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造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19:25: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裝配式建造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裝配式和房地產對建筑經濟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究在宏觀經濟條件下,裝配式和房地產對我國建筑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并探究協調各方關系的途徑。方法:通過加強相關理念和概念和闡述,采用分析法研究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建筑行業中的發展與所帶來的負面和證明影響進行探究,同時也分析了當前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情況,及對我國經濟帶來的各種影響。結果:與傳統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具有綠色節能的優勢,但是由于技術限制,不能對其成本進行有效控制。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帶動了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的一些問題,也阻礙了裝配式建筑的進一步發展。結論:為了更好的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應該加強研究,提高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技術,發揮房地產建筑行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優勢。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宏觀經濟;房地產;建筑行業
1裝配式建筑經濟和房地產經濟概述
1.1裝配式建筑經濟
裝配式建筑經濟是指對裝配式建造過程中的項目進行統籌分析與決策的相關活動。近幾年來,隨著裝配式建筑的興起,建筑經濟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變革與創新。在裝配式的建造過程中,相關經濟指標的分析會隨著行業的發展不斷變化,其中可能會與原有的建筑經濟相沖突,再加之裝配式建造起步較晚,建設成本較高,環保意識差且缺乏統籌的管理制度,對于建筑經濟的發展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1]。
1.2房地產經濟
預制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及前景
摘要: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處于高速發展當中,我國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此背景之下,建筑行業的發展成為重中之重。隨著建筑企業的行業標準提高,國家的新型政策實施,以及建筑行業自身的發展需求,對于建筑技術的要求比以往更加嚴格。面對這樣的現狀,預制裝配式建筑技術無疑是順應當下時代發展的。與傳統建筑技術相比,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環保性,成本的降低和高技術的要求也符合國家對于可持續發展政策的要求以及建筑技術對現代化發展的適應。本文旨在探討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合理地順應時代發展,為建筑業實現現代工業化發展探明方向。
關鍵詞:預制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前景
預制裝配式建筑,顧名思義,就是將建筑部件提前在工廠中預先制好,達到建筑標準后再運往施工現場直接進行裝配。這樣的工程實施模式不僅減少了施工時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同時還避免了對于周圍環境的污染及住戶的影響。對比傳統建筑模式,預制裝配式建筑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但有利也有弊,這項技術的高標準和國內相關人才的稀少也制約著它的發展。以下我將對關于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現狀及前景進行深入探討。
一、預制裝配式建筑的起源
預制裝配式建筑并不是近年來才有的新興技術,早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外的預制式裝配建筑就迎來發展的高潮,瑞典開發了以預制式配件(混凝土預制板)為核心的大型建筑工業化體系,大力發展相關技術,到了今天,瑞典已有房屋中的預制式結構已達到了95%。同時法國建筑行業,則是通過走出一條以全裝配式大板和工具式現澆工藝為標準的建筑工業化大道。雖然我國在當時同樣有著令人驕傲的預制裝配式建筑作品:北京民族飯店,但隨著時代的推移和物質發展條件匱乏等不可抗因素,預制裝配式建筑技術的發展在近些年來才又被人們所提及。在建筑工程的施工過程當中,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建筑產品大多數屬于由生產車間制造而成,其結構單一,在運輸的過程中能夠極大地降低運輸成本,更好地利用現有空間,裝配式建筑工程在處理上,可以實現現場裝配,使得整個工程的進行更加高效。現場通過特定的裝配作業,比原始現澆作業大大減少。整個裝配式建筑在整體的規劃上具有整體性,其施工過程可以根據現場的施工情況進行分析,沒有固定式的組裝流程,在人員的調配和設備的處理上能更好地實現合理分工。裝配式建筑在施工的過程當中符合國家綠色建筑的要求,在材料的使用上更符合國家下達的建筑材料質量控制標準,更能迎合節能環保的時代步伐,能夠降低對自然環境的損耗,同時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二、國內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現狀
