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胡教學模式改革新路徑
時間:2022-08-22 11:24:23
導語:高校二胡教學模式改革新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中國的民族樂器——二胡,在高校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二胡教學思想在不斷創新與改進,如何運用網絡資源及信息技術教學,成為高校二胡教學的改革措施之一,通過教改推動教學活動向大數據化、數字化方向良性發展,通過美育滲透,融入課程思政,優化教學成果。本文通過探索“互聯網+”時代高校二胡教學模式改革要點、難點及戰略改革,以期提升高校二胡教學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二胡教學模式;美育藝術;審美教育
二胡作為民族樂器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文化底蘊也是非常豐厚的,作為弓弦樂器,音色柔美,更像人聲,具有曲調獨特,感染力強的藝術特征,彰顯藝術魅力,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在高校教育中,二胡教學創新改革也是至關重要的。當今“互聯網+”時代,科技不斷進步,教學手段多樣化,如何運用網絡資源及信息技術,結合大數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等模式,讓學生更好地學有所用,掌握更多的創新技術,是我們教師教學中不斷探索的關鍵。
一、“互聯網+”時代高校二胡教學模式
首先,要制定合理規范的教材。高校二胡教學,科學系統的教學體系尤為重要。教材的使用,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教學大綱的制定,需要教師提前備課,整理教案及教學日歷等教學檔案。教師通過每節課不同學生反饋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規劃屬于他們自己的教學計劃。這是區別于“黑板”,以書本和教師示范的教學模式,教材的選用,對于學生有效學習、興趣學習至關重要。網絡信息化時代,高校二胡教材內容只限于固定教材是有限的,教材大多數以文字為主,在美育育人的當代,育人形式單一,“互聯網+”教材,根據教學需求篩查網絡資源,突出辦學教學特色,通過優化教學材料,提升教學效率,為改革高校二胡教學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學生個體差異大,因材施教。高校學生有主修、選修等,能力參差不齊,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制定教學材料,運用一對一或小組課形式,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翻轉課堂等方式,運用IT技術和大數據相結合,例如以微課形式輸出,整合數字化課程,進行課堂預習,課堂提問,課堂提交作業以及課后反饋等形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二胡訓練和練習課程合理設置,確保課程教學改革以學生為本。再次,學生能力的培養。高校二胡教學傳授掌握二胡演奏技術技能的同時,還需要掌握賞析二胡音樂的能力及再度創作的能力。通過利用現代科技,提升音樂修養,可以創作創編二胡樂曲或二胡小品。這就需要高校以育人為根本,能力為核心,立足互聯網科技、網絡信息等進行改革創新,掌握運用智慧課程等,調整能力培養和知識傳輸的比率。例如通過互聯網科技手段,加入二胡音樂及傳統文化教學環節,融入思政,作品深層次地滲透與理解背景時代人文等等。在傳統文化熏陶下,全面提升美育育人、審美情趣、內涵涵養,對二胡作品有更強的處理理解能力,凸顯教學模式改革價值。
二、信息化技術對高校二胡教學的積極作用
首先,促進師生關系。在原來的高校二胡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對技術仍是傳統的口傳心授,有時會高高在上,很難將音樂的藝術魅力展現出來,對教學的開展產生一定的影響。而在“互聯網+”時代,線上的互動,線下的學習,要求教師在開展二胡教學過程中,穿插很多的游戲和提問解惑環節,也為學生構建平等、相互尊重、和諧良好的學習氛圍,特別是師生之間真正做到為學生著想,以學生為本,開放平等,自由的教學狀態。對學生進行一幫一的教學模式,將自己的引導啟發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通過翻轉課堂等形式,拉近教師學生之間的感情,對知識不斷進化和理解,找尋自己內心的音樂感受及表現風格。其次,深化理解感知,不斷創新。信息技術科技的不斷提高,高校二胡教學的內容得到的顯著拓展,學生在課堂中獲得的感受以及理解不僅僅局限在二胡學習中,也對其他領域進行拓展和延伸[1]。傳統的文化底蘊,根植于我們祖國的這片沃土,在這樣的模式下,二胡教學也會得到豐富、改革和創新,融入美育教育,加大實現與其他門類,如美術、舞蹈、史學文學類的有效整合,讓學生全方位掌握技術水平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欣賞音樂作品及內涵表達。線上學習與視聽相結合,深層次體會作品的內涵文化,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會,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加強教學創新,技法改革,推動教學發展。