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村級“兩委”關系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2022-12-07 04:15:00

導語:正確處理村級“兩委”關系的調查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確處理村級“兩委”關系的調查與思考

實施“云嶺先鋒”工程,重點難點在農村。加強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正確處理村“兩委”關系,著力構建以黨支部為核心的農村組織體系,是提高黨在農村執政能力的有效途徑。

羅平全縣14個鄉(鎮)154個村(社區)支部(總支)共有委員822人。其中女性委員91人,少數民族委員145人,支部(總支)委員平均年齡40歲。大中專以上文化19人,占12.4%,初高中文化128人,占83.07%,小學文化6人,占3.9%。換屆后的村“兩委”班子結構合理,村干部政治素質高,工作作風實,辦事能力強,熟悉農村工作,有開拓創新精神。但部分村“兩委”班子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部分村“兩委”存在的問題

1、“兩委”關系不協調。主要表現在:一是相互對立,即黨支部和村委會互不服氣,明爭暗斗,各管各的事。一些村委會和村黨支部比大小爭權力,有的村委會主任、甚至一些群眾認為,村委會主任是全體村民選的,黨支部書記是黨員選的,書記管黨務,主任管村務,“兩委”變成兩駕馬車。有的村黨支部放松了在村級組織中的領導責任,疏于過問村務。二是領導關系錯位,各唱各的調。村“兩委”大事不討論,小事不商量,遇事推諉、扯皮,影響村級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有的村村主任和支部書記各講一套,對村的經濟發展思路不清晰,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干脆埋頭自家事業,無心村里工作。三是各拉各的人。有的村委會“兩委”選舉,由于摻雜著家族、幫派、姓氏、自然村落等因素,選出的村“兩委”干部造成了拉一幫人、造單方福的局面;還有的村主任競選時迎合一些群眾的不正確心態許諾,當選后為兌現承諾,亦不顧鄉、村大局,不惜損害與村黨支部間關系的協調,辦事不公、拉幫結伙隨之產生。四是雙放雙讓,即黨支部和村委會都不能認真履行職責,相互推諉,放棄工作,致使村里無人管事。

2、“村官”和村民關系不協調。實行“村改委”后,有些“村官”和村民往往忽視權利與義務的平等關系,以各自角度出發,一味片面強調自身利益和民主權利的爭取,忽視自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造成了局部干群關系緊張的局面。

3、“村官”的自治能力與自治要求的關系不協調。由于村級自治體制與縣鄉行政管理體制不接軌,計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工作模式仍處于主導地位,村級組織在工作中還是以執行行政命令和計劃指令為主;另一方面,村民委員會集體經濟脆弱,干部素質偏低,管理粗放,帶領群眾調整結構、增加收入的意識和能力不高,存在著“等、靠、要”的思想,沒有錢就不辦事的現象依然存在,導致自治能力與自治要求的關系不協調,離規范化的自治運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綜合素質不高?;蚱犉?、固執已見,容不得不同意見;或為一已私利,濫用職權,不允許批評監督;或閉目塞聽,我行我素,目無法紀,立山頭、拉幫派、鬧意見,不團結;有的認識水平領導水平不高,有的對村兩委工作職責的法律和政策理解不夠,僅憑舊觀念、舊習慣辦事,不懂得憑法律、憑制度辦事,村兩委的矛盾沖突也就在所難免。

5、部分黨支部吸引力和凝聚力弱化。農民生產經營的相對獨立性,經營方式和社會生活的分散性,弱化了農民對黨組織的依賴,使農村黨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明顯弱化。部分村黨組織成員的素質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適應。有的村黨組織成員年齡結構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缺少致富本領,后續力量匱乏。

二、正確處理好“兩委”關系的思考

1、選好村黨支部書記,同時建立工作激勵約束機制,提高政治和經濟待遇,加強任期內目標考核,形成能上能下的村干部管理機制。建立村主要干部協調配合機制,解決好村兩委關系的主要矛盾。一是選好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在村黨組織換屆選舉中全面實行“兩推一選”,提高村黨組織領導班子特別是支部書記的群眾認同度。對沒有合適的支部書記人選的村,即從鄉鎮機關行政、事業單位,選拔年富力強、素質好、有農村工作經驗的黨員,下派擔任村支書。對具備條件的村,通過民主選舉,實行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一肩挑。同時,村兩委成員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保證黨組織在農村其他組織中的領導核心地位。二是實行村干部培訓。組織、民政部門聯合舉辦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培訓,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集中到縣委黨校參加培訓,使村兩委干部相互了解對方的工作職責、任務和要求,通過換位思考,多支持,少摩擦。鄉鎮舉辦村兩委成員培訓班,對村民自治、正確處理村兩委關系、村務民主管理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培訓,使他們相互了解各自的工作要求和職責。三是及時化解矛盾,增強兩委班子團結。鄉鎮(街道)通過每月召開書記、主任聯席會議和下村走訪,考察掌握各村主要干部之間關系和工作情況,發現不協調的情況,及時談心教育,消除誤會。