裝配式建筑經濟效益研究
摘要:從一體化角度來說,也就是構建在三個一體化基礎上形成了一種新型建造模式,是我國相關部門提出建筑行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其中,基于BIM技術與EPC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是實現裝配式建筑一體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在這種情況下,裝配式建筑經濟效益將會得到顯著提高。本文就結合一體化建造模式下的裝配式建筑相關內容,對一體化建造模式下裝配式建筑工程特征進行介紹,根據介紹,對一體化建造模式下的裝配式建筑經濟效益進行進一步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關鍵詞:一體化建造;裝配式建筑;經濟效益
一體化理論主要是建設在三個一體化標準下,其中包含建筑、結構、機電、裝修一體化等。在實際一體化建造過程中,比較注重通過技術集成、協調管理等,實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有機結合,從而給我國建筑行業健康發展奠定扎實基礎。在此過程中,通過把 BIM 與EPC 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充分融合,能夠促進我國裝配式建筑一體化更好發展。
一、一體化建造模式下的裝配式建筑相關內容
(一)裝配式建筑。在裝配式建筑中,其建造流程包含了工廠進行構件制造生產,將生產完的構件運送到施工現場,在施工現場內完成安裝,最后進行混凝土澆筑。在整個過程中,能夠有效縮短施工期限,消耗的勞動力相對比較小,并且在保證建筑工程質量的同時,提高建筑施工效率,給我國建筑行業成功轉型提供條件。(二)BIM 技術。BIM 技術作為一種新型新技術,得到了建筑行業的廣泛使用。在軟件平臺、模擬系統的作用下,能夠實現施工圖紙科學設計,施工組織優化,利用各種現代化技術,便于施工工作順利進行,促進施工信息之間傳遞和共享,及時找出施工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如管線交叉問題等。利用 BIM 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項目建設效率[1]。所以,BIM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工程管理水平。BIM 信息中心作為一個能夠實現信息傳遞的共享平臺,通過將工程中各個信息及時記錄,利用BIM 信息中心中的仿真功能,給工程項目決策、計劃制定提供數據參考。通常情況下,BIM 技術應用特點具體展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可視化。在建筑工程領域中,因為工程設計主要以平面設計為主,無法對工程項目施工情況進行可視化處理,給工程決策制定和施工建設工作開展增添難度。而在BIM 技術作用下,可以把簡單工程設計圖紙通過三維立體模型進行展示,給項目參與者提供直觀立體的圖形。在BIM 技術使用過程中,可以將建筑施工過程進行可視化處理,給工程設計、施工、竣工驗收等工作開展提供依據,縮短施工期限,保證工程質量[2]。2.協調性。在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因為受到信息傳遞等因素影響,設計部門、施工部門等部門之間信息交流不通暢,容易發生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特別是在多專業碰撞后,而在BIM 技術的作用下,其具有協調功能,能夠將該問題進行處理。例如,在工程設計過程中,通過對各個環節進行全面檢查,做好數據統計工作,及時找出問題并處理。3.模擬性。在BIM 技術作用下,不但可以對工程具體施工情況進行模擬,同時也能夠建設模擬工程圖,可以對工程施工進度進行模擬處理,對真實世界中無法操作的事物進行模擬展示,如節能模擬、光照模擬等。4.優化性。在相關理論探究逐漸深入的環境下,建筑工程設計、采購、施工、運營都具有現代化特點,但是從整體角度來說,各個專業分布相對比較分散,而通過使用BIM 技術,能夠將分布在各個區域的建筑工程信息進行整合,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實現施工過程優化處理,給施工建設工作順利進行提供便利條件[3]。5.可出圖性。因為BIM 技術中包含各種信息,利用BIM 技術中具有的可視化、模擬化等功能形成一個立體模擬圖,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形成二維施工圖,如綜合管線設計圖、主體結構圖等。在BIM 技術作用下,實現BIM 信息中心優化處理,讓各個圖紙更加規范和合理。(三)EPC 總承包。EPC模式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項目承包商結合合同內容對工程設計、施工材料采購、施工建設等過程進行承包處理,負責工程施工建設、施工管理等工作。和傳統項目分體承包模式比較,EPC總承包模式中設計、采購與施工之間呈現出交叉狀況,能夠讓整個建設過程得到優化處理,保證項目投資效益。在EPC模式作用下,建設風險一般由承包方來承擔,業主承擔的風險將明顯減少,并且,便于承包方與業主之間交流,增強承包方效益能力。因為EPC模式在資源分配、組織優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已經成為當前建筑領域中廣泛采取的工程發包方式。
