式公布推薦書目。這樣,由于是多個人同時負責外借圖書,一定會大大提高借閱效率,增大單位時間的圖書流通量。
第三,上門服務。即圖書管理員要改變被動地提供借閱服務的做法,開放借閱方式。要結合各年級的教學活動和讀書活動,及時的為學生提供、推薦書目或圖書,并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活動。
第四,開放圖書流量渠道。現今農村中小學圖書數量和質量在普遍提高,為了達標,盲目追求數量,復本率高、圖書結構分布不均的情況正在改變。學校領導者要努力提供圖書資源共享平臺,實現校際圖書室之間有計劃、有組織的交流,進一步豐富圖書資源,提高圖書利用率。
篇7
[關鍵詞]工商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教學案例;教學資料
傳統(tǒng)的工商管理專業(yè)課程教學中,主要采用以老師講解為主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不利于調動學生主動性,也制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知識應用技能提升。為彌補這些不足,探索及應用新的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用,提高工商管理專業(yè)教學質量是每個任課老師所關注的問題。翻轉課堂的出現,給工商管理專業(yè)教學提供一種新思路,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升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知識應用技能具有重要價值。本文結合工商管理專業(yè)教學基本情況,就翻轉課堂的設計與應用進行探討分析,希望能為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啟示與借鑒。
一、工商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問題的提出
作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在工商管理專業(yè)教學的應用逐漸受到重視,相關研究成果也相繼涌現,并在指導課堂教學方面發(fā)揮一定作用。
(一)工商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已有的相關研究成果
張曉梅、王妍妍、馬增林(2014)探討翻轉課堂的內涵,分析工商管理專業(yè)運用翻轉課堂教學的可行性,并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闡述工商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的設計策略。謝朝陽(2015)從師生角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評價方法四個方面入手,就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課堂進行對比,并分析翻轉課堂在高職工商企業(yè)管理專業(yè)教育中應用的基本要求以及應用意義,同時就任課老師如何有效應用翻轉課堂開展工商企業(yè)管理專業(yè)教學提出相應措施。陳潔(2016)結合慕課的應用,探討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的作用及特征,分析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的可行性,并提出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模式構建及其在課前、課上、課后的應用策略。張愛琴、劉東霞、宿麗霞(2017)比較翻轉課堂與案例教學方式的異同,分析“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策略,指出存在的問題,并就“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課程實施翻轉課堂提出教學策略。習波、杜鐘(2017)介紹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提出高職工商企業(yè)管理教學應用翻轉課堂的可行性,并就完善翻轉課堂教學提出相應對策,主要包括:完善課前教學資源,整合師資隊伍,應用多種反饋與評價手段等內容。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
雖然理論界已經就工商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展開研討,相關研究成果也相繼涌現,但缺乏實證調查與研究。究竟工商管理專業(yè)應用翻轉課堂教學取得怎樣的效果?存在哪些缺陷與不足?在哪些方面仍需改進和完善?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和研究。本文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就工商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設計進行探討,同時采用問卷調查以及與學生訪談的方式,就工商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的效果及不足進行研討,并提出改進策略,可為工商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一種新思路。
二、工商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工商管理專業(yè)有著豐富的教學內容,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應用技能,而翻轉課堂強調自主與合作學習,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將翻轉課堂應用到工商管理專業(yè)教學中具有可行性。同時,為促進該教學模式得到有效利用,首先應該完善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教學案例,預習內容
主要內容包括:任課老師準備教學案例,視頻或幻燈片,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預習,并提交預習報告。首先由任課老師篩選工商管理教學案例,課前通過在線平臺案例,由學生自主閱讀和學習,完成課前預習任務。學生通過視頻閱讀教學案例,對案例內容有深入全面了解,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進而加深對案例的印象,并提交預習報告。翻轉課堂改變傳統(tǒng)課堂討論的模式,通過計算機的輔助作用,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和全面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任課老師利用幻燈片或微視頻,對案例涉及的內容進行回顧,學生則在課前思考案例和相關理論知識。需要注意的是,整個準備階段,任課老師要選擇生動有趣的案例,提高幻燈片和視頻制作技巧,為學生展示有效的教學信息資源。并詳細掌握案例設計的理論知識,對翻轉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與規(guī)劃。