二胡演奏的技法是提高二胡演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講解技術技巧是豐富多樣的。伴隨著現代作品的新技法的創作及對其他樂器門類等演奏方法的借鑒與欣賞,二胡的演奏技法也得到了創新,這也是在高校二胡教學中應該設計到的內容,提高鑒賞能力與技術水平,不斷滲透一些傳統音樂元素。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常重視課堂教學,學院派的演奏只重視“奏”忽略“演”,忽視演奏技法的滲透與整合,這是片面的,課程互動環節缺失,利用互聯網,提高學生興趣,提升技能,這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改善和優化的。利用聲勢作為教學手段,借鑒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高校教學體系在不斷改革和創新中,作為傳統樂器二胡的教學方法,口傳心授,教學單一等一系列傳統方法,對當今社會的發展已經遠遠不夠,我們也要借鑒西方先進的教學體系融入教學之中。其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運用,對二胡教學模式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在教學中的節奏訓練、即興性訓練等內容,運用到高校的二胡教學模式中去。適當地改變傳統和單一的教學模式,是二胡教學的一個新的嘗試,從來促進高校二胡的發展,及人才培養。奧爾夫教學法是為培養兒童發展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法,以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教學模式,利用打擊樂、做游戲、講故事、唱歌等培養兒童的樂感,尤其是聽力和節奏感,這點要求跟二胡教學是密切相關的。這種生動的教學形式,也獲得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因此,奧爾夫教學法在中國運用得比較多的是外國音樂的教學體系,對于我國的音樂教育改革,特別是傳統民族音樂的教學改革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以聲勢為教學的方法與實施策略。“聲勢”是奧爾夫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利用人的身體本身的姿態與形體,除了讓身體運動以外,還要讓身體發聲。主要是運用身體的四肢,也就是手和腳。手可以打擊和摩擦身體的各個部位發出聲音,腳可以以移動和跺的方式發音[2]。奧爾夫音樂教學中存在著一套上手快、簡單的節奏型樂器,能夠充分吸引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主動性”音樂,學生不再是被動地聽,而是作為課堂的主體,主動學習、探討,整個教學形式律動性強,充滿樂趣,提高學習二胡音樂的二度創作和作品鑒賞能力。奧爾夫音樂有助于二胡基本功的訓練。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節奏和旋律的訓練,將節奏訓練和旋律訓練應用到二胡基本功中,讓枯燥的基本功訓練更輕松愉悅,潛移默化地提升二胡音準節奏的基礎,同時對二胡音樂作品進行節奏分解,幫助理解樂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與配合能力,增強集體協作能力的培養。奧爾夫音樂鼓勵學生學習與傳承本民族的音樂傳統文化。通過多種多樣的音樂形式,結合中國傳統文化融會貫通,充分運用到高校二胡教學中,既能夠通俗易懂,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節奏是音樂的生命與動力;節奏是使語言、舞蹈和音樂聯系到一起的紐帶”[3]。讓學生在所學的二胡曲中提煉出最簡單的節奏,如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通過不同形式的多次練習,讓學生掌握有難點的節奏型,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老師也可以借助一段背景音樂,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用二胡即興演奏出來,描繪出自己內心世界的音樂。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走進自己的二胡世界,自由去發揮及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體會千變萬化的創作帶給自己的愉悅、創作的樂趣與美好,以及二胡演奏中,二胡全新的二度創作及獨特的生命力。同時,在二度創作編配的過程中,學生也在慢慢對二胡中的音樂節奏要求得更加嚴格,學生的音樂思維和創作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隨之得到很好的鍛煉,提高學習興趣,進一步發揮自己的演奏創作潛能。高校二胡教學中,除了奧爾夫教學法,在技法創新方面,教師選擇的技法也很多樣化,例如雙弦演奏技法,需要在演奏過程中快速換弓換弦,這是近幾年來比較常見的創新技巧。新運弓子的理念與創新,都是需要教師在教學和研究中不斷進行探索與研究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借鑒高科技技術與先進的理念,通過觀看演奏會等手段來提升概念上的認知,提升自己的專業修養,學生在這方面發揮自主學習精神,定期組織小組討論,師生交流,教學相長。