二、一體化建造模式下裝配式建筑工程特征
綠色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可持續發展路徑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以及建筑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持續推進,裝配式建筑應運而生,鋼結構是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方向。論文總結目前我國裝配式鋼結構發展面臨的問題,從完善相關政策、構建技術標準體系、加強產業協作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以期推動裝配式鋼結構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建筑業的轉型升級。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鋼結構;可持續發展
1引言
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建筑業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成就,對我國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城市化建設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建筑業仍然是能耗高、建造方式粗放、信息化水平低的傳統行業,不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建筑業要改變現狀、尋求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融合先進的發展理念及科學技術,邁上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的轉型升級之路。在新形勢下,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是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裝配式建筑是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廠提前生產,然后運至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按結構體系主要分鋼結構、預制混凝土結構以及木結構三大結構類型。由于自然環境因素的限制,我國木材資源匱乏,裝配式木結構不能被廣泛推廣來解決大量的人口居住問題,目前木結構主要應用于高檔低層別墅。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雖然耐久性高、可塑性強,但是其預制構件重,運輸半徑大,運輸成本的管理費用偏高。裝配式鋼結構具有鋼材重量輕、抗風抗震性能佳、施工周期短、建筑品質高、有效使用面積大、節能環保、經濟性好等優勢,與其他兩種結構相比,鋼材可回收再利用,更契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綠色建筑的代表,是天然的裝配式建筑。
2裝配式鋼結構的發展現狀
鑒于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具有抗震性好等優勢,其在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日本有三成以上的房屋采用鋼結構,在住宅領域鋼結構甚至占比超過了七成;美國鋼結構被應用到各種類型的建筑中,其中在住宅領域鋼結構占比超過四成。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廣泛推廣及應用,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綜合效益。在我國,鋼結構建筑的應用主要集中于商業地產、大跨度會展中心、體育場館、工業廠房等公共建筑領域,并且發展勢頭良好,技術較為成熟。而鋼結構在住宅領域則發展緩慢,和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這與人們對鋼結構住宅的性能優勢認知存在局限、對鋼結構住宅的綜合效益認識不足等存在一定的關系。為了改善目前我國住宅因多為鋼筋混凝土或磚混結構而整體性差、抗震性能不佳的問題,應大力發展鋼結構住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建筑業人工成本處于上行趨勢,并且自2017年以來水泥、混凝土等原材料的價格快速攀升,混凝土結構相對于鋼結構的成本優勢在逐漸縮小。鋼結構建筑有助于化解鋼鐵去產能困局,巨大的市場空白為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預留了大量發展空間[1]。自2019年以來,行業層面對裝配式建筑的政策逐漸向鋼結構住宅傾斜。2019年3月,住建部公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司2019年工作要點》中提出要開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試點,推動建立成熟的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體系。2019年6月,住建部《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建筑技術標準》,在鋼結構住宅的設計、生產、施工安裝、質量驗收、維護及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詳細規范。
裝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經濟性探索
