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2 12:40: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裝配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安裝公司常德元2016年5月11日
目錄
一、 風機的結構以及開箱檢查
二、風機的搬運和吊裝三、風機的清洗和檢查四、風機基礎檢查五、風機安裝墊鐵布置的要求六、風機軸承座的找正、調平七、風機機殼組裝八、電動機與風機找正時的要求九、風機進氣和排氣管道的安裝十、風機的試運轉
一、風機的結構以及開箱檢查
1、風機的結構 風機主要由機殼、葉輪、進風口、出風口、調節門、轉動軸、軸承座、聯軸器及驅動風機的主電機組成。2、風機的開箱檢查 按設備裝箱單清點風機的零件、部件,重點核對葉輪、機殼和其他部位的主要安裝尺寸,并應與設計相符;風機進口和出口的方向(或角度)應與設計相符;葉輪旋轉方向和導流葉片的導流方向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轉動軸和葉輪等主要部件應無碰傷和明顯變形;風機外露部分各加工面應無銹蝕;整體出廠的風機,進氣口和排氣口應蓋板遮蓋,并應防止塵土和雜物進入。
二、風機的搬運和吊裝
1、整體出廠的風機搬運和吊裝時,繩索不得捆綁在機殼上蓋的吊耳上。2、解體出廠的風機繩索的捆綁不得損傷機件表面;轉動軸軸頸、測振部位均不應作為捆綁部位;轉動軸和機殼的吊裝應保持水平。3、當輸送特殊介質的風機轉動軸、葉輪及機殼內涂有保護層時,應妥善保護,不得損壞。尤其是葉輪及機殼不能直接放在地上滾動或移動。4、所有零部件應存放在枕木上且通風良好。5、葉輪、轉動軸和所有松散件要包裝完好。
三、風機的清洗和檢查
1、應將轉動軸、軸承座等拆開并清洗。2、大型風機配套的軸承一般為滑動軸承。滑動軸承要進行刮瓦和驗瓦,合格后方可進行安裝。軸承的冷卻水管路應暢通,并應對整個系統進行試壓;試驗壓力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當設備技術文件無規定時,其壓力不應低于0.4Mpa。3、調節機構應清洗潔凈,其轉動應靈活性;各機件和附屬設備應清洗潔凈;當有銹蝕時應清除,并應防止安裝期間再產生銹蝕。系統中的油泵、過濾器、油冷動器和安全閥等應拆卸清洗。油冷卻器應作嚴密試驗;氣體冷卻器應拆卸清洗潔凈后,再作嚴密試驗;氣體管路的閥門和調節裝置應清洗潔凈,當無特殊要求時,可不作嚴密性試驗。
四、風機的基礎檢查
1、風機基礎檢查的內容以及要求
序 號
檢查部位
允許偏差
檢測儀器
1
基礎外形尺寸
±30mm
鋼卷尺,經緯儀
2
基礎平面標高
0~20mm
精密水準儀
3
基準點標高對廠區零點標高
±3mm
精密水準儀
4
中心線間的距離
±1mm
鋼卷尺,彈簧秤
5
地腳螺栓孔中心位置
±10mm
鋼卷尺
6
地腳螺栓孔深度
0~20mm
鋼卷尺
7
地腳螺栓孔垂直度
5/1000
鋼卷尺,吊線錘
五、風機安裝墊鐵布置的要求
1、按風機的性能選擇平墊鐵和成對斜墊鐵。對于轉速超過3000r/min的風機,各塊墊鐵必須進行各個面的精加工,各塊墊鐵之間的接觸面面積均不應小于接合面的70%,局部間隙不應大于0.05mm。2、座漿法平墊鐵的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1/1000,同時各部分的平墊鐵應保持在同一標高位置上,其標高的允許偏差為±1mm;無墊鐵安裝法埋設的臨時墊鐵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2/1000,其標高的允許偏差為±2mm;采用壓漿法施工時,及時檢查墊鐵之間的間隙。
六、風機軸承座的找正、調平
軸承座安裝在基礎墊鐵上以后必須測量安裝標高。其縱向和橫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1/1000;軸承孔對轉動軸軸線在水平面的對稱度應符合下列要求:a、每個軸承孔分面的縱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04/1000。b、每個軸承孔中分面的橫向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08/1000。c、主軸軸頸處的安裝水平偏差不應大于0.04/1000。 找正合格后,可以擰緊軸承座的地腳螺栓。七、風機機殼組裝
1、機殼組裝時,應以轉動軸軸線為基準找正機殼的位置,機殼進風口或密封圈與葉輪進口圈的軸向插入深度和徑向間隙應調整到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的范圍內。當設備技術文件無規定時,軸向插入深度應為葉輪外徑的10/1000,徑向間隙應均勻,其間隙值應為葉輪外徑的1.5/1000~3/1000(外徑小者取大值)。高溫風機應預留熱膨脹量。2、上下機殼的結合面應貼合;未擰緊螺栓之前其局部間隙應符合下列要求:a、工作壓力小于或等于1MPa時,間隙值不應大于0.12mm;工作壓力大于1MPa時,間隙值不應大于0.10mm。b、當超過上述間隙值時應查找原因,并應消除內裝件過盈或局部堆高因機殼變形引起誤差,且在擰緊螺栓后又能消除間隙時,在不影響機器裝配精度的情況下,可不作修整;c、結合面之間,當無特殊要求時,應均勻涂上密封涂料。八、電動機與風機找正時的要求
安裝風機與電機的聯軸器,軸與聯軸器的配合為過渡配合,推薦在油中均勻加熱聯軸器,在機油盆中加熱至80℃~100℃,并保持20~40min,加熱時聯軸器應放在網格上,并利用200℃玻璃溫度計進行測量,可便于安裝,并保證安裝到位。1、兩半聯軸器之間的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對具有滑動軸承的電動機,應在測定電機轉子的磁力中心位置后再確定聯軸器間的間隙。2、聯軸器的軸向、徑向跳動偏差不應大于0.50mm。3、風機的縱向和橫向安裝水平應在主軸和進氣口、排氣口法蘭面上進行測量,其偏差均不應大于0.2/1000。
4、風機安裝時,應檢查正、反兩個方向轉動軸的轉向、轉動軸與機殼間隙、葉輪與機殼間隙,其間隙值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九、風機進氣和排氣管道的安裝
風機的進氣、排氣管道的安裝,除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工業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執行外,還應符合下列要求: 風機的進氣、排氣系統的管道、大型閥件、調節裝置、冷卻裝置和油系統等管路均應有單獨的支承,并與基礎或其它建筑物連接牢固;與風機進氣口和排氣口法蘭相連的直管段上,不得有阻礙熱脹冷縮的固定支撐;各管路與風機連接時,法蘭面應對中并平行;氣路系統中補償器的安裝,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管路與機殼連接時,機殼不應承受外力;連接后,應復測機組的安裝水平和主要間隙,并符合要求。十、風機試運轉
1、 風機試運轉前應符合下列要求:
篇2
一、模具專業實訓課程的設計
模具產品從設計到生產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它包括模具產品設計、模具結構設計、模具加工制造和塑件生產等方面,需要產品設計師、模具設計師、模具加工工人協同完成。筆者所在學校是中職技校,學生來源主要是初中生和少數高中生,培養的學生就是生產第一線的工人,就業崗位定位在模具制造熟練操作工或模具加工工藝師(極少數)。因此,筆者覺得筆者所在學校應推行專業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的模塊式教學方法(見圖1)。
1. 模塊一:模具拆裝測繪
作為直接生產操作工人,看懂讀懂機械工程圖是關鍵。因此,組織學生拆開各種模具教具實物進行測繪練習,讓學生把所有零件圖和裝配圖在紙上草繪,再用電腦軟件繪圖。此法有以下優點:
(1)能結合以前所學模具基礎理論知識進一步熟悉模具典型結構,為模具裝配實訓做準備。
(2)制圖知識得以學以致用,并強化AutoCAD電腦繪圖。
(3)把原來逐件制作純消耗材料實訓變為逐漸引導學生把圖紙繪制出來的零消耗實訓,
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4)為CAXA實訓做準備。
2. 模塊二:實訓教學結合理論知識學習CAXA(或Pro/E、UG)
實訓時,可分組發放產品圖紙,學生根據模具制品的形狀、精度、大小、工藝要求和生產批量,用模具設計軟件選擇相應的設計步驟、參數、計算公式以及標準模架等,最后給出全套模架結構設計圖。要求學生利用軟件對此模具進行開模、合模、制品推出的全過程仿真練習,了解了模具制造全過程,從中找出設計的不合理處,為下一步加工實訓做準備。
3. 模塊三:普通機械,數控編程加工
對模具來說,一般標準零件是可以直接訂購的,如標準模架、導柱、導套、頂針等,但模具的凸凹模(或型腔)是要進行加工得到的。任何零件的加工基本上都是要經過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這一過程。模具一般是單件產品,因此加工一般是普通機械加工去除余量,再經數控機床編程進行半精或精加工。所以,這就要求學生能編寫模具零件加工工藝規程,并能熟練地使用普通機床(如車、銑、刨、磨等)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且在下道工序能用手工方式和CAM方式編寫數控加工程序,操作數控機床(加工中心、數銑、線切割、電火花等)加工出合格模具零件。
4. 模塊四:模具裝配、修配、調整模塊
模具裝配、調整不可能直接進行,此模塊就要求學生具備鉗工的一般技能。鉗工一般內容包括:劃線、工量具的使用、鏨削、鋸割、銼削、鉆孔、攻螺紋、套螺紋等,而這些基本技能的學習不能像學普通鉗工那樣照搬應用,要結合模具結構進行研究、總結,發現沖壓模具的凸凹模、塑料模具里的鑲件是鉗工技能訓練中的旁證,可將四方體、六方體、圓弧銼配、十字配作、角度配作、鉆孔、攻絲、套絲與裝配等綜合在一起制作一本可行性的實訓校本教材,既可減少實訓材料的消耗,又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可檢驗學生模具課程學習完成的情況。
在此模塊中,裝配最難點應屬配鉆、攻絲。因為孔的形位精度、尺寸精度關系到裝配的位置。教學中,我們要學生自己設計所需孔深,把在理論課學到的螺紋底孔直徑計算公式運用到實訓操作中,在廢料上按鉆通孔、鉆小孔、鉆斜孔、擴孔、锪孔、鉸孔、逐步過度到鉆盲孔、鉆多工件。盡管圖紙上不一定要求螺絲清根,但實際的工況是要清根的。這樣學生知道了在盲孔攻絲中為了滿足圖紙規定要求,必須準備好空間讓出絲攻到足夠深度。這就要把孔鉆深點,但若鉆的太深超過切口就會鉆到下一個零件上去,則會造成偏心問題。因此,應設計些簡單的配合組裝圖,讓學生進行加工并裝配,為下一步裝配模具做準備。
