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工作計劃

時間:2022-01-22 11:40:00

導語:財政局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工作計劃

2009年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總理的重要批示,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國家工商總局“四個統一”、“四化建設”的要求,著力更新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發展意識,以壯大市場主體為重點,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民生,以構建市場監管長效機制為重點,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強化機關、基層、基礎建設,以提高素質提升效能為重點,全面開創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適應新的形勢,著力轉變思想觀念。

——必須做到“三個克服、三個解放”。即克服思想僵化呆板的思維模式,從傳統慣性思維中解放出來;克服政治敏感性差,從自我感覺良好的狀態中解放出來;克服大局意識薄弱,從改革創新不足中解放出來。審視研究我們的工作,推動工商事業的發展。我們既不能把書本上的個別論斷當作束縛自己思想和手腳的教條,也不能把實踐中已見成效的東西看成完美無缺的模式,必須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創新思想的弘揚、服務水平的提升、工作作風的改進。

——必須增強“五個意識”。即增強大局意識。想問題、辦事情、定措施、推動工作都要站在全系統的角度,著眼全局,統籌兼顧;增強指導意識。強化領導機關的職能定位,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和指導能力;增強紀律意識。各級領導機關自身要守紀律、懂規矩,嚴于律己,以身作則,通過制定、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敢于和善于管理;增強協作意識。樹立全系統一盤棋的思想,包容大度,相互支持,密切協作;增強服務意識。轉變作風,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求教問計,換位思考,與基層同舟共濟,與企業共克時艱,講和諧,當公仆,作表率。

——必須形成“三個共識”實現“五個提高”。即在進一步推進職能轉變強化市場監管上形成共識,在堅持不懈地建設服務型工商服務全省發展上形成共識,在加強監管與促進發展的有機統一上形成共識。進而在建立長效監管機制上有新的提高,在服務發展的質量上有新的提高,在市場監管手段上有新的提高,在行政執法水平上有新的提高,在工商隊伍建設水平上有新的提高。

(二)繼續圍繞大局,著力落實各項服務改革措施。

——以打造一流行政審批“窗口”為切入點,服務市場主體健康發展。不斷提升省政務服務中心工商“窗口”的服務質量,堅持做到“一個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務、一次性收費、限時辦理”,努力把工商行政審批“窗口”建成一流的行政服務“窗口”;依法積極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以有效解決問題為原則,堅持依法行政與社會效果相結合,實現監管與發展的統一;完善聯系服務、行政執法回訪和行政指導服務制度,采取提示、告誡、警示等柔性管理方式,實現監管與服務的統一;配合支持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認真做好股權出質和動產抵押登記工作,切實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

——以創新“三農”工作機制為出發點,服務農村改革發展。深入貫徹衛留成書記的重要批示,進一步完善經紀活農、商標富農、打假護農等工作機制,促進農村增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培育發展農村經紀人,依法規范經紀行為,促進農產品市場流通。培育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持農民跨地域、跨行業開展經營服務;積極培育商標品牌,有效指導農民和涉農企業申請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著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標”,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上半年召開全省商標品牌發展戰略研討會,推動我省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構建商標注冊和管理工作長效機制;按照羅保銘省長的重要批示要求,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的,完善農資商品準入管理制度,查處坑農害農案件,規范農資市場秩序。堅決清理無照經營,嚴厲查處生產、銷售假冒偽劣農資商品,繼續推廣涉農合同示范文本,嚴厲查處涉農合同欺詐行為,依法保護農民權益。

——以支持全省重點改革為著力點,服務農墾和洋浦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全面落實支持服務農墾管理體制改革的“一服務三促進”40項措施,主動跟進,全程服務,幫助農墾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支持農墾發展新興產業。進一步規范墾區市場秩序,促進農墾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全面落實支持服務洋浦保稅港區建設10項措施,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在完善中使洋浦企業真正得到“特中之特”的實惠。同時,時刻審視既定的服務措施是否引領潮頭,是否代表先進社會生產力的根本要求,主動服務好洋浦港區外延經濟實體,依托洋浦,服務洋浦,共同促進經濟發展。我們還要緊跟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研究制定支持服務文化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重點改革的措施,促進海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三)創新市場監管機制,著力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以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為目標,積極探索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以切實解決想買不敢買問題,深入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以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為重點,嚴格落實索證索票和購銷臺賬制度;加強流通環節食品檢測,積極推動聯合組建省食品安全監控中心的進程;堅持抓好校園周邊無照流動商販的監管,切實做到本轄區校園周邊沒有經營食品餐飲的流動攤點、本轄區沒有無證無照的海鮮大排檔和食品餐飲經營戶、本轄區經營食品的商場百分之百建立臺賬和索證索票制度,逐步完善食品市場長效監管機制,促進食品安全監管規范化。

