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局發展工作講話

時間:2022-02-24 03:12:00

導語:科技局發展工作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局發展工作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我省兩會精神,貫徹全國科技工作會議的部署,切實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給科技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進一步夯實科技創新的基礎,加大推進自主創新的力度,努力促進科技工作的科學發展,為全省“三個發展”提供堅實支撐。今天的會議,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年科技工作的新進展和新體會

*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歷程中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省科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一年來,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科技部的指導下,有效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政府在科技事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和市場在配置科技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特別是應對金融危機和防災減災方面提高了科技的快速反應能力。在全系統和全省廣大科技人員的努力下,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明顯成績:R&D經費占GDP的比例有望歷史性地達到1%以上;專利申請量連破4000、5000件大關,達到5386件,發明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2000件,每10萬人專利申請量達到15.9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11項,創歷史新高。數量上喜獲豐收,質量上更顯品質。包括了一項特等獎、一項自然科學二等獎,二項技術發明二等獎,一項科技進步一等獎。全省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明顯改善,科技經費投入持續增長,基礎研究實力顯著提高,重大技術專項取得有效突破,對經濟社會發展支撐引領日益增強。

1、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堅定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的信心。

*年10月份,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我們作為第一批單位認真開展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將“堅持不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為全省‘三個發展’提供科技支撐”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主題和載體。全系統黨員干部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要求,按照學習調研、分析檢查和認真整改等3個階段17個環節的學習實踐活動要求,真學真干,明確了9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內容,提出了39條科技創新的有效措施。通過學習和實踐,進一步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明確了科學技術在推進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肩負的歷史使命,為我們扎實開展創新型省份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為有效推進各項工作注入了強大動力。

*年下半年,金融危機對我省經濟發展的影響逐步加大,為應對危機,我們把幫助企業渡難關作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進行了深入的調研,與企業一道在危機中尋求發展。我們不僅通過省二批創新計劃給予了大額度的研發經費支持,還積極與金融機構聯系,在資金鏈上保障它們渡難關和抓住機遇快速發展。

2、突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企業努力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企業成為創新的主體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注重發揮好政府政策引導、項目支持和環境建設的服務作用,全省企業逐步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年,立項建設了“先進不銹鋼材料山西省(企業)重點實驗室”。組織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日用化學研究院、太原重型機械集團、平朔煤炭工業公司等單位申報國家級企業重點實驗室。新培育的山西省鐵道車輛用鋼、山西省礦山機械CAE、山西省煤層氣開發利用、山西省煤礦瓦斯綜合治理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均與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組建。首批確定44家省級創新型企業試點,國家級“創新型企業”達到4家。組織了“山西省技術轉移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中小企業融資及技術轉移服務平臺建設”、“晉中紡織機械制造業技術聯盟創新平臺”等10個服務平臺項目。長治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太原科偉通科技孵化器進入國家級行列。全省企業申請專利1679件,同比增長75.8%。企業申請發明專利占全省職務發明申請總量73.9%。

3、面向重大產業技術突破組織攻關,取得一批重大成果,產生顯著經濟效益。

*年開始實施的“山西省科技創新計劃”已立項45個,投入財政引導資金6070萬元,完成的3個項目,產生經濟效益5.1億元。太陽能電池多晶硅片制造關鍵設備(鑄錠爐)及工藝技術項目制造出了我國太陽能用高性能多晶硅生產設備,突破了該行業尖端領域的技術瓶頸。

一批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和面向產業的重大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產生了顯著效益。糾纏態光場及連續變量量子通信研究為實現量子信息網絡開辟了可能。煤高效潔凈綜合利用中的關鍵核心科學問題得到解決。潞安集團16萬噸合成油項目成功出油,在國內首次實現產業化。突破了鑄造—擠壓鎂合金輪箍成形關鍵技術,標志著我省鎂合金產品結構質的飛躍。浸漬瀝青一直視為特殊材料,目前在我省浸漬瀝青已經成功研制完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已批量生產,20M3、27M3、35M3、55M3“大型礦用機械挖掘機系列產品已全部研發成功投入市場。1.5兆瓦異步風力發電機實現了風電技術國產化。

4、圍繞轉型發展要求,致力于新興產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快速平穩發展。

新興產業培育是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目前,我省部門合作緊密,共同提供優質科技公共服務,合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合作機制正在形成。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實現了快速平穩發展,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840家,領域覆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等。國家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出臺后,我們會同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制定了《實施辦法》和《工作指引》。重新認定了三批共76家高新技術企業。據對76家高新技術企業統計,共計實現銷售收入915億元,已落實稅收優惠4億元,極大地推進了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為解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困難的難題,我省與國家開發銀行發起組建了“山西省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公司”,正與浦發、中信商業銀行以及中國信保天津分公司等金融機構探索科技金融的戰略合作機制。通過商業銀行,我省1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9.5億元。