等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后,可把前面機加工合格的模具零件進行裝配、調整、試模實訓,試模合格后把此模具進行點評、展示,會讓學生有成就感。這樣,專業針對性明顯增強,學生對專業學習目的更為明確,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經過該實訓,學生能夠將既往所學的相關專業知識進一步鞏固,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以上模塊可打亂順序進行,以解決機床、電腦設備少,學生多的矛盾。有針對性的讓學生分批分模塊進行實訓,同時在實訓中以工廠的標準和要求對學生進行管理,使學生在掌握技術的同時,也通過了崗前培訓。畢業時能獨立操作,盡量做到“零距離”上崗。
二、實際案例
圖2手柄
工件名稱:手柄(見圖2)
生產批量:中批量
材料:Q235-A鋼
材料厚度:1.2mm
經過模具設計軟件的學習之后,發放模具成品圖紙給學生,讓學生分組(5~10人/組)用Pro/E等模具設計軟件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圖紙的技術要求等進行模具設計計算(見圖2)并轉化為二維的裝配圖(見圖3),零件圖。此階段是建立在模塊一、二的基礎上才可進行。
圖3二維裝配圖
經專業指導教師檢查合格后,可根據零件圖和裝配圖編制工藝并進行加工,加工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機加工,數控特種加工,也可選用鉗工加工。工作量大的可選用機加工,如模架,可用加工中心數控編程或用MasterCAM軟件進行編程方法進行加工(機加工模塊實訓);精度高的可用特種加工,如落料凸模,直通式,采用線切割加工,2個M8螺釘固定在墊板上,與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6/m5。整體凹模,各沖裁的凹模孔均采用線切割加工(特種加工模塊實訓);而簡單的,可采用模具鉗工技能,如導料板、卸料板可先銼削、磨削后再鉆孔(模具鉗工技能實訓)。
最后等所有的零件都加工好以后,就可以進行裝配、調整、試模。根據級進模裝配要點,選凹模作為裝配基準件,先裝下模,再裝上模,其中要注意孔的配鉆并調整間隙、試沖、返修(模具鉗工技能實訓)。
三、結束語
由于每個學校的設備、條件、資源等不一,教學方式的不同,普通固定的教材不適于每個學校。因此,針對“實用、夠用”原則及模塊式教學,應開發相應的校本教材,如已開發的《鉗工技能實訓》和待開發的《模具測繪實訓》以及《機加工、數控實訓》。這樣針對性的進行模塊式教學,會使教學目的明確,技能的掌握更簡明快速,學生的適應會更好更快。模具專業實訓課程的開發,是一個過程很長很遠的研究方向,模具實訓老師的專業進取也得不斷更新和提高,才能適應新技術的改革和創新。
(作者單位: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
篇3
關鍵詞:模具專業;實訓教學;體系;行動導向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1-0018-01中等職業教育模具專業培養的人才,將來主要從事模具類產品的造型設計、模具設計、自動數控編程和模具加工制造等,培養模具設計制造和生產管理能力是實訓教學體系建構的基本著眼點?;诖耍瑯嫿ɑ谀>吖ぷ鬟^程的單項實習、專項實習和綜合實習、層層遞進的實訓教學體系,其中單項實習目的在于形成職業基礎能力,專項實習目的在于培養職業拓展能力,綜合實習目的在于提升職業生產能力,三個層次的實踐緊緊圍繞學生職業能力這一核心。
1.單項實習
1.1基礎實習模塊(第一、二學期)。主要有機加工實訓、金屬切削設備拆裝實訓、計算機操作實訓、工程制圖測繪、計算機繪圖、零件檢測、模具鉗工等實訓。這一層次技能訓練目的是使學生對機械加工設備、機械加工方法有一個基本認識,為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為后述的專業專項訓練及綜合技能訓練打下基礎。同時每個技能實訓項目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有基本功訓練模塊和趣味課題訓練模塊。例如:鉗工技能實訓分為二個模塊:基本功訓練模塊,主要培養學生零件手工加工技術的基本能力;趣味課題訓練模塊(劃規、榔頭的制作等),進一步強化學生手工加工技術的專項技能,學生也可自由選擇,自己設計加工方案,自主完成加工工作。
1.2提高實訓模塊(第三學期)。主要有沖壓模具設計、模具零件工藝編制、塑料模具設計、模具拆裝、中級技能培訓、CAD/CAM實訓、數控銑削實訓等。教學項目針對的是從事該崗位工作所需的知識、能力等的訓練。例如:針對模具CAD/CAM工作崗位,教師根據CAD/CAM等應用軟件在模具設計與制造中的工作過程要求,設計了難度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沖壓模具、塑料模具、壓鑄模具等若干個訓練項目(如平墊圈模具、花瓶模具、眼鏡模具、皂盒、照相機殼、汽車輪箍等)。教學環節的實施完全遵守其工作過程。學生經過上述若干個項目的訓練,基本能達到該崗位從業的要求。
2.專項實訓
2.1校內專項實習模塊(第四學期)。模具專業專項實習的總體操作流程如下:學生分組下達設計任務書產品工藝性分析確定設計方案CAD模具設計小組內擇優選取加工模具模具零件工藝編制模具零件制造模具裝配試模、調試試制產品。
為了保證實訓質量,學校應當成立一個由多名教師組成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專項實訓指導小組,實訓時間為12周(課內6周,課外6周)。具體實施步驟及內容:(1)模具設計與備料。學生報名選擇塑料?;蚶錄_模設計與制造,根據報名情況分組并選擇設計指導教師。設計指導教師布置設計題目,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題,每人完成一副模具的設計。備料包括標準模架與模板的定做或非標準模板和標準件的購買。(2)工藝編制與模具加工。在教師指導下,每組學生選擇最優化、最合理的設計圖紙,編寫具有可操作性的加工工藝,分工合作,完成模具加工任務。(3)模具裝配、試模、調試。學校聘請企業的模具鉗工師傅進行指導,學生全程參與,進行模具裝配、試模,產品質量檢測,工藝的改進嘗試與模具結構的修正。(4)總結。教師組織學生分析問題,交流座談,了解學生實訓中存在的問題,協助制訂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學生在實訓中完成并提交:小組共同提供加工模具資料一套,包括裝配圖、零件圖、工藝卡、模具成品;組員每人上交各自設計資料,包括裝配圖、非標件零件圖、設計說明書、各自負責編制的工藝卡與零件圖、模具制造總結。
2.2校外輪崗實訓模塊(第四學期)。輪崗實訓是在企業中進行。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進行訓練,由企業技術人員和工人進行指導,受到橫向拓寬、縱向延伸的專業訓練。這種模式既指有兩批學生交替參與,又指不同崗位的交替參與。指導教師應當根據被指導學生不同的實訓單位、崗位及要求,會同實訓單位確定具體實訓內容并擬訂實訓計劃,具體指導學生實訓。
2.3職業技能大賽模塊(第四、五學期)。在第四、五學期,要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的職業技能大賽,選拔優秀學生積極參加。先在所有學生中開展大賽培訓,培訓要以職業崗位中的工作過程為導向,將工作任務轉化為教學任務,以企業真實工作情境或任務為載體,使學生通過激烈的競爭提高自身操作技能。然后通過層層選拔,實現知識學習、技能訓練、職業技能大賽的有機結合。
3.綜合實訓
3.1畢業設計模塊(第六學期)。畢業設計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最后一個重要學習環節,是專業課程學習的深化與升華過程。通過畢業設計,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設計問題的能力,為適應實際工作和今后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畢業設計選題要在第五學期完成,選題要來自實際,應用性、綜合性要強。畢業設計采用基于生產過程的設計模式:產品分析-模具設計-模具制造-模具裝配-試模、調試-試制產品,讓學生把自己設計的圖紙真正變成模具,并用模具加工出合格的產品,使畢業設計真正成為學生實際工作前的一次全過程模擬,縮短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的差距。
3.2頂崗實習模塊(第五、六學期)。學生完成單項技能實訓、專項實訓和輪崗實訓后,進行頂崗生產實踐。選擇專業對口、生產技術先進和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為實訓基地,使學生獲得完整的企業生產過程和組織管理的綜合訓練。頂崗實訓基地是實訓教學的主戰場,在頂崗實訓基地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學校的教師和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共同合作,學校和企業互惠互利。企業的崗位完全以學生為主運作,他們接受的是實際工作過程的訓練,學生的身份就是員工,享受企業員工的工資等福利。培養計劃實施過程中會受到學生素質,教學計劃,習慣勢力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制約,另外自身也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這需要我們更多的人去進一步的探討和推廣。參考文獻
[1]龍寧曲 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形式下的高職商務英語教學 《科技信息》,2011年12期.起止頁碼:78-78
[2]王永花.吳偉.談"基于問題學習"模式中的問題及其相關探討.《物理教師》,2007年28卷3期.起止頁碼:46-47.
[3]黃妹蘭.例談引導式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法.《科學教育》,2007年 13卷 2期.起止頁碼:2-4
篇4
(臺州科技職業學院,浙江 臺州 318020)
【摘 要】《機械制造工藝》是機械類專業的核心課,該課專業知識晦澀抽象,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然無法滿足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需要,對于該課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開發出了一整套“1+N”課程包,實踐證明,該課程包實施效果良好,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教學的種種弊端,真正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 機械制造工藝;1+N課程包;機械核心課程
基金項目:浙江省科技廳高技能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活動資助項目(2013R30052)。
作者簡介:陳曉(1983—),男,漢族,浙江臺州人,工學碩士,臺州科技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機械CAD/CAM。
