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業指導現狀與對策研究

時間:2022-06-24 08:48:13

導語:高校就業指導現狀與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就業指導現狀與對策研究

摘要:就業是民生的基礎,為黔東地區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解決就業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以黔東地區就業指導現狀進行分析研究,了解就業指導現狀,分析黔東地區就業服務的薄弱環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黔東地區;就業指導;現狀

就業服務一直是社會以及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變革,高等教育從“奢侈品”成為“大眾消費品”,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大學生就業問題呈現出來。大學生就業率的高低將會影響到國家、高校、家庭以及個人的穩定和發展。中國進入經濟新常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號召的提出,給大學生的就業帶來新機遇,同時也給地方高校的就業服務帶來了巨大挑戰。教育的普及化使我國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2022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突破1000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2020年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國際間的快速傳播影響金融導致經濟不景氣,因此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劉鐸認為就業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經濟相對較發達的地區就業形勢好,人才非常多,就業渠道也比較暢通,而西部欠發達地區就業情況比較糟糕,缺乏人才,又留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經濟發展緩慢。[1]汪麗娟認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很大關系,經濟更為落后的地區更加明顯。[2]黔東地區位于中國西南內陸地區,發展相對落后交通相對閉塞,高校生源以本省的學生為主,文化教育較為落后、科教文衛事業不健全,與經濟相對較發達的地區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應當從根本上提升黔東地區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意識和就業能力,幫助大學生高效、高質量就業;促進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增強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社會穩定。

一、黔東地區高校就業指導現狀

(一)就業指導課程缺乏系統化

就業課程設置對高校就業指導教育教學非常關鍵,影響就業指導內容及教育質量。課程講授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但是,就業指導不同于其他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就業指導大都局限于課程教學、講座宣傳、升學輔導等一般性的服務工作,在職業技能培訓、創業意識、實踐方面的指導比較缺乏。楊睿認為就業指導內容偏多缺乏實用性,應從理論向實用轉變,在課程設計中最好的方式是幫助學生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適應并進行自我評估。[3]授課內容盲目的側重理論知識傳教,沒有因“才”施教,對黔東地區自身特色的就業指導服務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創新教學相對較弱。黔東地區高校就業指導課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缺乏實戰演練,學生在大三或畢業時才能接觸到一次,實踐次數和時間都較少。不同年級、專業的學生對就業需求存在差異,指導內容上缺乏針對性。

(二)就業指導形式缺乏針對性

1908年弗蘭克·帕森斯(FrankParsons)在《選擇職業》一書中提出了特質因素理論,該理論成為最早出現的就業指導服務中的經典理論,也稱“人職匹配理論”。強調個人的個性、能力、興趣、價值觀等生理與心理內在要素在職業過程中的作用。特質因素理論的核心是強調個體特質與職業因素相匹配,選擇出適合自己而又能夠勝任的職業。大學生在探索階段逐步形成對未來的職業生涯的抉擇,就業指導引導學生了解自身的興趣愛好、能力和職業的素質要求,明確個人的職業定位。讓大學生明確學生可以做什么、哪些該做和具體怎么做。黔東地區大部分生源來自本省,在招考錄取分數線上相對重點院校分數線較低,學生整體知識水平偏低。黔東地區高校學生在創業、升學上整體比例非常低,大學生自主創業意識不強,專業的咨詢和針對性就業指導對學生非常關鍵。就業方向、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能為學生未來的職業選擇做好各方面的準備,擇業就業過程中正確地捍衛自己的合法權利和履行自己所要承擔的義務與責任。黔東地區高校負責指導教師比較欠缺,應屆生在實習、就業宣講才能接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創新創業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的整體綜合實踐性的培養比較欠缺,缺乏思想引導、心理疏導職業觀念教育引導。畢業生表現出焦慮、迷茫,在考試和考工作中糾結,對就業缺乏正確的認識。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競賽活動,參與者大都屬于比較優秀、積極的學生,整體學生涉及面較小。考研學生不需要實習,部分同學存在考試是唯一出路的想法,以考試為理由不關注招聘、實習、就業信息。許正榮指出高校就業服務主要考核就業率,對就業質量不太重視。[4]黔東地區高校追求就業率,缺少對學生就業質量和自身情況的考慮,缺乏針對性引導。在嚴峻的就業壓力下高校注重學生的就業結果,片面追求就業率忽視對學生全面發展指導教育。社會活動的要求越精細復雜對職業的劃分也就越明顯,對個體的要求也存在很大差異。高校在就業服務過程中按照不同性格學生在就業形勢、崗位需求、職業要求上的不同給予正確的引導和規劃。尋找主觀條件和崗位需求的匹配點,匹配點越一致,成功就業的可能性就越大,職業成功率越高,學生就業時更容易找的“專業對口”的滿意工作。企業也可以減少盲目性,招聘最合適的人才,讓員工的才能可以在工作崗位上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三)就業指導時間上缺乏連續性

