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思想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
時間:2022-09-08 11:20:35
導語:管理思想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論語》是我國第一部記述春秋至戰國時期歷史的語錄書,其內容涉及待人接物、為政從商、為人處世等多個層面,無不體現孔子的超然智慧與卓越思想。以現代角度分析《論語》,將其中諸多思想應用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方面。這些思想與新時期企業治理的理念不謀而合,能夠為企業選人、育人、用人提供指導借鑒。
關鍵詞:《論語》;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思想
一、《論語》中涉及的管理思想
(一)人才選拔方面要德才并重
關于人才的選拔,孔子認為:“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1]201即提拔正直無私的人,使他們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的上面,就能使不正直的人變正直。孔子的意思是:在挑選人才的過程中,既要重視人的才能,更要重視人的德行,只有二者兼備,才能選拔出賢者。具體從兩方面入手:其一,“聽其言,觀其行”。孔子曾說:“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始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1]59這一管理理念為企業的人才選拔提供了參考借鑒的價值,企業在人才考察過程中,不僅要聽其言論,還要觀察其行為,考察其經歷、掌握其喜好,從而認識人才的優缺點[2]。企業對于人才的考察,同認識事物一樣,要看到多個方面,避免以偏概全,或者盲目放大感官體驗。“言”是表面,“行”是內在,人才最可貴之處,在于“言行合一”。企業在選拔人才時,不能光聽其說得有多好,有的人一張口就引經據典、套用名人名言或用一些前沿的專業術語,說得頭頭是道、滔滔不絕,但一做起事來啥也不會,這就是“說啥啥知道,干啥啥不會”。“言”不能代表“行”,企業選拔人才還要考察其行動力,而“訥于言而敏于行”的人是行動派,對于這種人才,企業要充分利用其優勢,把其放在合適的位置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才能。其二,“詢于眾人”。孔子說:“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1]204“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1]266企業在選拔人才時,要從正反兩面考察人才,對人才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克服傳統人才選拔中僅憑一方面決定人才是否可用的弊端。人們總是用“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來表達征求意見的重要性。事實上對于企業來說,雖然決策者的意見很重要,但許多大企業、好企業都推崇“團結”“協作”“團隊凝聚力”等企業文化,因此“眾人”的評價尤為重要。
(二)人才培育要因材施教
每個人都同時具有天賦和缺陷,因此想要發掘人才的潛在價值,就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結合人才實際情況、具體需求等要素,采用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法,以循循善誘、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結合儒家不同弟子對“仁”這一概念的理解,就能夠體現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顏淵對“仁”的理解是“克己復禮為仁”;仲弓對“仁”的理解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司馬中對“仁”的理解則是“仁者其言也讱”。三個弟子中,顏淵是孔子最喜歡的學生,其學識較高、為人謙遜,所以孔子在教授他時只需傳授綱領即可。而另外兩個弟子資歷尚淺,孔子在教育過程中會從細節入手解釋問題,如此才能夠使弟子們更加透徹理解問題,從而縮小彼此間的距離[3]。孔子還提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1]1這說明,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做到持之以恒、誨人不倦,使其學而不厭,在學習中完善自我意識,方能達到培養人才的目的。孔子又提出:“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和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1]70意為就是有十戶人家大小的村子就能夠有與我資質相仿的人,但這些人未必能夠像我一樣勤勉好學。孔子向來謙遜謹慎,但是對于“好學”而言卻當仁不讓。這也意味著,人的天資固然重要,但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讓自己的天資有用武之地。所以,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需重視人才培養與教育,使其與時俱進[4]。現代企業治理的核心要素,就是對人的治理。每一個員工的起點不同,但是要看到其長處,接納其短處,從“優勢視角”綜合對待,激發其學習熱情和創新動力,才能讓每一個員工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從而為企業做出更好成績。
(三)人才分配要量才適位
