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工作講話二

時間:2022-12-31 02:41:00

導語:勞動保障工作講話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動保障工作講話二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全國兩會精神,總結20****年工作,分析當前形勢,按照市三屆五次黨代會和全省勞動保障工作會議的部署,研究安排今年的各項工作。市政府對這次會議非常重視,會前元市長專門聽取了匯報,今天又親自到會作重要講話,大家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抓好落實。下面,我講四個方面內容。

一、20****年勞動保障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過去一年,全市勞動保障系統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市三屆三次黨代會精神,以完成市政府提出的“十件實事”為抓手,以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動力,突出重點,開拓創新,狠抓落實,全面超額完成了省、市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就業再就業工作繼續深化。

各地進一步把就業再就業擺到更加突出位置。一是建立健全就業再就業工作目標考核制度。繼續把凈增就業人數、城鎮登記失業率、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指標列入“兩個社會”和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具體考核內容,并層層分解落實到縣(市、區)和鄉鎮(街道),進一步強化了各級政府在就業再就業工作中的責任。二是全面貫徹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在市政府出臺《關于全面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臺政發〔20****〕46號)的基礎上,我局先后制訂了5個配套文件,徹底清理針對農民進城就業的歧視性規定和不合理限制,改善了農民進城就業的環境;將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低保戶勞動力納入政策扶持范圍,使全市的就業再就業政策得到了完善、拓展和延伸。各地也根據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需要和政策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對已出臺的政策進行細化完善,如降低小額擔保貸款門檻,增加擔保貸款額度等,臨海、仙居、天臺等地還通過加大發放靈活就業人員社保補貼等措施,有效地確保了扶持政策的貫徹落實。三是繼續強化失業人員再就業服務。完善了公共就業服務制度,基本建立起以就業援助和困難幫扶為重點,以“動態管理、職業培訓、就業援助、社會共建、幫扶保障”為內容的再就業援助長效機制。如椒江區公開承諾,只要零就業家庭成員在街道(鄉鎮)和社區勞動保障所申報登記,在20日內為其提供一份就業崗位。黃巖區開通了“區長就業援助熱線”,承諾“不挑不揀、一周就業”。一年來,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1692人,完成省目標任務的1****.69%,新增就業人數創實施積極就業政策以來最好水平。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4982人,完成年度考核任務的115.25%;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758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25.27%;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存量的目標基本實現,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7%,低于市考核指標0.3個百分點。

(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

全市以基本保障為重點,一手抓社會保險的擴面征繳,一手抓政策體系的深化完善,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各地加快將非公企業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和農民工納入社保體系的步伐,加大“五費合征”推進力度,不斷擴大社會保險的覆蓋面。截止去年末,全市企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76.19萬人、48.77萬人、112.88萬人、44.34萬人和19.98萬人,分別比上年新增7.6萬人、6萬人、70.8萬人、6.6萬人和2.43萬人。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分別完成省下達擴面指標的138.2%、120.****%、117.08%和163.79%。除了五大保險擴面征繳取得新突破外,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工作取得新進展。全市現有16.65萬名被征地人員參加了養老保障,其中12.65萬名參加了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近4萬名就業后參加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與此同時,勞動保障政策體系、制度和機制建設進一步完善。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就業和社會保障一系列重要文件出臺后,去年我們把制定好全市的政策文件作為事關勞動保障工作長遠發展的大事來抓,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并以市政府名義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勞動保障工作的意見》(臺政發〔20****〕41號)、《關于推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障制度的意見》(臺政發〔20****〕42號)、《關于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低保戶勞動力就業援助方案的通知》(臺政辦發〔20****〕87號)、《關于推進建筑施工企業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臺政辦發〔20****〕97號)、《關于全面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臺政發〔20****〕46號)等5個政策文件。在此基礎上,又提出了規范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建議,實現了重大政策調整后的平穩過渡;擬定了《臺州市區被征地人員基本生活保障辦法》,進一步完善市區被征地人員養老保障政策;指導各縣(市、區)制定出臺城鎮居民醫療保障政策,確保了政策的如期啟動實施;指導各縣(市、區)建立健全社會保障監督委員會,使社保基金監管工作得到強化。工作力度之大、出臺政策之多、涉及范圍之廣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對完善社保體系建設、促進勞動保障工作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