2、創新黨內組織機構設置,特別是黨小組的設置,要根據黨員的分布情況予以科學合理的調整,使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村黨支部要轉變領導觀念和包攬一切村級事務,取代村委會工作的領導方式。村黨支部應通過自己的工作,支持村委會行使對村民的管理、教育、服務方面的自治職能,保證村民在選舉、決策、管理、監督等方面民主權利的實現,做到領導不包攬,指導不指責,支持不拆臺。村委會應依法履行在發展本村經濟,管理村集體財產,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以及辦理本村各項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體現的職能。

3、強化村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對于集體資產、村級財務、村民管理等矛盾最集中的地方,要建立健全民主監督機制,讓一般黨員和群眾了解實情,積極參與。過去,一些村干部接受監督的意識淡薄,村務不公開,作風不民主,個人說了算,甚至侵貪公共財物。而村民對村干部又不敢監督,不善于監督,敢怒不敢言,致使“兩委”關系緊張,農村工作難做。環城鄉大水塘村在實行村干部民主選舉,村務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的同時,始終把民主監督作為村民自治的關鍵環節來抓;把村務收支情況、土地征用和宅基地審批、集體經濟項目承包經營、村干部選舉、村干部任期目標和年度工作計劃等,定期不定期召開村民代表議事會,聽取和審議村干部的財務收支情況匯報。在村民居住較集中的地方設置常年性公開欄,按時公開;并將公開內容整理印發給村民代表,由村民代表送給所聯系的村民傳閱。經過公開,“兩委”班子齊心協力,造福一方。

4、要切實加強對村干部的培訓教育,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基層工作能力;要建立農村黨員發展、管理和監督的有效機制,尤其要開展“漸進培養”活動,做好農村黨員的發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加速村級后備干部的培養,把堅持黨的領導、擴大民主和依法辦事有機結合起來。

5、以提高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領導水平為根本,抓好教育培訓工作。在教育培訓的內容上,著眼于樹立民主意識、法律意識、大局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勤政廉政意識。具體明確各自工作職責和工作程序,糾正對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在村級組織整體格局中地位、作用等問題上的錯誤認識。在教育培訓的形式上,實行采用有重點、有針對性的個別談話和集中學習教育相結合。對關系不協調、鬧不團結的村干部應加強由有關領導針對性進行個別教育談話制度,促進問題的盡快解決;實行黨內教育和黨外教育相結合,現在有相當部分的村委會主任均是共產黨員,應從加強黨的建設,加大黨內教育培訓的力度著手,促進問題的有效解決。對非中共黨員的村主任,農村基層黨政組織及有關部門亦要加強教育、管理,幫助轉變認識,提高素質。

6、建立配套制度體系,構建黨組織領導的村兩委協調運作格局。依據有關法律和黨內規定,在調研、試點的基礎上,規定村兩委的地位、作用和職責,提出和制定處理村兩委關系的原則要求和相關制度。各村經過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和村兩委會議研究決定,建立村兩委五項工作制度。一是建立《村黨組織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村黨組織負責人主持本村全面工作,村民委員會主任在村黨組織的統一分工和領導下,負責抓好村務管理工作;村兩委其他成員按照黨組織的分工,認真做好各自分管的工作。二是建立《村民委員會請示報告工作制度》,凡屬重大村務事項,村民委員會必須向村黨組織委員會請示,村黨組織委員會研究決定是否進入重大村務決策程序;村民委員會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村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大會報告工作。三是建立《重大村務民主決策制度》。凡屬重大村務決策,村黨組織堅持民主集中制和先黨內后黨外、先黨員后群眾的原則,按照“四步法”程序進行決策,即村兩委會議研究、提出議案;村黨組織召集黨員大會,對議案進行討論,提出初步方案;經黨員大會討論通過的初步方案,在全村范圍內公示,充分聽取村民的意見;依法提交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大會作出決定。四是建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村黨組織指導和督促村民委員會,進一步規范村務公開,加強村務管理,比如,在全市農村實行了村賬托管制,由鄉鎮(街道)會計服務中心接受村民委員會委托,對各村賬務進行審核、記錄、分析、管理。五是建立《民主評議村兩委制度》。村黨組織每年組織黨員、村民代表或村民,按照述職、評議與測評、公布評議結果的步驟,對村兩委班子及其成員進行民主評議。通過建立和完善這五項制度,明確了村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必須在黨組織領導下依法開展村民自治,從而發揮了村黨組織在村級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