5、推進國際國內科技合作交流,集合優勢科技資源,創新環境日益開放。

立足自身資源開發和能力建設,走開放創新的道路。一是廣泛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組織了7個政府間合作項目,繼續實施中日技術合作“山西省雁門關地區生態環境恢復與扶貧項目”。中科院煤化所被確認為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重點科研機構、國際科技聯合研發中心。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山西中醫學院被科技部授予“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稱號。二是利用深交會、北京科博會、中部貿博會、中國-東盟博覽會招才引智,搭建科技合作平臺;產學研合作向基于市場利益共享機制的整體性、長期性、戰略性的高層次跨越。山西大學和山維、太重集團和太原科技大學、山西礦機和太原理工大學結成了多維度、互融式戰略聯盟。引進北京市10多個項目在陽泉安家落戶,陽泉市正在建成依靠科技整體促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山西省科技示范市”。三是按照集合優勢資源的要求,將積極爭取國家資源作為增強我省科技優勢的重要內容。累計爭取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計劃、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計劃等百余項。

6、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服務,切實依靠科技支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業科技創新重大技術取得突破。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黃土高原退化草地植被恢復及草食畜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基本完成山西絨山羊選育,有望獲得適合黃土高原養殖的絨山羊新品系1個;“主要農作物優種創新工程”已提供玉米新品種43個、小麥新品種20個、棉花新品種8個,占我省同期育成同類作物品種的60%。目前我省小麥生產種植面積中85%以上為本省自育品種,*年全省小麥畝產達到294公斤,比2004年平均畝產提高20%以上。省農科院谷子所歷時10余年培育的旱作小麥新品種“長6878”畝產達到616.3公斤,創造了我省旱地小麥產量的最高紀錄;“優勢小雜糧科技創新工程”專項專用高粱研究取得重大進展。項目實施期間,先后育成新型A3細胞質飼草高粱“晉草1號”、晉草2號、晉草3號飼草高粱,以高產(畝產鮮草1萬公斤以上)、優質(粗蛋白300公斤)、低價的多元優勢很快進入國內市場,目前晉“草”號飼草高粱在全國累計推廣260余萬畝,產生了廣泛的行業影響。“山西省旱作節水高效農業綜合配套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開展了多生態區玉米抗旱高產技術試驗,書寫了旱地大面積連片畝產超千斤的嶄新歷史;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服務機構總數達到112個,30個新農村科技示范村中,總收入超過億元的已有6個,有11個村總收入超過4000萬元。大力推進農村信息化,在太原、大同、陽泉、長治、晉中開展了農村信息化建設科技示范基地,到目前我省共建設農村信息化基地10個,建設農業科技數據庫205個,包括12個大類農作物、20000余條信息。

7、提升科技服務能力,基礎研究和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取得新進展。

新建了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爭取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連續第三年超100項,資助金額3548萬元。

科技文獻、科技基礎數據、自然科技資源、大型科學儀器等四類基礎條件資源共享平臺已經取得實質性進展。投入266.96萬元,支持近30種(臺)大型科學儀器的購置、升級改造和協作共用。進一步重點支持建設了由山西省分析測試中心承擔的大型科學儀器應用公共實驗室。中試基地投入1600萬元,重點支持了14項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顯著的中試基地建設和開發項目。

8、培育創新文化,科普工作和社會發展科技工作深入推進。

舉行了*年科技活動周和重點實驗室開放活動。全省展出宣傳版面5000多塊,上千名科普志愿者開展科普宣傳;舉辦科技論壇、科技講座和科技報告會30多次;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等,發放科學技術資料130多萬份,贈發科技類書籍13萬余冊。各重點實驗室舉辦學術講座及報告會50場次,開展現場演示實驗和互動式開放實驗16次,組織集體性參觀活動10次,接待來訪師生及群眾3000人次以上。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農村醫療衛生適宜技術研究與應用”,從我省科技成果中優化篩選出食道癌早診早治、糖尿病預防治療等適宜技術,已陸續組織醫療衛生知名專家為壽陽縣等9個示范基地的近萬名鄉村醫生進行推廣培訓,使示范基地農民廣泛受益。山西礦區土地沉陷防治、復墾與生態重建重大項目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1萬余畝采煤塌陷地得到復墾,礦區植被覆蓋度提高20%~40%,土地生產力提高30%~50%,研制開發出沉陷土地快速培肥微生物菌劑和生土熟化專用肥料,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長治成為我省第一個市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此外,我們圓滿承辦完成了第二屆煤炭博覽會高峰論壇,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應急管理制度和體系,完善了政務公開機制和內容。黨風廉政建設、政風行風建設、行政效能建設取得了新進展,獲得了省直單位精神文明和諧標兵單位榮譽稱號。