(三)和諧勞動關系進一步鞏固。

各級勞動保障部門一手抓維權,一手抓穩定,確保了全市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一是積極推進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圍繞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全面啟動實施勞動合同制度三年行動計劃,廣泛組織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全市職工勞動合同簽訂率已達到91.24%。積極發揮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的作用,以簽訂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合同為主要手段,推動非公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全面推進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和工資集體協商機制。二是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向縱深發展。各地結合市人大對《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和《浙江省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執法檢查契機,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通過“三春行動”,積極開展清欠工資、規范勞動用工行為、打擊非法使用童工等專項整治行動,還建立健全工資支付保障金、農民工記工考勤卡、網格化管理、欠薪應急周轉金、勞動保障誠信檔案等5項勞動保障監察制度。目前9個縣(市、區)普遍建立了建筑業企業工資支付保障金,保證金總額約4716.24萬元;政府設立欠薪應急周轉金制度340萬元。絕大部分縣(市、區)依托縣大隊、鎮鄉中隊、鎮鄉勞動保障和救濟管理事務所、村(社區)勞資調解組織,實現了勞動監察的網格化管理。去年,全市共受理群眾投訴舉報案件6554起,結案率達97.5%,追回被拖欠克扣工資4904.03萬元,欠薪多發勢頭得到有效遏制,沒有發生重大的勞動保障違法惡性事件。三是進一步強化勞動爭議處理工作。各地本著“依法、及時、公正”的方針,健全以企業調解、鄉鎮調解、仲裁調解相結合的調解網絡體系,較好地處理了一批重大疑難案件。一年來全市共受理勞動爭議案件2705件,結案2481件,結案率為91.7%。深入開展全系統平安創建活動,妥善處理各類來信來訪案件,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和維穩工作機制,因勞動保障問題而引發的重大群體性事件得到有效的預防和控制。

(四)職業培訓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

全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職業培訓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部署,全力實施提升勞動力素質行動計劃,連續兩年將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兩個社會”考核體系,強化了對高技能人才工作的考核力度,為全面推進高技能人才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9個縣(市、區)均已建立高技能人才專項基金。路橋區在區政府安排專項培訓資金外,所轄鎮街道一級再增加人均200—300元不等的培訓補助;玉環縣還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統籌制度,籌集到位資金400萬元;三門縣政府在財政較困難的情況下,仍拿出20萬元作為高技能人才專項資金,并從失業保險基金、農民轉移培訓資金中劃出部分資金對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參加高技能人才培訓進行補貼,較好地解決了企業在職員工培訓經費問題。市交通局、水利局、港航局在系統內積極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特別是汽車維修行業的技師培訓,有力地緩解了高技能人才緊缺的狀況。截止去年末,全市共培訓高技能人才7452人,完成年度考核指標的114.6%。其中培訓技師1654人,完成年度考核指標的124.14%。組織職業技能考核鑒定84924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66.52%。

(五)勞動保障基礎建設邁上新臺階。

按照打基礎、辦實事、樹形象的思路,全市各級勞動保障部門堅持狠抓基層基礎和自身建設,進一步夯實了勞動保障工作基礎。一是加強了勞動保障系統機構隊伍建設。全市39個街道、93個鎮鄉、140個社區已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所(室),有的地方如溫嶺市還在城北街道17個村建立了勞動保障協理員,將工作延伸到村,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管理服務網絡。在市、縣(市、區)編委的重視下,勞動保障工作機構、人員編制也有所增加,僅市本級一年中就新增勞動保障信息中心、勞動能力鑒定中心2個事業單位和1個紀檢監察室,新增編制5名;調整成立政策法規處;調整提拔了11名中層干部,使工作機構和干部隊伍得到了加強。二是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視頻會議系統已實現省、市、縣聯網;臨海市、三門縣已全部采用“多險合一”模式應用軟件,玉環縣社保信息系統已實現與地稅實時聯網,其他不少縣(市)也正在積極開展新系統的前期規劃準備,為下階段全市金保工程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是系統作風建設成效明顯。通過作風建設年活動,整個隊伍的精神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爭先創優意識不斷增強,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各界對勞動保障系統的滿意度大幅提升。去年我市有6個單位被省里評為優質服務窗口,其中1個得到了勞動保障部表彰。市勞動保障局被市委評為創建人民滿意機關優勝單位;在市統計局組織開展的公眾對政府工作滿意度測評中勞動保障部門位居第四。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勞動保障工作是涉及民生的工作,“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都能在勞動保障工作中得到體現。張鴻銘書記、陳鐵雄市長以及市委市政府其他領導,經常就勞動保障工作和民生問題作出重要指示,對我們做好勞動保障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是工作思路明確。去年年初我們確定了“一三四”的工作思路(即樹立一個理念、實現三個轉變、完善四大體系)。通過一年的工作實踐,這一工作思路是符合我市勞動保障工作實際的,既突出了重點,又保證其他各項工作的協調推進,體現了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思想,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三是工作重點突出。各級勞動保障部門緊緊圍繞省、市下達的目標任務,層層落實目標責任制,采取有力措施,21項重點工作全部超額完成。