0 引言
《機械制造工藝》課程是面向機械類各專業中研究機械加工共性問題的主干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機械制造工藝的基本理論,具有制訂中等復雜零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的初步能力,使學生初步具有分析、解決工藝、工藝裝備等制造技術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地加深學習打下基礎。
1 《機械制造工藝》“1+N”課程包設計理念
原有的《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教學內容不能體現課程的實用性、實踐性和創新性,而從中獨立出的《機械制造工藝》課程則突破了傳統的學科體系,擺脫了以知識點為主線構建教學內容的慣例,在做好充分的崗位調研工作的基礎上,以真實企業典型零件作為教學載體,提煉出典型工作任務,重新整合了知識模塊,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組織教學,構建“1+N”課程包,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全程參與,努力做到“教-學-做”的有機統一,為學生的學習和就業服務,校企融合,緊跟先進技術發展、提升就業能力。該“1+N”的課程包具體內涵體現如下:
“1+N”課程包的“1”即“一技之長”,一技之長是指一項核心的高端技能,以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為靈魂,對接職業標準,對接企業新技術和新工藝,對接國際化生產的工藝流程、產品標準和服務規范等;“N”即N種相關技能,N種相關技能是指圍繞“一技之長”的N種輔助技能組合,以全面發展為主線,對接崗位(群)的風險控制能力,對接經營管理方法,對接人文素養等。由此:
1.1 “1”的內涵釋義
“1”——學習該課程所能掌握的1項核心技能:該課程緊密對接“機械工藝員”領班崗位,目標培養學生在實際生產中具有編制機械加工工藝規程與實施工藝規程的能力。
1.2 “N”的內涵拓展
學習該課程應同時具備以下兩方面技能:(1)掌握質量管理體系知識: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等;(2)熟悉現場“6S”管理:即整理、整頓、清潔、清掃、素養、安全。
2 《機械制造工藝》“1+N”課程包開發與實施
現以“減速器裝配工藝的設計與實施”項目為教學案例,分析該項目“1+N”課程包的開發與實施過程:
2.1 布置學習任務
2.2 “減速器裝配工藝的設計與實施”情境能力目標描述
1)1項核心技能:(1)熟練裝配的概念、裝配精度;(2)掌握各種裝配方法及各自的適用范圍及常見應用;(3)裝配工藝規程的制定要求與依據;(4)制定裝配工藝規程的步驟、方法與內容。
2)“N”項輔助技能:(1)熟悉裝配工藝基礎知識;(2)理解機器的裝配精度、機器的組成和裝配工藝系統圖;(3)掌握保證裝配精度的工藝方法;(4)理解結構的裝配工藝性;(5)掌握裝配尺寸鏈;(6)具備質量意識、并能兼顧成本核對,降低生產成本能力;(7)具備現場“6S”管理能力。
2.3 設計學習情境
該情境的學習與工作流程如下:(1)咨詢;(2)決策計劃;(3)實施;(4)檢查評估;(5)課內實踐;(6)學習檢查。
本情境依據真實的工作任務,以小組的形式按“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方式來組織教學,分“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與評估”四個步驟來進行,工作結束后安排課內實踐項目——“雙聯齒輪零件加工工藝分析”,對已學知識進行鞏固提高。本情境采用單班分組方式教學,每班分8組。該情境教學分如下5個步驟進行實施。
步驟一:資訊(4課時)
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參觀、討論、教師指導
任務:學生從接到的工作任務中分析完成工作的必要信息,為下一步的決策、計劃做好充分的準備,具體任務的設置如下:(1)掌握裝配的概念、裝配精度;(2)有哪些裝配方法,各自的適用范圍和常見應用;(3)分析減速器的結構特點;(4)分析減速器的可裝配性及裝配工藝性;(5)裝配要求及驗收要求。
學生自由組合分成8個小組(各組選出組長1名),各組根據任務工作單和資訊工作單完成必要的信息搜集,每組選4人準備發言。
步驟二:決策、計劃
學時:6課時
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法、提問引導法、講授法、多媒體教學法
任務:學生在資訊階段,了解了裝配的基本工藝信息,接下來在決策、計劃階段,需對具體確定減速器裝配的生產組織形式,劃分裝配單元,并制定出該減速器的裝配工藝方案,具體任務的設置如下:(1)原始資料的搜集研究;(2)確定裝配生產的組織形式;(3)劃分裝配單元,確定裝配順序,劃分裝配工序;(4)編寫裝配工藝卡和工序卡;(5)制定裝配檢驗與試驗規范。
步驟三:實施(2課時)
教學方法:講授法、項目教學法、四步教學法
任務: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實訓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在機械加工實訓中心,以各小組所制定的工藝方案為項目實施產品裝配,同時對每一個完成的工作步驟進行記錄和歸檔,并完成下面的工作:(1)填寫裝配工藝過程卡片;(2)零件常用的修復方法;(3)裝配工作安全和事故防護規定;(4)交流溝通和工藝管理。
步驟四:檢查、評估(2課時)
教學方法:討論法、講授法、學生評價、教師評價、教師監督
任務:通過實施階段的工作對各小組的項目成果進行專業的分析和總結,完成如下三個方面的任務:(1)裝配工藝規程的要求及依據;(2)制定裝配工藝規程的步驟、方法、內容的比較評估;(3)產品的結構工藝性分析;(4)工時定額評估;(5)裝配工藝方案的評價。
步驟五:課內實踐(6課時)
教學方法:小組討論法、提問引導法、項目教學法
任務: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學生赴校外實訓基地——浙江豐立機電有限公司參與減速器的實際裝配工作,具體任務的設置如下:(1)產品的結構工藝性分析;(2)產品常用裝配方法;(3)減速器裝配要求及驗收要求;(4)減速器驗收方法。
上述案例詳細的分析了該課程包實施的步驟、采取的教學方法,闡明了該課程包的教學理念。為了更好地有效實施“1+N”課程包,對于《機械制造工藝》課程進行了如下的改革:
(1)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學歷證書與資格證書并軌
課程教學內容與相應工種的應知、應會相銜接,課程理論考試與職業技術等級考核相融通,實訓技能考核與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相融通。實踐教學考核以學生實際加工零件的質量為評判依據。
(2)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實行教、學、做一體化。
充分發揮與校企合作優勢,對合作企業在線產品進行篩選,精心設計典型“核心實例”,將企業的實際產品作為承載知識、技能的任務,結合崗位工作流程,在教師引導資訊和操作演示后,學生嘗試完成任務,在實際的生產環境中實行教、學、做一體化融合的教學模式,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滲透、相互依存。
(3)教學方法的改革
企業的專業人士和校內專任教師,通過情境教學和獨立操作法,結合現代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專題錄像等),在工學一體化教室以及實訓基地,由教師進行以實際零件加工為目標的生產性實訓教學,實施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專業知識學習與職業技能訓練一體化,學習空間與工作現場一體化。
(4)采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角色轉化
本課程的教學過程是在工學一體化教室以及實訓基地,設置真實情境教學環境中完成,多媒體情境教學環境下進行引導資訊、計劃和決策,操作實施在真實的崗位上,身臨其境的角色,激發學生職業意識,從而初步完成學生-學徒-上崗的角色轉化,為進一步實現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打下基礎。
(5)教學評價方式更趨多元,綜合考評學生的整體素質
多元化評價體系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1)理論考核(30%):(1)課程問答;(2)習題解答;(3)項目匯報;(4)過程作業、文件;2)技能考核(50%):(1)職業規范;(2)制定方案能力;(3)項目執行能力;(4)項目匯報、資料整理;3)職業素養(20%):(1)團隊協作能力;(2)創新能力;(3)職業態度、工作作風。
3 總結評價
經過上述改革,學生的厭學情緒明顯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上課的積極性得到很大的提升。在課程包實施的一年多時間,大多數學生反映教學效果良好,對于該課的專業知識都能有了較為清晰的理解與掌握,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增長,該課程“項目驅動,任務導向”的教學理念不斷的深入學生的心中,真正的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江華,吳小邦,主編.機械制造工藝[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2]馬敏莉,主編.機械制造工藝[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篇5
為體現中職“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方針,配合我校國家改革發展示范校重點建設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建設,我校進行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機械裝調基本技能課程開發。在課程調研的基礎上,通過對課程對應工作崗位進行分析,確定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工作過程,確定職業能力,以機械零件的手動加工、機械零部件的裝調為主線,以典型工件及零部件為載體,設計了15個來源于企業和職業資格認證內容,經過教學化改造的工作任務載體為教學項目以承載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在此基礎上編寫了機械裝調基本技能校本教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理念的更新,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顯示出無法比擬的優勢。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發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支持共享、優質內容共享、教學設計思想的共享,成為解決當前教育資源建設效能和效益的最佳突破口。