就業指導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不應局限于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應該全方位、多渠道從大學生入學到畢業循序漸進。黔東地區高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定與就業指導》和《創新創業理論》兩門課程,授課時間主要集中大一、大二階段。大一新生剛進入校園對于學習、專業、就業處于迷茫階段,學習態度和課程認識上存在偏差,對課程不夠重視。除了開設兩門選修課程之外,大學階段學生對就業方面的了解幾乎屬于空白。相對大四學生開課時間太早,準備論文、考研、實習期間,對于就業形勢、崗位需求、職業要求上缺乏及時正確的引導和規劃。高校重點關注大四學生就業率注重短期效果,從而忽視就業服務應該循序漸進貫穿大學階段全過程。

(四)就業指導師資隊伍缺乏專業化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及隊伍建設的幾點意見》中指出,“高校必須建立并健全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在辦公條件、人員等方面給予充分保證。對于黔東地區高校就業創業工作的“一把手”工程,應將就業工作重心下移,構建起“學校搭臺、院系表演”、層層負責的校專業學院行政班級管理體制。就業創業工作由各專業院長負責,教學和學生管理由副院長作為執行人,班級輔導員為主要橋梁負責所帶班級的就業指導工作。負責就業指導專職教師人數少,專職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負責學校就業工作的上傳下達,忙于事務性工作,而無暇顧及就業教育和就職前指導,學生接觸最多的是輔導員和指導老師。就業指導授課老師大多為輔導員或年輕教師,專業學院就業工作與招生、資助、學工、心理指導等其他學生工作一并放在學生科。陳璐認為高校在就業指導方面教師專業度不高,輔導員隊伍相對年輕,在就業指導方面經驗參差不齊,無法精準傳達就業形勢,服務質量有待考量。指導老師承擔各項教學、科研等工作任務,缺乏足夠的時間、精力,往往工作落實不到位,對就業指導了解不全面主觀性引導較多。[5]

二、黔東地區高校就業指導的改進策略

(一)提升就業認識,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為了推進并保障就業指導工作能夠順利且有效進行,觀念的轉變、全新認知的樹立是首要和關鍵。從認知上注重并從行動上去構建與完善就業服務體系認知。當然,就業服務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功能特征也應當更具多樣性。例如,保障特征,在面向學生就業服務的過程中形成特有的保障機制。再如,多方聯合趨勢,能夠確立高校、企業及政府間的有效聯合機制,形成對人才市場形式的動態把握,能夠掌握產業發展形勢、經濟格局及就業政策變化對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的影響等。通過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立足于發展形勢及學生的差異化就業需求,有效提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教育指導作用。具體來講,首先,要優化課程規劃,對現有課程進行針對性調整,豐富課程教學形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與實踐結合,提升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就業指導不能盲目側重理論知識傳教,應當因“才”施教形成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就業服務,并結合社會實際情況進行創新。[6]注重全程化就業指導課程,貫穿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整個大學階段,把握專業的最新動態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在教學、考研、自主創業、實踐上提供針對性指導。其次,要建立就業信息共享平臺,以此來豐富大學生就業選擇的空間。很多畢業班大學生對于專業就業信息掌握不夠全面、深入,進而導致可選就業空間較為狹窄。為此,可以構建雙向信息共享平臺。一方面面向合作企業推送優秀畢業生;另一方面向學生展示相關企業單位的就業信息等,基于信息的共享與交互來提供就業服務。再次,要深化校企聯合,合力共建實訓基地,結合企業崗位人才需求來為高校提供教育指導,生成集專業教育、通識教育以及實際技能訓練于一體的多元化教育機制,全面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素養,增加成功就業的砝碼。最后,要創新實施差異化的就業服務指導,本著滿足大學生差異化的職業發展訴求的目的,整合學生能力表現、特長優勢及就業意向等,指導學生確立短期規劃與長期發展目標,更好地實現就業對接。