四是調查研究深入。各級勞動保障部門針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更加重視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各級領導干部勇于“走進矛盾、破解難題”,帶頭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進行調研,提出了進一步完善我市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思路和對策。一年來以市政府名義出臺5個文件,配套出臺7個文件;完成了市政府確定的“全市勞動力現狀分析和促進充分就業對策研究”等重點調研課題,得到市政府領導和有關專家的充分肯定。

五是亮點不斷涌現。溫嶺市工資集體協調機制的成功做法得到總理的批示和肯定,中央有關部門及新聞媒體予以高度重視,新華社、中國勞動保障報社等相繼進行專題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好反響。非公企業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受到中組部的肯定,并得到省委趙洪祝書記的批示。我市在全省率先將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兩個社會”考核體系,率先在全省實現在全市范圍內普遍建立高技能人才專項資金,有力地推進了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依法行政和“平安臺州”創建工作得到加強,我局被評為全市依法行政工作示范單位和“平安臺州”創建工作先進單位。

以上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正確決策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整個勞動保障系統廣大干部職工團結拼搏、奮力開拓的結果,也是各有關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在這里,我代表勞動保障局黨組,向辛勤工作在勞動保障戰線的廣大干部職工表示誠摯的慰問,向各有關部門對勞動保障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全面認識勞動保障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當前,我市勞動保障工作發展態勢良好,勞動保障事業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一是黨的十七大把勞動保障工作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著力點和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擺在了突出位置,提出了“社會就業更加充分;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的奮斗目標,明確了擴大就業、完善收入分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具體任務,突出了勞動保障各項重點工作和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指明了勞動保障事業的發展方向。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市三屆五次黨代會相繼提出了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市)”和“三個臺州”總戰略,提出了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兩大目標任務,賦予了我們新的歷史使命,勞動保障事業大有作為。二是重視解決民生問題更加彰顯了勞動保障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把解決民生問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它作為黨和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務來抓,堅持在解決民生問題中推動和諧發展,科學發展、統籌發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市上下對解決民生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刻,行動更加自覺,措施更加有力。勞動保障工作集中反映了民生問題,政府可以通過勞動保障工作了解人民的期待和想法,群眾可以通過勞動保障工作掌握政策、樹立信心。可以這么說,解決好民生問題是勞動保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民生問題解決好了,我們的工作就抓到了點子上,就落到了實處。三是人民群眾的企盼為我們進一步做好勞動保障工作提供了內在動力。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對就業再就業和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障的期望值越來越高。我們要把人民群眾期望轉化為進一步做好工作的動力,扎扎實實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四是勞動保障工作基礎比較扎實。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我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已基本確立,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完善,管理服務職能向街道、社區延伸。各地從實際出發,在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積累了不少經驗,打下了良好基礎。

同時,我們也深切感受到,2008年將是宏觀經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一年,將對勞動保障工作形成重重挑戰。從國際經濟形勢來看,世界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去年以來的美國次貸危機影響深遠,全球股市普遍出現了暴跌現象,國際性金融環境進一步惡化。與此同時,人民幣對美元等主要國際貨幣升值的趨勢將不會改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仍會有所抬頭,國際貿易摩擦呈多發態勢,這將對出口企業提出了嚴峻的考驗。從國內形勢來看,宏觀調控的效果將逐步顯現。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是今年經濟工作的基調。為治理資金流動性過剩,今年中央的貨幣政策從穩健轉為從緊。中央銀行出于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抑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需要,自去年以來頻繁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隨著宏觀調控力度的加大,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將逐漸顯現出來,貨幣信貸總量將進一步壓縮。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對勞動保障工作的影響是很大的。對就業工作而言:世界經濟疲軟、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減少等因素對我國企業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利潤空間受到嚴重擠壓,企業出口與生產積極性下降,生產規模受到影響,企業用工需求減少,因此今年和相當一段時間內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對于這一點必須要有充分估計。對社會保險工作而言:社會保障制度對經濟社會的調節作用明顯。經濟不景氣,失業人數必然會增加,失業保險金及政府社保補貼支出將有所增加。對于這一點,大家必須要有足夠的認識。對勞動監察工作而言:銀根抽緊、信貸緊縮,將對企業流動資金造成影響,特別是房地產企業是資金調控的重點,一些資金流動性不強的企業將受到制約,部分企業可能會發生資金周轉困難,而廣大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是處在資金鏈的最后一環,如果資金斷流,最大的影響者將是勞動者。對于這一點,必須高度警惕。