二、教學軟件開發過程
1.數字化教學軟件功能設計
(1)漫游功能
此功能可以實現認識現場環境,認識現場設施、設備,認識現場安全生產,使學生獲得良好感知認識,提高學生興趣。
(2)演示功能
此功能可以將教師難以講解的機械內部結構及運動原理生動逼真地用三維動畫形式動態展示。使操作者熟悉操作程序,了解操作過程邏輯關系;熟悉工具使用及安裝拆卸順序關系;高度重視安全操作與安全生產及誤操作所帶來的嚴重后果。
(3)互動功能
此功能利用鼠標、鍵盤的操作,對屏幕畫面仿真實物實施自主操作,實現實操實訓前的計算機虛擬仿真教學。使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加深理解,并充分記憶。
(4)考核功能
此功能可以實現理論考核和實訓考核的信息化;實現驗證學習能力,突出核心技能點;考查核心技能點操作是否科學、合理、靈活,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與安全生產。
機械裝調基本技能數字化教學軟件與校本教材內容相配合,前九個項目既包括理論知識,又包括實訓內容;后六個項目是典型的拆裝實訓,在設計軟件功能時,將前九個項目定義為理實一體教學軟件,后六個項目定義為虛擬仿真實訓教學軟件。
理實一體教學軟件利用軟件的漫游功能,帶領學生暢游在壯闊的機械裝調場景之中,激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安全文明生產圖文并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產意識;利用軟件的演示功能,清晰展示工量具的結構、鉗工基本操作方法等,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將教師從枯燥的理論講解中解脫出來。項目的實施是重點,為便于“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開展,軟件設計了“教師教一教”“學生做一做”兩個功能模塊,利用軟件互動功能培養學生工具選擇能力。該軟件主要應用數字化教學軟件的漫游、演示、互動功能,既便于教師的教學,又可用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虛擬仿真實訓教學軟件遵循中職生“感知――表象――概念”的認知規律,設計了獲取新知、鞏固強化、勇士闖關、拓展提高四個功能模塊。
獲取新知功能模塊幫助教師完成教學重點:部件的裝配、精度檢測與調試。軟件利用裝配圖的識讀、裝配工具的選擇、裝配工藝的確定、裝配工作的實施、裝配精度的檢測、試車六個裝配步驟作為工作按鈕,幫助記憶裝配過程。裝配圖的識讀從平面到立體、抽象到直觀,豐富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透明、縮放、旋轉、隱藏更加細致清晰展現零件結構。裝配工具的選擇提供多種裝配工量具,可選取項目所需工量具到工具箱內。裝配工作的實施可連續演示裝配與調試全過程,激發學生興趣。裝調工作結束后,進入試車,點擊手柄,在虛擬的世界中體驗成功。
鞏固強化功能模塊利用軟件互動功能,搭建了學生自主操作平臺。進入該模塊后,同時點擊零件名稱和相應位置以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實施裝配工作時,操作者以第一人稱視角進入場景,進行裝配。整個過程幫助按鈕隨時給出參考工藝以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勇士闖關功能模塊利用軟件的考核功能實現對教學效果、學生能力的評價。需要按照裝配步驟逐一進行操作,軟件不給出任何提示信息。試車后,根據學生闖關時間打出分數,完成考評。
拓展提高功能模塊提供更加豐富的實際機床精度檢測信息,拓寬視野,潛移默化中提升能力。
2.數字化教學軟件腳本的編寫
在確定了軟件內容與功能的基礎上,將需要在軟件上展現的動畫、功能、文字、圖片等以文字的形式清晰地表達出來,完成軟件腳本的編寫。
3.數字化教學軟件的制作
由專業軟件制作公司的多媒體技術人員、美術創作人員及其他工作人員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軟件的制作。
三、機械裝調基本技能數字化教學軟件教學實踐
為驗證基于工作過程機械裝調基本技能課程改革和數字化教學軟件的實際效果,將課程應用于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教學中。課程的實施在理實一體教室內進行。在做中教,在做中學,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每個項目的教學過程設計為課前復習、新課講授、項目總結、知識拓展四個環節。其中新課講授以項目引入、布置任務、制訂計劃、項目實施、檢查評價五個步驟展開教學。
1.項目引入
利用仿真軟件,創設項目情景,使學生明確項目的現實工作意義,激發學生實施項目的熱情。
2.布置任務
采用任務驅動法,學生分組,下發工作任務書,明確項目內容和要求;下發任務進度表,掌握工作的進度安排,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下發評價單,了解評價標準,督促自覺遵守。
3.制訂定計劃
下發項目圖紙、工作頁、工藝卡片。學生討論,制定工藝方案,填寫工作頁和工藝卡片。此過程采用引導文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啟發引導,提出建議,鼓勵學生突破思維,大膽創新。
4.項目實施
小組選派代表陳述工藝方案,教師指導,提出建議,利用教學軟件驗證工藝的合理性;利用軟件的評價功能對學生的工藝知識進行考核,確定最后方案。按照工藝方案,學生實際加工或裝配。
5.檢查評價
篇6
關鍵詞:國家職業標準;真實工作過程;課程說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8-0187-02
1說課思路
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從傳統的教學觀念轉變到現代職教的先進理念,是新時期對職教發展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課程設計和教學技能方面得到提升,新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如何真正轉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軌道上來,是職業院校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把課程建設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它既符合高等教育的規律,又是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薄弱環節所在。通過說課,理解課程性質、內容和教學環節設計更加透徹,把專業核心課程的典型教學情境分解為現場教學、課堂教學、實訓教學,讓教師在課程教學內容設計上真正解決“教什么,誰來教,在哪教,怎么教、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從而使工學結合滲透到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使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按照課程設計的一般流程理順說課思路,涵蓋內容包括:課程定位、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教學保障條件、考核方式、教學效果等。在說課設計過程始終關注一下熱點:
1.1 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目前高等教育所面對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學生的消極學習態度。積極探索如何實現從封閉的教學過程向開放的教學過程轉化。 讓學生建立起自信心,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主動學習、快樂學習,研究性學習、創造性學習,培養終身學習的意識和基本能力,開發學生喜聞樂見的專業課程非常必要,打破傳統的縮減本科課程和教材內容作高職課程設置的教學模式。參照真實生產環境、按照真實生產過程,開發生產實訓課程和教材,設置實訓教學內容,在真實的生產車間進行實訓教學,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真正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
1.2 課程與教材匹配要又快又好的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關鍵在于提高教學質量,開發適應高職教育的課程和教材,以激發高職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盡快掌握具備適應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職業技能,為進入職業領域作準備的技術與職業教育應為工作能力強、愉快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使學習者獲得某一領域內的若干職業所需要的廣泛知識和核心技能,使個人在選擇職業時不至于受限制,且能在日后的職業生涯中從一個職業轉到另一個職業;同時為初次就業包括自謀職業,及就業后的培訓提供充分的專業準備;在知識、技能和態度諸方面提供一個基礎,以便在個人職業生涯中的任何時侯都能接受繼續教育,提高就業質量和個人職業具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1.3 課程設計“三接軌”專業核心課程設計與就業需求接軌、與行業(職業)標準接軌、與國際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接軌。首先應考慮到社會和就業市場的需求,并按照就業崗位所需技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設置。其次將勞動部門的職業標準融入我們的課程設計,為學生提供未來可能從事職業必備的知識與技能。另外,將課程的設計與國際人才的標準接軌,也是我們不斷探索與追求的一個目標。
2說課內容
2.1 課程定位
