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經濟性探索

時間:2022-10-08 10:08:20

導語:裝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經濟性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裝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經濟性探索

摘要:建筑業是發展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可以說,在推進國民經濟發展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國內建筑行業因管理粗放、工藝落后,如今還存在質量不穩定、效率低下等問題。如何在時展形勢下融合新工藝、綠色新材料和新技術,帶動建筑工業化的強勢回歸是亟待研究的問題,因此裝配式建筑被推上歷史舞臺。探究裝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經濟性,結合相關理論文獻,提出促進裝配式建筑健康發展的措施。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經濟性;發展措施

一、裝配式建筑特點概述

第一,設計標準化。建筑業產業化推進的關鍵是生產產業化,而生產產業化的關鍵是設計標準化,為了實現規格少,組合多的效果,裝配式建筑在設計構件上需要提前考慮眾多因素。第二,構件工廠化。簡單來說,裝配式建筑需要制作較多的構件,制作場所集中在工廠,制作完畢之后將構件運輸到現場。此種方式對比傳統建筑模式來說,不但提高了作業進度,優化了作業質量,也完善了作業環境。第三,施工裝配化。裝配式建筑某種程度上減少了現場作業的人數,水平構件、垂直構件和一些承重構件都可以在現場進行組裝,所以讓建筑工程更加便捷和高效。第四,裝修一體化。將消防,裝修,水電等工程在工廠提前穿插是裝配式建筑的一大特點,此種方式也能減少現場交叉作業量大和后期隨意打鑿等問題,避免資源浪費,提高建筑進度。

二、裝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經濟性研究現狀

(一)裝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經濟性研究

本文對裝配式建筑和傳統現澆式建造方式經濟效益做出對比。1.經濟效益之建造成本對比探究。基于建造成本等角度,裝配式建筑通過特定的材料和一定的連接技術連接了建筑構件,并對現場現澆模式進行改革,要求現場工人按照車間作業——現場拼裝等流程來作業,對比傳統的現澆模式,裝配式建筑成本構成和計價模式均存在差異,無形中也會增加部分環節和程序,也會讓增量成本有所增加。2.經濟效益之應用成本對比探究。裝配式建筑站在應用成本等角度來分析存在一定優勢,其優勢體現在年能耗成本以及年維護成本上,比如裝配式屬于新型綠色環保技術,建筑融合了技術和材料,極大降低了能耗成本,也會降低燃氣費、水電費、制冷費等等。相關數據顯示,每平方米會節約8元。再加上裝配式建筑應用的材料生命周期較長,比較耐用,所以也會拉長維修周期,降低維修費用。3.環境效益對比探究。本質上,建筑需要和環境協同發展,所以站在環境效益等角度,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任意環節都會影響環境。對比傳統的現澆式建筑,裝配式建筑于“四節一環”保等方面經濟優勢較大。比如在節水上,裝配式建筑因減少了現場時作業,所以也減少了設備沖洗水等等。相關數據顯示,每平方米會節約3.02元。在節材方面,裝配式建筑因提高了構件的精度,所以極大降低了材料損耗,有關數據顯示:每平方米會節約1.65元,為了更好的節地,裝配式建筑應用輕質材料,不但會降低建筑本身的重量,也會增加應用的面積。據相關數據報道:裝配式建筑每平方米會節約55元。同時,裝配式建筑也具有節能效果,比如會節省現場施工用電以及辦公用電等等,依據有關數據報道:裝配式建筑每平方米會節約10元。同時,建筑物在全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均會對外排放二氧化碳,在維護建筑物階段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最多,約占全生命周期的70%,據有關數據報道:裝配式建筑每平方米會產生3.9元碳排放效益。4.社會效益對比探究。基于社會效益等角度,裝配式建筑不但能優化工人的作業環境,提高工人的滿意度,也會提高他們的勞動效率,增強工人歸屬感和榮譽感。5.綜合效益對比探究。綜上所述,與現澆式建筑對比,裝配式建筑在應用階段年管理成本上以及建造階段一次性投入上并沒有經濟優勢,但在年維護成本、節材效益、節地效益、節水效益、大修成本以及碳排放效益上均存在經濟優勢。