2008年又是勞動保障法制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一年。《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重要的法律先后付諸實施,這標志著勞動合同管理、就業再就業、勞動爭議調解仲裁等勞動保障工作進入了一個依法行政的時代。在這些法律的立法過程中利益各方雖然有博弈和斗爭,但最終立法向保護勞動者權益方面進行傾斜:比如《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超過一個月未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的,應支付雙倍工資;《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更是徹底拆除了勞動者維權的屏障,時效期拉長、受理時間縮短,而且免費仲裁,這都將引導勞動爭議案件向勞動保障受理窗口集中。對于勞動保障部門來說,隨之而來的壓力和挑戰將是前所未有的,我們無論是在對法律的理解和運用方面,還是在軟硬件配套方面,都還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這些法律的實施必然會帶來變動中的陣痛,必然伴隨著一個較長的艱難的磨合過程。

作為我們具體從事勞動保障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更加關注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和形勢的深刻而微妙的變化,準確把握,切實增強工作預見性,未雨綢繆,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積極主動地抓好工作。

三、2008年的主要工作任務

2008年是認真貫徹黨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實市三屆五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任務,深入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市和“三個臺州”建設總戰略的第一年。全市勞動保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落實三部法律(《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突出辦好二件實事(創業促就業、鎮居民醫療保險),扎實推進五大任務(統籌城鄉就業、健全社保體系、培養技能人才、協調勞動關系、系統能力建設),促進全市勞動保障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深入貫徹《就業促進法》,大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按照“立足發展擴大就業、倡導創業帶動就業、實施培訓推進就業、落實政策促進就業、援助措施幫扶就業、統籌城鄉轉移就業”的工作思路,著力抓好四項工作。

1、落實政府促進就業的責任。認真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和《國務院關于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國發〔2008〕5號),研究現行就業政策與《就業促進法》的銜接問題,確保城鄉居民享有公平就業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協助政府抓好就業目標責任制落實,充分發揮就業工作協調機制的作用,推動就業工作齊抓共管。建立失業預警和調控機制,普遍制定失業調控工作方案,有針對性地采取失業調控措施,控制失業率。積極爭取政府依法設立就業專項基金,加大就業資金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2008年,全市凈增就業崗位4.8萬個;引導幫助1.56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3700名;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

2、大力開展全民創業活動。把推動創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一是加強領導。市、縣兩級均要成立相應的協調機構,切實加強對全民創業工作的領導,要結合實際制訂全民創業規劃,加大推進力度,確保取得實效。二是完善政策。加快研究出臺鼓勵自主創業的政策措施,完善和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就業服務補貼等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扶持創業的作用。三是加強創業培訓,把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登記失業人員、被征地農民納入創業培訓補貼范圍,全面實施創業培訓,全年培訓900名創業人員。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擇業觀念,通過創業實現就業。

