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思政課教學邏輯實踐
時間:2022-07-06 16:38:11
導語: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思政課教學邏輯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追求高質量發展是今后思政課改革創新的主要導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量提升,有賴于課堂教學這一立德樹人主陣地的實施效果。以課堂教學高標準賦能高校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高質量人才培養戰略的需要,是開好新時代“大思政”課的迫切需要。在思政課課堂設計和教學實施中應遵循基于結果的教學依據,對接情境的學習體驗,啟迪心智的課堂教學、浸潤心脾的情感滋養以及把握時代的價值引領等邏輯。
關鍵詞:思政課;高質量;課堂教學;馬克思主義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進一步強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1]新發展理念已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國教育發展的新目標已轉變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倳浽冢玻埃保鼓辏吃拢保溉照匍_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思政課建設的標準與質量,是建設高質量思政課的行動指南,為新時代持續推進思政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的出臺,標志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思政課建設邁入了推陳出新、強調內涵、注重高質量的新發展階段,追求高質量發展成為今后思政課改革創新的主要導向??倳浿赋觯袄砟钍切袆拥南葘?,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保郏玻莞咝K颊n發揮立德樹人作用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以什么樣的理念、如何建設高質量的課堂教學直接關系到思政課改革發展的整體水平。思政課堅持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必須要有新理念指導。因此,把握新的時代要求,將新發展理念融入思政課,優化思政課課堂教學設計理念,探求新理念課堂教學設計困境紓解之道,就成為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基于結果的教學依據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3]是關鍵性、核心主干課程之“靈魂課程”。思政課的建設質量,關系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前途命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穩定前行,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偉業的實現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立足中華民族的千秋偉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發展,理直氣壯地辦好思政課,就是要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立什么德、樹什么人,承載著特殊的政治引導功能,它從來都是具體的。古往今來,任何一個國家的育人工作都是服務于政治發展并與其政治發展的主流意識形態相一致,都是按照統治階級的政治要求來培養人的。在處于兩個大變局的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從意識形態的高度辦好思政課。思政課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政治性與價值性。守住思政課的育人方向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政治底線”,明確思政課的服務對象,才能筑牢意識形態主陣地,培養出主動承擔歷史責任和國家責任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思政課,就是要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立場,為全面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培養大批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
二、對接情境的學習體驗
思政課教學在實踐中,包括了教師教什么、如何教和學生學什么、怎么學。作為思政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調查研究,了解學生、清楚學情是教師的基本功。要深入了解新時代青年學生在認知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的特點,了解學生的先有學習經驗,熟悉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發展特點和成長成才規律,統籌推進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運用系統思維構建大思政格局和完整課程生態鏈對接好大學生學習情境與經驗?!爸挥写蚝媒M合拳,才能講好思政課”,[4]從而做到潤物無聲、久久為功。一是根據學情設置有效議題。新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活躍、視野開闊,但其價值觀尚未確立型塑,易受外界信息尤其是負面信息的影響。大學生普遍對社會“熱點”和道德價值問題極為關注,對各類現象背后隱含的深層次的原因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由于學生暫未形成科學的批判性思維,他們對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掌握有限,比較容易受到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等不實的、零碎的話語體系影響。思政課教師只有主動走近學生、關注學生、研究學生、尊重學生,做到“知己知彼”,思政課供給才會富有親和力和針對性。面向大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設置頗具探討性和啟迪性的思政課議題非常關鍵。思政課不是單純的政治說教或政治宣傳,它擁有自己的學科歸屬與學理支撐。[5]教師需要整體把控對議題闡釋的完整性,要深入研究教材,做好教學研究,要加強對經典文獻的閱讀和理解,注意涵養理論功底、知識素養,要用學術講政治,用真理、邏輯、規律講堅定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信心。從而旗幟鮮明地引導和培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促進教學提質增效,更好地吸引學生,教育學生。二是合理借助現代化的教學媒介。隨著網絡科技發展,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模式有了一些新特點,教師要研究新時代大學生知識需求變化和成長特點,掌握學生接受知識信息的興趣點和興奮點。要堅持以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視角設置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立體起來、豐富起來,科學運用現代化教學媒介達成思政課價值引領的教學目標??烧邕x出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和一些關于社會典型問題分析的資料,利用新媒體平臺展開課前討論,讓學生表達自己所贊同的觀點??山柚胍曅侣劇⑷嗣袢請蟮裙俜矫襟w的短視頻、官微等新媒介,與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同頻共振”??山柚悄芑虒W媒介,打造雨課堂、學習通等智慧課堂,通過師生交互式、移動化的互動交流,實現思想政治理論的直觀化與交互化。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是表達真實想法的“小話筒”,避免了老師大水漫灌的“一言堂”,使高校思政課真正成為平等參與的課堂,從而在思想的碰撞過程中深化了對理論觀點的理解和價值觀念的認同。