(二)課中———創(chuàng)設案例情景,開展合作學習
翻轉課堂教學中,主要環(huán)節(jié)是討論與互動,同時也是整個課堂教學的關鍵。先由任課老師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明確工商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目標,然后開展小組討論和班級討論。根據學生的成績、基礎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等內容,將每5~7名學生分為一個學習小組,每組安排一個組長,明確每個組員的任務,對所學內容進行討論。并且每個小組討論后要整理組員的觀點,形成小組學習成果。班級討論是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匯集每個小組的觀點,最后形成結論和學習成果。在討論與合作學習的基礎上,任課老師應該加強指導,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從多個角度對翻轉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深層次探討和分析,進而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為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有行業(yè)專家、優(yōu)秀工商管理人員參與課堂教學。這樣既能推動翻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還能拉近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的距離,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識。
(三)課后———整理教學資料,進行反饋評價
課后的主要任務是復習與總結,學生要匯總課堂討論的觀點,撰寫總結和分析報告。任課老師通過交流互動平臺及時答疑,幫助學生解答學習中遇到的疑惑。同時在翻轉課堂教學完成后,任課老師還要結合學生的課堂出勤、課堂發(fā)言、幻燈片制作情況、分析和解答問題情況、討論發(fā)言次數、分析報告撰寫等內容,對學生作出客觀、公正評價,給出相應的成績,并計入學習檔案。總之,利用翻轉課堂模式開展工商管理專業(yè)教學,學習任務實現前移,課前由任課老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借助互聯網和視頻自主觀看并思考。課堂教學的重點在于小組討論和自由發(fā)言,任課老師加強指導,幫助學生解答疑惑。課后由學生遞交學習報告,任課老師進行總結與評價。
三、工商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的效果及不足
為了解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筆者在工商管理專業(yè)課程結束后,對四個班級的200名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其中回收有效問卷189份,有效率達94.5%。同時還對學生進行訪談,了解他們對翻轉課堂教學的認識與感受。
(一)翻轉課堂教學的效果
問卷調查顯示,翻轉課堂滿足工商管理專業(yè)教學需要,能顯著提高教學效果。調研過程中,在被問到“與以往的教學方式相比,你是否愿意接受翻轉課堂用于教學”時,有186名學生(占93.3%)贊同將翻轉課堂用于工商管理專業(yè)教學。并且還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更加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利于提高溝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工商管理專業(yè)知識。此外,對比分析翻轉課堂實施前后的情況,可以發(fā)現翻轉課堂在激發(fā)學生興趣、增進團隊合作與溝通、掌握專業(yè)知識方面效果顯著。
(二)翻轉課堂教學的不足
調查顯示,翻轉課堂在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反思和改進。一方面,任課老師的教學觀念有待改進,學生的主動性有待提升。任課老師要提高教學設計水平,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啟發(fā)和引導,幫助他們解答疑惑,推動翻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學生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應該發(fā)揮主體地位與作用,更新思想觀念,提高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主動獲取知識。另一方面,優(yōu)質的工商管理專業(yè)教學資源缺乏。工商管理教學內容豐富,知識復雜,有效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離不開微視頻資源的支持。但目前優(yōu)質教學資源缺乏,信息共享不足。因此,有必要提高視頻資源的開發(fā)與錄制能力,注重教學平臺建設,推動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
四、工商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的改進策略
盡管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然而,要想促進該教學模式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須完善教學設計,合理組織課堂活動。根據存在的不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改進措施:
(一)構建工商管理教學案例庫
工商管理專業(yè)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取得更好的效果,離不開豐富的案例資源支持。優(yōu)質的案例能反映企業(yè)真實場景,調動學生興趣,推動翻轉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因此,一方面,要重視現有案例資源的利用;另一方面,要增強案例開發(fā)意識,采用調查研究和實地走訪企業(yè)等方式,挖掘典型案例,并不斷完善教學案例庫,促進資源共享。同時還要注重更新和完善,形成門類齊全、內容豐富的案例庫,為翻轉課堂教學提供充足的資源保障。
(二)建立開放式的學習平臺