2.1.1 人才培養模式與方案研究通過調研典型企業、行業專家和已畢業到企業就業的學生,了解相關業務規格、能力目標及滿意度,不定期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會議等方式,充分聽取意見,以此確定人才培養模式,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符合企業職業技能要求的專業課程體系。經過這種方式制訂出的教學計劃突出專業課程的職業定向性,培養出的學生真正滿足職業崗位(群)的需求。
2.1.2 職業崗位通過分析得出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的職業崗位及能力要求:①數控機床裝調:能勝任數控設備的生產、檢測、裝調等工作;②數控機床維護:能勝任數控設備的檢修、維護及日常保養工作;③數控機床銷售及售后服務:能勝任數控設備的銷售及售后服務等工作。
2.1.3 人才培養模式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以校企共建專業為人才培養實施途徑,創新完善“三標耦合、三級遞進、五個共建”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以提高數控機床使用企業和數控機床生產企業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崗位所需的數控機床機械裝調、電氣裝調、聯機調試、維修維護能力為核心;將數控機床裝調維修工的職業資格標準和企業崗位標準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提煉、規整,再結合專業調研與本院實際情況、依據職業認知和職業成長規律,構建職業能力“三級遞進”的人才培養方案;然后在人才培養體系中根據各學習領域組合課程,編寫課程教學標準,完成職業資格標準、企業崗位標準、課程教學標準的“三標耦合”,實現教學內容的標準化、系列化。通過實施職業基礎能力培養、職業專項能力培養、職業綜合能力培養的“三級遞進”能力培養,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創新精神與創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與典型企業深度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專業課程、共建實訓教學基地、共建師資隊伍、共建教學課堂。
2.1.4 課程體系數維專業的課程體系如圖2所示,《數控機床裝調生產實訓》屬于職業專項課程,先修課程包括《數控原理與系統》、《機械測試與裝配技術》、《機床電氣控制與PLC》、《機床拆裝測繪實訓》等課程,后續課程有《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護》《頂崗實習》等。本課程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十分重要,起承前啟后的連接作用。
2.2 教學內容與設計
2.2.1 教學設計理念行動導向,任務驅動:按照職業工作崗位,以“真設備、真項目、真要求”為基本要素,使課程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的職業要求同步,在真實的生產車間進行實訓教學,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真正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點關注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素養養成;以校企共建為平臺:上課教室為校企共建基地之車間;學校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育人,實現優勢互補,體現其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2.2.2 課程目標分析《數控機床裝調生產實訓》課程主要培養數維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具體內容如下:
2.2.2.1 專業能力:①掌握整機裝配、調試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②能夠根據用戶技術參數要求正確配置系統;③能按工藝標準裝配數控機床機械及電氣連接線路;④能正確設置數控系統、伺服系統參數;能進行數據備份和恢復操作;⑤規范的使用工具和檢具,自覺地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及環境保護的工作要求;⑥能進行機床精度檢驗及補償,正確使用精度檢測儀器;⑦能進行機床的機電聯調并排除機械故障、電氣故障;⑧熟悉機床檢查驗收流程。
2.2.2.2 方法能力:①抽象與邏輯思維:能有邏輯地解決問題。②信息判斷與選擇:能在眾多信息中,判斷并選擇有效、有用信息。③學習的思想:隨時學習,隨時準備學習,并愿意深造提高。④系統認識:能對復雜問題,進行準確的信息處理、計劃,并執行。
2.2.2.3 社會能力①身心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強烈的事業心和濃厚的工作興趣,對工作和生活有追求,有繼續努力的恒心。對社會的適應性,行為的社會規范性。②團隊協作:能與人合作,能考慮團隊成員的想法,不會一意孤行。③交流溝通:能較快與陌生人交流溝通,較好的親和力。④表達說明:能用書面和口頭形式,有條理地表達較復雜事物。
2.2.3 教學內容選取根據數維專業的崗位要求充分考慮課程的針對性適用性,以配置FANUC 0i數控系統的三坐標數控銑床為教學設計載體,選取《數控機床裝調生產實訓》課程內容分為四大教學情境:企業安全與文明生產、數控機床機械裝配鉗工、數控機床電裝工、數控機床調試工,以便完成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如2.2.2所述)。
2.2.4 教學內容規劃教學內容規劃如表1所示。
2.3 教學方法每一個學習情境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學生都會經歷“資訊(信息收集)計劃(擬定方案)決策(制定方案)實施檢查評估(總結分析提高)”六個階段。在六步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指導教師起引導、答疑和示范指導作用,多種教學方法的交替使用,使得教學過程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樂趣。同時將素質教育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
①咨訊:采用引導文教學法,準備相關教學資料、技術資料和網絡資源,讓學生明確任務:學什么?做什么?②計劃:采用講授、演示教學法,通過對學習任務分析,分組討論,制定學習方案將各種不同方案比較、選取優秀方案。③決策:通過方案分析,推敲方案實施細節,由指導教師與學生一起決定最終實施的方案。④實施:采用演示、互動、討論、交流等教學方法,學生分組具體實施工作計劃,完成工作任務,指導教師進行巡回指導、回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引導學生團隊協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互相幫助、共同提高。⑤檢查:通過學生自我檢查、同組學生相互檢查、小組之間學生交換檢查,指導教師教師最終檢查驗收,觀察學生任務完成情況。⑥總結匯報:采用激勵教學法,通過學生對學習任務完成情況的自我評價、小組成員相互評價及指導教師的總結講評,肯定成績,總結學習經念,改進學習中的不足,以期不斷進步。通過對每個教學情境的精心組織、策劃,按照六步教學法認真實施、總結,完全可以實現課程教學目標。
2.4 教學保障條件
2.4.1 師資隊伍《數控機床裝調生產實訓》課程由具有雙師資格的高職教師和具有豐富生產實踐經念的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實施,達到理論實踐的緊密結合,理論支撐實踐技能的提高,實踐技能驗證理論的指導性,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2.4.2 實訓基地《數控機床裝調生產實訓》課程的教學實施地點是與學院有深度校企合作的數控設備生產企業的數控機床裝調車間進行,讓學生在真實生產環節學習,感受企業文化氛圍,實現學習與就業的零距離。本課程在生產車間實施教學已經進行三屆,教學效果良好。
2.4.3 教材及參考資料
2.4.3.1 實訓企業為學生提供相關實訓器材和工具量具和以下技術資料:①數控機床裝配(圖紙、工藝、裝配說明等)資料;②數控系統硬件連接說明書;③數控機床參數說明書;④數控機床維修說明書。
2.4.3.2 專業教研室為學生提供相關教材、專業課程網站及圖書資料和實訓報告冊。①學院與數控設備生產企業、數控系統生產企業、數控設備使用企業深度校企合作,開發適合本課程的專業教材《數控機床裝調生產實習指導書》;②相關學習書籍:《數控機床構造》、《數控機床裝配調試與故障診斷》、《數控機床結構原理與應用》等;③院級精品課程網站的《數控機床裝調生產實訓》課程及相關專業網站。
2.5 考核方式①過程考核。分小組對學習效果進行自評、互評和師評(學習態度、團隊協作及安全操作等情況);每組集體討論,完成項目學習心得體會并匯報,對項目給出定量評價。②結果考核。以學生個體為單位對實訓內容隨機抽取項目進行實操和答辯。
3結論
《數控機床裝調生產實訓》課程是數維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通過說課設計,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真正實現高職教育的4個轉變,即:由單純的職業技能教育目的觀轉變為基礎加有限職業技能教育目的觀;由一次性教育觀轉變為可持續發展教育觀;由做事教育觀轉變為做事教育與做人教育相結合的教育觀。①進廠學習模式很受學生歡迎,學習效果很好。②學生的操作技能得以增強,綜合素質有較大的提高。③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很快,對學生的指導能力得到加強。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歐盟Asia―Link項目“關于課程開發的課程設計”課題組編.學習領域課程開發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仲瑞敏.關于制約高職教育學生就業的因素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04,(1).
[4]張連緒.轉變觀念是解決高職高專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J].中國高教研究,2004,(4).
篇7
摘要:本文在明確了高職專業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的基礎上,探討了船舶內燃機專業教學改革的方向,介紹了船舶內燃機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實踐,對教學改革所取得的主要成效進行了總結和思考。