摘要:建筑業是發展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可以說,在推進國民經濟發展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國內建筑行業因管理粗放、工藝落后,如今還存在質量不穩定、效率低下等問題。如何在時展形勢下融合新工藝、綠色新材料和新技術,帶動建筑工業化的強勢回歸是亟待研究的問題,因此裝配式建筑被推上歷史舞臺。探究裝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的經濟性,結合相關理論文獻,提出促進裝配式建筑健康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經濟性;發展措施
一、裝配式建筑特點概述
第一,設計標準化。建筑業產業化推進的關鍵是生產產業化,而生產產業化的關鍵是設計標準化,為了實現規格少,組合多的效果,裝配式建筑在設計構件上需要提前考慮眾多因素。第二,構件工廠化。簡單來說,裝配式建筑需要制作較多的構件,制作場所集中在工廠,制作完畢之后將構件運輸到現場。此種方式對比傳統建筑模式來說,不但提高了作業進度,優化了作業質量,也完善了作業環境。第三,施工裝配化。裝配式建筑某種程度上減少了現場作業的人數,水平構件、垂直構件和一些承重構件都可以在現場進行組裝,所以讓建筑工程更加便捷和高效。第四,裝修一體化。將消防,裝修,水電等工程在工廠提前穿插是裝配式建筑的一大特點,此種方式也能減少現場交叉作業量大和后期隨意打鑿等問題,避免資源浪費,提高建筑進度。
二、裝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經濟性研究現狀
(一)裝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經濟性研究
裝配式施工技術在高校基建的應用
摘要:為促進新舊動能轉換,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裝配式施工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于民用和公共項目中,從施工進度、施工安全、環境保護和產學研融合發展四個角度分析了裝配式施工技術與高校基建工程相結合的重大優勢,希望為裝配式施工技術在高校基建工程中的深度應用提供相關參考。
關鍵詞:裝配式施工技術,高校基建,施工安全
裝配式施工技術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末的西歐地區,其本身為配件化施工技術和機械化生產技術。裝配式施工技術實現了裝配化、標準化和工廠化的有機融合,助推新舊動能轉換,在節約勞動力、提質增速、節能環保上具有明顯優勢,是對建筑工業化的重大突破,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裝配式施工技術在推動經濟建設、環境改善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現已廣泛應用到公共建筑、民用建筑和軍事建筑等領域[1]。伴隨著建筑業的迅猛發展,裝配式施工技術的應用存在建筑整體性、抗震性、耐久性能較差等不足也取得實質突破。但是,目前國內高校基建工程中使用裝配式施工技術仍較少。目前,隨著雙一流大學建設的逐步推進,高校基建工程[2]數量明顯增加。雖然大量基建工程為雙一流大學建設提供了較好的辦學條件,但在安全生產、現場管理、質量控制以及文明施工和施工進度等方面也暴露出各種問題。
1裝配式施工技術概述
裝配式施工技術的出現是現代化建筑業生產方式[3]的巨大轉折。二戰后,西歐地區由于受戰爭影響大量建筑物被破壞且勞動力較為稀缺。因此急需尋找快速大規模建設高品質住房并且使用較少勞動力的現代化新型建造技術,裝配式施工建造技術應運而生。裝配式建造技術是指使用在工廠生產的部件部品,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根據事先設計的連接方式進行現場裝配而成的建筑,其具有高度信息化(BIM)、施工一體化、構建標準化、現場裝配化、設計標準化等特點。裝配式建筑目前種類較多,按照預制材料類型分類包括板材建筑、盒式建筑和砌塊建筑等多種類型,按照裝配式程度分為全裝配式和部分裝配,按照建筑結構形式分類包括框架、剪力墻、框架支撐和框剪結構等多種類型。目前我國建筑工業化尚處于初級階段,裝配式建筑占比低不足5%且大多集中在商品房領域,未來我國裝配式施工技術應加強在公共建筑和工業建筑方面的應用。隨著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入實施,裝配式施工技術的發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相關人士的關注,其應用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
2在高校基建工程中應用價值
裝配式建筑施工結構節點優化研究
摘要:裝配式建筑是將構件采用工廠化預制方式進行制作,通過可靠的結構節點將構件連接組裝,實現裝配式建造。本文結合工程實踐闡述了裝配式建筑施工結構節點優化及處理技術,并對其施工要求做了詳細、深入的分析,重點的分析了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控制點,對裝配式建筑的特點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工廠化預制;裝配式建造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邁入工業化階段,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近年來,各省、市的新建建筑中裝配式建筑的比例逐年不斷增加。裝配式建筑不同于傳統的建造方式,將繁雜的現場施工作業轉移到工業化車間進行構件預制加工,減少建筑垃圾,實現節能環保。在裝配式結構施工過程中,裝配式結構的節點連接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如何處理裝配式結構的節點連接是成為影響裝配式施工進度與質量的主要因素[1]。