齊景公曾問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一個人會在一生中有多種身份、多個位置,但無論在什么位置,處于哪種身份,都要盡分內職責,如此才能夠達到各司其職的目的。孔子認為對待人才還要做到“赦小過”,即對犯了無傷大雅的小失誤或小錯誤的人才,不要太過責罰。《論語》有云:“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于一人。”[1]315意思是即使故舊友人有過失,也不能拋棄他們,不能對人求全責備。除此以外,企業用人還要做到“舉賢才”。這也是企業人才管理中尤為重要的一點,要做到任人唯賢。孔子認為,用人要用賢能之士,如果在位者不愿舉薦賢者,則為失職,這屬于不可原諒的錯誤[5]。《論語》記載,孔子在聽聞魯國大夫沒有舉薦賢者柳下惠入仕后,氣憤地說道:“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1]261意思是臧文仲明明知道柳下惠德才兼備,卻故意不舉薦柳下惠,這難道不是一種霸著官位不做事的行為嗎?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要通過細致地工作分析,實現人性化的崗位分配,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這也是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趨勢。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元素,人的作用是在適崗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來的。因此,“不拘一格”去“量才適位”是一種高深的管理哲學。
(四)人才挽留要用心經營
孔子曾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1]95又說:“惠則足以使人。”[1]99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對物質的追求乃人之常情,適當通過物質激勵人才使其能為之所用。與此同時,在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同時,也要重視精神文化需求。正如孔子所言:“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1]257意思是有志氣的人才,會將“成仁”作為最高追求目標,不會為了偷生違背仁義,并且時刻準備為仁義付出生命。營造和諧氛圍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環節[6]。《論語》中有關“和”的解釋較多,內容詳盡。如孔子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219就強調了“和”的重要性。意即君子在尋求群體和諧的同時會依然保持自我,而小人在追求和諧時會為了達成一致盲目跟從,自然無法真正意義上達到和諧目標。由此可見,儒家思想推崇的“和氣”,并非不講原則形成的和氣,而是建立在人的性格差異、能力差異等基礎上,實現相互彌補、同心協力營造出的和諧氛圍。
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
(一)人才選拔存在重才輕德
人才選拔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環節,選拔優秀人才,是提高企業工作效率、工作水平以及服務質量的首要任務。作為經濟組織,企業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盈利,從實質上分析,利益是企業追求的最終目的。因此,企業在挑選人才時,往往只看重這個人是否具備業務能力、操作能力、表達能力等技能方面的才能,注重人才是否能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但是,企業卻忽視了最重要的德行因素。而事實上,人品的好壞,諸如對企業的忠誠度、是否具備職業道德等道德素養,同樣對企業的發展很重要。現階段,企業管理者在人才選拔方面,仍然存在重才能、輕德行的問題。雖然選出的人才工作能力較強,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自私自利、沒有團隊協作精神等不良現象。當“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淪為口號的時候,自然會給企業發展留下隱患。
(二)人才培育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大多數企業都建立了人才培育體系,但是培訓的投入和產出難成正比,培訓效果不明顯。這主要是因為,企業的培訓大多數只是形式上的培訓,大多以講為主,缺少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往往是老師在上面講,員工機械地聽,一到實踐還是不會,培訓的作用不大。而有些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認識不足,導致內部缺乏健全的培育體系和考核機制,人才之間缺乏競爭意識,無法充分滿足工作需求[7]。有小部分企業認為人才培訓是增加企業成本的行為,不愿意投入資金進行人才培訓;還有的企業擔心留不住自己培訓好的人才,怕為他人做嫁衣。因此,有些企業寧愿投資產品,也不愿花費財力、精力投入人才培訓,企業的人才培訓只是表面上的形式,并未真正產生“生產力”。
(三)人員分配不盡合理
正所謂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缺點,企業在人才分配過程中,需要做到知人善用、量才適用,保證發揮人才的價值和作用。而量才適用的前提條件是“先有司”,這里提到的“司”即“各司其職”的“司”。也就是說,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各部門職責、任務,并將其細化給相關人員,才能夠保證人才各居其位,有序展開各項工作。然而,現階段,有些企業在開展各項工作時仍然存在職能交叉、權責不明、分工混亂等問題,員工無法認識到自身的義務和權利,難免出現越權管理、相互扯皮等問題。還有部分人員所在崗位不能滿足個人發展的需要,導致工作中積極性不高。
(四)人才流失越來越多