回顧總結*年的科技工作,有四個方面深刻的體會:1、要始終堅持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科技工作只有真正融入到經濟工作中,才能不斷產生創造力和生命力,才能真正使科技工作本身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當前,省委、省政府,經濟和社會對科技工作提出了更加殷切的期望和更加迫切的期待,科技工作一定要更加主動地發揮支撐引領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2、要始終堅持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不斷探索科技創新的新機制、新體制。我省科技創新工作仍然存在許多深層次的制約,不適應、不符合科技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只有從體制機制上不斷創新,加大改革開放才能突破瓶頸,實現山西科技創新跨越式發展。3、要始終堅持把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科技工作的突破口。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技術創新的主體和競爭的主體,強化創新意識、優化創新布局、完善創新手段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作為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促使各種類型、不同規模的企業向創新型企業轉變。4、要始終堅持統籌協調。我們在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的實施中,要進一步發揮“全省一盤棋”的組織優勢,以新的科技資源觀探索有效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項目組織機制,保證早出成果,出大成果。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分析新形勢和新情況,進一步增強推動科技工作科學發展的意識和能力

當前科技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最主要的是兩個方面。一是金融危機對科技工作帶來的挑戰和機遇;另一個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以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科技工作的新要求。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逐步蔓延到實體經濟,由此可能帶來的各種后果目前還沒有全部顯現,科技創新在應對危機中面臨著嚴峻挑戰和重大機遇。黨中央、國務院就自主創新和發揮科技創新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總書記在紀念中國科協成立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堅實的科學基礎和有力的科技支撐,更加迫切地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地進行創造性實踐。總理多次指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要標本兼治,體現近期和長遠結合,歸根結底要靠科學技術。國務委員劉延東指出,科技要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發揮重要作用,做出更大貢獻。從危機爆發后不同類型企業的表現來看,屬于“三高一低”發展方式的企業受到的沖擊比較大,而創新能力強、擁有自主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卻逆勢增長,表明金融危機對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對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從科學技術的發展來看,歷史表明,每一次大的危機常常伴隨著一場新的科技革命。全球科技資源將會重新布局,加速流動,改變現代科技的創新形態,跨國界、跨地域、跨領域、跨學科的科技合作成為主流模式和主動選擇,同時,在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的因勢利導下,將使金融資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創新,推進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發展方式向創新驅動轉變,實現更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

由此我們認為,金融危機對科技創新而言,機遇大于挑戰,概括起來,機遇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科技創新工作更加重視和支持;二是由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對落后產業、企業的倒逼機制,將促使更多的企業自覺積極地走上依靠科技創新謀生存、求發展的道路,不斷增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三是科技部2009年的工作部署中,提出了一攬子“轉危為機”的應對措施。為我們抓住機遇,推進我省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創造了難得的基礎。

擴大國內需求,農村有著巨大潛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基礎支撐在農業。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難點在農民。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提出了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等一系列政策和要求,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造了新條件。但目前農村不少企業對先進適用技術的接受能力差,有的農村產業合作社運作還不夠好。從我省建設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實踐中,也反映出發展現代農業,有效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科技現代化,需要在農村能出現一種合適的組織載體,建立一種新的機制,使農業產業化鏈條各個環節上的主體都能分享到合理利益,農村的轉型發展和和諧發展才能有一個可行的支撐。所以,從科技自身職能看,在科技興農方面需要研究解決的重要問題是,有效構建農村科技創新的主體,解決好“組織農民”和“農民組織”有機結合的機制,使農民能有組織地參與市場競爭,爭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同時,對農民的素質培訓也必須同步進行。

總之,新形勢、新情況下的科技工作,困難與希望并存,挑戰與機遇同在。我們一定要大膽解放思想,切實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在科技創新中所肩負的重任,找準定位,理清思路,真抓實干。要創新科技管理機制,在增強服務能力上下功夫;要創新科技資源的配置和協調機制,在大力加強產學研合作聯盟建設上下功夫;要創新人才發現、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在推動科技創業上下功夫。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動科技創新和科技事業大發展。