關鍵詞:高職;船舶內燃機;教學改革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動力系船舶內燃機專業是直接為船舶行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等應用型技術人才的,該專業經過多年的建設,已成為具有船舶和軍工特色的、體現高職教育思想的大專層次的專業,目前是湖北省和教育部高職教學改革的試點專業。本專業在總結專業教育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了具有專業特色的教學模式、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實訓基地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為湖北省高職高專重點專業及國家高職高專教改示范專業,并由此帶動了其他專業的改革和發展。
明確高職專業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專業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轉變教育觀念為先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課程體系改革為核心,以課程建設為重點,突出能力培養。通過專業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以技術應用能力和素質教育為主線的教育教學體系,全面推進船舶內燃機專業建設,提高教學質量,辦出特色,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等應用型技術人才。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依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發揮學院現有優勢,依托船舶行業,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
第二,體現高職教育特色,建立以能力培養為基礎,以素質培養為核心的教學新模式。
第三,在確定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方向的基礎上,制定具有鮮明特色的教學計劃,建立以技術應用能力和基本素質為主線的課程體系。
第四,建立高職特色的實訓基地和實踐教學體系,探索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辦學模式。
第五,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注重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適應高職教育的需要。
確定船舶內燃機專業教學改革方向
從2002年起,我們先后多次到有關企事業單位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專業調研,并聘請船舶行業有名望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成立專業委員會參與專業建設和指導,就船舶內燃機專業所面臨的市場現狀、發展趨勢、崗位要求等相關情況進行了認真的總結和思考,現歸納如下。
第一,學生的就業方向由原來單純的制造與維修逐步轉為以船舶內燃機制造、裝配調試、維修為主,向船舶動力裝置方向適當拓展,要求學生成為綜合型、復合型的應用專業技術人才。
第二,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在造船行業的應用,導致教學內容部分滯后,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行業的崗位需要,要求教學必須使學生盡快掌握行業內的最新知識與技能。
第三,在掌握公共英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便于學生查閱專業資料和進行對外技術交流。
第四,要加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愛崗敬業思想,安心本職工作。
要根據行業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依托船舶行業,發揮我院現有的教學資源的優勢,遵循高職教學改革既有相對的穩定,又有靈活性的客觀規律,堅持“寬窄結合、以寬為主、突出特色”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專業教學的改革方向和培養目標,即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備柴油機制造、使用、裝配調試能力以及船舶機艙布置設計、動力裝置安裝與調試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主要從事柴油機制造與維修、船舶設備安裝調試的工作。主要覆蓋四大崗位群:船舶內燃機制造、船舶內燃機維修、船舶內燃機裝配調試、船舶動力裝置。
高職船舶內燃機專業教學改革的具體實踐
(一)逐步調整并完善專業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總體設計,是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從開始制定船舶內燃機專業教學計劃至今,經過歷年的調整修訂,已日趨完善,其課程體系設置特色鮮明,針對性強。主要調整如下:
第一,堅持以能力培養為指導思想,以應用為目的選擇教學內容,從培養目標的職業能力出發,將有關的課程內容有機地綜合起來,組成新的課程模塊,如將《船舶內燃機原理》、《船舶內燃機結構》、《內燃機維修工藝學》重組為《船舶內燃機使用及維修》課程;將《船舶動力裝置》、《船舶動力裝置安裝工藝學》重組為《船舶動裝及裝調工藝》課程;將《船舶管系》課程和《計算機放樣》課程重組為《船舶管系放樣》課程等。
第二,強化能力培養和突出實踐性教學環節,有針對性地增加實踐教學內容,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所占課時的比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重約為1∶1。
第三,課程設置要突出綜合應用技術能力的培養,注重探索以能力為基礎的知識體系。課程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要突破原來的工科課程以學科體系為線索的指導思想,在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好廣度與深度的關系,并將專業知識覆蓋面適當放寬,使之更加科學、合理。
第四,增加選修課程開設的力度,實行彈性化教學。在專業限選及專業任選中加開選修課程,在全校性任選課中加大學生的人文教育,全面提高學生文化素質。
第五,職業素質教育要在教學計劃中得到充分體現,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堅持單項實訓與綜合訓練、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相結合,認真組織學生參加職業資格認證和職業技能鑒定的考核,積極推行“雙證制”、“多證制”工作,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
(二)推進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
課程是將教育理論、教育目標與教育實踐聯系起來的結合點,是教育活動得以展開的核心,是教育目標得以實現的根本手段,是教材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的依據。因此,課程建設是關系到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是專業教學改革的突破口。我院近幾年重點進行了幾門核心專業課程的建設,根據教學計劃制定了完整的理論課程及實訓教學大綱,對課程實行“課程負責人制”和“主講教師負責制”,按照合格課程、精品課程的評估標準進行評估和建設,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進行認真的研究,注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不斷創新,并逐步在教學過程中實施。
第一,《船舶內燃機使用及維修》課程和《內燃機裝配調試工藝》課程注意從應用的角度選擇教學內容,強調針對性、實用性和先進性,努力實現課程內容與生產實踐、傳統技術與高新技術在專業教學中的結合。大膽刪除陳舊過時的、偏多偏深而又不實用的教學內容,增加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船舶電控柴油機的新技術、新裝備、電子控制新知識,編寫了具有高職特色的適用教材。
第二,將原來的《船舶管系》課程和《計算機放樣》課程重組為《船舶管系放樣》課程,對理論知識要求以“必需”、“夠用”為度,增加了計算機管系放樣課程設計,并有針對性地就管系放樣教學軟件的教學內容編寫了《船舶管系放樣》教材。
(三)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高職教育的改革,除了在教材上具有與之相適應的內容和結構上的變化外,在教學環境和條件上,應該作適當的改善。除了最必要的實驗室之外,還要大力建設實訓基地,改善教學環境,保障實驗和實訓內容的實施。利用仿真實訓技術開發模擬職業崗位的校內實訓基地,如內燃機模擬實訓室、船舶仿真實訓機艙。此外,我院還與上海滬東重機、河柴集團、宜昌船舶柴油機廠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頂崗學習。
實踐教學是實現高職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是本專業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首先,應單獨制定專業技能訓練計劃,在計劃中明確具體內容和要求,以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其次,實踐課應單獨開設,單獨考核,在教學安排上實踐課主要以模塊式按單元組織教學,學習安排上相對集中,便于邊講邊練。如柴油機拆裝實訓、船舶軸系裝調實訓等。再次,應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中的質量控制,認真抓好每次實驗或實訓的管理,及時對實驗或實訓成績進行評定。最后,應實現開放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專業實驗(訓)室對學生全天候自由開放,學生可根據教學計劃上的內容和要求,自行選擇實驗(訓)的時間和方案,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創新的能力。
(四)創新教學模式
