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消費議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3 17:02: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正確消費議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那么,“難解”是否就等于“無解”了呢?筆者認為,“表達各體+應用文”作為影響了幾代人的文體分類方法,其中必有其合理的內核存在;雖然目前看來尚有分類標準不統一之弊,但其實只是應用文的語言表達方式等本質特性尚未被人認清而已。應用文既然也是人類思維心理的反映,怎么會沒有其獨立的語言表達方式呢?如果說,應用文的語言表達方式是一種熔“敘述、議論、說明”于一爐的大雜燴,那么,在這大雜燴中總應有一種或敘述或議論或說明的主旋律,完全可以根據這種主旋律,將其納入“表達各體”;但是,應用文又如此歷經數千年而頑固不化,不管何種文體分類方法,總會保留一個“+應用文”的尾巴,那么,這足以說明應用文在語言表達方式方面必有其獨特規律存在,具有獨立于文體之林的本質特性。因此,遵循“文心對應”的原理——“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3卷525頁),從一個全新的心理學的角度進行探討,本文將使應用文的語言表達方式等本質特性昭然大白于天下,使“表達各體+應用文”這種傳統文體分類方法煥發出新的生命。
所謂語言表達方式,即人們對某種心理反映對象進行具有固定特征的表達的方式。概括目前一般寫作理論,有“敘述、描寫、議論、說明、抒情”五大語言表達方式之說,其定義分別是:1.敘述是對人物經歷和事件過程進行敘說、介紹的一種表達方式;2.描寫是對人和事物的狀態及特征進行生動、細致描繪的一種表達方式;3.議論是對人和事物的性質進行評價、論證的一種表達方式;4.說明是對客觀事物、事理進行解說、闡明的一種表達方式;5.抒情是對人類主觀情感進行直接或間接抒發的一種表達方式。
分析以上定義,均由心理反映對象和不同表達特征兩大部分組成。如敘述的心理反映對象是“人物經歷和事件過程”,描寫的心理反映對象是“人和事物的狀態及特征”,議論的心理反映對象是“人和事物的性質”,說明的心理反映對象是“客觀事物、事理”,抒情的心理反映對象是“人類主觀情感”等(表達方式的特征不贅)。然而,根據現代心理學研究的結果,人類的心理過程是由認識(指“人腦在實踐基礎上對外部現實的能動反映”)、情緒(指“從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中產生的主觀體驗”)、意志(指“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三大方面組成(《辭海》466、1198、2453頁,簡稱“知、情、意”);對照上述檢查,我們可以發現,五大語言表達方式的心理反映對象實際只涉及“知”與“情”,卻并沒有涉及“意”。如“人物經歷和事件過程”、“人和事物的狀態及特征”以及“客觀事物”,均屬于“感性認識”的范疇;“人和事物的性質”、“客觀事理”,均屬于“理性認識”的范疇;而“人類主觀情感”,則屬于“情感”的范疇。不難看出,這里惟獨沒有“意志”的位置。
據此,筆者認為,與傳統的“敘述、描寫、議論、說明、抒情”五大語言表達方式相比,實際還存在一種在心理反映對象和表達特征兩方面與上述五種方式明顯不同的第六種語言表達方式——“表意”。首先,“表意方式”的內涵可對比上述定義作如下界定——表意是對人類主觀意志進行明確、直接表白的一種表達方式。其次,這一定義可通過以下這篇《國務院關于在對外活動中不贈禮、不受禮的決定》的例文印證——
“為改革我國在對外活動中有關贈禮、受禮的規定,特作如下規定:一、我國各級政府、軍事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成員,在同外國單位和個人的交往中,除確有必要,應經授權機關批準者外,一律不向對方贈送禮品,也不接受對方的禮品。二、在對外交往中嚴禁公開示意或暗示對方贈與禮品,或以托對方代購物品為名變相敲詐勒索。違者從嚴處分。三、在對外交往中,由于難以謝絕而接受的禮品,一律交公,不得自行處理。四、國際上交換科研資料、技術資料、圖書期刊,相互提供貿易樣品,在特定的國際友好活動(體育比賽、藝術演出、經濟文化展覽、人民團體友好往來、友好城市交往等)中,交換非消費品性質的紀念品,有關國家贈予我援外人員和勞務人員的獎品,個人親友之間的饋贈,不屬于本決定范圍。”
詳參以上例文,與“敘述、描寫、抒情”的區別明顯不贅;下面僅就容易混淆的“議論、說明”兩種方式進行仔細分辨:首先,以上例文很難說是對某種人和事物的性質進行的評價、論證,因而并非“議論”;其次,以上例文亦很難說是對某種客觀事物、事理比如對電視機的用途或對應用文的本質進行的解說、闡明,因而亦非“說明”;相反,以上例文恰恰是對人的某種主觀目的、意圖乃至具體辦法措施直述不曲的明確表白,因而可以證明“表意”這種語言表達方式的確實存在。總之,一方面從心理反映對象說,“表意”的對象既非“認識”,亦非“情感”;另一方面從表達特征說,“表意”的手段也不同于“議論”、“說明”具有引證、例
舉、對比、類比、歸謬等繁多方法,而就是直截了當的“直述不曲”。(《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第五章第二十五條) 由于上述心理學的發現,所謂以語言表達方式為標準給文體分類的科學理論基礎立即浮出海面——即1.傳達感性知識為主的文體叫記敘文;2.傳達理性知識為主的文體叫議論文;3.既能傳達感性知識,又能傳達理性知識的文體叫說明文;4.以反映人類情感心理為主的文體叫抒情文,包括公務賀悼之詞、私人情書、問候信等等;5.以反映人類意志心理為主的文體則叫表意文,包括各種以人類主觀意志為表達對象的公、私文書。綜觀以上五類文體,前三類記敘、議論與說明即“表達各體”,又可合并稱為認知文體;后二類抒情與表意即“應用文”;至此,應用文的語言表達方式特性昭然若揭。
其實,應用文名稱的創始人劉熙載當初提出這一名稱的本意亦在此——他是在闡釋“辭命體”這一行政公文的具體文種時推論出“應用文”一說的——“文有辭命一體”,“辭命體,推之即可為一切應用之文。應用文有上行,有平行,有下行”,“命與辭非出于一人也”,“以主意為命,以達其意者為辭。”(劉熙載《藝概·文概》44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不難看出,這里所云“主意”,即為“意志”,而所謂“達其意”即為“表達意志”。以公、私文書為組成部分的“應用文”其實是“應命而用之文”或曰“ 順應意志,付諸實用之文”(“應”,順應、呼應、響應、回應、反應也者;“用”,實施使用、付諸實用也者),只是說者無心,聽者亦無意,長期以來被人忽視了而已。
另外,表意文體的成立還具有有力的語言學佐證——將句子按用途和相應語氣劃分,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四種基本句型。其中,陳述句即與前述“認知文體”相對應(其中的描述句擴展而為記敘文、說明文,判斷句擴展而為議論文、說明文),感嘆句即與“抒情文體”相對應,祈使句即與表意文體相對應(所謂祈使,即為表達一種意志,“要求或希望別人做什么事或不做什么事時用的句子”《現代漢語詞典》889頁)。可見,語言學界早就提及“表意(祈使)”的概念,但也是說者無心,聽者無意,并未把它當作一種表達方式。
以上觀點可用筆者設計的普通文章分類表高度概括如下,從表解中可以看出,這種分類法,既有利于尊重人們的習慣與前說銜接(“接著說”),又有利于讀者在前說的基礎上從新角度認清各類文體的本質與座標(“無余意”):
記敘文體 (新聞、史傳、游記……)
議論文體 (政論、文評、學術論著……) (認知文體)
普通文章 說明文體 (產品說明書、科普說明文……)
抒情文體 (賀悼之詞、情書、問候信……)
表意文體 (公、私文書)
篇2
1.圍繞話題,抓中心
一個句群,雖然由若干句子構成,卻表述一個中心。句序的安排必然圍繞這一中心問題。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對句序的認識就會由暗到明。分析句子的性質和作用(如總領句、總結句、過渡句、解說句、觀點句、材料句等)是抓住中心的重要手段,一個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個關鍵句表達。這一關鍵句往往放在句首,也放在句尾。
請看2011年新課標全國高考卷第15題: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
我國是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樣才能有效解決食品安全領域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增強消費安全感。
①強化執法措施,嚴懲違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產業涉及環節多,哪一環節出現漏洞都會給食品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③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機制
④堅決淘汰劣質企業,以震懾所有企業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產經營者誠信自律,更需要嚴格的法律制度約束和有效監管
⑥因此,必須保持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態勢,及時消除各環節的隱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解析:此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從開頭句和結尾句來看,全段中心話題是“食品安全”,⑤緊承開頭句,提出了保障食品安全的兩個條件,即“誠信自律”“法律制度約束和有效監管”,②每個環節都很重要,⑥緊承前句提出觀點,③①④是針對前文觀點提出的具體辦法、措施等。
答案:C
2.理清層次,抓思路
從總體上看,句群小層次一般呈現出相并(并列、對照)、相承(順接、遞進)、相屬(總分關系)的關系。從局部看,句與句之間往往呈現出并列、承接、解說、對比、遞進、轉折、因果、總分等邏輯關系。理順句序,要盡可能多地確定出必然相連接的句子,找到“句鏈”。從文體來看,記敘文的句序常常以時間空間為順序;議論文的句序,常常把觀點放在前面,把材料放在中間,把總結句放在后面,結構形式或總分、或并列、或對照、或層進;說明文同議論文一樣,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為材料是用來說明事理的,材料的內部又遵循一定的順序(時間、空間、邏輯)。
請看2012年全國普通高考福建卷第16題(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當年國語課本定位極為明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吸收現代文明
②從而博納多種價值和寬容各種思想
③繼承傳統價值
④不以強橫的標準答案來桎梏學生
⑤以母語教育為本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⑤①③ D.④②①⑤③
解析:此題考查擴展語句以及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可依照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來判斷他們的順序。第⑤句是編寫國語課本的首要原則,所以應放在句首,據此可排除C、D兩項。“吸收現代文明”與“繼承傳統價值”相輔相成,所以①緊承③。④②從要求和目的作以歸納,銜接自然。
答案:A
3.注意照應,抓標志
語言標志常常表現為:
(1)關聯詞語的呼應。或并列、或轉折、或條件、或假設、或遞進、或因果……