1應用現狀分析
20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英、法、蘇聯等國開始嘗試裝配式建造施工。自2015年以來,裝配式建筑由于建造速度快,施工操作簡單,大規模應用時生產成本低等特點,迅速在我國推廣開來,預制裝配式鋼結構、混凝土結構等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筆者在建筑行業中從事建筑工程施工多年,接觸過許多裝配式建筑在公共建筑及住宅建筑的應用實例。筆者以某醫院項目為例,分析裝配式建筑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應用。該項目位于長樂區吳航鎮龍津村,項目總建筑面積為122154平方米(地上101854平方米,地下20300平方米),住院樓設計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裝配率達到71%;門診醫技綜合樓、后勤樓、傳染樓及附屬樓等采用現澆結構。
2工藝原理
裝配式度假酒店建筑設計研究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物質消費水平提升,越來越多的體驗式度假酒店成為大眾的選擇甚至出現“網紅”“打卡”等現象,而這一類建筑設計多采用裝配式技術手段來回應建筑場地與滿足人們對度假酒店的體驗需求。文章依據體驗經濟下,我國出現的大量的裝配式度假酒店這一現象,試圖從體驗經濟下度假酒店的轉變和裝配式酒店對這一現象的回應來進行分析。從平面、材料和體驗這三部分對案例進行梳理,分析現有的設計實踐是如何將裝配式技術設計手段與地形、使用者空間體驗和價值認同進行整合,希望對未來裝配式度假酒店的設計提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體驗經濟;裝配式;度假酒店;建筑設計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旅游意識的增強,我國旅游消費逐步由觀光旅游產品向度假旅游產品過渡,體驗經濟下的酒店已經向著“酒店即目的地”的方向逐漸細分。當下,豪華酒店雖然已經供過于求,然而其所面對的客流量和使用者依然被資本看好,國內近幾年不斷出現的野奢酒店其實也正是在說明,極端精品的奢侈酒店是被需要的。當我們注視“出現即合理”這一現象時,應該反思其背后的形成機制。建筑師在這一時代思維背景下應該將其納入建筑師的設計精神中,單純的物理空間功能的延續的套用已不再適應酒店建筑未來的發展,如何將酒店建筑與客人的體驗進行結合,才能創造出“此情此景”下的即刻體驗,將是建筑師面對這一選題時應該思考的問題。
1相關概念辨析
1.1體驗經濟
1998年安納·克林曼早期對于創造建筑體驗和營造場所的必要性討論,約瑟夫·派恩與詹姆斯·吉爾摩也于1994年在《體驗經濟》中提出,“無論什么時候,一旦以服務作為舞臺,以商品作為道具來使消費者融入其中,體驗就出現了。”[1]體驗式經濟更趨向于從使用者的生活和情感出發,塑造獨特的感官體驗和思維認同,驅動使用者自發產生一系列行為來創造新的與使用者主體本身為依據的一系列價值認同與空間認同。
線上線下多平臺混合式教學方法研究
摘要: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課程實施方式存在很多問題,教學手段嚴重滯后于。本文以《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和《建筑力學》課程為例,重點介紹行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的發展路徑進行說明,對《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和《建筑力學》2門課程進行課程有效分析,建議將教學內容進行碎片化資源分解再整合,采用線上線下多平臺方式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提出一定的改革性建議,以便行業內參考。
關鍵詞:多平臺;碎片化;混合式教學;課程改革
1緒論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重視,高職教育的發展與轉型成為了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線上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方法的應用成為了課程改革最有效的方式之一。[1-2]2014年5月,中國教育部愛課程網和網易合作推出了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MOOC平臺中國大學MOOC。[3]2013年,哈佛大學對三門課程進行了SPOC實驗,國內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翁愷老師在2014年9月開始采用SPOC的方式來輔助課程。[4]目前,國內在高校課程教學過程中涌現出大量的在線學習平臺,對學生的線上線下學習提供了較多的便利,這也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重大變革。本文以我校適合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建筑力學》、《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2門特色課程為例,下面重點對《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課程進行系統的分析與判斷,重點解決3個問題:第一,在教學改革過程中,什么類型的課程符合混合式教學改革?第二,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是什么?第三,混合式教學改革如何實施?