目前,翻轉課堂的研究主要以理論為主,關注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以及師生角色轉化等,但是對翻轉課堂與慕課、在線課程、網絡教育的聯系的研究不被重視。事實上,互聯網的發(fā)展為翻轉課堂實施提供有利條件,尤其是慕課、在線學習、網絡豐富的教學資源,為翻轉課堂提供有效支撐。因此,有必要重視互聯網的應用,建立開放式學習平臺,推動翻轉課堂與慕課、互聯網融合,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實效性提升。
(三)調動學生參與并重視課堂討論
靈活采用小組討論、分組辯論、合作學習、班級討論等形式,讓學生有效融入翻轉課堂學習活動之中。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營造和諧、輕松、愉快的課堂討論氛圍,讓學生充分融入討論活動當中。任課老師還要適當點評,引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增強工商管理專業(yè)實踐技能。
(四)開發(fā)學習資源并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
任課老師在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時,要重視視頻、音頻、動畫資料的收集,提高微課制作技巧,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喜聞樂見的教學資源,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進而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實現翻轉課堂的深入參與和教學質量提升。要注重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堂討論,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開闊學生視野。并采用多元化評價方式,強調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從而更好地引導教學,讓學生從翻轉課堂中學到更多有益的知識。
總之,翻轉課堂不僅滿足工商管理專業(yè)教學需要,同時也推動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因此,任課老師在工商管理專業(yè)教學中,應該重視翻轉課堂的應用,根據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效進行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并建立教學案例庫,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討論,開發(fā)豐富的學習資源,從而為翻轉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條件,最終促進工商管理專業(yè)教學效果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曉梅,王妍妍,馬增林.普通高校工商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教育探索,2014(07):60-61.
[2]謝朝陽.高職工商企業(yè)管理專業(y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河北企業(yè),2015(11):95-96.
[3]陳潔.慕課的翻轉課堂在高校工商管理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電大學報2016(2):17-20.
[4]張愛琴,劉東霞,宿麗霞.基于案例教學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研究———以”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課程為例[J].工業(yè)和信息化教育,2017(1):58-63.
[5]習波,杜鐘.“翻轉課堂”在高職工商企業(yè)管理教學中的應用———以創(chuàng)辦你的企業(yè)課程為例[J].管理觀察,2013(7):133-135.
[6]周曉.基于翻轉課堂的物流管理專業(yè)教學模式研究[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5(2):91-93.
篇8
關鍵詞:活動單導學;高職;英語閱讀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10-0126-03
“活動單導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產生的背景
(一)高職英語閱讀教學現狀與存在的不足
筆者利用一個月時間對無錫旅游商貿高職學校的英語閱讀課進行了調研。在調研過程中,聽了英語教研組15位教師的課,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映,課后與15位教師進行了探討,同時記錄在課堂中暴露出的問題和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困惑,然后進行整理歸納,具體如下:
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大多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會采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學生記筆記,或是教師設計提問,學生被動回答,忽視閱讀技能、技巧的傳授,學生僅僅掌握了閱讀文章中的一些信息、或是詞組句型等,很少有機會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漸漸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個別學生甚至產生厭倦心理。學習積極性很難得到提高。如果不改變這種現狀,必然會導致學習者在課內失去主動閱讀實踐的機會,課后缺乏自我閱讀的能力。
對閱讀教學目標認識不足,忽視閱讀策略的指導 部分英語教師在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經常把閱讀材料等同于閱讀測驗或語法和詞匯的傳授,認為學生只要正確答對閱讀理解題,教學的目的就已經達到。教師很少根據不同語言材料的體裁特點,提醒學生關注不同的篇章結構,同時引導學生關注篇章的銜接手段和方式。有時閱讀教學中過于強調詞匯和語法知識,忽略了文章的篇章結構和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有時在重視課文整體教學的情況下,又淡化詞匯和語法教學,學生遇到生詞及一些復雜句就束手無策。總而言之,缺乏對閱讀策略的指導,致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知道用何種閱讀策略去獲取文章中的有效信息,阻礙了學生對閱讀材料做出正確的判斷。
