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偏遠地區鄉村干部履職狀況探索

時間:2022-07-13 11:59:57

導語:新時期偏遠地區鄉村干部履職狀況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偏遠地區鄉村干部履職狀況探索

摘要:新時期在“一肩挑”政策全面鋪開的背景下,偏遠地區鄉村干部的履職狀況良莠不齊,經過對四川部分典型地區進行調研,找出其在能力、發展、作風和執行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不足,然后從政府部門幫扶、村干部自我管理和村民參與度等方面分析其原因,最后結合新時期相關政策和時代需求從政府、社會、村干部和村民四個角度來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四川;偏遠地區;鄉村干部;履職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刻,如何有效貫徹十九大報告關于“三農”問題的精神實質,推動培養、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鄉村基層干部隊伍十分重要,對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大意義。十八大、十九大多次提及鄉村干部的建設問題,廣大鄉村干部是黨和國家農村政策最前沿的執行者和落實者,是鄉村發展與治理的核心力量。2020年從“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試點到村長(村主任)村支書“一肩挑”全面鋪開,鄉村干部的履職,給農村發展既帶來了機遇也迎來了挑戰。筆者針對四川部分典型的偏遠地區鄉村進行了調研,發現鄉村干部履職面臨著能力、作風、群眾支持力度等諸多困境,這些問題是否能在新時期新政策下得到改善,又如何改善,值得深入探究。

1新時期四川偏遠地區鄉村干部的履職瓶頸

1.1鄉村干部履職存在能力瓶頸

調研結果顯示,四川偏遠地區村干部的學歷多在高中學歷及以下,年齡大多在50歲以上,任職時間也大多低于20年且村干部多為當地居民,其明顯缺乏任職經歷與功績。思維局限、創新能力和實操能力不足等問題極其容易出現,能力瓶頸顯而易見。在新時期“一肩挑”政策的不斷落實下,村干部的職責越來越大,要啃下四川偏遠地區這塊硬骨頭,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鄉村振興,就必定得重視四川偏遠地區村干部所存在的能力瓶頸。

1.2鄉村干部履職存在發展瓶頸

1.2.1工資收入較少

從團隊調研的四個四川偏遠地區來看,村干部的基礎工資均在1000元左右,最高工資也僅兩千出頭,收入處于中等偏下水平,雖然能夠滿足其基本生活所需,但其對吸引具有高學歷與對生活水平具有高追求的年輕人存在明顯劣勢。除此之外,工資總是遲遲不下發,甚至拖上半年,這也直接影響了村干部的正常生活,迫使部分年輕村干部無奈離開。

1.2.2晉升空間較窄

在已經脫貧且未返貧的川北地區,村干部晉升空間較大,既有機會升職成為領導干部,也可能獲得事業編制,晉升比例超過50%。但條件較艱苦的川南,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地,亟待解決的脫貧問題繁多,而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年輕村干部卻嚴重不足,當地人才缺口很難補齊,故一旦在當地任職即很難再有機會向更高職位調任,狹窄的職業和能力發展空間很難吸引來自外地的高質量人才。

1.2.3社會保障不足

在四川偏遠地區村干部的社會保障明顯不完善,從調研結果來看養老保險是村干部最為關心的問題,在基本收入較低的前提下,如果再面臨老無所依的風險,既難留住本村的人才,也難吸引外界的精英。

1.3鄉村干部履職存在作風瓶頸

1.3.1世襲之風若隱若

現在如今全新的時代,落后封建的因子仍未完全消失,在一些極為偏遠的村莊,一個家族就能掌握村內的主要職位且利用職位特權悄無聲息地延續官位“世襲”。缺乏嚴格考核上任的村干部既有先天的作風缺陷,也無法保障其能力與素質,這將極大的影響村干部的履職效果。村內主要職位由一個家族掌握也極易形成為己謀私的利益小團體,履職目的很難達到純潔、沒有偏頗。

1.3.2腐敗入心任重道遠

近年來國家的“打虎拍蠅”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貪腐現象也因此大幅減少,但不可否認的是要徹底消滅貪腐仍任重而道遠。通過調研發現,村民們對企業征地、政府補貼和撥款的微詞頗多,而小貪小腐也確實從中萌生。腐敗之風不改,村干部便無法真正從思想上正其位、在工作上履其職,也無法切實做到將老百姓放在心中。

1.3.3形式主義根基未除

應付檢查式的履職十分常見,沒有檢查時清閑自在,大檢將至時則加班加點。民主監督機制多局限于形式僅用于應付上級檢查,群眾的意見很少被真正采納。檢查是為了督促村干部更好地履職,而不是讓村干部為了檢查而履職,故只有將本末倒置的形式主義思想從村干部的心中連根拔起,才能真正促進村干部切實有效的履職。

