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02 09:21:18

導語:衛生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衛生職業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為探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預方案實踐效果,以江蘇醫藥職業學院300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按照性別、年級進行配對,實驗組、對照組和控制組各100人,每組男生50人,女生50人,實驗組除正常參加學校課程外,還需參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照組僅限參加課程,控制組不參加任何心理輔導課程。結果顯示:實驗組、對照組和控制組的相關人口變量和心理健康狀態各項指標具有同質性;實驗組大學生參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8周后存在顯著差異。參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于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積極效果。

關鍵詞:衛生職業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預

作為一名全面發展的大學生,要具備出色的調節自己生活與學習狀態的心理技能,能夠在生活中從身心上激活自己、調控情緒、集中注意力等,這些心理技能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心理保障。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為視角,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習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干預和調節,使大學生能夠從容應對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挑戰,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提高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多元、多變、多維,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給高校教輔人員的學生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大學生思想靈活、思維活躍、思考前衛,在自信方面優越感較強,“我”的價值判斷高于“你”“他(她)”的判定,在人際關系處理上存在意識依賴。大學生的心理現狀能夠反映當前大學生心理維度中存在的堵點,由心理問題引發的行為取向問題也愈加明顯,軀體焦慮、抑郁、沖動、行為異常等都是心理健康帶來的一系列連鎖性反應。心理素質不僅是整個素質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和載體。應重視對衛生類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研究,根據青少年心理形成及發展規律,開展對學生心理狀態和心理特點的研究,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探索矯正心理偏差的途徑,對保67證衛生類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

1研究對象

以江蘇醫藥職業學院300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按照性別、年級相互平衡的原則進行配對,實驗組、對照組和控制組各100人,每組男生50人,女生50人,平均年齡在18.0~21.1歲。實驗組除正常參加心理輔導課程外,還需參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學習,對照組僅限參加學校心理輔導課程,控制組不參加任何心理輔導課程活動。每次課程教學時長80min,為期8周。

2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調查,包括敵對性、焦慮、精神病性、恐怖、偏執、強迫癥狀、軀體化、人際敏感、抑郁和其他共10個因子,采用5點計分的方式,從1(沒有)到5(嚴重)。數理統計法:運用平均數、標準差等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等探討差異性。實驗過程與目標:通過為期8周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課程實踐,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達到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最終目的,如表1所示。

3研究結果

3.1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質性分析

實驗組、對照組和控制組的相關人口變量和身心健康水平在各項指標上具有同質性,如表2所示。

3.2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現狀分析

由表3可知,從性別維度來看,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得分女生高于男生,表明新時代男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P<0.05);從年級維度來看,新時代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大二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主要表現為抑郁和焦慮因子的差異性顯著(P<0.05),其得分明顯高于大二學生的得分;從其他因子來看,性別和年級維度的差異結果均未發現顯著性差異。

3.3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預前后差異比較

由表4可知,通過為期8周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干預前相比有明顯提升,各因子分值普遍低于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前的水平,特別是人際關系、焦慮、偏執等因子得分實施干預前后有顯著性差異(P<0.05)。

4結語

高職學生普遍存在環境適應、人際交往、學業與成才、情緒調節、自我意識等方面的心理困惑。高職學生網絡使用的時長、對社會道德風氣的滿意度以及參與社會實踐會在不同層面影響其心理健康水平。堅持把思政課作為關鍵課程,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課堂主渠道、教師主力軍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形成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實踐和新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踐干預研究是在校本教育研究專項課題的資助下完成的,本研究中使用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方案的設計與檢驗,在實驗中團隊發現了當前醫學類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常模持平。在各項維度指標體系中,性別和年級維度的差異不顯著。實驗前,對實驗組、對照組、控制組等三組同研究對象進行了同質性探索和分析,結果顯示三組具有同質性,達到了實驗預期。另外,實驗所采用的課程實踐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數據顯示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預,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干預前相比有了明顯提升,特別是人際關系、焦慮、偏執等因子得分實施干預前后有顯著性差異。通過為期8周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踐干預,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本方案對大學生提高身心健康水平起到了一定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支持的效用。

參考文獻:

[1]王麗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N].中國人口報,2020-04-09(003).

[2]田文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效性調查研究[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9.

[3]段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效果及其影響因素[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4]凌四寶,楊東明,舒曼.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實務[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5]國智丹.談如何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J].山西青年,2021,(03):167-168.

[6]劉海娟,肖博,赫子銘.基于團體動力學的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實踐與思考———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0,(09):75-78.

[7]張斌,劉穎,李爽.新冠肺炎疫情下醫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及教育對策———以首都醫科大學本專科生為例[J].醫學教育管理,2020,6(04):373-377.87

作者:吳虹 單位:江蘇醫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