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編輯出版人才培養
時間:2022-07-13 16:10:32
導語: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編輯出版人才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編輯出版人才的培養,是新時代對出版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統領確立人才培養目標,根據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內涵特征來構建課程培養體系,并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完善人才培養與評價機制,這些是培養馬克思主義編輯出版人才的三個重要途徑,三者不可偏廢。
關鍵詞:新時代;高校;馬克思主義;編輯出版;人才培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人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標準不斷攀升。對既有商業屬性也有文化屬性的出版業而言,生產出高品質的出版產品已成為出版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高校編輯出版專業作為培養編輯出版人才的主要機構,培養具備正確出版觀的編輯出版人才,必須堅持不懈地運用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才能為高校立德樹人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方法論指導。
1.堅持樹立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人才培養首要目標
高校編輯出版專業是培養出版業人才的搖籃,擔當著十分重要的政治使命和文化責任。“出版教育首先是政治使命和文化擔當的教育,是關于正確出版價值觀的教育。正確出版價值觀的塑造第一步理應在學校完成,這是出版教育者的任務和職責。”[1]因此,高校編輯出版專業在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時理應將馬克思主義新聞出版觀置于中心地位,將“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確立為高校編輯出版專業學生必備的首要素質。
1.1是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根本保證
總書記多次就高校意識形態和思想政治工作發表重要講話,為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指明了方向。高校編輯出版專業的人才培養不僅要注重提高業務水平和能力,更要加強意識形態和思想道德建設,根本舉措在于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鑄魂,“出版人才隊伍建設要將立場和方向教育作為根本起點,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定盤星’,在根源上為出版工作健康發展提供價值支撐。”[2]
1.2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背景下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義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出版事關人民群眾思想和行為導向的文化產品生產,關乎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牢牢掌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是保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根本要求,也是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基石。”“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培養講政治、有責任、敢擔當、重情懷的復合型出版傳媒人才,是編輯出版專業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3]答案之一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核心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將宣傳科學理論、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等作為編輯出版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
1.3是貫徹課程思政理念的應有之義
編輯出版是觸及意識形態核心的專業之一,任何編輯出版理論都不同程度地帶有意識形態屬性,帶有它所屬的經濟社會結構與生俱來的精神視野和文化特質。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提出,“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必須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其中,必須抓好課程思政建設。”[4]因此,新時期高校編輯出版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大力開展課程思政不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內容就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用馬克思主義原理來分析和解決問題。”[5]高校編輯出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確立,必須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核心,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結合,不僅要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一門基礎課程進行講授,更應該在專業課程的講授過程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理念,滲透于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之中。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的需要在課堂中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引導,或者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融入進課堂教學案例當中,在知識傳播中,不斷加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的認同感,進而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的高度自覺和自信。
2.依據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內涵構建課程體系
多元文化并存與不斷發展的態勢,使我國主流文化的生存和發展遇到了更多的挑戰。作為社會文化傳播主體之一的編輯出版人才,務必要有清醒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文化自信。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博大精深,唯有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引領培養出來的編輯出版人才,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編輯出版專業的學科屬性,增強多元文化碰撞境況下的文化警醒,確立更為前衛的文化導向。在充分理解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所具有的實踐性、多樣性、時代性等內涵特征基礎上,構建高校編輯出版專業課程體系應該把握好以下三個原則。
2.1符合行業需求原則
文化作為社會意識形態產物中的一種,不但要遵循其客觀規律,同時也是為人類實踐所服務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實踐性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中的核心特征。由于高校編輯出版教育主要是面向行業發展的應用型教育,因此培養實踐能力較強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是構建高校編輯出版課程體系時要考慮的首要問題。一是在課程設置理念上要充分認識出版教育與出版產業之間的重要關系。高校應借助產業之勢和產業之力,構建體現產學研一體化的課程體系。聘請行業人員講授專業實踐類課程,同時通過與企業開展項目合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這不但符合高校編輯出版教育的辦學規律,也是從供給側的角度培養滿足出版產業所需應用型人才的客觀要求。二是在課程設置方面要體現適應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出版始終堅持“雙效統一”,并將實現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因此在堅持以社會效益為首要前提、出版機構和出版人員市場壓力明顯增加的背景下,如何進行市場化人才培養,成為新時代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這就需要“在高校編輯出版教育中,課程設置上要與時俱進,不斷吸收相關學科的理念,提升編輯出版人才的綜合素質。”[6]具體而言,就是要培養出具備專業核心素養的專家型人才,能夠系統掌握行業核心知識、核心技能和核心思維。設置的課程群不僅要關注編輯出版人才的專業和業務能力,更要關注技術能力、社會能力和學習能力等,從而形成分門別類、全面兼顧的完整課程體系,以滿足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2.2融合各類文化原則