1.3.4消極現象隨處可見

在此次調研中,消極之風也隨處可見,雖然沒有涉及腐敗等嚴重不良行為,但工作中卻經常出現拖沓、旁觀、推脫等不作為的消極現象。懶于創新、墨守成規的履職現狀因此泛濫。若要充分調動村干部履職的積極性、推動鄉村的不斷發展,定要杜絕消極之風、鏟除消極待工的不良現象。

1.4鄉村干部履職存在執行瓶頸

村干部在履職中存在的執行瓶頸主要源于群眾的支持力度不足,群眾支持力度不足的原因有主觀與客觀兩個部分。主觀上是由于群眾對村干部的不信任與對實行政策的不了解;客觀上則是由于農村“空心化”現象,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即使是有能力有威信的村干部積極牽頭脫貧工作與鄉村振興,支持力度不足也會損害村干部的履職實效。

2履職瓶頸問題產生原因分析

2.1政策幫扶工作不到位

(1)村干部選拔機制不健全。在農村地區,村干部的選拔、培養沒有相應的標準進行約束,對出現的問題,也沒有制定相關的應對措施;關于村干部的選拔、培養工作,僅對結果進行公示,選拔過程仍是隨心所欲;對選拔出來的村干部后備人選,不制定相應的培養計劃,不指導便進行工作,導致村干部履職能力嚴重缺乏。(2)教育培訓機制不健全。如今對村干部后備人選的培訓大多都比較片面,僅注重于理論知識的宣傳性教育。但實踐才能出真知,沒有實際的外出考察與真正的實踐經驗,選拔出的后備人選對國家的政策、實行情況等的學習永遠只能浮于表面,不能很好地將其落實到實處。

2.2村干部的自我管理存在缺陷

2.2.1村干部執行能力較弱

首先,就村干部自身情況而言存在問題。部分村干部本身能力較差,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不能夠切身實地地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也就不能夠做到及時有效地解決村民的問題;再加之部分村干部素質不高,作風存在一定問題,重形式不做實事,導致執行效果更加低下。其次,一些相關制度的制定比較落后。鄉村地方狹小偏遠,貧困落后的地區更甚,難以引進外界優秀人才,所以其鄉村干部基本都是由本地村民,自然不會制定相關制度來相互約束,這也導致了工作的分配無序,完成度不高,從而造成村干部不做事、不執行的現象。

2.2.2村干部創新能力較差

農村教育落后,村干部的文化程度受此限制,同時,村干部的思想受環境和地域的限制,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都比較落后,所以他們大多都是以農活為主業,村委干部為副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思考如何種好自己的莊稼,如何賺錢養家,對于鄉村的發展,他們其實并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方向,自然沒有創新的意識,也缺乏創新的能力。

2.3農民群眾參與度有待提高

2.3.1村民進城,農村出現“空心化”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和農村的發展水平與收入差距在不斷擴大。當地缺乏就業機會,青壯年便大量外出務工,這導致農村留下的多是年邁的老人和年幼的孩童,使得真正能協助村干部履職,投入鄉村建設的人過少,城市在超負荷的同時,農村也面臨著“空心化”的巨大危機。

2.3.2村民監督管理不到位

在鄉村建設中,村干部履職是關鍵,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又是履職質量的重要保障,但是現在卻又出現了村民不愿監督、不能監督、不敢監督的問題。首先,村民不愿監督。城市的住宅區域一般是大片的集中,而農村的住宅區則是小片集中,街坊鄰居都是生活在一起幾十年的老鄰居,尚且不說農村村民的監督意識不強,就是這幾十年的街坊鄰居的熟人關系,礙于熟人之間的面子也會導致村民的不愿監督。其次,村民不能監督。村民的文化程度和自身素養都不高,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年輕人也不斷向城市流動,再加上農村的監督機制滯后且不透明,也就形成了村民的不能監督。最后,村民不敢監督。村干部雖然大部分由村民選舉產生,但不乏走后門的現象,如果遇到貪官、惡官,沒有任何權力的村民也不敢和村干部做抵抗。

3提升偏遠地區鄉村干部履職能力的有效途徑

3.1政府注重引路,加強扶持

3.1.1要把解決農村實際困難和問題

作為工作核心必須把解決鄉村的道路建設、公共衛生所或醫院、村辦企業或其他實體經濟、網絡覆蓋情況等作為突破口,堅持以人為本,造福群眾。始終聽取民意,體察民情,了解農民群眾存在的實際問題,不斷改善農村的社會經濟環境。將提高群眾積極性作為提升工作效率的關鍵,走入農民群眾的家中,從而促進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可持續發展。