純粹進行閱讀教學,忽視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 只局限于閱讀本身,把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作為課堂唯一的目的,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對課文的理解應貫穿始終,而不是單純唯一地讀,還應包括聽、說、寫三大技能的訓練。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以為學生只要多讀、多做閱讀題,增大詞匯量就能提高閱讀能力,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很少從邏輯、分析、推理、判斷等多個層次引導學生思考、質疑,較少利用生活中使用的各種英語材料作為閱讀內容,使學生從觀念、情感、文化、或者價值觀等方面進行有意義的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深層閱讀興趣。
(二)高職學生英語閱讀情況分析
為了解高職學生的英語閱讀狀況,筆者對高職二年級兩個平行班級2011旅游管理1班和2011旅游管理3班進行了問卷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高職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對閱讀有心理需求,但自信心不足 從“學生個人閱讀情況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58%的學生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7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閱讀能力是可以提高的,這表明他們主觀上有閱讀的心理需求。同時,86%的學生認為獲取英語閱讀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課堂,閱讀能力的提高也主要依靠教師;但57%的學生怕做閱讀理解,考試失分最多。這些情況表明學生在閱讀課上不敢主動參與活動,回答問題不積極,害怕犯錯誤,平時做閱讀理解題時有畏難情緒,導致最后考試時焦慮緊張,一些閱讀理解的題目失分過多。
對閱讀策略有所了解,但不能靈活運用 從“學生閱讀策略和習慣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87%的學生知道讀前介紹文章背景、讀中講解以及讀后概括總結等對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54%的學生認為詞匯量影響了他們的閱讀理解,38%的學生認為語法、句式的不理解造成了他們的閱讀困難。這表明學生對閱讀策略有所了解,已意識到詞匯量不足,語法知識掌握不全面,語言輸入的匱乏等是阻礙他們閱讀能力提高的一些因素。調查結果還顯示:只有36%的學生經常用到一些閱讀策略,如掃讀、跳讀、略讀、查讀等,有55%的學生偶爾用到,還有少部分(占11.5%)學生不知道或從來沒有用過這些閱讀策略。在閱讀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正確的習慣,例如,87%的學生閱讀時不出聲,62%的學生閱讀速度較慢。以上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沒有靈活運用閱讀技巧。
以上情況反映出在高職院校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和困擾。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周圍師生的意見反饋,并研讀了大量有關英語閱讀方面的文獻研究資料,認為“活動單導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是一種有效且值得嘗試的教學方法。
“活動單導學”英語閱讀教學實例分析
“活動單導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設計。在這種模式中,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活動單,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然后根據活動單要求完成相關內容。學生通過小組活動來學習和討論所學知識,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指導、監(jiān)督、反饋與評價的作用,整個過程是師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該模式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包括課堂教學活動單的研制、班級學習活動小組的建立、基本活動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效果的反饋與評價等基本構成部分。
(一)教學實例概述
本實例教學實踐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力求通過設計多層次的活動,豐富的閱讀題材,大量的語言輸入來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技能以及跨文化交流素養(yǎng)等,使他們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發(fā)展綜合語言能力。筆者在所教班級開展教學實例活動,考證“活動單導學”模式在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價值,并找出其不足之處,以便在今后教學實踐研究中改進。
(二)具體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實例目的 通過“活動單導學”模式來優(yōu)化高職英語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從而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提高英語閱讀技能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教學實例對象 高職二年級的兩個班級(2011旅游管理1班、2011旅游管理3班)。
教學內容 《英語》第一冊第五單元閱讀材料。
教學輔助手段 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更形象生動,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
活動單的設計與分析
(一)課題
《英語》第一冊第五單元閱讀:Sports Day in My School
(二)教材分析
設計這堂閱讀課活動單時,考慮到教材中閱讀內容涉及學生在運動會那天的所見所聞,于是,教師指導學生將所學的閱讀策略運用其中,快速分析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及寫作特點,及時鞏固閱讀策略和技能。等閱讀任務全部完成后,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所學內容,為自己設計一次有意義的體育活動方案。
