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局便民服務學習材料

時間:2022-01-30 10:25:00

導語:監察局便民服務學習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監察局便民服務學習材料

縣以為民利民便民為目標,把全面推進縣鄉村三級便民服務網絡建設,作為提高行政效能、建設服務性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的重點工作來抓,積極推進行政服務網絡建設。截止目前,全縣所轄11個鄉鎮全部建成便民服務大廳,每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都有7個部門進駐,代辦事項191項,每個村都建有便民服務室,每個組都有便民服務代辦員,基本實現了全縣11個鄉鎮、276個村(社區)的服務體系網絡建設的全覆蓋。

一、強化主體作用,加強縣行政服務中心建設

我們在構建縣、鄉(鎮)、村三級行政服務網絡中,充分發揮縣行政服務中心的主體作用,扎實推進縣行政服務中心建設。一是大力推進“兩集中”改革。督導行政審批事項相對較多的單位進駐中心,中心在進一步完善首席代表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的基礎上,推行“一門受理、并聯審批、統一收費、限時辦結”的“綠色通道”并聯審批制度。同時,積極推進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對審批事項實行實時監控,全面提升了審批事項辦結的時效。目前,縣行政服務中心設48個服務窗口,進駐各類項目366項。元至九月,共辦理審批事項32556件,其中即辦件29300件,辦結率達100%,承諾件3256件,辦結率達95%。二是進一步強化服務職能,組織窗口單位向行政相對人提供政策咨詢、信息公開、公共服務、投資與商務等相關的配套服務,編印服務指南、便民手冊10000份發到服務對象手中。三是發揮行政服務中心的指導作用。明確縣行政服務中心在抓好為民服務工作的同時,承擔指導鄉(鎮)村便民服務工作業務的開展,確保在服務保障上堅持做到“四個到位”:人員配備到位、規章制度規范到位、工作經費保障到位、惠民政策落實到位。

二、延伸服務平臺,健全鄉村行政服務網絡

我們將便民服務工作向鄉鎮基層延伸,將鄉鎮為民服務中心、農村“三資”委托中心和綜治信訪維穩聯動中心辦公場所進行整合,建立鄉鎮便民服務大廳,并將具有行政審批、行政收費和服務職能的民政、財政、計生、林業、水務、國土、工商等站所的服務項目統一納入便民服務大廳集中辦理服務事項,實行“一個中心”對外、“一體化”辦公、“一票制”收繳、“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服務大廳做到“四個統一”,即:統一門頭及標牌、統一辦公區域、統一進駐項目上墻公示標準并印制告知單、統一工作制度并上墻。堅持以村級組織活動陣地為依托,在各村建設規范的村級便民服務室,做到有牌子,有班子、有設施、有制度、有記載。各鄉鎮將服務延伸到村組,選聘了1452名農村黨員干部為便民服務代辦員,統一訂制便民服務聯絡代辦點門牌。鄉鎮便民服務大廳及村級便民服務室按照行政管理服務事項、便民服務事項、政府信息公開事項、政策信息咨詢服務事項等劃分不同辦件類型,對即辦件、退回件、承諾件、聯辦件、補辦件、件分別采取不同的管理辦法。

同時,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按照受理、承辦、傳遞、反饋四個主要環節,村(社區)便民服務室按照受理、傳遞和反饋三個主要環節,辦理為民服務事項,確保了便民項目實實在在,工作流程明明白白,服務措施扎扎實實。今年元至9月,鄉鎮便民服務廳辦理19533件事項,辦結率達100%。

三、加強制度建設,真正發揮行政服務效能

為使服務中心管理規范化、防止便民服務流于形式,真正發揮便民為民的功能,我們制訂了《便民服務室工作五項制度》、《便民服務中心管理辦法》、《便民服務室考核細則》、《鄉鎮便民服務考核細則》、《室工作制度》、《窗口辦件規程》、《工作人員職責》、《為民服務工作人員“十必須”、“十不準”行為規范》、《五件五制工作流程》等制度,健全完善了各級服務體系的工作程序。鄉鎮便民服務大廳統一制訂代辦程序、統一工作要求、統一印制便民服務登記簿1000余套,并積極與民政、計生、城建等部門溝通協調,督促其基層站所在鄉鎮便民服務大廳開設業務窗口,全力打造便民服務的平臺,不斷完善便民服務網絡職能。村和社區室也都由鄉鎮統一制發了制度牌、流程圖,保證了服務大廳秩序井井有條,進一步規范了服務大廳的陽光操作和服務窗口的履職服務。同時,各鄉鎮結合各自實際,把為民服務領域向生產、生活服務領域延伸,服務范圍向個體工商戶、民營企業以及農村“五保”等特殊群體擴展,馬橋鎮探索推行了信訪制,過渡灣、寺坪等鄉鎮把社保、農技、畜牧和財政等業務納入室窗口辦理。城關鎮圍繞深化服務制,配套實施了黨員公開承諾制、一線工作日制度、為民服務月辦月結制度、效能責任追究制度和回訪制度。后坪、過渡灣等鄉鎮出臺了員補助制度、目標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為為民服務制的深入推行提供了經費保障。

縣、鄉(鎮)、村三級行政服務網絡建立后,變群眾跑為干部跑,變多次辦為一次辦,變被動辦為主動辦,變隨意辦為規范辦,變被動辦為主動辦,真正做到“把麻煩留給干部,把方便讓給群眾”,受到了基層群眾的普遍歡迎。

一是方便了群眾辦事。縣、鄉(鎮)、村三級行政服務網絡全覆蓋后,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群眾的辦事難的問題。對于這樣山大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山區,為民服務制確實方便了群眾辦事。群眾辦事再也不需要為找不到在哪兒辦、找誰辦而操心,再也不需托熟人,找關系,走后門了,現在只需動嘴把想辦的事向員一說,讓干部跑腿就能辦妥,省去了以往辦事花費的功夫、車費和其它費用,真正省時、省力、省錢。

二是推進了政府職能轉變。聯通行政服務網絡后,將工作職能整合到一個環節、一個窗口,簡化辦事程序,明確每個環節的承辦單位、具體責任人。將政府對群眾的服務期限承諾化,服務內容明確化,服務過程公開化,服務監督社會化,實現了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各級政府成為服務群眾的政府,干部成為為民辦事的公仆。

三是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h、鄉、村三級行政服務網絡建立后,變群眾忙為干部忙,變群眾跑腿為干部跑腿,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反映最集中的辦事難、難辦事的問題,取得了群眾的信任、贏得了民心。在便民服務的過程中,一方面公開辦事程序和收費標準,把各項事務的辦理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杜絕了暗箱操作,避免了違規操作,防止了吃、拿、卡、要現象,推進了源頭治腐工作;另一方面積極為企業生產經營者提供了政策信息服務,為城鄉創業者提供了政策咨詢、就業培訓等服務,樹立了政府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