三、2009年全省重點科技工作

根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今年工作的總體部署,結合科技部確定的全年科技工作思路,全省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重民生為工作主線,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把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科技惠民、改善民生作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繼續深入落實“163”工作部署,促進我省經濟由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

今年將重點做好以下七項重點工作。

1、積極應對金融危機,增強服務大局主動性。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今年工作的主題,應對金融危機,擴內需、保增長是今年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務。我們要把科技工作與落實中央擴大內需十條措施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相結合,抓住機遇,攻堅克難,加快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更加主動地發揮科技支撐經濟發展的作用。

今明兩年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對“十一五”規劃的重大專項加大力度,加快實施。通過整合資源,創新組織形式,健全責任體系,力爭早出成果,快見成效,努力培育新型的戰略性產業。啟動“十二五”規劃的預研工作。做好《2006-2020山西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尚未啟動專項的啟動準備,特別是要篩選出對當前我省產業發展和擴大內需中最具影響的項目,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同時要努力爭取即將啟動的國家中長期規劃重大專項的支持。

要從機制與體制創新入手,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充分調動和發揮金融機構投入科技的積極性、主動性,聯手推動科技金融工作,促進科技金融的緊密結合,幫助各類創新企業渡難關、謀發展。積極爭取科技部科技金融工作試點。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貸款與科技特派員工作的結合。推進科技擔保體系建設。盡快發揮我省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推動專業性子基金的設立,力爭在鎂業、電子行業、生物醫藥行業等領域和部分地市設立子基金。

2、積極組織科技專項行動,使科技成果惠及人民。

科技工作要努力與惠民生、促和諧相結合,要善于把戰略的、系統的、長遠的工作布置與突發的、應急的、及時的成果應用相結合。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發生深刻的變化,大事、要事、突發事件發生的頻次越來越高,我們必須要密切關注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健康、環境、安全等重大問題,探索依靠科技積極應對的策略和措施,適時組織科技資源展開相應的科技應急專項行動。根據當前旱災的嚴峻形勢,最近我們已經實施了科技抗旱專項行動,組織有關科技人員獻計獻策,推廣抗旱新技術新品種,加強技術儲備。今年我們還將開展科技應對金融危機專項行動和全民健康科技行動,使科技成果惠及人民,激發全社會推動科技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3、以產業技術攻堅為手段,以產學研技術聯盟為依托,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科技工作要堅持與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科學發展上水平相結合。今年各市要繼續深入研究本地區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加強調研和論證,進一步提高項目的層次和水平,凝練組織1-2個基礎扎實、發展前景好的重大科技項目,省廳將加大投入、政策的支持,加大爭取國家支持的力度。爭取短期內產生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和重要發明專利,在提升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上取得突破,爭取在支撐地方經濟發展上取得重大進展。通過滾動實施,形成實施一批、儲備一批、有序銜接、相互配套的良好態勢,最終切實實現通過科技支撐和引領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目標。

產學研技術聯盟的建設,是實施重大項目工程的需要,也是政府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當前的重點是繼續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合作方投入、產出的利益機制,研究各個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的主體定位和關系,在電子信息產業、鎂及鎂合金產業和煤機裝備制造業方面等重要領域建設技術開發聯盟,推動我省產學研合作上水平。今年在各類科技計劃中繼續加大合作的比重,突出產學研合作的引導作用。

在努力提高傳統產業競爭力的同時,特別注重支持發展新興產業的技術基礎體系。積極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大專利工作力度。按照國家新出臺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推動原有高新技術企業提升科技創新水平,盡快達到認定辦法所規定的標準。2009年計劃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家,民營科技企業100家,創新型企業10家。組織有條件、有特色的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爭取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

4、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強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為發展現代農業明確了方向。圍繞特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實施新農村科技服務工程。一是加大現代農業科技的支持力度,啟動建設“山西省草食畜產品安全工程技術中心”及示范推廣基地。培育高產、優質、多抗、專用型特色雜糧作物新品種3-5個,研發出2-3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雜糧精深加工新產品、新技術,推動雜糧加工利用工程化技術集成和成果轉化應用,帶動雜糧產業化水平和農業綜合效益的全面提高。培育2—3家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二是加強新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使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科研人員和農村各類市場要素有機結合起來,讓農民能夠分享更多的利益,真正構建出富有活力的農村科技創新主體。在已確定的5縣、10鎮、30個科技示范基地的基礎上推動科技示范縣、鄉“六個一工程”,充分發揮5類69個農村科技服務中介機構的作用,幫助各示范區建立一個信息化科技服務平臺,完善一個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立一個農民技術培訓基地,開展一項農村民生科技服務建設項目,建設一個產業技術較好、綜合功能較完善的中心城鎮社區。