——以營造和諧有序的旅游環境為目標,繼續探索旅游市場長效監管機制。繼續落實省局促進旅游業發展10項措施,涉及旅游業的重點市縣局要進一步集思廣益,研究完善旅游市場監管機制,建立健全區域巡查責任制,把旅游購物、海鮮排檔、珠寶市場的監管作為重點,努力消除監管死角和盲點,切實解決游客購物上當受騙問題,營造和諧有序的旅游環境;把整頓和規范旅游市場秩序與支持引進重點旅游項目、精心培育旅游品牌有機地結合起來,推動國際旅游島建設。同時,要做好將于我省召開的全國工商系統旅游市場監管工作現場會籌備工作。

——以營造文明誠信的市場秩序為目標,努力構建廣告商標長效監管機制。繼續以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食品、藥品、醫療等廣告為重點,加大廣告監測力度,及時通報各類媒體違法廣告的情況,使違法廣告及時得到查處,切實解決媒體廣告虛假低俗問題;強化對各類戶外廣告、店堂廣告的日常監管。認真執行廣告案件查辦落實情況報告制度,充分發揮廣告專項整治聯席會議的作用,不斷增強監管的合力和實效;以保護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和涉農商標、涉外商標專用權為重點,繼續加大商標行政執法力度,遏制商標侵權假冒行為,充分保障消費者和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進一步探索商業企業商標自律機制、商標保護聯合執法機制、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相銜接工作機制。

——以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為目標,切實解決不正當競爭的問題。探索制止利用網絡從事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有效執法途徑,規范網絡交易行為,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以旅游市場、工程建設、產權交易為重點,加強對商業賄賂發案特點和規律的研究,加大查辦商業賄賂案件力度;結合《反壟斷法》的實施,依法查處和制止壟斷行為,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取締“黑網吧”,嚴厲打擊傳銷和嚴格規范直銷,深入推進平安海南建設,促進經濟穩定、社會和諧;進一步加強執法監督,強化案件核審和執法規范,逐步建立分層監督機制,使執法監督貫穿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全過程。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目標,切實解決群眾消費維權難的問題。進一步加強12315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堅持在擴大網絡覆蓋面、增加網絡功能和規范化管理上下功夫。強化12315全天候人工受理、分級處理、結果反饋、綜合分析和消費引導功能,使之成為工商部門與廣大消費者、人民群眾信息互動的平臺,成為工商部門接受社會監督、聽取群眾意見的平臺,成為工商部門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的平臺,成為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積極推進12315網絡進商場、進超市、進市場、進企業、進農村,努力實現城鄉全面覆蓋,力求把消費糾紛解決在基層,和解在企業。以完善和規范消費維權制度為重點,建立健全消費維權監管執法機制、經營者自律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形成消費維權整體合力,全面提升消費維權工作水平。積極開展消費維權宣傳教育,倡導科學、健康、文明消費,著力提高消費信心,引導和促進消費者擴大消費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維權拉動經濟、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作用。

(四)加強隊伍、基礎建設,著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全面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切實解決思想懶惰、創新不夠問題。領導班子建設是隊伍建設的重點,隨著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重心的下移,加強基層領導班子建設十分迫切。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提高領導班子的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不斷提高領導班子的領導水平和工作能力;切實解決干部“能上能下”的問題,將干部考核和干部任用結合起來,對“不稱職”的,予以免職;對“基本稱職”的,實行戒勉談話,提出整改要求;積極推行公開選拔、民主推薦、競爭上崗、交流任職,把那些思想活躍,視野開闊,年富力強,朝氣蓬勃,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選拔到領導崗位,努力增強干部隊伍活力;認真貫徹落實《干部選拔任用條例》,各市縣工商局長的選拔任用,要更加重視地方黨委、政府領導的意見,選好配強市縣工商局領導班子;堅決貫徹落實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集體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堅持民主生活會制度,提高民主生活會質量,形成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習慣,切實增強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深入開展“三有三好”教育,努力解決理想淡化、信念缺失問題。理想信念問題是方向問題,關系事業的興衰成敗。繼續深入開展有理想、有責任、有能力和好作風、好口碑、好形象的“三有三好”主題教育活動,積極倡導“從提著裝滿行政處罰單的公文包轉換成規范市場服務企業的工具包”的執法理念,大力弘揚愛崗敬業、誠實守信、依法辦事、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風尚,對損害工商隊伍形象的行為按照規定給予懲處,杜絕“部門權力崗位化,崗位權力個人化”的現象發生;加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教育,規范工商執法基本禮儀、窗口接待禮儀、公務和社會活動等工商禮儀,文明執法、熱情服務,寓監管于服務中,在服務中實施監管;切實增強各級領導干部的政治敏感性,各市縣局、各處室對于省局黨組的部署和省局領導的批示,必須認真對待,思想不麻木,行動不含糊;加強內部之間的思想交流,加強上下級之間的溝通,加強與地方黨委政府的請示報告,加強與各有關部門的協作,真正使工商系統形成一個堅強、有力、和諧、安定的戰斗集體,保證各項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全面開展干部素質培訓,探索解決素質不高、能力不強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商業務能力和人員素質相對滯后的局面日益凸顯。要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除了工作實踐外,主要還是要通過培訓來解決。繼續組織各級主要領導干部到名牌大學學習培訓,強化政策法律、領導科學與藝術的學習;擴展培訓內容,不能僅限于工商業務,要增加領導科學、方法論的學習培訓內容,開闊眼界,自然可以觸類旁通;繼續抓好基層骨干力量的掛職鍛煉,繼續強化一案一班、以案代訓、以會代訓等形式多樣的培訓,讓大家能夠將所學的內容立即運用到工作中去,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實效性;建立健全長效培訓機制并長期堅持,培訓的效果要與個人進步、利益掛鉤,在干部調動、崗位調整時作參考。