3、強化就業服務。積極落實《就業促進法》關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性質、職能和經費來源的規定,想方設法加快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要把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納入基層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穩定崗位,增加收入,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加強對職業中介組織的管理,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加快建立就業登記和信息服務制度,規范工作流程,提高服務質量。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探索建立“零就業家庭”動態管理、動態消除的長效機制,確保城鎮零就業家庭出現一戶、幫扶一戶、解決一戶。綜合采取免費定向培訓、就地就近轉移等多種措施,幫助農村低保家庭有就業能力的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4、健全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高技能人才是推動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技術創新的探索者、實踐者和推動者,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面軍,是先進生產力的一個方面的代表。要以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龍頭,以注重培養勞動者的復合技能、創業和創新能力為目標,進一步做實做強做大職業培訓。繼續實施“勞動者素質提升”工程,全市培養高技能人才6500人,其中新技師1330人。積極發揮技工學校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各類培訓機構和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的資源,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訓、引導、支持、管理、服務工作。大力開展全市性技能競賽,推動技術工人崗位練兵自學成才,通過競賽選拔一大批技能大師、首席技師、技術能手,大力表彰優秀高技能人才和為培養高技能人才做出貢獻的單位,營造有利于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加快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建設,完善高技能人才保障機制,建立健全“使用與培訓相結合、考核與選拔相結合、待遇與業績貢獻相結合”的政策,研究制定相應的高技能人才獎勵辦法,盡快建立職工憑技能職業資格得到使用和提升、憑業績貢獻確定收入分配的機制。加強再就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完善再就業和農村勞動力培訓資金保障機制,加大經費投入,規范落實免費培訓政策,重點解決再就業培訓中“低成本、低技能”問題。做好被征地農民、下山移民、轉移農民就業培訓,幫助他們提高轉移就業能力,并引導各類企業加大對已經在二、三產業從業的農民工的培訓。全市再就業培訓8000人,跨省務工農民技能提升培訓2.8萬人。進一步擴大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覆蓋面,健全職業技能鑒定質量保證體系,推進高職院校職業能力鑒定工作,全年職業技能鑒定人數達到5.5萬人。

(二)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按照“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要求,以“五費合征”為抓手,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逐步實現社會保障從城鎮為主向覆蓋城鄉轉變、從職工為主向城鄉居民轉變,建立健全覆蓋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

1、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全面配合推進“五費合征”征繳機制,把城鄉非公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廣大靈活就業人員作為擴面重點,提高社會保險的征繳率和覆蓋面。繼續探索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協同推進的方式方法,在聯動互促中提高兩項保險運作的整體水平。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工傷保險基本全覆蓋。全市企業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分別新增5.5萬人、5.5萬人、28萬、3.8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1萬人。

2、統籌城鄉保障,建立適合更多人群的社會保障制度。按照陳鐵雄市長在市三屆五次人代會上提出的“加快‘五位一體’社保體系建設”的要求,著力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個人賬戶做實步伐,研究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的政策措施,妥善解決參保人員流動時養老保險關系的接續問題,確保做到臺州市內能轉移暢通。積極穩妥實施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即征即保”;同時做好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新老辦法的銜接,努力實現平穩過渡。積極推進農民工參加雙低標準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探索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爭取使養老保險政策惠及城鄉所有人員。探索建立農民工醫療保險辦法,對農民工集中的企業,按照“低費率、保大病、保當期”的原則,建立大病醫療保險,由用人單位按期為所有農民工繳納醫療保險費,資金全部納入統籌基金。全面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總數達到32萬人,覆蓋率達到60%以上。

3、加強社保基金監管工作。深入開展社保基金安全教育活動,牢固樹立社保基金是“生命線”、“高壓線”的意識。加強基金監管制度建設,建立舉報獎勵制度、稽核制度,落實內部控制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要情報告制度,提高社保基金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和公開化程度。認真開展日常控審和專項檢查活動,加大舉報查處和問題整改力度,確保社保基金安全。

4、強化社會化管理服務體系。重點是抓規范、抓服務,確保社會化管理服務率達100%;有條件的縣(市、區)社區管理率應實現100%,相對落后地區的社區管理率要爭取達到省平均水平。

(三)全面實施《勞動合同法》,積極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繼續以協調勞動關系為主線,以簽訂合同、強化執法為抓手,以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中心開展維權工作,更加注重各類社會群體利益關系的協調平衡,切實減少群體性勞動糾紛和爭議,始終保持勞動關系在總體上的和諧穩定。

1、加快推進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結合宣傳普及勞動合同法律知識,開展勞動用工情況摸底調查工作,督促指導用人單位依法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落實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健全勞動用工信息數據庫,逐步實現對用人單位勞動用工情況和簽訂履行勞動合同情況的宏觀動態管理。進一步推動勞動合同制度實施三年行動計劃,確保年底前各類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普遍簽訂勞動合同。