3.1.2要把提高村干部履職問題作為工作重點

(1)選人方面,健全選拔任用機制。選人視野要拓寬,要選思想覺悟高,政治素養好,協調能力強,能夠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人才。在選拔接班人時,建立公開透明的機制,由農民群眾進行推選,再對被推選出的人進行考核,創造平等公正的機會和環境,鼓勵有能力的黨員群眾積極參與選舉,達到優中選優。(2)教育方面,健全教育培訓機制。科學的制定培訓計劃,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應改變村干部現有的培訓機制,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積極采取外出實地考察、先掛后任的方式,要針對性地進行培訓,要讓今后從事村干部工作的人員能更好地理解相關職位與工作內容,上任時也能使其快速上手。

3.2干部自我批評,不斷完善

(1)拒絕“熟人原則”,抵制不正之風。村干部應該加強作風建設,拒絕走關系,摒棄“熟人原則”,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要黨風廉潔,自覺接受各級監督,抵制不正之風,從自身做起,營造良好的干部風氣。(2)加強執行能力,完善獎懲制度。調研發現,村干部的執行能力仍有待加強。如不能對村民的問題做到及時的解決,“等、觀、靠”的現象嚴重,其背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獎勵機制的不完善,因此,政府應加強對此部分獎懲制度的修訂與完善,以此促進村干部的履職積極性,從而更好地為村民服務。(3)提升創新能力,改善工作新格局。村干部應該要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做到思想解放,不斷加強創新學習方式,不斷更新工作理念、手段和機制,從而不斷提高工作實效。尤其是川南還未完全脫貧的偏遠地區,要不斷總結和完善工作經驗,提出新思路、新方案,拿出新舉措,做好村內的各項工作。

3.3社會積極關注,全力支援

3.3.1公益暖人心,鄉村有未來

(1)消費扶貧。公益組織團隊分布范圍廣,帶動鄉村地區消費的能力強大。在積極了解當地文化特色后,公益組織可以利用電商等新媒體平臺積極宣傳當地產品、產業,促進當地經濟走出大山,面向全國。(2)教育扶貧。現在農村地區的“教育難”問題有所減少,但農村地區的經濟欠發達,教育質量仍需提升。我們應該將發達地區過剩的教育資源轉移到相對落后的地區,如在本地修建分校或引進優秀師資,在緩解城市上學擁擠的問題的同時,更多的是助力鄉村教育的發展,為鄉村發展培養新接班人。

3.3.2企業助發展,村民享未來

一方面,鄉鎮企業應積極改革企業內部結構,整頓組織管理,構建完整的監管體系;企業間加強交流合作,避免出現“產品同一化”;在國家相關優惠政策下,鄉村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如打造原生態農家樂、開展旅游業等,實現鄉村地區最低成本的最大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外界實力強、影響大的企業應走進農村。一是農村經濟需要相關經驗;二是為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大資金力量。

3.4村民全體協助,攜手鞏固

3.4.1村民返鄉建設,遏制農村“空心化”

在四川偏遠地區,留在家中的大多都是年邁的老人和幼小的孩童,真正能投入鄉村建設、協助村干部履職的人少之又少,城市在超負荷工作的同時,農村卻面臨著“空心化”的巨大危機。而村民返鄉建設必定能極大協助村干部履行其職能,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3.4.2村民積極配合,協助農村“城鎮化”

鄉村要發展,得有人出力,更要有人配合,空有一腔熱血,各自為政,是難以做成大事的。所謂“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獨屬于中國社會的偉大力量,是在鄉村建設中成事的關鍵法寶,積極響應村干部的號召,協助村干部履職,科學有效地為家鄉建設做出貢獻,才能真正推進鄉村發展,促進農村的“城鎮化”建設。

3.4.3村民主動參與,鞏固農村“民主化”

在農村建設中,村干部的履職是關鍵,權力運行監督則是重要保障。要想讓村干部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除了各類機制與配置在形式上的民主化,還需村民改變自身觀點,樹立主人翁意識,主動參與對村干部履職的監督,切實鞏固農村“民主化”,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農村在陽光下發展。對于民主意識的長效宣傳也勢在必行,可滲透到文化活動中,如鄉村的文藝表演等,可牢筑于基礎建設中,如在鄉村設立流動書亭等。如今精準扶貧工作已經階段性完成,鄉村振興戰略正在實施,本小組所調研的川北、川南、川東、川西的偏遠地區雖然情況不一,但可明顯看出,大部分地區正朝著好的態勢發展。村干部是鄉村發展的引領者,只有加強對偏遠地區鄉村干部隊伍建設與履職狀況的研究,才能落實國家政策、促進社會穩定,才能縮小城鄉差距,發展中國經濟;只有“重申用人導向,讓邊遠地區飽經歷練的基層干部有出路”,才會少一些埋沒,多一些理解與支持,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推動中國偏遠地區鄉村經濟的發展。

作者:楊凱婷 李月書 陳洪琳 杜龍珍 單位:樂山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