(三)學習目標
通過閱讀兩封寫給青少年雜志欄目的信,了解信中作者的所見所聞并體會作者的心情。通過設計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提高略讀、查讀、詳讀等閱讀技能。
(四)教學活動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般情況下,“活動單導學”模式是遵循閱讀的讀前、讀中、讀后三個階段進行的,每一個階段有若干個子活動,三個階段又作為一個整體來組織活動,是相輔相成的統(tǒng)一體,而不是單獨分開的活動。
讀前活動 活動1: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并通過小組探討思考作者將會在運動會那天做的事情和感受,以學生的真實經歷和體會導入閱讀課,使學生對即將進行的閱讀產生興趣。在討論過程中,由于學生總會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所以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講,學生原有的一些詞匯知識如“prepare、field、take part in” 等一下子激活起來,在復習鞏固原有詞匯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詞匯“decorate、sack race、egg-and-spoon race”等的學習。另外,此環(huán)節(jié)中還要求各小組寫下各自在某種活動后的感受和心得,并與其他小組進行交換。活動2:進行“頭腦風暴”,讓學生思考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各種體育賽事。學生可通過報刊、網絡、電視等各種形式收集相關信息,課堂上自然而然地導入閱讀材料的主題。
讀中活動 教師檢查預習活動中的任務,由每小組代表匯報活動結果來導入課堂教學。在閱讀過程中,教學活動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和策略,并使學生運用所學技能進行實踐。活動1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預測、速讀及查讀等閱讀技能。在速讀階段,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標題中的關鍵詞sports和events,快速掌握文章大意。活動2訓練學生細讀的能力,細讀后的三個問題難度設置由淺入深,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就較好地理解了文章內容和細節(jié)。活動3從本課“Reading strategy”入手引入游戲,讓學生在“做中學”,使他們明白并非文章中所有的情感都可以直接用詞來表達,可以嘗試運用多種方式來讀懂作者的情感,尤其是從讀字里行間的意義來理解和推斷作者的心情與內心感受,閱讀不僅是讀者從寫的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更是與作者進行情感的交流。
讀后活動 學生閱讀后可以就閱讀材料進行討論和寫作,運用所學知識并聯系原有知識,與小組成員合作完成兩個學習目標。第一個著眼于學生所讀的信件,做出充分思考,為希望在體育方面能有所作為的青少年提出可行性建議;第二個更具實際意義,各小組可提出缺乏運動給青少年帶來的各種不良影響。通過完成學習目標,學生間加強了合作,增進了了解,獲得了共識,并更進一步明白了運動的重要性。在閱讀教學中貫穿說和寫等技能的運用,訓練學生口語和寫作能力,同時學生可以對所學內容進行及時鞏固,現學現用。學生只有在用語言做事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學會語言、用好語言。
(五)課后練習和鞏固
閱讀后要對課堂內容及時鞏固和練習。練習要緊扣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通過練習,消化并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六)評價與反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來回巡視指導,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給予評價,同時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存在的問題。教學結束后,學生之間也可以互評互改學案,找出還未解決的問題,共同探討,合作解決。一個單元學習完后,學生要對自己閱讀課上所學情況進行評價與總結,教師也要對教學狀況進行評價與反思,各小組要對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情況進行記錄和評價并填好評價量表。
筆者利用課余時間對高二年級一個代表了好、中、差三個層次的學生小組作了訪談,了解其對本學期課文閱讀教學過程的感受(問題設計見表1),并總結出以下三種觀點。
觀點1:比較喜歡現在的閱讀課,內容與形式豐富多樣,通過閱讀增長了很多知識。因此,學習興趣比以前濃厚,積極性較高,自己能按時完成大多數活動。有些較有難度的任務對自己是挑戰(zhàn)但也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如在開放式的討論活動中能夠代表小組進行匯報,會大大增強自信心及成就感。
觀點2:依據活動單,學習思路更加清晰,課堂上能按照教師的教學步驟,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并能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以前總是害怕閱讀,在考試中閱讀理解失分較多,通過現在閱讀課上閱讀策略的指導,了解并漸漸掌握了一些如預測單詞、推斷句意、提取文章主旨等閱讀方法,知道了怎樣有效閱讀,課后也愿意主動找相關閱讀材料學習。
觀點3:英語基礎不好,閱讀的時候有很多單詞不認識,因此讀得很慢,看到組里其他同學在規(guī)定時間里完成閱讀任務,自己沒有完成,就會產生一定的挫折感,有時為應付檢查,會去抄襲組內其他同學的答案。好在同學之間互相討論的時候比較多,可以多向同學請教,及時弄清楚一些問題。現在課堂上同學們都比較活躍,自己想積極參與,但有時候能力有限。
“活動單導學”模式的英語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程度較高,優(yōu)等生和中等生在這樣的課堂上都有一定的收獲。但對于潛質生來說效果不佳,并且很容易使他們產生一定的依賴性。如果小組沒有嚴明的監(jiān)督機制,反而會使這些學生養(yǎng)成不良的學習習慣,導致成績下滑。另外,要上好一堂“活動單導學”模式的課,教師在課前必須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不僅要備教材、教法,還要備學生、學法,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真正地活動起來,學有所獲。同時要及時監(jiān)督、評價學生,針對課堂生成問題及時調整方案。