三、“互聯網+”時代高校二胡教學模式困難及改革方略
“互聯網+”時代,教學條件是二胡教學模式改革難點,普通教學模式與互聯網為載體的育人模式,無法滿足二胡教學模式信息化,我們要通過智慧平臺、大數據等平臺,以及高校重視加大科技教學條件,通過改進相關辦學條件,提高二胡教學質量。第一,教師教學模式主觀性較為嚴重,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滿足當今“互聯網+”時代,如果不以學生為本,僅注入科技手段,那就成為傳統教學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并未改變二胡教學模式的本質性,影響二胡教學模式改革的成效。教師在應用現代IT技術及智慧教室、系統時,要轉化教學思路與思想,采用線上提問線上作業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二胡教學模式改革活動中,利用翻轉課堂形式,讓學生講課、進行輔導等手段,積極反饋教改意見,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及人性化的二胡教學模式[4]。使用具有課堂標準的教學評價,熟知“互聯網+”教改優劣,教學大綱與教學評價需要及時修改與調整,教研方向同樣需要調整,傳統二胡教學的改革,與其他門類學科相互結合,培養雙專多能型人才,是我們打造人才的重要手段。教學的綜合性,資源的應用型不能停留在表面,真正地達到科技與教學的相互融合是我們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第二,高校二胡教程教材資料數據庫的整理。從傳統文化和傳統音樂的發展與變革,二胡曲目創作、發展與傳承出發,整合二胡教學資源,利用大數據平臺,依托科技資源分類存儲等技術,在教學中不斷收集整理相關數據,為教材資料方面給予支持。建立網格化教學系統,貫徹平衡教育理念,根據二胡教學目標加強訓練和練習,彌補高校二胡教學互動的缺陷,使學生在跨時空交流學習互動中進行實戰訓練。教師與其他演奏家學者創設“雙師型”“導師制”課堂,多方位、多角度、多學科地開展二胡教學活動。建設多媒體教室、智慧教室、仿真教室,利用科技手段,數字化教學設備等,引導教師應用軟件教學,組織設計教案,在音頻、圖片及老師現場實戰操作演奏等手段,組織課堂,使學生更直觀高效地進行學習與創新理念的革新。第三,高校學生作為新一代青年,學習二胡藝術,傳承傳統文化,在藝術傳承發展中創作新的作品,結合現代高科技時代,加強傳統音樂文化融合以及有效推廣,為提高二胡學習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促進學生主動參加,并從中接受傳統文化及其他門類學科的學習。以育人為根本,提高學生的興趣的同時,引入優秀的地域風情,對二胡教學內容有進一步地拓展延伸。另外,二胡在京劇、呂劇等戲曲藝術中有著廣泛地應用,教學內容的多樣化可以豐富課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認識,以及對戲曲音樂中技巧節奏型的掌握與理解,同時,大大豐富學生的二胡作品積累,拓展傳統文化融合與發展,提高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在“互聯網+”時代,對高校二胡教學整體分析,要增強美育建設、審美鑒賞及傳統音樂文化與思政建設相融合與滲透,通過對二胡教學的創新,發揮課程優勢,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應用多種媒體形式相配合,視聽相結合,刺激學生的感知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音樂素質的進步。高校二胡教學改革需要扭轉思想,高效運用科學技術,提高辦學條件,優化教學課程,發展學科內涵與實踐教育。二胡教學資源立足于新時代二胡科學的教學理念與優化的課程體系,從多方位提升學生對美的認識,審美認知與審美情趣,深挖藝術作品中的審美價值,結合當今的美育教育,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二胡課堂上以美育滲透發展為出發點,通過提升技術創新、滲透演奏情感、改革教學形式,加大實踐等方式,推動教學的有效創新與實踐,為教學科學有效地開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孟建軍.他的一生,承載著半部中國現當代民族音樂史(二)[J].樂器,2019,(06):64-67.
[2]范曉君,王朝霞.學校音樂教學導論與教材法(第三版)[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261-271.
[3]王晶晶.淺談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國教育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2,(12):271.
[4]肖志丹.成人二胡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北方音樂,2019,39(10):137-138.
作者:杜曉峰 單位:山東藝術學院
- 上一篇: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
- 下一篇:雙減政策下校園體育發展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