文化是由各民族創造并維系各民族得以持續發展的靈魂與精神支柱,成為區分與判斷不同民族的重要依據之一,“各個民族之所以不同,不僅在于他們的生活條件不同,而且表現在民族文化特點上的精神形態不同”。[7]可見,多樣性是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又一重要特征。基于此,高校編輯出版專業構建課程體系應從以下三點著眼。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指導以堅定文化自信。隨著國與國之間交往的不斷加深,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融合交織業已成為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特點,多元化、豐富化已經成為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的主要趨勢。在此背景下,高校編輯出版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要牢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核心,不僅因為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指導思想,更重要的是為我國文化發展提供了方向和方法論指導。只有用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指導高校編輯出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才能更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理論素養、技術水平,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為將來從事編輯出版工作奠定堅實的理論和文化根基。第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以夯實文化自信。從現有高校編輯出版專業課程體系來看,大都設置了編輯出版史、文化史類的必修課程。但也有不同的意見認為,“這類課程與未來的編輯出版工作關系不大,充其量只是培養學生的素質,拓寬學生的視野,但在現實的編輯出版工作中又起不到多大的作用”。[8]對此筆者認為,編輯出版人才為適應未來工作實際需要而具備扎實的實踐能力無可厚非,但樹立崇高的出版理念,堅定正確的社會主義出版方向尤為重要,這些恰恰源自堅定的社會主義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則是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覺與珍視”[9],因此,傳統文化類課程不但要保證一定的比例,更需要得到師生的高度重視,以實際成效不斷夯實編輯出版人才的文化自信。第三,吸收和借鑒其他文化合理內核以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在全球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為指導努力借鑒吸收西方文化的優秀成果,創新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僅必要且十分重要。構建高校編輯出版專業課程體系也不例外,不但要開設介紹西方文化的課程,更要通過課程的講授與學習,幫助學生形成和掌握正確對待西方文化的態度、方法,自覺抑制西方價值觀滲透的同時,進一步增強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社會主義文化優越性的深刻認同和堅定自信。
2.3契合時代發展原則
文化往往是時代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特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時代性特征要求科學設置課程培養體系,以適應高校編輯出版教育當下和未來的發展。具體而言,課程體系的設置需要秉持共融互通、融合創新、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理念,將通識類課程、人文素養類課程、思政教育類課程與專業課程融合開設,跨學科界、思維界、組織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家國情懷和創新精神。其次要充分認識到新技術背景下編輯出版人才培養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早在2018年11月總書記即著重指出:“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浪潮奔騰而至,如果我們不應變、不求變,將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個時代。”出版業是一個與新技術緊密結合的產業,計算機、互聯網、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高校編輯出版專業的教育教學要與其進行深度融合,在課程設置方面突出全媒型人才培養目標。全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內容不再局限于圖片和文字,其能夠綜合使用音頻、視頻、圖片、文字等,使受眾的感官體驗得以很大程度提升”[10],高校編輯出版專業學生不僅要熟悉各類傳播媒介的傳播規律、技術特點和操作程序等,還要能夠掌握跨媒體報道以及融合不同媒體傳播手段與內容等能力,以適應智能傳播、數字出版、新媒體編輯等領域對技能多元化實用型編輯出版人才的需求。
3.運用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完善人才培養與評價機制
高校作為編輯出版人才的培養主體,要切實結合專業特點加強勞動教育,注重勞動精神的培養、勞動價值取向的培育和勞動技能的提升,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發展。
3.1要把勞動精神的培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
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首先,高校編輯出版專業要把勞動精神的培育作為人才培養目標之一。其次,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新時代背景下,高校編輯出版專業迫切需要培養出講政治、有責任、敢擔當、重情懷的復合型編輯出版人才,主要實現路徑之一即是著重于學生勞動精神的培育。因為“弘揚勞動精神是為了正確認識勞動的目的,回歸勞動的本源,讓每一位勞動者學會在勞動中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從而在勞動中感受到自己特質和精神力量的同時,“更會激發出新的力量和精神。這就是勞動精神的價值”。[11]最后,新形勢下出版事業的發展,更需要培養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編輯出版人才。改革開放至今,我國出版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出版了大量膾炙人口和反映時代發展潮流的經典作品。但也存在著追求數量而輕視質量、盲目跟風而忽視原創的不良現象。工匠精神是勞動精神的重要體現,其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核心內涵正是勞動精神的彰顯。因此,把勞動精神的培育,尤其是對工匠精神的倡導作為編輯出版人才培養目標,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原創思維和精品意識,將是滿足新形勢下編輯出版業健康融合發展對編輯出版人才需要的最優途徑。
3.2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培養
“勞動價值觀是勞動者對勞動的思想認識、根本看法,它直接決定著勞動者的價值判斷、情感取向與行為選擇,是勞動素養的核心內容。”[12]勞動價值觀也是學校勞動教育的核心和關鍵內容之一,要引導高校編輯出版專業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通過馬克思唯物史觀和專業知識的傳授,引導廣大學生充分認識到勞動是人生活的第一需要;另一方面則要充分發揮實訓實踐課堂的作用,在實踐訓練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勞動品質。通過這些有目的的引導,在一定程度上能對學生產生影響,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3.3學業考核與評價標準要著眼于勞動技能掌握的效度
毋庸置疑,通過勞動教育讓高校編輯出版專業學生掌握必需的勞動知識與技能,不僅是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更是全面提升學生勞動素養的必備基礎,是作為編輯出版人才未來發展的安身立命之本。為此,高校編輯出版專業不僅要把勞動教育的理論知識傳遞給學生,科學指導他們開展勞動實踐,還要優化培養方案中實訓實踐環節的設計,確保勞動教育取得實際效果。同時,還應該將學生參與勞動情況、勞動態度、勞動行為等納入綜合素質考評體系之中,尤其是要對勞動知識與勞動技能掌握的程度納入學生實踐教學課程進行考核,制定切實可行的量化標準。“學生掌握的與某種專業有關的技能和技巧越牢固,他對生產多樣性的理解應該越深刻。”[13]從而激勵學生更加重視勞動、認真地從事勞動并不斷培養踏實樸實的勞動情感。
作者:李西亞 張碧芮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 上一篇:數字化下智能建造技術專業課程改革
- 下一篇:媒體融合下傳統媒體轉型路徑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