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因病致貧現象
時間:2022-08-24 03:44:00
導語:農民因病致貧現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建立到逐步完善,解決了農民基本的醫療問題。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通過對合川區鹽井街道茶園村、龍市鎮垣城村的典型調查,同時結合歷年農村住戶調查資料分析發現:農民“因病致貧”現象仍然比較突出,疾病成為農村貧困人口承受不起的痛,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治病費用已經成為農民的一大負擔。通過對合川區龍市鎮垣城村調查發現,一是因疾病導致生產生活水平受到影響。全村632戶、共2073人,因疾病導致生活水平下降的29戶,占總戶數的4.6%;因疾病陷入貧困的13戶,占總戶數的2.1%;生病拖延未治的54人,涉及17戶,占總戶數的2.7%;大病小治的52人,涉及35戶,占總戶數的5.5%。二是患病者平均醫療費用較高。全村自2005年以來患主要疾病的人數為480人,占調查總人數的23.2%。這些人從發病至初診的間隔時間平均是1.2個月,患病持續時間平均為13.5月,醫療費共計為132.6萬元,平均每人2762.5元;其中住院病人125人,占調查總人數的6.0%,平均住院時間為23.5天,醫療費共計為48.6萬元,平均每人3888元。三是高額醫療費用導致多數人借款治療,從而背上較重債務包袱。全村自2005年以來患病人群中能夠自己支付費用的占47.4%,需要借錢醫治的占52.6%借款主要來源是親戚,平均每人次借款數為2500.5元,平均借款期限為19.4個月,至今還有部分農民未還清借款。
二、農村社會低收入群體患病醫治困難。從縱向上看,農民醫療費用支出增長速度遠高于農民收入的增長。根據國家統計局合川調查隊農村住戶年報資料,合川區農民醫療費用支出由1990年的17元增長到2009年的319元,增長了18.8倍,而同期農民純收入從663元到5877元僅僅增長了8.9倍。從橫向上看,低收入群體的醫療費用支出比例明顯比農村居民平均水平要高。2009年農民年均純收入低于2500元的群體的平均純收入為2235.5元,人均醫療費用支出為218.6元,占人均純收入的9.8%,遠高于全區農民4.7%的水平。由于收入過低,醫療支出較高,這部分群體生病拖延、大病小治的現象普遍,對于疾病風險的抵御能力不足。鹽井街道茶園村某戶人家,全家兩個兒子到了十五六歲全部癱瘓,檢查也沒有查出疾病根源,專家初步判斷是基因遺傳,治療難度很大。
三、大病、重病引發的貧困現象尤其突出。常見的大病、重病如腦溢血、癌癥等,致死、致殘率高,治療費用一般都要幾千、上萬元。鹽井街道茶園村某戶人家,一個三十多歲的兒子患有肝癌,全家為治病四處奔走借債,正常的生產生活方式不復存在。有的晚期癌癥患者因無力承擔高額醫療費用,不得不選擇放棄治療。按照2009年合川區農民人均純收入5877.34元計算,如果家庭成員中有人類似的大病、重病,一年甚至幾年的收入將化為烏有,甚至將背上沉重的債務,導致生活陷入貧困。“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農戶受大病沖擊后,至少要三五年才能恢復到大病前的收入和消費水平。同時,疾病導致貧困,貧困又使疾病難以醫治,以致惡性循環。公務員之家: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極大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但是對于醫療花費巨大的大病、重病,發揮的作用仍不是很明顯。“因病致貧”能引發一系列嚴重后果。據不完全統計,僅龍市鎮垣城村,學生“因病輟學”的就有3例,如有一村民因患病家庭陷入困境,導致女兒高中輟學外出打工。希望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對低收入群體的醫療保障。
- 上一篇:人武部政委年終述職匯報
- 下一篇:愛心宣講團長年終述職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