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采用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及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實行多元歸一的教學模式。其特點是:(1)在專業多功能學習室通過實物、模擬仿真系統進行理論教學。使學生如同置身于生產現場,增強感性認識,更好地使理論聯系實際,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獲得最多最新的知識,得到較理想的技能培訓;(2)改變過去教學內容相對滯后于生產技術發展,理論難與實踐結合,教師教得吃力、學生難以理解的狀況,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3)通過模擬仿真系統的開發和實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性思維能力,保證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4)開發《船舶內燃機使用及維修》課程網絡教學資源,使該課程的教材、教案、CAI課件、公開課、柴油機拆裝實訓錄像、學習指導、模擬試卷等教學資源網絡化,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為學生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提供廣闊的平臺。
高職船舶內燃機專業教學改革的成效與思考
高職船舶內燃機專業教學改革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經過幾年的努力,通過了湖北省教育廳的專業教學改革終期驗收,2005年被評為湖北省高職高專重點專業。
第二,船舶內燃機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形勢一直很好,連續五年一次性就業率均超過95%,社會聲譽好。
第三,在湖北省教育廳投入資金和學院配套資金支持下,擴建了柴油機拆裝實訓室、船舶軸系裝調實訓室,建成了專業多功能學習室、內燃機模擬實訓室和船舶仿真實訓機艙。目前船舶內燃機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占地面積約2000m2,總投入已達600萬元。
第四,《船舶內燃機使用及維修》課程2002年被評為湖北省優質課程,2004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內燃機裝配調試工藝》課程2006年被評為湖北省優質課程。
篇8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中職;電子專業課;串聯型穩壓電源
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是為社會提供大量的操作技能型技術人才,要實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的目標,除了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學生的實操能力,所以在職校教學中應通過項目教學結合項目實訓加強對相應專業所涉及的實際工作中各崗位的實操技能傳授給學生,從而提高職校生工作后的適應能力。本文就項目教學法在電子專業課的應用的概念、必要性、實施過程及困難展開初淺的論述。
一、什么是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結合實踐技能教學,教師將需要解決的問題或需要完成的任務以項目的形式交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工作方式,由學生自己按照實際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計劃、協作完成整個項目?;诮媰炏鹊捻椖拷虒W法與傳統指導優先教學法相比,有很大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改變了傳統的三個中心,由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以課本為中心轉變為以項目實踐為中心,由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實驗室實驗實習車間實訓為中心。所以,在運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遵循建構優先與指導優先的融合,創設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學習場所。
二、實施項目教學法的必要性
首先是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培養能迅速適應一線生產具有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工人,必須構建以情景教學為主的教學環境。傳統的三段式教學課程設置把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分別開設且遵循指導優先的教學理念。老師不停的講,學生動手機會少,學理論時不知實物是什么,抽象難以理解,等實踐操作時理論早忘到哪去了,往往理論與實際聯系不上,效果可想而知。項目教學法遵循建構優先的指導原則,創建盡可能接近實際職業情景的學習環境,實踐為主,理論為輔,通過完整的項目教學實踐增強了同學們動手能力,加深了知識理解和適應能力,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是職校生學習能力的要求。當前我國的現狀職校生都是普通中學淘汰下來的生源,他們往往不適應傳統的教學,學習能力差,主動性不足,興趣不足。而項目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比較表如表1所示)相比有諸多優勢。
項目教學法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倡導做中學,學中做,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再其次是職校生智力結構的要求。人類所具有的智力類型大致分為兩大類:一是抽象思維,二是形象思維,智力類型為抽象思維者可成為研究型、學術型、設計型的專家,智力類型為形象思維者可成為技術型、技能型、技藝型的專家?,F實說明,職校生主要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其課程開發應以情景性原則為主,科學性為輔,而項目教學法正好符合這一要求。
三、項目教學法在中職電子專業課的運用淺析
電子專業課中打破原有的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本人以電子技能與訓練課和電子技術課為例,融合二者,以項目教學為平臺,施行先實踐后理論的教學方法,增強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本人把上述兩門課程大體整合選取以下幾個教學項目:(1)串聯型穩壓電源裝配制作及原理;(2)單級小信號放大器裝配制作及原理;(3)LM324電平指示器裝配制作及原理;(4)低頻功放電路裝配制作及原理;(5)六管收音機裝配制作及原理;(6)電子PCB板制作方法實踐;(7)防盜報警器裝配制作及原理;(8)調光燈電路裝配制作及原理;(9)多數表決器裝配制作及原理;(10)多路控制開關電路裝配制作及原理;(11)搶答器裝配制作及原理;(12)數字循環顯示電路裝配制作及原理等項目。在教學過程中,先實踐完成項目制作,配以儀表儀器的使用與測量,再予以電路的識別與原理的講解,極大地調動了同學門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
1.項目教學的實施設計步驟
(1)確定項目任務;(2)各工作小組擬訂活動計劃與方案,教師審核計劃;(3)項目小組的活動實施,學生動手實踐,教師指導;(4)項目答辯與師生總結評價。
2.項目教學法在電子專業課運用的教學實施實例分析
項目:串聯型直流穩壓電源的原理及制作。
(1)教學項目任務確定分析
串聯型直流穩壓電源是常見基本的電路,該電路主要有變壓、整流、濾波、基準電壓、比較放大、電壓調整等部分組成,電路結構簡單,容易制作,制作材料價格低廉,調試方便,廣泛運用于各種電子產品中。教學中,緊扣串聯型直流穩壓電源制作這一項目,堅持以學生產品裝配為實踐訓練主線,教師指導為輔,通過直接感性認識增強學生對變壓、整流、濾波、穩壓電路的基本原理及電路圖的理解和識讀,掌握元器件的符號、識別檢測、工作特點,熟練電子產品的裝配、檢測和調試這一基本工藝流程,并能結合所學知識解決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真正做到現學現用,實理結合,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確定工作小組,教師指導擬訂活動計劃
可自由確定小組,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好差搭配,盡量使各組的水平相當。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教學任務,把整個項目分成5個步驟:電烙鐵焊接訓練、元器件識別與檢測、電路裝配與制作、電路檢測與故障排除、電路識別及原理分析。教學思路是通過實踐訓練獲取感性知識,再提升到理性知識。
(3)實施項目,穿插講解,及時指導
學生實施項目,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告訴學生實踐操作要領,項目實施過程的先后順序及注意事項。這樣可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的狀態,為項目制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比如,在元器件識別與檢測環節,有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很快就掌握了焊接技巧,找到所需的元件,甚至能熟練使用萬用表檢測電路,而有的同學連電阻、二極管、三極管都識別不清,這時候通過互相討論、互相學習,使同學們盡快掌握電子焊接和元件測量技術。在電路測試與故障排除環節中,這是學習的難點,老師應當邊介紹電路原理,邊指導調試檢測,對照實際電路教他們找測試點和測試相關數據,判斷故障點,并指導學生盡量自行解決問題,使教師真正起咨詢者、指導者的作用。對新知識盡量要結合的實例穿插講解,對重點教學內容要精練,可以通過電路實物展示和多媒體演示,讓全體學生理解串聯型穩壓電路的工作原理、電路作用、元器件布局。
(4)項目答辯與師生評價總結