2混合式教學研究
2.1《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課程分析。裝配式建筑的課程特點符合混合式教學應用特色,從2016年開始,全國多數高校陸續開始將裝配式建造技術方面的課程列入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中,裝配式建造技術目前國內外應用體系相對較多,標準制定行業內還沒有基本完善,各地區各企業自主研發或從國外引進技術實施不統一,裝配建造技術的相關課程內容講授表現出“多,散,雜,整合難”的特點,即“多”,課程教學知識點多,裝配建筑相關課程在國內屬于新開課程,行業內的技術體系較多,各大體系包括的技術知識點相對較多;“散”,新開課程的建設對碎片化的教學內容要求較為嚴格,而裝配式建筑課程內容表現出“多而散”的課程特點,內容體系較散,課程改革力度相對較大;“雜”,國內典型的幾家建筑企業裝配建造體系,包括中南集團NPC技術、黑龍江宇輝等,在我校前期開設的課程教學內容中都已實施講授,課程內容雜亂,耗費了大量的時間整合資源,從而進一步的表現出《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等相關課程資源整合“難”,改革力度較大。2.2《建筑力學》課程分析。針對我校近年來對于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重點對《建筑力學》和《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2門特色課程進行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對比分析我校建筑工程技術和道橋專業所有課程,發現《建筑力學》與《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課程均存在“多,散,雜,整合難”的特點,完全符合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此處對《建筑力學》課程分析不作太多展開分析,下面對混合式教學改革提出相應的有效建議。2.3混合式教學改革建議。下面對《建筑力學》與《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等相關課程分析顯示,課程內容講授表現出“多,散,雜,整合難”的特點,筆者從《建筑力學》與《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課程的前期實施效果研究,將碎片化、多平臺線上線下教學改革提出一定的建議,以供行業內參考:(1)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改革應抓住課程的特點,并不是所有的課程都可以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改革,我們應以每門課程的特點充分分析,列出混合式教學的主干,然后進行逐層分解課程內容。本課程《建筑力學》與《裝配式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在行業內目前處于新技術,內容整合需要從零開始實施,內容“多,散,雜,整合難”的特點完全符合改革的要求。(2)線上線下多平臺混合式教學改革過程中將待改革課程進行碎片化內容分解再整合是關鍵,課程負責人應將課程所有內容系統性的列表,列出主干內容,逐層分解,將主干內容“項目化”的分解成若干個模塊,每個模塊作為一個考核目標,列入課程標準考核指標內,強化混合式教學改革課程的“過程測試”,弱化傳統期終考核比列。(3)線上線下多平臺混合式教學改革應注重課程學生自學、互動、提問、解惑、鼓勵積分代替考核等功能模塊設計,不要局限于課堂上的平臺交流時間,線上線下多平臺混合式教學改革是不受課程時間安排、學生出勤情況等因素的影響。比如某學生因特殊原因某次課程不能上課,但在該學生未到場的情況下也可以參與課程互動,或者在課后某時段參與線上自學、在線完成任務、在線試題測試等方法彌補課程缺席問題,這也是課程改革中的比較重要的部分。(4)線上線下多平臺混合式教學改革對課程標準的設計有特殊要求,即課程標準的設計不能拿傳統課程標準的模板直接硬套,應首先從課程標準上進行大膽嘗試,只要能夠滿足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課程標準的格式并不是唯一,因此,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是課程標準的革新。