2、加強對企業工資分配的引導。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企業工資分配調控體系,加強規范、指導和監督工作,更加注重分配過程的公平,更加注重對分配結果的監控。進一步完善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人工成本預測預警制度,指導企業合理確定工資增長和崗位、績效工資水平。依法做好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和執行工作,重點保障低收入職工工資水平的持續提高。積極推廣溫嶺市工資集體協商經驗,通過扎實深入的工作,逐步使工資集體協商成為決定企業工資分配的主要形式,落實職工對工資分配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主動會同有關部門,查處惡意拖欠勞動者工資的違法行為,加快建立預防拖欠和保障工資支付的長效機制。

3、深化勞動爭議仲裁體制改革。嚴格執行集體勞動爭議上報和集體會商制度,形成嚴密的防范和處理工作機制。堅持“調裁結合、以調為主”的原則,將調解的時間向庭前和庭后延伸,進一步強化勞動爭議調解功能。積極探索三方參與處理勞動爭議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擴大勞動爭議仲裁機構辦案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大力推進勞動爭議仲裁體制改革,在全市范圍內逐步實現仲裁機構的實體化和仲裁隊伍的職業化。

4、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更加到位地貫徹《勞動保障監察條例》,加強日常巡查、書面審查、舉報投訴調查和專項檢查,完善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長效機制,繼續將維護進城務工農民權益列為工作重點,切實有效地維護其工資支付、社會保險、工作時間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同時要繼續做好禁止使用童工工作,嚴厲打擊非法使用童工行為;依法加大對各種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全面推行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管理,爭取在年底前基本完成“二級執法、三級監管、四級網格”的建立,實現以行業為主的條線管理向以社區為載體的網格化管理轉變。大力推行勞動保障誠信制度,以既可行又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強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

(四)以實施“五個一”工程為重點,打造更加牢固的基層工作平臺。

全面推進以“一所、一窗、一場、一地、一網”為主要內容的“五個一”工程,通過幾年努力,逐步夯實工作基礎。

1、“一所”即建立健全勞動保障事務所。為適應勞動保障城鄉統籌的現實需要,所有鄉鎮(街道)均要按照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加強勞動保障所建設,所有社區均要建立勞動保障服務機構,70%的行政村要有專人負責勞動保障工作。與此同時,要特別注重拓展強化城鄉基層勞動保障工作平臺的社會服務功能,統籌做好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險擴面、農村勞動力資源管理、勞動保障監察和勞動爭議調解等工作。要特別注重加強對基層勞動保障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確保其政策和業務水平能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

2、“一窗”即大力加強勞動保障服務窗口建設。市本級要加快金保大樓建設步伐,為社保經辦窗口和勞動力市場提供必要的場所。各地要根據勞動保障部下發的《社會保障服務中心建設標準(試行)》要求,繼續改善就業和社會保險等服務窗口的工作環境和條件,支持各地創新社會保險征繳管理機制,倡導建立面向服務對象的五項社會保險費統一征繳服務模式。要深入開展創建優質服務窗口活動,按照浙江省優質服務窗口建設考核標準,規范服務方式,簡化辦事流程,開展人性化服務,提升服務窗口的工作質量和整體水平。

3、“一場”即大力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市場建設。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勞動力市場的規模化和標準化建設,著力推進公共職介機構的建立健全,優化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全面掌握轄區內勞動力資源的基本情況,運用計算機網絡,做好人員基本情況數據庫等基礎工作,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在年底前、所有社區(村)在2009年底前完成與當地勞動和社會保障、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基本實現聯網,到2010年底前實現與省里的職業介紹和就業服務的計算機聯網,形成覆蓋城鄉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有效引導勞動力有序流動。

4、“一地”即大力加強培訓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建設。要通過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等多種方式,爭取各縣(市、區)在2年內建成服務城鄉的公共實訓基地和培訓基地,面向全社會開展職業技能操作訓練和鑒定服務。積極爭取省、市財政安排專項經費,大力扶持一批技工院校、國家級和省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自身特色和品牌效應的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為我市打造長三角先進制造業基地服務。