通過對學生的訪談分析,可以看出“活動單導學”模式在短期實踐中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長期而復雜的,還應繼續(xù)研究和實踐。
結語
筆者從自身英語閱讀教學的實際出發(fā),研究了“活動單導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并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實踐運用,以優(yōu)化英語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試圖解決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缺乏自主性、積極性以及良好閱讀習慣和技巧等問題,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閱讀課堂中來,真正做到互動。“活動單導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確能提高一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活動單導學”模式作為一種教學形態(tài),不僅僅涉及教學組織形式的改變問題,更涉及教育觀念的深層次變革。今后應繼續(xù)加強相關理論研究,切實做到優(yōu)化課堂模式,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國安,姜晶.初中英語有效閱讀教學模式的構建與運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0(12).
[2]丁非.“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的詮釋[EB/OL]. (2009-10-19).http:///Html/Article/1241/.
[3]任光琴.構建高中英語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4.
[4]沈小蘭.從閱讀的心理過程談高中英語閱讀“三階段”教學模式[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5]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6]王守仁,袁春艷.英語(第一冊)[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1.
[7]謝輝業(yè).影響中學生英語閱讀的非語言因素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
[8]張志遠.英語課堂教學模式[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10.
[9]左煥琪.外語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篇9
關鍵詞: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方法
1.引言
盡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傳統(tǒng)的知識型教學方法在英語教學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在閱讀課上,教師是不厭其煩地講解文中出現的重要詞語、句型和表達法,把閱讀課變成了語法及詞匯課,閱讀材料則成為了學習語法和詞匯應用的范文。老師充當了語法講解和翻閱字典的工具,而學生則成為被動容納這些知識的容器。這種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的教學方法完全背離了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學習語言。
2.克拉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研究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在七十年代就提出了“語言習得”理論。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是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及其規(guī)律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指在已經掌握了一定母語系統(tǒng)的前提下,在目標語的社會環(huán)境中進行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
2.1習得與學習區(qū)分假設(theacquisition-learningdistinctionhypothesis)
克拉申認為習得就是下意識的、非正式的、自然的、甚至是拾遺式的語言學習過程。學習是指有意識的、正式的、明確的學習語言規(guī)則。習得方式比學習方式更為重要。有些第二語言理論家認為孩子是習得語言,而成人只能學習語言,根據克拉申的這一假設,成人也能習得語言。
2.2輸入假設(theinputhypothesis)
輸入假設是在區(qū)分習得和學習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克拉申認為這是他整個習得理論中最重要的部分。因為輸入假設回答了語言教學領域中最重要的問題,即我們怎樣習得一種語言尤其是外語。克拉申把輸入假設概括為如下四點:(1)輸入假設與習得有關,與學習無關。(2)通過理解含有稍微超出學習者現有語言能力的結構的語言(i1),才可習得新的語言結構。(3)當交際成功時,即可理解輸入時,i1就會自動包括在內。(4)說話能力自然產生,不能直接教會。
2.3情感過濾假設(theeffectivefilterhypothesis)
情感過濾假設認為情感因素直接影響第二語言習得。情感過濾的概念是杜萊(Dulay)和伯爾特(Burt)于1977年提出的。情感過濾因素包括動機、自信心和焦慮程度三大因素。情感因素只起阻礙或促進輸入到達大腦語言習得器官的作用。情感過濾假設的意義在于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僅要提供可理解的輸入,而且要創(chuàng)造一種情感過濾很低的環(huán)境。
3.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3.1語篇教學法
現代語言學研究表明,兒童正是通過對語言輸入進行反復的推理,提出假設并驗證假設而學習語言的;而不是通過簡單的模仿和練習學會語言的。從閱讀材料中發(fā)現語言規(guī)律正好符合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也符合克拉申的習得與學習區(qū)分假設。