(2)暗示性詞語的使用。“換句話說”,表示等同關系;“與此同時”“與此相反”“反過來說”,表示相反、相對的關系,中間不可插入別的詞語;“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輕重的順序,不可倒置;“先前”與“后來”,“過去”“現在”與“將來”,表示時間先后;“總之”“綜上所述”“由此看來”,表示要提出結論;“諸如此類”,表示綜合;“所謂”表示有所解釋;“例如”表示舉例……
(3)關鍵詞語的重復出現,相同的句式重復出現。
(4)句子之間對應關系(內容上、形式上),也往往體現語言順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5)陳述對象前后一致,議論角度一致。
請看2012年全國普通高考遼寧卷第15題: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
過去的兒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種種的死知識、死教訓裝入他頭腦中,就以為滿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兒童自由的讀物,實在太少。我們出版這個《兒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于彌補這個缺憾。
①教師教一課,他們就讀一課
②刻板莊嚴的教科書,就是兒童的唯一讀物
③我們雖知道之前的不對
④然而小學里的教育仍舊不能十分吸引兒童的興趣
⑤而且各種教育,仍舊是被動的,不是自動的
⑥也想盡辦法去啟發兒童的興趣
A.③⑥④②⑤① 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 D.①③⑤⑥④②
解析:此題考查語言表達簡明、連貫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要理清文段內的邏輯關系。文段的中心是介紹《兒童世界》的必要性,“必要性”分“過去”與“現狀”兩點進行闡釋。需確定首句,①給人以突兀感,“然而”“而且”“也”這些詞語的使用排除了是首句的可能,故首句為③。然后結合內容,⑥④緊承③句,⑤句緊接④也談的是教育問題,②①接著⑤句進一步詳說教育問題。
答案:B
4.把握文體,抓特征
很多銜接題是從不同的文章中截取出來的,它就具有文體的特征。
請看2013年全國普通高考大綱卷第15題: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
岳麓書院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別是各處懸掛的歷代楹聯,散發出濃郁的文化氣息。
①院落格局中軸對稱、層層遞進
②給人一種莊嚴、幽遠的厚重感
③它集教學、藏書、祭祀于一體
④主體建筑頭門、大門、二門、講堂、御書樓集中于中軸線上
⑤門、堂、齋、軒、樓,每一處建筑都很古樸
⑥講堂布置在中軸線的中央,齋舍、專祠等排列于兩旁
A.②③④⑥⑤① B.②⑥④①⑤③
C.③①④⑥⑤② D.③②⑥④①⑤
解析:此題考查語言表達連貫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明確它是介紹岳麓書院的說明性文字,采用的是先總述后分說的行文順序。句③總寫其特點,且“它”緊承上句指岳麓書院;句①總寫院落的布局,句④寫“中軸”,句⑥寫“兩旁”;句⑤寫建筑風格,“古樸”與句②的“厚重感”銜接
答案:C
篇3
關鍵詞 智能包裝;識別;判斷;自適應控制;信息干預
中圖分類號TS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92-0232-02
從上世紀六七年代開始,智能化的浪潮日漸高漲。從1967年LEONDES提出的“智能控制”(INTELLIGENT CONTROL)理論開始,產品包裝領域的智能控制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從早期自動化管理的無人工廠,到九十年代開始的智能包裝(Intelligent Packaging),再到近幾年興起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技術革命,智能化成為新興生產力給世界帶來了革命性變革。闡明什么是智能包裝及其相應分類,對我國包裝設計領域智能化發展進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正確認識智能包裝
1992年,在英國倫敦召開了世界第一次智能包裝國際會議。會議對智能包裝進行了廣泛地研討并對智能包裝(Intelligent Packaging)闡釋如下:在一個包裝,一個產品或產品與包裝的組合中,有一個集成化組件或一項固有特性,通過此組件或特性把符合特定要求的智能產品賦予產品包裝的功中,或體現在產品本身的使用中。
雖然該會議對智能包裝進行了解釋,目前學界仍持有不同看法。范駿(1984)面對雨后春筍般的新材料,認為智能包裝是新材料的應用,他說“我們要敏銳地、及時地把新材料引進包裝工業, 使包裝材料和容器對商品的保護性、包裝過程的便利性、原材料的節約性產生革命性的變化。”韓景平、王渝珠(1996)對世界包裝用高新材料進行了分類整理,并總結十五種包裝用高新材料及其功能,與范駿觀點基本一致。韓錦平(2002)認為“所謂智能包裝是指對環境因素具有控制識別和判斷功能的包裝,它可以控制識別和指示包裝微空間的溫度、濕度、壓力以及密封的程度時間等一些重要參數。” 余雷、楊麗君等(2004)指出了RFID智能標簽在物聯網物流管理和產品包裝的積極作用,“RFID電子標簽技術的更新換代,將對商品包裝和物流管理產生深遠的影響。”馬爽(2005)把智能包裝歸類為交互式包裝的子類,把交互式包裝分為感覺包裝、功能包裝、智能包裝三類,認為交互式包裝指“指通過包裝材料和包裝手段的實施,使產品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起一種緊密聯系。這個概念的產生,進一步說明了包裝與產品的關系,強調了包裝是產品的一部分,甚至就是產品本身。”
我們追溯上世紀50年代,人類追求人工智能的腳步不曾停止,從機械手、到無人工廠,智能包裝是延續這一主題發展的階段產物之一。在此理念之上并結合時代背景,我們探究智能包裝,認為其應是伴隨新材料新技術的發明和應用,通過對包裝材料的更新換代升級、通過改造包裝結構、通過整合被包裝物信息管理,實現被包裝物的人性化的智能化的目的、要求或功效,這些目的、要求或功效,是傳統包裝裝潢所不能達到不能完成的,也就是智能化的結果,我們稱之為智能包裝。智能包裝通過對產品包裝材料、包裝結構以及產品信息進行可控性的變革,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功能的需求,滿足制造商對產品流通過程的信息干預、控制及處理的管理要求,達到實現人與物交互式便捷溝通的目的。
2智能包裝的分類
韓錦平(2002)根據近期歐美提倡的“新包裝體系”,可分為下列10 類:1)增強型復合包裝;2)高阻滲型復合包裝(阻氣、阻水、阻油);3)防腐型(防蝕防銹)復合包裝;4)防電磁場干擾復合包裝;5)抗靜電復合包裝;6)生物復合包裝(果品催熟、魚類保活、防蟲、防霉);7)保鮮復合包裝(果蔬和肉制品用);8)烹調用復合包裝(如蒸煮、微波烘烤等9)智能型復合包裝;10)超微納米復合包裝。陳新(2004)、張改梅(2007)、胡興軍、林燕(2010)等將智能包裝分類為:功能材料型智能包裝、功能結構型智能包裝、信息型智能包裝。此分類法從內涵和外延都能較直觀、全面了解其意義,本文采用這一分類法。
1)韓錦平(2002)、陳新(2004)認為智能材料包裝是指應用新型包裝材料對產品外包裝進行包裝設計,使得外包裝“對環境因素具有某種“識別”和“判斷”功能的包裝,這些包裝材料通常采用光電、溫敏、濕敏、氣敏等功能材料與包裝材料復合制成。它可以智能識別和指示包裝微空間內的溫度、濕度、壓力和密封程度、保存時間等重要參數。除“識別”和“判斷”功能,許文才、李東立、付亞波、魏華(2010)、周忠福(2001)認為其還能根據包裝微空間內部 “自適應器物本身的不同特質和突變或漸變的外部環境,又可相應地調整內部環境,”即“控制功能”。
整合以上觀點,我們認為智能材料包裝,即指應用新材料對產品外包裝進行包裝設計,使外包裝能對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的濕度、溫度、光敏、壓力、時間和氣體含量等參數進行性識別、判斷和自適應控制,對包裝物品質進行智能化干預和保障;
2)伴隨時展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如雨后春筍,智能材料包裝相應得到了極大推動力。如果說智能材料包裝在“包”的材料上下功夫,智能結構包裝則在“裝”的結構上做文章。相對智能材料包裝而言,目前對智能結構包裝研發相對較慢。
陳新(2004)、胡興軍、林燕(2010)認為功能結構型智能包裝是指通過增加或改進部分包裝結構,而使包裝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和智能型特點。
智能結構包裝,即指對產品內部結構進行可控性智能化設計,以滿足制造商和消費者特定的需要。智能結構包裝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為自動冷卻和自動加熱包裝,陳新(2004)、郝曄(2007)、胡興軍、林燕(2010)分別介紹了飲料包裝結構設計中冷凝、加熱裝置,曹利杰(2007)介紹了通過結構改造而便于清洗的可再裝容器系統,郝曄(2007)還介紹了歐洲飲料結構營養釋放裝置。
藥物兒童安全蓋設計是智能結構包裝另一代表,王立黨、趙美寧、李小麗(2005)、李晶、盧立新(2008) 介紹了為避免兒童誤食藥物的安全蓋裝置;
3)智能信息控制包裝,又稱可跟蹤性智能運輸包裝,主要指產品生產時各項生產參數的智能記錄,如:名稱、成份、性狀、規格、產地、功能、價格、保質期、使用說明、使用禁忌等,以及產品的倉儲、運輸、銷售期間各項信息參數的追蹤記錄,實現產品的自動化管理。
智能信息包裝源于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研發,并以其在非接觸式自動識別、信息管理、自助結賬以及未來物流網信息流通的強大優勢,日益受到包裝產業青睞。王文珍、張成利(2008)介紹了基于RFID智能標簽獨有的無接觸信息識別管理功能,及時掌握貨物出入倉、銷售信息、自助結賬等功能。
“最基本的RFID系統是由電子標簽、閱讀器、天線和通訊系統四部分組成” ,閱讀器在指定區域發射無線電信號形成電磁場,當裝有RFID芯片的包裝產品經過此區域時,由閱讀器發送指令將標簽信息通過天線將反饋信息傳送至計算機網絡。借助RFID智能標簽,產品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均有可追蹤性,制造商和用戶可以實時了解產品庫存、流通、保質等信息,這在物流管理中能預測顧客購物情況,優化庫存管理,整合資源,建立智能化管理體系。基于RFID智能標簽技術,美國奧巴馬政府已接受由IBM公司提出的“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地球”的構想,借助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和無線傳感網絡技術(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物聯網技術將成為下一代革命性技術,實現對物體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人類將跨入另一個嶄新時代。
智能包裝以其對被包裝物智能化的控制、干預和管理功能,在食品、醫藥、日化用品、物流管理等領域具備廣泛的應用空間和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具備良好的社會功效,因篇幅限制將另文說明。
參考文獻
[1]范駿.第三次浪潮與包裝工業[J].中國包裝,1984(5):5.