三、啟迪心智的課堂教學
用心觀察處于“拔節孕穗期”的青年學生,點燃他們心中的興奮點,精心設計啟迪心智的課堂教學,幫助他們從靈魂深處解決“為什么學,怎樣學”的根本問題,激發他們產生求知的沖動和欲望,讓思政課教學活動充滿一種體驗的喜悅,激發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一是提升教師自身學術造詣。要講出具有政治高度、理論深度、視野寬度、知識鮮度、情感溫度的思政課,需要思政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學術造詣。下苦功夫、花大力氣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用科學理論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踐,是提升教師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的必由之路。思政課教師只有真正通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脈相承、真心領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邃意蘊,才能透過思政課充分展現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才能“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6]從而,解開學生思想之疑,回答學生理論之惑,幫助大學生站穩政治立場,旗幟鮮明講政治。二是提高靈活的課堂駕馭能力。思政課積極引導學生勇于面對機遇和挑戰,勇擔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對思政課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一般高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學科。思政課教師不僅要扎實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還要提升教學掌控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既要提升思政課課堂教學語言藝術,學理深厚,通俗易懂,也要厚植教育情懷,像對待自己的子女一樣對待學生。思政課教師應秉持信任并尊重學生的態度,理解新時代大學生個性獨立、自信心強的特點,以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看待青年,關注青年的共產主義理想教育,相信青年、重用青年、善待青年、寬容青年、支持青年和培養青年,辯證看待青年學生的在思想認識上的不成熟和一時在思想意識上的的缺點弱點。[7]面對學生的錯誤言行,思政課教師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寬容和原諒,學會采用更為柔和的、學生可接受的方式,以堅定的態度對學生的錯誤思想和行為加以正確教育引導。一個有親和力、有感染力的思政課教師,授課時必然是全心全意地投入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份真情實感,才能撞響學生思想這口鐘,才能產生信任和認同的思想火花,也才能產生思想上的強烈共鳴和認同感。
四、浸潤心脾的情感滋養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痹谡n堂教學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認知層面的互動,還內在地包含了情感層面的互動。情感體驗是學生對教師講授內容的情緒直觀反饋,反映出學生對于課程教學內容的接受度,進而影響到課程教學實效。情感作為人的生命存在的主導性精神力量,這種內隱的內心感受,直接影響著人的精神體驗、價值判斷、情緒變化和行為選擇。思政課是在學生的靈魂深處搞建設,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動人,更要以心化人,使學生的學習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知行合一。“內化”是學生認同和接收思政課基本理論知識并轉化為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過程?!巴饣笔菍W生運用思政課理論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態度。[8]而情感體驗在“內化”與“外化”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催生作用。浸潤心脾的情感滋養,使得思政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流淌到學生心間。一是講授要有“溫度”。要把思政課講到學生心坎兒上,讓道理入腦入心,思政課教師就要積極深入研究思政課的“溫度”和“甜度”。在思政課課堂上,不把“硬邦邦”的政策、理論直接“丟”給學生,應當遵循“有共情才能有共鳴”的原則,采用“體驗式”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切身體會感受思政課的“溫度”,從而拉進政策、理論和學生生活的距離。思政課所需要的最靈動、最恰當的素材就是發生在神州大地上的無數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只有講好與青年人生活緊密相連的中國故事,才能以情感人,以情動人,最終轉化為促進青年學生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具體成效。二是關注學生的感受。思政課的教學應積極關注學生的情緒感受,絕不能僅僅是教師的單向知識傳遞或簡單的機械灌輸。教師應當了解學生學習情緒體驗的特點和規律,理解學生在課堂產生的不同情感體驗會催生不同的感知,而感知的差異就是課堂效果的直接體現。因而,削弱學生的消極情感對思政課教學的負面影響,教師可通過鼓勵學生提問、思考和自主解決問題的方式弱化消極情緒造成的學習倦怠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互動中有敏銳度,要做到及時有效感知學生情緒,善于發覺同學互動的情感訴求,并及時給予積極的恰當的回應。在情感的同頻共振中,教學相長、知識共融,涵養青年學生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動力和情感。
五、把握時代的價值引領
信仰作為一種高層次信念的理想追求和價值目標,是關系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福祉的大事。高校思政課的本質就是“價值—信仰”教育。思政課作為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的課程,不僅是知識傳授的過程,更是價值引導的育人過程。思政課教師需要了解并遵循新時代大學生思想、知識、心理發展的特點,增強思政課的理論厚度,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從現象到本質,將價值引導融匯在知識傳授之中,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才能將價值引導融匯在知識傳授之中,從而使學生內化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政課立足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教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建設和發展,著眼于面向青年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面宣傳和引領,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學生頭腦,解答青年學生生活中的困惑和實踐中的問題,引領學生堅定共產主義政治信仰,達成核心價值觀共識,凝聚核心價值觀認同,是傳播“正能量”的課程。充分發揮思政課價值引領與信仰培育功能,不斷增強青年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和實踐本領,把思想活躍、多元價值取向的新時代大學生培養成21世紀堅定有為聽黨話、跟黨走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
作者:李田偉 單位:西南林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管、學團隊教學
- 下一篇:愛國主義教育和高校思政課的融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