語篇教學法的基本教學原則在于閱讀文教學應是課內外創(chuàng)設條件,讓學生自我進行語言習得,把學生的自我習得和教師主導有機結合。在語篇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寫作背景,初步探測作者的寫作目的,寫作對象或課文的語用功能,促使學生聯系實際,確立閱讀的目的和動機;接著指導學生瀏覽文章的標題、開頭、每段的段首、文章的結尾,以便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和宏觀結構。其次,聯系語境和文章的整體結構逐段分析課文。段落分析中肯定會遇到學生不認識的單詞,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從語境出發(fā)推測生詞的意思。這也就是說,不是為理解單詞而理解單詞,理解單詞的目的是為了理解全文,為了語篇。最后,學生理解了每一段的大意,找出段與段之間的銜接和連貫,便可由段到篇建構起文章的結構網絡,準確理解課文的宏觀結構和中心思想。
語篇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法有很大的不同:傳統(tǒng)閱讀教學法是先分后總,由局部到整體;語篇教學法則是先總后分再總,由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這樣,學生的腦子里就始終有個全局觀,有種語篇意識。這種語篇意識的培養(yǎng)過程就是語言的習得過程。
3.2討論式教學法
討論式教學法的教學原則是通過以課文內容為手段,學生以腦、耳、口、手為工具,掌握閱讀技巧,培養(yǎng)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1.學生與課文的互動。通過鼓勵學生參與到課文的思考中,產生學生與課文之間的對話,達成學生對課文的逐漸理解。2.學生與學生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是一種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突出學生實踐性的最理想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交際性的活動,學生在討論時能真正把語言當作交際工具來使用,在親身體驗語言的實踐中求發(fā)展。3.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條件和機會,把時間和精力用于整個課堂互動中的疑問解答和促進學生學習上,而不是偏重于講解。
討論式教學法與傳統(tǒng)的教學法的不同之處在于:1.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性、創(chuàng)造性。教師不再教死書,學生也不再讀死書,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2.教師成為教學系統(tǒng)的倡導者和促進者,是重要信息的輸入者和接受者。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3.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學生的積極參與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了自信和學習的動機,也創(chuàng)造了開放式的課堂氛圍。
可以說討論式教學法完全吸收了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精髓。它注重了外語習得的重要性,也兼顧了學習的必要性;在強調語言輸入的同時,也注重語言輸出;在教學過程中也始終貫穿了創(chuàng)造較低情感過濾因素的原則。
3.3交互式任務型教學法
交互式任務型教學法是要從教和學兩方面著手,在兩者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從教的角度出發(fā),教師應考慮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兩個方面。從學的角度出發(fā),教師應考慮如何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需求兩個方面。(1)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要針對學生的實際設定,做到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閱讀目的,采取相應閱讀策略;可以綜合運用網絡多媒體等高科技手段,結合課堂講解和學生的自主學習,開展閱讀教學。(2)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主要是閱讀材料的選擇。目前大學英語閱讀材料內容相對滯后,不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這就需要教師在讓學生閱讀經典語言材料的同時,補充大量真實的語言材料,以保持教學內容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統(tǒng)一;同時閱讀的任務也應該盡量真實,向學生提供一些與現有知識有“信息溝”的材料,使學生不僅能接觸課文中的一些經典篇章,又能通過英語閱讀獲得新知識,新信息,新語言,彌補自身某些知識的不足,這樣才能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動能、興趣,獲得英語閱讀的樂趣。(3)學習興趣與情感需求。從學的角度出發(fā),教師應考慮如何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需求兩個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情感需求。當學生的需求得到滿足時,他往往會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又進一步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交互式任務型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充分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情感動機差異,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填鴨式”教學以及“一鍋煮”的狀況。
4.結束語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是對語言學習規(guī)律的探索,對研究促進英語閱讀教學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師應該以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為指導,建立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動態(tài)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習得環(huán)境,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樓青青.Krashen二語習得理論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啟示.安陽工學報,2005,8.
