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計劃

時間:2022-11-05 11:58:00

導語: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計劃

為扎實推進全市各級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工作,落實各項目標任務,加強考核,根據《**市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十一五”規劃》要求,特制定2007年度推進計劃

一、年度推進目標

1.提升先進制造業總量。十大先進制造中心銷售收入875億元,增長24.04%;占制造業銷售收入比重58.72%,比2006年提高0.61個百分點以上(各縣區分解目標詳見附件,下同)。

2.加大工業性投入。計劃266億元,其中投入先進制造業占65%以上,投入高新技術產業占30%以上。在建項目中實施億元以上項目60項,5000萬元以上項目200項。實施建設100個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重點技術改造項目。

3.強化引進內資。確保引進內資65億元,其中工業占6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利用內資16億元以上,達到全市工業利用內資總額的35%以上。

4.加快技術創新。完成重點技術創新項目50項;完成省重點新產品開發200項,新產品產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通過省級鑒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的市優秀新產品開發項目達到50項。

5.發展規模經濟和培大育強。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增長23%,工業增加值增長19%,實現利稅增長15%,利潤增長14%。培育年銷售收入超1億元且利稅總額超1000萬元的企業200家,其中年銷售收入50億元或利稅超5億元以上的大企業1家,年銷售收入30億元或利稅超3億元以上的大企業4家,年銷售收入20億元或利稅總額超2億元以上的大企業5家,年銷售收入超10億元或利稅總額超1億元以上的大企業10家,年銷售收入超5億元或利稅總額超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18家。

6.加強工業園區和工業強鎮建設。全市2個省公示工業園區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6.98億元,完成工業性投入27.48億元,實交稅金3.12億元,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55億元。培育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0億元以上工業強鎮10個,培育市示范、重點工業功能區19個。

7.發展循環經濟,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現價)綜合能耗下降到2.26噸標準煤,下降5.3%;重點工業污染企業COD總量下降到7302噸,下降3.6%;工業企業SO2總量下降到5.8萬噸,下降3.5%;實施循環經濟重點項目45項;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40家;創建省、市級綠色企業11家;拆除粘土磚瓦窯32座。

二、年度考核計分辦法

2007年度主要推進目標分工業性投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技術創新、工業經濟運行實績、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工業園區及培訓、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利用內資、工業循環經濟等八個單項,采用總分110分制進行綜合考核,

如市委、市政府對縣區年度綜合考核各單項分有所變化,本考核辦法各單項的權數分則相應調整,具體另行通知。

除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外,其他7項單項考核基本分為100分(可超),各單項得分=單項基本得分×權數分/單項最高分;考核內容及辦法見后。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計分辦法:實績數/目標數×權數分,選擇最高數為滿分(10分),其余按最高分折算,增幅為負得0分。

三、保障措施

1.推進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六大工程。實施工業投入、結構調整、培大育強、平臺建設、工業強鎮和要素保障等六大工程,認真制定六大工程行動方案,確保各項工作有的放矢。深入開展“項目推進年”、“企業服務年”活動。圍繞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強化工業大投入,狠抓項目推進、項目開工、項目進度、項目質量、項目竣工、項目投產。提升開放水平,堅持利用內外資并重,加大招商力度,重點引進科技型、集約型、環保型大項目,戰略投資者和世界500強企業的高新技術項目,產業關聯度大、技術含量高、帶動作用強的項目。積極實施培大育強工程,扶持、規范、引導重點骨干企業和明星企業發展,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造進程,培育上市后備資源。大力推進企業主體工業園建設,培育產業集群。科學規劃并建設一批面向產業集群的產品研發、質量檢測與認證、職業培訓、現代物流、公共信息等公共服務平臺。推動開發區、園區、重點城鎮工業功能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土地、電力、資金要素資源綜合平衡利用,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培育信息、科技、中介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為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和產業升級服務。

2.優化提升工業結構。積極貫徹實施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市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產業導向目錄》、《關于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全力推進先進制造中心建設,引進現代制造新興產業,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和自主創新來優化提升工業結構。加大技術改造力度,繼續保持制造業高強度投入,有效利用增量調整產業結構與產業布局;全方位多渠道籌集資金,著力引進民間資金投入鼓勵發展的主導產業,以政策激勵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組織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技術攻關項目。扶持發展污染小、消耗低、效益高的資源節約型產業。加大力度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減少污染排放,加強工業項目監管和環保審查力度,提高環保準入標準。全面接軌上海,主動接受輻射,承接產業轉移,在做大做強優化現有優勢產業基礎上,積極引進和發展新興產業,拓寬原有行業的產業領域,使傳統制造業向現代制造業方向發展。

3.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和以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技術創新和中介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建設一批面向產業集群的技術服務平臺。推動產學研結合,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和重大產品、新興產業的技術集成創新,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實行支持自主創新的財政、金融和政府采購政策,發展創業風險投資,開展技術咨詢、技術轉讓等中介服務,完善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優化創新環境,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社會氛圍。

4.提高制造業的集聚發展水平。培育大企業大集團,強化大企業的帶動作用,在塊狀經濟的基礎上,優化產業組織,推進產業集群。積極營造區域創新環境,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集聚發展,規劃和引導培育若干相關產業配套、產業鏈延伸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抓好開發區、園區、工業功能區建設,努力建設成為先進制造業集聚的核心區、生態工業示范區、科技人才的集聚區和體制創新、技術創新的先行區。制定新的考核制度和相關政策,新上項目一律向規劃定位的相關產業集聚區集中。構筑為產業集群服務的生產性配套業、專業技術支撐平臺、信息和中介服務機構、金融保險服務、貿易市場、會展中心等公共設施。

5.發展循環經濟。堅持開發節約并舉、節約優先,以資源高效和循環利用、降低廢棄物排放為目標,以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為重點,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的激勵機制,積極探索推動企業實施生態管理的有效途徑,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全面推廣清潔生產,實現工業污染治理向預防為主轉變,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制訂并落實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和淘汰“十五小”及“新五小”導向和政策。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對重點行業進行整治。認真貫徹我市《關于工業發展循環經濟的指導意見》,實施工業循環經濟“3911”工程,全面推進全省工業循環經濟試點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