(二)裝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經濟優勢

1.改革資源應用模式。在我國,建筑平均壽命不長,僅有30—40年,簡單來說,每100年時間里將會面臨三次建設和拆毀。有關資料顯示,國內每年會排放3億多噸的建筑垃圾,2017年國內建筑行業共消耗了170億噸的混凝土,17億噸的水泥。特別是在建筑中反復拆改,浪費資源,這種粗放的管理模式也讓傳統的建造形式走到了歷史盡頭。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對比傳統建造方式,具有重復利用、節約資源等優勢,也是改革資源應用模式的一劑良方。2.構建低碳能源體系。據相關數據報道,每年在建筑生產中會消耗較多礦產資源,約130億噸,其中很多資源不可再生,比較稀缺,再加上國內建筑運行能耗比例較高,增長效率較快。為了控制資源,中國曾公開對外做出承諾:2030年,國內單位GDP碳排放量對比2005年要降低55%~60%,降低非化石能源所占比率,達到20%上下,這都能看出國內節能減排任務任重而道遠。裝配式建筑具有環保節能等優勢,可以順應低碳環保的發展趨勢。3.提高建筑產品質量。本質上,裝配式建筑并不是單純地轉移工作地點,也并不是改革建筑工藝,而是對建筑體系和生產模式的一種革新。因在工廠制作裝配式構件,所以具有較高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再加上工人作業環境優良,也能保障模具質量。智能化、自動化技術也能盡可能地避免人為錯誤,所以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方式具有的優勢明顯高出現場現澆構件。4.提高勞動效率。裝配式建筑屬于集約化生產模式,會在傳統手工作業基礎上來進行智能,自動改造,優化作業效率,同時對比傳統的建筑模式,裝配式建筑會將類似高空作業等方式過渡到工廠安全的平地上來,這樣不但提高了勞動作業效率,也優化了施工環境,保障了施工安全。除此之外,對比露天環境來說,裝配式建筑因在工廠作業,也能減少雨季限制,改善作業人員的工作環境。

(三)裝配式混凝土民用建筑經濟劣勢

1.還沒有完全解決經濟性問題。裝配式建筑和傳統工法對比具有較高的建造成本。結合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走訪調查的四個裝配式建筑中,PC工法對比傳統工法來說,會增加9%~20%的成本,即平均增加單方造價150~250元/平方米。除此之外,結合萬科提供的資料和數據,對于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項目來說,一旦預制率達到15%,單方造價會增加300~450元/平方米,這種較高的成本問題也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2.設計技術機制不夠完善。裝配式建筑對設計精準性和前瞻性都有較高的標準和要求,對比傳統的施工設計來說,對作業的精準度和管理效率有極高的要求,因此國內成功進行裝配式建筑設計的企業寥寥無幾。國內很多裝配式建筑在設計上依舊采取傳統的思維,然后找到一些裝配式建筑設計企業進行二次裝配式改造,最后交由工廠做出深化設計。這也是設計技術機制不夠完善的一大表現。同時,每增加一道環節就會引發信息的流失和成本的增加。3.隊伍素質有待提升。裝配式建筑發展質量和建筑行業息息相關,其發展會影響建筑行業鏈的各個環節,這就需要房地產企業、施工企業、設計企業以及政府部門提高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認知,以此來順應此種模式的發展,但國內建筑如今還存在急功近利、粗放管理等問題。再加上行業隊伍素質一直不高,也影響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效率和質量。4.關鍵技術和集成技術不夠成熟。裝配式建筑屬于創新型建筑模式,采取的架構是整體裝配體系,所以對比傳統的建筑方式,裝配式建筑對吊裝拼裝和連接技術均有較高的要求,對產品部件精細化和銜接程度要求也比較嚴格。但在裝配式建筑中經常存在吊裝后構件誤差大、拼接節點出現滲漏等問題,這是集成技術和關鍵技術不夠成熟的一大體現。因此,裝配式建筑需要創新,完善的集成和主要技術,這就需要對應的技術部門將目光放在技術支撐上。比如可以集成前人研究的多項技術,在滿足裝配式建筑發展需求基礎上,制定適合的行業標準,這也是推進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走向成熟的一大關鍵。

