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研學要素如何實現德育多維度
時間:2022-07-27 08:49:02
導語:高中研學要素如何實現德育多維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發展以及對教育的不斷關注,素質教育模式的進一步改革使研學旅行活動開始逐漸變成了在各學校進行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教育活動中的一種主流形式,通過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可以為學生拓展更多的社會知識面和開闊廣大學生的眼界,養成勇于接受質疑、樂于參與探索、勤奮實踐動手、奮力探索求知真理的科學積極的態度,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在自己現有豐富的科學理論知識積累和生活經歷的基礎上體會到某些基本科學問題的科學探究思維方式。因此在研學旅行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應不斷地挖掘研學中的德育要素,并且結合社會豐富的教育資源來實現德育的多維度滲透,讓德育引領學生成長,也讓德育引導學生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把握研學德育要素挖掘的途徑與意義
(一)綜合性學習中要素挖掘
相較于課堂教學來說,教師往往是根據教材內容來確定教育主題和教學進度的,讓學生在教材上認識和感悟,這樣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研學旅行教育開展的教學面是極為廣泛的,教育內容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體驗性和自主性,因此綜合性的學習是研學的主要特征。在研學的綜合性學習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精選合適的研學內容和研學路線,并挖掘研學路線中豐富的德育內涵,使其能對自然環境、生活基礎、人文文化等方面有一個綜合性的了解,同時也能在綜合性的內容中去感知德育。在研學的實踐中,筆者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團隊的形式對研學的目的地進行選擇,如帶領學生參觀酒泉市天寶大景區。在研學前期階段,要求學生在路線選擇上盡可能地去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資源,同時也要以團隊合作的形式來豐富資源。在研學的實驗中,筆者引導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去挖掘所參觀內容中的文化遺產,并以文化遺產為核心來滲透德育,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我國歷史的悠久,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在研學實踐活動后期,筆者讓學生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將此次研學旅行所收集的文化遺產資料進行拓展,通過讓學生觀看《國家寶藏》《百家講壇》《舌尖上的中國》等視頻來進行資料的拓展與融合。在研學活動的整個環節中,讓學生自主參與和自主分析體現教學本身的綜合性,也在資源拓展中加強德育的資源拓展和延伸,在綜合性的研學活動中去挖掘德育要素,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并在教學范圍拓展和資源延伸中實現德育的多維度滲透。
(二)地域資源中的要素挖掘
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絕不僅僅是為了拓展資源和落實素質教育的改革,也不僅僅是為了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在研學實踐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其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因此在研學旅行的實踐中,我們應加強對地域資源中德育要素的挖掘。使學生既可以充分在社會研學和實踐的過程中充分接受到祖國鄉土文化藝術的藝術陶冶,又可以在較豐富扎實的人文社會知識的掌握前提下,形成一種正確、積極的人生學習態度觀和堅定信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使每個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始終堅持實踐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能加深學生對自身以及對自己家鄉人民與社會主義祖國事業的無限熱愛、崇敬之情。因此研學旅行要立足于本地特色,做好地域資源中德育要素的挖掘。首先,研學旅行可以結合當地的紅色文化來實踐與滲透德育。以位于酒泉河西地區中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酒泉起義紀念館為主的館藏資源,筆者讓學生在參觀紀念館的過程中,以各種史料文件、檔案信息、史料圖片、實物資料標本等資源作為展示載體,通過運用美術、雕塑、多媒體等表現手法,體驗了解和深入認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解放甘肅酒泉戰役的歷程。結合歷史資料,讓學生積極地提出自己在研學旅行實踐中所產生的問題,既要給予學生提出疑問的機會,又要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能在本土資源的紅色文化影響下,形成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國家的熱愛之情。其次,筆者以“玉門油田鐵人精神”的本地資源來開展研學旅行的教育滲透,讓學生了解玉門油田陳建軍的感人事跡,并在感人事跡和資源挖掘中感悟其中的德育精神與品質。從本土資源出發,結合研學旅行來實現德育的引導與滲透,讓研學成為德育的主要途徑,同時也讓德育以多維度的方式滲透于學生的生活中。