[2]李迎冬.大學英語閱讀討論式教學探索.玉溪師范學院學報.
[3]李莉.克拉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述評.鄭州大學學報,1997,7.
篇10
信息技術與教育緊密結合是教育現代化和教學革新的重要體現,現階段多媒體技術已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普遍的運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本文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來簡要論述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多媒體技術 運用 措施
多媒體教學以圖像、文字、音頻、視頻等為教學營造出良好的教學、學習氛圍,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水平起著積極的作用,并伴隨著現階段“微課程”教學理念的提出和實踐,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最終將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禁錮,突破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限制,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幫助教學實現“以學生為根本核心、以建構主義為根本理念”的教學新模式。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靈活應用多媒體技術,將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一、以多媒體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以及近年來我國教育界工作者不斷實踐驗證得出的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核心、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都旨在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為主動學習,從而明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學、愛學、學好。因此要運用多媒體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交互性運用: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具有個性化、分眾性、交互性等特點,其交互性是指媒體與受眾間信息傳遞的雙向性,即受眾對信息的反饋。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交互性作用,充分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參與教學、享受教學。
(二)非線性運用:
適應學生差異性需求多媒體技術的非線性運用最能體現的是超文本鏈接,這就滿足了教學內容的不同層次劃分,能夠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需求,尤其在對教學設計問題情景時可以通過提出多個問題來讓學生進行選擇性回答,不僅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境,還能讓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得以充分發(fā)揮。
二、以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突出教學難點
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現目前被廣泛運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其主要通過運用音樂做背景、用視頻導入課堂內容等方式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前通過立體的感官來讀取內容傳遞的信息,這種創(chuàng)設情境的應用在小說、詩歌、散文、歌劇的應用中尤為有效。比如,在學習曹操的《觀滄海》一文時,在課前播放一段曹操觀海即興賦詩的視頻,讓學生通過聆聽海水洶涌澎湃的聲音、觀看海水雄壯的畫面來進入詩歌所要表達的意境之中,讓學生與作者更能產生共鳴,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并有效突破教學的難點、重點和疑點。
三、以多媒體技術引發(fā)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是當今教育革新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因此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來引發(fā)學生思考,以此來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際中不斷拓展教學資源。比如,在學習《水滸傳》中的《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一文中,課本的要求是讓學生了解魯智深的為人處世之本,因此在教學前期可以通過在網上截取若干關于魯智深的小故事視頻來播放給學生們看,讓學生們在綜合觀看這些視頻之后進行思考,并簡要探討“魯智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通過這樣的分析思考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才能起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效果。
四、總結
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已經得到了廣泛運用,因此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要注重與時俱進,巧妙運用多媒體來豐富教學資源、擴大教學容量,并且在順應“微課程”教學理念的興起下進一步推進教學實踐的“微課程”開發(fā)和運用,充分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作者: 胡永利 單位:內蒙古呼和特和林格爾縣第一中學初中部
參考文獻:
- 上一篇:外交學的就業(yè)方向
- 下一篇:法理學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