三、促進裝配式民用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一)政府方面

1.做好管理制度的創新。對比傳統的現澆構筑建筑,裝配式民用建筑在指標需求,設計標準和建造模式上均有不同,所以也為政府各部門提出了一些難題,因此政府應在質量檢測,產品驗收,招標定標和資格審查上修訂原有制度,以此滿足裝配式建筑的發展需求。2.進行產業政策扶持。任意一個新事物在初期發展之時都需要得到外部的扶持,裝配式建筑也不例外。如今國家和各級政府也出臺了如稅收優惠津貼、經費補貼和專項基金等產業扶持政策。建議在之后,各級政府也應在滿足裝配式民用建筑發展的同時,提供貼息貸款,獎勵容積率,設立綠色通道,來為裝配式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扶持。

(二)企業方面

1.具備利益相關方思維。對于裝配式建筑來說,政府、建設企業、技術研發部門、裝配企業、用戶、建筑施工企業都是利益有關方,任何一個利益有關方的需求如未得到公平對待,都會打破原有的平衡關系,成為不穩定因素。2.做好盈利模式的革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奧利弗·威廉姆斯曾經提出過“經濟組織理論”,經濟組織理論指出配置資源的兩個主題即市場和組織,但配置資源除了這兩大主體之外,也包括中間體組織,顧名思義,介于市場和組織中間的一種體制。簡單來說,中間體組織一旦形成,禁止其他成員隨意進入或退出,各個成員之間形成了共同進退的局面。制度經濟學中最小單位即交易,威廉姆斯曾針對組織和交易類型進行了最優匹配,并構筑了威廉姆斯啟發模型,模型構筑之后,在各個領域加以應用,啟發模型也能應用在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盈利模式上。結合他的理論,在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盈利模式革新中,需要構筑中間體組織。簡單來說,按照用戶的需求為其提供裝配式產品服務,以此提高產品的服務價值和質量,并對裝配式上下游企業進行串聯,構筑有機體。此種方式可以形成多樣的企業融合,這種方式與傳統的依靠合作關系松散的結構差異較大。究其原因是傳統依靠合作串聯在一起的結構相對松散,彼此屬于博弈的對立關系。因此,各個企業為了關注自身利益,會讓鏈條一直處于脫節狀態。所以有必要聯動產業鏈,降低環節中不必要的投放,來盡可能降低裝配式建造成本。建議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實施EPC工程總承包和產業鏈戰略聯盟模式,EPC工程總承包模式適用一些實力強且資源整合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產業鏈戰略聯盟模式適用實力規模不算雄厚的中小企業。模式牢固性和穩定性均較強,會讓處于鏈條上的企業雙方統一目標,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

結語

裝配式建筑會改革產業鏈關系,將串聯改革為并聯,同時,也會改變空間方式,由單一空間過渡到多重空間,所以對比傳統的現澆模式來說,裝配式建筑會避免同一空間背景下交叉作業較多的問題,更好地提高作業進度和效率,優化施工環境。本文分析出裝配式建筑的特征,即設計標準化、構件工廠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分析出裝配式混凝土經濟建造現狀,最后得出如下結論:裝配式建造和傳統建造模式對比,裝配式建筑在年維護成本、大修成本、節地效益、節材效益和碳排放效益上存有經濟價值,其具有改革資源應用模式、提高勞動效率和產品質量的優勢。但如今國內裝配式混凝土在建筑上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未完全解決經濟性問題,設計技術體系不完善,隊伍素質有待提升以及關鍵技術不成熟等等。最后,為推進裝配式民用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在政府和企業兩大方面提出幾點建議,希望可為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貢獻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曲虹.裝配式建筑經濟優勢分析保證施工質量[J].現代企業,2020,(9):75-76.

[2]丁志勝.裝配式建筑發展困局和解決思路分析[J].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40-42.

[3]曲虹.基于一體化建造模式下的裝配式建筑經濟效益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0,(8):67-68.

[4]薛瑩瑩.福建裝配式建筑水平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研究[J].福建建筑,2020,(8):135-138.

[5]譚崢,徐盈之,朱瑞.小型經濟適用型裝配式建筑單元前沿探索[J].城市住宅,2020,(5):134-137.

[6]曲虹.論裝配式建筑對比傳統現澆建筑的經濟分析與控制措施[J].中外企業文化,2020,(5):47-48.

[7]李錦華,李雪強,馬輝,朱俐娜.機會經濟視角下裝配式建筑經濟效益研究[J].建筑經濟,2020,(3):99-103.

[8]金占勇,邱宵慧,孫金穎,王穎,康曉輝.基于三方博弈的裝配式建筑發展經濟激勵研究[J].建筑經濟,2020,(1):22-28.

作者:封攀新 單位: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