[2]韓景平,王渝珠.二十一世紀的包裝產業信息化[J].中國包裝工業,1996(4):18.
[3]韓錦平.復合軟包裝的發展新動向[J].中國包裝工業, 2002,98(8):6.
[4]余雷,楊麗君,吳艷澤,余艷萍.基于RFID電子標簽的物聯網物流管理系統[J].微計算機信息,2006,22(2):233-234.
[5]馬爽.交互式包裝技術的特點及應用[J].包裝世界,2005(3):48.
[6]陳新.智能包裝技術特點研究[J].包裝工程,2004,25(3):40-41.
[7]張改梅.智能包裝技術及其應用領域[J].印刷技術,2007(10):19-22.
[8]胡興軍,林燕.智能包裝的分類、應用及前景[J].湖南包裝,2010(1):33-36.
[9] 許文才,李東立,付亞波,魏華.智能釋放保鮮包裝復合膜的研發和應用[J].中國印刷與包裝研究,2010,2(11):419-423.
[10]周忠福.納米技術與文物保護[R].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首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2001(5):253-255.
[11]郝曄.智能包裝在食品、飲料、醫藥等領域的應用[J].印刷技術,2007(10):23-24.
[12]曹利杰.智能包裝賞析[J].印刷技術,2007(10):31.
[13]王立黨,趙美寧,李小麗.基于人體工效的新型智能兒童安全蓋設計[J].中國工業包裝,2005(7):61-62.
[14]李晶,盧立新.危險品的兒童安全包裝.包裝工程[J],2008,29(11):193-195.
[15]王文珍、張成利.基于RFID超市智能庫架管理系統設計[J].包裝工程,2008, 29(9):78.
篇4
一、題干比較(以新課標全國Ⅰ卷為例)
2015年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的三個題干分別是: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2016年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的三個題干分別是: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相同點:①兩年均設置三個選擇題,其中前兩個題目題干的表述一字不差。②難度按順序依次遞增,分別是“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即選項是對原文內容的簡單改造,考生只需把選項內容和原文相關內容仔細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其中某個內容的變化出現錯誤;“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說明選項對原文內容改動較大,是根據原文內容的意思經過命題人的理解和分析之后的重新表述,新表述包含推理成分;“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難度進一步加大,是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推理成分更明顯。③選項內容在文中的分布區域大致相同。其中第1題一般分布在選文的前半部分(往往是選文的第一、二段),第2題一般分布在選文的后半部分,第3題則是對全文的分析和概括。
不同點:2016年的第3題與2015年相比稍有區別。2015年表述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2016年表述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既然有區別,選項內容就會有相應的調整。“理解和分析”有可能會繼承更早年份的傳統:選項內容是基于文本的推論,甚至由文本之內推論到文本之外;而“下列說法”有可能還是對原文內容的重新表述,這個表述結果仍然在文本的范圍之內,考生需要很好地理解文本內容方可做出正確判斷。
二、設項比較
1. 第1題比較
(2015年)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宋代的信用進入迅速發展時期,借貸、質、典、賒買賒賣等信用形式的產生是宋代金融的一個新特點。
B. 宋代的政府借貸基本上是賑濟性借貸,主要目的是幫助百姓度過困境,因此與私人借貸相比,政府借貸的利率要低得多。
C. 在宋代,債務人可以用不動產的契約或動產作為擔保,向債權人借貸。在債務人不償還債務時,債權人可用變賣價款優先受償。
D. 賒買賒賣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宋代通貨緊縮帶來的資金不足的問題,緩解了生產、流通、消費領域中的諸多矛盾。
選項內容分布在原文第二段,均為明示性信息,需要逐一查找對比。A選項說“宋代的信用進入迅速發展時期,借貸、質、押、典、賒買賒賣等信用形式的產生是宋代金融的一個新特點。”句中使用了“產生”一詞,說明過去沒有。而文本中說“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現出新的特點”,句中“新的特點”說明過去存在,只是有了新的變化。簡單比較,便可看出A選項錯誤;B項改造的地方在于“……因此與私人借貸相比,政府借貸的利率要低得多”,文本中說“私人借貸多為高利貸……”,兩者意思相同;C項是對文本內容的簡單概括,原文說“質屬于動產擔保,它必須轉移動產的占有;押屬于不動產擔保,通常將抵押物的契約交付債權人即可。債務人違約時,債權人可用變賣價款優先受償”;D項說“賒買賒賣……緩解了生產、流通、消費領域中的諸多矛盾”, 依據文本中“幾乎生產、流通、消費領域的所有物品都能進行賒買賒賣。從實際效果看,它(賒買賒賣的信用形式)解決了軍需、加強了流通,更重要的一點,它對束縛生產流通擴大和發展的高利貸構成了沖擊”,是對原文的擴展解釋。
(2016年)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貴族占卜吉兇時寫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它的發現對中國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B. 在殷墟甲骨文發現之前,人們只能從有限的文獻記載中了解到中國歷史上存在過一個商王朝,然而這些文獻卻并非成于商代。
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從穩妥的角度出發,認為古史研究大致可從西周時代開始進行。
D. 1917年王國維寫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證明了《史記?殷本紀》所載內容的真實性。
A選項源于選文第1段,是明示的陳述性信息,實際就是一個語段壓縮,比較容易判別。B選項是對選文第2段前半段明示信息的整合,例如,“此書撰寫的時代距商代較遠”是作者思路的表述;而“然而這些文獻卻并非成于商代”則是命題人思路的表述。C選項“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從穩妥的角度出發,認為古史研究大致可從西周時代開始進行”源于第2段后半段話,這一項容易被誤選。D項源于選文第2段第四句話,“1917年王國維寫的《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及《續考》,證明了《史記?殷本紀》所載內容的真實性”,錯在“所載內容的真實性”,“所載內容”是對《史記?殷本紀》全部內容的表述,而原文中證明對象是“殷王世系幾乎皆可由卜辭資料印證,是基本可靠的”,“殷王世系”只是《史記?殷本紀》全部內容的一部分,這里命題人用全部內容偷換部分內容而形成錯誤判斷。
2. 結論
相同點:從2015年以來,第1題不再是陳述性明示信息的簡單改造,而是把分析和綜合這種推論性表述混雜其間。如2015年第1題D項說“緩解了生產、流通、消費領域中的諸多矛盾”,原文中說“它解決了軍需、加強了流通,更重要的一點,它對束縛生產流通擴大和發展的高利貸構成了沖擊”。選項即為一個簡單推論:“軍需”應該包括在“生產、流通”范疇之內。再如2016年第1題C項中出現了“由于……因此……”,也為推論性表述。可見對文本明示信息的改造和推論性表述已經混合在每個題目之中。
不同點:2016年試題中出現了隱含信息,如第1題C項說“古史研究大致可從西周時代開始進行”,命題人把原文“從詩三百篇做起”改成了“大致可從西周時代開始進行”,把明示信息改成了隱性信息,稍微增加了一點難度。但相關信息屬于文化常識,在考生的知識范圍之內,體現了引導考生注重傳統文化知識積累的導向。
三、論述類文本設項的新常態
1. 陳述性信息和推論性信息混合出現,推論性信息增加
對文本陳述性明示信息的改造是比較容易作出判斷的選項,對推論性信息的判斷較為費時,難度也稍大。過去一般做法是把陳述性明示放在第1題,把推論性表述放在第3題中。從前文例子可以看出,近兩年的第1題中就已經有了推論性信息。
(2016年高考全國Ⅱ卷第3題)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傳統的故事講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記錄下來,進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種和早期小說接近的文字,有些講述人也會成為小說家。
B. 現代小說家嘗試用新的方式講故事,會削弱小說的故事性,這將降低小說對虛構的依賴,小說的個人表達功能卻會因此得到強化。
C. 契訶夫不大認可“不好好講故事的小說家”,對他們的做法評價不高,由此可知當時這股寫作潮流與他的創作理念相悖。
D. 現代小說的發展加劇了故事在小說中的衰變,與此同時,隨著現代傳媒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故事講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選項A、C、D均為基于文本的正確推斷,而B選項中說“這將降低小說對虛構的依賴”,明顯與原文第三段“虛構的加強使小說和傳統故事的區別清晰起來”相矛盾。第3題傳統上是推論性信息的存在區域,這里卻是一處對陳述性明示信息的改造。
2. 偶爾出現隱性信息
選項中隱性信息趨于增加,如2016年全國Ⅲ卷第3題C中說“在歷史研究中,當代學者會把文學作品作為史料看待,在他們看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藝術手法差異并不重要”,有關“《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信息在文中遍尋不見,因此對于它的正誤很難作出判斷。
3. 用文本中的新知識解決選項中的問題
