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園區編制發展意見

時間:2022-02-10 05:41:00

導語:現代農業園區編制發展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農業園區編制發展意見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探索農村改革發展的新體制機制,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出特色,顯亮點,見成效”,結合我區實際,現就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轉型升級目標,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一批農業產業特色突出、基礎設施配套、生產設施先進、科技水平領先、經營機制完善、經濟效益和輻射帶動效應明顯的現代農業園區,使之成為全區現代農業主導產業集聚的功能區、先進科技轉化的核心區、生態循環農業的樣板區、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區、現代職業農民的創業區,推動全區現代農業更好更快發展。

二、總體目標

到2015年,現代農業園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城鄉差距縮小到2:1,把我區建設成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在全區建成5個以上產業特色突出、基礎設施完善、循環清潔生產、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農業園區。在現代農業園區內建成5萬畝商品蔬菜基地,其中:瓜-菜、蓮藕、苕尖等相對成片萬畝基地3個,建成商品魚基地2萬畝,建成5個年出欄生豬上萬頭的循環農業示范園,建成5個農民集中居住的居民新村示范點,建成十里荷香、圣水桃花、生態垂釣、科普農趣等觀光農業基地。

三、加快現代農業園區發展

(一)加快現代農業園區產業基地建設

2012年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萬畝,其中:瓜-菜輪作3000畝、苕尖基地3000畝、藕-鰍共生基地2000畝、生姜基地1000畝、食用菌基地1000畝,新建商品魚基地2000畝,新建10000頭以上生態循環生豬養殖場3個。到2015年,建成瓜-菜輪作基地15000畝、特色苕尖基地15000畝、藕-鰍共生基地10000畝、生姜基地5000畝、食用菌基地5000畝,建成商品魚基地20000畝;建成年出欄萬頭以上生豬循環農業示范基地5個。

(二)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現代農業園區道路網絡體系建設。對園區主干道泥石路面進行改造升級,合理布局次干道、耕作道和生產便道,形成完善的網絡體系。2012年完成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循環道新建改建硬油化14公里,新建耕作道10公里,新建生產及人行便道13公里;在八角寺十里荷香生態農業園區新建改造硬油化主干道5公里,耕作便道5公里,生產及人行便道7公里。到2015年,全面完成園區道路體系建設,實現干道硬油化通達率達到100%,重點區域機械耕作道通達率達100%,生產人行便道戶戶通達。

2.加快現代農業園區水利設施建設。2012年建設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八角寺十里荷香生態農業園區電力提灌站4處,配套建設灌溉管渠設施,到2015年實現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旱澇保收。

3.加快現代農業園區蔬菜設施建設。2012年新建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溫室大棚2畝,高標準連棟大棚60畝,普通鋼架大棚2800畝。到2015年建成相對集中連片設施蔬菜基地50000畝。

4.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土地整治。按照現代農業園區標準化生產、機械化耕作的要求,對園區重點區域進行土地整治,實現機械化程度達85%以上。2012年完成園區核心區土地整治20000畝,實現機械化程度65%以上。

5.加快園區科普設施及產地市場建設。一個園區原則配套建設一個集科研、示范、繁育、推廣為一體的專家大院和一個產地市場,提供園區技術保障,建立農產品產銷鏈。2012年完成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產地市場建設。

(三)加快現代農業園區農民新村建設

按照“六通”(即通道路、供電、給水、排水、廣播電視和通信)、“六有”(有1個村民活動和健身廣場、1個便民商業網點、1個醫務室、1個垃圾收運站點、1個農家書屋、1個幼兒園)的標準建設農民新村,讓農民新村享有城市社區同等的公共資源和社會公共服務,實現城鄉居民生活環境一體化。2012年與土地流轉、土地復墾、土地增減掛鉤、新型股份合作社建設相結合,在園區內啟動建設3個農民新村,在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實施農房風貌改造,綠化美化環境,打造農民新村示范區。

(四)加快現代農業園區旅游資源開發

以產業為基礎,設施為載體,積極開發拓展現代農業園區生態旅游功能,建設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展示、農業科普教育、農業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恢復八角寺,建設八角寺蓮花博覽園;挖掘圣水恐龍文化、農耕文化,建設圣水桃花博覽園、養身垂釣園、QQ農場體驗園,促進園區休閑旅游業發展。