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結構施工的應用
[摘要]發展新型建造形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是黨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的任務。各省市也相繼出臺了鼓勵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相關政策文件,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時機成熟、潛力巨大。和傳統建筑相比,裝配式建筑要求設計必須精細化、協同化,相應地裝配式建筑需要全過程制定周密的實施計劃。BIM技術作為計算機輔助技術的又一次重大的變革,強調全過程、信息模型化、所見即所得,對高精度、精細化施工的裝配式建筑無疑是最為高效的技術輔助手段,裝配式建筑施工應用BIM技術大有裨益。本文針對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結構施工中的應用進行淺析,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BIM技術;裝配式建筑
1BIM的特點
[1]三維可視化:傳統的工程圖是二維的,但表達的是三維空間實體,需要讀圖人根據制圖規則翻譯,越復雜的三維實體,翻譯難度越大,越容易出錯。如一個造型復雜配筋較密的造型柱,畫圖和讀圖都比較麻煩,翻譯過程中很難在尺寸、鋼筋數量上與三維實體準確對應,施工時容易出錯。三維視圖可以把構件各個角度都呈現出來,即使構件內部也可以通過調整顯示方法把內部細節(如鋼筋信息)顯示出來,避免翻譯過程中的缺失和錯誤,實現所見即所得。協調性:BIM最核心的要素為信息互通,以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不同階段不同專業不同參與方的信息共享。BIM的協調性能使許多協調工作即時進行,甚至自動完成協調。模擬性:BIM可對設想狀態、設想組織順序進行模擬。如在施工組織設計時,BIM可以模擬不同塔式起重機布置方案的空間作業效率與有效覆蓋范圍的比較。優化性:通過信息分析、模擬、比較、按一定的技術原則,選擇優化方案。得益于BIM模型集成了工程的全過程信息,其優化過程獲得了全部真實信息的支持,通過計算機強大的運算處理,比人工優化更加精準可靠。輸出性:BIM可以全面、高效地輸出信息,不僅可以按傳統二維輸出方式自動出圖,還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直觀地模擬構件的空間形態及組合連接過程。
2BIM在PC建筑施工中的應用
PC建筑中大部分PC構件都需要在工廠中制作預制成型,部分PC構件中還有服務于工程項目各專業的預埋管線,一旦到現場才發現問題,木已成舟,來不及補救,會造成很大的損失。管線的錯漏碰缺又往往是因為各專業各環節的信息溝通未即時同步化,造成一個個的信息斷鏈、信息孤島,最終導致PC構件在現場連接安裝時發現問題卻為時已晚,無法解決。BIM技術解決這一難題恰到好處,由于建筑、結構、水暖電各個專業之間、設計、制作和安裝之間共享同一信息模型,可以更加直觀地檢查各專業各環節件存在的沖突。BIM的應用為PC設計、制作、安裝帶來極大的便利,避免或減少錯漏碰缺。BIM技術可以綜合建筑、結構、安裝各專業信息進行智能檢測,及早發現問題,防患于未然。BIM在PC建筑施工中的利用主要在以下方面:利用BIM進行不同專業間的信息檢測,實現設計協同,信息同步對稱,避免“撞車”,避免“不說話”,避免不同專業間的信息孤島,避免現場發現問題解決起來卻無從下手。利用BIM進行設計、構件制作、運輸、構件安裝的信息監測,實現各環節的銜接與互動,避免無法制作、運輸和安裝的現象,實現全過程的系統化。利用BIM指導PC構件的生產,使構件制作、出庫計劃、運輸與施工計劃等各個環節無縫銜接,動態響應。利用BIM進行模臺、流水線設計,保證PC構件形狀和尺寸的精度在安裝容許范圍內;保證出筋、預埋件、預埋管線沒有遺漏,定位精準。利用BIM進行PC構件備料,各種原材料、埋件數量的優化統計。利用BIM進行PC構件的施工組織,從制作、運輸、現場調配和安裝各個環節無縫銜接,動態響應。
- 上一篇:教育技術能力培訓范文
- 下一篇:中學法治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