上文提到的2016年全國Ⅲ卷第3題C選項,在文中沒有明示信息支持。但是,文中“從‘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實面貌,這對于研究社會史的人幾乎是一個常識。陳寅恪以詩證史,也為大家所熟悉”的文字就已經證明藝術手法的差異并不影響從純文學作品中發掘史料。《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在史學家眼中應該是一樣的,這兩個例子是對文中新知的活學活用。這種命題方法在2014年的考題中已經出現過,當年的第1題D選項,要求用原文的“悲劇成為審美對象只能以文學藝術的形式出現”理論來判斷選項中“中致遠艦沉入海中”不屬于“悲劇”范疇。
四、備考建議
1. 堅持以文為本,重在理解分析
在新課標全國卷論述類文本的設題中,推論性信息的比例將會逐年增多,這就更需要考生堅持以文為本的思想。有些陳述在一定的語境中它是正確的表述,但脫離了特定的語境就可能不成立。選項內容均來自于文本,或是對文本信息改造之后的重新表述,或是基于文本信息的分析推論。解題時,必須緊緊地依靠文本語境,特別是對于一些推論性的隱含信息,只有在真正理解的基礎上才可能做出正確判斷。
2. 豐富文化知識,摒棄解題套路
偶爾加入的一些隱含信息,需要考生具備豐富的人文知識。如果某個信息點換一個面目出現,我們不能束手無策,要積極地調動知識儲備作出判斷。解題時不能拘泥于套路,例如“張冠李戴”“無中生有”等經驗式的判斷已經不再適合解決新形勢下的問題。一些隱含信息、推論性信息,用老眼光來看似乎都屬于“無中生有”的錯誤,因而會影響對文本及選項的正確理解。所以,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應該擺脫功利性,培養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篇5
美國著名記者及專欄作家詹姆斯賴斯頓說過:“19世紀是小說家的時代,20世紀是新聞記者的時代。”這雖然有點兒夸張,但確實道出了新聞的重要性。的確,20世紀是世界新聞傳播事業飛速發展的一百年,中國也不例外,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我國新聞傳播媒體日趨多元化,手段日趨現代化,新聞傳播對政治、經濟和文化,以及人民群眾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可以說,現在是信息化時代,那學會怎樣甄別信息的真偽,怎樣獲取信息,學習新聞是個途徑。
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首次明確將新聞規定為語文課程的內容之一。在此之前,新聞只是作為其他體裁或內容主題的元素,以單獨篇目的形式,散見于語文教材之中,沒有作為新聞文體自成系列。現在不僅新聞以一種獨立的姿態進入語文課程,而且湖南省高考也出現了新聞評論的這個新題型,這可以說是與時俱進。而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通過學習本內容可以多了解新聞,學會閱讀新聞,從新聞中獲取信息,提高思維的敏銳性和思想的洞察力,積累寫作素材。
那么,怎樣學習《新聞閱讀與實踐》這本教材呢?筆者有這樣幾條想法:
一、 用新聞的體裁來指導寫作
首先我們要了解新聞這種文體,它是不同于我們所學的小說散文等文體,新聞作為應用性很強的文體,最重要的是實踐,采訪、寫作活動應該是新聞學習的最重要的任務。對于寫作方面,有人認為新聞作品的借鑒意義不那么強烈,可筆者卻不這樣認為。《新聞閱讀與實踐》中介紹了消息、通訊、特寫、新聞評論、報告文學等體裁。在學消息的時候,導語應該是最重要的部分,那可以指導學生學會通過閱讀導語,提煉信息,概括成一句話新聞,這個也是高考新聞知識的重要考察方面。而新聞的標題是新聞的眼睛,那么在學習一句話新聞的時候,可以指導學生怎樣寫好標題。在學習特寫的時候,文章選取了《夢碎雅典》,這篇文章對于指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很有幫助。而新聞評論,對培養學生寫作議論文也是有所啟發的。所以,我們既要注意新聞這個文體的特殊性,但也可以活學活用,來指導我們的寫作。
二、用參與式教學法來進行教學
新聞的教學比其他的體裁來講,雖然已經很重視實踐的鍛煉及運用,但由于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還是容易造成以教師講授為主,以教材為主,實踐往往與講授脫節的現象,這樣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還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大量的新聞知識,卻在應用的時候,無從下筆。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筆者采用了參與式的教學方法。
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合作式的方法,這種方法以學習者為中心,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筆者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加入參與教學的元素,如在講授消息的時候,我采用的不是寫作的形式,而是先寫好,然后以播新聞的形式,學生上臺播報,變了個臉,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卻提高了很多。講通訊的時候,我就一個內容,要同學們分別以消息的形式和通訊的形式各報道一次,感受兩種文體的區別。我還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要學生分別扮演小記者、當事人,進行采訪,考察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我還要同學們講講身邊的事,看看哪些可以作為新聞來寫,從哪個角度去寫,培養他們的新聞敏感性。
實踐證明,這種參與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也好,師生關系處于平等交流的地位,值得在教學中推行。
三、用新聞播報來引導學生關注生活
新聞這種文體,重點是“新”,所以將新聞的學習與當前的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會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每天的上課前5分鐘,我要求學生選取的重大新聞事件用自己的話進行播報,然后第二天上課,則要下一位同學就前面的新聞進行評論,其他同學聽完后也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由于這些時間都是新近發生的,都是大家感興趣的,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且在課本學習中,我也經常從報紙、網絡選取相同的體裁的文章進行補充,在學習新聞評論的時候,在學習了新聞評論的一些基本特點后,我就“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這個事件,指導學生進行新聞評論的寫作,不評價觀點的是否正確,只看同學們怎樣把道理說清楚。而且也適時根據一些特殊的日子進行新聞的教學,如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那天,我就是從課外選取了幾篇相關的消息。如《666牌皮炎平》《變臉專家——虛假的電視廣告》等等,由于是特殊的日子,又與學生息息相關,學生講起此類現象滔滔不絕,然后我再引導學生要關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這樣比平日的說教效果好多了。
四、 用宣傳陣地來實踐新聞寫作
在教材的《前言》,我們可以知道,教材的學習重點分為“閱讀”與“實踐”兩個方面,一是要學會閱讀新聞,培養初步的傳媒素養,一方面要學以致用,自己嘗試將所學知識用于實踐,自己也當一回小記者,記錄自己周圍的新鮮事情。強調實踐包涵幾方面的意義。其一,新聞學習應該將指導重點和評價重點放在學生放在能夠進行初步、簡單的新聞實踐活動上。其二,新聞是嚴肅的,它不是隨心所欲的文字創作,而是實事求是地反映社會生活和時展的工具。因此,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新聞態度和作風。其三,還要強調讓學生認真觀察、采訪,掌握第一手資料,確保新聞的真實性。
篇6
關鍵詞:現代家具 設計 趣味性 研究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家具不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除此之外也是藝術和人們的生活需求產生碰撞之后的產物。隨著社會的變化以及生產技術的飛躍,而人們在挑選家具時候的要求也從原來的只要求其可以完成其本身功能逐漸向即要求家具的基本功能還要求家具所包含的藝術元素。這充分證明了當下社會生產力越來越先進,而在此基礎之上人們就更加渴望生活中充滿著自身的感情,比如個人好惡等等,通過在設計過程中注入感情這一方法來平衡我們在工藝方面與國外企業相比的硬傷也是我們現在國內企業需要注意的問題。將家具注入人文因素可以提升家居的附加價值,而在此基礎之上增加符合人們審美的其他因素也是可以使用的手段之一,而這正是高情感設計的外在表現,在當下社會這肯定會成為一種流行的勢頭,也更加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現代家具設計趣味性理念的成因分析
1.生活需要趣味設計
生活中趣味是必備的因素。愛美是人的天性,人們都會對美好的事物產生好感并且自然而然的去追逐自己所沒有體驗過的感受。除此以外,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每個人身上所背負的壓力與日俱增,在人們感性的一面太長時間被自己所強行壓抑的時候,人們一般會自然而然的開始對自身進行審視,在這個時候一些富有感情的設計也就會使人們眼前一亮。在這樣大環境之下,很多專家針對家具飾品等設計提出了一下觀點,比如需要富含感情以及具備一定的娛樂功能等等,他們建議設計師們將自身愉快注入作品之中,提倡設計師們設計出飽含感情的家居飾品等,借此來解凍人們疲于奔命而日漸冰冷的內心世界;而在作品外形中注入一定程度的娛樂元素則更是可以帶給人們快樂,借此來幫助人們減壓;通過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幽默因素等等元素來幫助人們保持自身的感情,還可以賦予人們的家一定程度上的樂趣;在符合人體工學基礎上,來提升產品親和力。
2.市場消費觀念和消費主體的轉變
曾經有專家表達過自身的看法“以我自己為例,我常常會買回一些我認為有趣的東西,盡管它們有一部分并不實用,即便在學會使用它們的過程中我會有不少麻煩――可是我并不會因此而討厭它們,因為他們可以讓我覺得富有樂趣。產品的最基本一點是要具備良好的使用性能,而在此基礎上容易上手也確實是一個重要因素,但相比之下更加重要的是產品要帶給人們歡樂”。現如今人們對于某件產品要求不僅是它可以完成其自身基本職能,人們逐漸地對產品所蘊含的一些其他的因素產生了興趣,換句話說人們越來越重視產品所包含的精神價值,尤其是現在的主力消費人群,因為他們的生長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這種現象也尤為強烈。