(二)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化、專家化的師資隊伍,是確保與提升就業指導工作開展效果的關鍵。為此,就必須要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高校輔導員是接觸學生最頻繁的崗位,加強輔導員的能力水平,搭建職業指導平臺,多元化開展職業指導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師資隊伍。具體來講,首先要確立就業指導教師的職業化,即在就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并高度突出教師職業素養的培養與提升,在提升就業指導課程地位的同時,成立就業指導教研室,設立專項基金等,為師資隊伍建設及課程研發等提供必要條件;對就業指導教師在技術職稱評定上給予支持,在學科地位及福利待遇上給予提升,鼓勵教師參與職業指導資格學習及考證,獲取專業的職業資格認證,全面提升業務水平及能力素養。其次,要提升就業指導教師的專業化,就業指導服務的開展涉及諸多領域學科知識,包括教育學、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及社會學等,伴隨時代發展內容更新也比較快,所以說就業指導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的知識結構、文化素養及工作方法。為此,可以通過“內培+外引”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對現有就業指導教師的培訓,基于系統而有效的就業指導培訓,來提升專業水平。同時聘請一些心理學專家、企業人力資源主管或政府人事管理部門人員等參與到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當中,發揮各自的優勢,不斷擴展就業指導工作的視野,打造一支專業水平高的就業指導教師隊伍。

(三)確立“以生為本”的服務理念

“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就業指導工作確立市場導向的服務模式,可確保大學生順利就業并獲得可持續的發展。應突出多樣化,考慮到學生個性化的就業輔導避免模式化,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在就業實習工作中給予針對性引導建議。對此,在整個大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著力于構建全程化的就業指導,基于分階段、分層次、有側重地設計,循序漸進開展就業指導工作。舉例來講,大一階段就業指導工作,可以開展相關基礎課程,同時結合“入學教育報告會”以及“學長導航”等活動,在奠定學生對就業基礎認知的同時,指導學生制定初步的職業生涯目標;大二階段就業指導工作,可以把學業指導與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作為重點內容,培育學生良好的專業素養及心理素養;大三階段就業指導工作,應以適當組織社會實踐、職業技能培訓以及職業資格認證為主,強化學生專業能力素養的同時,培育其社會責任感;大四階段的就業指導工作,應以國家就業政策分析、就業信息掌握、就業技巧提升等為主要內容,引導大學生對就業形勢形成正確理性分析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及擇業觀。

(四)提升就業能力和職業觀念教育

重視學生自主學習、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組織引導學生多參與實踐,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制約大學生就業的重要“瓶頸”就是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加強學生思想和心理開導,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和就業競爭力,要以一種發展的眼光來指導學生的就業,從而使學生能夠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劉鐸.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體系的構建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1.[2]汪麗娟.廣西高校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及其服務體系構建[J].科技創業月刊,2019,32(6):73-76.

[3]楊睿.基于就業主體有效參與的高校就業指導體系重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7(33):16-18.

[4]許正榮.建立高校精準就業服務體系的探索[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4):47-49.

[5]陳璐.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高校就業指導模式的建構[J].思想教育研究,2017(5):106-109.

[6]楊哲,林潔.創新創業視角下的高職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探析[J].質量與市場,2021(21):52-54.

作者:廖世佳 單位:銅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