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指導實踐思考

時間:2022-10-04 01:09:00

導語:戰略指導實踐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戰略指導實踐思考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達到小康水平以后,“共同富裕”將成為我們的“中心課題”,并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怎樣實現共同富裕?這是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作為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尋求實現共同富裕的具體途徑,對于更好地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深刻領會共同富裕思想和戰略

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是鄧小平同志圍繞搞清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而提出的一個重大戰略構想。它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鄧小平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今天的實踐,深刻領會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應著重把握以下要點:

一是認清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斗目標。什么是共同富裕?鄧小平同志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結合上賦予共同富裕以科學的內涵。在共同富裕這個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會對財富的擁有,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共同”則反映了社會成員對財富的占有方式,是社會生產關系性質的集中體現。共同富裕包含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方面的特質,從質的規定性上確定了共同富裕的社會理想地位,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斗目標。

二是明確共同富裕的實現前提。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表明:我們既不能離開共同富裕講發展生產力,離開了就會導致兩極分化;也不能離開發展生產力講共同富裕,離開了就會導致共同貧困。可見,共同富裕的實現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實現共同富裕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堅持社會主義,防止兩極分化,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三是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鄧小平同志提出,允許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帶動多數地區和多數人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個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富的戰略構想,是鄧小平同志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創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一項大政策。怎樣把握時機用好這項大政策?鄧小平同志又進一步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成為我國在達到小康時實施先富帶后富戰略的重要指導思想。

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歸結起來,主要包含四個層次:一個總目標———實現共同富裕;一項大政策———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允許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裕、先發展;一條主渠道———先富起來的地區和人幫助后富的地區和人,先富帶后富,最終共同富;一個大原則———把握適當的力度和時機,解決發展的不平衡和調節貧富懸殊問題。

為了全面、準確地理解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還要在實踐中廓清一些重大的理論認識問題:

第一,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和同等富裕。共同富裕與同步富裕之間有著根本的區別,同步富裕是平均主義的表現,追求它只能導致共同貧窮。共同富裕與同等富裕也有重大區別。共同富裕在實施過程中,是以承認差距為主要特征的,必然具有差異伴隨性。從我國生產力總體落后、發展又極不平衡這一基本國情出發,實現共同富裕必然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歷史過程。

第二,部分先富與共同富裕之間不是根本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部分先富與共同富裕的關系是實現富裕的道路和目標的關系。部分先富,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斗目標,是部分先富的最終結果。沒有目標,部分先富就會失去方向和歸宿;沒有道路,共同富裕的目標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具有多角度、多層面的深刻內涵。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看,部分先富政策反映了事物發展的不平衡規律;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視角看,部分先富政策符合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則及商品經濟的內在規律;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視角看,部分先富政策既體現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又反映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論、目的論和發展方法論的統一。

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新的實踐中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形成了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總體戰略。**年,同志在《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系》中指出:“要以鄧小平同志關于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思想來統一全黨的認識。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征,絕不能動搖。要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認識和處理地區差距問題,一是要看到各個地區發展不平衡是一個長期的歷史的現象。二是要高度重視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確解決地區差距問題。三是解決地區差距問題需要一個過程。應當把縮小地區差距作為一條長期堅持的重要方針。”他又說:“解決地區發展差距,堅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今后改革和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在這里,同志正式提出了堅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任務。1999年6月,同志指出,必須不失時機地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特別是抓緊研究西部地區大開發。目前,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條件已經具備,時機已經成熟。從現在起,這要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同志的這一重要講話,吹響了西部大開發的號角。

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豐富和發展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強調實現“五個統籌”。在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后,我們黨面臨著如何統籌兼顧各種社會利益關系,如何消除地區差別、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社會各階層差別,以及如何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等艱巨任務。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協調發展的問題日益凸顯出來。所以,科學發展觀進一步闡明:共同富裕要以人為本;共同富裕是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要著重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區域、城鄉、不同社會階層和社會群體等差距較大的問題,促進整個社會的協調發展、共同進步。

欠發達地區實現共同富裕須有新觀念、新作為

共同富裕思想是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的GDP增長雖然連續5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連續3年達到兩位數以上,但**的現狀時刻警醒我們,如果不以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為指導,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加快發展,**與全國的差距將會越拉越大,進而會影響民族地區的團結和穩定,最終影響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發展是為了更高層次的穩定。實現**的跨越式發展,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解放思想是發展的先導。觀念陳舊、氣魄不大、小富即安、小進即滿、小打小鬧的小農經濟思想,等靠要的依賴思想,以及畏首畏尾、怕字當頭的保守思想等,是制約**發展的主觀因素。實現跨越式發展,就要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堅持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觀念,樹立大招商招大商、大市場大開放的新觀念,樹立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創大業的新觀念,樹立環境就是競爭力、就是生產力的新觀念,樹立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新觀念,通過思想解放、觀念更新,促進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

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城鄉差異、地域差異大,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統籌發展的任務十分艱巨。第一,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保持縣域經濟良好的發展態勢。第二,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開展科技特派員活動,為鄉村和企業送去先進實用技術和人才,提升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和層次。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繁榮公益性文化事業,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加強農村、社區和企業等基層文化建設。以疾病預防控制和農村醫療為重點,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公共衛生保障水平。第三,西部是國家生態建設的天然屏障,也是生態最脆弱的地區。**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到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在南部山區實行“少生快富”工程;依法保護、合理開發、永續利用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全社會提倡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費;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生態環境監管。

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要克服區位劣勢,走跨越式發展道路,必須把信息化作為重要杠桿。一流的信息化硬件、一流的整體網絡布局與一流的軟件相匹配的效率高、成本低的信息高速公路,可以跨越時空距離,使區位劣勢弱化,使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成倍增加。**不靠海不靠邊,又遠離都市群,區位劣勢明顯。**的制造業按照傳統發展模式不可能超越上海和廣東,但信息化可以使之與最先進的技術結合起來,從而得到改造和提升。因此,建立電子信息商務港是**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年開始推進信息化建設,堅持高起點,形成了比較好的市場,率先建立了西部電子商務港。今后,**的信息化建設還要更上一層樓。

大力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有“塞上江南”之稱的銀川市是**的政治、經濟、文化、物流、信息和金融中心,是方圓500公里范圍內唯一的大城市。自古以來,銀川商埠云集,輻射陜甘蒙等周邊地區。**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必須抓好大銀川建設,一張藍圖干到底,盡快把銀川市建設成為西北獨具特色的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

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對**實現跨越式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應全面落實放寬市場準入和促進各類企業平等競爭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給予非公有制經濟以平等待遇。

把人才強區戰略落到實處。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對作為欠發達地區的**來說顯得尤為重要。統計表明,僅**年至**年,從**調出的專業技術人員就有5000余人。人才的流失就是智慧的流失、財富的流失、經濟發展后勁的流失。只有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才能為實現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改革和精簡政府機構。建構高效的行政運行體制是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關鍵。“省級建制,地級規模,縣級財政”這句民間口頭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的區情。龐大的管理機構、眾多的工作人員,不僅加重了經濟負擔,削弱了民間資本的積累能力,而且過多的管理層次和重疊的機構又造成政出多門,影響投資環境。因此,精簡機構勢在必行。**已經在這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2003年進行了改革開放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鄉鎮區劃調整,全區314個鄉鎮合并為188個,精簡工作人員近5000人,精簡比例達20%。**年,又撤消了3個縣。今后,還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繼續推進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