二、現代家具趣味性的設計手法
1.變換視角
多角度是觀察事物的一種常用方法,也就是人們所常說的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事物,而這一方法在家具的設計過程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打破一些人們長久以來固化的思維,轉而使用一些新的觀點以及新的理念去進行原有的工作,以此來增強人們的創造力,竭盡所能去追求創新精神。不難看出,家具在我們日常使用的過程之中十分容易被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所審視,可是設計者在設計家具的同時卻是習慣性的從某一個角度出發來進行設計。如果人們可以打破傳統思維模式的約束,使用一種全新的設計模式去進行家居的設計,那么所設計出來的家居就必定會具有創新元素和娛樂元素。這種類型的新式家具走進人們的生活之后也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人們的生活態度,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樂趣。
2.用游戲與童心去創意
有位名人曾經說過“孩子從某種程度來說是要佩服的,他們常常可以聯想到星月之外的事物,在腦海中勾勒出地下的情形,聯想到花卉的功能”這段話充分體現了童心在大家心目之中的位置,而童心也正是需要不摻雜質的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孩子所具備的,也正是童心孩子們才會具有非同一般的想象力,還會將一些事物進行夸大處理,從而產生與之有關的豐富聯想。而對一個已經步入社會的成人而言,可以擁有一顆童心其實是很難甚至近乎于是不可能的。可是當我們懷著一顆童心去觀察這個世界的時候,世界自然而然會展現給你一個嶄新的層面。若是設計師們可以擁有一顆純真的通童心,那么諸如此類充滿新意但又并不缺乏實用性的作品也就會大量問世。“拼貼”具備著后現代派主義的特點,是后現代主義創作作品的主流方式。“拼貼”的源頭是繪畫,并且在當下多種藝術形式并存的情況下自然而然的發展,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了諸多領域。
3.“拼貼”產生的創意
“拼貼”是一種將各種不相同元素進行處理整合而后再進行加工的手段,這樣可以給人一種震撼人心的感覺。若是更深入一步,“拼貼”不只是一種藝術手段,還是一種嶄新的思想。若是“拼貼”在使用方法上給人的感覺是將各種元素進行整合,那么,在其內心所包含的思想上就是一種集百家之長以及一種對多元文化的尊重,這種對于多元文化并存的尊重為中國與外國在某些問題上的共存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可能性,也提供了一個東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機會。現在的中國設計界處于一個傳統文化與時代相互過度的時代,所以,“拼貼”這種方式內部所蘊含的深層次的意義也就顯得十分的有意義。傳統文化給了我們一定的底蘊,讓我們有勇氣以及底氣去趕超世界一流強國,而現代家居設計在我國出現的時間相對于其他強國而言十分短暫,所以我們現在和其他國家確實還存在著差距,怎樣去設計中國式的新式家具?在我國設計行業,一些年輕杰出的設計師們也是用過“拼貼”的設計手法,他們成功的做出了一些傳統文化和信用設計理念并存的作品,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全新感受。
三、總結
人們越來越重視家具品質,趣味性設計理念為古板家具注入了一些全新、人性化、溫暖的元素。也許在很多大師眼中趣味性設計并不夠資格稱之為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也永遠不會成為家具設計行業的主力軍,可趣味性設計中卻是蘊含了很多我們需要去用心感受的情感元素。它給了設計者和使用者之間相互對話的可能,可以使得使用者可以更加輕松的去解讀設計者的內心世界。與此同時還會給人們以溫暖,正確的引領人們的內心價值觀,從而成功的滿足人們除了生理需要之外的情感需要。
參考文獻:
[1] 張穎超.淺談家具設計形態[J].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03)
[2] 郎潔.個性休閑裝的設計[J]. 廣西輕工業. 2010(11)
[3] 劉玉寒.論趣味性家具的造型設計方法[J]. 家具與室內裝飾. 2009(06)
[4] 王向龍.2011家具潮流“突破”年[J]. 消費指南. 2010(12)
篇7
1、產品語意學發展回顧和理論簡介
語意(Semantic)即語言的意義,產品語意學(ProductSemantics)則是研究產品語言(ProductLanguage)的意義的學問。其理論架構始于1950年德國烏爾姆造型大學的“符號運用研究”,更遠可追溯至芝加哥新包豪斯學校的查理斯(Charles)與莫理斯(Morris)的記號論。這一概念于1983年由美國的克里彭多夫(K.Krippendorf)、德國的布特教授(R.Butter)明確提出,并在1984年美國克蘭布魯克藝術學院(CranbrookAcademyofArt)由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IDSA)所舉辦的“產品語意學研討會”中予以定義:產品語意學乃是研究人造物的形態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性,以及如何應用在工業設計上的學問。它突破了傳統設計理論將人的因素都歸入人機工程學的簡單作法,擴寬了人機工程學的范疇;突破了傳統人機工程學僅對人物理及生理機能的考慮,將設計因素深入至人的心理、精神因素。會議論文結集由《創新》(Innovation)雜志專輯出版。1985年在荷蘭舉辦了全球性的產品語意研討會,飛利浦公司在布萊克(BlaichRobert)的領導下采取“造型傳達設計策略”而獲得空前成功,展現了產品語意理論的具體應用成果。1989年夏,荷蘭赫爾辛基工業藝術大學舉辦了國際產品語意學講習班。由此,產品語意學被推廣到歐洲。1991年畢德克在《設計——產品造型的歷史、理論及實務》一書中詳細介紹了產品語言和產品語意的眾多論述,并指出“產品語言”是設計領域的深層知識(In-depthKnowledge)和設計的核心競爭力(CoreCompetence)。1997年,德國《form》雜志再度以產品語言為主題(OnLanguage,ObjectsandDesign),重新對產品的表現形式與詮釋意義加以探討,并提出各方見解。[1]
克里彭多夫自1984年以來對產品語意學提出了廣義的陳述:產品語意反映了心理的、社會的及文化的連貫性,產品從而成為人與象征環境的連接者,產品語意構架起了一個象征環境,從而遠遠超越了純粹生態社會的影響。他將產品語意劃分為四個層面:1操作內容(OperationalContext):使用過程實際上是人與人工物的交互行為;2社會語言內容(SocialinguisticContext):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實際是一種關于特殊的人工物、人工物的使用及其使用者之間的聯系,因而人工物成為現實生活組成部分的同構;3起源內容(ContextofGenesis):設計者、制造者、銷售者、使用者和其他人都參與創造和消費人工物,并在不同程度上導致文化和物質的“熵”變;4生態內容(EcologicalContext):技術和文化的自動拷貝將影響“物體系”內的交互行為。設計一種產品,也就是設計一種語言。[2]
M.Mccoy則在探討產品造型時,則從以下五個問題進行產品語意設計。
1環境(EnvironmentalContext):產品的形態、大小、材質、色彩等應該與產品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相協調;
2記憶性(Memory):一個新產品的出現,未必要創造一種全新的造型語言,而是從一些舊有形象上尋找一些大眾共有的記憶,通過產品語言的連繼性與熟悉性產生共鳴;
3操作性(Operation):通過控制、顯示、外形、材質及色彩的明確語意及各項控制鍵的關系,呈現清晰、易理解的操作,以引導正確操作行為;
4程序(Process):語意設計不是要加強產品技術的神秘感,恰恰相反,產品內部不可見的機構運作,需要透過外部形態予以宣示,雖然很多新科技是無法目睹的,設計師則須面對產品內部技術運作的層面加以詮釋,不只是技術上如何運作,而是使我們用心中的眼睛來設想其運作;
5使用的儀式性(RitualofUse):簡潔的造型可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簡單、高效的要求,而某些儀式性的場合則需要賦予產品以或莊重或溫馨或冷峻或理性的造型解說,從而完成情境設計及物體與使用者間的心理互動(PsychologicalInteraction)。
2、群體文化學與用戶研究
群體文化學(Ethnography),又稱人種志學、民族志學,作為文化人類學的一個分支,是描述某個社會群體和階層文化的學科,主要通過實地調查來觀察群體并總結群體行為、信仰和生活方式。[3]20世紀后半葉,很多設計研究機構及設計公司開始從社會學科中尋找信息和方法,以幫助他們來了解用戶與產品之間的關系,及用戶使用產品的態度。近年來,群體文化學中研究人群文化和生活形態的方法,被借鑒用于產品開發初期的用戶研究,以群體人類學的視角,綜合使用各種社會學研究方法來觀察群體并總結群體行為、信仰和活動模式。
應用群體文化學方法于用戶研究,有助于對用戶多樣性的全面認識,從而識別用戶的相似點,進而探求存在于多樣化人群中的常數,例如:用戶都有相似的生理需要和根植于社會環境、文化背景、知識體系和生活經驗的各種需要。通過參與用戶的生活,并將其如實詳盡地記錄下來,可以發現設計機會的線索,從而有效解決人的多樣化與產品準確命中目標用戶之間的矛盾。更關鍵的是,它不僅是描述性的,而且是預見性的:通過對目標市場中代表性人群的深入理解,尤其是對消費者的生活方式、生活體驗和產品使用的深刻理解,能夠對消費者對產品功能、形態、材料和色彩以及使用和購買模式的喜好進行預測,通過觀察消費者面對技術、造型和使用時的情緒和態度,從而明確產品應該具備的品質;通過了解人們本質上如何認識他們周圍的世界、他們最新關注的焦點以及他們所拋棄的東西,研究團隊可以獲得對人們在未來幾年需要、要求和愿望的變化的深入認識,從而預測消費需求的重要轉變,監視市場的動態發展。[4]