(三)研學德育要素挖掘的意義
研學是學校教育和課外教育相互連接和相互融合的一種學習方式。學校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教育的需求主動地延伸教學范圍,讓學生以研學旅行的方式去認識社會和實踐社會,既能增強學生與大自然、優秀文化的親近感,又能在集體活動中體會社會公共道德,提升學生的自理、創新、學習實踐能力。但是要想發揮研學旅行的重要意義,就必須立足社會實踐來挖掘更多的教育素材,讓教育內容更多元,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在更豐富的實踐內容中去感悟不同方面的知識,不僅幫助學生形成了思想道德觀念,還幫助學生實現了知識的拓展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研學德育要素挖掘的意義是研學旅行是否能有效開展,并且是否能發揮其作用,從而保障研學教育的目標落實。
二、研學課程德育要素多維度滲透策略
(一)連接性教學設計
在研學活動實踐中,很多院校都只注重活動內容的堆砌,滿足學生體驗上的刺激感,而對研學活動背后的內涵以及核心意義的挖掘不夠。這就導致學生在研學實踐中只停留在對外界事物的感官刺激上,使研學只體現了走馬觀花式的游玩。針對這一現象,我們應從研學活動的設計中結合連接性的教學策略,基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研學內容讓學生與真實的世界相聯系、讓體驗與思維相聯系、讓知識與生活相聯系、讓新知識和舊知識相聯系,既加強學生對研學概念的理解,又讓研學活動的教育內涵凸顯。例如,在酒泉市博物館美術陳列室的研學實踐活動中,筆者將研學活動與學生已學的美術知識相連接讓課本知識和真實場景產生正向的遷移和融會貫通。在此過程中也結合美術陳列室中的一些德育元素來進行多方位的滲透。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在觀察和體驗的同時,把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各種信息組合、連接起來進行概念性的理解和結構化的思考。在體現研學活動拓展性和知識豐富性的同時,也實現了學生的自主思考。
(二)啟發性教學設計
在研學旅行活動中不難發現,部分學生的主體性并沒有被顯現出來,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和被組織者的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性不足,也難以體現研學的意義與內涵。通過啟發性的教學設計,既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又能引導學生從教師的思維出發思考問題,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價值體驗。因此教師要做好研學活動的啟發性教學設計,讓研學活動背后深層次的內涵逐漸顯現。筆者以參觀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為基礎,讓學生圍繞“兩彈一星”主題結合酒泉衛星發射基地來了解我國艱苦奮斗的發展歷史。在此過程中,筆者讓學生自主提問,然后將學生所提的問題進行篩選,挑選出主要的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究。例如,讓學生分析為什么要在酒泉建設衛星發射基地。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同時也挖掘了此次研學的主題內涵,讓學生在探究我國艱苦奮斗發展歷史的同時,激發其報效祖國的責任心,也提高自身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項目式教學設計
因為研學活動的開展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也正是因為其系統性導致研學內容復雜。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通過項目式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研學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中來體現研學活動的細致性,同時也通過學生主體的建設,將研學活動簡化,從而幫助其達到深度學習的理想效果。以開啟旅游之旅,讓學生走進腳下這片土地,探訪酒泉為基礎,讓學生走進西漢酒泉勝跡。在研學的實踐中,筆者讓學生探究酒泉的歷史并完成一些任務,如“調查酒泉當地的美食,探尋美食的歷史”“開發酒泉旅游資源”“我為酒泉名勝古跡做宣傳”等項目任務。通過項目任務的設計,讓學生在充分了解地域文化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來進行設計,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又實現了項目化的教育引導,讓學生能在研學中更好地品味酒泉的歷史與文化內涵。高中生“三觀”的形成也都是依賴于學校思想道德教育進行的,道德教育只是作為一個對外施加積極影響作用的教育活動,而實踐活動更多側重于社會實踐能力的訓練。研學教育雖然是重在教“學”的,但這也恰恰正是教師在提供教學過程之外最好的一個平臺,是學生了解世界知識和自己掌握知識的最好方式。我們應緊抓研學旅行本身的主題性,增強研學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要給予研學更多的教育內容,在課程德育的多維度滲透學習中,學生進行的主題社會實驗、勞動社會實踐、志愿社會服務實踐等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創新探索精神培養和社會實踐的能力,使研學旅行活動實實在在地變成學生實踐性學習教育活動的一個主要渠道。
作者:黃靜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玉門油田第一中學
- 上一篇:社區智慧養老平臺的建設現狀和對策
- 下一篇:上市公司成本費用粘性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