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方案

時間:2022-10-20 04:47:04

導語: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數字發展規劃(2018-2022年)》,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數字發展規劃(2018-2022)》及《市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文件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貫徹“數字”戰略部署和“以人民為中心”的智慧城市建設理念,搶抓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中國的歷史機遇,對照試點建設標準,圍繞“優政、惠民、興業、強基”總體要求,完善數據資源體系,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提升數字政府、數字社會管理服務水平等方面推動各領域數字化建設,全面提升城市智慧化水平,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重點任務

(一)完善數據資源體系。

1.持續推進政務信息系統遷移上云。按照省、市一體化云、網監管要求,做好政務云資源統一編碼工作,確保新增信息系統“應上盡上”,系統上云率達到100%。確保縣自建政務服務系統均接入省統一身份系統,實現“一次注冊,全網通行”。(牽頭單位:縣政府辦公室;責任單位:數字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2.大力推動數據匯聚共享。進一步推進城市數據的匯聚整合共享,完善政務數據目錄和共享部門梳理,凡是無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可不予共享的數據,均應按照無條件共享和有條件共享兩種方式提供共享。到2021年底,縣級信息資源共享率要達到90%。(牽頭單位:縣政府辦公室;責任單位:數字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3.提高公共信息資源的社會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信用服務、醫療衛生、社保就業、公共安全、城建住房、交通運輸、教育文化、科技創新、資源能源、生態環境、工業農業、商貿流通、財稅金融、安全生產、市場監管、社會救助、法律服務、生活服務、氣象服務、地理空間、地名地址、機構團體等22個方面公共數據資源的開放水平。到2021年底,公共信息資源社會開放率達到90%。(牽頭單位:縣政府辦公室;責任單位:數字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二)夯實數字基礎設施。

4.高質量建設5G網絡。強化5G基站與組網部署,提升移動通信網絡用戶體驗。到2021年底,城區公共區域5G網絡覆蓋率達到100%、鄉鎮駐地達到50%以上,并積極推動規模商用。全面提升鄉村光纖寬帶網絡覆蓋水平,家庭光纖入戶覆蓋率達到90%。(牽頭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中國移動分公司、中國聯通分公司、中國電信分公司、廣電網絡分公司)

5.加快推進IPv6規模部署。統籌推進全縣骨干網、接入網、電子政務外網的IPv6升級。推動政府、新聞媒體、大型企業網站、典型應用全面支持IPv6,推廣全面支持IPv6的移動和固定終端。到2021年底,縣級政府部門網站全部支持IPv6。(牽頭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中國移動分公司、中國聯通分公司、中國電信分公司、廣電網絡分公司)

6.提高多尺度地理信息覆蓋精度和廣度。城市規劃區1:1000或1:2000比例尺地形圖覆蓋率達到90%。制作1:500數字正射影像圖(DOM),滿足智慧時空大數據平臺國家試點項目高精度、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成果更新的需求。(責任單位: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7.開展多功能智慧燈桿建設。分階段推進智慧燈桿試點建設,作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設施,在重點區域推廣新建集智慧照明、視頻監控、交通管理、環境監測、5G通信、應急求助等功能于一體的智慧桿柱。到2021年底,完成智慧燈桿試點建設。(責任單位:縣綜合行政執法局)

8.推進智慧城市氣象防災減災綜合預警系統建設。進一步優化城區氣象智能網格自動監測布局,提高監測精度。挖掘氣象大數據,開展面向區域聯防、城市運行保障、軍民融合、生態環境、農業生產的防災減災精細化氣象預報預警工作。(牽頭單位:縣氣象局;責任單位:縣政府辦公室、縣公安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應急管理局、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分局)

(三)推進數字政府建設。

9.建設多網格融合的綜合管理平臺。以“全要素”城鄉社區網格為基礎,以網格化管理為載體,以資源整合為手段,以優化服務為核心,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城市管理、生態環境、應急指揮、市場監管等領域的城鄉“多網格融合”。依托政務網,“建立社會資源池”,搭建以網格化信息系統為核心,覆蓋城鄉、分級應用的信息平臺。構建縱向聯動、橫向互動的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解決網格化系統眾多、政府投資過高、網格數據共享不到位、網格員隊伍重復浪費等問題,提升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典型案例。到2021年底,實現多網格合一的部門數量不少于5個。(責任單位:縣委政法委、縣政府辦公室)

10.實施智慧城管系統綜合提升。對初步完成數據匯聚共享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統進行升級,建設井蓋監控預警系統、違章建筑管理系統、智慧城管實景指揮平臺等內容,推進供水、供氣市政管網管線智能化監管,促進城市管理精細化再升級,讓城市管理變得更便捷、更智慧,努力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到2021年底,供水、供氣市政管網管線智能化監測管理率達到70%。(責任單位: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縣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11.提升環境質量監測水平。建設環境質量智慧監測系統,通過綜合性監測平臺,創新運用高空瞭望監控系統、建筑工地揚塵治理智能監控云平臺等,對空氣、水體、噪音等環境質量信息進行智能化監控。到2021年底,實現空氣、水體、噪音等環境質量自動化監測率加權平均值達到80%。(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分局)

12.建設應急指揮中心。建設集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決策指揮平臺和移動應急指揮平臺等項目,對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的安全態勢進行全面掌控,實現應急管理“事前、事發、事中、事后”全面感知、動態監測、智能預警、分析決策、快速處置、精準監管,全面支撐系統化、扁平化、立體化、人性化的現代智慧應急管理體系。(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