基本程序與方法如下:通過問卷調查對目標群體使用產品的特定活動和背景環境有一個總的理解;對報紙、書籍、雜志、電視、廣播、網站等各個媒體相關主題的資料收集,通過對二手資料進行歸類、分析,提取輿論引導的關鍵詞,分析產品發展的可能趨勢;通過身體風暴(BodyStorm)觀察法、深度訪談(DepthInterview)、影像故事(VideoEthnography)等方法,針對產品使用過程、使用環境、使用態度,了解個人如何看待、理解這些產品,并發現特定產品與其生活方式某一方面的行為之間的聯系;通過實地考察了解產品被使用時的環境及情形以理解產品發揮作用的來龍去脈;運用相機觀察法(ObservationalCamera),由參與人使用一次性相機并通過日記的形式記錄他們在給定的環境中認為重要的事或物,完成“視覺日記”,這種記錄可以是他們所關注的活動、一天中的亮點、或者他們喜愛的服裝和顏色,從中可以發現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特別是用戶與設計師看待同一事物的不同方式。在前期全面、詳實、充分、有效的調查研究之后,就可以確定典型用戶模型(Persona);并詳細描述生活場景(Scenario),從中可以發現大量可進行設計創新的具體線索,從而引導后期的設計創造。
3、基于群體文化學的語意設計程序與方法
將克里彭多夫關于產品語意的內容分析與現代設計程序相結合,可以構造一個基于產品語意學的設計程序。首先,通過用戶研究、背景分析和對產品的語意理解,可以發掘出產品獨特的語意內容并加以深入研究,然后整合這些特色內容并加以強化,最后將那些需要賦予意義的設計內容加以發展。這個程序可以劃分為研究階段、整合階段、設計階段等三個階段,設計團隊通過在“質”與“量”上對每一演化階段的意義進行較準確地把握,可以將抽象、模糊的設計意象轉化為明確具體的產品形象。以下對三個階段分別說明。
研究階段。這是一個誘導階段,設計團隊通過用戶研究尋找設計機會,并尋求對那些影響真實環境的設計內容的理解。通過問卷調查、二手資料分析,提取輿論引導的關鍵詞,分析產品的意義來源和發展趨勢,了解產品語意的起源內容和生態內容;通過“BodyStorm”觀察法、深度訪談等方法,針對具體產品的使用過程和使用環境,了解用戶的背景資料與其個人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之間的聯系,尋求典型的行為、動作、態度、觀念與產品之間的觀念,進而理解產品語意的操作內容、社會語言內容;通過實地考察了解產品被使用時的環境及情形以理解產品發揮作用的來龍去脈,尋求意義的動線;在“視覺日記”中發現一些特點、亮點和差異點,作為產品語意分析的又有效補充。設計團隊將不同層次的數據、信息、知識等轉換為不同的理解:從二手資料中抽象生成意義,從用戶研究中看到產品與產品、產品與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用戶體驗和交互行為中捕捉形象。
整合階段。第二階段設計團隊將研究階段所獲取的知識轉化為設計概念。在前期全面充分有效的調查研究后,針對典型用戶模型,并詳細描述生活情景,并將生活情景劃分為若干個使用情景,分析使用情景出現的頻次和重要程度,據此深入理解目標市場中的代表性人群,尤其是其生活方式、生活體驗和使用方式從而確定產品的外觀、感覺、功能和使用目的,可以了解他們本質上如何認識他們周圍的世界、他們最新關注的焦點以及他們所拋棄的東西,從而獲取產品語意的可能來源。生活場景中的每一個情景、每一組關聯,都是一次語意的發生機會。設計團隊通過時間、空間、關系、程度等原則理解、比較、評估這些語意的發生點,并加以整合,從而創造出最終設計成果的一個模糊的意義。
設計階段。第三階段是一個演繹過程,是一個循環的認知過程。它可能由一些最初的不能理解的感覺或概念開始,不斷在使用情景中那一幕幕場景、一組組關聯發現呼應,進一步明確假設的內容,并圍繞解釋學背景循環展開。在此過程中,產品特征將在語意內容和對模型賦予的意義之間區分出來,經過不斷的選擇、放大、驗證、排除,這些被建構出來的模糊意義的若干分枝將會聚集到一個有效、緊湊的范圍,從而實現明確的理解結果。
基于抽象概念的相似性或相關性,我們很容易運用“意象聯想法”展開思維的發散,這種方法的使用效果與設計者的生活經驗和對相關二手資料的占有量息息相關。通過團隊研究確定語意主題后,運用“主題展開法”,將主題做關聯性分析,通過靜態的情景分析和動態的情節聯想,找出更為細致、更為簡單的子主題;不斷重復這個步驟,將子主題轉化為意義單一的語素;然后將語素的單一意義轉化為形、色、光、質;通過對語素的排列組合,將子主題轉化為形體或表情,進而將主題轉化為一個整體的象征物或者角色。意象聯想法主要用于語意的發散和分析;主題展開法主要用于語意的發展和組合;而在在產品細節或整體形象的語意表現上,則可以運用隱喻法、象征法、用典法等多種方法。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上述這些方法在使用過程并不是割裂或矛盾的,而是多種方法的綜合使用,靈感在意象的碰撞中迸發。
4、結語
時至今日,傳統意義上的大眾市場已然漸次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區域文化”、“小眾市場”、“文化亞群”的觀點;設計便被卷入一場在大眾、群體或個人之間,以價值(包括使用的、交換的、符號的)為目的卻又各行其道的混亂中。語意設計的方式,也往往反映出設計者對“生活”及“文化”的細膩關懷。產品語言的運用,視其條件、架構與定位的差異,往往會側重某項脈絡功能;所以它并非以一種風格呈現,而是表達一種系統,并借此系統發展出多樣化的視覺品質。對產品語意的理解,不能脫離它的社會文化脈絡,某些事物的意義并不在它的表面,而與它的使用功能、環境和生活實踐的聯系密不可分。如果對形式與語意的聯系規定得過于直接,就會使語意失去其復雜性而變得淺薄。
產品語意不再是設計師個人設計的技巧和主觀概念的臆想,而是設計團隊的集體智慧和知識整合。設計團隊的組織結構、知識背景、管理規范等都將影響產品語意的準確獲取。因此,結合用戶研究、團隊管理和產品語意的設計程序與方法,通過形式與內容的呼應與互補,能夠將深埋于消費者、使用者意識和潛意識中的心理、文化、社會、環境等深層意義更準確投射在視覺形式上,引發他者的感知進而共鳴。
參考文獻:
[1]胡飛楊瑞,設計符號與產品語意:理論、方法與應用,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116
[2](美)K.Krippendorff,OnEssentialContextsOfArtifacts,DesignIssues,MITPress,1989:9-39.
篇8
創業的活躍程度是一個國家與社會經濟活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創業逐漸成為研究人員的關注對象。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逐漸健全,政府和社會都非常鼓勵創業者進行創業,尤其是2014年9月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公開號召之后。但是,創業僅憑一股熱情是不夠的,它在本質上是一種創新性的冒險行為,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都需要足夠資金和資源(下文中,資金和資源,統一簡稱為資金)的支持方能成功,否則,創業成功就是一句空話。而在創業企業資金的需求規模和獲取上,創業企業的盈利模式設計扮演著中重要角色。然而,目前在這方面的研究文獻匱乏,本研究將推進這一領域的進展,為創業理論發展和創業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本研究在分析創業企業特點和盈利模式的基礎上,發現盈利模式既對創業企業的資金需求規模產生重要影響,也對創業企業的股權融資發生重要作用。
二、創業企業、創業融資和盈利模式
在當今的學術界,有很多的學者對創業企業進行研究,然而,由于每個學者對創業企業的理解也不同,提出了創業企業的不同概念。通過歸納和總結,根據創業行為主體不同,可以將創業企業分為成熟企業內部創業和獨立創業企業。成熟企業內部創業一般是指成熟企業通過建立創業子公司或在企業內部設立創業部門來進行內部創業,經營的業務可以與原公司有關聯,也可以沒有關聯,但是,它仍然是成熟企業的一部分。獨立創業企業一般是指個人通過投入自有資金或者是依靠外部的融資進行創業的企業。由于內部創業的資金主要由原公司提供,創業資金通常不是問題,風險也主要是由原公司承擔,因而,這類創業企業不是本文研究的對象,本文研究的對象是獨立創業企業和其融資問題(下文中,無特別說明,創業企業就是指獨立創業企業)。創業企業由于是新生企業,雖然具有創新性和開拓性,然而,企業資金實力弱,產品具有不成熟性和不穩定性,這就使得創業企業面臨風險要比己經發展較為成熟的企業大的多,抗風險能力也弱。再加上創業企業在發展初期,實際上就是中小微企業,企業信用評級較低,這都使創業企業的融資能力受到限制,而這種限制在創業企業資金先天不足的時候就會對創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嚴峻挑戰和威脅。創業企業信用評級低,債權融資受到嚴格限制時,股權融資成為創業企業資金來源的重要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股權融資的方式主要有創業者自己出資、爭取國家財政投資、與其他企業合資、吸引投資基金投資等。創業者自己出資是股權融資的最初階段,但創業者自己出資往往受到自有資金規模小的限制,不能滿足創業企業生存、發展壯大的需要,需要在不同階段持續引進外來股權投資者。創業企業的成長過程可以分為萌芽期、生長期、高速發展期、成熟期四個階段,從創業企業剛開始成立,到慢慢地發展壯大,再到后來一步步走向成熟,在每一個階段都會出現投資者進行股權投資。所以說,在股權融資在各個階段都會存在,比如創業企業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PE,或者通過公開市場進行融資等。下圖為創業企業各生命周期的股權融資方式:圖創業企業生命周期股權融資方式因此,如何在創業的不同時期有效吸引外部資金尤其是股權融資進來就成為創業者時刻要思考的一個問題。研究表明,股權投資者在決定是否投資一家創業企業時,最為關注的因素有:行業發展趨勢和潛力、創業團隊結構和素養、公司治理和股權結構設計、產品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優勢、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可見,盈利模式在吸引股權投資者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一直以來,盈利模式都受到很多學者和企業界的關注,但是對于盈利模式概念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本研究認為,盈利模式是企業對利潤和收入來源的設計,它規定了企業的收入和利潤來源于哪個產品、哪個利益相關者、何時產生、如何產生和支付等問題。劉進(2012)對常見的盈利模式進行了總結,認為總共有7種盈利模式:(1)傳統進銷差價型盈利模式,(2)禮品型盈利模式,(3)報紙媒體型盈利模式,(4)超市型盈利模式,(5)網游進階型盈利模式,(6)沃爾瑪價值鏈整合型盈利模式,(7)復合型盈利模式。但是,在上述的7種盈利模式中是沒有考慮支付方式和時間問題。如果把支付方式和時間考慮進去,盈利模式將會更加多樣化。在我們研究盈利模式和創業企業融資問題時,把支付方式和時間考慮進來是十分必要的。
三、盈利模式和創業企業融資的關系