5、“一網”即加快勞動保障信息網絡建設。加快金保工程立項,按照“完整、正確、統一、及時、安全”的原則,搞好管理、政策、技術、設備、業務以及機構人員等方面的整合,加快各種業務數據的整理進度,推動市級“金保工程”盡快實施,以統一的信息化平臺支撐勞動保障各項業務,實現更廣范圍、更高層次的信息共享和各項業務的協同辦理。溫嶺、玉環、臨海、三門等信息化建設進展較快的地方,要在不斷提高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勞動保障信息網覆蓋范圍,使之逐步延伸社區鄉村,直接服務于城鄉人民群眾。繼續推進公共服務系統建設,有條件的縣(市、區)要成立12333電話咨詢服務中心,打響勞動保障“12333”的服務品牌。力爭通過2—3年努力,全市形成以“一個號(12333)、一張卡(社會保障卡)、一個網(勞動保障信息網)”為標志的信息化服務網絡,全面提升勞動保障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四、切實加強勞動保障系統自身能力建設

今年年初,市委相繼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自身作風建設的決定》、《關于在全市機關干部中推行“一線工作法”的實施意見》,就全面推進自身能力建設作出了部署。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的行政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因此,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既是勞動保障系統當前的緊迫任務,也是長期的戰略任務。各級勞動保障部門要按照市委的部署和要求,把能力建設放在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重點是以下四個方面。

(一)著眼于全面履行職責,提高開拓創新能力。

創新,是勞動保障事業不斷發展的動力。這些年,我市的勞動保障工作之所以取得較大成績,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們能根據變化了的形勢,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新形勢下的勞動保障工作,任務更重,新情況、新問題也不斷出現,這就要求我們提高不斷創新的能力。創新必須解放思想。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善于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本領。我們的觀念要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著眼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積極探索,在勞動保障制度創新、機制轉換方面進行重點突破,不斷創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手段,提升勞動保障工作層次和水平;創新必須把握大局,符合法規。各級勞動保障部門一定要想全局、謀長遠、抓大事,要緊緊圍繞開展“兩年活動”、實施“三個臺州”戰略、建設“平安臺州”,創新勞動保障工作思路,謀劃勞動保障工作的長遠發展。創新必須從實際出發。要認真學習勞動保障法律法規,領會中央和省、市的方針政策,結合當地實際,加強調查研究,把上級的決策部署轉變為本部門的實際行動并認真抓好落實。

(二)著眼于建立利益協調機制,提高維權和維穩能力。

勞動保障部門在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方面擔負著重要職責,必須把維權和維穩能力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正確把握改革的出臺時機和推行力度。在制定和出臺政策時,把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弄清群眾得益和受損情況,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使大多數群眾得到最基本實惠,使少數利益受損群體得到較合理的補償。二是要正確處理涉及群眾利益的矛盾糾紛。要堅持依法辦事,按政策規定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即使一時難以解決的,也要做好說明解釋工作。要堅決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三是妥善處理突發事件。要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確保越級上訪案件比上年有明顯下降。要大力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制定完善因拖欠工資、來信來訪問題而造成突發事件的處置預案和工作制度,加快建立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網絡和管理體系。

(三)著眼于增強法制意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提高勞動保障系統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是規范干部職務行為、提高機關效能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強化法制意識。不斷加強法制教育和培訓,將依法行政的理念貫穿于勞動保障工作的各個環節,提高勞動保障系統的同志尤其是領導干部的法律素養和依法行政水平。二是要抓建章立制。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急緩有節的原則,加快建立符合我市實際的勞動保障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對地方勞動保障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和定期清理制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行政執法監督制度,保證執法行為在內容、程序等方面的合法性。三是要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履行行政行為,完善勞動保障行政執法體制,加強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的資格管理,規范執法程序,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

(四)著眼于提升干部隊伍素質,提高為民服務能力。

提高行政素質和本領,培育求真務實的作風,是加強勞動保障系統干部隊伍行政能力建設的關鍵。一方面,要加強干部隊伍建設。認真學習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講政治,講大局,講奉獻。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做好本職工作的本領,建設一支思想好、作風硬、紀律嚴、業務精、效率高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另一方面,要積極開展作風建設活動,在全系統深入開展創建優質窗口活動,健全領導和工作機制,推動創建活動的扎實開展。要不斷提高為民服務的意識和水平,把群眾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從群眾最關心的事項入手,切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讓群眾看到實效,得到實惠。同時,要切實加強勞動保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各級勞動保障部門的領導班子要正確處理業務工作與廉政建設的關系,特別是在資金分配、行政審批以及金保工程建設等方面,要嚴把廉政關,堅決杜絕腐敗現象的發生。

同志們,當前和今后很長時期,勞動保障部門都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沿陣地”。新的一年里,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解決思想,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努力把全市勞動保障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眾福祉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