(四)提升數字社會水平。

13.開展電子證照“亮證行動”。進一步完善使用以公民身份號碼或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唯一標識的電子證照,統一身份認證、電子印章等服務應用,開展電子證照“亮證行動”。到2021年底,實現以公民身份號碼或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唯一標識的電子證照使用率達到60%。(牽頭單位:縣政府辦公室、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責任單位:數字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14.大力推進“愛”APP的應用推廣。綜合運用電視、廣播、網站、新媒體、戶外廣告、政務大廳宣傳等線上線下推廣措施,結合已上線應用服務,將“愛”建設成為政府提供政務服務主渠道之一,切實發揮“愛”APP效能。到2021年底,“愛”APP日活躍用戶數量不少于全縣人口總數的2%,分廳新增一鏈辦理事項不少于3個。(牽頭單位:縣政府辦公室、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責任單位:數字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15.推進智慧社保建設。在已實現通過自助服務終端查詢個人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升級公共服務平臺拓展服務渠道、“愛APP”接入,實現社保業務的網上服務、移動APP服務、微信服務、自助終端等服務;通過部署即時制卡設備促進社保卡即時制卡服務;加快開展電子社保卡簽發和線上結算、繳費、認證、應用等場景服務;通過積極使用市級建設的綜合服務平臺及可信電子簽章平臺等項目,為全縣參保者和用人單位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人社公共服務。(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16.推動智慧社區建設。務實推進智慧社區信息系統建設,打造社區服務管理一體化系統,為社區群眾提供便捷的家居服務、商務服務和信息服務,將社區與醫療、養老相結合,為社區老年人等群體提供辦證、領取補助等公共服務,搭建居民意見反饋與在線交流渠道,鼓勵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提升社區服務水平。形成“互聯網+社區”的智慧化社區治理創新模式,全面提升社區安全、自治和便民服務能力。(責任單位:縣政府辦公室、各街道辦事處)

(五)培育壯大數字經濟。

17.創新發展智慧農業。在農業生產領域推廣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通過大數據計算等手段,科學實施水肥一體化噴灌、滴灌,溫室智能管控,智能施肥等新型農藝技術。培育“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業態,推動農業與休閑旅游、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普及農業網絡化經營方式,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加快益農信息社建設,完善智慧農業服務體系。(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商務和投資促進局、縣文化和旅游局)

18.推動智能制造升級。大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實現傳統制造向高端、綠色、服務轉變。實施制造業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工程,以護欄板、紡織服裝等制造行業為重點,在關鍵環節和關鍵工序推進智能制造單元、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改造、基礎數據共享,探索推進重點行業“無人車間”“無人工廠”建設,加快提升智能化生產水平。支持企業加快推廣智能化生產工藝,擴大自動化設備比重,實現生產過程的電子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推動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積極推廣運用信息化輔助設計系統和信息化輔助制造系統,改造現有生產制造系統,實現生產過程控制的數字化、自動化,提高產品設計制造水平。(責任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19.深化電子商務應用。健全完善電子商務生態服務體系和配套支撐體系,鼓勵專業人才到農村創業就業,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業務培訓力度,培育一批電商專業人才、農村帶頭人。促進電子商務向一、二、三產業全面滲透,加快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以及農旅特色產業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探索定制化生產和精準營銷深度融合發展的電商新模式。加強與電商平臺合作,推進大數據賦能品牌建設,發揮益農信息社作用,支持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各類電商平臺開展網上營銷,培育一批涉農電商企業、涉農網商、涉農網店。到2021年底,全縣電商交易額占比達到15%。(責任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商務和投資促進局)

20.實施“本地企業上云”行動。推動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提高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支持企業上云。到2021年底,力爭實現企業上云環境進一步優化,行業企業上云意識和積極性明顯提高,上云比例和應用深度顯著提升,云計算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廣泛普及,全縣上云企業數量超過1000家,形成一批有影響力、帶動力的云平臺和上云標桿企業。(責任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21.積極培育跨領域、跨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圍繞有色金屬及金屬深加工、綠色化工、紡織服裝、文化旅游、現代高效農業等五大傳統優勢產業,以及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醫養健康等四大新興產業,支持龍頭企業打造一批面向垂直行業和細分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爭創市級、省級、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平臺。(牽頭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化和旅游局、縣衛生健康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數字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全縣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定期召開領導小組工作會議,協調解決建設和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督促落實重大事項。牽頭單位抓好任務落實,縣直有關部門(單位)做好配合工作,形成分工明確,上下協作,共同推進的良好格局。(牽頭單位:縣政府辦公室;責任單位:數字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二)強化資金投入。加大財政預算投入,支持新型智慧城市項目建設。爭取國家、省級、市級部門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任務相關的專項資金支持和政策性補貼。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投資與運營,推動多元化的投資模式,助力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建設。(責任單位:縣政府辦公室、縣財政局)

(三)營造良好氛圍。積極運用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等多種宣傳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對全縣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宣傳報道,促進全社會廣泛參與,匯聚各方合力共同推進。增強公眾對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認知度和參與度,營造良好的建設氛圍,并爭取打造1-2項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亮點特色,在市級以上平臺推廣展示。(責任單位:縣委宣傳部、縣政府辦公室)

(四)保障信息安全。完善城市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目錄,落實信息安全責任制,確保安全防護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進一步加強對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電子政務網、工業互聯網等基礎網絡的安全監管和保障,建設電子政務網等大型網絡的安全態勢感知系統,不斷完善基礎網絡安全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提升法人數字證書的覆蓋范圍,加強對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防護、計算機病毒攻擊、數據庫腳本注入攻擊的防護技術措施,保障互聯網基礎設施安全、穩定、可靠。(責任單位:縣委網信辦、縣政府辦公室、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