1.現實的資金約束要求創業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盈利模式創業企業由于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面臨不同的資金壓力和資金約束,因此,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創業企業的盈利模式設計應該與企業掌控的資金規模相適應,否則,企業無法度過生存期和艱難期,無法等到真正盈利和建立自己核心競爭力的那一天。在盈利模式設計中,有3個重要因素要認真考慮:一是顧客是預付費還是后付費,二是何時得到來自市場的第一筆顧客付款并形成穩定的現金流,三是企業的資金支出規模與收入規模的匹配問題。如果顧客是預付費模式,那么,這種盈利模式當然會減少企業當前的資金壓力。如果創業企業的資金壓力大,那么在創業初期的盈利模式設計中,可以把顧客支付設計的比較靠前一點,這樣既可以緩解當前資金壓力,也可以讓資本市場看到創業企業的良性運作。盈利模式中不僅涉及到收入問題,也涉及到支出問題,較好的處理兩者的關系,可以對企業的資金進行高效率的運作。創業企業的盈利模式并非一成不變的,可以也應該根據自己資金實力的變化,最終進化到最具競爭力優勢的盈利模式上來。滴滴打車是中國市場重要的網約車平臺,它的盈利模式在不同發展階段是不同的,從最初對車主進行補貼的非實質性收取服務傭金,到逐漸實質收取服務傭金,這就是為了適應不同發展階段的策略需要。2.盈利模式規定了創業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規模盈利模式的實現需要資金的投入和支撐,因此,不同的盈利模式需要不同的資金規模,進一步,盈利模式規定了創業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資金需求規模。由于創業企業初期融資相對比較困難,因此企業在融資前就要確定好融資規模。如果創業企業的盈利模式需要的資金比較多,壓力比較大,這就決定了創業企業未來的一個重心就是如何吸引金融資本市場的投資。如果創業企業的盈利模式需要的資金比較少,那么企業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市場運作上,也不用花費較多的精力在資本市場上。同樣,如果盈利模式確定了資金規模,創業企業就應當正確的預見和規劃自己的融資規模。如果融資太多的話,不但會使融資的成本相應地增加,還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資金浪費。同時如果企業負債太多的話,償債就有壓力,進而會使創業企業遇到資金周轉困難或是財務上的風險等問題,對創業企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創業企業應該在融資時仔細考量,針對本企業經營現狀和計劃,以求得生存為前提條件,合理地進行融資。國美、阿里巴巴等企業盈利模式被稱為類金融模式,顯然,它們的盈利模式設計本身就為自己的發展提供了一部分資金來源,這讓它們對外部資金的需求規模相對其他來講大為減少。國美類金融模式是指通過商業信用吸納和占用供應商的資金,通過滾動方式供自己長期使用的經營模式。資料顯示,國美電器的應付賬款從2004年末的31.93億元增長到2010年末的158.15億元期間,其2004年的自有貨幣資金為16.59億元,2010年才為62.32億元,可見大量的無息的應付賬款為國美提供了大量的營運資金。3.好的盈利模式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好的盈利模式應該具有兩個標準:一是具有巨大的收入潛力,一個是具有更早和穩定的現金流。一個企業可以不盈利,但不能沒有良好的收入來源。滴滴打車(2015年更名為滴滴出行)盈利模式設計符合這兩個標準,為其發展中不斷吸引外來投資奠定了基礎,而不斷的外來資金的進入,又為滴滴更好的實現自己的盈利模式、在競爭中獲得先機、建立競爭優勢和壁壘提供了巨大的資金支持。下面,我們來看看滴滴截止目前的整個融資過程。2012年5月,滴滴創始人程維在自籌10萬元、獲得天使投資人王偉的80萬元投資的情況下開始創業。2012年6月6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經過3個月的準備與司機端的推廣,9月9日滴滴在北京上線。2012年12月,滴滴打車獲得了A輪金沙江創投300萬美元的融資。2013年4月,完成B輪融資:騰訊集團投資1500萬美金。2014年1月,完成C輪1億美金融資:中信產業基金6000萬美金、騰訊集團3000萬美金、其他機構1000萬美金。2014年12月,完成D輪7億美金融資,由國際知名投資機構淡馬錫、國際投資集團DST、騰訊主導投資。2015年9月,宣布完成了E輪30億美元融資,投資方為中國平安、阿里資本、騰訊、淡馬錫、中司等。2016年5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獲得Apple10億美元投資,成為滴滴迄今為止獲得的單筆最大投資。通過此次投資,Apple與騰訊、阿里巴巴等一起成為滴滴戰略投資者。2016年6月13日,滴滴出行宣布獲得中國人壽超6億美元戰略投資,其中包括3億美元股權投資及20億元人民幣的長期債權投資。到底是什么樣的盈利模式讓滴滴獲得資本市場的如此青睞呢?滴滴打車是一款免費的打車平臺,主要解決出租車司機空跑率高、私家車閑置和乘客打車難的問題。它的主要盈利模式及收入來源有:(1)收取交易手續費:當消費者打車成為習慣后就可以向出租車收取交易費用,比如說廣州2萬輛出租車,每車每天800元收入,其中20%為電招收入,一天就有320萬,按照1%的交易手續費,一天就有3.2萬,一個月就有9.6萬;全國共有70個大中城市,那么一個月收入有672萬元,一年就有8.064個億(這個還不包含三線城市)。(2)收取服務傭金。滴滴提供專車、快車、順風車服務,每單向車主收取15%的服務傭金。(3)廣告收入。“滴滴打車”達到穩定的顧客使用量后,可以吸引廣告商的投資,這將是巨大金礦。比如說在打車軟件中加入彈窗廣告或者推送信息,按照一次1元錢計算,業內人士估算,那么“滴滴打車”推送一條廣告的價格就要高達4000萬元。這所帶來的收入將是巨大的。盡管滴滴在前期一直是賠錢的,但前期的股權投資為滴滴贏得了巨大的市場份額和現金流,并且通過各種優惠培養了司機和用戶的消費習慣。一旦用戶的消費習慣被培養起來后,那么,基于良好盈利模式設計而帶來的現金流和盈利潛力是無可估量的。
四、創業企業基于融資因素的盈利模式設計注意事項
通過上述分析,盈利模式對創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如案例所列舉的手機打車軟件行業來說,處于創業企業的快速成長階段,必須設計屬于本企業的能夠支持其發展壯大的盈利模式。在創業企業不同生長階段中,也并不是只有一個盈利模式就能一直支持企業發展下去,很多的企業往往會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去調整盈利模式,找到最適合本企業發展的盈利模式。一個科學的盈利模式,應該包括:有能夠引領企業發展的核心產品、有不斷增多并穩定的顧客、合理控制企業的運營成本、有持續創新的能力。1.選擇核心產品對于任何一個創業企業來說,自身擁有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如果企業想要不斷開發市場,生產出更多類型的新產品,很多情況下會導致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無法與市場上其他的產品進行競爭,使企業的競爭力大大減弱。所以,創業企業首先應該認清自身的實力,同時找到競爭對手的不足,選擇一個或者是幾個核心的產品,去打造自己的品牌,通過品牌價值進一步使企業成長,使企業的整體實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2.建立完備營銷網絡,不斷增加顧客數量創業企業應該深入地對市場進行調查,尤其是了解那些對本企業產品和服務有需要的顧客,然后進行企業的市場定位,再在市場上對產品進行安排布局,建立穩定的營銷網絡。同時要建立強大的銷售隊伍,培養全員營銷的意識,抓住潛在有需求的客戶,通過高質量的產品、個性化貼心的服務贏得市場。3.有效控制成本對于很多創業企業來說,在經營初期的成本會比較高,經營方式上也沒有專業化。如果企業想更多地獲利,那必須得有效控制運營成本。根據以往的經營和銷售情況來看,可以選擇一些方式降低企業的各種運營成本。比如首先對生產運營計劃有合理規劃,加強對供應鏈的管理,降低采購成本,從而降低生產運營成本。同時,管理制度對創業企業也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企業有很規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可以降低企業在管理方面的成本。總之,創業企業如果能夠在采購、管理以及經營的過程中降低這些成本,勢必會使企業形成成本優勢,這進而會對盈利模式的設計提供更好的支撐。4.提升創新能力創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特別得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如果不進行技術創新的話,在融資方面或者是長期發展都會受到阻礙。企業通過考察市場等,把一些優秀的智力資源和開發成果等引進本企業,并進行合理地改進。當企業進入成長或是成熟階段后,不能單純只靠模仿其他產品的盈利模式,更應該進行自主創新,使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
五、結論
通過以上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盈利模式對于創業企業的融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關乎創業企業的生存與發展。(2)創業企業應當根據自有資金實力為萌芽階段、創業階段、早期成長階段、高速成長階段的設計不同的盈利模式,同時可以根據盈利模式的差異選擇不同的股權融資方式,為企業的發展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本研究主要立足于理論分析,實證研究不足。未來的實證研究是本研究的方向。
作者:劉進 單位:山東交通學院管理學院市場營銷系
參考文獻:
[1]劉小夕.創業企業的成長性及企業價值研究[J].對外經貿,2016,02:115-117.
[2]張潔,安立仁,張宸璐.開放式創新環境下創業企業商業模式的構建與形成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1,10:81-86.
[3]王迎軍,韓煒.新創企業成長過程中商業模式的構建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09:51-58.
[4]劉進,李文義.顧客憑什么購買--讓產品自動暢銷的7Q營銷方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7.
[5]胡惠敏,王朝云.我國創業企業融資渠道綜述及展望[J].現代商貿工業,2015,10:11-14.
[6]余偉萍,段桂敏.企業發展與盈利模式設計[J].經濟研究,2004,12:20-23.