(五)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先進生產力運用

1.加快先進生產技術推廣運用。園區內農作制度合理,種養模式先進,做到園場配套、農牧結合、循環利用;生態環境優良,生產過程無污染,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水平高,良種覆蓋率達100%,科技貢獻率達70%以上。

2.加快“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培育。園區內全面實行農業標準化生產,農業投入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手段完善,建立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質量可追溯制度。農產品無公害認證率達到100%,培育3-5個綠色、有機農產品品牌。

3.加快農業生產經營規模發展壯大。園區內產業要素集聚,農業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產業化水平高,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率達80%以上,農業生產、加工、營銷、服務、休閑觀光等協調發展。

(六)加快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1.大膽探索土地制度改革。一是積極開展“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項目試點,整村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充分挖掘存量農村建設用地的潛力和價值。二是采取先拆舊后建新的方式對分散、零星利用不合理、不充分、閑置的農村居民點、戶改轉戶農村居民退出的宅基地及其附屬設施用地等農村建設用地進行復墾,置換建設用地指標。

2.積極推進農村金融改革。組建農村互助經濟組織,大力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林權、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即“三權”融資。到2015年實現融資5億元以上。加大對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的扶持力度。

3.建立新型股份合作社。按照“要素入股、按股分紅、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原則,引導廣大農民和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等市場主體,聯合新辦各種類型的農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實行股份合作,實現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品牌化營銷。鼓勵農民以土地等農業生產要素入股組建農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到2015年園區新組建新型股份合作社20個以上。

四、扶持政策

(一)行政事業性收費政策。對園區內的休閑旅游基礎設施項目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和土地出讓收入,按規定計提相關規費、基金后經審批全額補助園區建設單位用于基礎設施建設。

(二)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產業項目政策。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在500萬元以上,項目建成后前三年稅收留成部分采用先征后返形式,全額補助給投資企業,第四年、第五年補助50%。

(三)土地承包經營權規模流轉政策。從2012年起,單個業主受讓流轉土地在300畝以上,給予一次性獎勵,每畝獎勵50元。

(四)培育創建特色農業品牌政策。創建一件國家級馳名商標,區政府給予一次性50萬元獎勵;創建一件市級著名商標,區政府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勵;創建一件知名商標,區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3萬元;成功注冊一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區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成功申報一件農產品商標,區政府給予一次性獎勵1000元。

(五)發展新型股份農民專業合作社政策。在園區內組建新型股份制合作社每個補助5萬元;創建成為國家示范合作社的,每個獎勵20萬元;創建成為市級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每個給予10萬元補助。

(六)園區土地利用政策。在現代農業園區內規劃的農民新村納入《農民新村建設總體規劃》,單獨編制土地增減掛鉤和土地復墾方案。利用集體土地建設的生產管理用房,辦理集體土地房產證,旅游接待設施用房通過土地增減掛鉤解決用地指標。

(七)農村交通建設投資政策。把園區內的道路納入全區的農村道路建設的總體規劃。現代農業園區內道路列入農村道路建設“以獎代補”計劃。

(八)科技項目投資政策。園區內主導產業研發、科研示范基地的建設,納入科研發展規劃,爭取科技項目投入。

(九)水利設施投入政策。園區內的水利、灌溉設施納入區水利設施總體規劃,優先安排投資建設。

(十)“三權”融資政策。園區內的農業龍頭企業、新型農村股份合作社、農村專業合作社、規模種養大戶、農戶等利用“三權”抵押貸款,由國有擔保公司擔保,財政給予貸款貼息支持。

(十一)基礎設施投資政策。從2012年開始,區財政整合市、區兩級農發資金以及農業、林業、水利、交通、環保、科委等部門相關項目資金,重點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五、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指揮部,區政府分管農業領導任指揮長,區人大、區政協聯系農業領導和區農委主任任副指揮長,其他相關部門和鎮街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實行分工負責。指揮部在區農委下設辦公室,區農委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指揮部負責園區建設的規劃建設、指導管理和協調服務工作。

(二)加強督查考核。園區建設主要目標、重點項目逐一分解到區政府有關部門和相關鎮街,各部門和相關鎮街要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做到目標任務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園區建設指揮部要會同區政府督查室,定期深入園區進行督促檢查。要把園區建設任務納入相關部門鎮街的年度目標考核范圍,確保園區建設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