——優化整合行政資源,探索解決機構布局不科學、人員調配不合理問題。結合停征“兩費”后加強市場監管工作的實際,全系統在總編制不變的條件下,根據“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適應職能轉變的要求,逐步改變“小局大所”的格局,合理增加內設機構,增強市場監管和綜合部門力量;科學調配人員編制,結合實際工作需要和人員狀況,按省局的要求和規范進行調整,補充和加強局機關及城區工商所力量,適當減少鄉鎮所人員,機構優化布局和人員調整要在省局統一領導下,在計劃分步驟進行,各單位不得擅自進行調整;整合執法體系和執法力量,以12315指揮中心為平臺,實現信息共享、統一指揮,工商所以市場巡查和發現案源為主,執法辦案工作相應集中到經檢隊等專業機構身上,防止多頭執法、交叉執法和胡亂執法。

——探索建立干部激勵機制,切實解決激情不高、活力不足問題。干部激勵機制調動工作積極性,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建立崗位責任制,研究制定操作性強的量化考評細則,進一步創新考核方法和手段,努力推動考核工作以年底集中考核為主向以平時考核為主轉變;充分運用物質和精神等多種手段,健全和落實好獎懲機制,力求通過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科學性全程考核,達到獎勤罰懶的目的,杜絕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現象存在,從而促進各項工商職能履行到位;明確省局、市縣局和工商所的各級職責,適當下放管理權限,切實增強考核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完善輪崗交流制度,使上下交流、城鄉輪崗走上規范化軌道;加強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從學歷、能力、實績、政治素質、道德品質、群眾威信、社會評價、廉潔奉公等方面綜合考評,突出工作實效,形成良好的用人導向。

——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切實解決以權謀私、“吃拿卡要”問題。反腐倡廉,保證權力干凈運行,關鍵在于嚴格管理。堅持依法監管、從嚴治隊的原則,樹立嚴是愛寬是害的思想,從關心干部成長和維護隊伍形象的角度出發,對干部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不能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失之于散;嚴厲查處濫用職權、失職瀆職、貪污賄賂、腐化墮落等違法違紀行為,嚴肅處理利用行政審批權、行政執法權、干部從事任免權、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權、物資采購權等謀取私利的行為,嚴肅處理違反國家工商總局“六項禁令”和省局黨組“黨組織十必須黨員干部十不準”的行為,決不姑息遷就;健全和完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信訪舉報制度、重大案件報告制度、案件審理制度,嚴格辦案程序。定期分信訪舉報情況,加強預警,各級領導干部要一身正氣,立黨為公,帶好頭,領好隊,保證全系統黨風正,政風清,作風好;全面鋪開市縣工商局長向監管服務對象述職述廉活動,完善全系統一人一卷的廉政檔案,著力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監督,不斷健全反腐倡廉制度體系。

——全面加強規范化建設,努力解決執法環境落后、手段老化問題。加強規范化建設,為建設高素質的隊伍、運用高科技的手段、實現高效能的監管、提升高質量的服務提供保障。加快建設一批規范化建設示范局機關、工商所,強化典型示范效應,帶動基層規范化水平整體提升;針對“兩費”停征后基層面臨的實際困難,要努力抓好經費保障,確保基層正常運轉;針對執法裝備落后的問題,要堅持向基層需要傾斜、向執法需要傾斜,加大裝備更新力度,提升裝備保障水平;嚴格執行經費預算,加強對項目經費的執行力度。認真做好清理化解工商市場建設遺留債務的工作;加強12315指揮中心、食品檢測中心和廣告監測中心網絡建設,提高科技含量,為轉變職能提供技術保障。移植推廣商品交易信用分類軟件,確保2009年50%的商品交易市場實現市場信用分類監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