2009年培訓試點村種植、養殖、加工、流通等方面的科技致富帶頭人2萬人次,完成農民科技培訓200萬人次。“十一五”末期,全省推廣技術500項,轉化成果2000項。推進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務工作,建立省級服務平臺和服務網絡,力爭成為科技部星火科技12396試點。

5、建設重大公共科技基礎設施,優化我省科技創新體系。

要在不斷提高科技自身能力建設的基礎上,提高科技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科技支撐引領能力。進一步完善科技文獻、科學數據、科技自然資源、大型科學儀器等科技基礎條件資源平臺。圍繞重點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建設,加強中藥現代化、生物技術研發基地、農產品特色加工、煤化工產品深加工等創新平臺、創新基地的條件建設。

新論證和組建1-2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做好企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申報批準工作;認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家,推薦1-2家省級工程中心申報國家級工程中心,爭取實現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零的突破。

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建立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員服務于企業的長效機制,增強科研院所為行業技術進步服務的能力。探索建立科研院所合作機制,加強科研院所發展能力。從抓拳頭產品入手,支持中試基地建設。從抓條件建設入手,支持科研院所建設開放實驗室,形成我省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式、公益性、共享化的公共科技服務模式。

6、進一步擴大科技開放,大力推進科技交流合作。

堅持改革開放,就要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與解放思想、擴大開放相結合,用更寬的開放推動科技創新能力更大的提高。要圍繞科技工作的總體部署,積極謀劃,主動聯絡,加強對重點國別、重點機構和重點領域的合作。利用友好省州、友城關系、框架合作協議及參加國內外展、會等多種渠道,拓寬我省的對外科技交流合作面。推進中日技術合作山西省雁門關生態環境恢復及扶貧項目順利開展,推動與美國懷俄明州“二氧化碳封存”項目合作交流,力爭年內啟動實施。通過集成資源,重點引導,加強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啟動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認定工作,開創科技合作新局面。

繼續加大實施科技招才引智工程的力度。充分利用我國在國外100多個國家派駐科技參贊以及各海外華人協會等組織,利用省籌出國留學資金和政府間合作渠道,支持參加和舉行不同形式的洽談會和專題報告會,創造條件引進我省急需的國際高端人才和高水平合作項目。同時,要注重發揮我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識創新主體作用,培養一批創新團隊。

鼓勵各市積極開展各具特色的國內外科技交流合作,大力支持陽泉市“山西省科技示范市”建設。

不斷加強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在科技交流合作中的紐帶作用,鼓勵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服務,促進科技服務業的成長。

7、加強自身建設,構建大科技格局,提高科技系統服務能力。

一是一定要把思想統一到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上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全面推進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貫徹落實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各項具體措施,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廉潔從政各項規定,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牽引科技系統自身建設,為增強我省中國特色自主創新能力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證。二是圍繞全省重點產業的科技支撐,與相關廳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將廳領導聯系地市制度擴展為廳市會商制度,每位廳領導每年對口1個縣(區)科技管理部門。構建橫向部門協作、縱向省市縣聯動的大科技格局。三是加強科技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全面推進科技系統政務公開。推進科技項目的申報、完結等全過程電子化、網絡化管理。發揮廳門戶網站的優勢,使科技管理的重要環節置于社會有效監督之下,切實提高科技政務運行的透明度,打造“誠信科技”和“陽光科技”。四是抓緊科技創新政策的落實。廳機關、行業科技管理部門和市縣科技管理部門要把國家中長期規劃的配套政策和全省科技大會上的政策文件進行梳理,結合本地、本部門的實際宣傳好,落實好,加強科技政策與經濟政策的銜接,力爭科技政策進“區”入“園”駐“企”。抓緊組織修訂我省《科技進步條例》,進一步營造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政策環境。同時,要加強調研,捕捉我省科技創新新動向,發現好苗頭,探索新的科技管理辦法,總結成功的經驗向全省推廣。五是提升科技服務能力。啟動基層科技人員培訓計劃,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對全省11個市、119個縣的科技管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省培訓市和縣,市培訓縣和鄉鎮,縣培訓鄉鎮和村,形成有交叉不重復、有主題分側重、有專家共享用的三級培訓體系。到2010年實現基本培訓一輪的目標。

同志們,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對于我省加快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山西意義重大,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給我省帶來的經濟影響意義重大,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步伐意義重大。讓我們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解放思想、振奮精神、求真務實、頑強拼搏、群策群力、攻堅克難,為建設創新型山西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國慶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