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關懷與語言解放分析
時間:2022-10-11 09:36:36
導語:人性關懷與語言解放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強光浩1968年生于安徽蕪湖一個偏僻的農村,他與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中國藝術家一樣,都經歷了社會發展的巨大變革。他們的童年是在封閉的環境中度過,經歷了物質的貧困與精神的貧乏,因而性格大都比較壓抑。不過,在他們人生的成長期,又趕上了改革開放,外來文化一擁而入,猶如春風一樣,喚醒了他們的自我意識。故而,他們又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對于強光浩而言,幼年時的壓抑與成年后的自我放逐形成鮮明反差,這正是他藝術創作的沖動之源,也是貫穿于他繪畫作品中的主題思想。追溯起來,強光浩的藝術人生,幾乎與改革開放的節奏同步。
盡管他自幼喜歡藝術,但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打破固化的社會結構,并將外部世界的信息引入中國,他不可能走出鄉村,當然也就更不可能以藝術為生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強光浩應該是受益于改革開放的一代人。開放的社會環境,不僅使得強光浩的人生發生了變化,即他通過考學而改變自己的命運;同時,因為開放而呈現出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也誘發了強光浩的好奇心,使他由此而萌生出表達的沖動。因此,強光浩進入繪畫的學習與創作,一開始就迷戀上了表現主義。事實上,表現主義作為一種藝術風格,最能反映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因為改革開放就是要改變過去陳舊的保守體制,解放人的思想,最先喚醒的是人的主體意識,即所謂“人的覺醒”。20世紀80年代,新潮美術如火如荼,這是對思想解放運動的深化。其間,隨著哲學熱的興起,將人主體意識不斷喚醒的同時,也將大量的西方表現主義藝術介紹到了中國。這是表現主義繪畫在當年風靡一時的原因,也是新潮美術的主要視覺成果之一。1985年,強光浩考入安徽黃梅戲學校舞臺美術專業,成了一名藝術生。雖然作為在校學生的強光浩,并沒有介入“85美術新潮”,但還是耳濡目染,受到了當時文化熱和美術思潮的影響。因此,從安徽黃梅戲學校畢業后,強光浩沒有選擇舞美工作,而是于1989年又考進安徽建筑學院,繼續到大學深造。不過,當代文化的觀念與現代藝術的思維,早已經植入強光浩的腦海,使他對人性解放與自由創作有了一種強烈的訴求。所以,強光浩并沒有在安徽建筑學院完成自己的學業,而是于1991年選擇退學,遠赴北京的“圓明園畫家村”,當了一名職業畫家。
應該說,強光浩的藝術創作之路,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也就是說,強光浩的藝術創作,肇始于他的自我放逐與流浪生涯。因此,生命關懷與人性解放的主題,深深地植根于強光浩的創作思維,也為他的藝術奠定了風格基礎與觀念內涵,即以表現主義為語言風格,一方面表現大千世界與人間百態,另一方面挖掘自己內在的生命激情。不過,雖然強光浩很早就明確了自己的創作方向,但他的藝術歷程并非一帆風順。作為一個職業藝術家,強光浩背井離鄉、漂泊在北京,必將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尤其是90年代初仍然受到戶籍制度的束縛,且藝術市場尚未出現。在如此這般窘困的生存環境中,要追求藝術個性,以自由創作為生,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強光浩在“圓明園畫家村”沒能堅持多久,最終還是迫于生計,于1993年離開北京,去了廣東發展。強光浩到了廣東后,盡管為了生計從事過許多與藝術相關的其他工作,但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自己的油畫創作上,始終筆耕不輟。正是因為廢寢忘食地投入,這些年來,強光浩創作了許許多多的油畫作品。與此同時,他把自己豐富的社會實踐與生命體驗,有機地融入藝術創作之中,從而使其作品于形式提煉與純化語言的過程中,又具有了某強光浩??鋼琴家??布面油彩??150×200厘米??2022種堅實的生命質感。強光浩的前期作品,大都是以人物為主,在表現方式上借鑒了英國藝術家培根的某些手法與風格。比如《多維》《NO》等系列作品,畫面描繪了高度概括的人物形象,并將其肢體進行扭曲或肢解,形成一種簡約的藝術符號,同時將畫面顏色純化,并以粗糲的筆觸強化厚重的肌理,使其畫面產生出一種強烈的視覺張力。但與培根不同的是,在強光浩的筆下,抽離了一些暴力美學的因素,而是注入了關于人性之愛、生命之美的主題。這當然是源于強光浩一貫的藝術追求,即把藝術作為一種自我解放的心聲,不斷加以語言純化與風格完善。正是出于這種對生命的摯愛與對人性的觀照,使強光浩的作品猶如營造出一個心靈的避難所,具有了某種精神撫慰的特征,于肢體語言的解構與重組之中,又隱含著溫馨的意象……強光浩的近期作品,則完全掙脫了形的束縛,而是將語言的表現性因素提煉出來,轉化成了畫面的主體。比如他創作的油畫作品《鋼琴家》《門》《樹》等,將筆觸和色彩作為畫面主體來表達,把原來“畫什么”的問題引向了“如何畫”。正是這個繪畫觀念的轉變,使強光浩的作品與現代哲學的語言學轉向發生聯系,從而回歸于藝術本體的同時,擁有了某種現代性的精神質感。具體到強光浩的語言表達,就是刮刀和畫筆的交錯使用。比如在他創作的《門》和《鋼琴家》等作品中,雖然是以現實中的門和人物作為表現對象,但通過顏料的堆積與刀筆的刮痕,凸顯出畫面的厚重肌理,再輔之以絢麗斑斕的色彩,使整個畫面疏遠于具體形象,而與人的心緒跳動與情感變化相聯系,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由此,任何題材都可以被強光浩信手拈來,轉化為靈性的語言與生命的印記。在這個過程中,強光浩不僅從表現對象的依附中解放了自己,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語言的抽象與純化,與當代人建立了廣泛的精神聯系。毫無疑問,強光浩對藝術語言的探索過程,也是將外來的表現主義風格,進行自我轉換和自我消化的過程。這個過程盡管漫長而艱辛,但也充滿了探索的驚喜與感動。強光浩正是把這個過程當成一種人生修煉,以及自我的意識認同與人格完善,將自己的困惑與矛盾、痛苦與歡樂、悲憫與良知、理想與信念等生命內容,融入語言純化的過程之中,從而使他的油畫作品猶如一座厚實的紀念碑,鐫刻自己生命意識與時代精神,在中國當代藝術中呈現一條極具個人化的探索軌跡。
作者:楊衛
- 上一篇:人性化護理在腹腔鏡手術患者的應用
- 下一篇:國有企業投資融資財務風險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