篇9
關鍵詞:市場調節;高校教育;外部治理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2-0044-03
社會化生產都需要一定的機制進行資源配置,通常包括:市場機制、政府機制和志愿機制,教育這種社會化生產同樣需要這些機制進行資源配置。從1982年十二大提出發揮市場的輔作用,到1992年十四大提出的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再到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市場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重要作用。具體到教育領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上,體現在高校外部利益相關者通過市場的方式影響高校的決策,促使市場機制在高校的改革發展和決策執行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一、高等教育中的市場機制
良好的高等教育治理就是在合理界定高校、政府和社會三方之間關系的基礎上,使高校敏銳把握市場信號,提高高校自身正確定位、調節和完善的能力。為此高校必須充分認識到市場機制的重要作用,提高運用市場機制的能力,同時還要努力避免市場的消極作用,協調政府和志愿機制,共同構建一個分工明確合理、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的充滿活力的高等教育治理體系。
我們通常所說的市場體系主要指市場主體、市場客體以及市場載體三大主要組成部分,而高等教育市場作為市場的一種具體形式,同樣由市場主體、客體以及載體組成。
1.高等教育市場主體。包括:(1)高等教育的提供者,包括直接提供者和間接提供者,其中直接提供者主要指提供知識以及人才的高校,間接提供者主要是指為高等教育生存和發展提供資源的組織和個人,如政府、投資者、捐贈者等;(2)高等教育需求者,顯然政府、學生以及家長、企業和社會等都是作為高等教育需求主體,也有學者將高等教育需求者進行具體分析,其中將學生以及家長作為高等教育的直接消費者,政府、企業以及社會作為最終消費者或者最終需求者來研究。
2.高等教育市場客體。高等教育市場客體也繼承了市場客體的一些核心內涵,這里主要指高等教育產品,和經濟市場中的有形產品不同的是,高等教育產品主要是無形產品,如知識、科研成果以及為社會提供的服務等。
3.高等教育市場載體。一般而言市場載體主要是產品和勞務交易的場所、規則和機制,高等教育主體和客體正常發揮作用的運行機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等教育市場機制。
將經濟領域中市場機制的某些合理“要素”引入高等教育領域,即對市場介入高等教育領域需要做出限定,具體包括市場主體直接投資、經營高等教育,按照商業化模式運作的高校,如營利性高校的出現。還有高等教育自身為更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在辦學過程中,逐步引入競爭、效率、選擇以及多元等市場理念。
二、市場機制的作用機理
高等教育市場區別于經濟領域中的市場,主要表現在:一般的市場主要有買方和賣方兩個主體,而高等教育市場主要有四大主體:作為教育供給方的大學和教師、作為教育直接需求方的學生、作為高等教育權威需求方的政府以及作為最終需求方的企業和社會。根據市場主體對高等教育的影響方式,將高等教育四大市場主體所構成市場分為權威經費撥款市場、師資市場、生源市場、院校市場四大高等教育“子市場”,對高校的影響方式也存在差異。
1.經費市場。對于現在的政府經費配置會有競爭性嗎?可分為項目經費和基礎計劃經費,在這個計劃經費中主要方面是針對政府高校競爭中的平均撥款,所以經費是為了達到目標提高高校人才水平的目的而對學生人數有安排性的經費配置的方法。最近這些年根據我國國內的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國家采取了對高等院校教育的經費援助,對于不是競爭性的生均撥款的經費支配出去,用在了高等教育學科、對于經費逐漸每年的增加的專業建設以及科學研究的經費,其他高校發展目標是為了提高經費的競爭性作為目標,現在由于政府財政由政府財政專項資和稅金的規定,在高等院校期間和效率為目標而決定的專用經費,主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教學團隊、科研團隊、精品課程、特色學科專業以及各種平臺建設項目等。個人或者高等院校申請項目基金,但是必要提高自己的實力水平,這不存在疑慮的問題,以促進高等院校教學水平以及競爭機制來對比科研水平方面的進展。比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科基金的對我國大學科研工作的方向有了深刻廣泛的意義。
2.師資市場。師資是學校生存和發展重要的人力資源,而高校教師是高校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功能實現的重要主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成為合理配置高校教師資源的有效手段,為高校和教師(師資市場的主要供求主體)提供相互選擇的平臺。在當代日益競爭激烈的社會,雖教師資源豐富,但是針對于市場格局,教師的合理化分配是受到限制的。教師與學校的分配比例尤為不當,許多優秀教師的水平未在工作環境中得以施展。學校針對教師的福利待遇直接影響其對于學校的選擇,出現市場與師資力量不平衡的現象。在社會中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領域,當前許多高校為了吸引優秀教師,常在招聘過程中列出一些優惠政策或者福利待遇,如為應聘者不但提供高薪,還為其提供住房、解決其子女上學問題等優惠政策,這些充分體現了師資市場對高校戰略行為決策的影響。
3.生源市場。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高等教育從過去的精英教育邁向大眾甚至普及化教育階段,并且突破了國家界限,走向國際,生源大戰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打響。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逐漸擴大,學生選擇高等教育的范圍也越來越大,他們往往會從自身家庭承受能力以及高等教育供給需求現狀來主動選擇進入何種類型、水平、專業的學校學習。各高校為爭取生源努力從各方面提升吸引力,于是在市場競爭機制的推動下高等教育逐漸呈現多樣化,形成了高等教育生源市場。
首先,從高等教育自身發展影響生源市場角度來看,我國多數高校對學生的選擇主要是以高考分數為標準,因為高考分數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也是篩選人才相對公平的一種手段。同時分數就如一根指揮棒影響學生對高校的選擇,無形中也會促進生源素質的提高,進而影響生源市場。當然,各高校的聲譽、辦學規模和質量以及學校環境,教師隊伍等都會對生源市場產生影響。其次,從學生的選擇對高等教育發展影響角度來看,生源是院校發展的基礎和生命力,高校能否順利地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源的數量和質量。隨著高等教育邁向大眾化甚至普及化的發展階段,學生對高等教育的選擇范圍擴大,除了考慮學校的聲譽以及各種硬件環境外,更多的要考慮該專業對今后就業的影響,因此學生就專業的選擇這一信號影響高校專業學科設置。
4.未來的高校市場。我國的高校擴招進行了很多年,高校和高校學生的數量呈現了飛躍式發展,要維持這個龐大數量的高校運轉,必須統一規劃好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有些資源屬于稀缺性資源,數量比較有限,導致各高校為了這些資源進行激烈的競爭,這就造就了院校市場。高等教育的院校市場就是指為了讓自己的學校得到更加良好的運營和發展,各高校之間對人、財、物有形的資源和社會名望等無形的資源展開既競爭也合作的現象。現在的大學有形資源的供給來自多個方面,既有國家財政和項目基金的支持,也有來自校企合作資金、學生的學費和一些社會人士的捐款。各大學在人力方面也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尤其是高校生源,良好的生源是一個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其次在師資和管理人才方面各高校之間也在積極爭取最好的人力資源。以便讓自己的學校培養更多優秀的頂尖人才,從而建立起良好的社會聲望,樹立起自己學校的高校品牌優勢。最后,大學管理者的辦學理念以及管理能力決定著高校發展方向和發展的興衰成敗,尤其是大學校長的選拔,對大學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高校會通過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優秀的管理人員,從而提高自身辦學水平和能力,進而在激烈的院校市場競爭中更好的發展。
高校間無形資源的競爭,主要體現在大學的社會聲譽和制度供給競爭方面。社會聲譽主要是社會對大學做出的評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學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形象。社會聲譽作為大學的無形資源,其實質也是一種無形資產,直接關系到學校的人力(主要指師資和生源)、財力和物力等資源的供給狀況。如果說,大學競爭的初期是以數量、規模為主的“粗放型”競爭,那么,大學的深化競爭將以品牌、質量以及特色為主的“集約型”競爭,也就是大學的聲譽競爭。因此,各高校為了自身在大學排行榜中有個顯赫的位置,會努力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除了大學排行榜這種無形資源的競爭外,還涉及到政府的制度供給這種無形資源,例如,國家的“985工程”、“211工程”以及國家及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及成果獎勵、重點實驗室等,這些都是作為官方認可的優勢資源,它不但能夠帶來可觀的經費投入,而且還會使高校獲得各種有形或者無形的資源,促進高校更好地發展。基于優勢制度資源供給的重要性,高校會通過努力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等來獲取無形的優越制度。
三、高等教育改革的建議――基于市場機制的視角
1.高校應充分認識到市場機制的重要作用。市場是客觀存在的,在經濟社會中,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回歸到教育話題,不同院校要充分意識到市場機制在教育市場的應用。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歷程過程中,市場在其領域的各個細節都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如高校教師在不同學校間的競爭性流動,尤其是目前高校關于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方面,多是以競爭性的優惠待遇收攬人才,出現所謂的“協議工資”這樣市場化工資分配方式,這些都是師資市場發揮作用的結果。再如,未來生源市場上的學費變革,大致經歷了從免費到收費的變化過度,且各級各類學校學費標準多樣。因此,目前生源市場上的學費制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制的真實寫照,一定程度也是收費制引入市場機制的反應。同時,在競爭、多元、優勝劣汰等市場游戲規則下,高校必須增強憂患意識,通過不斷提高教育服務質量來強化自身競爭優勢,從而在競爭激烈的院校市場中勝出。
2.高校應該提高運用市場機制的能力。高等教育領域引入市場機制問題的關鍵,不在于要不要引入,而在于引入什么,如何引入。大學是一個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因此大學閉門搞改革已經變得不現實,在高等教育市場中,一所大學要想更好地發展,必須提高其吸收社會資源的能力,包括吸收外部的企業、社區、校友以及捐贈者等提供的資源。但是目前國內許多高校過度依賴政府財政撥款和學費,正所謂的“向上要增加撥款,向下要提高學費”,自身籌資能力薄弱,沒能很好地運用市場機制吸收社會資源發展自身。相比較而言,國外大學對社會籌資能力方面比較重視,它們更多的是通過校友會和基金會建設,來挖掘潛在的校友資源和社會捐贈主體,從而保證學校資源的相對穩定,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國外高校基金會運作公開、透明,因而一定程度上可以獲得社會的認可和支持,這點需要我國高校學習。
3.高校要避免市場的消極作用。高等教育領域引入市場機制,并不意味著高等教育完全市場化和產業化,而是強調高等教育在發展過程中應該遵循競爭、選擇、多元等市場原則,體現優勝劣汰等市場機制的功能。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產生了一些市場化的問題。如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深入發展,基于市場本身具有的盲目性缺陷,高校出現教室、公共自習室實驗室等課堂空間資源的缺乏,結果就會出現為分散教室緊張壓力而在中午甚至晚上排課的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正常的作息時間。而且由于學生人數的逐漸增加,師生比嚴重脫離正常標準,最終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畢業生整體素質下滑的后果。
4.高校要充分調動各外部治理主體的積極性。高等教育是一個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除了學生、教師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員等內部利益相關者外,還有企業、家長、社區、校友和捐贈者等外部利益相關者,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深入進行,高等教育和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因此,高等教育要想更好地發展,在堅持自身發展目標的同時,必須考慮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充分調動外部力量參與高等教育治理的積極性,促進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
5.外部市場機制治理與內部治理機制相結合。在外部市場機制框架的大調解節之下,高等教育作為其調節的部分,要遵循大環境調節的規律,不破壞市場秩序,將外部調節機制維護好進行教育內部機制的治理與改革。高校內部機制的治理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針對于管理階層要有突出其在學校的地位,使其真正地做到在其位謀其職;教師階層要加大其福利待遇,增加教師的市場競爭力量,在壓力的沖擊之下,使其意識到在環境中所存在的地位;學生階層要加大寬進嚴出的管理,效仿西方高校先進的教學管理制度,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內外兼修的素質,成為綜合素質的人才,增強應對社會未來挑戰的能力。內外結合,將高校教育在市場機制的大環境調節之下,進行合理性的改革。
參考文獻:
[1]楊志剛.從治理角度再看市場機制在高教領域的運用[J].中國高等育,2014,(9).
[2]陳文惠.高校項目經費管理的分析與思考[N].經濟師,2011,(7).
[3]王云鵬,劉志民.我國大學競爭及其規制探索[A]//2008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8.
[4]趙巧琴,安心.論大學無形資源的競爭[J].高等理科教育,2004,(5).
[5]潘懋元.新編高等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6]楊文芳.論我國高校治理機制改革[D]湘潭大學,2012.
[7]趙明安.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國際比較[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2).
[8]高偉,張D,聶銳.基于價值鏈接的高校利益相關者網絡結構分析[J].現代大學教育,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