目前,我國企業存在一種怪現象,勞動者找工作難,失業率高,而企業卻出現了“用工荒”,人才流失率高。造成人才流失率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員工對企業的激勵機制不滿意。當前我國諸多企業為了留住人才,多采用提高薪酬、改善福利等手段,較為重視物質激勵,但卻忽視了員工的精神需求,導致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缺乏熱情,沒有積極性。二是企業對人才需求量不斷上漲。企業間競爭激烈,有的企業為了招聘優質人才,會以較高的薪酬、福利待遇吸引人才,為人才跳槽提供更多選擇。
三、企業借鑒《論語》思想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路徑
(一)德才兼備與因材施用并重
企業作為經濟組織,目的是為了盈利。因此,在人才選拔過程中,需要德才兼備的人才。這就需要企業在選拔人才時做到全方位考察,全面掌握人才的真實信息。企業在人才選拔過程中通過人才的言行舉止,考察其是否言行一致,同時不能獨斷專行。對所需人才要詢問其親友、單位同事、上司等建議,全面了解人才的道德品質和專業能力,從而對人才做出正確的評價[8]。由于企業各部門人員較多,并且每個員工在思想、觀念、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企業在開展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用,結合員工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知識結構、技術水平、業務能力等要素進行分析,根據員工的能力,分配合適的工作崗位。
(二)量才適用分配人才
每個人的心理素質、知識結構、發展需求不盡相同,對職位的要求也存在差異。企業想要充分發揮人才價值,為提高企業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奠定基礎,就要做到量才適用,針對崗位的需求合理分配人才。孔子提出在人才分配方面只有做到“先有司”才能夠滿足各司其職。企業要詳細規定各部門的工作職責,再根據部門工作職責的不同選擇人才,科學合理地安排分配人員,將具體的工作事項落實到個人,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9]。在現代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在分配人才之前,一定要先分析崗位和工作內容,明確工作事宜,然后再考慮人才的分配。另外,企業也要認識到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即便再謹慎的人,也不能保證在工作中不出現錯誤,所以需要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包容員工小失誤、小錯誤。企業要做到任人唯賢,管理者要拋去個人情感,轉變任人唯親的傳統觀念,結合企業崗位需求,積極選拔合適人才,以提高技術水平及工作效率。
(三)以人為本留住人才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在尊重個體差異和個人價值基礎上展開管理工作。《論語》中也強調“人本主義”,認為個體的價值很重要。在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中,需要企業切實維護員工的利益,以此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調動其積極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且企業要建立獎勵機制,針對表現優異的員工,需要適當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以此來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競爭力。企業屬于綜合性的組織機構,涉及的部門、專業以及各方利益較多,工作人員數量也較為龐大。現代企業無論是企業外部,還是企業內部都存在競爭。但是,對于企業內部來講,為了能持續健康地發展,要做到“以和為貴”,避免過度內耗[10]。孔子曾說:“禮之用,和為貴。”[1]7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需要借鑒儒家“和諧”思想,引導各部門人員在各司其職的基礎上保持友好關系,既不能過于親密,又不能過分疏遠,避免內部出現“黨派之爭”。
四、結語
以《論語》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中,以人為本的柔性治理體系具有普世價值。《論語》文化代表一種非正式制度,由于其蘊含的傳統文化,對人們的影響更為深刻和長遠。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大數據、“互聯網+”等相繼出現,中國社會進入全面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項事業都以全新面貌飛速發展。在企業治理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社會大眾對企業服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人才作為企業實施各項工作的執行者,其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服務的質量。人才的選拔、培育、任用和規劃,每一環節無不關乎企業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新時代的人力資源管理者和決策者,若想充分激發企業員工的積極性,應該借鑒《論語》中的管理思想,以古鑒今,知先行后,探索出一條企業高水平治理的全新道路。
作者:周林波 單位:西南大學國家治理學院
- 上一篇:高職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 下一篇:三級綜合醫院醫療糾紛分析
精品范文
8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