項目教學任務完成后,每組對自己的作品在元器件的管腳成型、布局、焊接工藝、走線的正確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并相互交換作品進行點評,教師則對整個項目實施進行總評,除了指出問題,盡可能多表揚,提高興趣和信心。通過討論、互評、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鞏固了同學們的技能水平,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使同學們在電子電路項目制作過程中不斷進步。
四、實施項目教學法的困難
1.師職力量的不足。項目教學法要求老師不僅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現實是許多教師只具有理論水平,實踐水平不足,因此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迫在眉睫,可通過下企業,校企結合等方法培養。
2.傳統教材無法適應現代的教學方法。職校應在資金和政策上鼓勵教師編寫符合本校實際的校本教材。
3.實訓場所、設備不足制約以實訓為主的項目教學法的開展。國家應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整合教學資源,形成規?;虒W,提高利用率。
總之,項目教學法是符合當今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方向的,運用該教法于電子專業課教學中能極大提升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效率,相比于傳統教學以老師為主在項目教學中凸顯學生為主體的地位,通過項目實踐教學提高學生電子專業課操作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項目教學法是符合教學規律的,這樣的教學就能吸引住學生,留住學生,提升了學生對電子專業課課程的學習興趣,突出地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以實踐能力為根本的教學目標,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振源.電子技術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2]朱國興.電子技能與訓練[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篇9
【關鍵詞】機械加工技術
由于本課程的實踐性較強,沿用“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法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探索適合本課程的教學新法尤為重要。
一、技能實訓課堂內容模塊化
為使所有學生都能成為技術能手,我們將訓練劃分為單件技能模塊和綜合技能模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學習和訓練。(1)單件單項技能訓練模塊實訓內容是一系列教學模塊,模塊零件的形狀、尺寸、精度逐步變化,形狀由簡單到復雜,精度由低到高發生變化。一個毛坯,通過形狀、尺寸、精度變化,能多次加工,要求達到的技能標準逐步提高。單件技能訓練要反復操作,達到動作規范、準確、迅速。(2)綜合技能訓練模塊機械零件裝配組合起來才有實用性,機械加工技能也不是孤立的。綜合訓練包括識圖、工藝、加工、裝配、檢驗等方面,通過綜合訓練提升學生全面的技能。綜合技能要達到技術全面,統籌兼顧的要求。
二、課堂組織理論―實踐一體化
以前,我們在教室講授加工理論,在車間進行技能實踐,兩種課型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分開進行,一部分教師講理論,另一部分教師指導實訓,理論和實踐不同步,甚至嚴重脫節。理論課上講的內容實訓當中也許用不到,理論得不到驗證,理解不夠深刻。實訓要用到的理論知識,理論課上沒講到,實訓進度上不去。這些因素都影響到學生知識、技能的提高?,F在,車間專門開辟出一塊理論學習區,在學習區內擺設課桌和講臺,把理論課搬到車間去講,車間就是教室,邊講理論邊實踐,理論和實踐結合得緊密了。一方面,學生可以及時印證理論、檢驗自己的設計思想是否正確。另一方面,對于實踐操作中遇到的問題,積極查找解決原理和辦法,并將其記錄下來。
三、過程管理精細化
篇10
關鍵詞:模具;教學改革;技能型人才
一、改革原有的實訓教學模式,推行模塊化教學
在模具實訓教學中推行四個教學模塊,堅持“教、學、做”合一,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實踐中采用講練結合、實踐先行、趣味伴行、模塊化教學方式組織實施。根據模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基于就業崗位需求,基于工作過程將模具實訓教學以四個教學模塊的形式開展教學,模具實訓教學模塊內容如下:
1、專業技能教學模塊:
1)模具鉗工基礎實訓教學模塊:
主要完成模具鉗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學,使學生熟練掌握模具鉗工所有基本操作技能,打好模具鉗工基本操作技能基礎。
2)拓展實訓教學模塊:
主要完成車床的、銑床、磨床、焊接等設備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學生了解普通機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藝,培養學生“一專多能”,拓展就業途徑。
3)數控實訓教學模塊:
主要完成數控編程與操作、數控仿真技能、CAD/CAM軟件應用教學,了解先進的加工工藝和加工方法。
2、核心技能教學模塊:
1)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
主要完成沖壓模具、塑料模具的拆卸、測繪實訓教學,將測量技術、機械制圖、極限配合與技術測量基礎、模具材料熱處理、沖壓工藝與模具結構、塑料工藝與模具結構等多門理論課程融會貫通,使學生在拆卸、測繪實訓教學中應用所學的專業理論課程。
2)模具安裝、調試、維修實訓模塊:
主要完成沖壓模具、塑料模具的安裝、調試、維修實訓教學,了解模具使用設備沖床、注塑機等,掌握模具安裝、調試、維修方法。
3、趣味課題制作實訓教學模塊:
通過趣味課題制作實訓教學,主要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4、技能鑒定實訓教學模塊:
主要完成技能鑒定實訓教學。
二、合理安排模具實訓四個教學模塊,制定優化的實訓教學計劃
改變以往在2-3學期以模具鉗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學為主的模式,學生實訓了很長時間還不知道模具專業到底是干什么的困惑。優化模具實訓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模具實訓四個教學模塊的實施。
1、第一學期在以模具鉗工基礎實訓教學模塊為主的基礎上,增加趣味課題制作實訓教學模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2、第二學期在模具鉗工基礎實訓教學模塊和趣味課題制作實訓教學模塊的基礎上,增加拓展實訓教學模塊和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使學生了解普通機械加工方法、加工工藝,培養學生“一專多能”;學生在拆卸、測繪實訓教學中了解專業內容,鞏固專業思想。
三、模塊化教學在實訓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根據自己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的情況,現將部分實訓教學模塊在實際教學中做法總結如下:
1、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
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教學目的:一是通過拆裝了解模具結構,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的拆卸方法、組裝順序,模具工作原理,拆裝工具的使用等;二是通過測繪了解模具零件的尺寸,繪制測繪零件草圖,繪制零件正規圖,標注零件的尺寸及公差,零件的材料,技術要求等。
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在實際教學中采取分階段逐步實施,在第二學期引入模具拆卸、測繪實訓模塊時,因部分專業課還未開設,學生專業理論知識欠缺,那么這一階段以模具拆卸教學為重點,通過拆裝了解模具結構、模具零部件的作用、模具工作原理,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組裝順序、拆裝工具的使用。
2、模具制造實訓模塊
模具制造實訓模塊教學目的:通過模具制造實訓使學生掌握模具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藝、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裝配,鞏固專業思想。模具制造實訓模塊內容包含沖壓模具制造實訓教學和塑料模具制造實訓教學。
1)在模具制造實訓模塊教學實施中,采取個人獨立完成到小組協作完成的教學模式;遵循漸進、有簡到難的教學順序;講練結合、實踐先行的教學手段。
2)學生第一次進行模具制造實訓課題時,要求學生每一個人獨立完成模具制造,使學生掌握模具制造從零件的準備、零件的加工、零件的組合、模具裝配整個過程,鍛煉學生獨立完成模具制造的能力。
在后續進行模具制造實訓課題時,采用小組協作完成的教學模式,小組成員四人,推選小組組長一人全面負責模具制造的進程、任務分配、協調小組成員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進度,通過模具制造實訓培養學生團隊協作共同完成課題,增強班級觀念,團隊觀念。
其次模具制造過程組織管理,模具制造零件多、標準件使用多,如果組織管理安排不當,將可能造成零件丟失、標準件使用過多、鉆頭鉸刀絲錐等工具損壞嚴重、零件加工精度不高、模具制造效果差等情況。在實際教學中對模具零件加工提出要求,零件精度按圖紙加工,如果圖紙未規定公差則由教師制定公差,將零件的加工按課題要求對待,每加工好一個工件先由組長進行初檢,教師進行復檢,然后教師按小組分類統一管理工件,這樣教師可以掌握模具制造進度、零件加工精度、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使用和標準件使用等情況。在成績評定中采取以小組為評定對象,展開小組間競賽,綜合考察模具制造中模具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組合精度、模具裝配精度、原材料的使用數量、標準件使用數量、工具損壞情況、團隊協作情況、模具制造總體用時等方面評定出小組得分,再由小組成員根據小組得分、各自在模具制造中工作情況評定出小組每一個成員的成績;以小組考核的方式評定成績,可以有效地調動小組每一個成員,鍛煉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能力,培養團隊意識,增強團隊觀念。
參考文獻: